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沉积法制备Cu(OH)_(2)/Ni-Co-S复合电极及储能特性研究
1
作者 张志文 王润生 +1 位作者 刘泽仪 吕卅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采用两步电沉积技术,以泡沫铜为基底,原位制备了Cu(OH)_(2)/镍钴双金属硫化物(Ni-Co-S)复合电极材料。先采用恒电流沉积技术将泡沫铜表面氧化,得到Cu(OH)_(2),泡沫铜同时作为电极基底和铜的唯一来源,再通过恒电位沉积,将Ni-Co-S均... 本文采用两步电沉积技术,以泡沫铜为基底,原位制备了Cu(OH)_(2)/镍钴双金属硫化物(Ni-Co-S)复合电极材料。先采用恒电流沉积技术将泡沫铜表面氧化,得到Cu(OH)_(2),泡沫铜同时作为电极基底和铜的唯一来源,再通过恒电位沉积,将Ni-Co-S均匀覆盖在Cu(OH)_(2)表面。Cu(OH)_(2)一方面作为活性电极组分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作为底层材料,为顶层Ni-Co-S的沉积提供较大的沉积空间,进而形成了更丰富的电化学活性位。基于这种原位电沉积技术以及Cu(OH)_(2)与Ni-Co-S组分的协同作用,Cu(OH)_(2)/Ni-Co-S复合电极表现出增强的赝电容特性,在2mA·cm^(-2)的放电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4.88 F·cm^(-2),库伦效率为88.12%,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初始值的8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极 电沉积 cu(oh)_(2) Ni-Co-S
下载PDF
Electric-field promoted C–C coupling over Cu nanoneedles for CO_(2) electroreduction to C_(2) products 被引量:4
2
作者 HuangJingWei Li Huimin Zhou +4 位作者 Yajiao Zhou Junhua Hu Masahiro Miyauchi Junwei Fu Min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519-525,共7页
Cu-based catalysts are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electrochemical CO_(2)reduction(CO_(2)RR)to multi-carbon(C_(2))products.Optimizing the C-C coupling process,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for C_(2)product generatio... Cu-based catalysts are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electrochemical CO_(2)reduction(CO_(2)RR)to multi-carbon(C_(2))products.Optimizing the C-C coupling process,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for C_(2)product generation,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and selectivity of the C_(2)products.In this study,we determined that the local electric field can promote the C-C coupling reaction and enhance CO_(2)electroreduction to C_(2)products.First,finite-element simul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high curvature of the Cu nanoneedles results in a large local electric field on their tips.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calculations proved that a large electric field can promote C-C coupling.Motivated by this prediction,we prepared a series of Cu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urvatures.The Cu nanoneedles(NNs)exhibited the largest number of curvatures,followed by the Cu nanorods(NRs),and Cu nanoparticles(NPs).The Cu NNs containe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adsorbed K+,which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local electric field on the needles.CO adsorption sensor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Cu NNs exhibited the strongest CO adsorption ability,and in-situ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showed the strongest*COCO and*CO signals for the Cu NNs.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high-curvature nanoneedles can induce a large local electric field,thus promoting C-C coupling.As a result,the Cu NNs show a maximum FEC_(2)of 44%for CO_(2)RR at a low potential(-0.6 V vs.RHE),which is approximately 2.2 times that of the Cu NPs.This work provide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enhancing the production of multi-carbon products during CO_(2)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field effect C–C coupling cu nanoneedle C_(2)products CO_(2)electroreduction
下载PDF
pH值对沉淀法制备Cu_2(OH)_3Cl-CuO超细粉体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东升 王文亮 +2 位作者 杨文选 巩育军 史振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17-820,共4页
超细粒子因其具有明显的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在催化、功能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制备科学的发展。超细粒子的制备方法较多,通常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综合法三大类。其中化学沉淀法是一种最经... 超细粒子因其具有明显的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在催化、功能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制备科学的发展。超细粒子的制备方法较多,通常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综合法三大类。其中化学沉淀法是一种最经济、最常用的制备超细氧化物粉体的方法。目前,采用沉淀法制取CuO系列催化剂多以Cu(NO3)2 为原料,而以其它二价铜盐为原料来考察制备条件对所得粉体催化活性影响的研究报道尚少[4,5]。为此,我们以CuCl2 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CuO 催化剂,结果意外地得到了一种对分解H2O2 具有极高催化活性的Cu2(OH)3Cl-CuO超细粉体,并发现反应液pH 值是控制该粉体物相、粒子大小及催化活性的关键。此结果为Cu 系催化剂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对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超细粉体 制备 氧化铜 cu2(oh)3Cl
下载PDF
叶状Cu(OH)_2的合成及其向带有纳米孔的CuO的转化(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良苗 陆文聪 +3 位作者 冯永利 倪纪朋 吕勇 尚兴付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57-2262,共6页
通过乳液界面反应法,用以Span80(sorbitan monooleate)作为稳定剂的乳液体系控制合成了叶状Cu(OH)2单晶.通过热处理,可以得到表面有纳米孔的CuO,且保持了原有的叶状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Fourier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 通过乳液界面反应法,用以Span80(sorbitan monooleate)作为稳定剂的乳液体系控制合成了叶状Cu(OH)2单晶.通过热处理,可以得到表面有纳米孔的CuO,且保持了原有的叶状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Fourier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了其形貌和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叶状Cu(OH)2为单晶,且沿[111]晶面定向生长.孔的形成是由于相转变过程中Cu(OH)2失去H2O分子所致.通过观测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形貌,深入探讨了叶状Cu(OH)2纳米结构的组装机理.整个组装过程是由能量高的颗粒状纳米粒子通过端部取向连接定向生长而得到能量相对较低的叶状结构.并且得到的CuO的紫外光谱相对于其块体材料发生了蓝移,显示出比较大的禁带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状cu(oh)2 乳液 软模板 cuO 纳米孔
下载PDF
纳米Cu(OH)_2分解温度对CuO粒度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宫泮伟 李在元 翟玉春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22-327,共6页
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Cu(OH)2纤维,再进行Cu(OH)2的分解反应.考察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温度对Cu(OH)2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反应终点pH值为12,搅拌速度为1200r·min^-1... 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Cu(OH)2纤维,再进行Cu(OH)2的分解反应.考察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温度对Cu(OH)2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反应终点pH值为12,搅拌速度为1200r·min^-1,NaOH溶液的滴加速度为50mL·min^-1 的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样品为纳米Cu(OH)2纤维,其直径为10-30nml、长度为1~6μm;在固相纳米Cu(OH)2热分解制备CuO过程中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不超过200℃时CuO的粒径约为20nm左右;在液相中先沉淀后升温时,产物的形貌为球形,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低于80℃可得到纳米级的Cu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O 纳米cu(oh)2 热分解
下载PDF
掺杂Cu(OH)_2纳米微粒聚电解质多层膜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广彬 赵喆 +1 位作者 吴志申 张平余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0-305,共6页
采用分子沉积技术在石英和单晶硅基底上交替吸附带相反电荷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制备出初始聚电解质多层膜,在聚电解质多层膜上吸附Cu2+且与磺酸根键合于碱性溶液中水解,在聚电解质内原位生成Cu(OH)2... 采用分子沉积技术在石英和单晶硅基底上交替吸附带相反电荷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制备出初始聚电解质多层膜,在聚电解质多层膜上吸附Cu2+且与磺酸根键合于碱性溶液中水解,在聚电解质内原位生成Cu(OH)2纳米微粒,通过多次吸附-水解循环原位生成掺杂Cu(OH)2纳米微粒聚电解质多层膜.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原位生成Cu(OH)2纳米微粒前后多层膜的结构与形貌,采用LKDM-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多层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与初始多层膜相比,含Cu(OH)2纳米微粒聚电解质多层膜的摩擦系数有所提高,且随法向载荷的增加变化较平稳;聚电解质多层膜表现出较好的耐磨性,这是由于聚电解质多层膜内的纳米微粒提高了承载能力;薄膜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由于纳米微粒的存在,可以减轻其塑性变形和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多层膜 cu(oh)2 纳米微粒 摩擦磨损行为
下载PDF
CuO/Cu_2(OH)_3Cl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染料光谱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邓凡政 祝爱侠 杨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9-301,共3页
以CuCl2和NaOH为原料、微波液相加热法制得CuO/Cu2(OH)3Cl粉体作为光催化剂,XRD和FTIR进行了表征。用光度分析法测定了不同光源、溶液的酸度、催化剂的用量、光照时间等条件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太阳光作为光源照射4h,溶液... 以CuCl2和NaOH为原料、微波液相加热法制得CuO/Cu2(OH)3Cl粉体作为光催化剂,XRD和FTIR进行了表征。用光度分析法测定了不同光源、溶液的酸度、催化剂的用量、光照时间等条件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太阳光作为光源照射4h,溶液的酸度为pH8,CuO/Cu2(OH)3Cl的用量为40 mg/50 mL,氨基黑、靛蓝二磺酸钠等染料脱色率达到90%以上。加入Fe3+,H2O2等其他物质可提高染料的脱色率。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表明染料分子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发生了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cu2(oh)3Cl粉体 染料 光催化降解 光谱性能 脱色率
下载PDF
纳米Cu(OH)_2/SiO_2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糠醛加氢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廉金超 刘丹 +1 位作者 杨玉莲 桂建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4,共4页
通过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用于糠醛加氢制糠醇的纳米Cu(OH)2/SiO2催化剂,并运用XRD和BET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溶液的滴加方式、碱液浓度、反应温度及陈化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并加法进行滴加,在碱液... 通过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用于糠醛加氢制糠醇的纳米Cu(OH)2/SiO2催化剂,并运用XRD和BET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溶液的滴加方式、碱液浓度、反应温度及陈化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并加法进行滴加,在碱液浓度2.8 mol/L、陈化时间1 h、制备温度30℃和搅拌速率400 r/min的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加氢性能,糠醛转化率为97%,糠醇选择性达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铜 共沉淀 糠醛
下载PDF
复合光催化剂Cu_2(OH)PO_4/Ni(OH)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姬磊 于瑞敏 +1 位作者 陈丽铎 姜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102,11-12,共8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Cu2(OH)PO4表面原位沉积Ni(OH)2,制备异质结型的复合光催化剂Cu2(OH)PO4/Ni(OH)2;利用X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DR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其相结构、光吸收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Cu2(OH)PO4表面原位沉积Ni(OH)2,制备异质结型的复合光催化剂Cu2(OH)PO4/Ni(OH)2;利用X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DR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其相结构、光吸收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紫外光吸收特性,是一类新型的光催化剂.复合光催化剂在紫外光下可以有效降解亚甲基蓝(MB)溶液,当Cu2(OH)PO4与Ni(OH)2的摩尔比为0.2时,Cu2(OH)PO4/Ni(OH)2具有最大催化活性.根据光催化中加入不同活性物种牺牲剂的实验,推测该异质结型材料光催化过程中光生载流子的传输方向及活性物种.Cu2(OH)PO4/Ni(OH)2的催化活性增强主要归结为复合时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效的异质结,结区的内建电场能够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同时·OH和h+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是主要的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h)PO4 NI(oh)2 光催化 异质结 光催化性能
下载PDF
Cu_3V_2O_7(OH)_2·2H_2O纳米线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绍岩 次立杰 +2 位作者 刘树彬 于宏伟 丁士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8,共3页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线。利用XRD、FE-SEM、TEM和HRTEM对样品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Cu3V2O7(OH)2.2H2O纳米...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线。利用XRD、FE-SEM、TEM和HRTEM对样品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Cu3V2O7(OH)2.2H2O纳米线电极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和较大的放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3V2O7(oh)2·2H2O纳米线 水热法 锂电池
下载PDF
在Cu_2(OH)PO_4催化剂上温和条件下H_2O_2对醇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凯峰 孟祥举 +3 位作者 孙振华 杨淼 蒋大振 肖丰收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9-373,共5页
考察了以水热合成方法制备的羟基磷酸铜Cu2(OH)PO4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不同醇类化合物上的催化氧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羟基磷酸铜在反应中显示出良好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特别是对伯醇类化合物和分子动力学直径较大的醇类化合物... 考察了以水热合成方法制备的羟基磷酸铜Cu2(OH)PO4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不同醇类化合物上的催化氧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羟基磷酸铜在反应中显示出良好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特别是对伯醇类化合物和分子动力学直径较大的醇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有明显优势.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过氧化氢的浓度、催化剂的用量等条件对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类化合物 催化氧化反应 羟基磷酸铜 cu2(oh)PO4 催化剂 过氧化氢 氧化剂 反应条件
下载PDF
三维g-C_(3)N_(4)泡沫负载Cu(OH)2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伟 孙志敏 +4 位作者 赵雷 陈辉 何漩 杜星 王大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50,共10页
为了改善g-C_(3)N_(4)光催化还原CO_(2)过程中的气体传质、吸附和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分别从泡沫孔结构构筑和构建异质结两方面进行光催化材料设计。采用表面活性剂发泡法制备g-C_(3)N_(4)泡沫(g-C_(3)N_(4)Foam),以此为基体通过化学镀铜... 为了改善g-C_(3)N_(4)光催化还原CO_(2)过程中的气体传质、吸附和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分别从泡沫孔结构构筑和构建异质结两方面进行光催化材料设计。采用表面活性剂发泡法制备g-C_(3)N_(4)泡沫(g-C_(3)N_(4)Foam),以此为基体通过化学镀铜和氢氧化处理制备g-C_(3)N_(4)泡沫负载Cu(OH)2纳米片(Cu(OH)_(2)/CNF)复合材料,对其结构和光催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_(3)N_(4)Foam和Cu(OH)_(2)/CNF均展现出发达的三维微米孔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可从动力学层面优化CO_(2)在气-固催化反应中的传质和吸附,使CO_(2)吸附容量分别达到3.97 cm^(3)/g和3.59 cm^(3)/g,为g-C_(3)N_(4)粉末的2.96倍和2.68倍;同时,Cu(OH)_(2)/CNF样品中还形成大量二维Cu(OH)_(2)纳米片结构,不仅可以拓宽复合材料的光利用范围,还可通过g-C_(3)N_(4)/Cu(OH)_(2)异质结的构建促进光生电子向Cu(OH)_(2)表面转移,提升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制备的Cu(OH)_(2)/CNF复合样品CO产率达到11.041μmol·g^(-1)·h^(-1),为g-C_(3)N_(4)Foam和g-C_(3)N_(4)粉末样品的2.76倍和6.8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泡沫 cu(oh)_(2)纳米片 CO_(2)吸附 光生电荷分离 光催化还原CO_(2)
下载PDF
Cu/TiO_2-NiO上光促表面催化CO_2和H_2O合成CH_3OH反应规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崧哲 钟顺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99-1103,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电子型)-p(空穴型)复合半导体材料0.5%Cu/TiO2-2.0%NiO(w),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漫反射(UV-Vis)、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对材料结构、吸光性能、化学吸附性能进行了表...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电子型)-p(空穴型)复合半导体材料0.5%Cu/TiO2-2.0%NiO(w),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漫反射(UV-Vis)、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对材料结构、吸光性能、化学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材料对CO2和H2O合成CH3OH的光促表面催化反应(PSSR)规律.结果表明,所制备材料能够明显促进目的反应,室温条件下即有CH3OH生成.在200℃下,由于光-表面-热的协同效应,CO2转化率得以提高,且CH3OH的选择性达到87.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CO2在材料表面的卧式吸附态为CH3OH的前驱物,并对PSSR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iO2-NiO CO2 H2O CH3oh 反应规律 光促表面催化反应 复合半导体 二氧化碳 甲醇 二氧化钛 氧化镍 催化剂
下载PDF
SnO_2-Cu_2(OH)_3NO_3-CuO复合超细粉体的制备及其对AP热分解催化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赛男 袁高清 江焕峰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9-292,共4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SnO2-Cu2(OH)3NO3-CuO、Cu2(OH)3NO3-CuO及SnO2超细粉体,采用XRD、FTIR、TEM和SEM等分析手段对水热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粒径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考察了它们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DSC测试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的SnO2-Cu...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SnO2-Cu2(OH)3NO3-CuO、Cu2(OH)3NO3-CuO及SnO2超细粉体,采用XRD、FTIR、TEM和SEM等分析手段对水热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粒径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考察了它们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DSC测试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的SnO2-Cu2(OH)3NO3-CuO复合超细粉体,对AP的热分解催化效果显著,当其添加量为3%时,能使AP的高温热分解峰温降低15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cu2(oh)3NO3-cuO cu2(oh)3NO3-cuO SNO2 高氯酸铵 热分解 催化作用
下载PDF
Cu_3V_2O_7(OH)_2·2H_2O纳米线的制备及光吸收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绍岩 次立杰 丁士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4-969,共6页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样品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线直径约80 nm,长度达到几个微米。对纳...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样品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线直径约80 nm,长度达到几个微米。对纳米线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该纳米线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反应温度和反应体系pH值等因素。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线具有较宽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范围,计算其带隙宽度为1.94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3V2O7(oh)2·2H2O 纳米线 紫外-可见吸收 带隙
下载PDF
微波辅助纳米Cu(OH)_2/ZnO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光催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守庆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5,共6页
以乙酸锌、氢氧化锂、氯化铜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ZnO和Cu(OH)2/ZnO复合型光催化剂,并用XRD、UV-Vis、HR-TEM、IR和SAED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15 W的紫外灯和室外可见光作为光源,活性艳蓝X-BR为光催化反... 以乙酸锌、氢氧化锂、氯化铜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ZnO和Cu(OH)2/ZnO复合型光催化剂,并用XRD、UV-Vis、HR-TEM、IR和SAED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15 W的紫外灯和室外可见光作为光源,活性艳蓝X-BR为光催化反应模型污染物,研究了在各种不同制备条件下ZnO以及Cu(OH)2/ZnO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50℃下反应10 min,所合成的ZnO粒径最小,为2.59 nm,蓝移现象最明显,说明其光催化活性最佳。在紫外光下,对浓度为40 mg?L?1的活性艳蓝X-BR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当降解时间为100 min时,光降解率可达到78%。所制备的Cu(OH)2/ZnO(铜锌质量比3:7)复合材料其分散性最好,团聚现象最小。对浓度为40 mg?L?1的活性艳蓝X-BR溶液进行光化学降解,当降解温度为120℃时,光降解率可达到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h)2 ZNO 微波法 纳米 光催化
下载PDF
激光溅射Cu等离子体与气相C_2H_5OH团簇的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牛冬梅 张树东 +1 位作者 张先 李海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14-1118,共5页
用激光溅射-分子束技术研究了气相中Cu的等离子体与乙醇分子团簇的反应.观察到三种团簇正离子Cu+(C2H5OH)n、CuO+(C2H5OH)n、H+(C2H5OH)n和三种团簇负离子(C2H5OH)nC2H5O-、(C2H5OH)n(H2O)OH-、(C2H5OH)n(H2O)2OH-(n≤12).详细考察了在... 用激光溅射-分子束技术研究了气相中Cu的等离子体与乙醇分子团簇的反应.观察到三种团簇正离子Cu+(C2H5OH)n、CuO+(C2H5OH)n、H+(C2H5OH)n和三种团簇负离子(C2H5OH)nC2H5O-、(C2H5OH)n(H2O)OH-、(C2H5OH)n(H2O)2OH-(n≤12).详细考察了在不同的载气压力下激光烧蚀等离子体作用于脉冲分子束,以及在一定的压力下等离子体作用于分子束不同位置时,对团簇产物种类和团簇尺寸大小的影响.分析了Cu+(C2H5OH)n、CuO+(C2H5OH)n、H+(C2H5OH)n、(C2H5OH)nC2H5O-、(C2H5OH)n(H2O)OH-、(C2H5OH)n(H2O)2OH-等团簇的产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溅射 cu 铜等离子体 分子束 反应机理 C2H5oh 乙醇团簇 飞行时间质谱 气相
下载PDF
稀土Nd^(3+)与Cu^(2+)掺杂非晶态纳米Ni(OH)_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广燕 刘长久 +1 位作者 吴华斌 赵卫民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5-58,共4页
晶态氢氧化镍[Ni(OH)2]在碱性电解液中易发生相变,影响其电化学性能。文中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共沉淀法制备Nd3+和Cu2+复合掺杂非晶态纳米Ni(OH)2粉体材料,并对其结构形貌及物理特性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出的非晶态Ni(OH)2样品材... 晶态氢氧化镍[Ni(OH)2]在碱性电解液中易发生相变,影响其电化学性能。文中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共沉淀法制备Nd3+和Cu2+复合掺杂非晶态纳米Ni(OH)2粉体材料,并对其结构形貌及物理特性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出的非晶态Ni(OH)2样品材料,微结构含有较多结晶水,物相近似球形,粒径大小在20—30nm。对样品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掺杂Nd3+和Cu2+的摩尔比为2∶1时,所制备的样品材料合成镍电极,并组装成MH-Ni模拟电池,在恒电流80mA/g下充电6h,40mA/g放电,终止电压为1.0V的充放电条件下,放电比容量高达348.0mA.h/g,放电中值电压为1.2723V,同时样品电极材料的氧化还原可逆性较好,电极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较小。电化学性能优于目前MH-Ni生产应用的晶态β-Ni(OH)2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快速冷冻共沉淀法 Nd3+和cu2+复合掺杂 非晶态纳米Ni(oh)2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Cu_3V_2O_7(OH)_2·2H_2O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绍岩 陆敏 +3 位作者 丁士文 谷维娜 刘会茹 于宏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7-119,共3页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片。利用XRD、FE-SEM、TG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Cu3V2O7(OH)2.2H2O纳米片具有较高的...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片。利用XRD、FE-SEM、TG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Cu3V2O7(OH)2.2H2O纳米片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良好的高温放电性能,是一类性能优良的锂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3V2O7(oh)2·2H2O纳米片 沉淀法 锂电池
下载PDF
水相沉淀法制备纳米片状钼铜矿(Cu_3(MoO_4)_2(OH)_2)(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文俊 方劲 +3 位作者 范仲勇 杨绪杰 陆企亭 侯一斌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8-442,共5页
以硝酸铜、钼酸钠及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简单的水相沉淀法,在60℃下合成出钼铜矿(Cu3(MoO4)2(OH)2).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重与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热稳定性及谱学特性进... 以硝酸铜、钼酸钠及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简单的水相沉淀法,在60℃下合成出钼铜矿(Cu3(MoO4)2(OH)2).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重与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热稳定性及谱学特性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制备的产物为结晶性良好的、至少一维是纳米的片状结构材料,属于单斜型(晶胞参数a=0.53863 nm,b=1.40006 nm,c=0.56003 nm),其元素摩尔含量比约为3:2:10,与推测的分子式完全吻合.热重与差热分析数据表明Cu3(MoO4)2(OH)2纳米晶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且起始分解温度为320℃.通过软件测得的d(021)面与d(ī21)面的晶间面距分别为0.435 nm与0.358 nm,与理论值基本相符.经测量,Cu3(MoO4)2(OH)2纳米晶具有强的荧光性质,在激发波长369 nm的作用下在530 nm表现为强发射峰.此外,还探讨了Cu3(MoO4)2(OH)2纳米晶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铜矿(cu3(MoO4)2(oh)2) 水相沉淀法 纳米晶 表征 热稳定性 荧光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