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1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s Based on the Components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飞鹤 阴帅可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4期10-12,共3页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mode of cultural ecosystem,a structural mode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by replacing human society,exterior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in the cultural ecosystem with hu...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mode of cultural ecosystem,a structural mode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by replacing human society,exterior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in the cultural ecosystem with human activities,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and architectural culture.Within this mode,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as in the uttermost layer of the architectural cultural structure,design techniques and written works in the middle layer,and values in the innermost layer.It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s along the line of dynastic changes,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al consciousness,cultural psychology and aesthetic habit,it was pointed out that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s have evolved from animal park to landscape garden,from urban residential garden to private garden in the southern reg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which also indicated a transition from focusing on exterior forms to stressing practical functions,and such a transition was realized on the basis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values of the time with the help of proper design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ECOsystem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s COMPONENTS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下载PDF
CHINESE CULTURE: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CROSS
2
作者 Ma feng Zhanna V.Kovaliv 《大观周刊》 2011年第20期243-243,241,共2页
下载PDF
Influ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on Modern Church Architecture in Yan’an Area
3
作者 Li Wang Yongjian Qu 《Journal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Research》 2015年第4期180-188,共9页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ims at elaborating the architectural styles, interior space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of modern church architecture in Yan’an, analyzing t...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ims at elaborating the architectural styles, interior space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of modern church architecture in Yan’an,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on modern church architecture in Yan’an and expound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as church architecture, which will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utiliza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Yan’a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N CHURCH ARCHITECTURE Yan’an Area INFLU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下载PDF
Gate Culture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4
作者 Lou Qingxi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2年第3期32-35,共4页
Agateiswherepeopleenterandexltastructure.Palaces,temples,gardens orapartments,whether a single build川g or anSFCh【t6CtUFSD COffip卜XI SH帖V6比6iF OWrt 6RtFSDC6.
关键词 SRO SI In IR Gate culture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下载PDF
“Chineseness”:A Discussion on Cases Related to Tulou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e
5
作者 Guanyan Xiao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The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concept of“Chineseness”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e,a strategic tool for creating distinctive styles rooted in Chinese identity.It serves not only to distinguish projects from mar... The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concept of“Chineseness”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e,a strategic tool for creating distinctive styles rooted in Chinese identity.It serves not only to distinguish projects from market-driven trends but also to establish a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global architectural landscape.“Chineseness”among 24 identified keywords represents a practical strategy embraced by many young architects with international exposure.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welling,a symbol of familial and cultural essence,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home culture,is a primary inspiration for contemporary architects.The research adopts a case study approach,focusing on Tulou-related cases from the last fifteen years,encompassing various building types.The Tulou,a mountain-dwelling with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is introduced,reflecting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es in its architectural principles.The case studies,including URBANUS’s“Tulou Collective Housing 2008”and Chengdu’s“Tulou Theater,”demonstrate how Tulou prototypes can be creatively adapted.These designs not only replicate forms but also capture the communal spirit inherent in traditional dwellings.“Stepped Courtyards”by OPEN Architecture reinterprets Tulou typology for a staff dormitory,emphasizing community awareness.In conclusion,the concept of“Chineseness”emerges as a prominent topic,showcasing the dynamic and adaptable n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modern architectural expressions.The cases illustrate the evolving interse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modern architecture,offering insights into the future trajec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culture.The interrelated keywords highlight the nuanced and evolving nature of“Chineseness”in architectural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NESS Tulou 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e Cultural identity Traditional dwelling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问题——国家文化结构视野下由文化认同建构国家认同的逻辑 被引量:3
6
作者 傅才武 李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7,共16页
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当代中国国家建构的重大命题,在五千多年文明古国的笼统共识之下,深厚文化传统如何影响或制约国家建构的机制与路径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国家文化结构理论表明,在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结构中,基于长期历史进程中形... 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当代中国国家建构的重大命题,在五千多年文明古国的笼统共识之下,深厚文化传统如何影响或制约国家建构的机制与路径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国家文化结构理论表明,在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结构中,基于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具有天然联系,国家文化议程与国家政治议程纽结在一起,造成了国家建构中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路径锁定”。进入近代,发端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程将中国这样一个以历史文化传统为根基的文化共同体强行塞进现代民族国家的“强迫性框架”之中,极大弱化了中国经由文化认同建构国家认同的传统纽带,导致了从传统文化危机到国家认同危机的链式反映,动摇了国家结构的稳定性,其影响深广。通过梳理西方民族认同型国家与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之间的差异,阐述历史长周期内中国作为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国家建构逻辑与转型困境,深入揭示出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国家属性与形态特征,进而阐明全球化视野下以文化认同统筹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建构路径,从中西方现代化启动的初始文化条件差异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的特殊内涵和根本特征,更加深入地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深刻内涵,并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理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文化转型 国家文化结构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ligious Spatiality in Yucatan: A Look From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7
作者 Manual Arturo Kalisch Roman 《Sociology Study》 2014年第5期411-422,共12页
Social transformations have been changed in thinking and observable current religious institutions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manifestations. Likewise, observed these changes in religious buildings of the past,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s have been changed in thinking and observable current religious institutions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manifestations. Likewise, observed these changes in religious buildings of the past, they were current and contemporary in its own time, which has allowed them to remain in force in its architectural spatiality and its urban relationships, serving as the historical bridge 1;hat allows analyzing the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in Mexico and particularly in Yucatan.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carry out a contemporary look to 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f the temples in Yucatan colonial architecture to establish the process of change and permanence of spatiality and volumes that have allowed liturgy procedures as well as the way of approach to the sacredness of the Catholic communities from the colonial period to the present day. On the other hand, interest to establish, in particular, as the colonials religious buildings have been maintained in force and have appreciated for religious service to continue and in some cases, as they have given other kinds of services while maintaining its primordial spati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gious architecture cultural heritage architectural transformations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建设路向性探索——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野 被引量:2
8
作者 孙俊杰 刘孟琪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要举措,不仅影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事关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因此,以“双创”方针逻辑原点、逻辑演进和逻辑复归的演绎层次为切入点,对“双创”实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要举措,不仅影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事关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因此,以“双创”方针逻辑原点、逻辑演进和逻辑复归的演绎层次为切入点,对“双创”实施的历史机遇、实践机遇和科技机遇进行现实审视,厘清“双创”方针的逻辑与背景。同时,结合“双创”实施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历史局限性、世界多元文化冲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内外因素造成的挑战困境,最终得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创新发展前提、以人民群众为创新发展立场、以“破”与“立”为创新发展原则、以打造品牌为创新发展手段等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双创”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下载PDF
传统勤廉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袁柏顺 郑朝阳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1期66-74,共9页
传统勤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价值系统为目标、以行为导向系统为引领、以规范系统为调节、以支撑系统为保障协调统一的文化系统。传统勤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虽然面临古今差异的问题,但是中华文明长期... 传统勤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价值系统为目标、以行为导向系统为引领、以规范系统为调节、以支撑系统为保障协调统一的文化系统。传统勤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虽然面临古今差异的问题,但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历史路径依赖让传统勤廉文化的“两创”具备了可能。传统勤廉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是:旗帜鲜明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涵、科学制订与落实勤廉制度规范、推进“勤、绩”和“廉、民”的行为导向内在统一、推动支撑系统的全面转化发展,从而实现新时代勤廉文化价值系统、行为导向系统、规范系统和支撑系统的内在协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勤廉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从乡土中国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迈向一种文化转型视角的差异性共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旭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52,共14页
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与改变,可以基于一种内外关系的结构性改变而做一种细致的考察。这种改变有着其自身的内力和外部压力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内力的作用来自于作为原点参照的乡土中国长期模式的存在,在其背后有着一种文化理解意义上的... 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与改变,可以基于一种内外关系的结构性改变而做一种细致的考察。这种改变有着其自身的内力和外部压力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内力的作用来自于作为原点参照的乡土中国长期模式的存在,在其背后有着一种文化理解意义上的根基于土地束缚的存在,但这种束缚却并非一种所谓超稳定结构的存在,而是有着其自身自我适应性的结构性调整,通过迫不得已离开土地的选择而实现生计依赖上的自我转变和适应。这里会真实面对一种乡土中国其自身所固有的封闭与开放的循环,并通过多元一体的动态模式实现其自身多样性和一体性之间的平衡。由现代性冲击所带来的中国转变,要求在现代民族国家之上从一种创造性转化的意义中去构建追求一体性存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便要求一种基于文化转型的策略性应对,这同时也将是文化、艺术以及遗产之类的存在向度重新回归于大众社会实际生活中的一种自我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 文化转型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月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建筑与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贯穿了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的每一个方面。文章以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实用、审美、文化角度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从设计思想、形式、内容等方面以经... 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建筑与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贯穿了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的每一个方面。文章以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实用、审美、文化角度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从设计思想、形式、内容等方面以经典案例探讨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体现;综合现代建筑设计特点,提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设计原则,旨在为现代建筑设计增强文化内涵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建筑设计 文化传承 设计思想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中华传统美德现代转化研究
12
作者 张想林 束长霞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1-84,95,共5页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华传统美德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人民观、发展观、文明观上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传统美德现代转化需要厘清其与马克思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新时代公民道德的关...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华传统美德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人民观、发展观、文明观上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传统美德现代转化需要厘清其与马克思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新时代公民道德的关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准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在“第二个结合”中深挖道德资源,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个课堂”的教育传导作用,善用“微融入”的新媒体传播手段,推进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传统美德 现代转化 文化自信
下载PDF
礼乐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以聂振斌的美学研究为例
13
作者 宋伟 周雅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中华传统礼乐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积淀,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面对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乐文化所遭遇的挑战,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聂振斌通过美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旨在将传统礼乐文化的智慧,包括... 中华传统礼乐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积淀,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面对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乐文化所遭遇的挑战,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聂振斌通过美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旨在将传统礼乐文化的智慧,包括注重理性精神、弘扬人文精神、追求人格精神、倡导自由精神等方面应用于现代社会。他强调了中西文化对话与融合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性。聂振斌的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转化,更为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转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凸显了他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精神 现代转化 礼乐文化
下载PDF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唯物辩证法意蕴
14
作者 韩喜平 刘一帆 郑家璇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M0003,共10页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转型的动力看,近代以来中国对现代性文化的需要,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动力。从转型的方向看,发展葆有中华民族文化特性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文化是在中国...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转型的动力看,近代以来中国对现代性文化的需要,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动力。从转型的方向看,发展葆有中华民族文化特性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文化是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明确的。从转型的过程看,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经由历史的中国文化否定之否定而形成。从转型的方式看,“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把握。从转型的原则看,坚持和巩固中国文化主体性,防止文化转型走向极端,是对质量互变规律适度原则的坚持。唯物辩证法视角的审视为深度理解把握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提供了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转型 文化主体性 “两个结合” 唯物辩证法
下载PDF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重塑——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一种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观察
15
作者 赵旭东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7,共17页
在人类学家所津津乐道的文化与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分野与融合,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支配领域,也有彼此共同性的转化空间,因此就需要在这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的理解机制,而不是任由两种概念不分彼此的混淆。人类发展... 在人类学家所津津乐道的文化与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分野与融合,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支配领域,也有彼此共同性的转化空间,因此就需要在这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的理解机制,而不是任由两种概念不分彼此的混淆。人类发展史中,文明自身所具有的否定性价值可谓是真正带动人类生活不断向前的动力所在,它促动着文明自身的跃升,从而构造出一种作为阶梯等级的文明模式结构,人类的文明相对于人类文化存在而言显然是在不断地阶梯性地向上攀升。相比于文明的躁动性特征,文化有着自身的静谧性,文化与文明这二者间都在发挥着各自对人的生活追求美好理想的方向性塑造作用。面对扑面而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从一种文化转型人类学的视角去考察,我们的文化应承担着一种不断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重塑的新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重塑 人工智能时代 文化转型人类学 文化
下载PDF
精神自觉:文化转型下中国人自我困境的突破
16
作者 郭斯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6,共9页
人类个体作为一个具有精神追求的自我意识生命,不能仅仅依赖于生物功能、社会关系来界定自我,也不能只有宗教的精神性路径。代表古今中外人类文明最先进的精神性内容,应该体现在大部分社会成员的个体自我成长中。否则社会就会变成丛林,... 人类个体作为一个具有精神追求的自我意识生命,不能仅仅依赖于生物功能、社会关系来界定自我,也不能只有宗教的精神性路径。代表古今中外人类文明最先进的精神性内容,应该体现在大部分社会成员的个体自我成长中。否则社会就会变成丛林,人种就会退化。因此,在文化转型过程中,当代中国人要传承人类最优秀的文明成果,以精神自觉为突破,解决个人自我发展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自觉 文化转型 中国人自我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论析
17
作者 安丽梅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156,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具有理论层面的资源支撑价值、实践层面的经世致用价值、文化层面的文脉赓续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中形成的优...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具有理论层面的资源支撑价值、实践层面的经世致用价值、文化层面的文脉赓续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中形成的优秀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等内容,具有重要时代价值,蕴含推进其时代化的丰富资源。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推进中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要坚持“两个结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度融通;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重点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 “两个结合”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道家式教师”:缘由、内涵与本土探索方法
18
作者 刘峻杉 孙钰欣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道家式教师”是近30年来西方学者提出和使用的概念。它是道家思想在教师形象和行为上的反映。在已有研究中,“道家式教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能够以“静”守住教师人格和身份的“本真”,以“接纳”带来对全体学生的“包容”,以“无为... “道家式教师”是近30年来西方学者提出和使用的概念。它是道家思想在教师形象和行为上的反映。在已有研究中,“道家式教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能够以“静”守住教师人格和身份的“本真”,以“接纳”带来对全体学生的“包容”,以“无为”开展自然流动式的教学。对“道家式教师”进行本土探索和现代转化需要以研究方法上的思考为前提,注重从先秦道家经典中探索“道家式教师”的理论原型,通过理论比较来构建其现代教育场域中的概念内涵,并以实证研究来探索其可行性,这有助于这个概念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理论和实践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道家式教师” 本土探索 现代转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以“第二个结合”赋能乡村振兴
19
作者 赵晨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2,共10页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承载空间,乡村社会积淀了数千年的基层治理经验与智慧,其独特的价值目标、行为规范和文化认同特征为现代乡村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治理资源。然而,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一系列困境,包括治...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承载空间,乡村社会积淀了数千年的基层治理经验与智慧,其独特的价值目标、行为规范和文化认同特征为现代乡村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治理资源。然而,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一系列困境,包括治理主体的缺失、公共精神的衰退、互惠互助传统的瓦解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乡村内生性治理的有效性。如果仅依靠自上而下的单向推动,缺少自下而上的秩序建构,则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并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和发展,是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构建“中国式”乡村治理模式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治理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以中国年文化为蓝本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实践研究
20
作者 苏大伟 范凡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2期4-21,共1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对中国文艺的繁荣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如何将传统艺术作为蓝本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成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传统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对中国文艺的繁荣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如何将传统艺术作为蓝本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成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传统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当代设计中的多元价值,其次通过对中国年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符号意义的分析揭示中国年文化为创意设计提供的丰富资源和潜在价值,最后结合中国年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实际案例,探讨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的方法和实践策略,以期为推动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艺术 创造性转化 设计实践 中国年 文创衍生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