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丽华 何建强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6-179,184,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on-cuffed catheter, NCC)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采用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on-cuffed catheter, NCC)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中心静脉置入NCC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置管部位的CRBSI发生率,分析CRBSI患者的感染特点及病原菌分布。依据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n=22)和非感染组(n=147),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参数;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CC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果。结果: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638);22例CRB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6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0株),革兰阴性杆菌5株。感染组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铁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P=0.006,0.007)。ROC曲线显示,白蛋白AUC为0.726,高密度脂蛋白AUC为0.704。结论:NCC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低水平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CRBS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
2
作者 祁滢滢 梁新蕊 +3 位作者 李晶晶 周晓冬 赵琦琦 谢妍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提炼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护理的最佳证据,为构建科学的血液透析导管护理管理规范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循证研究方法,系统检索国...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提炼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护理的最佳证据,为构建科学的血液透析导管护理管理规范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循证研究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资料,由2名循证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通过专家会议法进行证据提取、分类和整合最终形成最佳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包括系统评价1篇、指南7篇、专家共识6篇、证据总结1篇。总结出评估与监测、冲管与封管、消毒与换药、并发症管理及质量改进5个主题,共提炼出31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提炼分析了MHD患者TCC护理相关的最佳证据,为有效预防T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血管通路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护理管理质量提供了科学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静脉置管与传统PICC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3
作者 王蒙蒙 路径 钱乡闻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置管与传统PICC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医院治疗的80例PICC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置管与传统PICC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医院治疗的80例PICC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传统PICC置管,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静脉置管。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置管后均未出现Ⅲ级、Ⅳ级机械性静脉炎。观察组置管后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穿刺点的渗血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移位、导管脱出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生活自理能力、美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PICC置管相比,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更好,可明显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更好控制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超声引导 并发症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AVF与TCC血管通路应用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凡雪华 胡月 张鹏程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3期101-103,108,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自体动静脉内瘘(Cimino-brescia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带隧道涤纶套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 Catheter,TCC)血管通路应用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7月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自体动静脉内瘘(Cimino-brescia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带隧道涤纶套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 Catheter,TCC)血管通路应用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7月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VF组(63例)和TCC组(64例),比较两组的血液透析效果、肾功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VF组的血液透析指标高于TCC组,肾功能水平低于T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VF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17%)低于对照组(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7,P<0.05)。结论在慢性肾衰竭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采取AVF血管通路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的效果和肾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带隧道涤纶套透析导管 血管通路
下载PDF
上机前不同尿激酶封管时间在治疗隧道式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罗国平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2期74-76,79,共4页
目的分析上机前不同尿激酶封管时间在治疗隧道式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6月在本院诊治的30例隧道式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用上机前尿激酶封管治疗,依据不同封管时间分为A组(保留20min)、B组(保留4... 目的分析上机前不同尿激酶封管时间在治疗隧道式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6月在本院诊治的30例隧道式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用上机前尿激酶封管治疗,依据不同封管时间分为A组(保留20min)、B组(保留40min)和C组(保留60min),每组10例。分析各组患者透析时血流量、静脉压、尿素清除指数和导管功能不良等指标。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APTT、TT、FIB显著升高,P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静脉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不良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透析患者尿激酶封管时间进行调整,可以有效地提高隧道式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功能的优良率,降低患者的凝血指标水平,同时改善血流量和静脉压。本研究旨在寻求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溶栓方法,以解决导管功能不良的问题,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透析治疗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机前不同尿激酶封管时间 隧道式血液透析 导管功能不良
下载PDF
不同血管通路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效能、微炎症状态以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6
作者 韩迎迎 袁保荣 +1 位作者 王静静 吕红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737-1739,1806,共4页
目的:探究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采用带隧道带涤纶套透析导管(Tunneled-cuffed catheter,TCC)或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效能及对其营养状态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究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采用带隧道带涤纶套透析导管(Tunneled-cuffed catheter,TCC)或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效能及对其营养状态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依据血管通路方式将我科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103例CRF患者分为2组,导管组51例患者采用TCC血管通路,内瘘组52例患者行AVF血管通路,均透析6 m后,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并计算转铁蛋白饱和度,依据尿素氮清除率、尿素氮下降率评估其透析效能,并记录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内瘘组血管通路血流量、尿素氮清除率及尿素氮下降率均较导管组高;治疗后,内瘘组IL-6、hs-CRP、TNF-α较导管组低,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导管组高,并发症内瘘组较导管组少(P<0.05)。结论:CRF患者透析采用AVF通路透析效能高于TCC通路,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贫血及营养状态效果显著优于TCC通路,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带隧道带涤纶套透析导管 自体动静脉内瘘 透析效能 贫血及营养状态 微炎症状态
下载PDF
Sonographic guidance for tunne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sertion in pediatric oncologic patients: guided punctures and guide wire localization
7
作者 Gehad T.Meselhy Kareem R.Sallam +3 位作者 Maged M.Elshafiey Amal Refaat Ahmad Samir Alaa A.Younes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2年第8期484-490,共7页
Objective Totally implantable devices (TIDs) and external tunneled catheters (ETCs) became a basic requir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oncologic patients. Techniques for implantation and confirmation of proper ... Objective Totally implantable devices (TIDs) and external tunneled catheters (ETCs) became a basic requir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oncologic patients. Techniques for implantation and confirmation of proper position vary among different centers. The article presented different techniques for sonographic guided puncture of the target central vein and confirmation of the proper position of tunneled cath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tunneled CVCs) PEDIATRIC ultrasound
下载PDF
经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豆欣蔓 谢琪 +2 位作者 张丽红 钟娟平 王兴蕾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3期215-22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从建库到2022年9月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 目的系统评价经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从建库到2022年9月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报道了CRBSI发病率和/或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采用R语言(version 4.1.2)进行单组率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6758例经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RBSI总发病率为14.5%,欧洲人群发病率为28.9%(95%CI:16.2%~43.5%),病例对照研究的发病率为26.3%(95%CI:14.1%~40.7%),年龄≥60岁人群发病率为22.2%(95%CI:14.5%~31.0%),导管使用时间>24个月的发病率为28.2%(95%CI:2.5%~67.2%)。年龄≥60岁(OR=1.85,95%CI:1.29~2.64)、白蛋白<30g/L(OR=2.12,95%CI:1.40~3.22)、股静脉置管(OR=2.17,95%CI:1.24~3.80)、合并糖尿病(OR=1.82,95%CI:1.37~2.40)、置管时间≥4周(OR=2.04,95%CI:1.22~3.41)是经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经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CRBSI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白蛋白<30g/L、股静脉置管、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4周是CRBSI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发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皮下隧道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伟芬 董帅 +2 位作者 刁彩霞 桑晨晨 牛钰榕 《循证护理》 2023年第5期807-811,共5页
对皮下隧道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国内外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经PICC置管选择更佳的穿刺血管,将导管的出口位置放置于更加安全、舒适的部位,并扩大PICC适用范围,提高置管成功率及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感染、穿... 对皮下隧道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国内外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经PICC置管选择更佳的穿刺血管,将导管的出口位置放置于更加安全、舒适的部位,并扩大PICC适用范围,提高置管成功率及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感染、穿刺点渗血、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技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皮下隧道 并发症 综述 护理
下载PDF
老年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血液净化治疗感染合并症的预后分析
10
作者 张瑜 李美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601,共6页
目的 了解老年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TCC)血液净化治疗感染合并症的自然病程,分析置管前血常规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23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2430例患者,对使用TCC且具有置管前24 h... 目的 了解老年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TCC)血液净化治疗感染合并症的自然病程,分析置管前血常规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23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2430例患者,对使用TCC且具有置管前24 h血常规化验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TCC后感染合并症的自然病程;以全因死亡作为终点,采用Kendall法分析TCC后首次感染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按高血压、糖尿病1:1匹配病例组与对照组,以TCC 6个月内首次感染为病例组(n=34),以TCC 6个月后首次感染作为对照组(n=3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CC 6个月内发生首次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全组患者中验证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分析置管前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首次感染的关系。结果 共随访77例患者,年龄(78.4±7.3)岁,中位随访时间28.0(13.8~70.5)个月,首次感染后死亡32例,存活45例。与首次感染存活患者比较,死亡患者年龄较高、导管龄较低(P<0.05)。TCC 6个月内发生首次感染与死亡呈正相关(r=0.336,P=0.003),且TCC 6个月内发生感染患者的累积生存率较TCC 6个月后感染患者明显降低(P<0.00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TCC 6个月内感染组MPV明显高于对照组[(10.64±1.05) fl vs.(9.89±0.80) f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较高时发生感染的风险是对照组的3.222倍。在全组77例病例中验证发现,MPV高值与TCC 6个月内发生首次感染相关(P=0.037)。结论 TCC置管后6个月内发生首次感染与死亡相关;置管前MPV高值患者TCC 6个月内发生首次感染的风险明显增高。置管前MPV增高可能提示TCC后感染者的预后较差,该指标可能是TCC的个体化决策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 维持性血液透析 感染 预后
下载PDF
不同颈内静脉隧道式导管封管液对预防MHD患者CRBSI及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
11
作者 李莉 赵鑫 +2 位作者 苟玉竹 李文巧 王娟 《西部医学》 2023年第2期223-226,23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颈内静脉隧道式导管封管液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MHD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35例)、B组(31例)、C组(34例... 目的探讨不同颈内静脉隧道式导管封管液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MHD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35例)、B组(31例)、C组(34例)。其中A组患者给予肝素钠盐水封管,B组患者采用定期尿激酶、肝素联合封管,C组患者采用4%枸橼酸钠封管,记录并对比3组患者的CRBSI、栓塞发生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导管栓塞率均高于B、C组(P<0.05),3组患者耳鸣、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透析前,3组透析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同一时间的以上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导管有效血流量均低于B、C组,A组导管使用时间长于B、C组(P<0.05),B、C组间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的无CRBSI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6个月无CRBSI生存率低于B、C两组(P<0.05)。结论肝素钠盐水、定期尿激酶联合肝素、4%枸橼酸钠均可作为MHD患者颈内静脉隧道式导管封管液,但定期尿激酶联合肝素以及4%枸橼酸钠可以降低CRBSI以及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风险,且相较于肝素钠盐水封管可以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维持性血透 隧道式导管 封管液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功能不良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三种隧道式PICC置管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兰 杨柳 +3 位作者 蔡志云 林玉凤 林丽惠 王雅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三种隧道式PICC置管效果。方法将64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n=208),采用常规方法建立隧道;试验组A(n=216),采用常规方法+0.5%利多卡因皮下组织分离后建立隧道;试验组B(n=220),采用常规方法+0.9%氯化钠注射... 目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三种隧道式PICC置管效果。方法将64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n=208),采用常规方法建立隧道;试验组A(n=216),采用常规方法+0.5%利多卡因皮下组织分离后建立隧道;试验组B(n=220),采用常规方法+0.9%氯化钠注射液皮下组织分离后建立隧道。结果三组术中总出血量、置管时疼痛评分、置管后24 h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导管自隧道引出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述指标两两比较,试验组A、B分别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7);试验组A与试验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3例(1.44%)发生神经损伤,5例(2.40%)发生动脉误伤;试验组A 2例(0.93%)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结论在隧道式PICC置管中,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皮下组织分离建立隧道方法能减少患者出血,减轻疼痛,提高导管引出成功率,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皮下隧道 利多卡因 0.9%氯化钠注射液 出血 穿刺点渗血 置管疼痛
下载PDF
两种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隧道式涤纶套双腔血透导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小伟 单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隧道式涤纶套双腔血透导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置入涤纶式双腔血透导管的病人60例,随机分成0.9%氯化钠溶液引导腔内心电图组与导丝引导腔内心电图组,各30例,比较两种方式引导腔内心电图出现的特征... 目的:探讨两种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隧道式涤纶套双腔血透导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置入涤纶式双腔血透导管的病人60例,随机分成0.9%氯化钠溶液引导腔内心电图组与导丝引导腔内心电图组,各30例,比较两种方式引导腔内心电图出现的特征性P波稳定性、导管尖端到位率、医护人员满意度、手术耗时和穿刺点感染率。结果:所有病人在置入涤纶式双腔血透导管术过程中均能引导出稳定的腔内心电图,出现特征性P波,且导管尖端均位于右心房入口水平,导丝引导腔内心电图组特征性P波稳定性比例高于0.9%氯化钠溶液引导腔内心电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9%氯化钠溶液引导腔内心电图组阶段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导丝引导腔内心电图组(P<0.01)。0.9%氯化钠溶液引导腔内心电图组医生和护士满意度均明显低于导丝引导腔内心电图组(P<0.01)。2组病人无感染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引导出腔内心电图,导丝引导腔内心电图组获得特征性P波更稳定,流程更便捷,医护人员满意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 涤纶式双腔血透导管 尖端位置
下载PDF
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赖宇慧 张楚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1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血管透析通路将患者分为自体动静脉...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血管透析通路将患者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st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组(n=32)与带隧道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组(n=28)。比较两组透析前后钙磷代谢、毒素清除情况、微炎症状态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透析前后血钙、血磷、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F组透析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T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VF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F与TCC在毒素清除及维持钙磷代谢方面无明显差异,但AVF可更好地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 带隧道涤纶套导管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下载PDF
区域置管法对隧道式PICC置管术后效果的影响
15
作者 盛源 高伟 +3 位作者 武艳 吴晓琦 石静 韩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0期1506-1511,共6页
目的:探究区域置管法对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影响,为进一步规范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区域和隧道长度的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项前瞻性的研究数据,选取2021年7月—12月在山东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置入... 目的:探究区域置管法对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影响,为进一步规范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区域和隧道长度的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项前瞻性的研究数据,选取2021年7月—12月在山东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置入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ZIMTM分区原理将其分为绿-红组(n=114)、绿-绿组(n=131)和黄-绿组(n=129),比较3组患者置管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4 h渗血量、舒适度评分。结果:在控制混杂因素的情况下,与绿-红组相比,绿-绿组和黄-绿组导管移位发生率低,黄-绿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红组、绿-绿组和黄-绿组静脉穿刺部位和导管出口部位24 h渗血量依次递减,舒适度评分依次递增(P<0.05)。结论:对应用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患者进行区域置管法管理,可进一步减少导管相关问题、提升患者的置管后体验,适合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人群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隧道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区域置管法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肿瘤化疗患者隧道式与非隧道式置入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艾红 陈静 +1 位作者 魏晓旭 樊媛媛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17期1586-1591,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国内外肿瘤化疗成人患者通过隧道式或非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和OVID Medline数据库中关于肿...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国内外肿瘤化疗成人患者通过隧道式或非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和OVID Medline数据库中关于肿瘤化疗成人患者隧道式或非隧道式置入PICC并发症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或类实验性研究。结果最终共纳入12篇文献:随机对照研究8篇,类实验性研究4篇,隧道式置入PICC患者1486例,非隧道式置入PICC患者15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隧道式置入PICC相比,一针式隧道式置入PICC的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的发生率较低[RR=0.30,95%CI(0.12,0.71),P<0.01];隧道式置入PICC的静脉血栓[RR=0.22,95%CI(0.08,0.59),P<0.001]、导管脱出、移位[RR=0.24,95%CI(0.15,0.39),P<0.001]以及穿刺点出血、渗血和血肿[RR=0.39,95%CI(0.29,0.52),P<0.001]的发生率较低。隧道式置入PICC的静脉炎[RR=0.70,95%CI(0.35,1.38),P=0.30]、导管堵塞[RR=0.89,95%CI(0.55,1.45),P=0.64]和神经损伤[RR=0.61,95%CI(0.14,2.55),P=0.49]的发生率未见明显降低。结论肿瘤化疗患者隧道式置入PICC在降低CABSI、静脉血栓、导管脱出、移位以及穿刺点出血、渗血和血肿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但降低CABSI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一针式隧道式置入PICC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式 非隧道式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中自体动静脉内瘘和带隧道带涤纶套透析导管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牟洪宾 王荣 +4 位作者 徐军 周刚 毕光宇 陈蕊 王海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2期81-85,共5页
目的对比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带隧道带涤纶套透析导管(T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11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VF组(采用AVF血液透析)和TCC组(采用... 目的对比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带隧道带涤纶套透析导管(T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11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VF组(采用AVF血液透析)和TCC组(采用TCC血液透析)2组各56例。比较2组透析6个月后血液透析相关指标[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R)、透析有效血流量(Qb)],透析前和透析3、6个月后营养状态指标、肾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参数(α角和k值)及血清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褪黑素(MT)水平,以及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透析6个月后,AVF组Kt/V、URR和Qb高于或大于TCC组(P<0.01)。透析3和6个月后,AVF组营养状态指标、k值和血清MT高于TCC组,肾功能指标、α角和血清AOPP低于TCC组(P<0.05,P<0.01)。透析期间,AVF组总并发症发生率(7.14%,4/56)低于TCC组(23.21%,13/56)(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采用AVF治疗效果优于TCC,可促进机体代谢废物排出,改善营养状态及肾功能,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骨质疏松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带隧道带涤纶套透析导管 尿素清除率 尿素下降率 白蛋白 尿素
下载PDF
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技术在水工隧洞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温小峰 《江西建材》 2023年第2期289-290,295,共3页
文中以某水工隧洞工程施工为例,对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通过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浆液有效固结,可维持隧洞的稳定性,防止坍塌事故,对保障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水工隧洞 超前小导管 注浆施工 加固处理
下载PDF
皮下隧道法在肿瘤患者上臂高位置入PICC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9
作者 郭亚茹 李海云 +3 位作者 彭会珍 丁楠楠 高永 赵文利 《天津护理》 2023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心腔内电图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经上臂高位置入隧道式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行PICC置管的311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6例和试验组155例。...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心腔内电图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经上臂高位置入隧道式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行PICC置管的311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6例和试验组155例。对照组采用心腔内电图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皮下隧道法置入PICC。比较两组操作过程质量和带管期间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操作用时、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送管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且静脉炎、导管滑脱、导管脱出、穿刺点感染、穿刺点渗血程度等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PICC置管相比,采用皮下隧道法经上臂上1/3段区域静脉留置PICC操作成功率高,未加重患者术中出血量及疼痛程度,同时能明显降低带管期间穿刺点感染、渗血、静脉炎、导管移位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隧道 心腔内电图 PICC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无涤纶套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王小燕 钱慕周 陈澄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4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股静脉无涤纶套导管(NCC)并发功能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通瑞慈医院<扬州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首选股静脉NCC作为临时过渡血管通路的80例MHD患者。根据是...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股静脉无涤纶套导管(NCC)并发功能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通瑞慈医院<扬州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首选股静脉NCC作为临时过渡血管通路的80例MHD患者。根据是否发生NCC功能不良分为功能不良组和功能正常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NCC的各相关指标,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研究纳入的影响因素与NCC功能不良的相关性。结果:NCC功能不良组患者≥65岁、长期卧床、高凝状态、血浆白蛋白<30g/L等构成比高于功能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不良组患者NCC内径值、置管深度、尿激酶长期使用率低于功能正常组患者,而NCC留置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功能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高凝状态、长期卧床、NCC留置时间长、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因素与NCC功能不良呈正相关(P<0.05);NCC内径值、尿激酶长期使用率、置管深度与NCC功能不良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龄、长期卧床、高凝状态、NCC留置时间长、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是导致MHD患者NCC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股静脉 无涤纶套导管 功能不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