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CuO改性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德云 刘龙飞 +1 位作者 李成亮 吴科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89-2296,共8页
为探讨Cu/CuO改性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征,采用Cu/CuO对碳纳米管进行了改性,通过SEM、XRD和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碳纳米管进行表征。以改性前后碳纳米管为吸附剂,研究了改性前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 为探讨Cu/CuO改性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征,采用Cu/CuO对碳纳米管进行了改性,通过SEM、XRD和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碳纳米管进行表征。以改性前后碳纳米管为吸附剂,研究了改性前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并且分析了环境因素包括温度、pH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前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在2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改性之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增强。改性前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pH和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表明,Cu/CuO改性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优于原始碳纳米管,Cu/CuO改性碳纳米管去除溶液中的亚甲基蓝主要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铜与亚甲基蓝之间的络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吸附 亚甲基蓝 cu/cuo
下载PDF
Cu-C-Ti系和Cu-CuO-Al系合金粉末的机械合金化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成国 齐宝森 +1 位作者 杨俊法 刘玉先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2-185,共4页
将CU-C3.3%-Til3.3%和CU-Cu02.5%-Al11.1%(质量分数)二合金粉末分别进行机械合金化,结果发现,经20h球磨后,C的衍射峰已经消失,Ti、Al、CuO的衍射峰强度显著降低;60h球磨后,二合金粉末都形成了Cu基过饱和固溶体;100... 将CU-C3.3%-Til3.3%和CU-Cu02.5%-Al11.1%(质量分数)二合金粉末分别进行机械合金化,结果发现,经20h球磨后,C的衍射峰已经消失,Ti、Al、CuO的衍射峰强度显著降低;60h球磨后,二合金粉末都形成了Cu基过饱和固溶体;100h球磨后,部分Ti、C、Al、O溶质元素脱溶析出,并反应生成TiC和Al2O3。机械合金化导致粉末细化、亚晶界和位错等缺陷产生是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和促进第二相析出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过饱和固溶体 第二相 合金粉末
下载PDF
双面纺织屏蔽材料的制备及CuO抗氧化性能研究
3
作者 盛澄成 徐阳 +1 位作者 魏取福 乔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86,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纺织基材表面沉积了Cu薄膜和Cu/CuO复合薄膜。在相同镀膜时间下对单面Cu薄膜和双面Cu薄膜屏蔽材料的屏蔽效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对双面Cu薄膜和Cu/CuO复合薄膜屏蔽材料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双面Cu薄...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纺织基材表面沉积了Cu薄膜和Cu/CuO复合薄膜。在相同镀膜时间下对单面Cu薄膜和双面Cu薄膜屏蔽材料的屏蔽效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对双面Cu薄膜和Cu/CuO复合薄膜屏蔽材料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双面Cu薄膜屏蔽材料的屏蔽效能高于单面Cu薄膜屏蔽材料;将双面Cu薄膜屏蔽材料和Cu/CuO复合薄膜屏蔽材料放置在相同室温环境中120d,双面Cu薄膜屏蔽材料发生了严重的氧化;Cu/CuO复合薄膜屏蔽材料虽然出现部分氧化,但整体性能完好,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cu薄膜 cu/cuo复合薄膜 屏蔽效能
下载PDF
Cu_2O/CuO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飞龙 闫全青 +2 位作者 罗鹏飞 束敏 欧玉静 《化工科技》 CAS 2019年第2期20-27,共8页
以葡萄糖为还原剂、采用液相法首先制备了八面体Cu_2O光催化剂,然后以其为基体,通过原位氧化Cu_2O的方式构筑Cu_2O/CuO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拉曼、XPS对其成分进行检测,TEM、SEM观察其粒径和形貌;研究了亚甲基蓝降解工艺条件,实验结... 以葡萄糖为还原剂、采用液相法首先制备了八面体Cu_2O光催化剂,然后以其为基体,通过原位氧化Cu_2O的方式构筑Cu_2O/CuO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拉曼、XPS对其成分进行检测,TEM、SEM观察其粒径和形貌;研究了亚甲基蓝降解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ρ(亚甲基蓝)=5 mg/L的溶液100 mL、Cu_2O/CuO复合光催化剂的最佳添加量为10 mg、体系pH=11时亚甲基蓝的降解效果最好。通过对最佳条件下循环降解实验表明,Cu_2O/CuO复合光催化剂有着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cuo 光催化 降解
下载PDF
Cu-MOF前驱法制备CuO-TiO_2及其光催化产氢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萌 徐律 +3 位作者 周燕南 刘红 黎军 陆小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8-93,124,共7页
利用Cu的有机骨架材料(Cu-MOF(Cu BTC))中金属离子高度有序的特性,基于高比表面的介孔TiO_2载体,通过煅烧前驱体Cu BTC-TiO_2复合物制备纳米负载型CuO-TiO_2催化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线衍射仪(XRD)、N2... 利用Cu的有机骨架材料(Cu-MOF(Cu BTC))中金属离子高度有序的特性,基于高比表面的介孔TiO_2载体,通过煅烧前驱体Cu BTC-TiO_2复合物制备纳米负载型CuO-TiO_2催化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线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X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UV-Vis)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甲醇-水体系为气相光催化产氢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通过MOF前驱法制备的CuO-TiO_2催化剂,平均产氢速率达到0.32 mmol/(g·h),在多次循环实验中产氢速率没有明显下降趋势,稳定性较好,明显优于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的CuO-TiO_2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TiO2 cu-MOF 介孔TIO2 光催化剂 产氢
下载PDF
Cu∶Zn比对CuO-ZnO-Al_2O_3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宁文生 郑遗凡 +1 位作者 郭为 刘化章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37-139,共3页
利用XRD和TG研究了CuO ZnO Al2 O3 催化剂的结构 ,发现CuO∶ZnO =5 0∶5 0的样品 ,晶粒度最大 ,但结晶程度相对较差 ,可能发生了同晶取代 。
关键词 催化剂 结构 铜锌比 氧化铜 氧化锌 三氧化二铝 晶粒度
下载PDF
混合溶剂前体法制备纳米CuO粉体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东升 王文亮 +2 位作者 王尧宇 王继武 史启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7-620,共4页
Nano-CuO was prepared by heating nano-Cu2(OH)2CO3 precursors in diff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The precursor was synthesized from water-alcohol mixed solution of Cu(Ac)2 using mixed solution of NaOH and Na2CO3 as... Nano-CuO was prepared by heating nano-Cu2(OH)2CO3 precursors in diff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The precursor was synthesized from water-alcohol mixed solution of Cu(Ac)2 using mixed solution of NaOH and Na2CO3 as precipitants. XRD, FT-IR, TEM, TG-DTA and surface area measurement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perties of the CuO powd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herical, well dispersed nano-CuO powder with the average size of 15 nm an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for H2O2 decomposition was obtained at 300 ℃.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crystal of CuO grows up, agglomeration of the powder becomes heavier and catalytic activity decreases. FT-IR patterns revealed that the vibration fine structure of Cu-O bond in nano-CuO powder disappears and main absorption is red-shifted with the average size of nano-CuO reduc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粉体 制备 混合溶剂沉淀法 前驱体 红外光谱
下载PDF
Cu/Zn比对CuO/ZnO/ZrO_2催化CO_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常琴琴 赵博 +5 位作者 杨萌 刘艳 张增庆 吴丰 刘恩周 樊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62,67,共6页
研究了不同Cu/Zn摩尔比对CO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草酸凝胶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u/Zn摩尔比的Cu O/Zn O/Zr O2催化剂,考察不同温度及Cu/Zn摩尔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程序升温还原(H2-... 研究了不同Cu/Zn摩尔比对CO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草酸凝胶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u/Zn摩尔比的Cu O/Zn O/Zr O2催化剂,考察不同温度及Cu/Zn摩尔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程序升温脱附(H2/CO2-TPD)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适宜的Cu/Zn摩尔比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在513 K,2.0 MPa,n(H2)/n(CO2)=3/1和GHSV=4 800 h-1反应条件下,当R(Cu/Zn)=4时,Cu O/Zn O/Zr O2催化剂反应性能最好,CO2转化率高达17.8%,甲醇选择性高达6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摩尔比 cuo/ZnO/ZrO2催化剂 CO2加氢 甲醇
下载PDF
纳米Cu(OH)_2分解温度对CuO粒度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宫泮伟 李在元 翟玉春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22-327,共6页
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Cu(OH)2纤维,再进行Cu(OH)2的分解反应.考察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温度对Cu(OH)2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反应终点pH值为12,搅拌速度为1200r·min^-1... 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Cu(OH)2纤维,再进行Cu(OH)2的分解反应.考察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温度对Cu(OH)2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反应终点pH值为12,搅拌速度为1200r·min^-1,NaOH溶液的滴加速度为50mL·min^-1 的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样品为纳米Cu(OH)2纤维,其直径为10-30nml、长度为1~6μm;在固相纳米Cu(OH)2热分解制备CuO过程中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不超过200℃时CuO的粒径约为20nm左右;在液相中先沉淀后升温时,产物的形貌为球形,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低于80℃可得到纳米级的Cu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o 纳米cu(OH)2 热分解
下载PDF
微波加热分解法制备CuO-Ce_(0.6)Zr_(0.4)O_2及其催化CO氧化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志强 毛东森 +2 位作者 吴仁春 俞俊 王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63-1168,共6页
采用微波加热分解法制备了一系列CuO含量(0-25%,w)不同的CuO-Ce0.6Zr0.4O2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BET)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利用色谱流动法考察了其催化CO低温氧化性能.结... 采用微波加热分解法制备了一系列CuO含量(0-25%,w)不同的CuO-Ce0.6Zr0.4O2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BET)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利用色谱流动法考察了其催化CO低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当CuO含量为15%时,所制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佳.在催化剂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铜物种,即高分散、小颗粒和大颗粒的CuO.催化剂表面高分散和小颗粒的CuO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而大颗粒的CuO对催化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氢氧化四氨合铜 cuo-Ce0.6Zr0.4O2催化剂 CO氧化
下载PDF
电化学溶解金属铜制备纳米CuO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幸福 褚道葆 +1 位作者 何惠 林昌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08-710,共3页
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目前,普遍认为溶胶-凝胶法是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1,2]. 但这些方法存在设备复杂、起始原料价格昂贵、操作条件要求苛刻等缺点.
关键词 电化学溶解 金属铜 制备 有机电解合成 铜阳极 纳米材料 乙酰丙酮 cu(acac)2 水解
下载PDF
叶状Cu(OH)_2的合成及其向带有纳米孔的CuO的转化(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良苗 陆文聪 +3 位作者 冯永利 倪纪朋 吕勇 尚兴付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57-2262,共6页
通过乳液界面反应法,用以Span80(sorbitan monooleate)作为稳定剂的乳液体系控制合成了叶状Cu(OH)2单晶.通过热处理,可以得到表面有纳米孔的CuO,且保持了原有的叶状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Fourier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 通过乳液界面反应法,用以Span80(sorbitan monooleate)作为稳定剂的乳液体系控制合成了叶状Cu(OH)2单晶.通过热处理,可以得到表面有纳米孔的CuO,且保持了原有的叶状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Fourier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了其形貌和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叶状Cu(OH)2为单晶,且沿[111]晶面定向生长.孔的形成是由于相转变过程中Cu(OH)2失去H2O分子所致.通过观测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形貌,深入探讨了叶状Cu(OH)2纳米结构的组装机理.整个组装过程是由能量高的颗粒状纳米粒子通过端部取向连接定向生长而得到能量相对较低的叶状结构.并且得到的CuO的紫外光谱相对于其块体材料发生了蓝移,显示出比较大的禁带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状cu(OH)2 乳液 软模板 cuo 纳米孔
下载PDF
Cu(OH)2分解方法对纳米CuO形貌的影响
13
作者 宫泮伟 李在元 翟玉春 《粉末冶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8-211,216,共5页
以0.1mol·L^-1CuSO4水溶液和4mol·L^-1NaOH水溶液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Cu(0H)2,再进行Cu(OH)2的分解反应。考察了电子束照射分解、微波分解和热分解等不同分解方法对分解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u(OH)... 以0.1mol·L^-1CuSO4水溶液和4mol·L^-1NaOH水溶液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Cu(0H)2,再进行Cu(OH)2的分解反应。考察了电子束照射分解、微波分解和热分解等不同分解方法对分解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u(OH)2的直径为10~30nm,长度为1~6μm;电子束照射分解干燥的固相Cu(OH)2纤维得到链球状的CuO,Cu(OH)2纤维分散得越好CuO粒度越小;微波分解干燥的固相Cu(OH)2纤维得到链球状的CuO,Cu(OH)2纤维分散得越好CuO粒度越小;热分解干燥的固相Cu(OH)2纤维得到链球状的CuO,其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低于200℃时CuO的粒径约为20nm左右;在液相中先沉淀后升温分解时,CuO的形貌为球形,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0℃分解可得到纳米级的CuO;在液相中先升温后沉淀时,CuO的形貌为纤维状,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0℃分解可得到纳米级的Cu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 cu(OH)2 纳米 分解
下载PDF
基于Cu-HKUST-1材料的Cu/Cu_2O/CuO三元复合催化剂的优化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子健 苗强 +3 位作者 梁志花 李芳 李其明 么志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4-226,共3页
以硝酸铜,均苯三甲酸为原料,采用溶剂热合成法首先制备了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HKUST-1),然后采用气氛焙烧法制备了一系列三元铜基复合催化剂(Cu/Cu_2O/CuO)。通过调控灼烧时氮气和空气的配合比,实现了Cu/Cu_2O/CuO中铜(Cu)、氧化亚... 以硝酸铜,均苯三甲酸为原料,采用溶剂热合成法首先制备了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HKUST-1),然后采用气氛焙烧法制备了一系列三元铜基复合催化剂(Cu/Cu_2O/CuO)。通过调控灼烧时氮气和空气的配合比,实现了Cu/Cu_2O/CuO中铜(Cu)、氧化亚铜(Cu_2O)和氧化铜(CuO)三相含量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Cu/Cu_2O/CuO中的Cu、Cu_2O和CuO三者比列含量微观可调,随着空气比例微量增加,Cu/Cu_2O/CuO中Cu的含量逐渐减少,Cu_2O和CuO含量明显增多,通过气氛调节可以实现Cu、Cu_2O和CuO三相配合比的优化组合。在对对硝基苯酚还原实验中,在氮气∶空气的配合比为200mL∶2mL条件下制备的Cu/Cu_2O/CuO催化效果最好,反应约45s对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2O/cuo 气氛烧结 催化剂 对硝基苯酚 还原
下载PDF
Cu2O的生成对CuO纳米薄膜电极锂离子电池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衡伯军 卿晨 +3 位作者 汪海 孙大明 王碧霄 唐一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1-427,共7页
以铜箔为基底,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CuO纳米结构薄膜,通过XRD、SEM、XPS对所制薄膜的形貌、成分进行分析,并测试CuO薄膜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特性,研究铜基底与CuO薄膜之间生成的Cu_2O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反应温度有利于铜基底和... 以铜箔为基底,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CuO纳米结构薄膜,通过XRD、SEM、XPS对所制薄膜的形貌、成分进行分析,并测试CuO薄膜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特性,研究铜基底与CuO薄膜之间生成的Cu_2O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反应温度有利于铜基底和薄膜之间Cu_2O的生成,且利于改善CuO薄膜纳米结构;140℃反应温度下生长出的CuO薄膜电极,其比电容和电容保持率均高于80℃反应温度下生长出的CuO薄膜电极,其电池循环能力更强,这与铜基底和CuO薄膜之间产生的Cu_2O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 纳米薄膜电极 锂离子电池 cu2O 铜箔
下载PDF
负载CuO的Ti^(3+)/TiO_2催化剂制备及其光催化甲苯降解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文君 沈伯雄 +2 位作者 张芹 王欣怡 卢凤菊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9-256,共8页
通过在锐钛矿TiO_2载体表面上负载Cu-BTC(BTC,1,3,5-苯甲酸)前驱体,还原处理制备光催化剂CuO-Ti^(3+)/TiO_2(Cu-TiMB),对其在可见光条件下气相甲苯净化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改良方法制备的CuO-Ti^(3+)/TiO_2(CuTiM B)催化剂... 通过在锐钛矿TiO_2载体表面上负载Cu-BTC(BTC,1,3,5-苯甲酸)前驱体,还原处理制备光催化剂CuO-Ti^(3+)/TiO_2(Cu-TiMB),对其在可见光条件下气相甲苯净化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改良方法制备的CuO-Ti^(3+)/TiO_2(CuTiM B)催化剂的活性是浸渍法所得催化剂CuO-TiO_2(Cu-TiD)的2.68倍。CuO-Ti^(3+)/TiO_2(Cu-TiMB)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147 m2/g)和较小的颗粒粒径(0.45μm),呈现多孔状,CuO的分散度较高;催化剂表面Ti^(3+)提供了大量的氧缺位,在400-800 nm波段的光响应能力显著增强。CuO-Ti^(3+)/TiO_2(Cu-TiMB)催化剂中Cu^(2+)、Cu^+与Ti^(3+)形成的异质结构进一步增多了氧缺位数量,延缓e--h+的复合时间;氧缺陷增强了捕获吸附氧能力,通过金属氧化物价态变化增强化学吸附能力,提高了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TiO2 cuo 甲苯脱除 cu-BTC 光催化
下载PDF
通过热氧化Cu制备CuO纳米线
17
作者 宋美周 高斐 +2 位作者 刘生忠 李宁 张君善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54-1356,1371,共4页
通过在空气中热氧化Cu片制备CuO纳米线,研究了不同氧化温度对CuO纳米线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不同温度下CuO纳米线的结构、形貌,结果表明氧化温度对CuO纳米线的直径和长度有较大的影响,在600℃的... 通过在空气中热氧化Cu片制备CuO纳米线,研究了不同氧化温度对CuO纳米线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不同温度下CuO纳米线的结构、形貌,结果表明氧化温度对CuO纳米线的直径和长度有较大的影响,在600℃的条件下获得的CuO纳米线直径为140 nm、长度为4μm,600℃为CuO纳米线的最佳的生长温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分析样品的横截面,得到氧化产物呈层状分布,分别为CuO纳米线、CuO层、Cu2O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氧化 cu cuo纳米线 cu20O
下载PDF
CuO含量对Pd/Al_2O_3催化剂乙醇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申 郭玉玉 +1 位作者 李星颖 李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5-891,共7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CuO含量的Pd-CuO/Al_2O_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乙醇氧化反应,其结构与性质通过XRD、H2-TPR和NH_3-TPD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催化剂的活性并不是随着CuO含量的增加而增强,Pd-1.0%CuO/Al_2O_3催化剂表现...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CuO含量的Pd-CuO/Al_2O_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乙醇氧化反应,其结构与性质通过XRD、H2-TPR和NH_3-TPD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催化剂的活性并不是随着CuO含量的增加而增强,Pd-1.0%CuO/Al_2O_3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活性,其点火温度和完全转化温度比Pd/Al_2O_3催化剂至少降低了50℃。与Pd/Al_2O_3催化剂相比,含CuO催化剂增强的衍射峰强度以及氢化钯分解峰的消失,说明Pd-Cu合金结构的形成有利于Pd、Cu物种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于Pd-1.0%CuO/Al_2O_3催化剂来说,还原峰向低温的移动以及还原峰面积的增大说明该催化剂上氧化性物质更易被还原且数量在增加,这对于氧化反应是十分有利的,新出现的还原峰表示Pd、Cu的相互作用生成了新物种。NH_3-TPD结果中更高含量的低温酸有利于高活性,而且新出现的脱附峰说明形成了新的酸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含量 Pd-cuo/Al2O3 氧化 Pd-cu合金
下载PDF
Cu2O/CuO/Cu电极光电催化还原CO2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丽芳 梁燕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0-414,共5页
利用表面氧化法在铜基底上制备CuO纳米带(CuO NRs),通过电化学法将Cu2O沉积到CuO NRs上,得到复合电极Cu2O/CuO/Cu。借助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u2O/CuO/Cu复合电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LSV)... 利用表面氧化法在铜基底上制备CuO纳米带(CuO NRs),通过电化学法将Cu2O沉积到CuO NRs上,得到复合电极Cu2O/CuO/Cu。借助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u2O/CuO/Cu复合电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光电流-时间测试、电化学阻抗测试对Cu2O/CuO/Cu复合电极光电催化CO2性能进行了考察。借助变色酸分光光度法来测定CO2光电还原产物。结果表明:氧化铜在铜基底上呈纳米带生长;复合电极Cu2O/CuO/Cu对CO2有较强的光响应性,表现出优异的光电催化性能;Cu2O/CuO/Cu复合电极光电催化还原CO2的主要产物是甲醇,在0.1 mol/L NaHCO3溶液中光电催化6 h后,甲醇质量浓度为32.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cuo/cu 光电催化 二氧化碳 甲醇
下载PDF
Large-scale assembly of Cu/CuO nanowires for nano-electronic device fabrication 被引量:2
20
作者 XU Ke TIAN XiaoJun +3 位作者 YU HaiBo YANG Yang ZHOU Lei LIU LianQ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734-737,共4页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ano-electronic device fabrication,a new method named floating electrical potential assembly is proposed to realize large-scale assembly of Cu/CuO nanowires.The simulation of floating elec...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ano-electronic device fabrication,a new method named floating electrical potential assembly is proposed to realize large-scale assembly of Cu/CuO nanowires.The simulation of floating electrical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n the micro-electrode chip is performed by COMSOL software,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upled electrical potential on the floating drain electrodes is very close to the original electrical potential applied on the gate electrode,which means that the method can provide di-electrophoresis(DEP)force for all the electrode pairs at one time,thus realizing large-scale assembly at one time.With Cu/CuO nanowires well dispersed and micro-electrode chip fabrication,nanowires assembly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u/CuO nanowires are assembled at hundreds of micro-electrodes pairs at one time,and the success rate of nanowires assembly also reaches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电子器件 大型组件 氧化铜 芯片制造 纳米线 浮动电位 电势分布 实验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