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stim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Threshold Value in Hotan Oasis
1
作者 杨依天 杨佳禾 魏胜利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5期1161-1165,共5页
[Objective] Water shortage is a key natural factor limiting ar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security.However,the large-scale land reclamation against natural laws has been speeding up water consumption,and th... [Objective] Water shortage is a key natural factor limiting ar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security.However,the large-scale land reclamation against natural laws has been speeding up water consumption,and the ecological water use which is the primary condition for maintaining ecological security was squeezed.Moreover,the fragile oasis ecosystem would be destroyed dramatically.In order to maintain ecological security,it is urgent to evaluate the threshold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Method] The method of water-soil balanc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threshold value of cultivated-land on the premise of allocating downstream ecological water demand.[Result] Under the frequency of 75%(P =75 for short) in Hotan River,the threshold value of cultivated-land in Hotan Oasis would be 13.83×10^4,16.78×10^4and 16.50×10^4hm^2in 2010,2020 and 2030 respectively.Under the frequency of 50%(P=50 for short),the threshold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in Hotan Oasis would be 14.95 ×10^4,18.08 ×10^4and 17.78 ×10^4hm^2in 2010,2020 and 2030 respectively.If effective measures are not taken to control cultivated-land expansion,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will be 2.78×10^4and 5.07×10^4hm^2more than the threshold values of cultivated land at P =75 in 2020 and 2030 respectively.Even if the efficient water-saving technique are adopted,the water requirement of crop use will increase from 19.77×108to 20.82×108and 21.95×108m3during 2010-2030,and then the ecological water use cannot be guaranteed.[Conclusion] The cultivated-land expansion would threaten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in Hotan River and Tarim River.Therefore,some stric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desert-oasis ecotone,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oasis ecosystem which has vital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oasis,and to prohibit cultivated-land expa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ivated land threshold Water-soil balance Hotan Oasis
下载PDF
Land Consolidation with Seedling Cultivation Could Decrease Soil Microbial PLFA Diversity
2
作者 Shen Zhang Yongqi Jian +4 位作者 Bingjing Yan Jin Jin Jiasen Wu Chenfei Liang Juan Liu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2年第8期1745-1756,共12页
The impact of land consolidation on the soil microbial PLFA diversit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ive arable land usage,improving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In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land consolidation on the soil microbial PLFA diversit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ive arable land usage,improving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In this study,we collected the soil samples(0–20 cm)in experimental plots with 0(Z0),1(Z1a)and 4(Z4a)years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the forest station of Ningbo City,Zhejiang Province,southeastern China.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using ANOVA for randomized block design.Compared with control(Z0),the soil pH value under Z1a treatment increased by 14.6%,soil organic carbon(SOC)content decreased by 65.4%,so did the PLFA contents and relative abundance of all the microbial PLFA diversity(P<0.05),respectively.Meanwhile,for the Z1a treatment,the ratio of fungi to bacteria(F/B)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35.9%(P<0.05),while the ratio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to Gram-negative bacteria(G+/G−)signific antly increased by 56.1%.This was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increased soil pH values and the decrease of SOC.The Shannon index(H)and evenness index(E)of soil microbial PLFA diversity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land consolidation(P<0.05).Compared to the Z1 treatment,the microbial PLFA diversity was improved slightly.Therefore,the land consolid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composition of soil microbial PLFA diversity,and decrease the soil ecosystem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ivated land balance land use change Pinus taiwanensis forest PLFA soil degradation soil fertility variation
下载PDF
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执行的偏移风险、形成路径与规避体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汪立 熊雯颖 +3 位作者 曾智洋 吕添贵 邱滋璐 谭永忠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9,共9页
研究目的:以“内涵阐释—风险辨识—路径分析—规避体系”为逻辑主线,客观认识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执行的偏移风险类型、风险来源与形成路径,探究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执行偏移风险新命题,以期为提高新时期耕地用途管制政策的稳定性与... 研究目的:以“内涵阐释—风险辨识—路径分析—规避体系”为逻辑主线,客观认识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执行的偏移风险类型、风险来源与形成路径,探究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执行偏移风险新命题,以期为提高新时期耕地用途管制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执行的偏移风险主要包括组织矛盾、保障滞后、利益冲突和监管缺失;(2)规划冲突与权责模糊、资金技术的双重约束、多元主体利益冲突以及对非耕行为的负激励程度不足是造成政策执行偏移的主要风险源;(3)“制度环境—利益互异—执行偏移”的逻辑主线,可解释耕地“进出平衡”政策偏移风险的形成路径;(4)规避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执行偏移风险,需借助规划管理、资金技术、利益分配和科技预警等手段。研究结论:耕地“进出平衡”政策的执行,应重视政策演化不同阶段不同偏移风险的差异性,构建相应的风险规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进出平衡”政策 偏移风险 形成路径 规避体系
下载PDF
基于反现实情景模拟的耕地“进出平衡”政策绩效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章礼杰 邹镰钊 江舒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4-302,共9页
探究情景模拟下耕地进出平衡政策实施绩效与影响,有助于完善该政策机制和促进耕地保护。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通过构建现实情景(政策实施情景)和反现实情景(惯性发展情景)下的农用地内部转换决策效用函数、土地利用需求预测模型和基于元... 探究情景模拟下耕地进出平衡政策实施绩效与影响,有助于完善该政策机制和促进耕地保护。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通过构建现实情景(政策实施情景)和反现实情景(惯性发展情景)下的农用地内部转换决策效用函数、土地利用需求预测模型和基于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的土地利用转换潜力综合模型,对比分析两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动态格局变化,对该政策未来实施绩效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该政策实施有效减少了广州市耕地的流失,政策实施情景中2020—2030年耕地流向非耕农用地的面积减少了20.40km^(2);2)该政策实施对耕地和园地的景观格局影响较大,政策实施情景中耕地的聚集程度更高,但园地的破碎程度更大;3)政策实施情景中2020—2030年广州市农用地内部地类数量比例保持平衡,较多园地恢复为耕地,且各地类分布更加均匀。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未来在广州市的实施绩效良好,有效减少了耕地流失,维持了农用地内部结构比例,促进了园地向耕地转换,对保持耕地数量动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地利用 模型 情景模拟 进出平衡 绩效
下载PDF
河南沿黄区“以水定地”耕地空间重构研究——基于作物种植视角
5
作者 周浩 覃湘 +1 位作者 马泉来 胡贤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604-7614,共11页
科学评估我国典型粮食主产区耕地的潜在水分条件状况,继而“以水定地”实现耕地空间重构布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河南沿黄的原阳县等6个产粮大县为研究区,从作物种植视角出发,基于耕地及作物... 科学评估我国典型粮食主产区耕地的潜在水分条件状况,继而“以水定地”实现耕地空间重构布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河南沿黄的原阳县等6个产粮大县为研究区,从作物种植视角出发,基于耕地及作物分布数据、MODIS数据和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通过构建区域遥感蒸散模型和水分平衡评价模型,精准揭示当地水分平衡状况及耕地利用下水分平衡效应,进而构建多智能体空间优化配置模型来实现耕地作物种植的空间重构。结果表明:(1)沿黄6县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持续下降,其中2020年冬小麦和夏玉米播种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74.75%和48.91%,种植模式以玉米小麦轮作为主,夏玉米单一型耕地分布零散且对应田块规模偏小;(2)地表蒸散量与有效降水量的时空错位引致当地水分平衡状态存在较大差异,全境缺水且水分亏缺量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规律,应依据作物水分平衡态势的空间差异进行差别化灌溉管理;(3)耕地空间重构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尺度性效应,且县域尺度的优化结果优于单一整体尺度,在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重构后的冬小麦和夏玉米水分亏缺情势均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田块的空间积聚性和连片性更加有利于作物日常灌溉管理。河南沿黄区需大力推行“以水定地”耕地空间重构战略,以缓解耕地用水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作物 水分平衡 以水定地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基于进出平衡视角的高原山区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以宾川县为例
6
作者 庄飞 陈国平 +1 位作者 张丹丹 李勇 《地矿测绘》 2024年第2期57-62,66,共7页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增加耕地面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进出平衡政策实质是为了应对耕地非粮化,而高原山区耕地受地形地貌、耕作条件等限制,非粮化现象严重。为此,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气候条...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增加耕地面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进出平衡政策实质是为了应对耕地非粮化,而高原山区耕地受地形地貌、耕作条件等限制,非粮化现象严重。为此,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气候条件、区位等4个方面选取了11个评价指标,构建了耕地后备资源指标体系,以典型高原山区宾川县为例,从潜力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3个维度分析其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潜在耕地主要有园地、林地、草地等地类。其中,园地占比最多,占94.6%;经测算全县耕地理论潜力共194340.73 hm^(2),扣除因陡坡、河湖、林区、地灾、生态等不适宜耕种外,实际潜力为23768.98 hm^(2),主要分布在金牛镇、力角镇、州城镇和鸡足山镇等乡镇。研究表明:研究区耕地非粮化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种植投入产出比低群众积极性不高、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耕地流转等综合因素导致;全县耕地潜力较大,但分布零散,耕作条件较差,投入较大,可以考虑将村庄范围内未纳入保护范围的耕地作为未来开发的潜力重点,以利于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研究旨在探索高原山区耕地潜力,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进出平衡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进出平衡 高原山区 耕地潜力 限制性因子 宾川县
下载PDF
耕地后备资源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7
作者 先远航 黄星 +1 位作者 王佑汉 廖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130-137,共8页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实行耕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系统分析耕地后备资源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脉络,明晰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耕地后备资源研究聚焦于农业资源保护开发与土地规划利用研究,小范围内学...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实行耕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系统分析耕地后备资源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脉络,明晰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耕地后备资源研究聚焦于农业资源保护开发与土地规划利用研究,小范围内学术合作联系紧密,跨区域合作交流较少。“适宜性评价”“土地开发”和“占补平衡”等为主要研究热点。研究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探索、波动发展和平稳成熟3个阶段。土地潜力评价与开发保护研究贯穿发展历程,前沿发展主要集中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土地改造利用技术研究,坚持生态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未来研究应加强边际土地潜力挖掘,深化开发评价、理论体系构建,强化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积极探索通过土地整治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与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CITESPACE 适宜性评价 土地开发 占补平衡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安徽省试点县补充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
8
作者 童童 丁琪洵 +3 位作者 蔡天培 汤萌萌 史习建 马友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7,共6页
以安徽省全椒县、长丰县和五河县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补充耕地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进行耕地质量等级与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全椒县、长丰县和五河县2020年补充耕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分别为5.198、4.811和3.911;补... 以安徽省全椒县、长丰县和五河县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补充耕地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进行耕地质量等级与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全椒县、长丰县和五河县2020年补充耕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分别为5.198、4.811和3.911;补充耕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总体上低于县域水平;补充耕地质量等级面积分布总体上比县域水平分布更分散;乡镇补充耕地质量等级与全镇耕地质量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与乡镇补充耕地面积存在负相关关系;补充耕地土壤速效钾和pH平均值高于县域土壤平均值,有效磷平均值低于县域平均值,有机质平均值与县域平均值变化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耕地 耕地质量 土壤养分 占补平衡 安徽省
下载PDF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现实困境、法理反思与制度设计——以利益平衡理论为视角
9
作者 郑庆宇 吴昭军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40,共9页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法律政策内在冲突,探究其法理基础并提出制度设计方案。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演绎推理法。研究结果:当前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存在着执行效果与政策目标的偏离、不同立法导向下规范价值的冲突、公权限...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法律政策内在冲突,探究其法理基础并提出制度设计方案。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演绎推理法。研究结果:当前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存在着执行效果与政策目标的偏离、不同立法导向下规范价值的冲突、公权限制与私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利益平衡理论可作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法理依据,其蕴含的系统治理观可有效填补其他理论供给不足的问题,实现多元价值平衡。研究结论:在利益平衡理论下,应改变单纯公法管制思路,引入契约等私法理念,增强管制弹性,平衡公权管控刚性与私法经营自主权;协调耕地的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与经济效益功能,遵循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分类分区设定不同的管控强度;根据管制强度建立多元补偿机制,对被管制者予以公平合理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 经营自主权 利益平衡理论 补偿
下载PDF
耕地“进出平衡”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10
作者 蒋海宁 刘洋 +2 位作者 徐玲 韩建业 徐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264-267,共4页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和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严格管控耕地与其他农用地、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调整的耕地“进出平衡”制度。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分...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和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严格管控耕地与其他农用地、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调整的耕地“进出平衡”制度。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分析南京市2020和2021年耕地“进出平衡”实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南京市已有实践,从明确转进转出规则、加强项目资金保障、完善指标交易机制、加强全流程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耕地“进出平衡”政策和管理办法,推动“进出平衡”制度的路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进出平衡” 实施问题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县域“进出平衡”耕地资源补充潜力分析——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
11
作者 梁健 梁婧祎 《自然资源情报》 2024年第5期25-31,共7页
“进出平衡”是新时期下我国进一步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制度创新。但当前地方在落实该政策过程中存在工程选址难、空间协调难、耕地恢复难、后期管护难等诸多问题。本文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从土壤地力、恢复成... “进出平衡”是新时期下我国进一步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制度创新。但当前地方在落实该政策过程中存在工程选址难、空间协调难、耕地恢复难、后期管护难等诸多问题。本文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从土壤地力、恢复成本、后期管护条件及规划协调性等多维度,综合评判“进出平衡”耕地补充潜力,分析限制其他农用地转用为耕地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对未来实施“进出平衡”的空间选址布局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耕地补充潜力评价分值为36.95~95.62,且空间分异性显著,优质地块集中在沿江河谷低丘区域,恢复成本过高、与规划边界存在冲突是其他农用地转用为耕地的主要限制因素;经预测,2020-2035年研究区“进出平衡”需补充耕地6223.6 hm^(2),但由于耕地“非粮化”流失与补充资源在空间上存在明显错位,镇域落实“进出平衡”的经济性与可行性较差,而县域统筹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非粮化 进出平衡 耕地补充潜力 三区三线
下载PDF
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编制及思考——以某县为例
12
作者 黄旺 赵春环 段仕美 《地矿测绘》 2024年第2期49-52,共4页
以某县为例,通过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的分析,思考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编制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耕地“进出平衡”工作更好地落实、落细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耕地 进出平衡 耕地保护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基于PLM+AHP的海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评价
13
作者 麦兰芳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为落实好海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首先基于项目逻辑模型构建海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层指标的权重值,对海南省2017~2022年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投入、活动、产出、效... 为落实好海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首先基于项目逻辑模型构建海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层指标的权重值,对海南省2017~2022年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投入、活动、产出、效果、影响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7、5.6、4.3、6.0、5.5分,2017~2022年占补平衡实施效果评价得分整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征,具体排序为2019年>2020年>2022年>2017年>2021年>2018年;文昌市和陵水县分别是海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最好和最差的地区。根据2017~2022年海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实施评价结果,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绩效改进工作的建议,旨在为海南省今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逻辑模型 耕地占补平衡 层次分析法 实施效果 评价分析
下载PDF
进出平衡视角下耕地恢复潜力重点区域识别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金花 王雨晴 +2 位作者 蒋海明 许鹏 赵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6-225,共10页
科学识别耕地恢复潜力重点区域,对落实耕地进出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为研究区,基于“三调”数据,综合农业生产适宜性、新增耕地恢复潜力、地类集聚连片性与经济发展水平4... 科学识别耕地恢复潜力重点区域,对落实耕地进出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为研究区,基于“三调”数据,综合农业生产适宜性、新增耕地恢复潜力、地类集聚连片性与经济发展水平4个维度,构建进出平衡视角下栅格尺度的耕地恢复潜力重点区域识别模型,定量识别耕地恢复潜力重点区域并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汶上县农业生产适宜性较高,适宜性指数为[0.33,0.79],呈现自东向西逐级递减的地带性分异规律,地域差异较明显;耕地恢复潜力类型以工程恢复为主,可恢复地类中林地分布广泛,占比72.89%;地类集聚连片程度整体较好,高、中连片性区域占比达71.85%,呈“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态势;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差异性,分布特征与新增耕地恢复潜力和地类连片性互补。2)结合耕地恢复综合评价,共识别23处耕地恢复潜力重点区域,总面积56.31 km^(2),分布于县域中部、南部与东西边缘地带,重点区域分布广泛。该模型可用于以平原为主的农业主产区重点区域的识别,可为耕地恢复整治项目筛选、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编制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耕地进出平衡制度的落地、耕地可持续利用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农业 耕地 进出平衡 耕地恢复潜力 重点区域识别 农业生产适宜性
下载PDF
综合“同质等效—流补平衡”的耕地“进出平衡”管制:方法与实证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坤宇 金晓斌 +3 位作者 王世磊 应苏辰 祁曌 周寅康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88,共12页
研究目的:明确耕地“进出平衡”的管制体系,构建综合“同质等效—流补平衡”的管制框架,为科学制定农用地用途管制规则、合理确定耕地“进出平衡”管制要求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进出平衡”应... 研究目的:明确耕地“进出平衡”的管制体系,构建综合“同质等效—流补平衡”的管制框架,为科学制定农用地用途管制规则、合理确定耕地“进出平衡”管制要求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进出平衡”应以一般耕地和可恢复非耕农用地为对象,综合“同质等效”与“流补平衡”的管制要求,实现耕地长期稳定利用的目标;(2)以“同质等效”和“流补平衡”为管制评价依据和分区划定原则,可为落实区域耕地“进出平衡”提供方法支撑;(3)宜兴市永久基本农田外的农用地可划分为备选补入区(2848.07 hm^(2))、备选流出区(2847.70 hm^(2))、重点保护区(3063.06 hm^(2))和特色发展区(16286.94 hm^(2))4种类型,落实耕地“进出平衡”管制后宜兴市耕地耕作适宜性均值可由0.60提升至0.64。研究结论:明确耕地“进出平衡”管制规则有助于落实耕地保有量和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并且实现耕地的量质并提、格局优化和功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进出平衡 同质等效 流补平衡 用途管制 宜兴市
下载PDF
耕地“进出平衡”的实施潜力及建议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泽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1期210-212,共3页
“三调”结果显示,过去十年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0.075亿hm2,其中主要流向了林地、园地等非耕农用地,这导致了耕地“非粮化”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耕地“进出平衡”对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 “三调”结果显示,过去十年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0.075亿hm2,其中主要流向了林地、园地等非耕农用地,这导致了耕地“非粮化”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耕地“进出平衡”对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等非耕农用地进行严格管控,在法律条文上和政策执行上提供了清晰明确的依据,对于遏止耕地“非粮化”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厘清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执行过程中实施的范围和内容对于高效有序开展耕地“进出平衡”工作至关重要,为保障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提供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进出平衡 非粮化 农用地
下载PDF
“进出平衡”背景下广东省耕地恢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春婵 熊侣英 +2 位作者 朱君玉 孙伟杰 陈哲华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第9期63-69,共7页
耕地恢复是落实耕地“进出平衡”,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的重要手段。广东省耕地恢复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管理交叉重复,工作缺乏规划统筹;②政策体系不健全,项目实施制约多;③涉及利益主体多,各方利益协调难。进一步推进广东省及... 耕地恢复是落实耕地“进出平衡”,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的重要手段。广东省耕地恢复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管理交叉重复,工作缺乏规划统筹;②政策体系不健全,项目实施制约多;③涉及利益主体多,各方利益协调难。进一步推进广东省及各地耕地恢复工作的政策建议:①加强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有序推进耕地恢复工作;②构建耕地恢复政策体系,完善制度建设;③创新利益平衡模式,破解资金筹措难题;④构建治理主体多元路径,强化考核监督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进出平衡 耕地恢复 广东省
下载PDF
提升海口市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宇 《自然资源情报》 2023年第9期59-64,共6页
“十四五”期间,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发展,海口市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引领区和自贸港建设排头兵,担负着建设江东新区和各产业园区的重任,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亟待增加补充新增耕地指标的途径,提升补充耕地能... “十四五”期间,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发展,海口市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引领区和自贸港建设排头兵,担负着建设江东新区和各产业园区的重任,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亟待增加补充新增耕地指标的途径,提升补充耕地能力,才能保障土地资源要素供给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项目的顺利实施。本文通过分析海口市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探讨当前占补平衡存在的占用耕地增加、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易地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数量有限等问题,并提出提升占补平衡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补平衡 新增耕地 易地补充耕地 耕地保护
下载PDF
基于GIS的耕地提质改造后备资源潜力测算
19
作者 邓选 谭荣建 钱永辉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4期10-14,共5页
耕地提质改造是当前形势下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举措,是落实耕地补改结合的重要措施。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矢量数据精度的提升,耕地提质改造后备资源的测算和项目区的选址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因此,如何有效地选择耕地后备... 耕地提质改造是当前形势下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举措,是落实耕地补改结合的重要措施。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矢量数据精度的提升,耕地提质改造后备资源的测算和项目区的选址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因此,如何有效地选择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测算方法,准确选择项目区是整个耕地提质改造工作的基础。通过GIS空间分析和限制因素法对盐津县耕地提质改造后备资源进行叠加分析,进行盐津县耕地提质改造潜力测算和适宜性评价,测算出盐津县共有耕地后备资源图斑1 550块,全部为旱地,面积4 408.12 hm^(2)。为科学高效地选取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区和后备资源潜力测算提供了理论方法,为加快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有利于协调区域间补充耕地指标快速流转,保障建设用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耕地提质改造 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测算 项目区选址 耕地占补平衡
下载PDF
基于碳中和背景的耕地质量提升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振嘉 贺伟 +5 位作者 罗林涛 徐艳 侯宪东 杜宜春 张俊 任虎兴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3-730,共8页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需要,中国承诺将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力推进中低产田耕地质量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粮食产能和实现农业碳中和的有效路径.文中对农业领域碳排放来源及减排潜能进行分析,表明通过科学...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需要,中国承诺将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力推进中低产田耕地质量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粮食产能和实现农业碳中和的有效路径.文中对农业领域碳排放来源及减排潜能进行分析,表明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提升耕地质量、优化田间管理,农业系统固碳减排潜力巨大.结合发达国家采用的碳减排措施,提出了基于农业碳中和背景下中国需要围绕“缩小作物产量与效率差,保障粮食安全”“减少氮肥生产耗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抑制水稻田甲烷排放,推行低碳稻作技术”以及“增加秸秆腐熟还田,优化肥料管理模式”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针对中国未来农业领域碳中和提出了必要的建议,以期为加快耕地产能提升和实现固碳增汇提供必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耕地质量 减排增汇 碳平衡 中低产田 温室气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