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facial features of TiAl alloy/316L stainless steel joint brazed with Zr−Cu−Ni−Al amorphous filler metal 被引量:9
1
作者 Hong-gang DONG Run-ze ZHANG +2 位作者 Yue-qing XIA Xiao-hu HAO Peng L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680-1688,共9页
TiAl alloy and 316L stainless steel were vacuum-brazed with Zr−50.0Cu−7.1Ni−7.1Al(at.%)amorphous filler metal.The influence of brazing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and shear strength of the r... TiAl alloy and 316L stainless steel were vacuum-brazed with Zr−50.0Cu−7.1Ni−7.1Al(at.%)amorphous filler metal.The influence of brazing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and shear strength of the resultant joints was investigated.The brazed seam consisted of three layers,including two diffusion layers and one residual filler metal layer.The typical microstructure of brazed TiAl alloy/316L stainless steel joint was TiAl alloy substrate/α2-(Ti3Al)/AlCuTi/residual filler metal/Cu9Zr11+Fe23Zr6/Laves-Fe2Zr/α-(Fe,Cr)/316L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Discontinuous brittle Fe2Zr layer formed near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residual filler metal layer andα-(Fe,Cr)layer.The maximum shear strength of brazed joints reached 129 MPa when brazed at 1020℃ for 10 min.The diffusion activation energies ofα2-(Ti3Al)andα-(Fe,Cr)phases were−195.769 and−112.420 kJ/mol,respectively,the diffusion constants for these two phases were 3.639×10^(−6) and 7.502×10^(−10)μm^(2)/s,respectively.Cracks initiated at Fe2Zr layer and propagated into the residual filler metal layer during the shear test.The Laves-Fe2Zr phase existing on the fracture surface suggested the brittle fracture mode of the brazed j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brazing dissimilar joining Zr-based amorphous filler met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growth kinetics
下载PDF
Strength and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of Si3N4 joint brazed with amorphous Ti-Zr-Ni-Cu filler metal
2
作者 邹家生 周权 吕思聪 《China Welding》 EI CAS 2009年第1期57-61,共5页
In this paper, the vacuum brazing of Si3N4 ceramic was carried out with Ti40Zr25Ni15Cu20 amorphous filler metal. The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was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 SEM ), energy disper... In this paper, the vacuum brazing of Si3N4 ceramic was carried out with Ti40Zr25Ni15Cu20 amorphous filler metal. The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was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 SEM ),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etc.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 interface reaction layer was mode up of TiN abut on the ceramic and the Ti-Si, Zr-Si compounds. The influence of brazing temperature and holding time on the joint strength was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joint strength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holding time and brazing temperature. The joint strength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thickness of the reaction layer. 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joint brazed with amorphous filler metal exhibits much higher strength compared with the one brazed with crystalline filler metal with the same composition. To achieve higher joint strength at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it is favorable to use the amorphous filler metal than the crystalline filler me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Ni-Cu amorphous filler metal Si3 N4 ceramics joint strength interfacial structure
下载PDF
Vacuum brazing TiAl intermetallic to K4169 alloy using amorphous filler metals Ti_(56.25–x)Zr_(x)Ni_(25)Cu1_(8.75) 被引量:1
3
作者 Liangliang Zhang Honggang Dong +7 位作者 Peng Li Shuai Li Baosheng Wu Yueting Ma Libing Huang Chao Li Jiachen Li Yuesen Y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3期217-231,共15页
A series of Ti_(56.25-x)Zr_(x)Ni_(25)Cu1_(8.75)(x=0–25,at.%) filler metal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a cluster-plus-glue-atom model to vacuum braze TiAl intermetallic to K4169 alloy. The impact of Zr content on the inte... A series of Ti_(56.25-x)Zr_(x)Ni_(25)Cu1_(8.75)(x=0–25,at.%) filler metal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a cluster-plus-glue-atom model to vacuum braze TiAl intermetallic to K4169 alloy. The impact of Zr content on the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and shear strength of joints was exami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facial lattice structure and the fracture behavior of the joint was investigated. The findings reveal a sectionalized characteristic with three reaction zones (Zone I, Zone II and Zone III) i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TiAl intermetallic to K4169 alloy joint. As the Zr content in filler metals increased, the diffusion of Ti transitioned from long-distance to short-distance in Zone I, changing the initial composition from TiNi_(3) /TiNi/NiNb/(Cr, Fe, Ni)SS to NiCrFe/(Cr, Fe, Ni)SS /TiNi. In Zone II, the initial composition altered from TiNi_(3) /TiNi to TiNi/Ti_(2) Ni/TiNi_(3) /TiCu/TiNi. The interface between Zones II and III altered from a non-coherent and semi-coherent interface of TiNi/TiAl/Ti_(3) Al with significant residual stress to a semi-coherent interface of TiNi/TiNi_(3) /TiAl_(2) /Ti_(3) Al with a gradient distribution.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joint initially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When the Zr content of filler metal was 25 at.%,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joint reached 288 MPa. The crack initiation position changed from non-coherent TiNi/TiAl interface with high angle grain boundaries (HAGBs) and lattice mismatch of 65.86 at.% to a semi-coherent Ti3 Al/TiAl2 interface with a lattice mismatch of 20.07 at.% when the Zr content increased. The brittle fracture was present on the fracture surfaces of all brazed j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brazing TiAl intermetallic to K4169 alloy brazed joint Ti-Ni based amorphous filler metal EBSD Lattice mismatch
原文传递
含锆Cu-P基非晶钎料钎焊紫铜接头的连接强度及微观组织 被引量:6
4
作者 高飞 许伟龙 +1 位作者 王超 邹家生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3-56,115-116,共4页
采用CuP7.7Sn5.4Ni14Si0.2Zr0.04非晶和常规钎料钎焊紫铜,分析了钎料和接头的微观组织及钎焊工艺对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非晶钎料,常规钎料对钎焊工艺的敏感性更大;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采用非晶钎料钎焊的接头强度比常规钎料... 采用CuP7.7Sn5.4Ni14Si0.2Zr0.04非晶和常规钎料钎焊紫铜,分析了钎料和接头的微观组织及钎焊工艺对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非晶钎料,常规钎料对钎焊工艺的敏感性更大;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采用非晶钎料钎焊的接头强度比常规钎料提高30%以上;非晶钎料看不到明显的相结构,而常规钎料主要由初生(Cu,Ni)3P+(α-Cu+Cu3P)共晶+(α-Cu+Cu3P+δ)共晶组成;非晶钎料接头扩散区和界面区主要是α-Cu固溶体,钎缝中心区主要为α-Cu+(Cu,Ni)3P+(α-Cu+Cu3P)共晶+(α-Cu+Cu3P+δ)共晶的混合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磷钎料 非晶钎料 钎焊工艺 抗剪强度 微观组织
下载PDF
Cu-P基非晶钎料钎焊机理 被引量:4
5
作者 邹家生 王超 +1 位作者 许祥平 王磊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36,114-115,共4页
采用CuP7.7Sn5.4Ni14Si0.2Zr0.04晶态与非晶钎料钎焊紫铜,通过微观手段对比分析了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晶态与非晶态钎料钎焊接头成分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uP7.7Sn5.4Ni14Si0.2Zr0.04非晶钎料钎焊接头由界面区、扩散区以及钎缝中心... 采用CuP7.7Sn5.4Ni14Si0.2Zr0.04晶态与非晶钎料钎焊紫铜,通过微观手段对比分析了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晶态与非晶态钎料钎焊接头成分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uP7.7Sn5.4Ni14Si0.2Zr0.04非晶钎料钎焊接头由界面区、扩散区以及钎缝中心区组成;随钎焊温度提高或保温时间增加,晶态钎料和非晶钎料钎焊接头界面区和扩散区不断增大,母材热影响区和钎缝中心组织也不断粗化,过高的钎焊温度或过长的保温时间,均会使界面区出现脆性相,但非晶钎料这种影响要小得多;在相同条件下,非晶钎料和母材的相互作用明显比相应的晶态钎料剧烈,其钎缝界面区较为均匀、连续,钎缝中心组织要明显均匀、细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基钎料 非晶钎料 微观组织 钎焊机理
下载PDF
微量B元素对Cu-P基急冷钎料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邹家生 许祥平 王磊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9-72,116,共4页
采用单辊急冷装置成功制备了三种成分的Cu-P基合金钎料箔带,采用DTA和XRD等手段分析其熔化特性和结构,并对其在紫铜上的铺展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和同成分的常规钎料相比,急冷钎料的液固相线温度降低,熔化区间变窄.其中B元素含量0.03%... 采用单辊急冷装置成功制备了三种成分的Cu-P基合金钎料箔带,采用DTA和XRD等手段分析其熔化特性和结构,并对其在紫铜上的铺展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和同成分的常规钎料相比,急冷钎料的液固相线温度降低,熔化区间变窄.其中B元素含量0.03%的急冷钎料具有最低的液相线温度和最窄的熔化温度区间.B元素含量为0.02%和0.03%的急冷钎料结构为非晶.在相同工艺条件下,B元素含量为0.03%的急冷钎料在紫铜上的润湿性最好;随着钎焊温度提高或钎焊时间的增加,Cu-P基急冷钎料的润湿性都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急冷钎料和常规钎料相比,润湿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基钎料 快速凝固 非晶钎料 润湿性
下载PDF
含硼Cu-P基非晶钎料钎焊紫铜接头的连接强度及微观组织 被引量:3
7
作者 邹家生 李华其 王超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
采用CuP7.7Sn5.4Ni14Si0.2B0.03非晶和常规钎料钎焊紫铜接头,研究了钎焊工艺对连接强度的影响,分析了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钎焊工艺对CuP7.7Sn5.4Ni14Si0.2B0.03常规与非晶钎料钎焊接头的强度均有明显影响,同样条件下,钎焊... 采用CuP7.7Sn5.4Ni14Si0.2B0.03非晶和常规钎料钎焊紫铜接头,研究了钎焊工艺对连接强度的影响,分析了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钎焊工艺对CuP7.7Sn5.4Ni14Si0.2B0.03常规与非晶钎料钎焊接头的强度均有明显影响,同样条件下,钎焊温度的影响更大;非晶钎料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始终高于常规钎料;CuP7.7Sn5.4Ni14Si0.2B0.03非晶钎料钎焊接头扩散区和界面区主要是α-Cu固溶体组织,钎缝中心区主要为α-Cu+(Cu,Ni)3P+(α-Cu+Cu3P)共晶+(α-Cu+Cu3P+δ)共晶的混合组织;CuP7.7Sn5.4Ni14Si0.2B0.03钎焊接头断裂界面处存在大量的Cu-P,Ni-P,Cu-Sn等脆性相,因此,减少脆性化合物的数量有助于提高钎焊接头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基钎料 非晶钎料 钎焊工艺 剪切强度
下载PDF
非晶Cu-P钎料钎焊接头形成过程 被引量:2
8
作者 俞伟元 陈学定 +1 位作者 路文江 王艳红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80,共4页
通过对非晶Cu-P钎料不同钎焊温度下钎焊接头的研究,分析了非晶钎料与普通晶态钎料在钎焊过程中的不同.结果表明,非晶钎料的钎焊过程由液相产生前的固相扩散阶段液相流动铺展阶段以及液相产生后的固相扩散阶段组成.由于非晶钎料中原子的... 通过对非晶Cu-P钎料不同钎焊温度下钎焊接头的研究,分析了非晶钎料与普通晶态钎料在钎焊过程中的不同.结果表明,非晶钎料的钎焊过程由液相产生前的固相扩散阶段液相流动铺展阶段以及液相产生后的固相扩散阶段组成.由于非晶钎料中原子的扩散能力比晶态钎料强,所以非晶钎料的"前扩散阶段"(固相扩散阶段)过程较为充分;在钎料熔化阶段,非晶钎料生成的液相比例较晶态钎料少,钎焊时用于固相扩散阶段时间较长,因此表现出更多的扩散焊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辊法 非晶铜基钎料 真空钎焊
下载PDF
Ti_(43.76)Zr_(12.50)Cu_(37.49-x)Ni_(6.25)Co_(x)非晶钎料真空钎焊TC4钛合金/316L不锈钢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文倩 董红刚 +3 位作者 马月婷 李鹏 吴宝生 张亮亮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7,I0006,共12页
根据双团簇模型设计并制备了Ti-Zr-Cu-Ni-Co系非晶钎料,用于真空钎焊TC4钛合金和316L不锈钢,分析了钎料中Co元素含量对钎焊接头界面微观组织形貌、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钎焊接头可划分为TC4/扩散区(Ⅰ区)/钎缝中心区... 根据双团簇模型设计并制备了Ti-Zr-Cu-Ni-Co系非晶钎料,用于真空钎焊TC4钛合金和316L不锈钢,分析了钎料中Co元素含量对钎焊接头界面微观组织形貌、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钎焊接头可划分为TC4/扩散区(Ⅰ区)/钎缝中心区(Ⅱ区)/界面区(Ⅲ区)/316L,界面典型微观组织结构为TC4/β-Ti+Ti_(2)Cu/(Ti,Zr)_(2)(Cu,Ni)+Ti_(2)Cu+Ti_(2)(Cu,Ni)+TiFe/(Fe,Cr)_(2)Ti+α-(Fe,Cr)+τ+γ-(Fe,Ni)+σ/316L,随着Co元素含量的增加,接头剪切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当Co元素含量为1.56%时达到最大310 MPa,不添加Co元素时,接头断裂于钎缝中心区(Ⅱ区);当Co元素含量为1.56%~6.24%时,接头断裂于靠近316L母材的界面区(Ⅲ区)附近,断裂模式为典型的解理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钎焊 非晶钎料 钛合金/不锈钢异种金属 微观组织 剪切强度
下载PDF
Y元素对Ni-Cr非晶钎料钎焊金刚石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冯帅帅 王邦伦 +5 位作者 陈志浩 王朋波 张雷 钟素娟 李家茂 徐东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5期787-795,共9页
钎焊金刚石工具因化学冶金结合方式而具备较高的结合强度,在陶瓷、半导体和玻璃等硬脆性材料的加工行业及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虽然Ni基钎料钎焊金刚石工具在结合强度、耐磨性及服役环境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钎焊金刚石工具因化学冶金结合方式而具备较高的结合强度,在陶瓷、半导体和玻璃等硬脆性材料的加工行业及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虽然Ni基钎料钎焊金刚石工具在结合强度、耐磨性及服役环境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较高的钎焊温度和化学侵蚀会对金刚石磨粒造成较为严重的热损伤,从而影响金刚石工具的工作效率和服役寿命。为了降低钎焊过程中金刚石的热损伤,采用掺杂Y元素的Ni-Cr非晶钎料钎焊金刚石,通过SEM研究了钎焊金刚石试样的界面微观形貌,使用拉曼光谱仪分析了钎焊金刚石试样的石墨化程度,同时还探究了钎焊金刚石试样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Y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8%时,钎焊试样的金刚石形貌最为完整,钎焊层硬度最高为533 HV_(0.1),金刚石出露度较高为76.2%且石墨化程度较低。另外,Y元素的添加细化了碳化物的尺寸,降低了碳化物微裂纹的产生。相较于未添加Y元素的钎焊试样,添加Y元素的金刚石钎焊试样的抗压强度提升了约50.4%,磨削性能提高了43.5%,金刚石的脱落数量最少。表明,用Y元素掺杂的Ni-Cr非晶钎料可成功制备出钎焊金刚石试样,同时还降低了钎料中的触媒元素对金刚石的侵蚀作用,改善了热损伤和磨削性能。本研究为非晶钎料在钎焊金刚石工具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并为相关工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在降低生产成本和推动绿色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非晶钎料 钎焊金刚石 热损伤 磨削性能 微观形貌 抗压强度 Y元素 石墨化
下载PDF
非晶新型代银钎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刚 路文江 +1 位作者 俞伟元 陈学定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2,共4页
采用液态单辊急冷法,在大气下制备了几种非晶态新型代银钎料箔带,其材料的最佳成分数w(Cu)为68%~79%,w(Ni)为5%~14%,w(Sn)为4%~10%,w(P)为7%.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钎料母合金熔炼工艺和单辊急冷法制备工艺,冷辊转速、喷... 采用液态单辊急冷法,在大气下制备了几种非晶态新型代银钎料箔带,其材料的最佳成分数w(Cu)为68%~79%,w(Ni)为5%~14%,w(Sn)为4%~10%,w(P)为7%.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钎料母合金熔炼工艺和单辊急冷法制备工艺,冷辊转速、喷嘴口尺寸、喷带的间隙和喷射压力是制备非晶态箔带的关键工艺参数.制得的几种非晶态新型代银钎料箔带成型性良好,对折180°不折断.并利用DTA,SEM及XRD等方法对Cu P非晶态钎料箔带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熔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Cu Ni Sn P非晶合金箔带熔点和润湿性与Ag基钎料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银钎料 非晶态 快速凝固 Cu—P基钎料
下载PDF
Ti40Zr25Ni15Cu20非晶钎料钎焊Si_3N_4陶瓷的界面结构及强度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邹家生 赵宏权 蒋志国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48,共4页
采用Ti40Zr25Ni15Cu20非晶钎料进行了Si3N4陶瓷真空钎焊连接,利用SEM、EDX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钎焊界面的微观结构,得出界面反应层有两部分组成,接头界面微观结构为Si3N4/TiN/Ti Si,Zr Si化合物/钎缝中心;在相同钎焊工艺条件下,研究... 采用Ti40Zr25Ni15Cu20非晶钎料进行了Si3N4陶瓷真空钎焊连接,利用SEM、EDX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钎焊界面的微观结构,得出界面反应层有两部分组成,接头界面微观结构为Si3N4/TiN/Ti Si,Zr Si化合物/钎缝中心;在相同钎焊工艺条件下,研究对比了晶态和非晶态钎料钎焊接头的强度,发现非晶态钎料钎焊的接头强度大大超过用晶态钎料钎焊的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钎料 SI3N4陶瓷 界面结构 连接强度
下载PDF
Cu-Ni-Ti非晶钎料钎焊Si3N4陶瓷的界面结构及连接强度 被引量:9
13
作者 邓振华 易耀勇 +1 位作者 房卫萍 卢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5-178,共4页
采用Cu-Ni-Ti非晶钎料钎焊Si3N4陶瓷,利用SEM、ED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其钎焊界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反应层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紧靠Si3N4陶瓷的反应层Ⅰ由TiN化合物组成,Ti-Si化合物构成了反应层Ⅱ。在1100℃×10 min下钎焊时,其接... 采用Cu-Ni-Ti非晶钎料钎焊Si3N4陶瓷,利用SEM、ED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其钎焊界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反应层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紧靠Si3N4陶瓷的反应层Ⅰ由TiN化合物组成,Ti-Si化合物构成了反应层Ⅱ。在1100℃×10 min下钎焊时,其接头强度有最大值284.6 MPa。在相同的钎焊工艺条件下,非晶钎料接头强度高于同成分晶态钎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Ti 非晶钎料 SI3N4陶瓷 界面结构 连接强度
下载PDF
非晶铜磷钎料升温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俞伟元 陈学定 +1 位作者 路文江 王艳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26-1629,共4页
研究了钎焊温度对非晶钎料微观组织转变的的影响,利用EPMA、XRD等方法分析在升温过程中钎料的组织转变及元素扩散情况,并与普通晶态钎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凝固方式的不同,非晶钎料在晶化后为完全共晶组织,且晶粒细小均匀,这... 研究了钎焊温度对非晶钎料微观组织转变的的影响,利用EPMA、XRD等方法分析在升温过程中钎料的组织转变及元素扩散情况,并与普通晶态钎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凝固方式的不同,非晶钎料在晶化后为完全共晶组织,且晶粒细小均匀,这有利于提高钎焊接头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 铜磷钎料 组织转变 钎焊
下载PDF
Ni_(82.5)Cr_7Si_(4.5)B_3Fe_3多元非晶态合金钎料的晶化行为及其真空钎焊特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新平 史耀武 任耀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7-64,共8页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Ni_(82.5)Cr_7Si_(4.5)B_3Fe_3多元非晶态合金钎料在加热时的晶化特性.实验指出:随加热速率的增大,其晶化特征温度逐渐提高,晶化前所需孕育时间延长,并且晶化后的二次相变过程消失;探讨了...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Ni_(82.5)Cr_7Si_(4.5)B_3Fe_3多元非晶态合金钎料在加热时的晶化特性.实验指出:随加热速率的增大,其晶化特征温度逐渐提高,晶化前所需孕育时间延长,并且晶化后的二次相变过程消失;探讨了该钎料的真空钎焊工艺性能和钎焊接头力学性能,以及预晶化处理对它们的影响,并与相同成分的粉状和粘带状晶态钎料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指出:非晶态钎料在工艺性能方面与晶态钎料相当;在接头力学性能方面则表现为在较大和较小的钎焊间隙下非晶态钎料的钎焊接头性能明显高于晶态钎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料 晶化 真空钎焊 金属玻璃
下载PDF
Ti-Zr-Ni-Cu非晶钎料钎焊Si_3N_4陶瓷的连接强度 被引量:13
16
作者 蒋志国 邹家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55-1959,共5页
采用Ti40Zr25Ni15Cu20非晶钎料钎焊Si3N4陶瓷,研究钎焊工艺参数对界面反应层和接头连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钎焊时间的增加和钎焊温度的提高,接头弯曲强度都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钎焊工艺参数对连接强度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影... 采用Ti40Zr25Ni15Cu20非晶钎料钎焊Si3N4陶瓷,研究钎焊工艺参数对界面反应层和接头连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钎焊时间的增加和钎焊温度的提高,接头弯曲强度都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钎焊工艺参数对连接强度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影响反应层厚度所致;在相同钎焊工艺条件下,采用Ti40Zr25Ni15Cu20非晶态钎料和晶态钎料相比,其接头连接强度提高了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Ni—Cu 非晶钎料 SI3N4陶瓷 连接强度
下载PDF
镍基非晶态及晶态钎料真空钎焊工艺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新平 史耀武 任耀文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05-211,共7页
对Ni82.5Cr7Si4.5B3Fe3成分镍基非晶态钎料在不同钎焊规范下真空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时的工艺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与相同化学成分的粉状和粘带状晶态钎料进行了比较;考察了非晶态钎料预晶化处理后... 对Ni82.5Cr7Si4.5B3Fe3成分镍基非晶态钎料在不同钎焊规范下真空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时的工艺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与相同化学成分的粉状和粘带状晶态钎料进行了比较;考察了非晶态钎料预晶化处理后其工艺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非晶态钎料对母材的润湿性能稍优于粉状晶态钎料,而明显优于粘带状钎料,非晶态钎料预晶化处理后其润湿性能有改善。研究还表明,对Ni82.5Cr7Si4.5B3Fe3成分的镍基钎料而言,决定其工艺性能优劣的因素不在于其是否为非晶态,而取决于钎料的成分、杂质及气体含量,以及钎料原始状态下元素和组织分布的均匀程度,非晶态钎料正是由于杂质和气体含量极微、元素和组织分布极为均匀,才具有良好的钎焊工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 镍基钎料 真空钎焊 钎料 焊接
下载PDF
钎焊间隙对镍基非晶态及晶态钎料接头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新平 史耀武 任耀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3-59,共7页
系统研究了Ni_(82.5)Cr_7Si_(4.5)B_3Fe_3成分的非晶态及晶态钎料在不同的钎焊规范下真空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时接头强度随钎焊间隙变化的特征及与钎缝组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接头强度随钎焊间隙的变化存在平台值现象,平台对应的两... 系统研究了Ni_(82.5)Cr_7Si_(4.5)B_3Fe_3成分的非晶态及晶态钎料在不同的钎焊规范下真空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时接头强度随钎焊间隙变化的特征及与钎缝组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接头强度随钎焊间隙的变化存在平台值现象,平台对应的两个特征钎焊间隙分别称为最小可用钎焊间隙(W_(min))和最大可用钎焊间隙(W_(max));从保证填缝质量及成形来看,W_(min).不应小于0.01mm;从避免钎缝中出现脆性化合物相及获得较高接头强度考虑,钎焊间隙选择不应大于W_(max);在两个特征钎焊间隙内,钎焊间隙变化对接头强度影响不大;钎焊温度或钎焊保温时间增加时,最大可用钎焊间隙也增大,而最小可用钎焊间隙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料 接头强度 钎焊间隙 镍基
下载PDF
非晶态合金钎料真空钎焊接头组织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路文江 张国栋 +2 位作者 俞伟元 陈学定 郭鹰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研究了铜的添加对Ni-Cr-B-Si系非晶态箔状合金钎料真空钎焊1Cr18Ni9Ti母材的钎缝的组织特征和临界钎焊间隙(CBC)值的影响规律,并与相同成分的晶态粉状钎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钎焊工艺规范确定的情况下... 研究了铜的添加对Ni-Cr-B-Si系非晶态箔状合金钎料真空钎焊1Cr18Ni9Ti母材的钎缝的组织特征和临界钎焊间隙(CBC)值的影响规律,并与相同成分的晶态粉状钎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钎焊工艺规范确定的情况下,随着钎料中铜的质量分数的增大,钎缝中固溶体含量增加,脆性相厚度减小,钎焊接头的CBC值增大;非晶态钎料钎焊接头中的元素和组织分布比较均匀,其CBC值较晶态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钎料 非晶态合金 钎料 钎焊 组织 焊接接头
下载PDF
非晶态合金钎料的制备 被引量:15
20
作者 路文江 俞伟元 +1 位作者 陈学定 郭鹰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16-19,共4页
用单辊急冷法在大气及真空状态下制备了非晶态合金钎料条带,X射线分析表明其为完全非晶态.从条带的面分析,表明其元素分布均匀.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冷辊转速、喷嘴口尺寸、喷带的间隙和喷射压力等喷制非晶态条带的关键工艺... 用单辊急冷法在大气及真空状态下制备了非晶态合金钎料条带,X射线分析表明其为完全非晶态.从条带的面分析,表明其元素分布均匀.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冷辊转速、喷嘴口尺寸、喷带的间隙和喷射压力等喷制非晶态条带的关键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合金 镍基合金纤料 元素分布 钎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