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阴阳学说新释人迎寸口脉法
1
作者 林桂煌 袁梦微 陈久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22期7-9,共3页
《灵枢·终始第九》将人迎、脉口相比较的方法定经,称为人迎寸口脉诊法。今以阴阳学说及人迎寸口脉诊法为基础,对脉象进行阴阳分类,以阴阳学说解释人迎、寸口的定位及倍数关系,从而快速定经取穴,以明其在临床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阴阳 人迎寸口脉法 针刺治疗
下载PDF
据人迎寸口脉法实施针刺补泻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高建芸 赵京生 董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07-710,共4页
运用人迎寸口脉法指导实施针刺补泻手法治疗Ⅱ期高血压病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0例。 3组均依照人迎寸口脉法辨别阴阳虚实。治疗Ⅰ组 2 0例 ,针刺以补虚泻实 ;治疗Ⅱ组2 0例 ,无论虚实均采用平补平泻法 ;治疗Ⅲ组 2 0例 ,... 运用人迎寸口脉法指导实施针刺补泻手法治疗Ⅱ期高血压病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0例。 3组均依照人迎寸口脉法辨别阴阳虚实。治疗Ⅰ组 2 0例 ,针刺以补虚泻实 ;治疗Ⅱ组2 0例 ,无论虚实均采用平补平泻法 ;治疗Ⅲ组 2 0例 ,针刺以补实泻虚。于针刺前后分别观察 3组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仪 (简称TCD)指标与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 ,治疗Ⅰ组针刺疗法明显优于治疗Ⅱ组及Ⅲ组 ,P <0 0 1;治疗Ⅱ组与治疗Ⅲ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诊法 高血压 针灸疗法 补泻方法 针刺补泻 寸口诊法
下载PDF
常见脉象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的参数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袁肇凯 黄献平 +1 位作者 李跃南 范伏元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79-682,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 血管容量 寸口诊法 光电血管容积图
下载PDF
《灵枢·禁服》“人迎”“寸口”位置初探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国祥 刘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1-302,共2页
汉代以前,脉诊处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除寸口外,还有脉口、气口的称谓,三者的含义相同,并非都特指手腕桡侧脉动处,而是泛指脉诊处,因此寸口的取脉处应不仅限于手太阴肺经。故通过对古籍中脉诊处称谓的整理,结合中医脉诊... 汉代以前,脉诊处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除寸口外,还有脉口、气口的称谓,三者的含义相同,并非都特指手腕桡侧脉动处,而是泛指脉诊处,因此寸口的取脉处应不仅限于手太阴肺经。故通过对古籍中脉诊处称谓的整理,结合中医脉诊发展的演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灵枢经·禁服》人迎气口脉的人迎脉位于颈动脉处,而寸口位于趺阳脉口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禁服》 人迎寸口 标本诊法 人迎 寸口位置
下载PDF
《灵枢·终始篇》人迎寸口脉法几个关键问题刍议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立志 许能贵 常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4-495,共2页
为进一步挖掘人迎寸口脉法针灸的学术之精华,作者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提出了人迎寸口诊脉应以人迎及寸口处应指力最强的脉位进行力度对比,而不是比较两处脉管大小和宽度;浅析了"躁"脉的三个特征以及如何体会《灵枢·终始篇... 为进一步挖掘人迎寸口脉法针灸的学术之精华,作者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提出了人迎寸口诊脉应以人迎及寸口处应指力最强的脉位进行力度对比,而不是比较两处脉管大小和宽度;浅析了"躁"脉的三个特征以及如何体会《灵枢·终始篇》所述几盛的技巧。同时指出人迎寸口脉法也有其不足性,一方面,人迎寸口脉法有严格的禁忌症,另一方面,在病位上,某些病证无虚实的变化,也没有阴阳脉的变化。因此,针灸临床不应局限于切诊人迎、寸口两个部位,有时需要结合其他诊法进行诊断,四诊合参,辨证施治,从而避免针灸取穴的盲目性,以提高针灸临床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终始篇 人迎寸口脉法 刍议
下载PDF
《内经》人迎寸口脉法探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郭勇军 张权义 +3 位作者 吕子山 魏燕芳 王悠悠 吴永刚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67-169,共3页
脉法为《黄帝内经》诸诊法的重要组成之一,而人迎脉和寸口脉互参的脉法则是《内经》脉法之冠上的璀璨明珠。从《内经》经文出发,根据人迎脉和寸口脉的定位、特殊脉象"平脉"与"躁脉"定义及与针刺"气至"关... 脉法为《黄帝内经》诸诊法的重要组成之一,而人迎脉和寸口脉互参的脉法则是《内经》脉法之冠上的璀璨明珠。从《内经》经文出发,根据人迎脉和寸口脉的定位、特殊脉象"平脉"与"躁脉"定义及与针刺"气至"关系等方面探讨其理论与应用,人迎寸口脉法可直接、准确地定位病变经脉,判定其阴阳盛衰并据此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去繁就简,法朴而理微,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寸口脉法 内经 探讨 应用
下载PDF
“寸口三部脉诊法”肺系疾病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阳 林一帆 +2 位作者 高文艳 巩阳 雷春红 《河南中医》 2017年第9期1599-1601,共3页
目的:分析"寸口三部脉诊法"在肺系疾病临床应用文献中的使用频度,了解"寸口三部脉诊法"的使用情况,掌握中医脉诊方法的进展和现状。方法:应用"万方期刊学位""同方期刊学位""维普期刊"... 目的:分析"寸口三部脉诊法"在肺系疾病临床应用文献中的使用频度,了解"寸口三部脉诊法"的使用情况,掌握中医脉诊方法的进展和现状。方法:应用"万方期刊学位""同方期刊学位""维普期刊""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新版《中医内科学》中"肺系系统疾病"诊断名称为标题,以"中医""辨证"为主题词与关键词,交叉检索1984年1月—2015年1月符合标准的全部可检索文献,分别以"寸脉""关脉"或"尺脉"为查找词,查找文献内应用"寸口三部脉诊法"诊断病症与辨证施治情况。结果:共检出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2984篇,其中使用"三部脉法"进行辨证施治的文献4篇,占所检文献的0.13%;与未应用文献99.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984年—1999年共有2篇,占此年限间所检文章的0.18%,2000年—2015年共有2篇,占0.11%;以2000年为分界点,前15年与后15年文献比较,其使用频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近30年中医诊治肺系疾病的文献中,大多数医者将"寸、关、尺"三部视为一部,以不分部的"整体脉法"进行辨证施治,而将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的"寸口分候脉法"则仍是寸口诊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诊断价值可能是针对"寸口整体脉法"无法准确辨证的某些特殊病例进行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系疾病 “寸口三部脉诊法” “三部诊法” “寸口诊法” 中医辨证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脉诊信息采集与识别的“独取寸口法”与“遍诊法”的信息学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司银楚 朱庆文 +2 位作者 高蔚 杨学智 牛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3期24-27,共4页
《难经》以降,临床医家以“独取寸口”辨证,既往现代脉诊研究,也仅从寸口一部获取压力信息、可视化信息。理论上讲,获得的信息量越多、越有效,辨证的结果越准确。从解剖生理学角度来说,寸口和趺阳脉离心脏距离比较远,而人迎脉距离心脏近... 《难经》以降,临床医家以“独取寸口”辨证,既往现代脉诊研究,也仅从寸口一部获取压力信息、可视化信息。理论上讲,获得的信息量越多、越有效,辨证的结果越准确。从解剖生理学角度来说,寸口和趺阳脉离心脏距离比较远,而人迎脉距离心脏近,而且是人体的大血管,人迎脉反映的血管、血流等心血管的信息量比较寸口和趺阳脉应该多,更能反映人体的整体的病理生理状况。课题组在专利技术复合B型超声柔性脉动信息采集装置基础上,实现了脉动信息采集与识别的数字化和可视化,并对正常人、人和动物(犬、小型猪)的脉诊模型的寸口、人迎、趺阳脉动部位,获取近似于中医脉诊指下感觉的多维脉管运动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识别,在信息学上对“独取寸口法”与“遍诊法”取脉进行了比较。从初步研究结果来看,遍诊法获得的信息量要比“独取寸口”取脉获得的信息量大,但是,信息量大就一定能提高辨证率吗?海量的信息是否包含有垃圾信息?寻找脉动的特征信息为临床服务是否可行?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做大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信息 可视化 独取寸口法 遍诊法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脉法赞》有关术语及脉法内容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超 吴琼 +2 位作者 宋文鑫 刘舒悦 徐世杰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6期103-106,共4页
《脉法赞》首见于晋朝太医令王叔和所著的《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篇章,是关于寸口脉诊法的重要文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官”与“府”之义,“关前一分”的具体位置及其所主,以及“人迎”与“... 《脉法赞》首见于晋朝太医令王叔和所著的《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篇章,是关于寸口脉诊法的重要文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官”与“府”之义,“关前一分”的具体位置及其所主,以及“人迎”与“气口”的具体位置及其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官”当对应阳,“府”当对应阴;“关前一分”的具体位置为关前寸后的分界线,所主阴阳的分界点;《脉法赞》收录的人迎气口脉法当为“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人迎候外因,气口候内因。通过此脉法可以辨清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状态,辨别病邪的表里、内外位置,有助于把握疾病的六经传变状态,指导经络辨证,高效判断疾病的病位及病性,精准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法赞》 《脉经》 脉法 寸口脉诊法 人迎 气口
下载PDF
《内经》《难经》《三指禅》之寸口诊法浅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静 滕晶 《山东中医杂志》 2014年第3期168-169,共2页
"寸口诊法"是中医脉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记录于《内经》,确立于《难经》,《三指禅》对其进一步发展,使其与临床紧密结合,更加适用于临床。比较了《内经》、《难经》、《三指禅》对"寸口诊法"的研究与应用,以期对... "寸口诊法"是中医脉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记录于《内经》,确立于《难经》,《三指禅》对其进一步发展,使其与临床紧密结合,更加适用于临床。比较了《内经》、《难经》、《三指禅》对"寸口诊法"的研究与应用,以期对临床脉诊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脉经 三指禅 寸口诊法
下载PDF
跟师寸口脉诊法心得与运用
11
作者 张毅 刘清国 +4 位作者 李涛 陈中 张月 段嵩峰 王朝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079-1081,共3页
脉是机体气血在和不同性质的病邪相互抗争妥协后产生的一种综合状况,由性质和位置两个基本方面构成,反映了正邪两方面的状态。寸口脉是全身脏腑气血状况的缩影,我们可以通过触诊患者双手脉象并运用"三比法"原则诊脉,确定病情... 脉是机体气血在和不同性质的病邪相互抗争妥协后产生的一种综合状况,由性质和位置两个基本方面构成,反映了正邪两方面的状态。寸口脉是全身脏腑气血状况的缩影,我们可以通过触诊患者双手脉象并运用"三比法"原则诊脉,确定病情属阴属阳。弦脉是临床常见脉,可以出现弦脉的原因很多,本文旨在总结笔者在跟师临床学习过程中见到的弦脉及以弦脉为主的复合脉的常见病、多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寸口脉 三比法 弦脉 复合脉 心得
下载PDF
从“人迎寸口脉法”解析“角穴”内涵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雪松 魏艺 +4 位作者 胡元会 王欢 薄荣强 魏娜敏 张广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39-141,共3页
"人迎寸口脉法"是在对比人迎与寸口脉的基础上,判断病变经脉的阴阳虚实,以指导针刺选穴,于阴经选取一个穴位、阳经选取两个穴位,共三穴进行补泻针刺的一种古脉法。"角穴"则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联合应用三个穴位结合... "人迎寸口脉法"是在对比人迎与寸口脉的基础上,判断病变经脉的阴阳虚实,以指导针刺选穴,于阴经选取一个穴位、阳经选取两个穴位,共三穴进行补泻针刺的一种古脉法。"角穴"则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联合应用三个穴位结合补泻手法进行针刺,以治疗某种疾病。作者从人迎和寸口脉的定位及意义、"人迎寸口脉法"与阴阳盛衰、"人迎寸口脉法"与阴阳补泻三方面阐述其与"角穴"理论的内在关系,并扎根于《内经》,依据"子母补泻取穴法"指导临床选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人迎寸口脉法 角穴 子母补泻取穴法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两种脉法对针灸临床的指导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纪超 王嘉轩 +2 位作者 郭惟 李铨江 林国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在针灸临床实践中,《黄帝内经》主要是运用遍身脉诊法来诊察疾病、指导针灸治疗。其中遍身脉诊法主要包括三部九候脉法和人迎寸口脉法,本研究通过解疑、诊察、治疗3个方面来阐述这两种脉法,详述两种脉法的临床诊疗要点,分析其在针刺补... 在针灸临床实践中,《黄帝内经》主要是运用遍身脉诊法来诊察疾病、指导针灸治疗。其中遍身脉诊法主要包括三部九候脉法和人迎寸口脉法,本研究通过解疑、诊察、治疗3个方面来阐述这两种脉法,详述两种脉法的临床诊疗要点,分析其在针刺补泻操作的异同点,试图还原《黄帝内经》原意,并指导针灸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三部九候 脉法 人迎 寸口 针灸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论人迎寸口脉诊法的针灸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蔡娲 沈卫东 马文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14期41-43,共3页
《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诊法是古代脉诊法之一,现已成为针灸临床经络辨证的首要方法,本文将从针灸临床的角度出发从理论前言、辨证方法和治疗手段三个方面来探讨《内经》人迎寸口脉诊法的针灸临床意义。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人迎寸口脉诊法 针灸 临床 经络辨证
下载PDF
人迎寸口脉针法在儿科疾病的思考及应用
15
作者 董秀兰 袁靖沣 +3 位作者 刘滨 赵楷波 苏浩东 庄礼兴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5-1839,共5页
《黄帝内经》所载人迎寸口脉针法,是通过辨别阴阳虚实、经脉脏腑病变,用针刺补虚泻实的手法,以达到阴阳调和、邪祛正安的作用。通过对《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针法的操作方法和思路进行解读,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思考:①人迎寸口脉... 《黄帝内经》所载人迎寸口脉针法,是通过辨别阴阳虚实、经脉脏腑病变,用针刺补虚泻实的手法,以达到阴阳调和、邪祛正安的作用。通过对《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针法的操作方法和思路进行解读,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思考:①人迎寸口脉的具体定位;②“盛”的界定;③“躁”的判定;④双侧脉象对比不一致时的补泻;⑤治疗时取穴方法;⑥补泻手法及治疗时间;⑦人迎寸口脉针法的禁忌。因小儿脏器轻灵,随拨即应,人迎寸口脉针刺法对儿科常见病、疑难病及急危重症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寸口脉针法 儿科 《黄帝内经》 调和阴阳 守神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法指导下针灸诊疗体系探究
16
作者 孙慧 吴玉龙 王小荣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29-32,共4页
从《黄帝内经》对人迎寸口脉法的记载及其指导针灸临床的角度着手,对此脉法指导针灸诊疗全过程及其中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供同道研习者探究《黄帝内经》脉针体系的内涵,共同了解这一古老的经典脉针体系,以期为针灸临床做出贡献。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人迎寸口脉法 阴阳 整体辨证 脉针体系
原文传递
基于经脉理论讨论《黄帝内经》两种脉诊法
17
作者 钟胜禹 王泓午 袁卫玲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脉诊法是中医诊法中极为特色的一种,《黄帝内经》主要应用的脉诊法为遍诊法和寸口脉法,而脉诊的形成深受经脉理论的影响。在经脉理论发展中形成气血经脉和脏腑经脉两种经脉模式,并分别成为遍诊法和寸口脉法的基础。历代医家多着重于论... 脉诊法是中医诊法中极为特色的一种,《黄帝内经》主要应用的脉诊法为遍诊法和寸口脉法,而脉诊的形成深受经脉理论的影响。在经脉理论发展中形成气血经脉和脏腑经脉两种经脉模式,并分别成为遍诊法和寸口脉法的基础。历代医家多着重于论述寸口脉法,而忽略了曾与寸口脉法并存的遍诊法,这使得脉诊的含义受限。脉与经脉的概念来自水,“经脉”一词正来源于诊脉,在经脉理论发展前后出现两种不同的经脉模式,即气血经脉和脏腑经脉。基于气血经脉的遍诊法诊察对象为十二经脉经脉的病候,基于脏腑经脉的寸口脉法诊察对象为脏腑病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 遍诊法 寸口脉法 《黄帝内经》
下载PDF
《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法理论探析
18
作者 田大哲 黄伟萍 李乃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02-1206,共5页
人迎寸口脉法为《黄帝内经》针灸学古典脉法之一,也是古典针灸诊治经脉病的临床经典范式。通过梳理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发现该法通过比较颈人迎脉和手寸口脉大小,根据脉象判定阴阳盛虚变化,以确定所病经脉;选取所病经脉表里经之井、荥、... 人迎寸口脉法为《黄帝内经》针灸学古典脉法之一,也是古典针灸诊治经脉病的临床经典范式。通过梳理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发现该法通过比较颈人迎脉和手寸口脉大小,根据脉象判定阴阳盛虚变化,以确定所病经脉;选取所病经脉表里经之井、荥、输为主,通过补泻以调虚实。人迎寸口脉法医理古朴,诊法简易,定经选穴明确,值得进一步发掘其内涵和诊疗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寸口脉法 经脉病 《黄帝内经》 古典针灸 针灸范式
原文传递
仓公诊籍脉法考证
19
作者 赵艳 蔡超产 杨必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20-3123,共4页
既往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所载的仓公淳于意的25个医案研究较少。仓公淳于意是扁鹊学派的杰出传人,对脉法颇为重视,文章依据部分医案对仓公的脉诊法进行解读,试论其脉法与有历史记载的寸口脏腑分布诊法、扁鹊阴阳脉法的关系,... 既往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所载的仓公淳于意的25个医案研究较少。仓公淳于意是扁鹊学派的杰出传人,对脉法颇为重视,文章依据部分医案对仓公的脉诊法进行解读,试论其脉法与有历史记载的寸口脏腑分布诊法、扁鹊阴阳脉法的关系,并论述其内涵。研究结果表明仓公的脉诊具有综合性,融合了寸口脏腑分布诊法、扁鹊阴阳脉法、全息脉法等体系,并吸取了部分《黄帝内经》脉法的精华,精确地指导临床用药以及对疾病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公淳于意 仓公诊籍 寸口脉诊法 扁鹊阴阳脉法 全息脉诊
原文传递
对“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思考
20
作者 孙奇轩 杜艳军 杜霖玲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166-1169,共4页
《黄帝内经》中既有将“不盛不虚”与人迎寸口脉法相联系的文献,也有与之无关者。在《灵枢·经脉》与《灵枢·禁服》二篇中,不仅存在不支持“不盛不虚”与人迎寸口脉法相关的依据,反而可见从标本诊法移植的痕迹,故《灵枢·... 《黄帝内经》中既有将“不盛不虚”与人迎寸口脉法相联系的文献,也有与之无关者。在《灵枢·经脉》与《灵枢·禁服》二篇中,不仅存在不支持“不盛不虚”与人迎寸口脉法相关的依据,反而可见从标本诊法移植的痕迹,故《灵枢·经脉》将该句列于各经病候之下。《灵枢·禁服》有“审按其本末”之语。“以经取之”由于语境的缺失难以考察其本来含义。若从标本诊法的角度看相关句子,可以认为“不盛不虚”之前均为标本处有异象,病在经脉,其治属“经刺”范畴;“不盛不虚”为标本处无异,病不在经脉而在皮毛、络脉,故其治不属“经刺”,而当属“缪刺”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 缪刺 人迎寸口脉法 标本脉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