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ystal facet engineering coexposed CuIn(200)and In(101)in CuIn alloy nanocatalysts enabling selective and stable CO_(2)electroreduction
1
作者 Lulu Li Yang Zhang +6 位作者 Xi Luo Israr Masood ul Hasan Kai Wu Bing Nan Yanxing Zhang Nengneng Xu Jinli Qiao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569-578,I0012,共11页
The electrocatalytic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eCO_(2)RR)into high-value-added chemicals and fuels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mitigate global warming.However,it remains a significant stumbling block to the rat... The electrocatalytic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eCO_(2)RR)into high-value-added chemicals and fuels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mitigate global warming.However,it remains a significant stumbling block to the rationally tuning lattice plane of the catalyst with high activity to produce the target product in the eCO_(2)RR process.To attempt 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Culn bimetallic alloy nanocatalyst with specifically exposed lattice planes is modulated and electrodeposited on the 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 cloth by a simple two-step electrodeposition method,which induces high Faraday efficiency of 80%towards HCOO-(FEHCOO-)with a partial current density of 13.84 mA cm-2at-1.05 V(vs.RHE).Systematic characterizations and theoretical modeling reveal that the specific coexposed Culn(200)and In(101)lattice facets selectively adsorbed the key intermediate of OCHO*,reducing the overpotential of HCOOH and boosting the FEHCOO-in a wide potential window(-0.65--1.25 V).Moreover,a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Culn nano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merely~3.19 nm affords exposure to abundant active sites,meanwhile prohibiting detachment and agglomeration of nanoparticles during eCO_(2)RR for enhanced stability attributing to the self-assembly electrode strategy.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catalytic activity and facet effect,which opens a new route in surface engineering to tune their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atalytic CO_(2) reduction reaction culn alloy Crystal facetengineering NANOCATALYST
下载PDF
CuInS_2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尺寸依赖的电子注入和光电性质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德华 钟蓉 +4 位作者 曹宇 彭志辉 冯爱新 向卫东 赵家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61-1866,共6页
研究了CuInS2(CI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的电子注入和器件性能与粒子尺寸之间的依赖关系.首先合成了不同尺寸的CuInS2量子点(QDs),制备了CuInS2量子点敏化的TiO2薄膜,并组装了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通过循环伏安法确定了CuInS2... 研究了CuInS2(CI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的电子注入和器件性能与粒子尺寸之间的依赖关系.首先合成了不同尺寸的CuInS2量子点(QDs),制备了CuInS2量子点敏化的TiO2薄膜,并组装了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通过循环伏安法确定了CuInS2量子点的能级位置.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测量了CuInS2量子点到TiO2薄膜的电子转移速率和效率.结果发现,随着粒子尺寸从4.0 nm减小到2.5 nm,电子注入速率略微增加而电子注入效率减小,同时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基本不变,而光电转换效率、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FF)均减小.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优化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culnS2量子点 电子转移 荧光寿命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下载PDF
用于太阳电池吸收层CuInS_2薄膜的RF反应溅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邵乐喜 张昆辉 黄惠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该文报道采用射频反应溅射技术,以铜银合金为靶材、H2S为反应气体,在Soda-Lime玻璃衬底上沉积高质量CuInS2薄膜的实验结果。分别运用扫描电镜、能量散射X-射线谱、X-射线衍射谱和表面轮廓仪等对沉积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组成成分等特性进行... 该文报道采用射频反应溅射技术,以铜银合金为靶材、H2S为反应气体,在Soda-Lime玻璃衬底上沉积高质量CuInS2薄膜的实验结果。分别运用扫描电镜、能量散射X-射线谱、X-射线衍射谱和表面轮廓仪等对沉积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组成成分等特性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了这些特性对沉积参数的依赖关系。通过对溅射功率、衬底温度和H2S流量等工艺参数的优化,获得了单一黄铜矿相结构且沿单一晶向(112)生长的高质量富铜薄膜,晶粒线度达400 nm,薄膜中成分的原子比[Cu+In]/[S]和[Cu]/[Cu+In]可分别接近于1和0.5,并对结果进行了简单讨论。该技术成本低廉、可靠性高,适合于高效太阳电池吸收层薄膜的高均匀度大面积沉积,具有规模化工业生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nS2薄膜 射频(RF)反应溅射 太阳电池
下载PDF
石墨烯基杂化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光活性层组成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孟维利 王晴晴 +2 位作者 邵静 程宏伟 宫昊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3-619,共7页
利用溶剂热法可控制备了具有不同质量比的还原氧化石墨烯/CuInS_(2)量子点(rGO/CuInS_(2)-QDs)杂化材料。将rGO/CuInS_(2)-QDs杂化材料与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苯撑乙烯基)(MEH-PPV)共混作为光活性层,制备了石墨烯基杂化聚... 利用溶剂热法可控制备了具有不同质量比的还原氧化石墨烯/CuInS_(2)量子点(rGO/CuInS_(2)-QDs)杂化材料。将rGO/CuInS_(2)-QDs杂化材料与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苯撑乙烯基)(MEH-PPV)共混作为光活性层,制备了石墨烯基杂化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了rGO/CuInS_(2)-QDs杂化受体材料中rGO与CuInS_(2)-QDs的质量比(x)以及聚合物给体材料MEH-PPV与rGO/CuInS_(2)-QDs杂化受体材料的质量比(w)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活性层复合膜中rGO/CuInS_(2)(x=0.25)杂化受体材料含量由10%(w=9)增加到17%(w=5)时,器件的电子收集效率(ηc)由0.61提高到0.78,使得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光活性层 石墨烯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杂化材料 culnS2
下载PDF
热注入法制备CuIn(Se,S)_2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向卫东 杨海龙 +5 位作者 王京 赵寅生 钟家松 赵斌宇 骆乐 谢翠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20,共6页
介绍了CuIn(Se,S)2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性质,以及热注入法的原理和特点。重点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热注入法制备不同形貌和结构CuIn(Se,S)2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其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综述了CuIn(Se,S)2纳米材料在太阳能电池、... 介绍了CuIn(Se,S)2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性质,以及热注入法的原理和特点。重点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热注入法制备不同形貌和结构CuIn(Se,S)2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其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综述了CuIn(Se,S)2纳米材料在太阳能电池、QD-LED及生物标记上的应用。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注入法 CuIn(Se S)2 纳米材料 太阳能电池
下载PDF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吸收层制备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丽波 裴凤巍 +2 位作者 王珩 杨秀春 田海燕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2-575,共4页
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电池有非常高的理论转化效率,吸收系数高,稳定性好,对材料缺陷的容忍度高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电池研究的热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制备CuIn(Ga)Se薄膜的方法,包括真空蒸法,溅射法、电沉积法,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等... 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电池有非常高的理论转化效率,吸收系数高,稳定性好,对材料缺陷的容忍度高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电池研究的热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制备CuIn(Ga)Se薄膜的方法,包括真空蒸法,溅射法、电沉积法,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等,阐述了每种方法制备出的铜铟(镓)硒薄膜的组成、微观结构、光伏性能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铟(镓)硒 薄膜 太阳电池 制备
下载PDF
太阳电池中CuIn合金膜电沉积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健 朱洁 何建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07-611,共5页
对以柠檬酸为络合剂,不锈钢为电极,在不同条件下电沉积CuIn膜的成分和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系统讨论了温度、电流密度、pH值、络合剂、浓度、搅拌等条件对成分、形貌的影响。分析了镀层成分与工艺条件的关系,从而能根据预制膜的成分... 对以柠檬酸为络合剂,不锈钢为电极,在不同条件下电沉积CuIn膜的成分和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系统讨论了温度、电流密度、pH值、络合剂、浓度、搅拌等条件对成分、形貌的影响。分析了镀层成分与工艺条件的关系,从而能根据预制膜的成分和形貌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得到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CuIn合金膜 表面形貌 合金成分
下载PDF
电子相关效应和相对论效应对CuIn分子基态X^1∑^+平衡几何构型和稳定性的修正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凤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4-115,共2页
使用相对论与非相对论赝势,在HF、B3LYP水平上详细研究了电子相关效应和相对论效应对CuIn分子平衡几何构型和能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子相关效应缩短核间距,提高振动频率,降低能量;相对论效应加强了它的强度,使CuIn分子更加稳定。同时,... 使用相对论与非相对论赝势,在HF、B3LYP水平上详细研究了电子相关效应和相对论效应对CuIn分子平衡几何构型和能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子相关效应缩短核间距,提高振动频率,降低能量;相对论效应加强了它的强度,使CuIn分子更加稳定。同时,在B3LYP水平上采用相对论有效核芯势(RCEP)进行能量扫描得到了CuIn分子势能曲线,给出CuIn分子的力参数和光谱数据。计算结果显示,得到的CuIn分子基态平衡几何、振动频率、解离能等与可得到的试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n分子 有效核芯势ECP 分析势能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