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al, elastic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Cu-X compounds from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洋 汪炯 +1 位作者 高倩男 杜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585-1594,共10页
The structural, elastic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Cu-X compounds in the Cu-X(X =Al, Be, Mg, Sn, Zn and Zr) systems were predicted systematically by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The ground state properties such as... The structural, elastic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Cu-X compounds in the Cu-X(X =Al, Be, Mg, Sn, Zn and Zr) systems were predicted systematically by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The ground state properties such as lattice constant, bulk modulus(B)and it's pressure derivative(B') were predicted by fitting a four-parameter Birch–Murnaghan equation and the elastic constants(cij′s)are determined by an efficient strain-stress method. The calculated lattice parameters and cij′s of these binary compounds agree well with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literature. In addition, elastic properties of polycrystalline aggregates including bulk modulus(B), shear modulus(G), elastic modulus(E), B/G(bulk/shear) ratio, and anisotropy ratio(AU) a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Based on electronic density of states(DOS) analysis, it can be revealed that all the compounds in the present work are metallic in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x compounds structural properties elastic properties electronic properties FIRST-PRINCIPLES
下载PDF
消弧装置CuW电极微观侵蚀仿真与实验
2
作者 贾明灿 皇涛 +3 位作者 宋克兴 国秀花 冯江 宋海通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196,共11页
针对高速大电流下CuW电弧侵蚀斑点的形成和发展,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S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构建二维轴对称磁流体动力学模型,考虑金属材料在高压作用下沸点迁移和蒸发带走的热量及金属蒸汽的反冲压力,描述CuW合金在电弧侵蚀下熔... 针对高速大电流下CuW电弧侵蚀斑点的形成和发展,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S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构建二维轴对称磁流体动力学模型,考虑金属材料在高压作用下沸点迁移和蒸发带走的热量及金属蒸汽的反冲压力,描述CuW合金在电弧侵蚀下熔池形成的动态演变过程,通过等效热熔法描述金属相变,用动网格描述CuW电弧斑点侵蚀面演化,模拟CuW金属界面烧蚀过程,根据温度分布、烧蚀坑形貌分析电弧的热、力作用对Cu-W两相材料熔池溅射及侵蚀的影响。电弧光斑转移后,对比了不同Cu粒径大小的Cu(X)W合金的电弧侵蚀、熔池溅射过程。结果表明:在电弧侵蚀过程中,W相分布对熔池扩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u(2.0)W合金烧蚀过程中,溅射角度及速度可达52.5°和120 m/s,烧蚀形貌更为均匀,最大程度避免局部区域严重侵蚀而导致材料失效现象。在两Cu相光斑相距较近时,邻近侧熔融Cu液滴溅射角度会相应增大10°左右。与电弧烧蚀后合金的微观形貌进行比对,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侵蚀 Cu(X)W合金 熔池 蒸发 熔池演变
下载PDF
Cu离子分子筛催化材料在去除NO_(x)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孟令钦 崔素萍 +2 位作者 甘延玲 王亚丽 马晓宇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0,共9页
控制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于NO_(x)去除的技术有很多,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技术是去除NO_(x)极有效的技术之一,利用CO去除NO_(x)为烟气脱硝(CO-SCR)提供了一种简单且低成本的技术,直接... 控制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于NO_(x)去除的技术有很多,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技术是去除NO_(x)极有效的技术之一,利用CO去除NO_(x)为烟气脱硝(CO-SCR)提供了一种简单且低成本的技术,直接催化分解NO_(x)被认为是去除NO_(x)最理想、最环保的技术。Cu离子分子筛作为去除NO_(x)的高效催化剂,具有宽温度窗口和良好的水热稳定性。本文综述了Cu交换分子筛在去除NO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Cu离子分子筛在NH3-SCR、CO-SCR以及直接催化分解NO中的应用,着重总结了Cu离子参与去除NO的反应机理,归纳了分子筛中Cu活性位点对脱硝性能的影响,还讨论了铜离子分子筛的抗H_(2)O和SO_(2)中毒性能,展望了Cu离子分子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离子分子筛 NO_(x)去除 NH3-SCR NO直接分解 CO-SCR
下载PDF
零维金属卤化物(C_(24)H_(2)0P)CuI_(2)的发光性能及X射线成像
4
作者 曹思骏 王忆家 +4 位作者 安康 唐孝生 赖俊安 冯鹏 何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8-578,共11页
闪烁体发光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医疗诊断、工业安全和无损检测领域,铜基(Cu(Ⅰ))金属卤化物作为新一代高性能闪烁体发光材料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简单的反溶剂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铜基闪烁体材料(C_(24)H_(2)0P)CuI_(2)(C_(24)H_(... 闪烁体发光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医疗诊断、工业安全和无损检测领域,铜基(Cu(Ⅰ))金属卤化物作为新一代高性能闪烁体发光材料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简单的反溶剂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铜基闪烁体材料(C_(24)H_(2)0P)CuI_(2)(C_(24)H_(20)P=四苯基膦)。(C_(24)H_(2)0P)CuI_(2)在414 nm蓝光激发下显示出黄色宽带发光,与典型硅基光敏传感器的最佳光谱响应范围一致,同时具有45.84%的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PLQY)和148 nm的大斯托克斯位移。高PLQY和可忽略不计的自吸收使(C_(24)H_(2)0P)CuI_(2)在X射线激发下表现出极佳的闪烁性能,光产额为~21000 photons/MeV,检测限低至0.869μGy/s,远低于射线测试标准5.5μGy/s。此外,(C_(24)H_(2)0P)CuI_(2)表现出极佳的热稳定性,可耐415℃的高温。由于(C_(24)H_(2)0P)CuI_(2)优异的发光性能,可以通过将其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混合制备基于(C_(24)H_(2)0P)CuI_(2)的柔性薄膜用于X射线成像,在射线探测与成像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这项工作凸显了杂化铜基碘化物可作为非常理想的X射线闪烁体,具有无毒、成本低、光产率高和热稳定性良好的多重优点,为高性能X射线成像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基金属卤化物 闪烁体 柔性薄膜 X射线成像
下载PDF
不同Cu含量的Cu(X)/SSZ-13分子筛催化剂同时消除炭烟和NO_(x)的性能研究
5
作者 周生冉 陈心宇 +5 位作者 高思宇 张春雷 于迪 王斓懿 于学华 赵震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4期155-165,共11页
柴油机由于其较强的动力性与耐久性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运输、农业、建筑等重工业领域。然而,柴油机排放的尾气污染物,如炭烟颗粒和氮氧化物(NO_(x)),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因此,消除柴油机尾气中的炭烟颗粒和氮氧化物已成... 柴油机由于其较强的动力性与耐久性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运输、农业、建筑等重工业领域。然而,柴油机排放的尾气污染物,如炭烟颗粒和氮氧化物(NO_(x)),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因此,消除柴油机尾气中的炭烟颗粒和氮氧化物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控制原料中CuSO_(4)的添加量,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含有不同Cu含量的Cu(X)/SSZ-13分子筛催化剂。通过XRD、N_(2)吸附-脱附、SEM、H_(2)-TPR、NO-TPO、NH_(3)-TPD、Soot-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制备的Cu(X)/SSZ-13分子筛催化剂的形貌和物理化学性质,并测试了所合成的催化剂在同时消除炭烟和NO_(x)方面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Cu含量的Cu(X)/SSZ-13分子筛在同时消除炭烟和NO_(x)方面的活性存在明显差异,Cu含量还会影响Cu(X)/SSZ-13分子筛的形貌、比表面积和氧化还原性能。当Cu含量为1.25时,制备的Cu(1.25)/SSZ-13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其在153~427℃温度范围的NO转化率超过90%,炭烟燃烧的峰值温度(T_(m))为5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同时消除 炭烟颗粒 NO_(x) Cu/SSZ-13
下载PDF
硝酸铜改性活性炭纤维吸附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欢 徐淑权 +1 位作者 杨森 周松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以不同浓度的Cu(NO_(3))_(2)溶液对活性炭纤维表面进行修饰改性制备SO_(2)、NO_(x)腐蚀气氛吸附材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多种表征方式,揭示了Cu(NO_(3))_(2)改性对活性炭纤维孔隙结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 以不同浓度的Cu(NO_(3))_(2)溶液对活性炭纤维表面进行修饰改性制备SO_(2)、NO_(x)腐蚀气氛吸附材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多种表征方式,揭示了Cu(NO_(3))_(2)改性对活性炭纤维孔隙结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硝酸铜改性后,活性炭纤维表面官能团发生变化,比表面积、孔容、孔径等结构参数均呈减小趋势。改性后活性炭纤维表面活性位点有所增加,对应的吸附性能显著增加,10%Cu(NO_(3))_(2)改性活性炭纤维对SO_(2)、NO_(2)、NO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10、102、67mg/g,与改性前相比分别提高了80%、88%、24%。将装有10%Cu(NO_(3))_(2)改性活性炭纤维的防护包装长贮于海洋大气环境下,验证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铜 活性炭纤维 吸附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下载PDF
高精度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含铜污泥Cu离子测定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莹 武瑞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7-1314,共8页
测量含铜污泥中铜离子(Cu^(2+))的浓度、分布是回收Cu^(2+)的必要步骤。因此,研究高精度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含铜污泥Cu^(2+)测定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利用高精度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山西中条山洞沟铜矿区含铜污泥Cu^(2+)测定进行了研究,以解... 测量含铜污泥中铜离子(Cu^(2+))的浓度、分布是回收Cu^(2+)的必要步骤。因此,研究高精度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含铜污泥Cu^(2+)测定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利用高精度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山西中条山洞沟铜矿区含铜污泥Cu^(2+)测定进行了研究,以解决因干扰所导致测定结果偏差问题。脉冲高度分析器(PHA)范围为100~300的测定条件下,利用高精度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熔融片中Cu^(2+)浓度并修正。结果表明: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图,测量出36个采样点样本中,Cu^(2+)浓度范围从最低的8.78 mg/kg到最高的334.98 mg/kg,并通过绘制的Cu^(2+)浓度分布特征图,得出Cu^(2+)浓度在东南方分布最高,之后逐渐向着西北方向递减,显示出含铜污泥中Cu^(2+)浓度的广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X射线荧光光谱法 含铜污泥 Cu2+测定
下载PDF
Fe和Cu分子筛催化剂同时催化NO_(x)还原和N_(2)O分解
8
作者 司庆宇 樊星 +2 位作者 张玮航 苗静文 刘若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26-4834,共9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Fe-Beta和Cu-SSZ-13催化剂并采用不同混合方式制备了复合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同时催化NO_(x)还原和N_(2)O分解的性能.以实现NO_(x)和N_(2)O同时高效去除、拓宽活性温度窗口为目标,优选出了上Fe下Cu分层填充、Fe-Bet...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Fe-Beta和Cu-SSZ-13催化剂并采用不同混合方式制备了复合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同时催化NO_(x)还原和N_(2)O分解的性能.以实现NO_(x)和N_(2)O同时高效去除、拓宽活性温度窗口为目标,优选出了上Fe下Cu分层填充、Fe-Beta和Cu-SSZ-13质量比为4:1的Fe_(0.4)Cu_(0.1)催化剂,进一步考察了进气组成对NO_(x)、N_(2)O和NH_(3)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N_(2)吸脱附、XRD、NH_(3)-TPD、UV-Vis DRS和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理化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SSZ-13和Fe-Beta分别具有更优的催化NO_(x)还原和N_(2)O分解性能.采用Fe_(0.4)Cu_(0.1)催化剂、[NH_(3)]/[NO_(x)]为1时考察的温度范围内NH_(3)仅还原NO_(x),而N_(2)O通过分解去除,450℃时NO_(x)和N_(2)O转化率分别为93.4%和100%.高温(>350℃)下NH_(3)被O_(2)氧化导致NO_(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温(≥350℃)下N_(2)O分解形成的氧物种可使NO_(x)在进气中无O_(2)条件下实现高效还原.进气中含2%H_(2)O对高温(450℃)下Fe_(0.4)Cu_(0.1)表面NO_(x)的还原和NH_(3)的氧化无显著影响,但对N_(2)O的转化存在一定的可逆抑制作用.Cu-SSZ-13表面存在大量孤立的Cu^(2+)离子,可为NH_(3)-SCR反应提供充足的活性中心.Fe-Beta表面同时存在能够催化NO氧化的孤立Fe^(3+)离子和催化N_(2)O分解的Fe_(x)O_(y)物种.采用上Fe下Cu分层填充的混合方式时Fe-Beta表面NO氧化过程会消耗N_(2)O分解形成的氧物种,从而有利于低温(≤450℃)下N_(2)O的转化.但由于N_(2)O分解的温度范围内NO_(x)转化率本身较高,NO氧化对于脱硝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x)还原 N_(2)O分解 Fe-Beta Cu-SSZ-13 复合催化剂
下载PDF
一价铜离子掺杂无铅钙钛矿Cs_(2)AgBiBr_(6)对晶体结构和电学性能影响第一性原理模拟研究
9
作者 潘炀烜 刘义保 +2 位作者 魏强林 张子雄 李凯旋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无铅双钙钛矿Cs_(2)AgBiBr_(6)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受到了核辐射探测领域的广泛关注,实验上发现对Cs_(2)AgBiBr_(6)进行Cu^(+)掺杂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稳定性与光电转换率。目前Cu^(+)掺杂Cs_(2)AgBiBr_(6)的影响还未得到理论系统研究,本文... 无铅双钙钛矿Cs_(2)AgBiBr_(6)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受到了核辐射探测领域的广泛关注,实验上发现对Cs_(2)AgBiBr_(6)进行Cu^(+)掺杂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稳定性与光电转换率。目前Cu^(+)掺杂Cs_(2)AgBiBr_(6)的影响还未得到理论系统研究,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采用密度泛函,开展了Cu^(+)掺杂Cs_(2)AgBiBr_(6)对结构和电学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掺杂会提高Cs_(2)AgBiBr_(6)的稳定性。掺杂形成的Cs_(2)Ag_(1-x)Cu_(x)BiBr_(6)与原始材料Cs_(2)AgBiBr_(6)皆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并随着Cu^(+)掺杂比例提高能带间隙会显著缩短。根据态密度图分析,能带间隙缩短是由于Cu^(+)掺杂会导致由Bi6p轨道主导的导带底部下移。Cs_(2)Ag_(1-x)Cu_(x)BiBr_(6)相比Cs_(2)AgBiBr_(6)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与更优的电学性能,可作为半导体辐射探测器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Cs_(2)Ag_(1-x)Cu_(x)BiBr_(6) 核辐射探测 电子结构 Cu^(+)掺杂
下载PDF
黄原酸化改性凹凸棒土对Cu^(2+)的吸附性能
10
作者 李芳蓉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16-124,共9页
为研究改性凹凸棒土对Cu^(2+)的吸附性能,采用湿法黄原酸化改性凹凸棒原土(N-ATP),首次制备了黄原酸化的凹凸棒土(X-ATP),考察得到了X-ATP对Cu^(2+)吸附去除的最佳条件:在室温环境下,对含有Cu^(2+)浓度100 mg/L的溶液添加X-ATP浓度2.0 g... 为研究改性凹凸棒土对Cu^(2+)的吸附性能,采用湿法黄原酸化改性凹凸棒原土(N-ATP),首次制备了黄原酸化的凹凸棒土(X-ATP),考察得到了X-ATP对Cu^(2+)吸附去除的最佳条件:在室温环境下,对含有Cu^(2+)浓度100 mg/L的溶液添加X-ATP浓度2.0 g/L,控制pH条件为5.5~6.5,振荡吸附时间30 min后,最高去除率可达99.85%,Cu^(2+)残余浓度0.1500 mg/L,远低于国家电子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直接排放限值0.5000 mg/L。在分析探究X-ATP的吸附作用机理时发现X-ATP对Cu^(2+)有吸附作用的同时伴随着离子交换沉淀及螯合沉淀。随后对X-ATP及其原料进行XRD、SEM和粒度分析等结构表征进一步佐证了其对Cu^(2+)的良好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酸化凹凸棒土(X-ATP) 吸附 去除 Cu^(2+)
下载PDF
肝X受体激动剂对抑郁模型小鼠海马树突棘数目的影响
11
作者 周梅 祝佩林 +5 位作者 李静 罗艳敏 唐静 梁芯 唐勇 黄春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目的:探讨肝X受体(LXRs)激动剂GW3965对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US)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小鼠海马结构各亚区CA1、CA3和DG内树突棘数目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C57BL/6J小鼠,经过适应性喂养和糖水基线调整后,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对照... 目的:探讨肝X受体(LXRs)激动剂GW3965对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US)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小鼠海马结构各亚区CA1、CA3和DG内树突棘数目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C57BL/6J小鼠,经过适应性喂养和糖水基线调整后,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对照+GW3965组(GW)、抑郁模型组(CUS)以及抑郁模型+GW3965组(CUS/GW)。CUS组和CUS/GW组小鼠接受连续10周的CUS干预,GW组和CUS/GW组小鼠在CUS干预的第7周开始接受4周的GW3965给药。第10周末进行行为学测试,之后应用免疫组化及现代体视学技术精准定量小鼠海马结构各亚区树突棘密度和总数目改变。结果:持续数周的应激使小鼠的体质量及糖水偏好百分比明显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体视学结果显示CUS干预使小鼠CA1、CA3和DG区树突棘密度和数量明显减少。4周GW3965治疗改善了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及逆转了DG区树突棘密度和总数目的下降。结论:LXRs激动剂GW3965对CUS模型小鼠DG区树突棘总数目的影响可能是其发挥抗抑郁作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 肝X受体 海马 树突棘 体视学 小鼠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制备(Ni_(x)Si+C)/Cu复合材料的冶金工艺优化研究
12
作者 秦岚 贾磊 +2 位作者 杨明芳 王文杰 姜丽萍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2期77-86,共10页
为优化制备(Ni_(x)Si+C)/Cu复合材料粉末冶金的工艺参数,设计正交试验,分别研究了混料方式、烧结温度及烧结时间对(Ni_(x)Si+C)/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低的混粉能量导致SiC不能均匀分散,反应后制备的复合材... 为优化制备(Ni_(x)Si+C)/Cu复合材料粉末冶金的工艺参数,设计正交试验,分别研究了混料方式、烧结温度及烧结时间对(Ni_(x)Si+C)/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低的混粉能量导致SiC不能均匀分散,反应后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粉末边界处存在未反应完全的SiC颗粒;过高的混粉能量导致粉末发生严重变形,加大烧结过程中元素的扩散能力,反应后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粉末边界处Ni_(3)Si和C的混合物呈完整的网状结构;烧结温度的提高和烧结时间的增长,均造成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粉末边界处析出的Ni_(3)Si数量增加和材料的致密度提高。除此之外,导电率和硬度均呈上升趋势。获得具有最佳导电率和硬度的(Ni_(x)Si+C)/Cu复合材料的冶金制备工艺参数组合为:振动混粉,球料比为1∶5的混料工艺,烧结温度950℃,烧结时间12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验证了试样的致密度、导电率和维氏硬度,验证结果均大于正交试验所有的试样,为后续制备性能优异的(Ni_(x)Si+C)/Cu复合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x)Si+C)/Cu复合材料 热压烧结 正交试验 冶金工艺 性能优化
下载PDF
水热处理对Cu/SSZ-39脱硝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岳彦伟 黄力 +2 位作者 王素芹 李金珂 王虎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103,共6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SSZ-39催化剂。随后,对催化剂进行不同温度下的水热处理。采用XRF、XRD、SEM、N_(2)-吸附脱附、H_(2)-TPR、XPS和NH_(3)-TPD表征,分析了催化剂的成分、结构、形貌等性质。随后,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评价装置上测试...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SSZ-39催化剂。随后,对催化剂进行不同温度下的水热处理。采用XRF、XRD、SEM、N_(2)-吸附脱附、H_(2)-TPR、XPS和NH_(3)-TPD表征,分析了催化剂的成分、结构、形貌等性质。随后,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评价装置上测试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结果显示,水热处理对Cu/SSZ-39催化剂的成分、晶型、形貌和孔结构影响较小,但会导致催化剂上Cu物种的结构和催化剂的酸性改变。650℃水热处理后,催化剂上部分Cu(OH)^(+)-Z物种转变成了CuO_(x)物种和Cu^(2+)-2Z物种。进一步提升水热处理温度至750℃,催化剂上更多CuO_(x)物种生成,同时催化剂的酸性下降。因此,经650℃水热处理后,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略低于新鲜催化剂,而在750℃下水热处理后的催化剂却显示了最低的脱硝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 Cu/SSZ-39 水热处理 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下载PDF
Ce改性对Cu/SSZ-13催化剂抗钾中毒的影响机理研究
14
作者 彭嘉琪 王攀 +3 位作者 李飞祥 朱增赞 敖成成 雷利利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87,94,共7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e-Cu/SSZ-13、Ce-K-Cu/SSZ-13和K-Cu/SSZ-13催化剂,通过模拟气试验平台研究了Ce-Cu/SSZ-13、K-Cu/SSZ-13和Ce-K-Cu/SSZ-13催化剂的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NH_(3)-SCR)性能,并...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e-Cu/SSZ-13、Ce-K-Cu/SSZ-13和K-Cu/SSZ-13催化剂,通过模拟气试验平台研究了Ce-Cu/SSZ-13、K-Cu/SSZ-13和Ce-K-Cu/SSZ-13催化剂的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NH_(3)-SCR)性能,并且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比表面积(brunauer emmett teller,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XPS)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NH_(3)-TPD)等表征手段评价碱金属钾(K)对Ce-Cu/SSZ-13催化剂理化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碱金属K的引入使得Cu/SSZ-13催化剂的NH_(3)-SCR性能下降,导致催化剂出现中毒失活现象。与K-Cu/SSZ-13催化剂相比,Ce-K-Cu/SSZ-13催化剂的NOx脱除效率显著提高,T_(80)(NO_(x)转化率达到80%的温度区间)温度窗口扩宽到220℃~580℃,催化剂表面酸性位点和活性中心Cu^(2+)物种数量增加,表明Ce对Cu/SSZ-13催化剂的改性可以提高NH_(3)-SCR性能,且对催化剂K中毒失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改性 Cu/SSZ-13催化剂 钾中毒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下载PDF
Cu掺杂Ca_(3)Co_(4)O_(9+δ)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 被引量:1
15
作者 臧予安琪 王金芝 +2 位作者 高可炎 赵苏旭 余善成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1,共7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Ca_(3)Co_(4-x)Cu_(x)O_(9+δ)(x=0,0.1,0.3,0.5)阴极材料,研究了Cu离子掺杂对材料的物相组成、电极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热膨胀系数、电导率及单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的煅烧合成温度下,未掺杂与Cu...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Ca_(3)Co_(4-x)Cu_(x)O_(9+δ)(x=0,0.1,0.3,0.5)阴极材料,研究了Cu离子掺杂对材料的物相组成、电极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热膨胀系数、电导率及单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的煅烧合成温度下,未掺杂与Cu掺杂量为x=0.1的生成产物具有相同单一物相晶体结构(JCPDS 21-0139),Cu掺杂使晶胞参数略有增加。掺杂量为x=0.1的阴极膜层呈现出最疏松多孔状态,有利于氧气在阴极的扩散传输,相应的极化阻抗最小(700℃时极化阻抗为0.85Ω·cm^(2),为未掺杂的42.9%),可以高效地催化氧气在阴极处的还原反应,而且具有最高的电子电导率(相比未掺杂的提高了1.6倍),提升了阴极反应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效率。采用Ca_(3)Co_(3.9)Cu_(0.1)O_(9+δ)为阴极的单电池输出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组分作为阴极时的性能(700℃时功率密度峰值约为79 mW·cm^(-2),为未掺杂的1.9倍)。因此,Cu掺杂的Ca_(3)Co_(4)O_(9+δ)具有作为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Ca_(3)Co_(4-x)Cu_(x)O_(9+δ) 阴极材料 铜掺杂 电化学性能 极化阻抗 功率密度峰值
下载PDF
钙钛矿型LaFe_(1-x)Cu_xO_3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傅希贤 杨秋华 桑丽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3-286,共4页
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钙钛矿型 La Fe O3及 La Fe1 - x Cux O3化合物 ,测定了其对酸性红 3B等水溶性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 .利用红外、紫外和光声光谱、正电子寿命谱及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分析了 La Fe O3的光催化性能及掺杂对其活性的影... 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钙钛矿型 La Fe O3及 La Fe1 - x Cux O3化合物 ,测定了其对酸性红 3B等水溶性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 .利用红外、紫外和光声光谱、正电子寿命谱及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分析了 La Fe O3的光催化性能及掺杂对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掺杂 Cu2 + 可使 La 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Fe1-xCuxO3 光催化降解活性 掺杂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镧铁铜复合氧化物 柠檬酸络合法
下载PDF
LaFe_(1-x)Cu_xO_3光催化降解水溶性染料的活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傅希贤 孙艺环 +4 位作者 王俊珍 杨秋华 白树林 曾淑兰 颜彩凡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23-627,共5页
采用柠檬酸法合成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LaFeO3 , 并按不同比例进行掺杂,制备了LaFe1 - xCuxO3(x = 0-01~0-09)系列样品. 以高压荧光汞灯为光源,测定了该系列样品对酸性红3B等水溶性染料的... 采用柠檬酸法合成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LaFeO3 , 并按不同比例进行掺杂,制备了LaFe1 - xCuxO3(x = 0-01~0-09)系列样品. 以高压荧光汞灯为光源,测定了该系列样品对酸性红3B等水溶性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 采用红外、紫外、光声光谱及正电子寿命谱等技术分析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及掺杂对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掺杂后LaFeO3 的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这主要与B离子的d 电子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复合氧化物 染料 降解 光催化剂
下载PDF
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LaCo_(1-x)Cu_xO_3纳米晶及其对酸性黑10B的光催化降解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姚子华 翟永清 +2 位作者 谷菲菲 刘桂华 赵春霞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74-677,共4页
以EDTA为络合剂、PEG为分散剂 ,采用络合溶胶 凝胶法合成LaCo1 -xCuxO3复合氧化物纳米晶。通过TG DTA ,XRD ,SEM等手段对凝胶的热分解机制、LaCo1 -xCuxO3的形成过程、纳米晶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粒度大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以EDTA为络合剂、PEG为分散剂 ,采用络合溶胶 凝胶法合成LaCo1 -xCuxO3复合氧化物纳米晶。通过TG DTA ,XRD ,SEM等手段对凝胶的热分解机制、LaCo1 -xCuxO3的形成过程、纳米晶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粒度大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硝酸根离子可以加速EDTA 凝胶的热分解 ,仅在 60 0℃焙烧即可得到颗粒细小、组分均匀、钙钛矿型LaCo1 -xCuxO3纳米晶 ,颗粒基本呈球形 ,粒径为 5 0nm左右。与传统的固相反应相比 ,该法制得的LaCo1 -xCuxO3组分均匀 ,化学计量比易于控制 ,烧成温度低。而且 ,由于EDTA可以和元素周期表中绝大多数金属元素络合 ,因此 ,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复杂氧化物体系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研究。光催化性质研究发现 :在适宜条件下 ,LaCo1 -xCuxO3可使染料酸性黑 10B的脱色率达近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LaCo1-xCuxO3 钙钛矿 溶胶-凝胶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预变形对高强Al-Cu-Li-X铝锂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袁志山 陆政 +2 位作者 谢优华 戴圣龙 刘常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3-496,共4页
采用拉伸试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固溶淬火后预变形程度对新型高强Al-Cu-Li-X铝锂合金2A97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预变形量增加,135℃时效48h合金强度明显提高,塑性缓慢下降,变形量为4.7%合金的抗拉强... 采用拉伸试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固溶淬火后预变形程度对新型高强Al-Cu-Li-X铝锂合金2A97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预变形量增加,135℃时效48h合金强度明显提高,塑性缓慢下降,变形量为4.7%合金的抗拉强度为584MPa,延伸率为12.6%,淬火后的预变形量控制在4%-6%得到比较理想的强塑性匹配。预变形促进基体乃相析出,并使其显著细化和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热处理 铝锂合金 预变形 2A97 Al-Cu-Li-X
下载PDF
Cu-MnO_x/Al_2O_3催化剂上CO_2加氢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齐共新 费金华 +1 位作者 侯昭胤 郑小明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60-662,共3页
对不同Cu/Mn 物质的量比、不同焙烧温度和不同Al 含量的Cu - MnOx/Al2O3 制备的催化剂,研究了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CO2 加氢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当Al2O3 的物质的量分数在5 % ~10 % 。n(Cu) ... 对不同Cu/Mn 物质的量比、不同焙烧温度和不同Al 含量的Cu - MnOx/Al2O3 制备的催化剂,研究了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CO2 加氢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当Al2O3 的物质的量分数在5 % ~10 % 。n(Cu) n( Mn) = 1 2 、焙烧温度400 ℃,反应温度260 ℃时,催化剂的活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加氢 甲醇 二氧化碳 氧化锰 氧化铜 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