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2O-CuO/g-C3N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夏芬 陶钰 +3 位作者 黄子豪 陶闲云 滕雪刚 杨仁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6-221,共6页
以碱式碳酸铜为铜源,葡萄糖为还原剂,通过液-固两相水热还原法,在氮化碳(g-C3N4)表面原位沉积制备了系列氧化亚铜-氧化铜/氮化碳(Cu2O-CuO/g-C3N4)光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 以碱式碳酸铜为铜源,葡萄糖为还原剂,通过液-固两相水热还原法,在氮化碳(g-C3N4)表面原位沉积制备了系列氧化亚铜-氧化铜/氮化碳(Cu2O-CuO/g-C3N4)光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分析了催化剂的微观形貌、晶型结构、表面元素价态和氧空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Cu2O-CuO的引入可使g-C3N4催化剂的光吸收发生显著红移,具有更宽的可见光响应;随着Cu+含量的增加,催化剂样品氧空位(Oads/Olatt)的变化规律遵循Cu2O-CuO/g-C3N4-100>Cu2O-CuO/g-C3N4-50>Cu2O-CuO/g-C3N4-10。光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对于罗丹明B与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Cu2O-CuO的引入可提高g-C3N4的光降解性能;同时Oads/Olatt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其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氧化亚铜-氧化铜 水热还原反应 氧空位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基于杨梅单宁制备三维有序多孔碳内嵌纳米Cu_2O-CuO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奕 李会芳 +3 位作者 王晓玲 黄鑫 廖学品 石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0,17,共7页
本文以聚苯乙烯球为模板,杨梅单宁/Cu2+混合物为前驱体,制备了三维有序多孔碳内嵌纳米Cu_2O-CuO(3D Cu_2O-CuO@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了3D Cu_2O-CuO@C结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3D Cu_2O-CuO@C在电流密度为1.0 A&#... 本文以聚苯乙烯球为模板,杨梅单宁/Cu2+混合物为前驱体,制备了三维有序多孔碳内嵌纳米Cu_2O-CuO(3D Cu_2O-CuO@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了3D Cu_2O-CuO@C结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3D Cu_2O-CuO@C在电流密度为1.0 A·g-1的循环性能测试中,50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为635.8 m A·h·g^(-1),表现出了高循环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8.0 A·g-1的大电流条件下,其放电比容量仍维持在173.4 m A·h·g^(-1),表现出了优异的高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单宁 三维有序多孔碳 纳米cu2o-cuo 高循环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下载PDF
Cu_2O-CuO复合颗粒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陈骏荣 马文利 +1 位作者 袁玲 杨峰 《半导体光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9-692,共4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纯的Cu_2O颗粒,通过氧化还原法合成Cu_2O-CuO复合颗粒和纯的CuO颗粒。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谱对产物的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_2O-CuO复合颗粒为立方体多刺结构。表面光电压实验表明,所得的Cu_... 通过水热法合成纯的Cu_2O颗粒,通过氧化还原法合成Cu_2O-CuO复合颗粒和纯的CuO颗粒。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谱对产物的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_2O-CuO复合颗粒为立方体多刺结构。表面光电压实验表明,所得的Cu_2O-CuO复合颗粒具有特殊的瞬态光电压,能敏锐察觉到光源的变化。光催化实验表明,Cu_2O-CuO复合颗粒具有不弱于纯Cu_2O颗粒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cuo复合颗粒 制备 异质结 表面光电压 光催化
下载PDF
Cu2O的生成对CuO纳米薄膜电极锂离子电池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衡伯军 卿晨 +3 位作者 汪海 孙大明 王碧霄 唐一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1-427,共7页
以铜箔为基底,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CuO纳米结构薄膜,通过XRD、SEM、XPS对所制薄膜的形貌、成分进行分析,并测试CuO薄膜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特性,研究铜基底与CuO薄膜之间生成的Cu_2O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反应温度有利于铜基底和... 以铜箔为基底,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CuO纳米结构薄膜,通过XRD、SEM、XPS对所制薄膜的形貌、成分进行分析,并测试CuO薄膜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特性,研究铜基底与CuO薄膜之间生成的Cu_2O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反应温度有利于铜基底和薄膜之间Cu_2O的生成,且利于改善CuO薄膜纳米结构;140℃反应温度下生长出的CuO薄膜电极,其比电容和电容保持率均高于80℃反应温度下生长出的CuO薄膜电极,其电池循环能力更强,这与铜基底和CuO薄膜之间产生的Cu_2O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 纳米薄膜电极 锂离子电池 cu2O 铜箔
下载PDF
阴极直接制备铜氧化物-SiO_(2)复合薄膜及其电化学形成机理
5
作者 辜敏 吴亚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32,共6页
以室温下制备出的n_(Cu)^(2+)∶n_(Cit)^(3-)=2∶1的透明稳定的Cu(Ⅱ)-Cit^(3-)-SiO_(2)复合溶胶为电解液,直接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ITO)阴极上电沉积得到铜氧化物-SiO_(2)复合薄膜。循环伏安(CV)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溶胶中Cu^(2+... 以室温下制备出的n_(Cu)^(2+)∶n_(Cit)^(3-)=2∶1的透明稳定的Cu(Ⅱ)-Cit^(3-)-SiO_(2)复合溶胶为电解液,直接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ITO)阴极上电沉积得到铜氧化物-SiO_(2)复合薄膜。循环伏安(CV)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溶胶中Cu^(2+)与吸附在电极上的SiO_(2)溶胶共电沉积形成Cu_(2)O-SiO_(2)凝胶薄膜,XRD和计时安培(CA)结果表明,薄膜中的SiO_(2)量随过电位升高而减少。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RD和能量色散X射线(EDX)结果表明,高过电位下,SiO_(2)和Cu(Ⅱ)借助析氢生成的OH-共沉积,得到CuO/Cu_(2)O-SiO_(2)薄膜,这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片显示的所得薄膜具有两种不同形貌的颗粒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二氧化硅 氧化铜/氧化亚铜-二氧化硅 复合薄膜 复合溶胶 电化学形成
下载PDF
TiO_2/CuO/Cu_2O(SeO_3)光催化去除水中腐殖酸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敏 鲍治宇 +2 位作者 董延茂 赵丹 邱旻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8-1042,共5页
以Cu2Se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合成了TiO2/CuO/Cu2O(SeO3)光催化剂,用XRD、FTIR和EDAX等方法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组成、晶型结构和光催化去除水中腐殖酸性能的影响.当Cu2Se/TiO2焙烧温度为450℃... 以Cu2Se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合成了TiO2/CuO/Cu2O(SeO3)光催化剂,用XRD、FTIR和EDAX等方法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组成、晶型结构和光催化去除水中腐殖酸性能的影响.当Cu2Se/TiO2焙烧温度为450℃,焙烧2h时,Cu2Se转化为CuO和Cu2O(SeO3).室温下当TiO2/CuO/Cu2O(SeO3)催化剂投加量为1.5g·l-1,溶液pH7.0时,水中腐殖酸的去除率可达到6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cuO cu2O(SeO3) 光催化氧化 腐殖酸
下载PDF
Cu2O/CuO/Cu电极光电催化还原CO2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丽芳 梁燕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0-414,共5页
利用表面氧化法在铜基底上制备CuO纳米带(CuO NRs),通过电化学法将Cu2O沉积到CuO NRs上,得到复合电极Cu2O/CuO/Cu。借助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u2O/CuO/Cu复合电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LSV)... 利用表面氧化法在铜基底上制备CuO纳米带(CuO NRs),通过电化学法将Cu2O沉积到CuO NRs上,得到复合电极Cu2O/CuO/Cu。借助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u2O/CuO/Cu复合电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光电流-时间测试、电化学阻抗测试对Cu2O/CuO/Cu复合电极光电催化CO2性能进行了考察。借助变色酸分光光度法来测定CO2光电还原产物。结果表明:氧化铜在铜基底上呈纳米带生长;复合电极Cu2O/CuO/Cu对CO2有较强的光响应性,表现出优异的光电催化性能;Cu2O/CuO/Cu复合电极光电催化还原CO2的主要产物是甲醇,在0.1 mol/L NaHCO3溶液中光电催化6 h后,甲醇质量浓度为32.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cuO/cu 光电催化 二氧化碳 甲醇
下载PDF
通过热氧化Cu制备CuO纳米线
8
作者 宋美周 高斐 +2 位作者 刘生忠 李宁 张君善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54-1356,1371,共4页
通过在空气中热氧化Cu片制备CuO纳米线,研究了不同氧化温度对CuO纳米线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不同温度下CuO纳米线的结构、形貌,结果表明氧化温度对CuO纳米线的直径和长度有较大的影响,在600℃的... 通过在空气中热氧化Cu片制备CuO纳米线,研究了不同氧化温度对CuO纳米线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不同温度下CuO纳米线的结构、形貌,结果表明氧化温度对CuO纳米线的直径和长度有较大的影响,在600℃的条件下获得的CuO纳米线直径为140 nm、长度为4μm,600℃为CuO纳米线的最佳的生长温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分析样品的横截面,得到氧化产物呈层状分布,分别为CuO纳米线、CuO层、Cu2O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氧化 cu cuO纳米线 cu20O
下载PDF
溅射沉积CuO薄膜的光学和电学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俪蓉 刘卫国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22-726,共5页
以金属铜为靶材,氧气为反应气体,保持200℃的基底温度不变,通过调节氧氩比(OFR)和反应压强,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一系列氧化铜薄膜。利用能谱对薄膜材料的元素含量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OFR=1∶1和2∶1时,... 以金属铜为靶材,氧气为反应气体,保持200℃的基底温度不变,通过调节氧氩比(OFR)和反应压强,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一系列氧化铜薄膜。利用能谱对薄膜材料的元素含量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OFR=1∶1和2∶1时,铜元素和氧元素的含量比约在0.90-0.97的范围内变动。用四探针测试仪对薄膜的电阻率进行测量,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薄膜的透过率,并用外推法推导出氧化铜薄膜的禁带宽度。利用霍尔效应测试仪对薄膜的电学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薄膜 禁带宽度 反应磁控溅射 cu2O薄膜
下载PDF
五种药剂对两种辣椒病菌的药效比较
10
作者 杨君丽 田晓丽 +1 位作者 李屹 侯全刚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5-166,共2页
选用5种药剂,采用含药培养基法对辣椒疫霉菌和辣椒根腐病菌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纳米Cu2O和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率达100%,对辣椒根腐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74%和100%。以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抑菌效... 选用5种药剂,采用含药培养基法对辣椒疫霉菌和辣椒根腐病菌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纳米Cu2O和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率达100%,对辣椒根腐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74%和100%。以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抑菌效果最为显著;纳米Cu2O较纳米CuO抑菌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真菌 纳米cuO 纳米cu2O 杀菌剂 抑制率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铜的氧化物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英文)
11
作者 张冬琴 魏先文 +1 位作者 孙盼盼 朱国兴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1-345,353,共6页
在温和条件下通过静电作用成功制备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oly(St-co-MAA))分别与Cu2O、CuO形成的复合微球.所得样品的微结构和化学组成分别经过了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式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poly(St... 在温和条件下通过静电作用成功制备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oly(St-co-MAA))分别与Cu2O、CuO形成的复合微球.所得样品的微结构和化学组成分别经过了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式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poly(St-co-MAA)微球表面光洁,粒径约为440纳米,单分散性非常好;所制得的poly(St-co-MAA)/Cu2O微球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800 nm;而包裹在poly(St-co-MAA)微球表面的CuO纳米粒子呈棒状结构.本文提出了复合微球形成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 cuO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 微球
下载PDF
Epitaxial growth of hyperbranched Cu/Cu2O/CuO coreshell nanowire heterostructur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2
12
作者 Yuxin Zhao Ying Zhang +5 位作者 Hu Zhao Xuejin Li Yanpeng Li Ling wen Zifeng Yan Ziyang Huo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2763-2776,共14页
The careful design of nano-architectures and smart hybridization of expected active materials can lead to more advanced properties. Here we have engineered a novel hierarchical branching Cu/Cu2O/CuO heteronanostructur... The careful design of nano-architectures and smart hybridization of expected active materials can lead to more advanced properties. Here we have engineered a novel hierarchical branching Cu/Cu2O/CuO heteronanostructure by combining a facile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subsequent controlled oxidation process. The fine structure and epitax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anches and backbone are investigated by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Moreover, the evolution of the branch growth has also been observed during the gradual oxidation of the Cu nanowire surfa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urface oxidation needs to be performed via a two-step exposure process to varying humidity in order to achieve optimized formation of a core-shell structured branching architecture. Finally, a proof-of-concept of the function of such a hierarchical framework as the anode material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is demonstrated. The branching core-shell heterostructure improves battery performance by several means: (i) The epitaxially grown branches provide a high surface area for enhanced electrolyte accessibility and high resistance to volume change induced by Li^+ intercalation/extraction; (ii)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with its well-defined heterojunction increases the contact area which facilitates effective charge transport during lithiation; (iii) the copper core acts as a current collector as well as providing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wires copper oxides epitaxial growth HETEROSTRUCTURE lithium-ion battery
原文传递
催化剂体系对有机硅单体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湘 杜树忠 +3 位作者 李加旺 何云飞 何娇 王志一 《云南化工》 CAS 2021年第11期1-5,共5页
有机硅单体合成中,催化剂至关重要。当前主要使用三元铜系列催化剂体系。通过分析当前使用的催化剂体系及其表现出来的特征,概述了相关从业人员在有机硅单体合成使用催化剂领域的一些研究,提出了未来催化剂体系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从业... 有机硅单体合成中,催化剂至关重要。当前主要使用三元铜系列催化剂体系。通过分析当前使用的催化剂体系及其表现出来的特征,概述了相关从业人员在有机硅单体合成使用催化剂领域的一些研究,提出了未来催化剂体系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单体 催化体系 cu_(2)O cuO
下载PDF
铜基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夏阳春 袁斌霞 +1 位作者 刘建峰 张振海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465-470,共6页
铜基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兼顾了铜基氧化物和石墨烯两者的优势,且制备简易,廉价、无污染。分别介绍了铜基氧化物和石墨烯两种材料,以及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并对铜基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目前在超级电容器、Li离子电池、光电催化、太阳... 铜基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兼顾了铜基氧化物和石墨烯两者的优势,且制备简易,廉价、无污染。分别介绍了铜基氧化物和石墨烯两种材料,以及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并对铜基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目前在超级电容器、Li离子电池、光电催化、太阳能电池等诸多领域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氧化物 cuO cu2O 石墨烯
下载PDF
单晶铜键合丝退火过程中氧化机理研究
15
作者 秦茶 桑德利 +1 位作者 梁博 段康 《河北冶金》 2020年第12期14-19,34,共7页
单晶铜以其优异的电热学特性和机械特性而成为键合丝的首选线材。退火处理是键合丝生产的关键工艺,本文对单晶铜在退火过程中的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探求了不同退火温度下单晶铜氧化增重率随退火时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金相显微镜及SEM观... 单晶铜以其优异的电热学特性和机械特性而成为键合丝的首选线材。退火处理是键合丝生产的关键工艺,本文对单晶铜在退火过程中的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探求了不同退火温度下单晶铜氧化增重率随退火时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金相显微镜及SEM观察了单晶铜的组织变化,结合氧化过程氧化物形貌和成分进行了氧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越高,氧化速率越快;氧化初期,氧化增重率变化不明显,随氧化时间延长,氧化增重率与之呈线性关系。单晶铜的氧化膜成分为Cu2O和CuO,氧化过程以化学反应为主,同时伴随着物理运动,二者相互作用促进了单晶铜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铜 键合丝 退火 氧化增重率 cu2O cuO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