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镀Cu-Co-P非晶合金及其催化性能表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忠 王丽娜 +1 位作者 季付翔 谢广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70,共6页
目的优化Cu-Co-P非晶合金的化学镀工艺,研究其对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催化性能。方法以铁片为基体,研究化学镀Cu-Co-P非晶合金的制备工艺,探讨镀液成分对沉积速率、镀液稳定性及镀层质量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筛选出化学镀Cu-Co-P的优化... 目的优化Cu-Co-P非晶合金的化学镀工艺,研究其对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催化性能。方法以铁片为基体,研究化学镀Cu-Co-P非晶合金的制备工艺,探讨镀液成分对沉积速率、镀液稳定性及镀层质量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筛选出化学镀Cu-Co-P的优化配方。采用该配方对氧化铝(γ-Al2O3)基体施镀,制备出负载型Cu-Co-P/γ-Al2O3非晶合金催化剂,对其组成、形貌和结构等进行表征。利用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实验,评价制备的负载型Cu-Co-P多元合金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根据优化配方制备出的负载型非晶合金Cu-Co-P/γ-Al2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233 m2/g,相对组成为57.85%Cu+39.69%Co钴+2.46%P(均为质量分数)。45℃条件下,在20 m L含1 g硼氢化钠和1 g氢氧化钠的溶液中,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速率为1295 m L/(g·min)。结论化学镀Cu-Co-P的优化配方组成为:硫酸钴20 g/L,硫酸铜0.7 g/L,次亚磷酸钠40 g/L,柠檬酸钠20 g/L,EDTA-2Na 10 g/L,氟化铵25 g/L。工艺参数为:温度(85±1)℃,p H=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cu-co-p 非晶合金 催化剂 硼氢化钠 水解
下载PDF
半导体硅上电沉积Cu/Co层状薄膜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冰 龚正烈 +3 位作者 姚素薇 郭鹤桐 袁华堂 张允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6-360,共5页
The Cu/Co layer film on the sendconductor silicon was obtained by electrodeposition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sults of current - time transient curves and STM image showed that the wt of Cu film is two-dimensional whi... The Cu/Co layer film on the sendconductor silicon was obtained by electrodeposition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sults of current - time transient curves and STM image showed that the wt of Cu film is two-dimensional while an island three-dimension poth for the Co film was formed. The addition of CrO3 changed the current - time transient curves, and affected the growth of crystal. The addition of CrO3 decreased the nucleation rate of Cu, while it changed the shaPe of current-timetransient curves of the deposition of Co at higher deposition potelltials. For the deposition of Co, addition of CrO3 can form the adhesive film [Co. xCr2O3’ YH2O]ad or [CoOH. nCr(OH)3]ad, which decreased the nucleation rate of 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层状膜 多层膜 半导体硅
下载PDF
化学镀Co-Cu-P合金工艺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颖 王晓轩 李相波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4-35,47,共3页
 讨论了在A3钢表面采用酸性化学镀液获得优质Co Cu P合金的工艺方法。通过优化实验,确定了化学镀Co Cu P合金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通过XRD、SEM等确定了Cu Co P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所研究的镀液组...  讨论了在A3钢表面采用酸性化学镀液获得优质Co Cu P合金的工艺方法。通过优化实验,确定了化学镀Co Cu P合金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通过XRD、SEM等确定了Cu Co P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所研究的镀液组成能够实现铜、钴离子的共沉积,得到均一、光亮的合金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Co-Cu-P合金 组织结构
下载PDF
P对Cu-Co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冯亚雷 刘平 +2 位作者 陈小红 周洪雷 付少利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CAS 2023年第4期19-26,共8页
采用真空高频感应熔炼技术制备出Cu-0.24Co-0.03P、Cu-0.24Co-0.09P和Cu-0.24Co-0.13P 3种Cu-Co-P合金,并对其进行了固溶、冷变形和时效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研究了Cu-CoP合金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组织变化,利用涡流导电仪、万能试验机... 采用真空高频感应熔炼技术制备出Cu-0.24Co-0.03P、Cu-0.24Co-0.09P和Cu-0.24Co-0.13P 3种Cu-Co-P合金,并对其进行了固溶、冷变形和时效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研究了Cu-CoP合金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组织变化,利用涡流导电仪、万能试验机和维氏硬度计测量3种合金的导电率、抗拉强度和硬度。结果表明:在500℃时效处理1 h条件下,Cu-0.24Co-0.03P合金、Cu-0.24Co-0.09P合金和Cu-0.24Co-0.13P合金的导电率分别为61.0、72.0、69.0%IACS,维氏硬度分别为144.0、151.0、150.0,抗拉强度分别为408、444、420 MPa,抗软化温度分别为470,542、505℃。Cu-Co-P合金具有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当P质量分数为0.09%时,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444 MPa,伸长率达到18%,韧窝较多,深度明显,材料的拉伸性能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o-p合金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微观组织
下载PDF
化学镀Ni-Cu-P合金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朝阳 魏锡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31,35,共4页
 以金属共沉积理论为依据,对Cu2+、Ni2+共沉积进行计算,结果发现,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工艺参数值之间存在极大差异。表明在化学沉积Ni Cu P合金过程中,由于Ni2+的重要作用———诱导在活性表面上放电及维持表面活性,使得Cu2+、Ni2+的共沉...  以金属共沉积理论为依据,对Cu2+、Ni2+共沉积进行计算,结果发现,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工艺参数值之间存在极大差异。表明在化学沉积Ni Cu P合金过程中,由于Ni2+的重要作用———诱导在活性表面上放电及维持表面活性,使得Cu2+、Ni2+的共沉积不同于一般阴电极上金属共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CU-P合金 共沉积机理
下载PDF
对磺酸钠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铜(Ⅱ)、钴(Ⅱ)配合物的杀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桂芝 毕思玮 刘艳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89-90,94,共3页
合成了对磺酸钠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铜 (Ⅱ )、钴 (Ⅱ )的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进行了表征 ,证明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均为 1∶2 .用浓度稀释法测定了它们对 5种细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金黄... 合成了对磺酸钠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铜 (Ⅱ )、钴 (Ⅱ )的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进行了表征 ,证明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均为 1∶2 .用浓度稀释法测定了它们对 5种细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杀菌活性 .实验证明 ,配体和铜 (Ⅱ )、钴 (Ⅱ )配合物对其中部分细菌具有一定杀菌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活性 配合物 氨基硫脲席夫碱
下载PDF
共溅射法制备Cu掺杂ZnO薄膜结构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郝嘉伟 叶伏秋 +2 位作者 肖立娟 李长山 赵鹤平 《真空》 CAS 2014年第2期44-47,共4页
采用直流与射频双靶共溅射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Cu掺杂的ZnO薄膜,并研究了Cu的溅射功率以及氧分压对薄膜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霍尔测试仪(HALL8800)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光学... 采用直流与射频双靶共溅射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Cu掺杂的ZnO薄膜,并研究了Cu的溅射功率以及氧分压对薄膜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霍尔测试仪(HALL8800)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光学特性以及电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的结晶质量随Cu溅射功率的增大有所提高,超过一定范围开始降低,而透过率则一直减小,增大氧分压可以改善样品的透过率。Cu的掺入使薄膜发生了由n型向p型的转变,且富氧条件下有利于这种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共溅射 CU掺杂 光电性能 P型
下载PDF
1种新的对甲氧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杜曦 王钦 +2 位作者 唐斌 周锡兰 何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657-18660,共4页
[目的]研究1种新的对甲氧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方法]选用选择性好、对环境无害的过碳酸钠作氧化剂,通过对催化剂的筛选,筛选出对甲基苯甲醚液相选择氧化的Co-Cu-Br催化体系,考察了添加不同离子对催化对甲基苯甲醚氧化合成对甲氧基苯甲... [目的]研究1种新的对甲氧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方法]选用选择性好、对环境无害的过碳酸钠作氧化剂,通过对催化剂的筛选,筛选出对甲基苯甲醚液相选择氧化的Co-Cu-Br催化体系,考察了添加不同离子对催化对甲基苯甲醚氧化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醛的影响。[结果]Co(Ac)2-Cu(Ac)2-KBr复合体系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在HAc溶剂,常压,65℃,n(Co)∶n(Cu)∶n(Br)=5∶1∶1,n(底物)∶n(Co+Cu+Br)=100∶1的条件下,转化率可达46.10%,生成对甲氧基苯甲醛的选择性为69.50%。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在反应体系中添加适量的Zr4+或Hf4+,对甲基苯甲醚转化率可达60%左右,对甲氧基苯甲醛选择性为60%左右。同时添加Zr4+和Hf4+,当CZr4+=0.0320 mol/L,CHf4+=0.0880 mol/L时,底物转化率和醛选择性均约为70%。[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利于环保、节能,操作简单、安全的合成方法,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修饰剂 Co—Cu—Br催化剂 过碳酸钠 选择氧化 对甲基苯甲醚 对甲氧基苯甲醛
下载PDF
Cu(Ac)_2-Co(Ac)_2-KBr催化SPC氧化对甲基苯甲醚 被引量:1
9
作者 杜曦 周锡兰 +1 位作者 王钦 甘仲霖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研究了无机复合催化剂催化SPC氧化对甲基苯甲醚的反应性能:以Cu(Ac)2-Co(Ac)2-KBr为催化剂,利用过碳酸钠氧化对甲酚甲基化产物对甲基苯甲醚,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组成比例、催化剂用量、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 研究了无机复合催化剂催化SPC氧化对甲基苯甲醚的反应性能:以Cu(Ac)2-Co(Ac)2-KBr为催化剂,利用过碳酸钠氧化对甲酚甲基化产物对甲基苯甲醚,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组成比例、催化剂用量、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u(Ac)2-Co(Ac)2-KBr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体现出金属离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对甲基苯甲醚在m(Cu(Ac)2)∶m(Co(Ac)2)∶m(KBr)=0.1∶0.5∶0.1,n催化剂∶n底物=0.14,冰醋酸作溶剂,稍过量的过碳酸钠,65℃的条件下,转化率可达45.9%,生成对甲氧基苯甲醛的选择性为68.3%。提出了氧化反应的H原子转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碳酸钠 Cu(Ac)2-Co(Ac)2-KBr 对甲基苯甲醚 对甲氧基苯甲醛 催化氧化
下载PDF
N,N’-双(2-羟基-4-甲氧基二苯酮)乙二亚胺合铜(Ⅱ)、镍(Ⅱ)、钴(Ⅱ)配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应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3-505,共3页
The N,N  bis( o hydroxy p methoxybezophenone) ethylenediamine complexes with copper(Ⅱ) ?nickel(Ⅱ) and cobalt(Ⅱ)[MC 30 H 26 N 2O 4] were synthesized by solid liquid phase reaction. Th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N,N  bis( o hydroxy p methoxybezophenone) ethylenediamine complexes with copper(Ⅱ) ?nickel(Ⅱ) and cobalt(Ⅱ)[MC 30 H 26 N 2O 4] were synthesized by solid liquid phase reaction. Th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XRD, UV, IR and 1H NMR.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es belongs to triclinic system with the cell parameters: a =1 297 1 nm, b =1 621 0 nm, c =2 047 0 nm, α =85 40°, β =88 80°, γ =99 00° for [CuC 30 H 26 N 2O 4·0 5H 2O]; a =1 300 2 nm, b =1 882 6 nm, c =2 127 4 nm, α =86 47°, β =89 23°, γ =99 11° for [NiC 30 H 26 N 2O 4]; a =1 286 5 nm, b =1 596 1 nm, c =2 056 9 nm, α =87 95°, β =93 17°, γ =98 21° for [CoC 30 H 26 N 2O 4], respectively. The N and O atoms in the complexes appeared coordinated directly to the metal ions. A quadridentate chelate may be 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羟基甲氧基二苯酮)缩乙二胺 铜(Ⅱ) 镍(Ⅱ) 钴(Ⅱ) 配合物 固液合成
下载PDF
p型透明导电Cu-Al-O薄膜的直流共溅射法制备
11
作者 杨兵初 马学龙 +1 位作者 张丽 颜建堂 《半导体光电》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4-686,691,共4页
采用Cu靶和Al靶直流共溅射法制备了p型透明导电Cu-Al-O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仪、四探针测量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所制备的p型透明导电Cu-Al-O薄膜经高温退火后,其结晶质量和导电... 采用Cu靶和Al靶直流共溅射法制备了p型透明导电Cu-Al-O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仪、四探针测量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所制备的p型透明导电Cu-Al-O薄膜经高温退火后,其结晶质量和导电性能均有一定提高,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接近70%,禁带宽度约为3.75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共溅射 P型透明导电薄膜 Cu—Al—O薄膜 高温退火
下载PDF
氧化和加氧酶的化学模拟 Ⅰ.MPc、MTPP/DMF(M=Fe、Co、Cu、Pc和TPP分别为酞菁和四苯基卟啉环;DMF为N-N′二甲基甲酰胺)体系的电子光谱和吸氧动力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德超 叶兴凯 吴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36-442,共7页
通过电子光谱法测定MPc的Q_(0-0)带和MTPP的Soret带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研究了MP在DMF介质中的吸氧动力学,按竞争串行反应机理的处理,表明MP的催化活性有如下关系: MPc>MTPP;Fe>Co>Cu MTPP在空气中的吸氧速率小于在纯氧中的,... 通过电子光谱法测定MPc的Q_(0-0)带和MTPP的Soret带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研究了MP在DMF介质中的吸氧动力学,按竞争串行反应机理的处理,表明MP的催化活性有如下关系: MPc>MTPP;Fe>Co>Cu MTPP在空气中的吸氧速率小于在纯氧中的,其比值约相当于空气中的氧分压;研究了含硫配体巯基乙醇和含氧配体抗坏血酸对上述体系的影响,前者使MP谱带发生较大的变化,吸氧速率常数普遍增大,后者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酶 加氧酶 化学模拟 血红素
下载PDF
C-Cu共掺杂ZnO的p型导电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丁罗城 符斯列 +3 位作者 王春安 李俊贤 鲍佳怡 秦盈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5-330,共6页
近年来,C、Cu单掺杂ZnO获得p型化的相关研究甚多,然而对于C-Cu共掺杂ZnO却鲜有研究.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分析比较了C、Cu单掺杂、C-Cu分别以1:1、1:2、2:1比例共掺杂ZnO体系的晶格结构、电子态密度、空穴有... 近年来,C、Cu单掺杂ZnO获得p型化的相关研究甚多,然而对于C-Cu共掺杂ZnO却鲜有研究.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分析比较了C、Cu单掺杂、C-Cu分别以1:1、1:2、2:1比例共掺杂ZnO体系的晶格结构、电子态密度、空穴有效质量和形成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的计算方法和模型下,各掺杂体系均能获得p型ZnO;当C-Cu以1:2比例掺入ZnO时,容易获得p型化水平更高、电子迁移效应更优、导电性更好、形成能低掺杂更稳定的半导体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型ZNO C-Cu共掺杂 电子态密度 有效质量 形成能
下载PDF
ICP-AES测定多目标水地球化学普查样品中的14种微量元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泽 阿拉木斯 +1 位作者 苏金华 谭玉娟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0-132,共3页
采用IRIS Intrepid II SXP ICP光谱仪,对地球化学普查水样中Ba、Be、Cd、Co、Cr、Cu、Fe、 Mn、Mo、Ni、P、Pb、Sr和Zn等元素的测量条件进行了探讨,优化了实验条件,进行了大批量实际样品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 采用IRIS Intrepid II SXP ICP光谱仪,对地球化学普查水样中Ba、Be、Cd、Co、Cr、Cu、Fe、 Mn、Mo、Ni、P、Pb、Sr和Zn等元素的测量条件进行了探讨,优化了实验条件,进行了大批量实际样品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质量管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地球化学普查水 BA Bo Cd Co Cr Cu Fe Mn MO Ni P Pb Sr Zn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不锈钢中的11种元素 被引量:8
15
作者 崔彦红 滕巍 王艳玲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9年第6期48-51,共4页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不锈钢中硅、锰、磷、铬、镍、钼、钴、钒、钛、铜、铝11种元素含量的方法。样品采用盐酸溶液溶解,硝酸氧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各元素含量。磷的质...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不锈钢中硅、锰、磷、铬、镍、钼、钴、钒、钛、铜、铝11种元素含量的方法。样品采用盐酸溶液溶解,硝酸氧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各元素含量。磷的质量浓度在0~5 mg/L范围内,钛、铝、钴的质量浓度在0~10 mg/L范围内,钒的质量浓度在0~15 mg/L范围内,铜、硅、钼的质量浓度在0~20 mg/L范围内,锰的质量浓度在0~50 mg/L范围内,镍的质量浓度在0~80 mg/L范围内,铬的质量浓度在0~100 mg/L范围内与光谱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方法检出限为0.002~0.035 mg/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n=6),加标回收率为97.9%~105.6%.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实际生产中不锈钢样品的批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不锈钢
下载PDF
Statistical Mechanics Model of Liquid Binary Alloy(Ⅱ)─Parameters of Liquid Binary Alloy
16
作者 樊成才 王俭 +1 位作者 李文超 钱嘉裕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66-271,共6页
Some parameters of liquid binary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 an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e were proposed.According to the formulae for calculating coordination number, the accordination numbers of Cu-Zr , Fe-B, Ni-B, Co-... Some parameters of liquid binary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 an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e were proposed.According to the formulae for calculating coordination number, the accordination numbers of Cu-Zr , Fe-B, Ni-B, Co-P, Fe-P systems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ose in literature and in experiments of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Chemical short range order Coordina-tion number Cu-Zr Fe-B Ni-B CO-P Fe-P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红土镍矿中镍、钙、钛、锰、铜、钴、铬、锌与磷的含量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艳君 蒋晓光 +3 位作者 李卫刚 王艳 褚宁 仲吉伟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0-53,共4页
建立了ICP-AES法测定红土镍矿中Ni;Ca;Ti;Mn;Cu;Co;Cr;Zn和P含量的方法。样品用HCl、HNO3溶解,加入HF和HClO4,加热至HClO4烟冒尽,用HCl溶解盐类,过滤,采用ICP-AES法同时测定滤液中Ni、Ca、Mn、Cu、Co、Zn、P;残渣经灼烧、挥硅、K2S2O7... 建立了ICP-AES法测定红土镍矿中Ni;Ca;Ti;Mn;Cu;Co;Cr;Zn和P含量的方法。样品用HCl、HNO3溶解,加入HF和HClO4,加热至HClO4烟冒尽,用HCl溶解盐类,过滤,采用ICP-AES法同时测定滤液中Ni、Ca、Mn、Cu、Co、Zn、P;残渣经灼烧、挥硅、K2S2O7熔融、HCl浸取,所得溶液与滤液合并,测定溶液中Cr和Ti含量。方法检出限:P为0.022μg/mL,其它元素在0.0032~0.0085μg/mL之间,方法的精密度(n=7)在1.4%~2.9%之间。分析结果与分光光度法、XRF法和AAS法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Ni、Cu、Co、Cr小于5%,Ti和Mn小于10%,Zn小于15%,Ca和P小于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矿 ICP—AES法 Ni Ca Ti MN Cu Co CR ZN P
原文传递
不同加工方式对梅花鹿三叉茸不同区段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孙伟丽 赵海平 +3 位作者 张国坤 张伟 张婷 李光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3821-3828,共8页
目的比较梅花鹿三叉茸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区段20种矿物质元素(Na、Mg、Al、P、K、Ca、Mn、Fe、Co、Ni、Cu、Zn、Se、Cr、As、Cd、Ag、Pb、Ba、Au)含量的差异,旨在为鹿茸的合理利用及鹿茸药效价值的有效挖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湿法消解... 目的比较梅花鹿三叉茸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区段20种矿物质元素(Na、Mg、Al、P、K、Ca、Mn、Fe、Co、Ni、Cu、Zn、Se、Cr、As、Cd、Ag、Pb、Ba、Au)含量的差异,旨在为鹿茸的合理利用及鹿茸药效价值的有效挖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对采集自吉林地区的梅花鹿三叉茸进行预处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方法测定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所测样品中Cd元素和Ag元素检出结果均小于0.001μg/kg。Na、Mg、Al、P、K和Ca在鹿茸中含量较高,尤其是Ca含量,从鹿茸尖部蜡片区到基部骨片区大幅度增加,骨片区Ca质量分数高达148.6~164.4 g/kg。元素Na、Mg、Al、P、K和Ca在不同区段之间含量差异显著(P<0.05);元素Mn、Cu、Zn和Ba在鹿茸中含量高于Fe、Co、Ni、Se和Cr。重金属元素Cr、As、Au和Pb在鹿茸中含量很低,在食品重金属限量范围内。鹿茸中富含Se元素,从骨片至蜡片Se元素含量逐渐提高,蜡片区质量分数为260.35~357.29μg/kg。烘干处理和冻干处理2种方式对鹿茸中Al等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整体水平呈现Al、P和Ca含量煮炸茸高于冻干茸,Na、Mg和K含量煮炸茸低于冻干茸的规律。结论不同初加工方式对三叉鹿茸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有影响,不同区段体现出不同的规律;鹿茸不同区段之间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很大,不同区段发挥不同的药用价值,研究结果能有效指导科学使用鹿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鹿茸 三叉茸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元素 烘干 冷冻 加工方式 区段 Na Mg Al P K Ca Mn Fe Co Ni Cu Zn Se Cr As Cd Ag Pb BA Au 湿法消解 微波消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