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蕴·藩篱·突破:数字法治时代视角下面向未来的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娟娟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7期4-13,共10页
在数字法治建设背景下,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是法学教育的核心使命。如何进一步创新与改革传统法治人才培养,培养面向数字法治的复合型法治人才,更好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实现,是当代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必须思考和回应的重大课题。... 在数字法治建设背景下,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是法学教育的核心使命。如何进一步创新与改革传统法治人才培养,培养面向数字法治的复合型法治人才,更好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实现,是当代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必须思考和回应的重大课题。从数字法治时代视角出发,以高等院校法学教育为研究主体,以“意蕴、藩篱、突破”思路探究面向数字法治时代的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路径,为新时代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法治 高等院校 复合型法治人才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法律逻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猛宗 王一然 《天津电大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建设为法治人才培育引领正确方向,是新时代法学教育发展及法律逻辑教学范式转向的现实需要。法律逻辑课程思政元素可从多维度挖掘,但现实中还存在着思政元素与课程... 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建设为法治人才培育引领正确方向,是新时代法学教育发展及法律逻辑教学范式转向的现实需要。法律逻辑课程思政元素可从多维度挖掘,但现实中还存在着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衔接生硬的问题。此外,在法律逻辑课程教学内容、形式及考核方式上的不足也阻碍着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为此,法律逻辑课程思政建设应明确目标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并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此外,还应结合学科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与课程内容的衔接,并不断丰富课程形式、优化考核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逻辑学 课程思政 法治人才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地方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对策——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背景 被引量:2
3
作者 盛革宇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2,共3页
随着我国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涉外法律事务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对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地方高校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在统筹“两个大局”与统筹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教学资源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不完... 随着我国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涉外法律事务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对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地方高校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在统筹“两个大局”与统筹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教学资源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课程设置不科学、培养机制未精细化、协同培养未全面展开的困境。面对此困境,需要夯实地方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基础,完善地方高校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机制,在满足社会对涉外法治人才需求的同时,提高地方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教育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培养机制
下载PDF
“法工交融”背景下司法鉴定专门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政法院校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发展为视角
4
作者 沈臻懿 杜志淳 《中国司法鉴定》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司法鉴定等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支撑。司法部《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细则》将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列入司法鉴定准入的相关专业,为政法院校前述专业的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化注入了... 司法鉴定等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支撑。司法部《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细则》将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列入司法鉴定准入的相关专业,为政法院校前述专业的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鉴于司法鉴定兼具法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的交叉属性,其在成为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职业导航新增长点的同时,需要处理好前述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法”“工”交叉融合,探寻契合司法鉴定行业所需的“法工交融”专门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法律服务队伍 司法鉴定 人才培养 法工交融
下载PDF
涉东盟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创新
5
作者 彭振 王晓萍 李嘉宝 《东南亚纵横》 2024年第6期20-27,共8页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已进入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多元化的新阶段。在双方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涉东盟法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涉东盟法律人才对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积极的...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已进入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多元化的新阶段。在双方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涉东盟法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涉东盟法律人才对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涉东盟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仍存在法律外语课程设置限制、法学教育与现实脱节以及涉东盟法律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为此,应当采取“分类”“多模式”培养机制进行科学教育资源分配,完善法学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优化涉东盟法律师资队伍以及建设“人工智能+”中国-东盟法律数据平台等措施,培育涉东盟高素质法律人才,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人才 人才培养 东盟
下载PDF
新时代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创新探究
6
作者 刘利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当前,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全新要求,培养理念既要定位于高超法律技能的“法律工匠”目标,更要聚焦于培养坚定法治信仰、崇高职业...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当前,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全新要求,培养理念既要定位于高超法律技能的“法律工匠”目标,更要聚焦于培养坚定法治信仰、崇高职业伦理和优秀法治思维的“法律方家”。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和重点是要强化坚定法治信仰的养成模式、弘扬人文精神的浸润模式、融入信息时代的协同模式、推崇艰苦奋斗的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 培养理念 法律工匠 法律方家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其应对
7
作者 华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154-156,共3页
课程思政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养成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能够“熟练运用”国际法律规则以及“妥善处理”涉外事务,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服务。但目前课程思政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存在“法律+X外语”培养模式浮于浅层交叉、... 课程思政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养成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能够“熟练运用”国际法律规则以及“妥善处理”涉外事务,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服务。但目前课程思政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存在“法律+X外语”培养模式浮于浅层交叉、核心课程设置较为混乱、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和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需要实现“法律+X外语”的深度融合;明确核心课程设置理念;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和充实后备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涉外法治人才 德法兼修
下载PDF
英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8
作者 刘亚军 张羽佳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307-323,共17页
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现阶段还存在涉外课程覆盖面不全、缺乏针对性培养方案、涉外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英国法学教育长期位居世界一流水平,本文分析了英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及法学教育体系的完备性和多样性、法学专业人才... 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现阶段还存在涉外课程覆盖面不全、缺乏针对性培养方案、涉外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英国法学教育长期位居世界一流水平,本文分析了英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及法学教育体系的完备性和多样性、法学专业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涉外法学教育的实践性和专业性等方面特点,通过对格拉斯哥大学的案例分析,提出增加涉外课程、推动境外实习、增设多元化考核模式等方案,为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涉外法治课程 英国法学教育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我国商事法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9
作者 刘明霞 谢慧欣 《邢台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2-137,共6页
2020年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依法治国需要不同的法律人才贡献力量,商事法律人才的需求被提上日程。在我国的法律人才需求和... 2020年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依法治国需要不同的法律人才贡献力量,商事法律人才的需求被提上日程。在我国的法律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存在矛盾的前提下,还存在有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与人才需求现状不对等,专门商事法律人才培养制度缺失,涉外商事法律人才培养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建议政府、行业与高校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培养高质量商事法律人才,同时加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密切合作,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最后应加强双语课程教学,培养复合型商事法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商事法律人才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公安法治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10
作者 贾建平 王占军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培养德法兼修高素质公安法治人才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新时代高素质公安法治人才培养具有新使命、新目标、新模式和新机制,为公安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当前公安教育还没有完全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在法治思维的养成教育、... 培养德法兼修高素质公安法治人才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新时代高素质公安法治人才培养具有新使命、新目标、新模式和新机制,为公安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当前公安教育还没有完全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在法治思维的养成教育、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还存在问题,人才培养共建共育共享理念还没有形成。新时代公安法治人才培养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好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厚植法学基础,打好人才培养的根基;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加强社会力量参与;坚持德法兼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公安法治人才 培养路径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国碧 罗惠铭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1期13-16,共4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步入高质量融合发展期,急需通晓且能运用跨域法律规则积极参与大湾区规则制定和衔接、善于处理跨域法律事务的高水平跨域法治人才。目前跨域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在培养方式欠多样、培养内容缺体系、培养保障不多维...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步入高质量融合发展期,急需通晓且能运用跨域法律规则积极参与大湾区规则制定和衔接、善于处理跨域法律事务的高水平跨域法治人才。目前跨域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在培养方式欠多样、培养内容缺体系、培养保障不多维等不足。可借鉴世界著名湾区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以四元协同为基础,创设“三多”培养方式,建设体系化培养内容,构建多维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法治人才 培养模式 培养内容 四元协同 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刚 常云柏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8期4-17,共14页
探索和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是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涉外法治的不断发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服务实现国家战略以及推进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保障和抓手。梳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探索和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是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涉外法治的不断发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服务实现国家战略以及推进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保障和抓手。梳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其发展轨迹:恢复建设时期、平缓发展时期和深化发展时期。但是在实践发展中,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面临人才数量不足、学科体系与课程体系不完备、培养模式亟需优化以及质量有待提高等现实困境。基于此,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为了能更好地培养涉外法治人才,通过目标定位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涉外法治人才;采取教育改革以构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模式创新使涉外法治人才得以精细化培养;设置质量保障以维系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机制 法学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法学教育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静 安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3期33-36,共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时代法学教育指引了科学的方向。在法学教育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其贯穿整个法学课程体系中,是保证开放教育法学专业适应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时代法学教育指引了科学的方向。在法学教育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其贯穿整个法学课程体系中,是保证开放教育法学专业适应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践路径。开放大学法学教育应当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课程评价考核机制入手,积极将这一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育教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德法兼修的育人理念,不断提高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新时代法学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浙江实践对新时代高校法治人才培养的范式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峰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4期4-17,共14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依法治国。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优质高效建设新时代法学“三大体系”离不开人才保障。高等学校肩负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依法治国。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优质高效建设新时代法学“三大体系”离不开人才保障。高等学校肩负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任,是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加强法治人才培养需要从实践中汲取养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浙江实践,对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法治人才培养具有重大范式意义。归纳习近平法治思想浙江实践的范式意义,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上指引价值认同形塑、法学知识传授、法治思维养成和司法能力训练的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要以人民性塑造新时代法治人才的价值认同,以系统性构建新时代法治人才的知识体系,以规范性训练新时代法治人才的法治思维,以创新性提升新时代法治人才的司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人才培养 新文科 新法学 系统论
下载PDF
基于实践教育推动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机制探索——以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继红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5期39-44,共6页
创新型国家的根基在于培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融入教学实践各环节... 创新型国家的根基在于培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融入教学实践各环节,贯穿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培养格局。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创新实践,积极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构建优势互补的创新平台,成为地方治理创新的智库团队,打开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壁垒,探索开放性办学体制,着力提升地方政府治理效能,促进教育与产业的联动发展,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依托产教融合机制推动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机制成效凸显,形成引领示范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法治人才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实践教育 用人生产单位
下载PDF
“双碳”目标赋能能源法治人才培养:逻辑审思、现实堵点与实践进路
16
作者 唐欣然 陈星宇 《新疆社科论坛》 2024年第5期92-98,共7页
作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源行业正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力求通过法治手段引领行业变革,促进能源革命与国际合作,确保在促进绿色发展的同时,维持经济的稳健增长。为了促进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有效应对能源法治领域的... 作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源行业正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力求通过法治手段引领行业变革,促进能源革命与国际合作,确保在促进绿色发展的同时,维持经济的稳健增长。为了促进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有效应对能源法治领域的新挑战,高质量法治人才的支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能源法治人才培养面临人才结构性失衡、培养目标不清晰与培养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因此,通过“双碳”目标赋能能源法治人才培养,从“双碳”目标的现实需求出发,开设具备针对性和专业性的课程教学;完善能源法治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以人才现状为导向测算人才需求;建立能源法治人才跟踪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探索以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交叉法学人才培养机制,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在“双碳”目标下对能源法治人才的精准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人才培养 法学教育 能源 法治人才
下载PDF
“法学创新思维”本科课程建构
17
作者 林乐鸣 张珺 张志烽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法学创新思维既体现在传统专业性思维的创新应用,也体现在法学领域引入新思维并实现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创新型法治人才,法学高等教育强化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国内法学本科教学体系... 法学创新思维既体现在传统专业性思维的创新应用,也体现在法学领域引入新思维并实现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创新型法治人才,法学高等教育强化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国内法学本科教学体系中,法学创新课程存在专创融合不足、理实融合较弱等典型问题,且聚焦法学创新思维的课程建构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针对法学创新思维特点,大连海事大学研究并率先开设“法学创新思维”本科课程,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创新课程,健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建设,更好回应创新法治人才培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 创新思维 创新创业教育 本科教学改革
下载PDF
厚植德法底蕴: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研究
18
作者 白思 刘婉芯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国家。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国家和社会需要大量德法兼修、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法治教育,有助于在德法共治的价值理念下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精神以及法律素养,坚定大学生的法治信... 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国家。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国家和社会需要大量德法兼修、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法治教育,有助于在德法共治的价值理念下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精神以及法律素养,坚定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践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的思路,运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凝聚社会主义法治共识,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立场和文化自信,为法治国家建设厚植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思想 法治人才培养 多元融合 法律信仰 法治国家
下载PDF
高校法治教育优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图式内多元培养机制的塑造
19
作者 杨晓培 俞钦耀 +1 位作者 李品征 甘童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84-92,共9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新时代法治工作夯实制度底色,亦为高校法治人才培养建设提供精神内核。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高校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合理构建具有实际意义,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尚存诸多困境,如人才培养理论基底阙如、...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新时代法治工作夯实制度底色,亦为高校法治人才培养建设提供精神内核。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高校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合理构建具有实际意义,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尚存诸多困境,如人才培养理论基底阙如、培养体系陈旧、培养环境与人才需求脱节等,导致高校法治人才培养的“不平衡”与“不充分”。扬弃既有学理成果,应于理论基底侧,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于培养体系侧,借力科技创新技术建设高校特色型研究智库,激发教师授课效能,并联动实务部门搭建数字化法治服务平台,以充实高校法学学科教育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功底与教学质量;于课程设置侧,针对性设置多层次课程体系,培养跨学科的涉外法治人才,并增加“党规”与“国法”双轨教学的课程占比,以培养复合型法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高校法治教育 法治人才培养
下载PDF
我国银行法学课程体系创新研究——以英国银行法学课程为借鉴
20
作者 叶凝遥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7期20-26,共7页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金融领域法治建设能够促进我国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其中,银行法学作为金融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推进金融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金融法律体系正逐步健全,在此过程中...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金融领域法治建设能够促进我国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其中,银行法学作为金融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推进金融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金融法律体系正逐步健全,在此过程中需要培养一批具有金融法学素养,特别是银行法学相关的高素质人才,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当前,我国银行法治人才培养已呈现体系化、自主化的趋势,但在教材选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通过以教材选择与课程设置为切入对比研究我国与英国银行法学培养模式,为我国银行法学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参考,推进我国法治人才培养,实现全面依法治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法 法治人才 法学教育 英国 培养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