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援赋入碑:夏侯湛《张平子碑》对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之承变 被引量:2
1
作者 欧阳一锋 《阴山学刊》 2023年第6期32-39,共8页
陆云言其兄陆机“碑文似赋”,实揭示出西晋碑文受赋融衍之情形。西晋夏侯湛与东汉张衡有相似之坎坷经历,故在出补南阳相途中,睹平子墓而兴感,援张衡为异代知己,在继承东汉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的基础上,一改崔作辨裁之风,援赋入碑,撰... 陆云言其兄陆机“碑文似赋”,实揭示出西晋碑文受赋融衍之情形。西晋夏侯湛与东汉张衡有相似之坎坷经历,故在出补南阳相途中,睹平子墓而兴感,援张衡为异代知己,在继承东汉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的基础上,一改崔作辨裁之风,援赋入碑,撰《张平子碑》,与纪行赋同一情致,在感叹平子命运时,寄寓自身情怀,以赋家常用的“若夫”“向若”“于是”等连接词串连全篇,层次分明,极力敷写、赞扬张衡才学之高深,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夏侯湛援赋入碑与魏晋文学自觉相关,在彰显其所具有的“赋家之心”时,扩大了碑文的容纳能力,使碑文语言更具张力,增强了碑文的文学性、可读性和感染力,使得泛文学观念落到了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侯湛 崔瑗 碑文 赋心 赋迹 承变
下载PDF
《萃新报》:晚清变局中的地方报刊与社会 被引量:1
2
作者 田中初 祝一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1-137,159,共8页
晚清以降,大众报刊的兴盛成为一道耀眼的文化景观。在此背景下,办报行为从知名文化精英向地方文化精英延伸,报刊影响从少数大城市向地方社会扩散,从而共筑了社会变革的舆论推力。本文选取创办于浙江金华的《萃新报》作为考察对象,意在... 晚清以降,大众报刊的兴盛成为一道耀眼的文化景观。在此背景下,办报行为从知名文化精英向地方文化精英延伸,报刊影响从少数大城市向地方社会扩散,从而共筑了社会变革的舆论推力。本文选取创办于浙江金华的《萃新报》作为考察对象,意在以地方视角观测晚清变局中大众传媒如何对区域社会产生影响,也试图提醒在聚焦部分全国性影响的知名报刊之外,晚清社会中的地方性报刊同样不宜忽视,于当时的大众传播全景建构而言,这是必不可少的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萃新报》 地方社会
下载PDF
“东国文学之祖”崔致远生卒年考 被引量:3
3
作者 党银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76-79,共4页
崔致远是唐末来华的杰出新罗文人 ,留唐 16年中 ,他擢进士、寓洛阳、任县尉、入幕府 ,在中韩古代文化交往史上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佳话。这里拟通过比勘史料 ,辨正异说的方法 ,对崔致远的生卒年代试作考订。
关键词 新罗 崔致远 生年 卒年 考证
下载PDF
崔致远登第年龄考 被引量:2
4
作者 诸祖煜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2-37,共6页
崔致远中第年龄有十八、十九 (岁 )两说 ,本文对此表示置疑 ;并在考辨资料的基础上 。
关键词 新罗 崔致远 登第年龄
下载PDF
唐鸿胪井刻石相关史实辨析
5
作者 倪屹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27-32,共6页
公元714年,唐朝册封渤海国大祚荣的使者在归途中于今旅顺口黄金山镌刻了鸿胪井刻石。通过辨析各家研究成果并重新解读相关文献,可以推断使者名字的正确书写应为“崔忻”,而不是“崔䜣”;崔忻出使渤海国的时间应为唐睿宗先天二年二月,当... 公元714年,唐朝册封渤海国大祚荣的使者在归途中于今旅顺口黄金山镌刻了鸿胪井刻石。通过辨析各家研究成果并重新解读相关文献,可以推断使者名字的正确书写应为“崔忻”,而不是“崔䜣”;崔忻出使渤海国的时间应为唐睿宗先天二年二月,当时他领有“宣慰”和“册封”的双重使命;刻石铭文中的“靺羯”,是指大祚荣政权根据其主体民族使用的短期国号,而非唐朝对靺鞨民族的蔑称;而铭文中的“井两口”,很有可能是指安东都护府为接待崔忻使团特别挖掘的两口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胪井刻石 崔忻 靺羯 宣劳 井两口
下载PDF
鸿胪井石刻考略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德祥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3期12-14,共3页
唐代鸿胪井石刻是唐朝与渤海国地方政权关系的实物史料,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长期以来,记载与论述该石刻正文的文字及石刻的式样、拓片的版本、鸿胪卿之名等方面多有错误,以致以讹传讹。本文重新作了考证,以恢复其真实面目。
关键词 崔訢 靺鞨 鸿胪井 石刻
下载PDF
唐册封“渤海”使臣“崔訢”名字四百年的跨国大讨论——纪念唐鸿胪井刻石建立1290年 被引量:4
7
作者 金杰 王仁富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5-31,48,共8页
使臣名字《旧唐书》为“郎将崔訢Xi”。1911年富冈定恭“武断”刻文,把“忻”字上断与“鸿胪卿崔”相连,当作使臣的名字,巧合了《新唐书》上“河南法曹参军崔忻Xin”。学者失察,以讹传讹。又“以碑校书”反指“崔訢”是“误书”“误写”... 使臣名字《旧唐书》为“郎将崔訢Xi”。1911年富冈定恭“武断”刻文,把“忻”字上断与“鸿胪卿崔”相连,当作使臣的名字,巧合了《新唐书》上“河南法曹参军崔忻Xin”。学者失察,以讹传讹。又“以碑校书”反指“崔訢”是“误书”“误写”。1995年《文物》指出“忻”字是“动词”,作“开凿”讲;上断全句失去“谓语”,不合“语法”;应下断为“忻井两口”。1996年《大连春秋》指出“崔忻”714年还没有出生熏使“崔忻”说失去最后的依托。“崔忻”说得到纠正。中国史学界已把使臣的名字恢复为《旧唐书》上正确记载的“崔訢”。海外情况阙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訢xi 崔忻xin 渤海 鸿胪井刻石 日本皇宫 富冈定恭
下载PDF
唐末新罗文人崔致远占籍与家世考述
8
作者 党银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z1期130-134,143,共6页
崔致远是唐代最为杰出的新罗文人 ,留唐 16年中 ,他先后擢进士、寓洛阳、任县尉、入幕府 ,为中韩文化交流作出了极积的贡献。本文拟以中韩文献为依据 。
关键词 新罗 崔致远 占籍 家世
全文增补中
崔述古史辨伪学说的现代审视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利 《许昌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85-88,共4页
崔述是清乾嘉时期一位出色的辨伪学家 ,为廓清旧的古史体系 ,拨开自汉以来的古史迷雾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反传统的批判精神直接为近代疑古思潮提供了养料。此外 ,崔述治史有自觉追求证据确凿、逻辑严密的朴素理性主义精神 ,十分重视史学... 崔述是清乾嘉时期一位出色的辨伪学家 ,为廓清旧的古史体系 ,拨开自汉以来的古史迷雾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反传统的批判精神直接为近代疑古思潮提供了养料。此外 ,崔述治史有自觉追求证据确凿、逻辑严密的朴素理性主义精神 ,十分重视史学方法的总结。然而 ,崔述以经书作为考证古史的唯一准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述 古史 《考信录》 经书 古史辨学说
下载PDF
孟浩然交游补笺
10
作者 王辉斌 《襄樊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81-84,共4页
孟浩然集中所涉及交游人物约 2 0 0人左右。对其中部分以行第、职官代人名的交游人物进行了重点考察 ,弄清楚了他们的大致生平概况 ,以及其与孟浩然的交往史等 ,有助于对孟浩然其人其作的研究与认识。
关键词 孟浩然 交游 辛之谔 袁Guan 李皓 张毖 崔国辅 陶翰 考证 交往史 文学研究 唐代 诗人 生平
下载PDF
试论沈自晋的戏曲理论与戏曲创作
11
作者 陈雪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135-136,共2页
沈自晋作为明末清初的吴江派戏曲家,谨守词隐家法又依据戏曲艺术发展的实际,对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进行了扎实求新的认真修订增补,争取将沈璟的恪守格律和汤显祖的才思美藻合为双美;在戏曲创作中亦努力做到声情自然、词藻秀润且... 沈自晋作为明末清初的吴江派戏曲家,谨守词隐家法又依据戏曲艺术发展的实际,对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进行了扎实求新的认真修订增补,争取将沈璟的恪守格律和汤显祖的才思美藻合为双美;在戏曲创作中亦努力做到声情自然、词藻秀润且声依律和,写出了成熟的“场上之曲”,推动了戏曲艺术的进一步戏剧化、娱乐化和世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自晋 《南词新谱》 《翠屏山》 《望湖亭》
下载PDF
敦煌写本蒙书两种校释
12
作者 王金娥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93-97,共5页
《新集严父教》与《崔氏夫人训女文》是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两种重要家训类蒙书,二者不仅内容通俗浅近,而且形式上都采用了口语化的歌诀体,具有现实性,也表现出敦煌民间启蒙教育的特点。尤其是《崔氏夫人训女文》一文,是我国现存古代专门... 《新集严父教》与《崔氏夫人训女文》是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两种重要家训类蒙书,二者不仅内容通俗浅近,而且形式上都采用了口语化的歌诀体,具有现实性,也表现出敦煌民间启蒙教育的特点。尤其是《崔氏夫人训女文》一文,是我国现存古代专门训示临嫁女儿的最早的女训之作,具有婚俗礼仪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文章对两种蒙书做了校录和详细的注释,试图为深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 蒙书 家训 《新集严父教》 《崔氏夫人训女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