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state evolution during leaching of bornite at 50 ℃ 被引量:3
1
作者 Cong-ren YANG Fen JIAO Wen-qing QI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632-1639,共8页
The bioleaching of bornite with mixed moderately thermophilic culture at 50 °C was investigated. The intermediary species formed during the leaching of bornite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XPS. In addition, the ... The bioleaching of bornite with mixed moderately thermophilic culture at 50 °C was investigated. The intermediary species formed during the leaching of bornite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XPS. In addition, the evolution of Cu-state during leaching of bornite was further studied by applying φh–p H diagram and cyclic voltamme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ornite was more likely to be leached at high redox potential. Furthermore, the intermediary sulfides, such as isocubanite, covellite, chalcopyrite, disulfide, and polysulfide, were formed in the course of bornite dissolution. The Cu 2 p photoelectron spectrum revealed that the valence of copper in bornite and intermediary sulfide formed in the dissolution of bornite is +1. The bornite and chalcopyrite can be converted into each other, and both can be further converted to covellite and/or chalcoc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CHING bomite CHALCOPYRITE COVELLITE cu-state evolution
下载PDF
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杉松岗钴镍铜矿床Ni-Co超常富集成矿过程初探
2
作者 王慧宁 刘福来 +2 位作者 王舫 田忠华 刘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71-2987,共17页
镍和钴是我国紧缺关键金属矿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现有镍、钴资源储量匮乏,对外依存度极高。因此,立足国内,加强镍-钴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战略行动迫在眉睫。吉林省临江市杉松岗变沉积岩容矿型钴镍铜矿床位于辽... 镍和钴是我国紧缺关键金属矿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现有镍、钴资源储量匮乏,对外依存度极高。因此,立足国内,加强镍-钴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战略行动迫在眉睫。吉林省临江市杉松岗变沉积岩容矿型钴镍铜矿床位于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东北段。有关该矿床Ni-Co的赋存状态、富集成矿期次与成矿规律等研究十分薄弱。本文通过对杉松岗钴镍铜矿床Ni-Co矿石和赋矿围岩开展显微结构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矿物原位硫同位素分析和电子探针测试等系统研究,发现该矿床Ni-Co的富集成矿经历了多期多阶段复杂的变质变形和热液作用的叠加改造过程。其中,变质变形阶段以辉砷钴矿和黄铜矿等呈微细粒包体赋存于变质矿物中为特点;而热液阶段又可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热液作用以大量镍钴矿物(辉砷钴矿、硫镍矿和镍黄铁矿)伴生滑石化、白云石化和硅化蚀变为标志,为Ni-Co超常富集成矿的主成矿期,其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分布范围集中(10.92‰~13.67‰),且与珍珠门组白云石大理岩内硫化物的δ^(34) S值接近,推断Ni、Co主要来自深部岩浆热液,即含矿流体向上迁移过程中强烈淋滤并萃取珍珠门组地层内的硫,最终在大栗子组地层发生硫化物沉淀并富集成矿。晚期热液作用主要沉淀铜铁硫化物(黄铜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和极少量钴镍黄铁矿、硫镍钴矿和镍黄铁矿,伴生方解石化、硅化和绿泥石化蚀变,硫化物的δ^(34) S值(6.53‰~8.59‰)与侏罗纪花岗岩体及同期的金等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晚期岩浆热液可能与古太平洋俯冲事件有关。杉松岗钴镍铜矿床Ni主要以硫镍矿和镍黄铁矿的形式赋存,次为钴镍黄铁矿和硫镍钴矿。Co主要以辉砷钴矿形式赋存,次为硫镍矿、镍黄铁矿、钴镍黄铁矿和硫镍钴矿。有关该矿未来Ni-Co找矿勘查设想,建议以滑石化和白云石化为主要找矿标志。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提出杉松岗钴镍铜矿床为沉积-变质变形-多期热液叠加改造的复合造山型钴镍铜矿床,原始的沉积和成岩作用为钴矿的初始预富集提供了重要的成矿条件与背景,古元古代碰撞造山与区域变质变形事件对Co的初始活化-迁移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富Ni-Co的深部岩浆热液作用主导了Ni-Co的超常富集与成矿;而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作用对Ni-Co富集矿段起到了肢解作用,故不利于Ni-Co的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松岗钴镍铜矿床 Ni-Co的赋存状态 变质-热液作用 蚀变类型 找矿标志
下载PDF
偏滤器部件中W/Cu模块传热的数值模拟分析
3
作者 张小强 鲁碧为 +2 位作者 刘家琴 孙飞 吴玉程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0,共8页
利用理论公式和CFX仿真分别对偏滤器部件中平板型W/Cu模块进行稳态热分析,获得了不同热流密度下W/Cu模块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理论计算得到的对流传热系数约为52304W·(m^(2)·K)^(‒1),而用CFX仿真分析得到的为35168~52186W... 利用理论公式和CFX仿真分别对偏滤器部件中平板型W/Cu模块进行稳态热分析,获得了不同热流密度下W/Cu模块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理论计算得到的对流传热系数约为52304W·(m^(2)·K)^(‒1),而用CFX仿真分析得到的为35168~52186W·(m^(2)·K)^(‒1)。此外,两种稳态热分析方式得到的W/Cu模块的温度场数值相近;在20MW·m^(‒2)热流密度下,W/Cu模块的温度场、应力场分析结果均超出了对应材料的许用范围,严重影响了偏滤器部件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滤器 W/Cu模块 稳态热分析 对流传热系数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表面掺杂增强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计算研究
4
作者 李跃 杨雪峰 +4 位作者 韩金江 孟汝浩 左宏森 栗正新 汪勇杰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25-31,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材料模拟程序CASTEP模块,研究B、N、Si掺杂对金刚石表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B、N、Si的掺杂可以改变金刚石表面的电子状态,其中硼原子会与碳原子形成强的键合作用,而硅和氮原子则形成弱的键合作用。并以B、N、S...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材料模拟程序CASTEP模块,研究B、N、Si掺杂对金刚石表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B、N、Si的掺杂可以改变金刚石表面的电子状态,其中硼原子会与碳原子形成强的键合作用,而硅和氮原子则形成弱的键合作用。并以B、N、Si封端金刚石作为增强体,分析掺杂金刚石对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金刚石进行表面掺氮和掺硅可以提高金刚石/铜界面的结合强度,其中掺氮的效果最好。电子态密度表明,掺杂金刚石表面第一层原子在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状态分布对电子-声子耦合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铜 表面掺杂 封端金刚石 结合强度 态密度
下载PDF
固态热迁移下Cu/SAC305/Cu微焊点界面IMCs微观形貌演变研究
5
作者 杨廓 李五岳 +2 位作者 李爽 闫志成 田野 《河南科技》 2024年第8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固态热迁移条件下Cu/SAC305/Cu微焊点中金属间化合物(IMCs,Intermetallic Compounds)微观形貌演变与非均匀化生长规律。【方法】使用回流焊机制备微焊点,并利用固态热迁移平台开展热迁移试验。【结果】随着热迁移时间的延长... 【目的】研究固态热迁移条件下Cu/SAC305/Cu微焊点中金属间化合物(IMCs,Intermetallic Compounds)微观形貌演变与非均匀化生长规律。【方法】使用回流焊机制备微焊点,并利用固态热迁移平台开展热迁移试验。【结果】随着热迁移时间的延长,在冷端Cu与Cu6Sn5界面处产生Cu3Sn新相,界面IMCs总厚度增加,形貌由均匀分布的扇贝状转化为层状,微焊点界面存在冷端IMCs增长显著快于热端的非均匀化生长现象。【结论】研究了Cu/SAC305/Cu微焊点服役过程中微观形貌演变规律,为可靠性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AC305/Cu微焊点 固态热迁移 非均匀化生长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bcc-Cu/NiAl共析出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6
作者 吴迪 林方敏 +4 位作者 张洪龙 宋孟 杨永 殷兆良 章小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248,共6页
bcc-Cu和NiAl共析出是高强度钢常用且有效的强化方式。为了探究不同合金元素对bcc-Cu/NiAl共析出影响,本工作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合金元素X(X=Cr,Co,Mo,W,V,Mn)对bcc-Cu(001)/NiAl(001)界面性质的影响,并分析上述合金元素掺杂前后界面... bcc-Cu和NiAl共析出是高强度钢常用且有效的强化方式。为了探究不同合金元素对bcc-Cu/NiAl共析出影响,本工作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合金元素X(X=Cr,Co,Mo,W,V,Mn)对bcc-Cu(001)/NiAl(001)界面性质的影响,并分析上述合金元素掺杂前后界面黏附功、界面能和电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当Cr、Mo、W、V、Mn掺杂Al终端bcc-Cu/NiAl界面时,界面的黏附功升高,界面能下降,有利于bcc-Cu/NiAl共析出,其中Mo、W、V合金化效果更佳。掺杂Ni终端界面时,界面稳定性低于掺杂Al终端时。电子结构分析表明,掺杂Al终端时,掺杂原子与界面处Cu原子之间的电子轨道产生明显杂化,显著加强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替换Ni原子时,轨道杂化程度较弱。Mo、W、V掺杂后,界面处电荷密度增加,Cu原子与合金原子之间形成更强的非极性共价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Cu/NiAl共析出 界面能 态密度
下载PDF
Cu(Ⅰ)NH_(4)Y吸附剂的制备及其乙烯/乙烷吸附分离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冠泓 王焕 +5 位作者 曹利星 赵静 李强 张晓欣 秦玉才 宋丽娟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4-250,共7页
本研究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用不同浓度的CuCl_(2)对NH_(4)Y分子筛进行离子交换制得系列CuNH_(4)Y-x分子筛吸附剂,并通过固定床吸附穿透实验及一系列表征手段探究了Cu的价态和负载量对乙烯/乙烷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吸附穿透实验结果表明... 本研究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用不同浓度的CuCl_(2)对NH_(4)Y分子筛进行离子交换制得系列CuNH_(4)Y-x分子筛吸附剂,并通过固定床吸附穿透实验及一系列表征手段探究了Cu的价态和负载量对乙烯/乙烷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吸附穿透实验结果表明,Cu(Ⅰ)NH_(4)Y0.10的乙烯吸附量明显高于Cu(Ⅱ)NH_(4)Y0.10,且Cu(Ⅰ)NH_(4)Y系列吸附剂的乙烯吸附量随着Cu负载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H_(2)-TPR和HRTEM表明,当Cu的负载量较低时,高度分散落位于Y分子筛超笼中的Cu(Ⅰ)物种是乙烯有效吸附位点。然而,当Cu的负载量较高时,部分Cu物种发生团聚,造成对乙烯吸附能力的减弱。DFT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相比于Cu(Ⅱ)NH_(4)Y吸附剂,乙烯更容易吸附在Cu(Ⅰ)NH_(4)Y吸附剂上。该研究结果可为乙烯分离用高效Cu离子改性分子筛吸附剂的开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分离 乙烯 CuNH_(4)Y分子筛 Cu价态 Cu负载量
下载PDF
云南个旧Sn-Cu多金属矿田中酸性岩黑云母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解世雄 陈喜连 +4 位作者 黄文婷 张健 廖娟 欧阳柳芸 梁华英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Cu和Sn在中酸性岩浆作用过程中地球化学行为明显不同,少见2种类型矿床与同一岩浆作用共生。滇东南个旧Sn-Cu多金属矿田矿床和燕山期岩浆岩联系紧密, Sn-Cu共生,都达超大规模,国内外罕见。目前对个旧矿田Sn-Cu共生控制因素探讨不多。本... Cu和Sn在中酸性岩浆作用过程中地球化学行为明显不同,少见2种类型矿床与同一岩浆作用共生。滇东南个旧Sn-Cu多金属矿田矿床和燕山期岩浆岩联系紧密, Sn-Cu共生,都达超大规模,国内外罕见。目前对个旧矿田Sn-Cu共生控制因素探讨不多。本研究通过矿区二长岩、似斑状花岗岩及其中暗色包体和等粒状花岗岩黑云母电子探针分析,探讨区内岩浆氧逸度及挥发相组成特征,分析其与区内形成Sn-Cu组合矿床的关系。二长岩和似斑状花岗岩及其暗色包体中的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等粒状花岗岩中黑云母属于铁叶云母。似斑状花岗岩和二长岩岩浆氧逸度较高,位于HM缓冲线附近,具较高Cl/F值;等粒状花岗岩浆氧逸度低,分布在NNO缓冲线附近,具较低Cl/F值,表明个旧矿田既发育高氧化及高Cl/F值岩浆,也发育还原及低Cl/F值岩浆。高氧化、高Cl/F值岩浆演化及出溶流体有利于形成Cu矿床,而还原、富F岩浆岩的形成与演化则更有利于形成Sn矿床。因此,个旧矿田Sn-Cu共生可能与区内发育2套性质不同的岩浆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Cu多金属矿床 黑云母 岩浆氧化还原状态 岩浆挥发分
下载PDF
中非某铜钴精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鲁力 马奎 +4 位作者 张响荣 刘爽 王芳 童铄云 朱丹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5,共6页
采用化学分析、扫描电镜和矿物自动分析系统(AMICS)等综合手段对中非某铜钴精矿中铜钴载体矿物种类、相对含量、工艺粒度和嵌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的有价元素铜、钴品位分别为13.64%和13.20%,其中铜... 采用化学分析、扫描电镜和矿物自动分析系统(AMICS)等综合手段对中非某铜钴精矿中铜钴载体矿物种类、相对含量、工艺粒度和嵌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的有价元素铜、钴品位分别为13.64%和13.20%,其中铜主要赋存在黄铜矿、硫铁铜矿等独立硫化铜矿物中;钴以类质同象替代或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黄铁矿和硫铜钴矿中。铜钴硫精矿中50%以上的矿物粒径集中在13.5~45.0μm,多呈不规则粒状分布。铜钴载体矿物连生关系复杂,存在黄铜矿-含钴黄铁矿,黄铜矿-硫铜钴矿、硫铁铜矿-黄铜矿等两相或多相类型的连生体。铜钴精矿中含铜矿物种类多,硫铜钴矿含杂较高,铜钴硫化物连生关系复杂是影响铜钴精矿后续冶炼工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同类型铜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钴精矿 Cu-Co赋存状态 粒度范围 工艺矿物学
下载PDF
聚变堆偏滤器拓扑优化设计与稳态热分析
10
作者 张小强 鲁碧为 +1 位作者 刘家琴 吴玉程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1-607,共7页
为了提高聚变堆偏滤器的冷却能力,以满足其高温服役性能需求,基于一体化增材制造技术,以换热量最大为设计目标,采用变密度法对偏滤器中的W/Cu模块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和模型重构,并采用大型商用仿真软件对拓扑优化后的W/Cu模块进行有限元... 为了提高聚变堆偏滤器的冷却能力,以满足其高温服役性能需求,基于一体化增材制造技术,以换热量最大为设计目标,采用变密度法对偏滤器中的W/Cu模块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和模型重构,并采用大型商用仿真软件对拓扑优化后的W/Cu模块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及温度场、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在10 MW/m2稳态热流密度条件下,拓扑优化后W/Cu模块的最高温度降低了108.5℃,仅为512.3℃;W/Cu模块界面处的最大热应力下降了264.2 MPa,仅为486.5 MPa,说明应力分布得到明显改善;W/Cu模块的总变形和弹性应变均大幅减小。该拓扑优化结构的应用可大大提升聚变堆偏滤器实现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一体化增材制造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偏滤器 增材制造 W/Cu模块 拓扑优化 稳态热分析
下载PDF
Mn含量对Fe-Cu-Mn-Ni合金中富Cu相析出影响的相场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康红 位明光 张中文 《上海金属》 CAS 2023年第3期57-62,共6页
通过耦合CALPHAD热力学数据库建立了一个模拟多元合金固态相变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的相场模型,并以Fe-Cu-Mn-Ni合金为例,从动力学角度揭示了Mn含量对富Cu相析出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富Cu相的析出,Mn和Ni原子在富Cu相的中心发生偏聚... 通过耦合CALPHAD热力学数据库建立了一个模拟多元合金固态相变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的相场模型,并以Fe-Cu-Mn-Ni合金为例,从动力学角度揭示了Mn含量对富Cu相析出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富Cu相的析出,Mn和Ni原子在富Cu相的中心发生偏聚,导致在富Cu相界面形成B2环。Mn含量变化会改变富Cu相的形貌和析出机制。在Mn含量较低时,富Cu相仅发生Ostwald粗化,其形貌为球形;而在Mn含量较高时,富Cu相的粗化机制包括Ostwald粗化和合并长大,其形貌从球形转变为棒状。提高Mn含量会促进富Cu相的析出,其体积分数和半径也增大,但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法 Fe-Cu-Mn-Ni合金 富Cu相 固态相变
下载PDF
Cu对Sn-Co/C复合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绍斌 沈丁 +1 位作者 吴晓光 米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63-1168,共6页
分别以单质Cu粉和CuCO3.Cu(OH)2为Cu源,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锂离子电池Sn-Co-Cu/C复合材料,利用SEM、XRD和电池程控测试仪研究Cu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n-Co/C复合材料由CoSn相和微量CoSn2组成,添加Cu粉或CuCO3.Cu(OH)... 分别以单质Cu粉和CuCO3.Cu(OH)2为Cu源,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锂离子电池Sn-Co-Cu/C复合材料,利用SEM、XRD和电池程控测试仪研究Cu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n-Co/C复合材料由CoSn相和微量CoSn2组成,添加Cu粉或CuCO3.Cu(OH)2的Sn-Co-Cu/C均由大量CoSn、α-Co3Sn2和少量CoSn2组成;添加的Cu固溶于Sn-Co合金,使颗粒细化,同时比表面积也增大。添加Cu粉和CuCO3.Cu(OH)2的Sn-Co-Cu/C的首次充电、放电容量分别为467、319 mA.h/g和489、326 mA.h/g,经过4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3.4%和86.8%;添加Cu导致多相的形成以及颗粒的细化,增加了Li+的扩散通道和增强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显著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nCoC CU 固相烧结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高温高压烧结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夏扬 谢元锋 +2 位作者 宋月清 郭志猛 曲选辉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49,共6页
采用高温高压烧结工艺制备了金刚石体积分数为80%的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研究了金刚石颗粒大小、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成分、界面状态和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颗粒直径为80μm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获得热导率高达... 采用高温高压烧结工艺制备了金刚石体积分数为80%的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研究了金刚石颗粒大小、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成分、界面状态和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颗粒直径为80μm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获得热导率高达639 W.m-1.K-1的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当金刚石体积分数一定时,存在一临界粒径,随金刚石颗粒直径增大复合材料热导率先增大后减小。恰当的烧结温度和时间有助于获得黏结良好的界面和高热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烧结 金刚石-铜复合材料 界面状态 热导率 临界粒径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有效态Cu、Zn、Fe和Mn 被引量:16
14
作者 金茜 钟永科 程学勤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26-628,共3页
用稀HCl溶液提取土壤中有效态Cu、Zn、Fe和Mn,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含量。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0%—102.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干扰小,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土壤 有效态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液态Sn-2.8Ag0.5CuX钎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长华 陈方 +2 位作者 甘贵生 雷志阳 付飞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6-489,共4页
采用一种新方法制备Sn-2.8Ag0.5CuX亚共晶改性钎料,研究液态钎料的工艺性能。发现原子掺杂能显著改善液态钎料的抗氧化性、润湿性和漫流性,而亚共晶的成分设计既能降低钎料成本,又能延长液态钎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265℃和大气气... 采用一种新方法制备Sn-2.8Ag0.5CuX亚共晶改性钎料,研究液态钎料的工艺性能。发现原子掺杂能显著改善液态钎料的抗氧化性、润湿性和漫流性,而亚共晶的成分设计既能降低钎料成本,又能延长液态钎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265℃和大气气氛下,液态钎料表面氧化渣的生成速率仅为0.36mg/cm2·min;当采用RMA-flux钎剂时,t0=0.82s,F3=0.75mN,扩展率接近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微连接 Sn-Ag-Cu钎料 液态性能
下载PDF
Cu-Zn-Al合金纳米管与固体类流态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后秀 陈泉水 +3 位作者 张贵杰 宋伟夫 沈骏 杨渝钦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65-569,共5页
常温常压下研究Cu Zn Al合金表面的"类流态"现象时,发现经混合酸和浸蚀处理后的Cu Zn Al合金基体上生成了结构和形貌新颖的合金纳米管,其表面光滑,没有吸附物,长径比在40以上.通过透射电镜、X射线等观察分析证实"类流态&... 常温常压下研究Cu Zn Al合金表面的"类流态"现象时,发现经混合酸和浸蚀处理后的Cu Zn Al合金基体上生成了结构和形貌新颖的合金纳米管,其表面光滑,没有吸附物,长径比在40以上.通过透射电镜、X射线等观察分析证实"类流态"胞区的存在是合金纳米管生成的必要条件.合金中存在的大量微孪晶、堆垛层错、小角晶界等缺陷以及"类流态"胞区内原子结构的重排是合金纳米管形核的关键,"类流态"胞区固定了合金原子的悬浮键,为纳米管的生长提供了结构因素和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管 类流态 CU-ZN-AL合金 透射电镜
下载PDF
几种吡唑啉酮衍生物铜(Ⅱ)配合物的固、液相反应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婷 刘浪 +1 位作者 张丽 贾殿赠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用固相反应与液相反应2种方法合成了几种吡唑啉酮衍生物的铜(II)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IR、TG DTA及XRD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固、液相反应机理不同使得反应产物不同,液相反应产物分子式符合M2L2·nH2O(n=0,... 用固相反应与液相反应2种方法合成了几种吡唑啉酮衍生物的铜(II)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IR、TG DTA及XRD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固、液相反应机理不同使得反应产物不同,液相反应产物分子式符合M2L2·nH2O(n=0, 1)或M(HL)2·H2O,而固相反应产物分子式符合M(H2L)·2OAc·nH2O(n=1,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啉酮 铜(Ⅱ)配合物 固相反应
下载PDF
甲醇含成Cu-Mn/SiO_2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基涛 高利珍 +3 位作者 张伟德 林建毅 陈华毅 TanKuang-Lee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85-288,共4页
对浸渍法制备的Cu-Mn/SiO2催化剂进行了甲醇合成的活性评价,同时用XPS、Auser、N2O分解,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双组份催化剂中,工作态催化剂表面主要存在Cu(O).催化反应可能通过Cu…O-Mn氧桥的长程诱导交... 对浸渍法制备的Cu-Mn/SiO2催化剂进行了甲醇合成的活性评价,同时用XPS、Auser、N2O分解,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双组份催化剂中,工作态催化剂表面主要存在Cu(O).催化反应可能通过Cu…O-Mn氧桥的长程诱导交换作用,使Cu带部分正电荷,这有利于CO与H2的吸附和活化,从而提高甲醇合成的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催化剂 活性表面态
下载PDF
南京砂的稳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建群 孔令伟 +1 位作者 高文华 潘江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1-935,共5页
以南京砂的固结不排水试验为基础,对其稳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围压下稳态线的曲线表达更符合实际情况,松散南京砂在低围压下广义剪应力终值接近于0而表现出不稳定;稳态是土体固有属性,稳态内摩擦角不仅可以通过稳定状态下ps?... 以南京砂的固结不排水试验为基础,对其稳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围压下稳态线的曲线表达更符合实际情况,松散南京砂在低围压下广义剪应力终值接近于0而表现出不稳定;稳态是土体固有属性,稳态内摩擦角不仅可以通过稳定状态下ps?s–qs?s的关系得到,也可通过同一围压下不同密实度南京砂的有效应力路径末端拟合得到,本研究得到南京砂稳态内摩擦角为35.2°;峰值强度高估了流滑中土体的强度,土体实际发挥的是残余强度,研究中建立了南京砂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的关系;脆性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南京砂应变软化程度和流滑的可能性;孔隙比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南京砂软化程度的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砂 稳态 应变软化 强度 固结不排水剪试验
下载PDF
Sn-0.65CuX亚共晶改性钎料的液态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方 杜长华 +3 位作者 黄福祥 冯再 赵静 苏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2-754,共3页
采用一种新的制造工艺,制备了Sn-0.65CuX(X为Ga、In、Bi、Ge、Sb、Ni、P、Re等掺杂元素)亚共晶改性钎料,研究了液态钎料在265℃温度下的抗氧化性、润湿性和漫流性。结果表明,原子掺杂与亚共晶的成分设计可以显著改善液态钎料的工艺性能... 采用一种新的制造工艺,制备了Sn-0.65CuX(X为Ga、In、Bi、Ge、Sb、Ni、P、Re等掺杂元素)亚共晶改性钎料,研究了液态钎料在265℃温度下的抗氧化性、润湿性和漫流性。结果表明,原子掺杂与亚共晶的成分设计可以显著改善液态钎料的工艺性能,并延长钎料在使用条件下成分和性能的稳定性。在265℃大气气氛下,液态Sn-0.65CuX改性钎料表面氧化渣的生成速率仅为0.38mg/cm2.min;当采用RMA-flux钎剂时,在铜表面的润湿时间为0.88s,3s润湿力为0.79mN,扩展率为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Cu钎料 液态性能 原子掺杂 亚共晶合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