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4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化氮杂环卡宾聚合树脂对Cu^(2+)的吸附研究
1
作者 伍婵翠 蔡怀然 +3 位作者 李学军 陈培博 黄健 梁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8,共11页
该研究制备了功能化氮杂环卡宾聚合树脂(PNO),旨在去除废水中Cu^(2+);基于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NO对废水中Cu^(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PNO对Cu^(2+)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投加量100 mg、吸附时间30 min、pH值4.0~5.9、温度298 ... 该研究制备了功能化氮杂环卡宾聚合树脂(PNO),旨在去除废水中Cu^(2+);基于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NO对废水中Cu^(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PNO对Cu^(2+)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投加量100 mg、吸附时间30 min、pH值4.0~5.9、温度298 K、转速150 r/min,最大吸附量为51.55 mg/g。PNO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动态吸附量随柱高增加、流速降低和进水Cu^(2+)浓度增加而增大。使用Thomas和Bohart-Adams模型拟合,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2,预测值与实验值相符。经过5次静态吸附-解吸和3次动态循环再生后,PNO对Cu^(2+)的去除率仍达到第一次循环的96%以上,去除效果和再生性能良好。PNO对含铜废水高效处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氮杂环卡宾聚合树脂 Cu^(2+) 吸附性能 吸附模型
下载PDF
ZIF-8/PEO杂化泡沫对TC和Cu^(2+)吸附研究
2
作者 李微 马振阳 刘宁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1,共7页
以提高金属有机骨架ZIF-8水处理中可回收性为目标,利用聚氧化乙烯PEO作为致孔剂,采用冰模板-冷冻干燥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杂化泡沫ZIF-8/PEO,利用XRD、SEM、TG-DSC和N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分析ZIF-8/PEO杂化泡沫的理化性能,研究ZIF-8/PE... 以提高金属有机骨架ZIF-8水处理中可回收性为目标,利用聚氧化乙烯PEO作为致孔剂,采用冰模板-冷冻干燥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杂化泡沫ZIF-8/PEO,利用XRD、SEM、TG-DSC和N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分析ZIF-8/PEO杂化泡沫的理化性能,研究ZIF-8/PEO对四环素TC和铜离子Cu^(2+)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ZIF-8/PEO形成了更加规则的网状结构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吸附性能。在吸附时间12 h,pH 7,吸附剂投加量40 mg,TC和Cu^(2+)初始浓度均为30 mg/L的最佳条件下,ZIF-8/PEO对TC和Cu^(2+)的吸附容量为107.55 mg/g和107.81 mg/g;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ZIF-8/PEO吸附TC,Cu^(2+)属于自发、放热、趋于有序的过程。在循环吸附7次后,ZIF-8/PEO吸附剂对TC和Cu^(2+)的去除率仍在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8/PEO杂化泡沫 吸附 TC Cu^(2+)
下载PDF
Fe^(2+)、Cu^(2+)诱导工艺对柞木表板颜色变化规律的影响
3
作者 侯豪杰 齐华春 +3 位作者 王宏兴 黄茹 李春风 刘明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木材中的木质素、抽提物等物质具有能与金属盐溶液产生颜色反应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以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作为诱导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色差最大时的工艺参数,探究金属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诱导时间、干燥时间、干燥温... 木材中的木质素、抽提物等物质具有能与金属盐溶液产生颜色反应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以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作为诱导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色差最大时的工艺参数,探究金属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诱导时间、干燥时间、干燥温度对实木复合地板柞木表板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对柞木表板色彩色调的影响极为显著(F值分别为20.4453、8.8442);柞木表板的明度色品指数(L^(*))、红绿轴色品指数(a^(*))、黄蓝轴色品指数(b^(*))均随着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诱导时间、干燥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总色差(ΔE^(*))逐渐增大,最大为31.53、9.90,表板色调逐渐偏暗、偏绿、偏蓝;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Fe^(2+)、Cu^(2+)诱导时的柞木表板总色差都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木表板 Fe^(2+) Cu^(2+) 诱导变色
下载PDF
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周洪斌 王卫斌 +3 位作者 王梦玥 熊静蕾 陈升位 毛孝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方法】以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愈伤诱导率、长根率、长芽率、褐化率、绿化率、再分化率和愈...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方法】以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愈伤诱导率、长根率、长芽率、褐化率、绿化率、再分化率和愈伤湿质量的影响。【结果】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成熟胚的7种组培特性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与对照相比,0.75 mg/L Cu^(2+)可减少10.43%的成熟胚长根、7.48%的成熟胚长芽、8.24%的愈伤组织褐化、20.74 mg的愈伤湿质量;4.00 mg/L Ag^(+)可提高6.47%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减少9.08%的成熟胚长根、7.96%的成熟胚长芽和9.67%的愈伤褐化;0.75 mg/L Cu^(2+)和4.00 mg/L Ag^(+)对愈伤细胞转绿、愈伤增殖和再分化均无抑制。【结论】适宜质量浓度的Cu^(2+)和Ag^(+)可有效抑制大麦成熟胚长根、长芽和愈伤组织褐化,Ag+还可有效提高愈伤诱导率;在基于MS培养基的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培养中,Cu^(2+)和Ag^(+)的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0.75和4.00 mg/L。研究结果可为构建大麦成熟胚的愈伤诱导及其再分化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成熟胚 组培特性 Cu^(2+)质量浓度 Ag^(+)质量浓度
下载PDF
钠化污泥生物炭复合凹凸棒石对水体中Cu^(2+)的吸附效果研究
5
作者 任珺 孙新妮 +5 位作者 任汉儒 韩学鑫 吕麦蓉 张静 王若安 陶玲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2-5160,共9页
含铜废水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利用废弃污泥和凹凸棒石制备了钠化污泥生物炭复合凹凸棒石材料,并将其用于含Cu^(2+)废水的处理。利用SEM、XRD及FT-IR对材料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表征,复合材料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的络合或C=C... 含铜废水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利用废弃污泥和凹凸棒石制备了钠化污泥生物炭复合凹凸棒石材料,并将其用于含Cu^(2+)废水的处理。利用SEM、XRD及FT-IR对材料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表征,复合材料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的络合或C=C键的Π电子作用是吸附重金属的主要机制。研究了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污泥/凹凸棒石质量比2∶1,pH=5,添加量为1.5 g/L,Cu^(2+)初始浓度4 mg/L条件下,材料对Cu^(2+)有最大的吸附容量为3.339 mg/g。吸附过程更好地拟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表明材料对Cu^(2+)的吸附是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预测,pH值为5.04,吸附剂添加量1.16 g/L,Cu^(2+)初始浓度3.60 mg/L是最佳吸附条件。钠化污泥生物炭复合凹凸棒石在实际含铜废水处理中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钠化 污泥生物炭 吸附 Cu^(2+)
下载PDF
用于吸附养殖尾水中Cu^(2+)的温度敏感型淀粉基水凝胶制备及性能分析
6
作者 姜硕 孙萌 +6 位作者 孙惠 张丽萍 何天晓 李姝诺 李苗 刘鹰 田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2-469,共8页
为了快速移除水产养殖尾水中的铜离子(Cu^(2+)),合成了一种新型温度敏感多糖基水凝胶,以具有结构和性能优势的2-羟基-3-异丙氧基丙基淀粉醚(HIPS)和羧甲基淀粉钠(CMS)为原料,以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DGE)和CaCl 2为交联剂,通过形成共价... 为了快速移除水产养殖尾水中的铜离子(Cu^(2+)),合成了一种新型温度敏感多糖基水凝胶,以具有结构和性能优势的2-羟基-3-异丙氧基丙基淀粉醚(HIPS)和羧甲基淀粉钠(CMS)为原料,以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DGE)和CaCl 2为交联剂,通过形成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混合交联方式制备具有温度敏感性能的HIPS/CMS复合凝胶,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复合凝胶的结构和内部形貌进行表征,研究复合凝胶的温度敏感性能,并探究了复合凝胶对水产养殖尾水中Cu^(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HIPS/CMS复合凝胶具有优异的温度敏感性能,当温度高于其体积相转变温度(VPTT,34.1℃)时,复合凝胶体积明显收缩,溶胀率从62.1倍下降至33.6倍;HIPS/CMS复合凝胶对水产养殖尾水中Cu^(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可达25.2 mg/g;复合凝胶对Cu^(2+)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利用该复合凝胶的温度敏感性能,可实现HIPS/CMS复合凝胶的回收再利用,并且经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吸附量仍可达15.1 mg/g。研究表明,本研究制备的HIPS/CMS复合凝胶对养殖尾水中的Cu^(2+)的去除效果较好且绿色环保,可以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尾水 Cu^(2+)吸附 水凝胶 温度敏感 淀粉衍生物
下载PDF
Cu^(2+)污染原状黄土的物化及结构特性
7
作者 张阳 崔素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为制定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策略,以及为污染场地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该文研究了Cu^(2+)对原状黄土物化特性及结构特性的影响。通过制备不同掺量的Cu^(2+)污染黄土试样,进行了粒径分布、CaCO_(3)含量和pH值的测定。利用扫描... 为制定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策略,以及为污染场地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该文研究了Cu^(2+)对原状黄土物化特性及结构特性的影响。通过制备不同掺量的Cu^(2+)污染黄土试样,进行了粒径分布、CaCO_(3)含量和pH值的测定。利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获得试样的SEM图像和粉粒各粒径含量,并借助分形理论深入分析了Cu^(2+)对原状黄土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对Cu^(2+)污染的原状黄土试样进行了压缩试验,并对试样的综合结构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u^(2+)掺量的增大,黏粒含量表现为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趋势,粉粒含量则表现为先减后增,再减再增,砂粒含量保持不变;CaCO_(3)的含量呈线性减小;pH值先迅速减小,后保持不变;污染黄土试样的综合结构势先增大后减小,之后再增大再减小。总体而言,重金属Cu^(2+)的掺入,导致土壤pH值降低,主要胶结物质碳酸钙被溶解,而又因黏粒之间的静电引力和范德华力,黏粒聚集体的形态和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土体的密实度和结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原状黄土 SEM图像 综合结构势 粒径分布 分形理论
下载PDF
粉煤灰基P型沸石吸附水中Cu^(2+)和Cd^(2+)
8
作者 孙昊勇 汪泽华 +1 位作者 姚亦扬 吴代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2-3141,共10页
以粉煤灰(FA)为原料经水热反应合成了P型沸石(Z-P).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孔径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Z-P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Cu^(2+)和Cd^(2+)的吸附性能.... 以粉煤灰(FA)为原料经水热反应合成了P型沸石(Z-P).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孔径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Z-P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Cu^(2+)和Cd^(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Z-P的BET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分别为38.46m^(2)/g和0.2180cm^(3)/g,均高于FA的1.273m^(2)/g和0.0120cm^(3)/g.FA、Z-P对Cu^(2+)和Cd^(2+)的吸附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Z-P对Cu^(2+)和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7.48,131.57mg/g,远高于于FA的30.88,25.47mg/g.Z-P对Cd^(2+)的循环再生吸附效果好,但对Cu^(2+)的循环再生吸附效果较差.离子强度对Z-P吸附Cu^(2+)和Cd^(2+)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表明Z-P可以作为有效且廉价的Cu^(2+)、Cd^(2+)吸附剂,为FA的资源化利用和含Cu^(2+)、Cd^(2+)重金属离子废水吸附剂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P型沸石 吸附 Cu^(2+) Cd^(2+)
下载PDF
纳米SiO_(2)粒子表面接枝共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Cu^(2+)性能
9
作者 王美荣 林凌 +2 位作者 许爱 熊贵霞 罗云翔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4-1279,共6页
采用KH570对纳米SiO_(2)进行改性,将其作为Pickering乳液的稳定剂;利用反相(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制备SiO_(2)@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共聚物复合微球,并对改性前后纳米SiO_(2)以及复合微球的结构、形貌及质量损失进行了表征;探究pH值... 采用KH570对纳米SiO_(2)进行改性,将其作为Pickering乳液的稳定剂;利用反相(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制备SiO_(2)@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共聚物复合微球,并对改性前后纳米SiO_(2)以及复合微球的结构、形貌及质量损失进行了表征;探究pH值、温度和单体比例对复合微球吸附Cu^(2+)效果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SiO_(2)亲油性增强,提高稳定乳液的能力;Cu^(2+)吸附实验表明,复合微球吸附的最佳pH值为6,且吸附量随着AA用量增加而增大;复合微球吸附Cu^(2+)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SiO_(2) Pickering乳液 复合微球 吸附 Cu^(2+)
下载PDF
苔草溶解性有机质对土壤吸附Cu^(2+)影响研究
10
作者 章绍康 吴静琳 +2 位作者 弓晓峰 王玉秀 倪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33,共7页
该文以苔草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苔草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性,通过等温吸附平衡试验和吸附动力学试验研究了苔草DOM对土壤吸附Cu^(2+)的影响,分析了苔草DOM与Cu^(2+)反应前后成分变化。研究... 该文以苔草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苔草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性,通过等温吸附平衡试验和吸附动力学试验研究了苔草DOM对土壤吸附Cu^(2+)的影响,分析了苔草DOM与Cu^(2+)反应前后成分变化。研究表明,苔草DOM具有羟基、羧基、羰基、甲基等官能团,由富里酸、类富里酸、类腐殖酸和类色氨酸4种组分组成,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胡敏酸为主。加入苔草DOM会降低土壤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吸附平衡速率以及吸附亲和力。苔草DOM中的紫外区类富里酸物质和类腐殖酸物质可以通过羧基、羟基等官能团与Cu^(2+)产生络合作用,反应过后苔草DOM不饱和共轭双键结构数量、腐殖化水平、芳香环上取代基中的羰基、羧基、羟基和酯类含量均显著下降。研究结果可为苔草DOM的组成和结构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解决DOM对重金属活性影响争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草 溶解性有机质 光谱分析 土壤 Cu^(2+)
下载PDF
Cu^(2+)掺杂纳米零价铁氧化降解罗丹明B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杨全菊 吴泽演 +1 位作者 张烨 卢曼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2-1638,共7页
研究Cu^(2+)的掺杂对纳米零价铁氧化降解罗丹明B水溶液的影响。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颗粒,并通过XPS、XRD、SEM和HRTEM等对纳米零价铁颗粒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水溶液为目标污染物,考察掺杂不同金属离子对纳米零价铁氧化降解活性... 研究Cu^(2+)的掺杂对纳米零价铁氧化降解罗丹明B水溶液的影响。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颗粒,并通过XPS、XRD、SEM和HRTEM等对纳米零价铁颗粒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水溶液为目标污染物,考察掺杂不同金属离子对纳米零价铁氧化降解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掺杂Cu^(2+)后其氧化降解活性显著提高;在溶解氧条件下,对铁添加Cu^(2+)后进行4小时降解的研究,发现当添加量为3 mmol·L^(-1)时对5 mg·L^(-1)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达86%。结果表明适量Cu^(2+)的掺杂可提高纳米零价铁的氧化降解污染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Cu^(2+)掺杂 氧化降解 罗丹明B水溶液
下载PDF
Cu^(2+)和Co^(2+)促进芬顿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12
作者 陈福坤 陆冬云 +2 位作者 邓海涛 吴琴琴 张丽微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3期75-77,共3页
通过在传统芬顿体系中加入Cu^(2+)、Co^(2+),研究Cu^(2+)/Co^(2+)/Fe^(2+)/H_(2)O_(2)、Cu^(2+)/Fe^(2+)/H_(2)O_(2)、Co^(2+)/Fe^(2+)/H_(2)O_(2)和Fe^(2+)/H_(2)O_(2)四种芬顿体系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发现当初始pH分别为2、3、4、... 通过在传统芬顿体系中加入Cu^(2+)、Co^(2+),研究Cu^(2+)/Co^(2+)/Fe^(2+)/H_(2)O_(2)、Cu^(2+)/Fe^(2+)/H_(2)O_(2)、Co^(2+)/Fe^(2+)/H_(2)O_(2)和Fe^(2+)/H_(2)O_(2)四种芬顿体系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发现当初始pH分别为2、3、4、5、6时,各体系去除COD_(Cr)的效果排序为Cu^(2+)/Co^(2+)/Fe^(2+)/H_(2)O_(2)>Cu^(2+)/Fe^(2+)/H_(2)O_(2)>Co^(2+)/Fe^(2+)/H_(2)O_(2)>Fe^(2+)/H_(2)O_(2),Cu^(2+)、Co^(2+)对芬顿反应效果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Cu^(2+)/Co^(2+)/Fe^(2+)/H_(2)O_(2)和Cu^(2+)/Fe^(2+)/H_(2)O_(2)体系比传统芬顿体系具有更宽的pH响应范围;Cu^(2+)、Co^(2+)的引入明显加快芬顿反应速率,反应时间可由3h缩短至2h。在Cu^(2+)/Co^(2+)/Fe^(2+)/H_(2)O_(2)体系中,m(H_(2)O_(2)):m(COD_(Cr))比值下降至2.4:1,COD_(Cr)去除率仍高达93%,具有优异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Co^(2+) 促进 芬顿 垃圾渗滤液
下载PDF
黄原酸化改性凹凸棒土对Cu^(2+)的吸附性能
13
作者 李芳蓉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16-124,共9页
为研究改性凹凸棒土对Cu^(2+)的吸附性能,采用湿法黄原酸化改性凹凸棒原土(N-ATP),首次制备了黄原酸化的凹凸棒土(X-ATP),考察得到了X-ATP对Cu^(2+)吸附去除的最佳条件:在室温环境下,对含有Cu^(2+)浓度100 mg/L的溶液添加X-ATP浓度2.0 g... 为研究改性凹凸棒土对Cu^(2+)的吸附性能,采用湿法黄原酸化改性凹凸棒原土(N-ATP),首次制备了黄原酸化的凹凸棒土(X-ATP),考察得到了X-ATP对Cu^(2+)吸附去除的最佳条件:在室温环境下,对含有Cu^(2+)浓度100 mg/L的溶液添加X-ATP浓度2.0 g/L,控制pH条件为5.5~6.5,振荡吸附时间30 min后,最高去除率可达99.85%,Cu^(2+)残余浓度0.1500 mg/L,远低于国家电子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直接排放限值0.5000 mg/L。在分析探究X-ATP的吸附作用机理时发现X-ATP对Cu^(2+)有吸附作用的同时伴随着离子交换沉淀及螯合沉淀。随后对X-ATP及其原料进行XRD、SEM和粒度分析等结构表征进一步佐证了其对Cu^(2+)的良好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酸化凹凸棒土(X-ATP) 吸附 去除 Cu^(2+)
下载PDF
乙酸锌改性稻壳生物炭电容及电吸附Cu^(2+)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温萍 刘圣勇 +3 位作者 王炯 青春耀 陶红歌 于少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2-910,共9页
以稻壳为原料制备生物炭(稻壳炭),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酸锌对稻壳炭改性,制得产物分别命名为稻壳生物炭(RHC)和改性稻壳生物炭(MRHC)。通过SEM、BET、XRD对制备的生物炭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将RHC和MRHC制成电极,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以稻壳为原料制备生物炭(稻壳炭),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酸锌对稻壳炭改性,制得产物分别命名为稻壳生物炭(RHC)和改性稻壳生物炭(MRHC)。通过SEM、BET、XRD对制备的生物炭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将RHC和MRHC制成电极,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MRHC孔隙结构丰富,比表面积较大,且锌以颗粒状氧化物形式存在于生物炭表面。与RHC相比,MRHC电极比电容大大提高,电阻显著减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均有提升。MRHC-0.3(乙酸锌浓度为0.3 mol/L时的MRHC)比表面积为495 m^(2)/g,孔容为0.214 cm^(3)/g,该电极在2 A/g下充放电2000次后,其比电容保持率为92.16%。电极在0.9 V、p H为5、Cu^(2+)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条件下,MRHC-0.3对Cu^(2+)的电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为9.57 mg/g。在0.9 V、pH为5、200 mL Cu^(2+)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去除率可达6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改性生物炭 电化学性能 电吸附 Cu^(2+) 有机电化学与工业
下载PDF
Fe_(3)O_(4)/CS/EDTA对水溶液中Cu^(2+)和Ni^(2+)的吸附研究
15
作者 秦润华 周洋 赵雲胤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8-63,共6页
分析了自制的Fe_(3)O_(4)/CS/EDTA纳米粒对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Cu^(2+)和Ni^(2+)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研究了pH值、溶液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合红外、XPS和比表面分析结果确定了参与吸附配位的功能基团及可能发... 分析了自制的Fe_(3)O_(4)/CS/EDTA纳米粒对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Cu^(2+)和Ni^(2+)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研究了pH值、溶液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合红外、XPS和比表面分析结果确定了参与吸附配位的功能基团及可能发生的络合反应。结果表明:Fe_(3)O_(4)/CS/EDTA对Cu^(2+)和Ni^(2+)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对Cu^(2+)的吸附效果要优于Ni^(2+),这可能与Ni^(2+)的离子半径较Cu^(2+)小以及Ni^(2+)与吸附剂形成的金属螯合物的稳定性较Cu^(2+)低有关;Fe_(3)O_(4)/CS/EDTA对Cu^(2+)和Ni^(2+)的吸附机理类似于N·O型螯合剂,并非一般的物理吸附,而是一种以金属离子为中心的吸附螯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CS/EDTA 吸附性能 吸附机理 Cu^(2+) Ni^(2+)
下载PDF
N-乙基咔唑-3-甲醛席夫碱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检测Cu^(2+)性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智云 郭昌晟 +3 位作者 高琳 顼兴宇 刘成琪 席福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866,共8页
以咔唑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制备得到N-乙基咔唑-3-甲醛,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n。再以N-乙基咔唑-3-甲醛与1,3-二氨-2-丙醇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席夫碱荧光探针分子CMP。借助荧光光谱在体积比... 以咔唑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制备得到N-乙基咔唑-3-甲醛,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n。再以N-乙基咔唑-3-甲醛与1,3-二氨-2-丙醇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席夫碱荧光探针分子CMP。借助荧光光谱在体积比为6∶4的DMSO/H_(2)O缓冲溶液(Tris-HCl,pH=7.0)中研究了探针CMP对Cu^(2+)的选择性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探针CMP与Cu^(2+)以1∶2的比例配位,结合常数为1.52×10^(5) L·mol^(-1),检出限为0.205μmol·L^(-1)。回收实验表明,探针分子CMP可应用于环境水样中Cu^(2+)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基咔唑-3-甲醛 席夫碱 荧光探针 Cu^(2+) 荧光猝灭
下载PDF
生物质碳量子点的绿色制备及对Cu^(2+)的检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玉莹 汪溪远 梅傲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8-253,共6页
向日葵作为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秸秆是天然的纤维素材料,具有绿色无毒,成本低廉的优势,是制备生物质碳量子点的理想材料之一。近年来,由于含铜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不规范使用,大量含铜污染物被排放导致农田土壤和水环境中的铜含量远... 向日葵作为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秸秆是天然的纤维素材料,具有绿色无毒,成本低廉的优势,是制备生物质碳量子点的理想材料之一。近年来,由于含铜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不规范使用,大量含铜污染物被排放导致农田土壤和水环境中的铜含量远高于环境背景值。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选择性好、灵敏性强且对环境友好的Cu^(2+)检测方法。碳量子点(CDs)是一种粒径小于10 nm的准球形荧光碳纳米材料,因其表面含有丰富的极性官能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而被广泛研究。与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CdSe,CdTe)相比,CDs具有合成原料广泛、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主要应用于生物成像、光催化、光电转化以及传感检测等领域。然而目前用于碳化合成CDs的前驱体大多为昂贵的化学品,且合成过程复杂污染环境,限制了CDs的大规模生产与应用。开发出一种生态友好,简单、廉价的CDs合成方法是很有意义的。本研究以废弃的向日葵秸秆为碳源,采用简便的水热法合成生物质碳量子点(S-CDs)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识别Cu^(2+)。通过对S-CDs的一系列光学性质分析与表征,鉴定出其表面官能团主要包括O—H,N—H以及C N等,其中丰富的O—H可以提供胶体稳定性,有效地控制纳米颗粒的形态和粒径分布,从而提高S-CDs的量子产率(QYs)。ex=317 nm,em=456 nm,S-CDs在pH为2.0~12.0的范围内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良好的光稳定性,受高盐度环境的影响较小,QYs约为8.42%,在365 nm的紫外分析仪照射下发射出蓝色荧光。此外,以合成的S-CDs作为荧光探针,进一步研究了基于Cu^(2+)诱导S-CDs的荧光猝灭效应。结果表明,制备的S-CDs在0~10μmol·L^(-1)浓度范围内对Cu^(2+)反应灵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714),检出限(LOD)低至167 nmol·L^(-1)。在实际应用中,湖水中的Cu^(2+)检测回收率在96.18%~109.22%。该研究在资源化利用秸秆废弃物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荧光碳量子点的Cu^(2+)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荧光 秸秆废弃物 绿色合成 Cu^(2+)
下载PDF
新型H_(2)S的荧光探针制备及其在水样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登超 韩秋敏 +2 位作者 邱忠洋 夏军 毛瑞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8-243,共6页
以2-(3,5,5-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丙二腈(TCM)和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TCM-OH作为荧光团,以7-硝基-1,2,3-苯并二唑胺(NBD)作为识别单元,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TCM-NBD),用于检测水样中的H_(2)S。考察了不同pH对探针响... 以2-(3,5,5-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丙二腈(TCM)和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TCM-OH作为荧光团,以7-硝基-1,2,3-苯并二唑胺(NBD)作为识别单元,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TCM-NBD),用于检测水样中的H_(2)S。考察了不同pH对探针响应H_(2)S的影响、探针对H_(2)S浓度和时间响应、探针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并推测可能的响应机理。结果显示,探针TCM-NBD对H_(2)S可以实现快速响应(<10 min);在0~25μmol/L范围内,吸光度和荧光强度与H_(2)S浓度之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分别为0.9947和0.9926,检测限分别为0.28、0.84μmol/L。该探针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可以成功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的H_(2)S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 5 5-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丙二腈 7-硝基-1 2 3-苯并二唑胺 荧光探针 硫化氢 水样
下载PDF
硫代氨基功能化粉煤灰空心微珠@碳纳米管吸附Cu^(2+)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柯 张晓民 +4 位作者 张良 刘佳倩 刘冰 王壮 马健翔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9期6-13,共8页
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结构可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吸附领域,同时也因存在疏水性强、表面惰性以及选择性吸附能力差等不足而限制了其在重金属吸附领域的应用。以燃煤废料粉煤灰空心微珠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具有高缺... 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结构可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吸附领域,同时也因存在疏水性强、表面惰性以及选择性吸附能力差等不足而限制了其在重金属吸附领域的应用。以燃煤废料粉煤灰空心微珠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具有高缺陷密度的空心微珠@碳纳米管材料,并通过羧基化、酰氯化在其表面接枝了硫代氨基官能团,将其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Cu^(2+),结果表明:粉煤灰空心微珠@碳纳米管表面成功引入了羧基、羟基、氨基等官能团,表面Zeta电位降低;吸附容量与吸附过程中的反应温度、初始pH、初始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在12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平衡时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容量为34.0 mg/g;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度高,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反应;吸附机理包括离子交换、静电相互作用和表面络合作用。该研究成果可为粉煤灰的高值化利用和水溶液中Cu^(2+)的吸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空心微珠 碳纳米管 功能化改性 氨基硫脲 Cu^(2+)吸附 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 吸附机理
下载PDF
柴油车用NH_(3)-SCR铜基分子筛催化剂孤立态Cu^(2+)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晨光 封硕 +2 位作者 邢玉烨 沈伯雄 苏立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1-1331,共11页
NH_(3)选择催化还原技术(NH_(3)-SCR)作为一种高效去除NO_(x)的手段,已广泛地应用到柴油车尾气脱硝过程当中。车用NH_(3)-SCR技术常采用铜基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NH_(3)反应转化为N_(2);但在实际应... NH_(3)选择催化还原技术(NH_(3)-SCR)作为一种高效去除NO_(x)的手段,已广泛地应用到柴油车尾气脱硝过程当中。车用NH_(3)-SCR技术常采用铜基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NH_(3)反应转化为N_(2);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N_(2)O的生成、催化剂的水热老化与尾气中的SO_(2)会影响铜基分子筛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因此,本文以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中孤立态Cu^(2+)的研究进展为基础,总结了Cu-SSZ-13中两种孤立态Cu^(2+)对NH_(3)-SCR反应与N_(2)O生成的影响;综述了两种孤立态Cu^(2+)对水热老化与SO_(2)响应的差异;归纳了诱导Cu-2Z生成的手段。同时,本文以Cu-LTA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为例,简要回顾了Cu-LTA中孤立态Cu^(2+)的研究进展,对Cu-LTA的研究趋势与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本文可为其他类型的铜基分子筛催化剂在柴油车尾气脱硝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即明确分子筛中两种孤立态Cu^(2+)相关性质,通过调控孤立态Cu^(2+)对催化剂进行合理设计,在保持高催化活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与SO_(2)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催化还原 催化剂 水热稳定性 二氧化硫 孤立态Cu^(2+) 分子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