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碱斑岩成因与Cu—Mo—Au矿床成矿作用——以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为例
1
作者 杨航 王蝶 +2 位作者 吴鹏 王峰 陈福川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69-1693,共25页
富碱斑岩因其产出构造环境独特、岩石类型特殊,并常与铜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而受到广泛关注。笔者等在回顾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岩浆性质和岩浆源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探讨了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富碱岩... 富碱斑岩因其产出构造环境独特、岩石类型特殊,并常与铜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而受到广泛关注。笔者等在回顾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岩浆性质和岩浆源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探讨了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富碱岩浆成矿作用及成岩成矿机制。系统的矿床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表明:①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内成岩成矿作用集中于43~32 Ma,成矿富碱斑岩系始新世—渐新世I型钾玄质花岗斑岩,是印—亚大陆后碰撞背景下大陆内部大型走滑和伸展等动力过程诱导的岩浆活动产物,金沙江和哀牢山—红河断裂的差异走滑运动可能控制了成矿带差异性成岩成矿事件;②成矿带北段以Cu—Mo为主的成矿富碱斑岩源自新元古代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且源区有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而南段以Cu—Au或Cu(—Mo—Au)为主的成矿富碱斑岩源自具有不同程度富集地幔物质加入的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③带内以Cu为主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中成矿富碱斑岩的氧逸度(ΔFMQ)与矿床规模具有正相关性。除受氧逸度控制外,源区高K2O含量有利于斑岩—矽卡岩型Au矿床的形成。该研究对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乃至同类矿床研究和找矿勘查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斑岩 岩石成因 cu—mo—Au矿床 岩浆性质 岩浆源区 金沙江—红河成矿带
下载PDF
鄂东南地区Cu-Au-Mo-(W)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探讨: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 被引量:102
2
作者 谢桂青 毛景文 +5 位作者 李瑞玲 张祖送 赵维超 屈文俊 赵财胜 魏世昆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52,共10页
鄂东南地区Cu-Au-Mo-(W)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地区5个典型矿床(丰山洞铜钼金银多金属矿床、阮家湾钨铜钼矿床、千家湾铜金矿床、铜绿山铜铁金钼多金属矿床和铜山口铜钼矿床)... 鄂东南地区Cu-Au-Mo-(W)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地区5个典型矿床(丰山洞铜钼金银多金属矿床、阮家湾钨铜钼矿床、千家湾铜金矿床、铜绿山铜铁金钼多金属矿床和铜山口铜钼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的研究,获得其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44.0±2.1)Ma、(143.6±1.7)Ma、(137.7±1.7)Ma、(137.8±1.7)^(138.1±1.8)Ma和(143.5±1.7)^(142.3±1.8)Ma,代表各矿床的成矿时代。研究结果表明,鄂东南矿集区内的Cu-Au-Mo-(W)矿床与铜陵、安庆、九瑞矿集区内的矿床几乎是同时形成的,成矿时代可能主要集中于(140±5)Ma,相当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在综合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资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这一成矿事件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可能是处于中国东部南北向印支期构造域向北东向古太平洋构造域大转折的背景下,与软流圈上涌和玄武质岩浆底侵而导致壳幔同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Re-Os同位索年龄 辉钼矿 cu—Au—mo—(W)矿床 地球动力学背景 鄂东南地区
下载PDF
滇西北红山晚白垩世花岗斑岩型Cu-Mo成矿系统及其大地构造学意义 被引量:62
3
作者 徐兴旺 蔡新平 +3 位作者 屈文俊 宋保昌 秦克章 张宝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22-1433,共12页
红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滇西北中甸红山一带,其一直被认为是印支期夕卡岩型矿床。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山矿区存在两个成矿系统:①与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有关的夕卡岩型铜多金属成矿系统,其典型矿床是与石榴子石夕卡岩伴生的含铜磁铁矿体... 红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滇西北中甸红山一带,其一直被认为是印支期夕卡岩型矿床。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山矿区存在两个成矿系统:①与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有关的夕卡岩型铜多金属成矿系统,其典型矿床是与石榴子石夕卡岩伴生的含铜磁铁矿体与磁黄铁矿体;②与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Cu—Mo~Pb—Zn成矿系统,其包括地表喷溢沉积成因的含铁钙硅质岩、可能为流体通道相的Cu—Mo多金属石英网脉与大脉、充填于岩溶洞穴中的层状Pb—Zn矿体、花岗斑岩内部的浸染状Cu—Mo矿化、及岩体外接触带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含矿石英脉6个辉钼矿样品Re—Os模式年龄介于75.46~78.46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77Ma,红山矿区花岗斑岩型Cu~Mo矿床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红山矿区晚白垩世花岗斑岩及其伴生斑岩型Cu—Mo矿床和大规模流体活动是滇西地区晚白垩世区域构造一流体一成矿体系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有关,据此可推断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作用及其伴生的大规模成矿作用在77Ma就已开始。红山矿区晚白垩世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系统的厘定对于斑岩型矿床成矿流体结构模型和区域成矿与构造学的研究具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型 cu—mo矿床 成矿系统 晚白垩世 红山 滇西北
下载PDF
埃达克岩与埃达克质岩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4
作者 许继峰 邬建斌 +2 位作者 王强 陈建林 曹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3,共8页
综述了从2000年至现今中国科学家研究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与非板片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所取得的代表性研究进展和重要贡献。作者提出埃达克质岩的4种成因类型:(1)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埃达克质岩;(2)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 综述了从2000年至现今中国科学家研究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与非板片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所取得的代表性研究进展和重要贡献。作者提出埃达克质岩的4种成因类型:(1)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埃达克质岩;(2)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3)基性岩浆高压分异的埃达克质岩;(4)混合成因的埃达克质岩。并总结出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岩石圈拆沉、岩浆混合机制形成埃达克质岩是中国科学家提出的新成因模型,最后讨论了埃达克质岩与非俯冲环境的斑岩Cu-MoAu矿床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埃达克质岩 板片熔融 拆沉下地壳熔融 岩浆混合 斑岩cu—mo—Au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