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型异质结Cu_(2)O/Bi_(2)MoO_(6)的构建及光催化降解性能
1
作者 赵强 郭智楠 +5 位作者 李淑英 王俊丽 李作鹏 贾治芳 王科伟 郭永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5-894,共10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一系列Z型异质结Cu_(2)O/Bi_(2)MoO_(6)新型光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性质和光电化学性质,并以四环素(TC)为降解目标污染物,进一... 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一系列Z型异质结Cu_(2)O/Bi_(2)MoO_(6)新型光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性质和光电化学性质,并以四环素(TC)为降解目标污染物,进一步探究了其催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Cu_(2)O的加入提高了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其中20%Cu_(2)O/Bi_(2)MoO_(6)复合催化剂(Cu_(2)O和Bi_(2)MoO_(6)的质量比为20%)降解效果最好,100 min内可降解95%的TC。Cu_(2)O与Bi_(2)MoO_(6)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其可以吸收更多的可见光,所构建的Z型异质结改变了电子转移途径,提高了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和能带结构,分析了Z型异质结Cu_(2)O/Bi_(2)MoO_(6)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TC可能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钼酸铋 氧化亚铜 cu_(2)O/Bi_(2)MoO_(6) Z型异质结 四环素
下载PDF
自牺牲法合成氮空位g-C_(3)N_(4)/Cu_(2)(OH)_(2)CO_(3)异质结及其广谱光固氮性能
2
作者 梁红玉 王斌 +1 位作者 陆光 商丽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2-67,共6页
本研究采用原位自牺牲法合成了N空位掺杂的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异质结催化剂,该催化剂体现出优异的可见-近红外宽光谱驱动性。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与Cu_(2)(OH)_(2)CO_(3)之间的电荷迁移遵循“Z”型机制。... 本研究采用原位自牺牲法合成了N空位掺杂的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异质结催化剂,该催化剂体现出优异的可见-近红外宽光谱驱动性。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与Cu_(2)(OH)_(2)CO_(3)之间的电荷迁移遵循“Z”型机制。氮空位的存在抑制了电荷载流子的重组,降低了界面电荷转移的能量屏障,对N 2和O_(2)的吸附和活化激发了固氮还原反应的进行,并提供了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体系中甲醇作为空穴清除剂时O_(2)的添加对制备的催化剂的光固氮性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50%O_(2)和50%N_(2)混合气氛下VCN/Cu异质结催化剂的铵离子产率高达14.52 mg·L^(-1)·h^(-1)·g^(-1),是纯N 2气氛下的2.7倍,且按照“三线”光固氮机理运行。本研究为低耗、绿色环保固氮工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碱式碳酸铜 光催化固氮 氮空位 自牺牲法
下载PDF
新型氮空位g-C_(3)N_(4)/Cu_(2)(OH)_(2)CO_(3)异质结的构建及广谱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性能
3
作者 梁红玉 王斌 陆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6-21,共6页
本研究设计了一款不含贵金属、宽光谱响应的氮空位异质结催化剂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并考察了其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采用扫描电镜/透镜(SEM/TEM)、X射线衍射光谱(XRD)、X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 本研究设计了一款不含贵金属、宽光谱响应的氮空位异质结催化剂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并考察了其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采用扫描电镜/透镜(SEM/TEM)、X射线衍射光谱(XRD)、X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产物形貌、结构、元素能态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CN/Cu异质结催化剂对250~1800 nm的光均有较强吸收。VCN/Cu光催化降解RhB最大反应速率常数达到0.052 min^(-1),分别是Cu_(2)(OH)_(2)CO_(3)和g-C_(3)N_(4)的12.7倍和5.8倍,且具有优异的光催化稳定性。Cu_(2)(OH)_(2)CO_(3)一方面作为红外光吸收材料,提高了对太阳光全光谱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与VCN构成异质结,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同时VCN上的氮空位强化了对光生电子的捕获、对氧的吸附及还原作用。此外,本研究还考察了VCN/Cu异质结催化剂光催化降解RhB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碱式碳酸铜 有机染料 氮空位 光催化
下载PDF
两种不同形貌纳米Cu_(2)(Salen)_(2)的制备与表征综合实验设计
4
作者 苑娟 张彬 +1 位作者 吴金萍 王梦凡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420-425,共6页
分别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和溶剂热法制备了两种不同形貌的Cu_(2)(Salen)_(2)纳米材料,通过红外光谱(IR)、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并利用Olex2软件对该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和配位情况进行了... 分别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和溶剂热法制备了两种不同形貌的Cu_(2)(Salen)_(2)纳米材料,通过红外光谱(IR)、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并利用Olex2软件对该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和配位情况进行了展示。本实验内容涉及有机合成、配位化学、纳米材料制备与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软件应用等,将基础理论知识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统一,兼顾基础的同时,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实验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实践中,使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 cu_(2)(Salen)_(2) 纳米材料 反溶剂沉淀法 溶剂热法 合成与表征
下载PDF
Cu_(3)Mo_(2)O_(9)/Mn_(0.3)Cd_(0.7)S S型异质结的构筑及其光解水产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于佳慧 姚欣彤 +4 位作者 苏萍 王仕凯 张大凤 葛博 蒲锡鹏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采用超声辅助研磨煅烧法制备了Cu_(3)Mo_(2)O_(9)/Mn_(0.3)Cd_(0.7)S 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固体紫外漫反射等测试技术表征了样品的物相、形貌、化学元素组成以及光吸收能力等物理... 采用超声辅助研磨煅烧法制备了Cu_(3)Mo_(2)O_(9)/Mn_(0.3)Cd_(0.7)S 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固体紫外漫反射等测试技术表征了样品的物相、形貌、化学元素组成以及光吸收能力等物理化学性质。在可见光加近红外光照射下进行了光催化析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_(3)Mo_(2)O_(9)/Mn_(0.3)Cd_(0.7)S复合材料的光解水产氢性能均优于纯相的Mn_(0.3)Cd_(0.7)S和Cu_(3)Mo_(2)O_(9),其中Cu 3Mo 2O 9的质量分数为1%的Cu_(3)Mo_(2)O_(9)/Mn_(0.3)Cd_(0.7)S显示出最佳的产氢速率(1.554 mmol·h^(-1)·g^(-1)),是Mn 0.3 Cd_(0.7)S的5.5倍。且经过四次循环实验后仍保持较好的光催化活性。此外,根据电化学测试以及红外热成像结果提出了合理的机理,Cu 3Mo 2O 9的光热效应与S型异质结的协同作用是Cu_(3)Mo_(2)O_(9)/Mn_(0.3)Cd_(0.7)S光催化活性提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解水产氢 S型异质结 Mn_(0.3)Cd_(0.7)S cu_(3)Mo_(2)O_(9) 光热效应
下载PDF
海蛎壳负载纳米Cu_2O-TiO_2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6-40,237,共6页
利用海蛎壳为载体,将纳米TiO_2和Cu_2O通过正交试验合成新型光催化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扫描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对刚果红溶液的光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表面均匀地排列了粒... 利用海蛎壳为载体,将纳米TiO_2和Cu_2O通过正交试验合成新型光催化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扫描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对刚果红溶液的光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表面均匀地排列了粒径10~20 nm的TiO_2和500~600 nm的Cu_2O,对于刚果红溶液的处理在太阳光照射60 min时,可接近紫外光的效果,刚果红初始质量浓度低于50mg/L,处理效果较好,复合材料的最佳投加量为2.0 g/L,该复合材料的处理效果大于单独使用Ti O_2和Cu_2O。表明该复合材料对刚果红处理效果显著,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cu_2O 海蛎壳 光催化 复合材料
下载PDF
Cu_(2)O/Ag/g-C_(3)N_(4)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抗生素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诗音 张宇航 +1 位作者 谢继苗 毛娜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7期43-48,共6页
采用水热法和原位光还原法制备一系列Cu_(2)O/Ag/g-C_(3)N_(4)复合材料,采用XRD、IR、PL等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g和Cu_(2)O成功负载到g-C_(3)N_(4)表面,且没有破坏g-C_(3)N_(4)的结构;当溶液pH=6时,20 mg ... 采用水热法和原位光还原法制备一系列Cu_(2)O/Ag/g-C_(3)N_(4)复合材料,采用XRD、IR、PL等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g和Cu_(2)O成功负载到g-C_(3)N_(4)表面,且没有破坏g-C_(3)N_(4)的结构;当溶液pH=6时,20 mg 15%-Cu_(2)O/Ag/g-C_(3)N_(4)对四环素降解率为94.3%。·OH、·O_(2)^(-)、h^(+)对Cu_(2)O/Ag/g-C_(3)N_(4)降解四环素起主要作用。光催化性能提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Ag和Cu_(2)O的加入形成异质结,增大g-C_(3)N_(4)的比表面积,降低其带隙能,使其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增强,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了g-C_(3)N_(4)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cu_(2)O g-C_(3)N_(4) 四环素 光-类Fenton催化
下载PDF
稀土元素Tm掺杂对Cu_(2)S热电性能影响研究
8
作者 刘静 李云凯 王丽阁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3-3121,共9页
Cu_(2)S具有较低的晶格热导率和窄禁带宽度,它热电性能优异、成本低廉且无毒等优点引起了热电材料相关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采用水热合成法与真空烧结法相结合的方式制备Cu_(2)S基热电材料,通过物相、成分表征和热电性能测试等手段,研... Cu_(2)S具有较低的晶格热导率和窄禁带宽度,它热电性能优异、成本低廉且无毒等优点引起了热电材料相关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采用水热合成法与真空烧结法相结合的方式制备Cu_(2)S基热电材料,通过物相、成分表征和热电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稀土元素Tm掺杂对Cu_(2)S基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采用第一性原理开展掺杂后Cu_(2)S能带结构和态密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水热合成法可以获得Cu_(31)S_(16)粉体,在真空烧结过程中物相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Cu_(31)S_(16)转变为Cu_(2)S。掺杂Tm元素可显著提高Cu_(2)S粉体的结晶性能,随着掺杂含量的增加,Cu_(2)S团聚现象逐渐消失。Cu_(2)S塞贝克系数随Tm掺杂量的增加有所提升,其中掺杂2%Tm的Cu_(2)S在350℃处于相变温度,塞贝克系数达到峰值1589.71μV/K;随掺杂元素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Cu_(2)S电导率逐渐下降。Tm掺杂后的Cu_(2)S在中高温度范围内,热导率κ随着温度的上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掺杂2%Tm的Cu_(2)S热电优值从0.1增加到0.4,提高了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cu_(2)S TM 掺杂
下载PDF
次石墨-纳米Cu_(2)O/Cu制备及对UO_(2)^(2+)去除性能研究
9
作者 李正伟 张宏丽 +5 位作者 刘迪 唐浩铭 王可 林森 吕瑞 孙仕勇 《非金属矿》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如何高效、快速清除放射性核素是当前核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选取放射性核素铀(VI)为对象,以次石墨(ShC)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得对UO_(2)^(2+)具有高效协同去除效能的ShC-Cu_(2)O/Cu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 如何高效、快速清除放射性核素是当前核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选取放射性核素铀(VI)为对象,以次石墨(ShC)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得对UO_(2)^(2+)具有高效协同去除效能的ShC-Cu_(2)O/Cu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检测(BET)等对比了ShC及ShC-Cu_(2)O/Cu的微观形貌与结构,并系统探究了吸附剂用量、p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UO_(2)^(2+)吸附效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动力学行为及吸附前后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其去除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hC-Cu_(2)O/Cu对UO_(2)^(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在40 min内对UO_(2)^(2+)的去除率可达91%,最大吸附量达35.44 mg/g,其高效的吸附能力归因于Cu_(2)O/Cu与UO_(2)^(2+)氧化还原作用及次石墨吸附作用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石墨 纳米cu_(2)O/cu UO_(2)^(2+) 核素清除剂
下载PDF
隔膜辉光放电技术合成Cu_(2)O/CuO/MWCNTs及其对葡萄糖的传感性能
10
作者 马文静 马慧慧 +3 位作者 方晓芸 石佳琪 俞洁 陆泉芳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87-96,I0003,共11页
以铜片作为阳极,底部带有小孔的石英管中插入的铜片作为阴极,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Na Cl水溶液中通过隔膜辉光放电(DGD)等离子体技术一步合成了Cu_(2)O/Cu O/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传感葡萄糖的性能进行了评价.XRD,XPS和SEM分... 以铜片作为阳极,底部带有小孔的石英管中插入的铜片作为阴极,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Na Cl水溶液中通过隔膜辉光放电(DGD)等离子体技术一步合成了Cu_(2)O/Cu O/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传感葡萄糖的性能进行了评价.XRD,XPS和SEM分析表明,Cu_(2)O/Cu O成功负载于MWCNTs表面.电化学测试发现,Cu_(2)O/Cu O/MWCNTs纳米材料对葡萄糖的灵敏度为1857,检出限为0.09μmol·L^(-1)(n=11),对实际样品5%葡萄糖注射液的测定值和标签值一致,回收率为97%~110%.以上结果表明,隔膜辉光放电技术是一种制备Cu_(2)O/Cu O/MWCNTs纳米材料的绿色、环保新技术,制备的材料可用于葡萄糖的高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膜辉光放电(DGD) 等离子体 cu_(2)O/cuOMWCNTs 葡萄糖 传感器
下载PDF
Cu_(4)SnS_(4)的制备及其电催化还原CO_(2)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孙晨琦 魏树权 +1 位作者 徐丹丹 李刚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9-55,共7页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三元硫属化合物CTS(Cu_(4)SnS_(4)).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化学阻抗(EIS)、电化学活性表面积(ECSA)、塔菲尔斜率(Tafel)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电催化还原CO_(2)(CO_(2)RR...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三元硫属化合物CTS(Cu_(4)SnS_(4)).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化学阻抗(EIS)、电化学活性表面积(ECSA)、塔菲尔斜率(Tafel)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电催化还原CO_(2)(CO_(2)RR)性能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Cu_(4)SnS_(4)电催化还原CO_(2)的能力比相应的二元金属化合物SnS_(2),Cu_(2)S和Cu_(10)Sn_(3)材料明显提升.其中200℃、24 h制备的纯相Cu_(4)SnS_(4)催化剂性能最好,在-1.0 V(vs.RHE)电位下,电流密度稳定可达到18 mA/cm^(2),甲酸盐的选择性高达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4)SnS_(4) CO_(2)RR 法拉第效率 甲酸盐
下载PDF
Mn^(2+)掺杂Cs_(3)Cu_(2)I_(5)微晶的温和、快速溶液法合成
12
作者 严鑫鑫 胡扬香 +2 位作者 万凝 庞起 陈旖勃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382,共8页
在铜基金属卤化物Cs_(3)Cu_(2)I_(5)中掺杂Mn^(2+)是拓宽发光范围的重要途径,但是已报道的掺杂方法大多需要高温、惰性气氛、较长时间和专用设备等。本工作将CsI固体粉末直接投加至CuI和MnCl_(2)的氢碘酸溶液中,在较低温度(60℃)、空气... 在铜基金属卤化物Cs_(3)Cu_(2)I_(5)中掺杂Mn^(2+)是拓宽发光范围的重要途径,但是已报道的掺杂方法大多需要高温、惰性气氛、较长时间和专用设备等。本工作将CsI固体粉末直接投加至CuI和MnCl_(2)的氢碘酸溶液中,在较低温度(60℃)、空气条件下快速(3 min)合成Mn^(2+)掺杂Cs_(3)Cu_(2)I_(5)微晶,并测试了其结构和发光性能。通过系列对比实验,提出一种由反应物溶解度控制的“缓释生长-掺杂”机制,证实CsI固体粉末在高浓度氢碘酸中的缓慢溶解能够降低Cs_(3)Cu_(2)I_(5)晶体的生长速率,为Mn^(2+)的低温、可控掺杂提供有利的动力学条件。该方法为全无机金属卤化物体系的掺杂发光和掺杂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2+)掺杂 缓释生长-掺杂 Cs_(3)cu_(2)I_(5)
下载PDF
“电解法制备Cu_(2)O及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一体化实验及其实施结果与讨论——向全国不同层次高校的大一学生推荐一个微实验
13
作者 霍宣竹 刘乙熹 +3 位作者 吴其宇 董志强 阮婵姿 任艳平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302-307,共6页
基于向大一学生开设的“电解-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实验,设计了Cu_(2)O的电化学合成及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一体化实验,该实验巧妙地融合了元素化学实验中有关Cu_(2)O的制备及性质实验内容。一次电解完成两个实验,节约电能,... 基于向大一学生开设的“电解-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实验,设计了Cu_(2)O的电化学合成及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一体化实验,该实验巧妙地融合了元素化学实验中有关Cu_(2)O的制备及性质实验内容。一次电解完成两个实验,节约电能,节省时间。Cu_(2)O的电化学合成及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一体化实验可作为一个微实验灵活穿插于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于培养大一学生的全方位思考的意识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经济、环保的理念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 电解合成 阿伏加德罗常数测定
下载PDF
真空热蒸发技术制备Cs_(3)Cu_(2)Br_(5)/n-Si异质结深紫外光电探测器
14
作者 贺顺立 孟宪令 +4 位作者 曹宁 夏斌 孙传隆 栾茹涵 张立春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4-282,共9页
利用真空热蒸发技术在硅衬底上制备了Cs_(3)Cu_(2)Br_(5)薄膜,研究了生长温度对Cs_(3)Cu_(2)Br_(5)薄膜的形貌、结晶质量和光学性能的影响,探究了成膜的最佳条件。薄膜表现出较强的深紫外吸收(270 nm)和明亮的蓝光发射(460 nm),薄膜的... 利用真空热蒸发技术在硅衬底上制备了Cs_(3)Cu_(2)Br_(5)薄膜,研究了生长温度对Cs_(3)Cu_(2)Br_(5)薄膜的形貌、结晶质量和光学性能的影响,探究了成膜的最佳条件。薄膜表现出较强的深紫外吸收(270 nm)和明亮的蓝光发射(460 nm),薄膜的光学带隙为4.31 eV。在此基础上,制备了Cs_(3)Cu_(2)Br_(5)/n-Si异质结光电探测器。该器件表现出明显的深紫外(270 nm)光响应,响应度为0.47 mA·W^(-1),对应的探测率为2.09×10^(9)Jones。本工作为制备硅基Cs_(3)Cu_(2)Br_(5)薄膜和高性能铜基深紫外光电探测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3)cu_(2)Br_(5) 热蒸发 生长温度 深紫外 光电探测器
下载PDF
Cu_(x)S_(y)-MoS_(2)异质结构的介电损耗调控及其高效电磁波吸收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肖 李博 +1 位作者 何邦 曾小军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5,共10页
二硫化钼(MoS_(2))因高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电子结构在电磁波(EMW)吸收领域备受关注,但其高导电性导致EMW吸收性能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引入Cu_(x)S_(y)纳米颗粒,构建一种独特的Cu_(x)S_(y)-MoS_(2)异质结构,以实现适当的阻抗匹... 二硫化钼(MoS_(2))因高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电子结构在电磁波(EMW)吸收领域备受关注,但其高导电性导致EMW吸收性能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引入Cu_(x)S_(y)纳米颗粒,构建一种独特的Cu_(x)S_(y)-MoS_(2)异质结构,以实现适当的阻抗匹配和衰减能力。通过调控Cu_(x)S_(y)纳米颗粒,达到调节介电损耗能力,以使Cu_(x)S_(y)-MoS_(2)材料在低、中、高频率下都能表现出优异的EMW吸收性能。Cu_(x)S_(y)-MoS_(2)样品在12.68 GHz的频率下,表现出高达-72.77 dB的反射损耗(RL),而材料的匹配厚度仅为1.99 mm,优于大多数金属硫化物异质结构。此外,它还具有宽的有效吸收带宽(EAB),在1.73 mm处达到5.1 GHz(12.9~18.0 GHz)。这项工作为设计具有强吸收、宽频带和薄厚度的MoS_(2)基吸波材料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x)S_(y) MoS_(2) 异质结构 介电损耗 电磁波吸收
下载PDF
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和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武华乙 游晓平 +2 位作者 陈欢生 熊银 何玮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5,52,共6页
以尿素、硫酸铜、乙酸银为原料,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通过XRD、XPS、SEM、TEM、UV-Vis等手段对三元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以尿素、硫酸铜、乙酸银为原料,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通过XRD、XPS、SEM、TEM、UV-Vis等手段对三元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抗菌性能,并探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Ag和Cu_(2)O粒子沉积在g-C_(3)N_(4)片层结构上,Ag、Cu_(2)O和g-C_(3)N_(4)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抗菌性能大幅提高。为构建用于实际水体污染处理的g-C_(3)N_(4)基复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_(2)O/g-C_(3)N_(4) 可见光 光催化降解 抗菌性能
下载PDF
Cu_(7)Zn_(2)双金属簇整体柱制备及其液相色谱分离性能研究
17
作者 金什琦 褚琪琪 陈怀侠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855-863,共9页
在高效液相色谱不锈钢分离柱(150 mm×4.6 mm)内制备了Cu_(7)Zn_(2)双金属簇共聚整体柱,并考察了其分离性能。分别选择邻苯二甲酸酯类和多环芳烃为分析物,对Cu_(7)Zn_(2)双金属簇色谱柱进行分离性能研究和吸附机理探讨。结果表明,Cu... 在高效液相色谱不锈钢分离柱(150 mm×4.6 mm)内制备了Cu_(7)Zn_(2)双金属簇共聚整体柱,并考察了其分离性能。分别选择邻苯二甲酸酯类和多环芳烃为分析物,对Cu_(7)Zn_(2)双金属簇色谱柱进行分离性能研究和吸附机理探讨。结果表明,Cu_(7)Zn_(2)双金属簇整体柱与商品化C 18色谱柱相比分离速度更快,10 min内即可实现分析物的快速分离。同时Cu_(7)Zn_(2)双金属簇整体柱具有反相色谱柱的分离特点,吸附机理推测为疏水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针间(n=10)、日间(n=5)和柱间(n=3)保留时间的重复性(RSDs)在0.8%~1.9%范围内,峰面积的重复性(RSDs)为1.3%~3.9%。因此,Cu_(7)Zn_(2)双金属簇共聚整体柱具有良好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重复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7)Zn_(2)双金属簇 共聚整体柱 色谱柱
下载PDF
Electrokinetic-mechanism of water and furfural oxidation on pulsed laser-interlaced Cu_(2)O and CoO on nickel foam 被引量:1
18
作者 Yewon Oh Jayaraman Theerthagiri +3 位作者 M.L.Aruna Kumari Ahreum Min Cheol Joo Moon Myong Yong Cho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The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biomass-derived furfural(FF)feedstocks into 2-furoic acid(FA)holds immense industrial potential in optics,cosmetics,polymers,and food.Herein,we fabricated Co O/Ni O/nickel foam(NF)and... The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biomass-derived furfural(FF)feedstocks into 2-furoic acid(FA)holds immense industrial potential in optics,cosmetics,polymers,and food.Herein,we fabricated Co O/Ni O/nickel foam(NF)and Cu_(2)O/Ni O/NF electrodes via in situ pulsed laser irradiation in liquids(PLIL)for the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is of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and furfural oxidation reaction(FOR),respectively.Simultaneous oxidation of NF surface to NiO and deposition of CoO and/or Cu_(2)O on NF during PLIL offer distinct advantages for enhancing both the OER and FOR.CoO/NiO/NF electrocatalyst provides a consistently low overpotential of~359 m V(OER)at 10 m A/cm^(2),achieving the maximum FA yield(~16.37 m M)with 61.5%selectivity,79.5%carbon balance,and a remarkable Faradaic efficiency of~90.1%during 2 h of FOR at 1.43 V(vs.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Mechanistic pathway via in situ electrochemical-Raman spectroscopy on CoO/NiO/NF reveals the involvement of phase transition intermediates(NiOOH and CoOOH)as surface-active centers during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The carbonyl carbon in FF is attacked by hydroxyl groups to form unstable hydrates that subsequently undergo further oxidation to yield FA products.This method holds promise for large-scale applications,enabling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renewable building materials and fu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d laser irradiation in liquids Water and furfural oxidation In situ Raman spectroscopy CoO/NiO/nickel foam cu_(2)O/Nio/nickel foam 2-furoic acid
下载PDF
Z型Ag-Cu_(2)O/BiVO_(4)光催化剂的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19
作者 杨懿 王爽 +1 位作者 王文丹 陈立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5-906,共12页
利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沉积法将Cu_(2)O纳米球和Ag纳米颗粒均匀包裹在十面体BiVO_(4)表面,成功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效电荷载流子分离/转移特性的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Ag-Cu_(2)O/BiVO_(4)。Ag-Cu_(2)O/BiVO_(4)在可见光下光催化CO_(2)还原为CO的... 利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沉积法将Cu_(2)O纳米球和Ag纳米颗粒均匀包裹在十面体BiVO_(4)表面,成功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效电荷载流子分离/转移特性的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Ag-Cu_(2)O/BiVO_(4)。Ag-Cu_(2)O/BiVO_(4)在可见光下光催化CO_(2)还原为CO的产率可达5.37μmol·g^(-1)·h^(-1),分别是纯BiVO_(4)和Cu_(2)O的35.8倍和6.25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PL)光谱、瞬态光电流响应(TP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Ag-Cu_(2)O/BiVO_(4)的晶体结构、形貌、组成、能带结构和吸光能力等进行了系统表征分析,并提出了其光催化体系还原CO_(2)的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_(2)O/BiVO_(4) Z型异质结 光催化CO_(2)还原 可见光照射
下载PDF
Fe_(3)O_(4)/Cu_(2)O的制备及其类芬顿性能研究
20
作者 葛伊柠 姜承志 +1 位作者 刘彦祺 王新颢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7-62,69,共7页
为提高Fe_(3)O_(4)在类芬顿反应体系中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基于类芬顿催化氧化技术,制备了Fe_(3)O_(4)/Cu_(2)O复合材料作为非均相类芬顿催化剂,与H_(2)O_(2)共同构成以亚甲基蓝模拟废水为目标物的类芬顿催化氧化体系。对比分析不同实... 为提高Fe_(3)O_(4)在类芬顿反应体系中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基于类芬顿催化氧化技术,制备了Fe_(3)O_(4)/Cu_(2)O复合材料作为非均相类芬顿催化剂,与H_(2)O_(2)共同构成以亚甲基蓝模拟废水为目标物的类芬顿催化氧化体系。对比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Fe_(3)O_(4)/Cu_(2)O复合材料的类芬顿活性,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Fe_(3)O_(4)与CuCl_(2)·2H_(2)O的复合配比(质量比)为2∶1时制备Fe_(3)O_(4)/Cu_(2)O,且其投加量为40 mg、H_(2)O_(2)用量为0.5 mL时,对浓度为6 mg/L的废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到84.27%,类芬顿活性较好;类芬顿反应中起主要活性作用的是·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cu_(2)O 类芬顿 H_(2)O_(2) 亚甲基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