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3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极电流密度对6061铝合金在含Na_(2)WO_(4)电解液中微弧氧化膜结构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邵明增 武宏 +2 位作者 杨洪波 杨蕾 王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目的 研究恒流模式下阴极电流密度对6061铝合金在含Na2WO4的电解液中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厚度、形貌、相组成及耐磨性能的影响。方法 固定阳极电流密度为5.0 A/dm^(2),阴极电流密度分别为0、1.25、2.5、3.75、5.0 A/dm2,对6061铝合金进行... 目的 研究恒流模式下阴极电流密度对6061铝合金在含Na2WO4的电解液中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厚度、形貌、相组成及耐磨性能的影响。方法 固定阳极电流密度为5.0 A/dm^(2),阴极电流密度分别为0、1.25、2.5、3.75、5.0 A/dm2,对6061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40 min。用涡流测厚仪测量了氧化膜的厚度,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微弧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和截面形貌,用能谱分析仪分析了氧化膜的表面成分,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分析了微弧氧化膜的相组成,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氧化膜的耐磨性能。结果 随着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加,氧化膜内的W含量逐渐减少,氧化膜颜色逐渐变浅,氧化膜厚度逐渐增加。微弧氧化膜的主要组成相为α-Al2O3和γ-Al2O3。当阴极电流密度从0 A/dm2增加到3.75 A/dm2时,氧化膜内孔洞的数量和尺寸逐渐减少,孔洞到氧化膜/基体界面的距离逐渐增加,氧化膜的耐磨性能逐渐提升。当阴极电流密度为3.75 A/dm2时,氧化膜的磨损率最低,仅为1.07×10-4mm3/(N·m)。但阴极电流密度增加到5.0 A/dm2时,氧化膜表层出现孔洞和剥落,耐磨性能下降。结论 阴极电流的加入有助于增加6061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厚度,提高氧化膜的致密性和耐磨性能,但过高的阴极电流会导致氧化膜表层出现孔洞,降低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阴极电流 钨酸钠 耐磨性能
下载PDF
纳米Cr_(2)O_(3)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方琴 陈庚 +4 位作者 曾舟 李京筱 白莹莹 苗景国 王正云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在恒流模式下对7050铝合金开展微弧氧化试验。用SEM、EDS、XRD、膜层测厚仪、维氏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和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纳米Cr_(2)O_(3)含量对7050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Cr_(2)O_(3)能减小... 在恒流模式下对7050铝合金开展微弧氧化试验。用SEM、EDS、XRD、膜层测厚仪、维氏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和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纳米Cr_(2)O_(3)含量对7050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Cr_(2)O_(3)能减小陶瓷膜孔径,提升致密度,优化陶瓷膜结构;当纳米Cr_(2)O_(3)由1 g/L增至5 g/L时,陶瓷膜的厚度、硬度均先增后减;与未添加相比,添加纳米Cr_(2)O_(3)的陶瓷膜的耐蚀性和耐磨性均明显提升;陶瓷膜主要由γ-Al_(2)O_(3)相和少量的α-Al_(2)O_(3)相、莫来石相、Cr_(2)O_(3)相构成;总体来看,当纳米Cr_(2)O_(3)为3 g/L时,陶瓷膜的性能最优,厚度、显微硬度、自腐蚀电流和磨耗比分别为30.98μm、1273HV0.1、5.162×10^(-8)A/cm^(2)、0.0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7050铝合金 陶瓷膜 Cr_(2)O_(3)
下载PDF
2系铝合金的搅拌摩擦焊接接头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平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2-37,共6页
采用搅拌摩擦焊对铝板进行对接焊试验,具体形式为单面焊双面成型,采用拉伸机和显微维氏硬度仪对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利用蔡司金相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母材和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在微观组织方面,前进速度不变时,随旋转速度... 采用搅拌摩擦焊对铝板进行对接焊试验,具体形式为单面焊双面成型,采用拉伸机和显微维氏硬度仪对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利用蔡司金相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母材和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在微观组织方面,前进速度不变时,随旋转速度的增加,材料焊合区的组织更均匀,晶粒尺寸更为细小均匀致密;热机影响区存在有板条状的粗大组织和细小的等轴晶,且晶粒尺寸在逐渐变小;热影响区平均晶粒尺寸呈现增大的趋势。在硬度方面,焊接接头硬度热影响区最低,搅拌焊合区次之,热机影响区位于二者之间。在拉伸方面,不同焊接工艺下试样的拉伸断裂位置均在铝合金的焊接接头处,焊接接头断口呈现比较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1000r·min^(-1)及100mm/min下的焊接接头的断裂伸长率为17.1%、抗拉强度可以达到410MPa,其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最优。由此得出结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可以获得性能比较优良的焊接接头,可为其他铝合金材料的FSW焊接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2系铝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eO_(2)添加量对电弧增材制造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尹小琴 朱建 +2 位作者 唐第东 王宏宇 黄金雷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88,共6页
采用粉芯丝材+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0,1%,2%,3%)CeO_(2)的Fe-14Mn-6Si-9Cr-5Ni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研究了CeO_(2)添加量对试验合金显微组织和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1%的CeO_(2)后,合金晶内析出相减... 采用粉芯丝材+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0,1%,2%,3%)CeO_(2)的Fe-14Mn-6Si-9Cr-5Ni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研究了CeO_(2)添加量对试验合金显微组织和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1%的CeO_(2)后,合金晶内析出相减少,晶界处析出较大尺寸的稀土化合物,组织均匀,弯曲变形后未出现ε马氏体跨晶生长现象,且马氏体交叉状态较少;当CeO_(2)质量分数增加至2%和3%时,晶内析出相增多,分布均匀性变差,且在弯曲变形后ε马氏体跨晶生长和交叉特征增多;随着CeO_(2)添加量增加,试验合金的晶粒尺寸减小,层错概率增大,形状回复率先增大后减小,当CeO_(2)质量分数为1%时晶粒尺寸较小,层错概率较大,形状回复率最大,形状记忆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 电弧增材制造 CeO_(2) 粉芯丝材 钉扎效应
下载PDF
织构化钛合金表面MoS_(2)薄膜的制备及其微动摩擦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赵乾程 曹文辉 +3 位作者 宋俊杰 胡天昌 贾小斌 胡丽天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2-853,共12页
钛合金作为1种性能优异的轻金属结构材料,其较差的耐磨性限制了钛合金在摩擦学领域的应用.本文中通过将表面织构化与固体润滑薄膜相结合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MoS_(2)复合润滑薄膜,考察了织构参数以及摩擦对偶材料对其微动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钛合金作为1种性能优异的轻金属结构材料,其较差的耐磨性限制了钛合金在摩擦学领域的应用.本文中通过将表面织构化与固体润滑薄膜相结合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MoS_(2)复合润滑薄膜,考察了织构参数以及摩擦对偶材料对其微动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摩擦对偶为GCr15球时,表面织构化与固体润滑剂相结合能显著减小材料的磨损和延长润滑寿命,织构密度为20%的样品表面容易形成转移膜,润滑寿命最长.而当摩擦对偶为TC4球时,在相同测试条件下,表面复合结构的抗磨寿命远低于摩擦对偶为GCr15球时的寿命.摩擦对偶材料影响着复合润滑结构的润滑寿命,表面织构能够起到补充固体润滑剂和捕获磨屑的作用,从而达到抗磨减摩的目的,同时适宜的织构密度能明显延长复合润滑结构的微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表面织构 MoS_(2)润滑 微动 摩擦对偶
下载PDF
Mechanism of microarc oxidation on AZ91D Mg alloy induced byβ-Mg_(17)Al_(12) phase 被引量:1
6
作者 Dajun Zhai Xiaoping Li Jun S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12-724,共13页
This work proposed a strategy of indirectly inducing uniform microarc discharge by controlling the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β-Mg_(17)Al_(12)phase in AZ91D Mg alloy.Two kinds of nano-particles(ZrO_(2)and TiO_(2))wer... This work proposed a strategy of indirectly inducing uniform microarc discharge by controlling the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β-Mg_(17)Al_(12)phase in AZ91D Mg alloy.Two kinds of nano-particles(ZrO_(2)and TiO_(2))were designed to be added into the substrate of Mg alloy by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Then,Mg alloy sample designed with different precipitated morphology ofβ-Mg_(17)Al_(12)phase was treated by microarc oxidation(MAO)in Na_(3)PO_(4)/Na2SiO3electrolyte.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MAO coating was analyz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X-ray diffraction(XRD),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contact angle meter,and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It was found that the coarseα-Mg grains in extruded AZ91D Mg alloy were refined by FSP,and theβ-Mg_(17)Al_(12)phase with reticular structure was broken and dispersed.The nano-ZrO_(2)particles were pinned at the grain boundary by FSP,which refined theα-Mg grain and promoted the precipitation ofβ-Mg_(17)Al_(12)phase in grains.It effectively inhibited the“cascade”phenomenon of microarcs,which induced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discharge pores.The MAO coating on Zr-FSP sample had good wettability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However,TiO_(2)particles were hardly detected in the coating on TiFSP s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91D Mg alloy microarc oxidation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ZrO_(2) TiO_(2) β-Mg_(17)Al_(12)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CO_(2) reduction:Progress and opportunity with alloying copper
7
作者 Mao Ding Zhaoyang Chen +6 位作者 Chunxiao Liu Youpeng Wang Chengbo Li Xu Li Tingting Zheng Qiu Jiang Chuan Xia 《Materials Reports(Energy)》 2023年第1期35-50,I0002,共17页
Electro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CO_(2)) into value-added chemicals offers an entrancing approach to main-taining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eliminating environmental threats.A key obstacle to achieving long-term a... Electro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CO_(2)) into value-added chemicals offers an entrancing approach to main-taining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eliminating environmental threats.A key obstacle to achieving long-term and large-scale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CO_(2) reduction technology is the lack of active and selective cat-alysts.Copper(Cu)is one of the few candidates that can facilitate C–C coupling to obtain high-energy oxygenates and hydrocarbons beyond carbon monoxide(CO),but it suffers from poor selectivity for products of interest and high overpotentials.Alloy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break the linear scaling relations and uniquely manipulate the reactivity and selectivity,which is hard to achieve by using monometallic compositions alone.By alloying Cu with other metals,one could change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 by tuning the local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modulating the adsorption strength of the reaction intermediates,thus improving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In this review,we focus on the recently developed Cu-based alloy catalysts(including conventional alloys,high-entropy alloys and single-atom alloys)that have been applied in electrocatalytic CO_(2) reduction(ECR).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key rate-limiting and selectivity-determining steps in those alloys are summarized,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identifying binding energy de-scriptors and the dynamic product formation mechanisms.In addition,we outlin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ECR by recommending advanced in-situ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and standardized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and offer atomic-level design principles for steering the reaction pathways to the desired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ATALYSIS CO_(2) reduction Selectivity Copper alloys High-entropy alloys Single-atom alloys
下载PDF
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环境下钢材腐蚀行为与腐蚀控制措施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翰文 张力为 +4 位作者 梅开元 程小伟 薛泉 王燕 付晓娟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7,共11页
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CO_(2) geological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GUS)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解决CGUS过程中的钢材腐蚀问题对于降低CGUS技术风险、实现CGUS技术规模化推广应用至关重要。综述了目前已经提出的CO_(2)... 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CO_(2) geological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GUS)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解决CGUS过程中的钢材腐蚀问题对于降低CGUS技术风险、实现CGUS技术规模化推广应用至关重要。综述了目前已经提出的CO_(2)腐蚀钢材反应机制,总结了CO_(2)腐蚀钢材的主要影响因素,阐明了CO_(2)分压、温度、矿化度及pH值、CO_(2)封存环境中含有杂质、流体流动等因素对钢材腐蚀行为的影响,归纳了适用于CO_(2)腐蚀钢材防护的主要措施。基于此,提出了CGUS环境下钢材遭受CO_(2)腐蚀问题的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CO_(2)腐蚀钢材反应机制的进一步探究;各项环境因素耦合作用影响CO_(2)腐蚀规律和腐蚀程度的量化研究;高浓度CO_(2)条件下腐蚀防护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封存 CO_(2)腐蚀 腐蚀影响因素 缓蚀剂 涂层 耐蚀合金
下载PDF
温度对UNS N08825合金在高含H_(2)S环境中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科 李天雷 +5 位作者 张诚 姜流 崔磊 施岱艳 曹晓燕 钟显康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在不同温度(80,90,110,132℃)、高压、高含H2S和高含氯离子环境中对UNS N08825合金进行了72 h浸泡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温度对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80℃下试验合金几乎不发生腐蚀,90,110,132℃下合金... 在不同温度(80,90,110,132℃)、高压、高含H2S和高含氯离子环境中对UNS N08825合金进行了72 h浸泡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温度对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80℃下试验合金几乎不发生腐蚀,90,110,132℃下合金表面出现黑色腐蚀产物,并且110,132℃下的腐蚀产物增多且呈疏松多孔特征;随着温度升高,合金表面的点蚀坑数量增多且深度增加,最大点蚀速率和均匀腐蚀速率均增大;随着温度升高,试验合金的自腐蚀电位、电荷转移电阻和钝化膜电阻减小,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当温度低于90℃时,合金表面钝化膜均匀致密,点蚀敏感性低,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当温度不低于90℃时,元素硫的水解加剧,合金表面钝化膜发生破坏,点蚀更易发生,耐腐蚀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UNS N08825合金 H_(2)S 氯离子 电化学 点蚀
下载PDF
Ti_(2)AlNb合金瓦楞板电流辅助辊压成形研究
10
作者 赵杰 陈泽宇 刘钢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5,共6页
目前采用辊弯-热校形复合工艺制备Ti_(2)AlNb合金瓦楞板存在工艺周期长、能耗高、构件易氧化及易回弹等缺陷的问题,提出了Ti_(2)AlNb合金瓦楞板电流辅助辊压成形工艺,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Ti_(2)AlNb合金瓦楞板成形及电流密度场演... 目前采用辊弯-热校形复合工艺制备Ti_(2)AlNb合金瓦楞板存在工艺周期长、能耗高、构件易氧化及易回弹等缺陷的问题,提出了Ti_(2)AlNb合金瓦楞板电流辅助辊压成形工艺,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Ti_(2)AlNb合金瓦楞板成形及电流密度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瓦楞板变形主要分布在辊弯成形位置,且辊压前角的应变略高于后角。辊弯成形位置的电流密度与辊轮接触状态相关,在整个成形周期内,其电流密度先增加后减小。电流辅助辊压成形利用电迁移效应可显著抑制瓦楞板的回弹缺陷,瓦楞板的成形角度由125.53°降低为12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2)AlNb合金 瓦楞板 电流辅助 辊压成形
下载PDF
La_(2)O_(3)掺杂铁基记忆合金涂层组织与性能研究
11
作者 徐娜 庞驰 +2 位作者 徐鹏 王卫 荆志杰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4,共8页
为了探究La_(2)O_(3)对激光熔覆形状记忆合金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宽带激光熔覆技术在42CrMo中碳钢表面制备了掺杂La_(2)O_(3)的Fe17Mn5Si10Cr5Ni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涂层,通过表征得到了La_(2)O_(3)对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维氏硬度... 为了探究La_(2)O_(3)对激光熔覆形状记忆合金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宽带激光熔覆技术在42CrMo中碳钢表面制备了掺杂La_(2)O_(3)的Fe17Mn5Si10Cr5Ni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涂层,通过表征得到了La_(2)O_(3)对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维氏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和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La_(2)O_(3)显著降低了晶粒尺寸,掺杂质量分数w=0.009时,晶粒尺寸达到最小值3.03μm,而复合涂层具有最大硬度454.7 HV 0.2,磨损量最低;并得到最低的自腐蚀电流为4.287×10^(-7)A/cm^(2),最高的自腐蚀电位为-0.843 V,涂层保护率达到94.83%,La_(2)O_(3)明显提高了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此时涂层的残余应力由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并在Fe-Mn-Si/La_(2)O_(3)产生的最大残余压应力值为-378 MPa。此项研究为低应力高性能激光熔覆涂层的开发和推广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涂层 激光熔覆 La_(2)O_(3) 形状记忆合金
下载PDF
Ni-Al辅助微波自蔓延烧结制备Ti_(3)SiC_(2)基金刚石复合材料工艺研究
12
作者 史书浩 杨黎 +3 位作者 郭胜惠 高冀芸 侯明 鲁元佳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0,共9页
为降低金刚石磨削工具的制造成本和能耗,探寻一种在低能耗下实现高性能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磨具的制备工艺,同时研究助燃剂Si和金刚石粒度等因素对样品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磨削性能的影响。采用Ti、Si、石墨粉和金刚石磨料作为原料,经冷... 为降低金刚石磨削工具的制造成本和能耗,探寻一种在低能耗下实现高性能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磨具的制备工艺,同时研究助燃剂Si和金刚石粒度等因素对样品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磨削性能的影响。采用Ti、Si、石墨粉和金刚石磨料作为原料,经冷压成型至生胚,通过Ni-Al辅助在微波场加热诱发Ti-Si-C体系发生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反应以制备Ti_(3)SiC_(2)基金刚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高热值Ni-Al合金辅助可以缩短样品的烧结时间,还可以将诱发SHS反应的温度点控制在金刚石石墨化温度以下。在Ar保护气氛下,Ti-Si-C体系发生SHS反应,可生成Ti_(3)SiC_(2)、TiC和Ti5Si3等3种物相。随Si含量升高,Ti_(3)SiC_(2)相先增多后减少,当n(Ti):n(Si):n(C)=3∶1.1∶2时,复合材料的磨削性能最佳,磨耗比最高可达286.53。分析不同原料配比下的试样磨耗比差异的产生机制,认为基体组织中存在微小且分布均匀的气孔结构,在磨削时可产生大区域的平整磨削面,易于发挥金刚石磨料的磨削效果,有利于提升复合材料样品的磨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自蔓延烧结 Ti_(3)SiC_(2) 金刚石复合材料 NI-AL合金
下载PDF
La_(2)O_(3)掺杂对微波烧结WC-10AlCoCrFeNi硬质合金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付洛辉 唐思文 +3 位作者 卢继 高美连 种鑫鹏 刘骞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3,共11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和微波烧结制备了La_(2)O_(3)掺杂的WC-10AlCoCrFeNi硬质合金,研究了La_(2)O_(3)含量对WC-10AlCoCrFeNi硬质合金相结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制备的高熵合金粉末化学成分均匀,无明显富集现象;La_... 采用机械合金化和微波烧结制备了La_(2)O_(3)掺杂的WC-10AlCoCrFeNi硬质合金,研究了La_(2)O_(3)含量对WC-10AlCoCrFeNi硬质合金相结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制备的高熵合金粉末化学成分均匀,无明显富集现象;La_(2)O_(3)可以降低Al元素氧化程度,细化晶粒,促进裂纹的偏转和桥接;随着La_(2)O_(3)含量的增加,硬质合金的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力学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La_(2)O_(3)含量为0.075 mass%时,硬质合金的组织均匀,性能最好,晶粒尺寸达0.44μm,相对密度为95.81%、硬度为1616.57 HV30、断裂韧性为13.64 MPa·m^(1/2)、弯曲强度为1404.0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La_(2)O_(3) 硬质合金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原位纳米(TiB_(2)+ZrB_(2))颗粒与Sb协同增强A356铝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14
作者 王启航 李靖 +2 位作者 黄中月 严峰 祖方遒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356-362,共7页
在A356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颗粒(TiB_(2)+ZrB_(2))和元素Sb,通过纳米颗粒对基体的强化和Sb提高颗粒分散性所产生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单独引入(TiB_(2)+ZrB_(2))颗粒会细化α-Al基体,减小二次枝晶臂间距,但... 在A356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颗粒(TiB_(2)+ZrB_(2))和元素Sb,通过纳米颗粒对基体的强化和Sb提高颗粒分散性所产生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单独引入(TiB_(2)+ZrB_(2))颗粒会细化α-Al基体,减小二次枝晶臂间距,但复合材料内部存在严重团聚现象,不利于性能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引入Sb,降低纳米颗粒与Al基体间的界面能,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原位纳米(TiB_(2)+ZrB_(2))颗粒和Sb的协同引入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较A356基体大幅提高,当(TiB_(2)+ZrB_(2))和Sb的引入量分别为3%和0.6%(质量分数)时,铸态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216.4 MPa、119.7 MPa和7.2%,相较A356基体的性能分别提高29.7%、23.5%、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纳米(TiB_(2)+ZrB_(2))颗粒 A356合金 Sb元素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压下Mg_(2)Ni合金结构稳定性和弹性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5
作者 肖雄 逯来玉 饶梓楚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1,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本文对不同压强下Mg_(2)Ni合金的晶格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0~60 GPa范围内,Mg_(2)Ni的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随压强增加而单调减小.Mg_(2)Ni的弹性常数C_(11)、C_(12)、C_(13)、C_...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本文对不同压强下Mg_(2)Ni合金的晶格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0~60 GPa范围内,Mg_(2)Ni的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随压强增加而单调减小.Mg_(2)Ni的弹性常数C_(11)、C_(12)、C_(13)、C_(33)和C_(44)在0~35 GPa压强下满足稳定性判据,在40~60 GPa压强下不满足稳定性判据,表明机械性能不稳定.高压会增强Mg_(2)Ni的体模量B、杨氏模量Y、剪切模量G.Mg_(2)Ni的柯西压力、G/B和泊松比,均表明Mg_(2)Ni在0~5 GPa压强下表现出脆性,在7~35 GPa压强下表现出延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_(2)Ni合金 力学性能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粉体成型Zr-2合金热变形行为及本构模型研究
16
作者 蒋文龙 吴裕 +3 位作者 周丹晴 苏晓峰 张弛 张宏智 《钛工业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35-40,共6页
采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粉体成型Zr-2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热压缩实验,研究其在热变形温度650~850℃,应变速率0.001~5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基于热压缩实验数据,采用基于应变修正的Arrhenius方程构建了粉体成型Zr-2... 采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粉体成型Zr-2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热压缩实验,研究其在热变形温度650~850℃,应变速率0.001~5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基于热压缩实验数据,采用基于应变修正的Arrhenius方程构建了粉体成型Zr-2合金的变形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对粉体成型Zr-2合金的流变应力影响明显,随着变形温度的增加,材料的流变应力大幅度降低。同时,粉体成型Zr-2合金的热变形流变应力表现出对应变速率敏感的特征,即变形抗力随着应变速率的上升而增加,但在低温(650、700℃)、高应变速率(5s-1)条件下变形抗力增加并不明显。基于应变修正的Arrhenius方程构建的粉体成型Zr-2合金的本构方程,其相关系数为0.9827,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该材料的流变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2合金 粉体成型 热变形行为 本构模型
下载PDF
SPS烧结时间对Ti_(2)AlNb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陈金坤 姜凤阳 +3 位作者 思芳 杜予晅 王俊勃 刘江南 《钛工业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9-13,共5页
采用高能球磨法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了Ti_(2)AlNb合金,研究了不同烧结时间对Ti_(2)AlNb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合金显微组织及物相结构进行表征,利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对合... 采用高能球磨法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了Ti_(2)AlNb合金,研究了不同烧结时间对Ti_(2)AlNb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合金显微组织及物相结构进行表征,利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对合金拉伸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烧结时间不会改变合金的物相组成,不同烧结时间下所制备的Ti_(2)AlNb合金均由B2相、胞状α2相和针状O相组成;在烧结温度1000℃、烧结时间70min、压强50MPa条件下,Ti2AlNb合金中针状O相数量较多且分布均匀,其室温拉伸强度可达454.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2)AlNb合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 烧结时间 力学性能
下载PDF
NbMoWTa-Al_(2)O_(3)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的宽温域摩擦磨损性能
18
作者 裴旭辉 杜银 +2 位作者 王瀚铭 胡明川 王海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通过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了新型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纳米Al_(2)O_(3)作为固体润滑剂对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_(2)O_(3)颗粒在具有BCC结构的NbMoWTa... 通过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了新型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纳米Al_(2)O_(3)作为固体润滑剂对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_(2)O_(3)颗粒在具有BCC结构的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体相晶界和晶内均匀分散,强烈的弥散强化显著提升了NbMoWTa的显微硬度。纳米Al_(2)O_(3)颗粒在室温至800℃范围内降低摩擦因数和磨损方面有显著作用。室温下,由于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显著提升,添加足量的纳米Al_(2)O_(3)实现了复合材料耐磨性的提升。在中高温下,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的连续致密氧化摩擦层对提升摩擦学性能起着关键作用。纳米Al_(2)O_(3)颗粒协助氧化摩擦层承载更大的载荷,提高其致密性及稳定性,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基体。此外,在800℃下纳米Al_(2)O_(3)颗粒的存在能够抑制MoO_(3)的过度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 固体润滑复合材料 氧化摩擦层 纳米Al_(2)O_(3)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TiO_(2)二维薄膜的制备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
19
作者 鲍钉杰 郑梦姣 +2 位作者 刘子义 武恒 刘琪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由于镁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金属,容易被氧化,且生成的氧化膜不具备保护性,这会进一步加快镁的腐蚀速率。通过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一层保护膜来阻断其与腐蚀物质的接触,从而增强镁合金的耐腐蚀性。首先根据已有文献制备TiO_(2)胶体,然后利用电... 由于镁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金属,容易被氧化,且生成的氧化膜不具备保护性,这会进一步加快镁的腐蚀速率。通过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一层保护膜来阻断其与腐蚀物质的接触,从而增强镁合金的耐腐蚀性。首先根据已有文献制备TiO_(2)胶体,然后利用电泳沉积法,以镁合金基样为阳极,在其表面制备TiO_(2)薄膜,电泳液为上述TiO_(2)胶体,并探究了制备过程中的各项实验参数(不同电泳时间和不同沉积时间)对样品的影响。采取XRD、SEM等测试方法对制备的TiO_(2)薄膜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测试样品的极化曲线并做出分析。通过一系列参数优化可知,最优参数为电泳电压20 V,沉积时间90 s,此时制备的TiO_(2)薄膜的腐蚀电位最正,为-1.26 V,同时腐蚀电流密度也最低,为4.21×10^(-6)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电泳沉积法 二维纳米材料 TiO_(2)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介孔SiO_(2)改性等离子体电解氧化复合涂层组织与性能研究
20
作者 赵耀 王萍 +2 位作者 王毅梦 王晨 李祎康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为了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对损伤具有自修复能力的复合涂层,本文将负载了缓蚀剂8-羟基喹啉(8-HQ)的介孔SiO_(2)微容器掺杂在环氧树脂涂层中,并涂敷在经等离子电解氧化处理的镁合金AZ91D试样表面,制备了介孔SiO_(2)改性的等离子体电解氧化复... 为了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对损伤具有自修复能力的复合涂层,本文将负载了缓蚀剂8-羟基喹啉(8-HQ)的介孔SiO_(2)微容器掺杂在环氧树脂涂层中,并涂敷在经等离子电解氧化处理的镁合金AZ91D试样表面,制备了介孔SiO_(2)改性的等离子体电解氧化复合涂层。采用TEM、FT-IR、UV及TGA研究了8-HQ在微容器中的负载及释放规律;通过SEM、电化学测试研究了改性后的复合涂层表面微观形貌、耐蚀性、自修复效果及其自修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8-HQ在介孔SiO_(2)内的最大负载率约为16%,并在40 min内基本释放完全;通过预制缺陷,证明了涂层具备自修复能力,且自修复效率约为93%;改性后的复合涂层表现出更好的耐蚀性,从而提高了镁合金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表面防护技术 AZ91D镁合金 缓蚀剂 介孔SiO_(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