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沉积法制备Cu(OH)_(2)/Ni-Co-S复合电极及储能特性研究
1
作者 张志文 王润生 +1 位作者 刘泽仪 吕卅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采用两步电沉积技术,以泡沫铜为基底,原位制备了Cu(OH)_(2)/镍钴双金属硫化物(Ni-Co-S)复合电极材料。先采用恒电流沉积技术将泡沫铜表面氧化,得到Cu(OH)_(2),泡沫铜同时作为电极基底和铜的唯一来源,再通过恒电位沉积,将Ni-Co-S均... 本文采用两步电沉积技术,以泡沫铜为基底,原位制备了Cu(OH)_(2)/镍钴双金属硫化物(Ni-Co-S)复合电极材料。先采用恒电流沉积技术将泡沫铜表面氧化,得到Cu(OH)_(2),泡沫铜同时作为电极基底和铜的唯一来源,再通过恒电位沉积,将Ni-Co-S均匀覆盖在Cu(OH)_(2)表面。Cu(OH)_(2)一方面作为活性电极组分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作为底层材料,为顶层Ni-Co-S的沉积提供较大的沉积空间,进而形成了更丰富的电化学活性位。基于这种原位电沉积技术以及Cu(OH)_(2)与Ni-Co-S组分的协同作用,Cu(OH)_(2)/Ni-Co-S复合电极表现出增强的赝电容特性,在2mA·cm^(-2)的放电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4.88 F·cm^(-2),库伦效率为88.12%,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初始值的8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极 电沉积 cu(oh)_(2) Ni-Co-S
下载PDF
三维g-C_(3)N_(4)泡沫负载Cu(OH)2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2
作者 方伟 孙志敏 +4 位作者 赵雷 陈辉 何漩 杜星 王大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50,共10页
为了改善g-C_(3)N_(4)光催化还原CO_(2)过程中的气体传质、吸附和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分别从泡沫孔结构构筑和构建异质结两方面进行光催化材料设计。采用表面活性剂发泡法制备g-C_(3)N_(4)泡沫(g-C_(3)N_(4)Foam),以此为基体通过化学镀铜... 为了改善g-C_(3)N_(4)光催化还原CO_(2)过程中的气体传质、吸附和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分别从泡沫孔结构构筑和构建异质结两方面进行光催化材料设计。采用表面活性剂发泡法制备g-C_(3)N_(4)泡沫(g-C_(3)N_(4)Foam),以此为基体通过化学镀铜和氢氧化处理制备g-C_(3)N_(4)泡沫负载Cu(OH)2纳米片(Cu(OH)_(2)/CNF)复合材料,对其结构和光催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_(3)N_(4)Foam和Cu(OH)_(2)/CNF均展现出发达的三维微米孔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可从动力学层面优化CO_(2)在气-固催化反应中的传质和吸附,使CO_(2)吸附容量分别达到3.97 cm^(3)/g和3.59 cm^(3)/g,为g-C_(3)N_(4)粉末的2.96倍和2.68倍;同时,Cu(OH)_(2)/CNF样品中还形成大量二维Cu(OH)_(2)纳米片结构,不仅可以拓宽复合材料的光利用范围,还可通过g-C_(3)N_(4)/Cu(OH)_(2)异质结的构建促进光生电子向Cu(OH)_(2)表面转移,提升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制备的Cu(OH)_(2)/CNF复合样品CO产率达到11.041μmol·g^(-1)·h^(-1),为g-C_(3)N_(4)Foam和g-C_(3)N_(4)粉末样品的2.76倍和6.8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泡沫 cu(oh)_(2)纳米片 CO_(2)吸附 光生电荷分离 光催化还原CO_(2)
下载PDF
Cu(OH)_(2)纳米线/Cu网电极制备及还原水中硝酸盐性能研究
3
作者 徐腾遥 于洪涛 +1 位作者 康文达 顾雨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3-471,共9页
工厂化养殖尾水中硝酸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电化学还原技术中铜作为阴极材料去除NO_(3)^(-)-N存在活性位点少和吸附能力差的问题.为此采用一种具有高长径比(120)的Cu(OH)_(2)纳米线/Cu网电极材料应用于NO_(3)^(-)-N的电催化还原.首先,... 工厂化养殖尾水中硝酸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电化学还原技术中铜作为阴极材料去除NO_(3)^(-)-N存在活性位点少和吸附能力差的问题.为此采用一种具有高长径比(120)的Cu(OH)_(2)纳米线/Cu网电极材料应用于NO_(3)^(-)-N的电催化还原.首先,通过调控阳极氧化条件制备了Cu(OH)_(2)纳米线/Cu网.然后,通过对Cu(OH)_(2)纳米线/Cu网进行表征分析和去除NO_(3)^(-)-N性能测试,确定25℃、1.0 mol/L NaOH和2.0 mA/cm 2为Cu(OH)_(2)纳米线/Cu网最佳阳极氧化条件.在双池隔膜反应器中,以该电极为阴极,RuO_(2)-IrO_(2)-TiO_(2)/Ti为阳极,对NO_(3)^(-)-N(50 mg/L)去除率达到98%,NO_(3)^(-)-N还原速率达到0.0111 min-1/cm 2,是相同实验条件下未处理铜电极还原速率的6.5倍.最后,为了实现总氮(TN)去除,采用单池反应器,向体系中加1.0 g/L的氯离子将阴极产生的氨氮进一步转化为氮气,总氮去除率达到91%.循环实验结果显示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将该电极应用到实际水中NO_(3)^(-)-N的去除,总氮去除率达到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cu(oh)_(2)纳米线 cu网阴极 硝酸盐还原 总氮去除
下载PDF
电化学法制备Co(OH)_(2)/Cu(OH)_(2)异质结电极及其作为析氧电催化剂的研究
4
作者 何金春 葛性波 +3 位作者 段定岑 任森 丁宗琴 李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78-183,共6页
贵金属IrO_(2)和RuO_(2)被广泛认为是优异的析氧(OER)催化剂,但是高成本限制其应用与发展,故开发高效的非贵金属OER催化剂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采用简便的电化学法制备了一种三维异质结电极Co(OH)_(2)/Cu(OH)_(2)作为优良的OE... 贵金属IrO_(2)和RuO_(2)被广泛认为是优异的析氧(OER)催化剂,但是高成本限制其应用与发展,故开发高效的非贵金属OER催化剂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采用简便的电化学法制备了一种三维异质结电极Co(OH)_(2)/Cu(OH)_(2)作为优良的OER催化剂。Co(OH)_(2)/Cu(OH)_(2)由于其三维异质结构,使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充足的活性位点,同时调节了表面Co的电子结构进而提高OER活性,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在1mol/L KOH溶液中,Co(OH)_(2)/Cu(OH)_(2)能在270mV的低过电位下达到10mA/cm2,并且能保持在100mA/cm2的大电流密度下较长时间进行OER反应,是一种优良的OER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 电化学法 析氧反应 异质结 Co(oh)_(2)/cu(oh)_(2)
下载PDF
纳米Cu(OH)_2/SiO_2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糠醛加氢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廉金超 刘丹 +1 位作者 杨玉莲 桂建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4,共4页
通过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用于糠醛加氢制糠醇的纳米Cu(OH)2/SiO2催化剂,并运用XRD和BET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溶液的滴加方式、碱液浓度、反应温度及陈化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并加法进行滴加,在碱液... 通过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用于糠醛加氢制糠醇的纳米Cu(OH)2/SiO2催化剂,并运用XRD和BET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溶液的滴加方式、碱液浓度、反应温度及陈化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并加法进行滴加,在碱液浓度2.8 mol/L、陈化时间1 h、制备温度30℃和搅拌速率400 r/min的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加氢性能,糠醛转化率为97%,糠醇选择性达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铜 共沉淀 糠醛
下载PDF
叶状Cu(OH)_2的合成及其向带有纳米孔的CuO的转化(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良苗 陆文聪 +3 位作者 冯永利 倪纪朋 吕勇 尚兴付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57-2262,共6页
通过乳液界面反应法,用以Span80(sorbitan monooleate)作为稳定剂的乳液体系控制合成了叶状Cu(OH)2单晶.通过热处理,可以得到表面有纳米孔的CuO,且保持了原有的叶状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Fourier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 通过乳液界面反应法,用以Span80(sorbitan monooleate)作为稳定剂的乳液体系控制合成了叶状Cu(OH)2单晶.通过热处理,可以得到表面有纳米孔的CuO,且保持了原有的叶状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Fourier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了其形貌和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叶状Cu(OH)2为单晶,且沿[111]晶面定向生长.孔的形成是由于相转变过程中Cu(OH)2失去H2O分子所致.通过观测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形貌,深入探讨了叶状Cu(OH)2纳米结构的组装机理.整个组装过程是由能量高的颗粒状纳米粒子通过端部取向连接定向生长而得到能量相对较低的叶状结构.并且得到的CuO的紫外光谱相对于其块体材料发生了蓝移,显示出比较大的禁带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状cu(oh)2 乳液 软模板 cuO 纳米孔
下载PDF
Cu_(2)O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表征
7
作者 王佳伟 韦江 +2 位作者 陈威 王日昕 刘秋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89-391,共3页
Cu_(2)O纳米线阵列既保留了纳米线长径比高、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又具有规模效应及协同效应,在气敏、光伏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泡沫铜为基体,通过化学法制备Cu(OH)_(2)纳米线阵列为前驱体,并在N_(2)气氛中采用两步加热法制备Cu_(... Cu_(2)O纳米线阵列既保留了纳米线长径比高、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又具有规模效应及协同效应,在气敏、光伏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泡沫铜为基体,通过化学法制备Cu(OH)_(2)纳米线阵列为前驱体,并在N_(2)气氛中采用两步加热法制备Cu_(2)O纳米线阵列,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Cu_(2)O纳米线阵列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只需控制、优化Cu基底的曲率半径和弧度,就能制备出Cu_(2)O纳米线阵列,这为制备Cu_(2)O纳米线阵列薄膜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铜 cu(oh)_(2)纳米线阵列 cu_(2)O纳米线阵列 两步加热法
下载PDF
纳米Cu(OH)_2分解温度对CuO粒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宫泮伟 李在元 翟玉春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22-327,共6页
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Cu(OH)2纤维,再进行Cu(OH)2的分解反应.考察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温度对Cu(OH)2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反应终点pH值为12,搅拌速度为1200r·min^-1... 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Cu(OH)2纤维,再进行Cu(OH)2的分解反应.考察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温度对Cu(OH)2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反应终点pH值为12,搅拌速度为1200r·min^-1,NaOH溶液的滴加速度为50mL·min^-1 的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样品为纳米Cu(OH)2纤维,其直径为10-30nml、长度为1~6μm;在固相纳米Cu(OH)2热分解制备CuO过程中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不超过200℃时CuO的粒径约为20nm左右;在液相中先沉淀后升温时,产物的形貌为球形,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低于80℃可得到纳米级的Cu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O 纳米cu(oh)2 热分解
下载PDF
介孔 TiO2担载 Cu(OH)2及其催化炔烃氧化偶联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海鹏 潘庆芝 邹永存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7-1310,共4页
在有序介孔TiO2中原位担载了高分散的Cu(OH)2,并将其应用于炔烃的氧化偶联(Glaser)多相催化反应,该催化剂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Cu(OH)2为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TiO2的有序介孔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Cu(OH)2的分散以及反应物和产物的扩... 在有序介孔TiO2中原位担载了高分散的Cu(OH)2,并将其应用于炔烃的氧化偶联(Glaser)多相催化反应,该催化剂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Cu(OH)2为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TiO2的有序介孔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Cu(OH)2的分散以及反应物和产物的扩散,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介孔TiO2 氢氧化铜 Glaser反应 炔烃氧化偶联 多相催化
下载PDF
微波辅助纳米Cu(OH)_2/ZnO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光催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守庆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5,共6页
以乙酸锌、氢氧化锂、氯化铜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ZnO和Cu(OH)2/ZnO复合型光催化剂,并用XRD、UV-Vis、HR-TEM、IR和SAED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15 W的紫外灯和室外可见光作为光源,活性艳蓝X-BR为光催化反... 以乙酸锌、氢氧化锂、氯化铜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ZnO和Cu(OH)2/ZnO复合型光催化剂,并用XRD、UV-Vis、HR-TEM、IR和SAED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15 W的紫外灯和室外可见光作为光源,活性艳蓝X-BR为光催化反应模型污染物,研究了在各种不同制备条件下ZnO以及Cu(OH)2/ZnO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50℃下反应10 min,所合成的ZnO粒径最小,为2.59 nm,蓝移现象最明显,说明其光催化活性最佳。在紫外光下,对浓度为40 mg?L?1的活性艳蓝X-BR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当降解时间为100 min时,光降解率可达到78%。所制备的Cu(OH)2/ZnO(铜锌质量比3:7)复合材料其分散性最好,团聚现象最小。对浓度为40 mg?L?1的活性艳蓝X-BR溶液进行光化学降解,当降解温度为120℃时,光降解率可达到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h)2 ZNO 微波法 纳米 光催化
下载PDF
Cu(Ⅱ)和Fe(Ⅲ)掺杂非晶相Ni(OH)_2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丹 刘长久 +1 位作者 吴华斌 谷得龙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538,共4页
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Cu(Ⅱ)和Fe(Ⅲ)复合掺杂的非晶相氢氧化镍。利用XRD、SEM、EDS、Raman光谱测试分析样品的结构形态,同时将其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组装成MH-Ni电池,测试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Ⅱ)和Fe(Ⅲ)较好的溶于Ni(... 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Cu(Ⅱ)和Fe(Ⅲ)复合掺杂的非晶相氢氧化镍。利用XRD、SEM、EDS、Raman光谱测试分析样品的结构形态,同时将其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组装成MH-Ni电池,测试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Ⅱ)和Fe(Ⅲ)较好的溶于Ni(OH)2的微结构内部,样品粉体材料微粒均匀,微结构无序性强、缺陷较多。在制备体系采用在55℃、pH=11,搅拌反应2 h的工艺条件下,复合掺杂比Fe为3%、Cu为5%(质量分数)所制备样品合成的电极,在80 mA/g恒电流充电5 h,40 mA/g恒电流放电,终止电压为1.0 V的充放电制度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353.82 mAh/g,放电平台为1.268 V,电极材料结构稳定,循环可逆性良好,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快速冷冻沉淀法 cu Fe复合掺杂 非晶相氢氧化镍 微结构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Cu(OH)2分解方法对纳米CuO形貌的影响
12
作者 宫泮伟 李在元 翟玉春 《粉末冶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8-211,216,共5页
以0.1mol·L^-1CuSO4水溶液和4mol·L^-1NaOH水溶液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Cu(0H)2,再进行Cu(OH)2的分解反应。考察了电子束照射分解、微波分解和热分解等不同分解方法对分解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u(OH)... 以0.1mol·L^-1CuSO4水溶液和4mol·L^-1NaOH水溶液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Cu(0H)2,再进行Cu(OH)2的分解反应。考察了电子束照射分解、微波分解和热分解等不同分解方法对分解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u(OH)2的直径为10~30nm,长度为1~6μm;电子束照射分解干燥的固相Cu(OH)2纤维得到链球状的CuO,Cu(OH)2纤维分散得越好CuO粒度越小;微波分解干燥的固相Cu(OH)2纤维得到链球状的CuO,Cu(OH)2纤维分散得越好CuO粒度越小;热分解干燥的固相Cu(OH)2纤维得到链球状的CuO,其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低于200℃时CuO的粒径约为20nm左右;在液相中先沉淀后升温分解时,CuO的形貌为球形,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0℃分解可得到纳米级的CuO;在液相中先升温后沉淀时,CuO的形貌为纤维状,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0℃分解可得到纳米级的Cu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 cu(oh)2 纳米 分解
下载PDF
气体-溶液-固体法制备铜基Cu(OH)_2纳米带阵列
13
作者 邱永福 兰善红 +1 位作者 范洪波 杨晓西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4期70-71,共2页
文章报道一种新的Cu(OH)2纳米带阵列合成方法,即气体-溶液-固体法。这种方法主要特点是把铜片置于氨水的液面上,使铜片基板表面有氧气、氨水和铜参与反应,最终在铜片基板上生长出Cu(OH)2纳米带阵列。Cu(OH)2纳米带的尺寸可以通过控制氨... 文章报道一种新的Cu(OH)2纳米带阵列合成方法,即气体-溶液-固体法。这种方法主要特点是把铜片置于氨水的液面上,使铜片基板表面有氧气、氨水和铜参与反应,最终在铜片基板上生长出Cu(OH)2纳米带阵列。Cu(OH)2纳米带的尺寸可以通过控制氨水的浓度进行调节,即氨水浓度降低,Cu(OH)2纳米带的尺寸也变小了;而且Cu(OH)2在一定温度下可以脱水转变成为CuO纳米带;最后研究了Cu(OH)2和CuO纳米带阵列的生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半导体 纳米结构 cu(oh)2
下载PDF
束状Co_(0.85)Se/Cu(OH)_(2)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刚果红的研究
14
作者 宋吉明 韩荣蓉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89,共8页
有机染料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由于染料的过度使用而带来的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产生重大威胁.笔者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由多个纳米片组成的束状Co_(0.85)Se/Cu(OH)_(2)纳米复合物.室温下该复合物对废水中的刚果红(CR)具有... 有机染料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由于染料的过度使用而带来的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产生重大威胁.笔者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由多个纳米片组成的束状Co_(0.85)Se/Cu(OH)_(2)纳米复合物.室温下该复合物对废水中的刚果红(CR)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对CR最大吸附容量为1450.0 mg·g^(-1).对CR的吸附动力学方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物对CR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该复合物还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可回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0.85)Se/cu(oh)_(2)纳米复合物 吸附 刚果红 污水处理
下载PDF
红土镍矿制备的花状Mg(OH)_(2)对Cu^(2+)、Ni^(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邵鸿媚 崔勇 +3 位作者 张伟 徐文迪 李学田 邵忠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61-2572,共12页
以红土镍矿湿法提镍后的废液(含(NH4)_(2)SO_(4)的MgSO_(4)溶液)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在无分散剂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片状颗粒组成的六方晶系花状Mg(OH)_(2),并研究了花状Mg(OH)_(2)对Cu^(2+)、Ni^(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以红土镍矿湿法提镍后的废液(含(NH4)_(2)SO_(4)的MgSO_(4)溶液)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在无分散剂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片状颗粒组成的六方晶系花状Mg(OH)_(2),并研究了花状Mg(OH)_(2)对Cu^(2+)、Ni^(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g^(2+)浓度2.0 mol/L、Mg^(2+)与NH4OH摩尔比1:0.5、水热温度120℃、反应时间2 h的条件下合成了形貌完美的花状Mg(OH)_(2)。花状Mg(OH)_(2)去除重金属离子Cu^(2+)、Ni^(2+)的能力良好。在50 mL、Cu^(2+)和Ni^(2+)浓度200 mg/L的溶液中分别添加200和300 mg花状Mg(OH)_(2),吸附时间6 min后,Cu^(2+)和Ni^(2+)的去除率即可达到94.10%和95.46%。表明花状氢氧化镁是重金属离子的高效去除剂。吸附机理研究表明,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遵从拟二阶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矿 花状Mg(oh)_(2) 吸附 cu^(2+) Ni^(2+)
下载PDF
Cu(OH)_2-CuSO_4-H_2O系热力学平衡研究
16
作者 黎彬 杜玮 +1 位作者 郭亚文 周永建 《上海有色金属》 CAS 2012年第3期118-121,共4页
根据热力学平衡原理,绘得Cu(OH)_2-CuSO_4-H_2O体系在298.15 K条件下的平衡pc-pH图。pc-pH图描述了不同铜离子的平衡浓度与pH值关系:pH值在3.49~4.76时,CuSO_4的溶解度最小;pH值在7.32~10.68时,Cu(OH)_2的溶解度最小。同时查明了Cu(OH... 根据热力学平衡原理,绘得Cu(OH)_2-CuSO_4-H_2O体系在298.15 K条件下的平衡pc-pH图。pc-pH图描述了不同铜离子的平衡浓度与pH值关系:pH值在3.49~4.76时,CuSO_4的溶解度最小;pH值在7.32~10.68时,Cu(OH)_2的溶解度最小。同时查明了Cu(OH)_2和CuSO_4在水中共同存在时对溶解度相互影响的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含铜废液的处理及铜的回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平衡 cu(oh)2 cuSO4 PH值 溶解度 平衡原理 平衡浓度 回收利用
下载PDF
微波加热分解法制备CuO-Ce_(0.6)Zr_(0.4)O_2及其催化CO氧化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志强 毛东森 +2 位作者 吴仁春 俞俊 王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63-1168,共6页
采用微波加热分解法制备了一系列CuO含量(0-25%,w)不同的CuO-Ce0.6Zr0.4O2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BET)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利用色谱流动法考察了其催化CO低温氧化性能.结... 采用微波加热分解法制备了一系列CuO含量(0-25%,w)不同的CuO-Ce0.6Zr0.4O2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BET)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利用色谱流动法考察了其催化CO低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当CuO含量为15%时,所制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佳.在催化剂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铜物种,即高分散、小颗粒和大颗粒的CuO.催化剂表面高分散和小颗粒的CuO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而大颗粒的CuO对催化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氢氧化四氨合铜 cuO-Ce0.6Zr0.4O2催化剂 CO氧化
下载PDF
Ni_(2)P/Cu(OH)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全解水性能研究
18
作者 郑瑞娟 黄佳苗 +5 位作者 钟坚海 谢桂香 曹战 吴佳洪 郑婷 轩依迪 《分子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351,共8页
通过化学处理法在泡沫铜基底表面生成Cu(OH)_(2)纳米线,大大增加了基底材料的表面积和导电性.采用水热法在Cu(OH)_(2)纳米线表面制备片状Ni-CH/Cu(OH)_(2)前驱体,对Ni-CH/Cu(OH)_(2)前驱体进行低温磷化得到多级结构Ni2P/Cu(OH)_(2)催化... 通过化学处理法在泡沫铜基底表面生成Cu(OH)_(2)纳米线,大大增加了基底材料的表面积和导电性.采用水热法在Cu(OH)_(2)纳米线表面制备片状Ni-CH/Cu(OH)_(2)前驱体,对Ni-CH/Cu(OH)_(2)前驱体进行低温磷化得到多级结构Ni2P/Cu(OH)_(2)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催化剂的物质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线性伏安法、恒电位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在1.0 mol·L^(-1)KOH碱性溶液中,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Ni_(2)P/Cu(OH)_(2)的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过电位分别为133和333 mV,且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将这种多级结构Ni_(2)P/Cu(OH)_(2)催化剂分别用作阳极和阴极进行全解水电解,电流密度达到10 mA·cm^(-2)时所需电势仅为1.69 V,表现出优异的全解水催化性能.良好的电催化性能主要归因于泡沫铜较好的导电性以及这种多级结构催化剂能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可提供更多的电子传输孔道,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析出反应(HER) 氧析出反应(OER) Ni_(2)P/cu(oh)_(2) 水分解
原文传递
混合溶剂前体法制备纳米CuO粉体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东升 王文亮 +2 位作者 王尧宇 王继武 史启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7-620,共4页
Nano-CuO was prepared by heating nano-Cu2(OH)2CO3 precursors in diff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The precursor was synthesized from water-alcohol mixed solution of Cu(Ac)2 using mixed solution of NaOH and Na2CO3 as... Nano-CuO was prepared by heating nano-Cu2(OH)2CO3 precursors in diff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The precursor was synthesized from water-alcohol mixed solution of Cu(Ac)2 using mixed solution of NaOH and Na2CO3 as precipitants. XRD, FT-IR, TEM, TG-DTA and surface area measurement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perties of the CuO powd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herical, well dispersed nano-CuO powder with the average size of 15 nm an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for H2O2 decomposition was obtained at 300 ℃.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crystal of CuO grows up, agglomeration of the powder becomes heavier and catalytic activity decreases. FT-IR patterns revealed that the vibration fine structure of Cu-O bond in nano-CuO powder disappears and main absorption is red-shifted with the average size of nano-CuO reduc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粉体 制备 混合溶剂沉淀法 前驱体 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两种水相中制备1,1’-联-2,2’-二萘酚的方法
20
作者 杨启超 行文茹 张英君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1-222,225,共3页
介绍了两种在水相中利用2-萘酚氧化偶合制备外消旋1,1’-联-2,2’-二萘酚的催化剂,并对不同反应条件下的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NH3)4]2+作催化剂时,产率可达97%;而新制的Cu(OH)2作催化剂时,产率则达到了91%。
关键词 1 1’-联-2 2’-二萘酚 氧化偶合 cu(oh)2 [cu(NH3)4]^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