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0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Sn、Ag同位素在古金属制品溯源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程文斌 郎兴海 +6 位作者 欧阳辉 彭义伟 陈翠华 谢富伟 王勇 彭强 杨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01-2024,共24页
近年来,随着同位素分析方法的不断突破和新一代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测试技术的广泛应用,Cu、Sn、Ag等非传统同位素在古代金属制品溯源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Cu、Sn、Ag同位素在古代金属制... 近年来,随着同位素分析方法的不断突破和新一代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测试技术的广泛应用,Cu、Sn、Ag等非传统同位素在古代金属制品溯源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Cu、Sn、Ag同位素在古代金属制品应用研究的相关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①由于不同矿床之间Cu、Sn、Ag同位素存较大重叠,这些同位素均难以作为独立的证据追溯金属制品的地质来源;②Cu同位素在原生矿石与表生矿石之间存在较大的分馏,是示踪铜矿石类型的可靠方法,Ag同位素也具推断银矿石类型的潜力;③将Cu、Sn、Ag同位素与Pb同位素、微量元素相结合,并采用合理的统计方法,开展综合溯源研究将是今后应用非传统同位素进行古代金属制品溯源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同位素 Sn同位素 ag同位素 古代金属制品 溯源研究
下载PDF
(Ag,Cu)/TiO_(2)汽车玻璃隔热膜的制备与表征
2
作者 王宁 时方晓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由金属(Ag,Cu)膜、介质层TiO_(2)膜组成的双层汽车玻璃隔热膜样品。利用单因素分析法考察了溅射时间、溅射功率和Ar溅射流量三个因素对(Ag,Cu)/TiO_(2)汽车玻璃隔热膜透光隔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在本底真...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由金属(Ag,Cu)膜、介质层TiO_(2)膜组成的双层汽车玻璃隔热膜样品。利用单因素分析法考察了溅射时间、溅射功率和Ar溅射流量三个因素对(Ag,Cu)/TiO_(2)汽车玻璃隔热膜透光隔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在本底真空度3×10^(-3) Pa,溅射气压2.1 Pa条件下,靶基距均为70 mm时,金属(Ag,Cu)膜溅射时间18 s,溅射功率80 W,Ar溅射流量20 sccm;介质层TiO_(2)膜溅射时间50 min,溅射功率115 W,溅射流量25 sccm时,(Ag,Cu)/TiO_(2)汽车玻璃隔热膜的透光隔热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cu)/TiO_(2)膜 汽车玻璃 隔热性能 透光率
下载PDF
T6态热挤压Al-5Cu-0.8Mg-0.15Zr-0.2Sc-0.5Ag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
3
作者 王莹 陈立佳 +2 位作者 周舸 张浩宇 张思倩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为了揭示经过T6处理的热挤压Al-5Cu-0.8Mg-0.15Zr-0.2Sc-0.5Ag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低周疲劳变形与断裂行为,对T6态热挤压合金进行了室温和200℃条件下的低周疲劳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和200℃下合金塑性应变幅与载荷反向周次之间服从Coff... 为了揭示经过T6处理的热挤压Al-5Cu-0.8Mg-0.15Zr-0.2Sc-0.5Ag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低周疲劳变形与断裂行为,对T6态热挤压合金进行了室温和200℃条件下的低周疲劳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和200℃下合金塑性应变幅与载荷反向周次之间服从Coffin-Manson公式,而弹性应变幅与载荷反向周次之间服从Basquin公式;合金在室温和200℃下低周疲劳变形时,在较低外加总应变幅下疲劳变形机制主要为平面滑移,而在较高外加总应变幅下疲劳变形机制主要为波状滑移;室温和200℃下合金的疲劳裂纹均萌生于疲劳试样表面并以穿晶方式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ag合金 T6处理 低周疲劳 循环硬化 循环稳定 疲劳寿命 变形机制 疲劳断裂
下载PDF
Ag含量对低合金化Cu-Ag合金拉拔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杨文朋 位高锋 +2 位作者 封存利 介明山 武国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97-2707,共11页
采用热型水平连铸技术制备Ag含量分别为0.6%、1.0%、2.0%和4.0%的Cu-Ag合金杆坯,并将d 16.0 mm杆坯拉拔加工成d 1.0 mm的线材,利用透射电镜分析其微细组织,并测试导电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拉拔线材由平行于拉拔方向的纤维晶组成,Cu-0.... 采用热型水平连铸技术制备Ag含量分别为0.6%、1.0%、2.0%和4.0%的Cu-Ag合金杆坯,并将d 16.0 mm杆坯拉拔加工成d 1.0 mm的线材,利用透射电镜分析其微细组织,并测试导电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拉拔线材由平行于拉拔方向的纤维晶组成,Cu-0.6Ag合金线纤维晶平均宽度约为340 nm;随着Ag含量增加,纤维晶尺寸减小,Cu-4.0Ag合金线纤维晶平均宽度为115 nm。纤维晶存在显著的〈111〉取向,纤维晶晶界主要为由位错塞积形成的小角度晶界,晶内存在大量位错,并发现少量的孪晶。随着Ag含量增加,Ag元素分布由局部富集转变为Ag相析出。Cu-0.6Ag和Cu-4.0Ag合金线材导电率随Ag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分别为91.2%IACS和79.5%IACS。Cu-0.6Ag和Cu-4.0Ag合金线材抗拉强度随Ag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分别为402.6 MPa和702.9 MPa。抗拉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细晶强化和Ag相沉淀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g合金 热型连铸 拉拔 导电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u含量对Ag/LSCO电接触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大帅 曹旭丹 +1 位作者 杨芳儿 郑晓华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辅以高能球磨工艺合成Cu粉体改性La_(0.5)Sr_(0.5)CoO_(3-δ)(LSCO)粉体,用粉末冶金工艺结合热挤压技术制备了系列Cu改性Ag/LSCO电接触材料与成品丝,研究了Cu粉体对改性Ag/LSCO材料界面润湿性、物理力学性能等影响规律。... 采用溶胶凝胶法辅以高能球磨工艺合成Cu粉体改性La_(0.5)Sr_(0.5)CoO_(3-δ)(LSCO)粉体,用粉末冶金工艺结合热挤压技术制备了系列Cu改性Ag/LSCO电接触材料与成品丝,研究了Cu粉体对改性Ag/LSCO材料界面润湿性、物理力学性能等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改性Ag/LSCO-xCu(x=0、1、2、4、6、8)电接触材料的电阻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Ag和LSCO基底的润湿角变化趋势相一致,但其密度和硬度性能变化趋势相反;当Cu含量为4%时,Ag和LSCO-4Cu基底的润湿角达最小值55.0°,相应的成品丝(φ2.35mm)性能最佳:电阻率2.29μΩ·cm,硬度(HV^(0.3))946.7MPa,密度9.73g/cm^(3),断后延伸率3.9%,为纯Ag/LSCO的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接触材料 ag/LSCO cu改性 物理性能 润湿角
下载PDF
银含量对快速热冲击下Sn−xAg−0.5Cu焊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彭晨 王善林 +6 位作者 吴鸣 尹立孟 陈玉华 叶科江 陈维政 张体明 谢吉林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922-1935,共14页
使用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研究Ag含量对快速热冲击下Sn−xAg−0.5Cu焊点的显微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g含量的增加使焊点表面更致密光滑,减少焊点内部长条状Cu6Sn5金属间化合物(IMC)的产生,从而提高焊点的抗氧化性。Ag能够加快焊点... 使用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研究Ag含量对快速热冲击下Sn−xAg−0.5Cu焊点的显微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g含量的增加使焊点表面更致密光滑,减少焊点内部长条状Cu6Sn5金属间化合物(IMC)的产生,从而提高焊点的抗氧化性。Ag能够加快焊点界面IMC层的生长速度,Cu6Sn5层的生长速度由体扩散和晶界扩散共同决定,Cu3Sn层的生长速度由体扩散和界面反应共同决定。在快速热冲击环境下,焊点的断裂模式从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而高Ag含量使得焊点的断裂模式转变时间更短,降低焊点的抗热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含量 快速热冲击 Sn−agcu 焊点 生长动力学 断裂模式
下载PDF
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洪斌 王卫斌 +3 位作者 王梦玥 熊静蕾 陈升位 毛孝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方法】以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愈伤诱导率、长根率、长芽率、褐化率、绿化率、再分化率和愈...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方法】以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愈伤诱导率、长根率、长芽率、褐化率、绿化率、再分化率和愈伤湿质量的影响。【结果】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成熟胚的7种组培特性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与对照相比,0.75 mg/L Cu^(2+)可减少10.43%的成熟胚长根、7.48%的成熟胚长芽、8.24%的愈伤组织褐化、20.74 mg的愈伤湿质量;4.00 mg/L Ag^(+)可提高6.47%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减少9.08%的成熟胚长根、7.96%的成熟胚长芽和9.67%的愈伤褐化;0.75 mg/L Cu^(2+)和4.00 mg/L Ag^(+)对愈伤细胞转绿、愈伤增殖和再分化均无抑制。【结论】适宜质量浓度的Cu^(2+)和Ag^(+)可有效抑制大麦成熟胚长根、长芽和愈伤组织褐化,Ag+还可有效提高愈伤诱导率;在基于MS培养基的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培养中,Cu^(2+)和Ag^(+)的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0.75和4.00 mg/L。研究结果可为构建大麦成熟胚的愈伤诱导及其再分化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成熟胚 组培特性 cu^(2+)质量浓度 ag^(+)质量浓度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小变形拉拔Cu-0.08Ag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朱亚丹 田文斌 +5 位作者 齐林 蔡佳 任玉平 李洪晓 蒋敏 秦高梧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172,共9页
目的在分析变形量为25%的小变形拉拔加工Cu-0.08Ag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基础上,研究不同退火温度对小变形拉拔Cu-0.08Ag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为Cu-Ag合金电磁线漆包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目的在分析变形量为25%的小变形拉拔加工Cu-0.08Ag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基础上,研究不同退火温度对小变形拉拔Cu-0.08Ag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为Cu-Ag合金电磁线漆包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Cu-0.08Ag合金小变形拉拔及200~500℃不同温度退火1 h后的样品进行组织表征,结合显微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和电阻计等手段对性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变形量为25%的小变形拉拔后,Cu-0.08Ag合金等轴晶组织部分晶粒沿变形方向被拉长,<111>和<100>取向占比均增大,应力集中分布在<111>晶粒内,屈服强度提高了270%,而电导率仅下降了4.1%IACS。小变形拉拔Cu-0.08Ag合金的软化温度为350℃。与小变形拉拔态相比,在300℃及以下退火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未发生明显变化,而电导率提升了2.9%IACS。在400℃及以上退火时,无畸变的等轴晶粒取代变形晶粒,并产生大量的退火孪晶,晶粒取向随机分布,力学性能和电导率与小变形拉拔前的相当。结论在300℃以下退火后,小变形拉拔Cu-0.08Ag合金在保持较高屈服强度的同时,其电导率也获得了提升,可获得强度和电导率良好的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g合金 退火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电导率
下载PDF
银包覆法制备Ag-Cu-TiH_(2)焊膏的研究
9
作者 卢永伟 刘满门 +1 位作者 张牧 孙旭东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Ag-Cu-Ti钎料可以实现Cu和Si_(3)N_(4)陶瓷的连接。然而,钎焊过程中Ti倾向于和Cu反应形成金属间化合物,降低了界面结合强度。本文采用化学还原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Na_(2)EDTA为分散剂,30℃保温30 min,在Cu和Ti H_(2)表面包覆了一层... Ag-Cu-Ti钎料可以实现Cu和Si_(3)N_(4)陶瓷的连接。然而,钎焊过程中Ti倾向于和Cu反应形成金属间化合物,降低了界面结合强度。本文采用化学还原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Na_(2)EDTA为分散剂,30℃保温30 min,在Cu和Ti H_(2)表面包覆了一层均匀致密的Ag层。由于高活性的Ti降低了熔融Ag的表面张力,使得润湿角降低,焊料的铺展性能更好,此外,包覆Ag后显著抑制了焊膏中Ti和Cu的反应,提高了焊膏的活性,从而提高了覆铜板的界面结合强度。研究发现,包覆银的钎料在陶瓷上的铺展面积提高了8.4%;制备的陶瓷覆铜板剥离强度提高了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TI 包覆银 Si_(3)N_(4)覆铜板 铺展性能 剥离强度
下载PDF
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负载的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10
作者 董雄涛 呼国茂 +6 位作者 邢艳 周琛皓 张瑾瑾 白小慧 高续春 丁新燕 马向荣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中空多孔性Fe_(3)O_(4)@乙二胺四乙酸(EDTA)磁性载体;以柠檬酸钠和NaBH_(4)为共还原剂将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负载于Fe_(3)O_(4)@EDTA磁性载体(Fe_(3)O_(4)@EDTA@Ag-Cu NPs)的孔道内外,并采用XRD、SEM、TEM、EDX和VSM等...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中空多孔性Fe_(3)O_(4)@乙二胺四乙酸(EDTA)磁性载体;以柠檬酸钠和NaBH_(4)为共还原剂将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负载于Fe_(3)O_(4)@EDTA磁性载体(Fe_(3)O_(4)@EDTA@Ag-Cu NPs)的孔道内外,并采用XRD、SEM、TEM、EDX和VSM等技术对制备的磁性复合材料进行详细表征。t=25℃考察了Fe_(3)O_(4)@EDTA@Ag-Cu NPs在NaBH_(4)体系中对4-硝基苯胺的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Fe_(3)O_(4)@EDTA@Ag-Cu NPs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Fe_(3)O_(4)@EDTA@Cu NPs、Fe_(3)O_(4)@EDTA@Ag NPs的6.5、2.1倍,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证实了Ag和Cu NPs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Fe_(3)O_(4)@EDTA@Ag-Cu NPs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其催化降解率仍高于95%,表明该复合材料在水处理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EDTA 共还原剂 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 催化活性
下载PDF
Mg、Si含量对Al-Cu-Mg-Ag-Si合金析出相的影响
11
作者 胡奇 郭一鸣 +3 位作者 章立钢 刘立斌 杨佳琳 高畅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研究了Mg、Si元素含量对Al-Cu-Mg-Ag-Si合金实际析出相种类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Cu-Mg-Ag-Si合金中高Mg含Si合金析出了大量S相和粗大的第二相;低Mg低Si合金中析出了常见的θ相和Ω相;低Mg含Si合金中出现了6系铝合金中常见的σ相... 研究了Mg、Si元素含量对Al-Cu-Mg-Ag-Si合金实际析出相种类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Cu-Mg-Ag-Si合金中高Mg含Si合金析出了大量S相和粗大的第二相;低Mg低Si合金中析出了常见的θ相和Ω相;低Mg含Si合金中出现了6系铝合金中常见的σ相和β″相等多种析出相,且具有非常细小弥散的θ相,为合金提供了良好的强化效果。Si和Mg的存在均极大地改变了合金的析出序列,无法通过增加Mg含量抵消Si的作用。Si的加入显著抑制了Ω相的析出,而大幅增加Mg含量则会促进S相的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AL-cu-MG-ag 析出相 硅元素 镁元素
下载PDF
铬含量对Al-Cu-Mg-Ag合金微观组织和热暴露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唐漫 刘志义 +1 位作者 柏松 李苏望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69,175,共5页
研究了Cr含量对Al-Cu-Mg-Ag合金微观组织和热暴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r含量增加,合金室温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含0.2%Cr的合金表现出优异的室温力学性能。透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向合金中添加0.2%Cr,促进了热暴露后合金... 研究了Cr含量对Al-Cu-Mg-Ag合金微观组织和热暴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r含量增加,合金室温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含0.2%Cr的合金表现出优异的室温力学性能。透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向合金中添加0.2%Cr,促进了热暴露后合金中Ω相的析出,提高了Ω相的抗粗化性能。Cr添加量超过0.3%后,合金晶界处析出(Al,Cr,Mn,Ti)富集相,导致晶粒粗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ag合金 力学性能 晶粒细化 热暴露 微合金化
下载PDF
电镀参数对电沉积Sn-Ag-Cu合金镀层的影响
13
作者 文思倩 闫焉服 +1 位作者 周慧 程江洋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8,80,共7页
采用自主研发的甲磺酸锡银铜电镀液在黄铜基体上制备了Sn-Ag-Cu合金镀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自带的能谱仪(EDS)分析了电镀工艺参数对Sn-Ag-Cu合金镀层的成分、表面形貌以及镀层厚度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4 A/dm^... 采用自主研发的甲磺酸锡银铜电镀液在黄铜基体上制备了Sn-Ag-Cu合金镀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自带的能谱仪(EDS)分析了电镀工艺参数对Sn-Ag-Cu合金镀层的成分、表面形貌以及镀层厚度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4 A/dm^(2)、温度为25℃及pH为5.5时,可获得结晶较细且致密,表面平整光亮且厚度均匀的Sn-Ag-Cu合金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g-cu合金 电镀参数 甲磺酸锡银铜电镀液 表面形貌 镀层厚度 电流密度
下载PDF
Cr对Al-Cu-Mg-Ag合金动态再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余创 张海涛 +3 位作者 邹晶 付金禹 颜帅 许光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9,共10页
借助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EDS)和透射电镜(TEM)研究Cr对Al-CuMg-Ag合金铸态组织和双级均匀化后弥散相分布、尺寸和数量密度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等温压缩实验研究不同等效应变下Cr对Al-Cu-Mg-Ag合金动态... 借助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EDS)和透射电镜(TEM)研究Cr对Al-CuMg-Ag合金铸态组织和双级均匀化后弥散相分布、尺寸和数量密度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等温压缩实验研究不同等效应变下Cr对Al-Cu-Mg-Ag合金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化阶段除析出棒状T-Al_(20)Cu_(2)Mn_(3)弥散相外,还出现平均直径和数量密度分别为67.4 nm和4.7μm^(-2)的球状Al7(Cr, Mn)弥散相,Cr与Mn相反的平衡分配系数(K_(Mn)<1_(vs) K_(Cr)>1)将无弥散相析出面积分数从29.5%降至13.8%,棒状的T-Al_(20)Cu_(2)Mn_(3)弥散相平均长度从275.4 nm减小至147.3 nm,数量密度从3.5μm^(-2)增至10.4μm^(-2)。EBSD和拉伸实验结果表明,Al7(Cr, Mn)弥散相对位错运动阻碍作用减少热压缩过程中小角度晶界向大角度晶界的转变,抑制动态再结晶。Cr的添加提高Al-Cu-Mg-Ag合金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在25,250,300℃下Al_(7)(Cr,Mn)弥散相对合金屈服强度的贡献值分别为21.9,16.2 MPa和15.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ag合金 高温拉伸 高通量等温压缩 弥散相 动态再结晶
下载PDF
EFFECT OF Ar PRESSURE ON STRUCTUR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Cu FILMS DEPOSITED ON GLASS BY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被引量:4
15
作者 P. Wu F.P. Wang +2 位作者 L.Q. Pan Y. Tian H. Qiu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9-44,共6页
Cu films with thickness of 630-1300nm were deposited on glass substrates without heating by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in pure Ar gas. Ar pressure was controlled to 0.5, 1.0 and 1.5Pa respectively. The target voltage was... Cu films with thickness of 630-1300nm were deposited on glass substrates without heating by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in pure Ar gas. Ar pressure was controlled to 0.5, 1.0 and 1.5Pa respectively. The target voltage was fixed at 500V but the target current increased from 200 to 1150mA with Ar pressure increasing.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ilms. The resistivity of the films was measured using four-point probe technique. At all the Ar pressures, the Cu films have mixture crystalline orientations of [111], [200] and [220]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ilm growth. The film deposited at lower pressure shows more [111] orientation while that deposited at higher pressure has more [220] orientation. The amount of larger grains in the film prepared at 0.5Pa Ar pressure is slightly less than that prepared at 1.0Pa and 1.5Pa Ar pressures. The resistivities of the films prepared at three different Ar pressures represent few differences, about 3-4 times of that of bulk material. Besides the deposi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Ar pressure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in target curren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bombardment of energetic reflected Argon atoms to these phenomena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film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deposition Ar pressure structure reststivity
下载PDF
Al-Cu-Mn-Fe-Ag-Zr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室温和高温性能研究
16
作者 刘敬彬 栗梦玉 +3 位作者 胡静怡 苏宏福 高通 刘相法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432-439,共8页
Al-Cu合金具有低密度、耐热性好和潜在的高温稳定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为提高Al-Cu基铸造合金的耐热性能,本文制备了质量分数为Al-4%Cu-0.5%Mn-0.1%Fe-0.4%Ag-0.3%Zr(简称AC)的合金。采用OM和SEM分析了合金的微观... Al-Cu合金具有低密度、耐热性好和潜在的高温稳定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为提高Al-Cu基铸造合金的耐热性能,本文制备了质量分数为Al-4%Cu-0.5%Mn-0.1%Fe-0.4%Ag-0.3%Zr(简称AC)的合金。采用OM和SEM分析了合金的微观形貌及化学成分,采用XRD分析了合金的物相结构,采用EBSD研究了晶粒形态与尺寸分布,采用TEM分析了合金在时效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析出相形态,采用高低温拉伸试验机进行了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C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主要包括Al_2Cu和Al_7Cu_2Fe,其中,Al_2Cu相在固溶处理后溶入基体中,并在时效处理后重新沉淀为θ′相,成为主要的强化相。此外,经T6热处理后,合金中还包含着T_(Mn)(Al_(20)Cu_2Mn_3)相,Ag元素固溶于铝基体中,而Zr元素则使得合金析出L1_2-Al_3Zr纳米相,其与θ′相存在位向关系。测试了合金在室温和高温(200、300和400℃)下的拉伸性能,对应屈服强度可分别达236、155、129和6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n-Fe-ag-Zr合金 Al-cu铸造合金 耐热性能 T6热处理
下载PDF
团簇连接对Cu10Ag90快速凝固中晶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蒲元伟 梁永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快速凝固得到的晶体通常都会形成多种孪晶结构,但其成因一直是一个谜.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Cu10Ag90合金在0、20和40 GPa压强下的快速凝固过程,分别形成了五重孪晶、层片状孪晶和复杂晶体,通过最大标准团簇方法(LaSCA)分析了短程有序... 快速凝固得到的晶体通常都会形成多种孪晶结构,但其成因一直是一个谜.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Cu10Ag90合金在0、20和40 GPa压强下的快速凝固过程,分别形成了五重孪晶、层片状孪晶和复杂晶体,通过最大标准团簇方法(LaSCA)分析了短程有序结构的演变和晶体团簇之间的连接形式.结果发现,结晶转变温度Tc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升高,平均原子势能也随之增加.非晶共有近邻子团簇(CNS)会在温度降至Tc时转变为晶体CNS,同时晶体团簇数量急剧增加,结构有序度提升.此外,通过分析晶体团簇之间的连接方式发现,五重孪晶中心团簇截边十面体(tDh)只能与具有相同S422的HCP相连形成五重孪晶轴;FCC与HCP有相同的S421,但只能以彼此的顶层或者底层原子作为彼此的中心原子连接形成层片状结构;BCC与FCC、HCP虽然没有共同的CNS,但是可以通过D-S6结构及其变形体连接,其连接方式的多样性是形成复杂晶体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为研究晶体结构不同排列方式提供了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cu-ag合金 晶体团簇连接 晶体排列
下载PDF
Effect of Cu additive on the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oPt)_(1-x)Cu_x films 被引量:2
18
作者 HUANG Tingting WANG Fang GUO Juhong XU Xiaohong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4-18,共5页
CoPt thin films with various Cu contents varying from 0 vol.% to 21.5 vol.% were deposited on glass substrates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effects of Cu additive on the structur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the orde... CoPt thin films with various Cu contents varying from 0 vol.% to 21.5 vol.% were deposited on glass substrates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effects of Cu additive on the structur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the ordering temperature of CoPt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 in CoPt film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ordering parameter S and reducing the ordering temperature of CoPt films. A nearly perfect (001) texture was obtained in a CoPt film doped with 15.3 vol.% Cu. Besides, th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the CoPt film can be changed by annealing temperature. The perpendicular growth of the CoPt film is favored at a high annealing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t thin films cu addi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texture annealing temperature
下载PDF
Ti6Al4V磁控溅射沉积Ag-Cu涂层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
19
作者 丁结平 丁佳 +1 位作者 高波 徐晋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74-280,共7页
钛合金作为植入物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由于不具备抗菌性能,易造成人体受到细菌感染,随着医用材料对抗菌性能要求的日益提升,亟待开展钛合金抗菌性能研究,以拓展其应用范围。为改善钛合金Ti6Al4V的抗菌性能,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优化工艺参数... 钛合金作为植入物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由于不具备抗菌性能,易造成人体受到细菌感染,随着医用材料对抗菌性能要求的日益提升,亟待开展钛合金抗菌性能研究,以拓展其应用范围。为改善钛合金Ti6Al4V的抗菌性能,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优化工艺参数,在钛合金Ti6Al4V表面制备Ag、Ag-Cu涂层,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手段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分布等性能进行研究;通过体外抗菌活性试验对试样涂层进行抗菌性能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溅射沉积Ag、Ag-Cu涂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为99.99%。由于涂层析出的Ag^(+)、Cu^(2+)起到了抗菌作用,以及Ag、Ti粒子发生了光催化作用,产生了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钛合金 ag-cu涂层 ag涂层 抗菌
下载PDF
Cu掺杂对Ag/SnO_(2)电接触材料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刘松涛 孙仲明 +4 位作者 王俊勃 思芳 郑贤军 刘建江 方晨羽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7,共9页
为了系统讨论Cu掺杂对Ag/SnO_(2)电接触材料耐电弧烧蚀性能的影响,分别制备了Ag/SnO_(2)电接触材料和不同添加量Cu掺杂Ag/SnO_(2)电接触材料。利用XRD、TEM、SEM、EDS分别表征了SnO_(2)粉体和电弧烧蚀前后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物相结... 为了系统讨论Cu掺杂对Ag/SnO_(2)电接触材料耐电弧烧蚀性能的影响,分别制备了Ag/SnO_(2)电接触材料和不同添加量Cu掺杂Ag/SnO_(2)电接触材料。利用XRD、TEM、SEM、EDS分别表征了SnO_(2)粉体和电弧烧蚀前后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组织和成分分布,并测试了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物理性能和耐电弧烧蚀性能,探讨了Cu掺杂影响Ag/SnO_(2)电接触材料性能的机制。结果表明:掺杂的Cu离子溶入SnO_(2)的晶体结构引起晶格畸变,抑制SnO_(2)晶粒生长,使其晶粒尺寸减小。随着Cu添加量的增加,Cu掺杂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硬度、电阻率及电弧烧蚀下的质量损失均先减小后增大,而密度先增大后减小;Cu/Sn物质的量之比为0.12的Cu掺杂Ag/SnO_(2)(Ag/0.12Cu-SnO_(2))电接触材料的电阻率、硬度、电弧烧蚀下的质量损失均最低,密度最大,相对于无掺杂的Ag/SnO_(2)电接触材料,其组织分布的均匀性明显改善,平均电阻率、平均硬度和电弧作用下的质量损失分别降低了13.33%、6.87%和59.40%,而平均密度提高了4.11%。适量添加Cu可以明显改善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耐电弧烧蚀性能,但过量添加反而会降低该性能。原因在于,Cu掺杂SnO_(2)晶粒尺寸减小,提高了其与Ag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强度以及二者之间的润湿性,抑制了SnO_(2)颗粒从Ag熔池中逸出并在电接触材料表面富集,从而提高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耐电弧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nO_(2)电接触材料 cu掺杂 晶体结构 形貌 耐电弧烧蚀性能 物理性能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