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沉积法制备Cu(OH)_(2)/Ni-Co-S复合电极及储能特性研究
1
作者 张志文 王润生 +1 位作者 刘泽仪 吕卅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采用两步电沉积技术,以泡沫铜为基底,原位制备了Cu(OH)_(2)/镍钴双金属硫化物(Ni-Co-S)复合电极材料。先采用恒电流沉积技术将泡沫铜表面氧化,得到Cu(OH)_(2),泡沫铜同时作为电极基底和铜的唯一来源,再通过恒电位沉积,将Ni-Co-S均... 本文采用两步电沉积技术,以泡沫铜为基底,原位制备了Cu(OH)_(2)/镍钴双金属硫化物(Ni-Co-S)复合电极材料。先采用恒电流沉积技术将泡沫铜表面氧化,得到Cu(OH)_(2),泡沫铜同时作为电极基底和铜的唯一来源,再通过恒电位沉积,将Ni-Co-S均匀覆盖在Cu(OH)_(2)表面。Cu(OH)_(2)一方面作为活性电极组分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作为底层材料,为顶层Ni-Co-S的沉积提供较大的沉积空间,进而形成了更丰富的电化学活性位。基于这种原位电沉积技术以及Cu(OH)_(2)与Ni-Co-S组分的协同作用,Cu(OH)_(2)/Ni-Co-S复合电极表现出增强的赝电容特性,在2mA·cm^(-2)的放电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4.88 F·cm^(-2),库伦效率为88.12%,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初始值的8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极 电沉积 cu(oh)_(2) Ni-Co-S
下载PDF
三维g-C_(3)N_(4)泡沫负载Cu(OH)2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2
作者 方伟 孙志敏 +4 位作者 赵雷 陈辉 何漩 杜星 王大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50,共10页
为了改善g-C_(3)N_(4)光催化还原CO_(2)过程中的气体传质、吸附和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分别从泡沫孔结构构筑和构建异质结两方面进行光催化材料设计。采用表面活性剂发泡法制备g-C_(3)N_(4)泡沫(g-C_(3)N_(4)Foam),以此为基体通过化学镀铜... 为了改善g-C_(3)N_(4)光催化还原CO_(2)过程中的气体传质、吸附和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分别从泡沫孔结构构筑和构建异质结两方面进行光催化材料设计。采用表面活性剂发泡法制备g-C_(3)N_(4)泡沫(g-C_(3)N_(4)Foam),以此为基体通过化学镀铜和氢氧化处理制备g-C_(3)N_(4)泡沫负载Cu(OH)2纳米片(Cu(OH)_(2)/CNF)复合材料,对其结构和光催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_(3)N_(4)Foam和Cu(OH)_(2)/CNF均展现出发达的三维微米孔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可从动力学层面优化CO_(2)在气-固催化反应中的传质和吸附,使CO_(2)吸附容量分别达到3.97 cm^(3)/g和3.59 cm^(3)/g,为g-C_(3)N_(4)粉末的2.96倍和2.68倍;同时,Cu(OH)_(2)/CNF样品中还形成大量二维Cu(OH)_(2)纳米片结构,不仅可以拓宽复合材料的光利用范围,还可通过g-C_(3)N_(4)/Cu(OH)_(2)异质结的构建促进光生电子向Cu(OH)_(2)表面转移,提升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制备的Cu(OH)_(2)/CNF复合样品CO产率达到11.041μmol·g^(-1)·h^(-1),为g-C_(3)N_(4)Foam和g-C_(3)N_(4)粉末样品的2.76倍和6.8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泡沫 cu(oh)_(2)纳米片 CO_(2)吸附 光生电荷分离 光催化还原CO_(2)
下载PDF
Cu(OH)_(2)纳米线/Cu网电极制备及还原水中硝酸盐性能研究
3
作者 徐腾遥 于洪涛 +1 位作者 康文达 顾雨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3-471,共9页
工厂化养殖尾水中硝酸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电化学还原技术中铜作为阴极材料去除NO_(3)^(-)-N存在活性位点少和吸附能力差的问题.为此采用一种具有高长径比(120)的Cu(OH)_(2)纳米线/Cu网电极材料应用于NO_(3)^(-)-N的电催化还原.首先,... 工厂化养殖尾水中硝酸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电化学还原技术中铜作为阴极材料去除NO_(3)^(-)-N存在活性位点少和吸附能力差的问题.为此采用一种具有高长径比(120)的Cu(OH)_(2)纳米线/Cu网电极材料应用于NO_(3)^(-)-N的电催化还原.首先,通过调控阳极氧化条件制备了Cu(OH)_(2)纳米线/Cu网.然后,通过对Cu(OH)_(2)纳米线/Cu网进行表征分析和去除NO_(3)^(-)-N性能测试,确定25℃、1.0 mol/L NaOH和2.0 mA/cm 2为Cu(OH)_(2)纳米线/Cu网最佳阳极氧化条件.在双池隔膜反应器中,以该电极为阴极,RuO_(2)-IrO_(2)-TiO_(2)/Ti为阳极,对NO_(3)^(-)-N(50 mg/L)去除率达到98%,NO_(3)^(-)-N还原速率达到0.0111 min-1/cm 2,是相同实验条件下未处理铜电极还原速率的6.5倍.最后,为了实现总氮(TN)去除,采用单池反应器,向体系中加1.0 g/L的氯离子将阴极产生的氨氮进一步转化为氮气,总氮去除率达到91%.循环实验结果显示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将该电极应用到实际水中NO_(3)^(-)-N的去除,总氮去除率达到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cu(oh)_(2)纳米线 cu网阴极 硝酸盐还原 总氮去除
下载PDF
电化学法制备Co(OH)_(2)/Cu(OH)_(2)异质结电极及其作为析氧电催化剂的研究
4
作者 何金春 葛性波 +3 位作者 段定岑 任森 丁宗琴 李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78-183,共6页
贵金属IrO_(2)和RuO_(2)被广泛认为是优异的析氧(OER)催化剂,但是高成本限制其应用与发展,故开发高效的非贵金属OER催化剂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采用简便的电化学法制备了一种三维异质结电极Co(OH)_(2)/Cu(OH)_(2)作为优良的OE... 贵金属IrO_(2)和RuO_(2)被广泛认为是优异的析氧(OER)催化剂,但是高成本限制其应用与发展,故开发高效的非贵金属OER催化剂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采用简便的电化学法制备了一种三维异质结电极Co(OH)_(2)/Cu(OH)_(2)作为优良的OER催化剂。Co(OH)_(2)/Cu(OH)_(2)由于其三维异质结构,使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充足的活性位点,同时调节了表面Co的电子结构进而提高OER活性,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在1mol/L KOH溶液中,Co(OH)_(2)/Cu(OH)_(2)能在270mV的低过电位下达到10mA/cm2,并且能保持在100mA/cm2的大电流密度下较长时间进行OER反应,是一种优良的OER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 电化学法 析氧反应 异质结 Co(oh)_(2)/cu(oh)_(2)
下载PDF
Cu(OH)_(2)/CMC one-dimensional composite-nanofiber-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aspirin detection
5
作者 Meng Cui Xiaohui Wang +2 位作者 Ziang Quan Bing Xu Di Gao 《Nanotechnology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8-56,共9页
Copper-based nano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atalysis,electrodes,and other applications due to their unique electron-transfer properties.In this work,an efficient 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an electrode m... Copper-based nano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atalysis,electrodes,and other applications due to their unique electron-transfer properties.In this work,an efficient 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an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one-dimensional Cu(OH)_(2)/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composite nanofibers was fabricated and investigated for the detection of aspiri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composite nanofibers.Cyclic voltammetry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a Cu(OH)_(2)/CMC composite nanofiber-modified electrode.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modified electrode has a very high sensitivity to aspirin.The observed enhanced performance could be a result of the high surface-to-volume ratio of the composite nanofibers and their superior electron-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which may hasten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aspirin and the surfaces of the modified electrode.This detection technique also demonstrated strong selectivity for aspirin.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the technique can be applied as a highly effective and selective approach to aspirin measurement in biological 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u(oh)_(2)nanofiber Electrochemical sensor ASPIRIN
下载PDF
pH值对沉淀法制备Cu_2(OH)_3Cl-CuO超细粉体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东升 王文亮 +2 位作者 杨文选 巩育军 史振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17-820,共4页
超细粒子因其具有明显的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在催化、功能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制备科学的发展。超细粒子的制备方法较多,通常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综合法三大类。其中化学沉淀法是一种最经... 超细粒子因其具有明显的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在催化、功能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制备科学的发展。超细粒子的制备方法较多,通常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综合法三大类。其中化学沉淀法是一种最经济、最常用的制备超细氧化物粉体的方法。目前,采用沉淀法制取CuO系列催化剂多以Cu(NO3)2 为原料,而以其它二价铜盐为原料来考察制备条件对所得粉体催化活性影响的研究报道尚少[4,5]。为此,我们以CuCl2 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CuO 催化剂,结果意外地得到了一种对分解H2O2 具有极高催化活性的Cu2(OH)3Cl-CuO超细粉体,并发现反应液pH 值是控制该粉体物相、粒子大小及催化活性的关键。此结果为Cu 系催化剂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对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超细粉体 制备 氧化铜 cu2(oh)3Cl
下载PDF
叶状Cu(OH)_2的合成及其向带有纳米孔的CuO的转化(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良苗 陆文聪 +3 位作者 冯永利 倪纪朋 吕勇 尚兴付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57-2262,共6页
通过乳液界面反应法,用以Span80(sorbitan monooleate)作为稳定剂的乳液体系控制合成了叶状Cu(OH)2单晶.通过热处理,可以得到表面有纳米孔的CuO,且保持了原有的叶状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Fourier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 通过乳液界面反应法,用以Span80(sorbitan monooleate)作为稳定剂的乳液体系控制合成了叶状Cu(OH)2单晶.通过热处理,可以得到表面有纳米孔的CuO,且保持了原有的叶状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Fourier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了其形貌和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叶状Cu(OH)2为单晶,且沿[111]晶面定向生长.孔的形成是由于相转变过程中Cu(OH)2失去H2O分子所致.通过观测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形貌,深入探讨了叶状Cu(OH)2纳米结构的组装机理.整个组装过程是由能量高的颗粒状纳米粒子通过端部取向连接定向生长而得到能量相对较低的叶状结构.并且得到的CuO的紫外光谱相对于其块体材料发生了蓝移,显示出比较大的禁带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状cu(oh)2 乳液 软模板 cuO 纳米孔
下载PDF
Cu_(2)O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表征
8
作者 王佳伟 韦江 +2 位作者 陈威 王日昕 刘秋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89-391,共3页
Cu_(2)O纳米线阵列既保留了纳米线长径比高、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又具有规模效应及协同效应,在气敏、光伏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泡沫铜为基体,通过化学法制备Cu(OH)_(2)纳米线阵列为前驱体,并在N_(2)气氛中采用两步加热法制备Cu_(... Cu_(2)O纳米线阵列既保留了纳米线长径比高、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又具有规模效应及协同效应,在气敏、光伏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泡沫铜为基体,通过化学法制备Cu(OH)_(2)纳米线阵列为前驱体,并在N_(2)气氛中采用两步加热法制备Cu_(2)O纳米线阵列,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Cu_(2)O纳米线阵列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只需控制、优化Cu基底的曲率半径和弧度,就能制备出Cu_(2)O纳米线阵列,这为制备Cu_(2)O纳米线阵列薄膜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铜 cu(oh)_(2)纳米线阵列 cu_(2)O纳米线阵列 两步加热法
下载PDF
纳米Cu(OH)_2分解温度对CuO粒度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宫泮伟 李在元 翟玉春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22-327,共6页
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Cu(OH)2纤维,再进行Cu(OH)2的分解反应.考察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温度对Cu(OH)2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反应终点pH值为12,搅拌速度为1200r·min^-1... 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Cu(OH)2纤维,再进行Cu(OH)2的分解反应.考察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温度对Cu(OH)2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反应终点pH值为12,搅拌速度为1200r·min^-1,NaOH溶液的滴加速度为50mL·min^-1 的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样品为纳米Cu(OH)2纤维,其直径为10-30nml、长度为1~6μm;在固相纳米Cu(OH)2热分解制备CuO过程中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不超过200℃时CuO的粒径约为20nm左右;在液相中先沉淀后升温时,产物的形貌为球形,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低于80℃可得到纳米级的Cu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O 纳米cu(oh)2 热分解
下载PDF
掺杂Cu(OH)_2纳米微粒聚电解质多层膜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广彬 赵喆 +1 位作者 吴志申 张平余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0-305,共6页
采用分子沉积技术在石英和单晶硅基底上交替吸附带相反电荷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制备出初始聚电解质多层膜,在聚电解质多层膜上吸附Cu2+且与磺酸根键合于碱性溶液中水解,在聚电解质内原位生成Cu(OH)2... 采用分子沉积技术在石英和单晶硅基底上交替吸附带相反电荷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制备出初始聚电解质多层膜,在聚电解质多层膜上吸附Cu2+且与磺酸根键合于碱性溶液中水解,在聚电解质内原位生成Cu(OH)2纳米微粒,通过多次吸附-水解循环原位生成掺杂Cu(OH)2纳米微粒聚电解质多层膜.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原位生成Cu(OH)2纳米微粒前后多层膜的结构与形貌,采用LKDM-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多层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与初始多层膜相比,含Cu(OH)2纳米微粒聚电解质多层膜的摩擦系数有所提高,且随法向载荷的增加变化较平稳;聚电解质多层膜表现出较好的耐磨性,这是由于聚电解质多层膜内的纳米微粒提高了承载能力;薄膜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由于纳米微粒的存在,可以减轻其塑性变形和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多层膜 cu(oh)2 纳米微粒 摩擦磨损行为
下载PDF
CuO/Cu_2(OH)_3Cl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染料光谱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凡政 祝爱侠 杨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9-301,共3页
以CuCl2和NaOH为原料、微波液相加热法制得CuO/Cu2(OH)3Cl粉体作为光催化剂,XRD和FTIR进行了表征。用光度分析法测定了不同光源、溶液的酸度、催化剂的用量、光照时间等条件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太阳光作为光源照射4h,溶液... 以CuCl2和NaOH为原料、微波液相加热法制得CuO/Cu2(OH)3Cl粉体作为光催化剂,XRD和FTIR进行了表征。用光度分析法测定了不同光源、溶液的酸度、催化剂的用量、光照时间等条件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太阳光作为光源照射4h,溶液的酸度为pH8,CuO/Cu2(OH)3Cl的用量为40 mg/50 mL,氨基黑、靛蓝二磺酸钠等染料脱色率达到90%以上。加入Fe3+,H2O2等其他物质可提高染料的脱色率。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表明染料分子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发生了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cu2(oh)3Cl粉体 染料 光催化降解 光谱性能 脱色率
下载PDF
纳米Cu(OH)_2/SiO_2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糠醛加氢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廉金超 刘丹 +1 位作者 杨玉莲 桂建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4,共4页
通过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用于糠醛加氢制糠醇的纳米Cu(OH)2/SiO2催化剂,并运用XRD和BET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溶液的滴加方式、碱液浓度、反应温度及陈化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并加法进行滴加,在碱液... 通过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用于糠醛加氢制糠醇的纳米Cu(OH)2/SiO2催化剂,并运用XRD和BET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溶液的滴加方式、碱液浓度、反应温度及陈化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并加法进行滴加,在碱液浓度2.8 mol/L、陈化时间1 h、制备温度30℃和搅拌速率400 r/min的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加氢性能,糠醛转化率为97%,糠醇选择性达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铜 共沉淀 糠醛
下载PDF
Cu_3V_2O_7(OH)_2·2H_2O纳米线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绍岩 次立杰 +2 位作者 刘树彬 于宏伟 丁士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8,共3页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线。利用XRD、FE-SEM、TEM和HRTEM对样品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Cu3V2O7(OH)2.2H2O纳米...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线。利用XRD、FE-SEM、TEM和HRTEM对样品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Cu3V2O7(OH)2.2H2O纳米线电极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和较大的放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3V2O7(oh)2·2H2O纳米线 水热法 锂电池
下载PDF
在Cu_2(OH)PO_4催化剂上温和条件下H_2O_2对醇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凯峰 孟祥举 +3 位作者 孙振华 杨淼 蒋大振 肖丰收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9-373,共5页
考察了以水热合成方法制备的羟基磷酸铜Cu2(OH)PO4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不同醇类化合物上的催化氧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羟基磷酸铜在反应中显示出良好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特别是对伯醇类化合物和分子动力学直径较大的醇类化合物... 考察了以水热合成方法制备的羟基磷酸铜Cu2(OH)PO4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不同醇类化合物上的催化氧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羟基磷酸铜在反应中显示出良好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特别是对伯醇类化合物和分子动力学直径较大的醇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有明显优势.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过氧化氢的浓度、催化剂的用量等条件对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类化合物 催化氧化反应 羟基磷酸铜 cu2(oh)PO4 催化剂 过氧化氢 氧化剂 反应条件
下载PDF
复合光催化剂Cu_2(OH)PO_4/Ni(OH)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姬磊 于瑞敏 +1 位作者 陈丽铎 姜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102,11-12,共8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Cu2(OH)PO4表面原位沉积Ni(OH)2,制备异质结型的复合光催化剂Cu2(OH)PO4/Ni(OH)2;利用X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DR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其相结构、光吸收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Cu2(OH)PO4表面原位沉积Ni(OH)2,制备异质结型的复合光催化剂Cu2(OH)PO4/Ni(OH)2;利用X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DR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其相结构、光吸收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紫外光吸收特性,是一类新型的光催化剂.复合光催化剂在紫外光下可以有效降解亚甲基蓝(MB)溶液,当Cu2(OH)PO4与Ni(OH)2的摩尔比为0.2时,Cu2(OH)PO4/Ni(OH)2具有最大催化活性.根据光催化中加入不同活性物种牺牲剂的实验,推测该异质结型材料光催化过程中光生载流子的传输方向及活性物种.Cu2(OH)PO4/Ni(OH)2的催化活性增强主要归结为复合时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效的异质结,结区的内建电场能够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同时·OH和h+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是主要的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h)PO4 NI(oh)2 光催化 异质结 光催化性能
下载PDF
Cu/TiO_2-NiO上光促表面催化CO_2和H_2O合成CH_3OH反应规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崧哲 钟顺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99-1103,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电子型)-p(空穴型)复合半导体材料0.5%Cu/TiO2-2.0%NiO(w),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漫反射(UV-Vis)、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对材料结构、吸光性能、化学吸附性能进行了表...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电子型)-p(空穴型)复合半导体材料0.5%Cu/TiO2-2.0%NiO(w),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漫反射(UV-Vis)、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对材料结构、吸光性能、化学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材料对CO2和H2O合成CH3OH的光促表面催化反应(PSSR)规律.结果表明,所制备材料能够明显促进目的反应,室温条件下即有CH3OH生成.在200℃下,由于光-表面-热的协同效应,CO2转化率得以提高,且CH3OH的选择性达到87.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CO2在材料表面的卧式吸附态为CH3OH的前驱物,并对PSSR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iO2-NiO CO2 H2O CH3oh 反应规律 光促表面催化反应 复合半导体 二氧化碳 甲醇 二氧化钛 氧化镍 催化剂
下载PDF
SnO_2-Cu_2(OH)_3NO_3-CuO复合超细粉体的制备及其对AP热分解催化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赛男 袁高清 江焕峰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9-292,共4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SnO2-Cu2(OH)3NO3-CuO、Cu2(OH)3NO3-CuO及SnO2超细粉体,采用XRD、FTIR、TEM和SEM等分析手段对水热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粒径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考察了它们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DSC测试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的SnO2-Cu...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SnO2-Cu2(OH)3NO3-CuO、Cu2(OH)3NO3-CuO及SnO2超细粉体,采用XRD、FTIR、TEM和SEM等分析手段对水热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粒径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考察了它们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DSC测试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的SnO2-Cu2(OH)3NO3-CuO复合超细粉体,对AP的热分解催化效果显著,当其添加量为3%时,能使AP的高温热分解峰温降低15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cu2(oh)3NO3-cuO cu2(oh)3NO3-cuO SNO2 高氯酸铵 热分解 催化作用
下载PDF
Cu_3V_2O_7(OH)_2·2H_2O纳米线的制备及光吸收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绍岩 次立杰 丁士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4-969,共6页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样品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线直径约80 nm,长度达到几个微米。对纳...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样品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线直径约80 nm,长度达到几个微米。对纳米线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该纳米线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反应温度和反应体系pH值等因素。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线具有较宽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范围,计算其带隙宽度为1.94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3V2O7(oh)2·2H2O 纳米线 紫外-可见吸收 带隙
下载PDF
多钒硼酸盐H_3{[Cu(en)_2]_5[(VO)_(12)O_6B_(18)O_(42)]}[B(OH)_3]_2·16H_2O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志华 张汉辉 +3 位作者 黄长沧 孙瑞卿 陈义平 吴小园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1-398,共8页
用H3 BO3 ,NH4VO3 ,Cu(CH3 COO) 2 ·H2 O和乙二胺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新颖结构的多钒硼酸盐H3 {[Cu(en) 2 ] 5 [(VO) 1 2 O6B1 8O42 ] }[B(OH) 3 ] 2 ·16H2 O ,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 -可见漫反... 用H3 BO3 ,NH4VO3 ,Cu(CH3 COO) 2 ·H2 O和乙二胺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新颖结构的多钒硼酸盐H3 {[Cu(en) 2 ] 5 [(VO) 1 2 O6B1 8O42 ] }[B(OH) 3 ] 2 ·16H2 O ,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 -可见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顺磁共振谱和热重分析表征 .在该化合物的结构中 ,环状的B1 8O42 通过 18个B— ( μ3 O)—V键被两个V6O1 8簇夹在中间 ,簇阴离子 [(VO) 1 2 O6B1 8O42 ] 1 3 -分别通过 4个 [Cu(en) 2 ] 2 + 与邻近的簇阴离子靠静电相互作用连接成无限二维网状结构 ,其空洞尺寸为 0 619~ 1 817n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钒硼酸盐 H3{[cu(en)215[(VO)12O6B18O42]}[B(oh)3]2·16H2O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性质 簇合物
下载PDF
微波辅助纳米Cu(OH)_2/ZnO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光催化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薛守庆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5,共6页
以乙酸锌、氢氧化锂、氯化铜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ZnO和Cu(OH)2/ZnO复合型光催化剂,并用XRD、UV-Vis、HR-TEM、IR和SAED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15 W的紫外灯和室外可见光作为光源,活性艳蓝X-BR为光催化反... 以乙酸锌、氢氧化锂、氯化铜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ZnO和Cu(OH)2/ZnO复合型光催化剂,并用XRD、UV-Vis、HR-TEM、IR和SAED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15 W的紫外灯和室外可见光作为光源,活性艳蓝X-BR为光催化反应模型污染物,研究了在各种不同制备条件下ZnO以及Cu(OH)2/ZnO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50℃下反应10 min,所合成的ZnO粒径最小,为2.59 nm,蓝移现象最明显,说明其光催化活性最佳。在紫外光下,对浓度为40 mg?L?1的活性艳蓝X-BR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当降解时间为100 min时,光降解率可达到78%。所制备的Cu(OH)2/ZnO(铜锌质量比3:7)复合材料其分散性最好,团聚现象最小。对浓度为40 mg?L?1的活性艳蓝X-BR溶液进行光化学降解,当降解温度为120℃时,光降解率可达到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h)2 ZNO 微波法 纳米 光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