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流条件下Cu-10Cr电接触材料燃弧侵蚀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智勇 安俊超 +2 位作者 贾玉鑫 张毅 张亚辉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1-157,共7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Cu-10Cr电接触材料,利用JF04C触点材料测试系统对Cu-10Cr电接触材料进行恒流条件下的电接触燃弧试验。分析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Cu-10Cr电接触材料的转移损耗情况,观察其燃弧侵蚀微观形貌,探讨材料的燃弧机...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Cu-10Cr电接触材料,利用JF04C触点材料测试系统对Cu-10Cr电接触材料进行恒流条件下的电接触燃弧试验。分析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Cu-10Cr电接触材料的转移损耗情况,观察其燃弧侵蚀微观形貌,探讨材料的燃弧机制。结果表明:直流电弧会引起材料表面的熔化和转移,电流高于35 A时触点材料发生从阴极向阳极的转移;电接触表面呈现有熔池、浆糊状、气孔、裂缝、菜花状等多种微观形貌特征;燃弧能量随燃弧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在该试验条件下燃弧能量E和燃弧时间t存在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0cr电接触材料 弧侵蚀 微观形貌 燃弧能量 燃弧时间
原文传递
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AgSnO_2电接触材料(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熊庆丰 王松 +3 位作者 谢明 陈永泰 张吉明 王塞北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6,共5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Ag-10%SnO2电接触材料。对材料的微观结构,断口形貌,电弧侵蚀表面形貌和烧结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Ag-10%SnO2电接触材料的SPS过程由3个基本阶段构成。在SPS过程中,颗粒的形状和尺寸随晶界的...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Ag-10%SnO2电接触材料。对材料的微观结构,断口形貌,电弧侵蚀表面形貌和烧结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Ag-10%SnO2电接触材料的SPS过程由3个基本阶段构成。在SPS过程中,颗粒的形状和尺寸随晶界的形成而发生变化。所得材料显微组织显示,SnO2颗粒弥散分布于Ag基体中,无颗粒聚集现象。SPS技术烧结的Ag-10%SnO2材料由于晶粒细小而具有较高的强度与较好的塑性。在800℃/5 min的烧结条件下,材料的拉伸断口形貌出现较多大而深的韧窝,韧窝中包含氧化物颗粒。Ag-10%SnO2电接触材料的断裂模式为微孔缩聚塑性断裂。材料的电弧侵蚀表面显示出大量的浆糊状凝固物和气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Ag-10%SnO2接触材料 等离子烧结 微观结构 烧结过程
下载PDF
化学共沉积AgNi(10)电触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光临 颜小芳 +1 位作者 李国伟 李艳 《电工材料》 CAS 2010年第1期12-16,共5页
采用化学共沉积工艺制备AgNi(10)粉末,经烧结、挤压、拉拔加工成线材,并与机械混粉、烧结、挤压制备的AgNi(10)线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化学共沉积工艺不仅能有效地解决Ni颗粒的团聚,还能使Ni颗粒均匀弥散地分布于银基体中,因而提高了... 采用化学共沉积工艺制备AgNi(10)粉末,经烧结、挤压、拉拔加工成线材,并与机械混粉、烧结、挤压制备的AgNi(10)线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化学共沉积工艺不仅能有效地解决Ni颗粒的团聚,还能使Ni颗粒均匀弥散地分布于银基体中,因而提高了AgNi(10)的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i(10) 共沉积 接触材料
下载PDF
SPS法制备Cu-10Cr复合材料的电弧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朱顺新 刘勇 +3 位作者 李国辉 田保红 张毅 宋克兴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18,共7页
抗电弧侵蚀性能是衡量电接触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对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简称SPS法)制备出的Cu-10Cr复合材料进行电接触试验,研究了其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材料的损失、转移情况,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电弧侵蚀后的形貌并对形... 抗电弧侵蚀性能是衡量电接触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对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简称SPS法)制备出的Cu-10Cr复合材料进行电接触试验,研究了其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材料的损失、转移情况,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电弧侵蚀后的形貌并对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电流强度小于30 A条件下,材料未发生明显转移,但触头阴极和阳极均有一定的损耗;当电流强度大于35 A时,材料从阴极向阳极转移,并且随电流强度增大转移量随之增加;电弧侵蚀后触头表面呈现如气孔、裂缝和凹坑等形貌特征,且随电流强度增大而越明显;电流增加,熔焊力增大,接触电阻则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0cr复合材料 弧侵蚀 材料转移 熔焊力 接触
原文传递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Cu-10Cr复合材料热变形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朱顺新 刘勇 +2 位作者 李国辉 田保红 张毅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6,共5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简称SPS)技术制备出Cu-10Cr复合材料,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制备所得复合材料进行高温等温热压缩试验,变形温度为850℃和900℃、应变速率为0.001~1 s^(-1)、真应变量为0.55。结果表明:Cu-10Cr复合材料的...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简称SPS)技术制备出Cu-10Cr复合材料,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制备所得复合材料进行高温等温热压缩试验,变形温度为850℃和900℃、应变速率为0.001~1 s^(-1)、真应变量为0.55。结果表明:Cu-10Cr复合材料的流变应力随温度的升高和变形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具有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特征;利用流变应力、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的相关性,计算得出了该复合材料高温变形时应力指数n、应力参数α和结构因子A等参数,求得其热变形激活能Q并构建了流变应力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0cr复合材料 等离子烧结(SPS) 热压缩变形 动态再结晶 本构方程
原文传递
CJ10交流接触器在韶山1型电力机车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6
《机车电传动》 1976年第4期15-24,共10页
目前,大部分韶山1型电力机车的辅助系统采用双线圈直流控制的C J 10交流接触器来控制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触头熔焊等故障。甚至因此而引起辅助电动机烧损,造成机车机破途停。据马角坝机务段的统计:一九七四年因接触器触头熔焊... 目前,大部分韶山1型电力机车的辅助系统采用双线圈直流控制的C J 10交流接触器来控制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触头熔焊等故障。甚至因此而引起辅助电动机烧损,造成机车机破途停。据马角坝机务段的统计:一九七四年因接触器触头熔焊而造成电动机烧损共有8台;一九七五年更多,烧损电动机达35台;一九七六年一季度内,同样情况下又有10多台电动机烧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接触 动机 额定 马达 发动机 CJ10 触头材料 力机车 动机车 韶山
下载PDF
AgNi10触头材料闭合接触阶段的热-电-力耦合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谭志龙 陈松 +1 位作者 管伟明 郭俊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6-280,共5页
建立了描述直流闭合接触阶段AgNi10电接触材料受热-电-力耦合作用的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法采用顺序耦合方式计算了固定接触阶段AgNi10触头材料接触区的温度场、应力应变场等,计算过程考虑了材料物理力学特性随温度的变化、接触电阻以及... 建立了描述直流闭合接触阶段AgNi10电接触材料受热-电-力耦合作用的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法采用顺序耦合方式计算了固定接触阶段AgNi10触头材料接触区的温度场、应力应变场等,计算过程考虑了材料物理力学特性随温度的变化、接触电阻以及符合实际工作环境的边界条件等。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沿接触区域非均匀分布,形成环形热源;在热-电-力耦合作用下,热应力集中区由接触中心向触头内部扩展,同时,接触界面的边缘处也出现了热应力集中区,热应力集中区容易成为裂纹源,这一计算结果与实验现象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材料 AgNi10 热--力耦合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Ag-10Ni合金的机械合金化 被引量:17
8
作者 郑福前 谢明 +1 位作者 刘建良 吕贤勇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3,共3页
急冷雾化制得的Ag-Ni包覆粉末经机械合金化处理可以生成Ag-Ni亚稳固溶体,再经过粉末冶金过程得到的Ag-10Ni合金,其强化相粒子Ni在Ag基体中细小而弥散分布,明显地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电接触性能。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Ag-10Ni合金 接触材料 银合金
下载PDF
添加碳纳米管对AgNi10电接触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地 李爱坤 +2 位作者 谢明 刘满门 贾海龙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8-924,共7页
采用化学Ag粉,高纯M粉和商业镀镍碳纳米管(CNTs)为原料,通过球磨制备复合材料粉体并通过粉末冶金法、热挤压、拉拔等工艺获得AgNi10和AgNi10CNTs0.75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维氏硬度计、力学实验机、电... 采用化学Ag粉,高纯M粉和商业镀镍碳纳米管(CNTs)为原料,通过球磨制备复合材料粉体并通过粉末冶金法、热挤压、拉拔等工艺获得AgNi10和AgNi10CNTs0.75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维氏硬度计、力学实验机、电桥以及电接触试验机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硬度、抗拉强度、电阻率以及电学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对比。结果表明:与AgNi10相比,加入CNTs后复合材料的第二相区域明显增多且分布均匀;AgNi10CNTs0.75抗拉强度达到303MPa,硬度为HV0285,与AgNi10相比分别提高了23%和21%,力学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电阻率为2.02μΩ·cm,仅上升了4%,导电性能并未受太大影响;电接触性能方面,10000次分断实验过程中,未加入CNTs的样品阳极触头中央出现火山坑形貌的集中侵蚀区域,加入CNTs的样品熔焊力呈下降趋势且数值低于未加人CNTs的样品,其质量损失与材料转移更小,表面电弧侵蚀范围更小,电弧侵蚀后的形貌也较为平整;说明加入CNTs后,复合材料的抗熔焊性得到了提升,抗电弧侵蚀能力也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i10 碳纳米管 接触材料 弧侵蚀 粉末冶金
原文传递
AuAg8/AgNi10/CuNi20复合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毅 范金铎 《有色金属》 CSCD 2002年第B07期37-40,共4页
运用连续滚焊复合技术,研究AuAg8/AgNi10/CuNi20微异型复合接点带制作工艺。通过金相显微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矫形试验、拧绞疲劳试验等手段,对比不同工艺参数下带材的结合强度,分析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和电极压力等参数对结合强度... 运用连续滚焊复合技术,研究AuAg8/AgNi10/CuNi20微异型复合接点带制作工艺。通过金相显微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矫形试验、拧绞疲劳试验等手段,对比不同工艺参数下带材的结合强度,分析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和电极压力等参数对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电极材料匹配、电极压力、焊接电流及散热条件,可复合出质量合格的较长的AuAg8/AgNi10/CuNi20复合带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g8/AgNi10/CuNi20 微异型复合接点带 接触材料 焊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