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Relationship of Roo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Biomass of Cupressus lusitanica in Different Age Classes
1
作者 冷慧梅 万福绪 张英团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12期1830-1833,1838,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biomass and growth of Cupressus lusitanica seedlings 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ological supports for afforestation. [Method] The introduced Cupressus lusitanica seedlings at differen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biomass and growth of Cupressus lusitanica seedlings 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ological supports for afforestation. [Method] The introduced Cupressus lusitanica seedlings at different ages were re- searched to explore biomass (ground or underground) morphological shape, surface area and volume of a root system. [Result] As age grew, plant height and ground diamete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varying dramatically upon seed provenance, and root-canopy ratio, root length, surface area and volume of seedlings were increas- ing. Specifically, seedlings at two-year-old and three-year-old kept a stable growth; moderate and big roots took higher proportions in a root system; underground parts for a plant required more photosynthetic products; root systems of young seedlings grew to moderate and big roots. [Conclusion] Ground biomass is of correlation with root system indices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ot systems are close to biomass. The accumulation capacity of biomass differed for seedlings from differ- ent provenances, even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ressus lusitanica BIOMASS Roo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下载PDF
Status of cypress aphid on Cupressus lusitanica and Juniperus procera in protected and cultivated forests of South Wollo,Ethiopia 被引量:1
2
作者 Asmare Dejen Demeke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333-337,共5页
In Ethiopia,Cupressus lusitanica and Juniperus procera are important tree species.The incidence of the cypress aphid,Cinara cupressi,which has not been reported before on the exotic Cupressus lusitanica is becoming ca... In Ethiopia,Cupressus lusitanica and Juniperus procera are important tree species.The incidence of the cypress aphid,Cinara cupressi,which has not been reported before on the exotic Cupressus lusitanica is becoming catastrophic.The appearance of the insect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03 in Ethiopia.However,information is scarce on the status of this species in northeast Amhara state.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extent of damage,abundance and status of the cypress aphid on C.lusitanica and J.procera in the protected and cultivated forests of South Wollo,Ethiopia.Results reveal that tree compositions of the three study areas differed.The dominant tree species were C.lucitanica(15–80%),Olea europaea(5–90%)and J.procera(14–70%).The cypress aphid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infestation on C.lusitanica(35–90%)than on J.procera(1–16%).Moreover,there was higher C.lusitanica mortality(40–93%).In contrast,there was low infestation(1–16%)on J.procera and no mortality.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ypress aphid causes enormous losses of C.lusitanica.Therefore,it is recommended that insect surveillance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introduction bioagents be considered and integrated with other insecticides to minimize the degree of C.lusitanica infestation and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HIDIDAE cupressus lusitanica Cinara cupressi Juniperus procera
下载PDF
Regio- and Substrate-Specific Oxidative Metabolism of Terpinolene by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 in <i>Cupressus lusitanica</i>Cultured Cells
3
作者 Takako Harada Eriko Harada +2 位作者 Ryoko Sakamoto Tatsuya Ashitani Koki Fujit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2期268-275,共8页
Many of monoterpenes produced in plants contribute to defenses against herbivores, insects and microorganisms. Among those compounds, β-thujaplicin formed in Cupressaceae plants has a unique conjugated seven-membered... Many of monoterpenes produced in plants contribute to defenses against herbivores, insects and microorganisms. Among those compounds, β-thujaplicin formed in Cupressaceae plants has a unique conjugated seven-membered ring and some useful biological activities, e.g. fungicide, repellent, insecticide and so on. The biosynthesis pathway of β-thujaplicin has not yet been revealed;we have been trying to uncover it using Cupressus lusitanica cultured cells as a model. In our previous study, terpinolene was identified as a potential β-thujaplicin intermediate at the branching point to terpenoids. In this article, terpinolene metabolism in C. lusitanica cultured cells was investigated, and it was shown that the microsomal fraction from cells oxidized terpinolene into the hydroxylated compound, 5-isopropylidene-2-met-hylcyclohex-2-enol (IME). Then, IME was further oxidized by microsomal fraction to the epoxidized compound, 1,6-epoxy-4(8)-p-menthen-2-ol (EMO). These were the only two products detected from the microsomal reactions, respecttively. Moreover, microsomal reactions with monoterpenes other than terpinolene produced nothing detectabl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zymes of these reactions had strict substrate specificity and regio-selectivity. Experiments on kinetics and with specific inhibitors confirmed that these reactions were caused by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pport our hypothesis that terpinolene is a putative intermediate of β-thujaplicin biosynthesis and show that IME and EMO are also putative intermedi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PENOID Metabolism Chytocrome P450 cupressus lusitanica β-Thujaplicin OXIDASE
下载PDF
不同立地类型的柏木人工林空间结构分析
4
作者 鲁姝月 张小梅 +2 位作者 罗可馨 林玉瑄 赖家明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1-520,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立地类型柏木人工林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四川省梓潼县七曲山国有林场柏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将15个柏木人工林标准地划分为不同的立地类型,并基于Voronoi图构建林分空间结构单元,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竞争指数、开敞度和林... 为探究不同立地类型柏木人工林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四川省梓潼县七曲山国有林场柏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将15个柏木人工林标准地划分为不同的立地类型,并基于Voronoi图构建林分空间结构单元,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竞争指数、开敞度和林层指数等5个指数分析不同立地类型柏木人工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根据对优势木平均高影响显著的立地因子(坡度和土壤厚度)可将柏木人工林标准地划分成立地类型Ⅰ、Ⅱ、Ⅲ;3种立地类型的柏木林分以1株中心木与6株近邻木组成的空间结构单元最为常见;立地类型Ⅰ、Ⅱ、Ⅲ柏木人工林的角尺度平均值分别为0.39、0.37、0.38,林分整体空间分布格局呈均匀分布;大小比数平均值分别为0.49、0.50、0.51,大小分化程度相似,生长态势均为中庸;开敞度平均值分别为0.20、0.32、0.30,林分透光条件较差,生长空间不足;林层指数在3种立地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立地类型Ⅲ柏木人工林在垂直方向分层最明显,立地类型Ⅰ垂直结构最简单;竞争指数在3种立地类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立地类型Ⅲ林分空间竞争最激烈,立地类型Ⅰ林分空间竞争最弱。基于研究区柏木人工林现状,可根据林木生长立地类型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营林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人工林 VORONOI图 立地类型 林分空间结构
下载PDF
墨西哥柏种子园营建及早期选择
5
作者 周德全 朱仁刚 +3 位作者 邓桂香 范林元 谢丽珠 付玉嫔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42,共7页
为提出结合子代测定建立种子园的方法和建立新一代种子园提供建园材料,对以种子园与子代测定相结合方式建立的滇中石林林场墨西哥柏实生种子园的102个优树子代,调查其10、20及26年生的墨西哥柏各生长指标,结合不同时期的疏伐进行相关分... 为提出结合子代测定建立种子园的方法和建立新一代种子园提供建园材料,对以种子园与子代测定相结合方式建立的滇中石林林场墨西哥柏实生种子园的102个优树子代,调查其10、20及26年生的墨西哥柏各生长指标,结合不同时期的疏伐进行相关分析和多阶段测定选择法开展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园收集区26年生102个家系中保存了74个,保存率72.5%,50%以上的保存家系树高20 m以上,胸径25 cm以上,单株材积0.5 m3以上,四川3个种源间无显著差异,仅家系间差异显著;墨西哥柏在开始的3个10 a间,树高年均生长量呈“V”形变化,第1个10 a生长快,第2个10 a变缓,第3个10 a又变快,胸径和冠幅呈递减趋势,单株材积呈递增趋势;10年生时疏伐,疏伐后顶端优势降低,树高年生长量下降,20年生时疏伐,疏伐后树高年生长量升高,两次疏伐都促进材积年均生长量增长;比较10、20、26年生时的子代测定结果,10和20年生优良家系选择结果差异达44.4%,20和26年生优良家系选择结果仅有92号家系不同,其余家系在两次选择中均为优良家系,因此,10年生时进行早期选择尚早,20年生时的子代测定结果更准确,此时进行精英家系选择结果可靠。20年生时选出25个精英家系材积遗传增益为0.28%~19.02%,26年生时为优中选优,共选出62、71、59、83、87、67、53、90、76、70、95、69、92、60、99等15个精英家系可用于生产推广,材积遗传增益为0.15%~13.40%,考虑结实因素(枝下高为负增益),在此基础上选出59、83、87、90、76、95、92、99等8个家系作为种子园建园精英家系。结合子代测定建立墨西哥柏种子园的方法是可行的,采用初植密植,10年生时第1次疏伐进行家系内淘汰留存1株,20年生时再次疏伐,家系内和家系淘汰结合,可直接根据子代测定结果,将子代测定区和收集区的优良家系保留,去除不好的家系,改建为种子生产区,种子园正式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柏 种子园营建 精英家系 子代测定
下载PDF
废弃矿区不同比例柏木混交林修复效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贵 陈瑞 +5 位作者 刘振华 吴敏 童琪 刘森 谢沛源 童方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63,共9页
为研究废弃矿区不同混交比例对柏木混交林林分生长和土壤修复效应的影响,探索最佳柏木混交修复模式,在湖南冷水江市废弃矿区选择5个不同树种组成的植被修复模式:2柏木5楸树3女贞(B2Q5L3)、6柏木4冬青(B6D4)、7柏木3南酸枣(B7N3)、8柏木... 为研究废弃矿区不同混交比例对柏木混交林林分生长和土壤修复效应的影响,探索最佳柏木混交修复模式,在湖南冷水江市废弃矿区选择5个不同树种组成的植被修复模式:2柏木5楸树3女贞(B2Q5L3)、6柏木4冬青(B6D4)、7柏木3南酸枣(B7N3)、8柏木2梓树(B8Z2)、柏木纯林(B10),以柏木纯林模式作为对照,对各模式林地土壤质量指标及柏木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1)5个模式间柏木生长具有显著差异,除B2Q5L3模式外,其它3种混交模式的柏木平均胸径均显著大于B10模式;4个混交模式的柏木平均树高均显著大于B10模式。(2)5个模式的柏木其根、枝、叶的As、Cd、Sb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柏木器官内As、Sb含量分布规律为叶>枝>根;B10、B8Z2模式除外,其它模式Cd含量分布规律为枝>叶>根。各模式的柏木其根、枝、叶Pb含量高低没有明显的规律。(3)柏木纯林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小于其它4个混交模式,4个混交模式的土壤酶活性大于柏木纯林。(4)5个植物修复模式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排序为B8Z2>B6D4>B7N3>B2Q5L3>B10。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柏木纯林,柏木与阔叶树混交有利于柏木的生长;柏木与阔叶树混交后,林地土壤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土壤有效养分和土壤酶活性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对矿区土壤的改良及修复效应均优于柏木纯林,而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规律。研究结果可为矿区柏木生态修复造林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 柏木 混交林 林分生长 植物修复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柏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华丽 林虎 +4 位作者 刘小宇 汪洋 蔡京勇 周忠诚 杨旭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索不同密度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及其特征。【方法】以35~55年生柏木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密度分别为4160、992、452株/公顷)下0~4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变化。... 【目的】探索不同密度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及其特征。【方法】以35~55年生柏木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密度分别为4160、992、452株/公顷)下0~4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变化。【结果】柏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随着林分密度的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在452株/公顷林分密度下含量最高;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整体呈增加的趋势,且在452株/公顷林分密度下活性最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蔗糖酶、磷酸酶与土壤养分指标关系密切。【结论】适宜的林分密度有利于柏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的积累,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人工林 林分密度 土壤养分 酶活性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云顶山柏木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波兰 吴雨茹 +5 位作者 钟欣艺 许银 陈辉琴 唐岚 白一术 郝建锋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5-672,共8页
【目的】为探究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典型样地法对四川省金堂县云顶山5种不同林分密度(500、650、800、950、1100株/hm^(2))的柏木(Cupressusfunebris)人工林进行植被调查,统计... 【目的】为探究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典型样地法对四川省金堂县云顶山5种不同林分密度(500、650、800、950、1100株/hm^(2))的柏木(Cupressusfunebris)人工林进行植被调查,统计林下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结果】共记录植物172种,隶属于78科137属。随着林分密度增大,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均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基本在密度650株/hm^(2)达到最大,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则多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双峰变化,在密度650株/hm^(2)和950株/hm^(2)出现峰值。灌木、草本层生物量均在密度650株/hm^(2)达到最大且均有地上生物量大于地下生物量。灌木层物种重要值与其各层生物量和草本层地上、全株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草本层物种重要值与其地上、全株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研究认为该地柏木人工林可在650株/hm^(2)的密度下维持较高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利于其林下植被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柏木人工林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柏木人工林生长及林下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61
9
作者 龚固堂 牛牧 +4 位作者 慕长龙 陈俊华 黎燕琼 朱志芳 郑绍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5,共8页
【目的】针对川中丘陵区普遍存在的柏木人工林密度过大、木材生产力低、林下灌草盖度低和天然更新不良等问题,开展生态疏伐试验,探讨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林下植物的影响,为开展柏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营林活动提供参考。【方法】以2... 【目的】针对川中丘陵区普遍存在的柏木人工林密度过大、木材生产力低、林下灌草盖度低和天然更新不良等问题,开展生态疏伐试验,探讨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林下植物的影响,为开展柏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营林活动提供参考。【方法】以25年生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方法,设置4种间伐强度(20%~25%,15%~20%,10%~15%和对照)的处理,观察林分胸径、树高、蓄积量、生物多样性和天然更新幼苗数量,探讨间伐强度对其影响。【结果】不同强度间伐5年后林分平均胸径和胸径连年生长量在各处理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加;平均树高以20%~25%间伐强度最大,达10.7 m,但20%~25%间伐强度与15%~20%间伐强度和10%~15%间伐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树高连年生长量在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20%~25%,15%~20%和10%~15%不同强度间伐5年后林分蓄积量分别为97.35,93.43和93.19 m3·hm -2,均比对照小,但蓄积连年生长量随间伐强度由高到低分别为6.11,4.58和3.66 m3·hm -2 a -1,均高于对照;20%~25%间伐强度林分的灌木和草本 Simpson 指数分别为0.7695和0.4446,Shannon-Wiener 指数分别为1.7025和0.7690,都比其他处理高;不同间伐强度天然更新幼苗株数仅在苗高5~30 cm 等级存在显著差异,30~50和50~150 cm 的幼苗在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评价结果表明,综合得分以20%~25%间伐强度最大,且随间伐强度降低而减小。【结论】间伐后保留木的生长空间和营养空间得到有效改善,林分胸径和树高生长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但不同间伐强度蓄积量差异不显著;适度间伐可提高林下灌木和草本生物多样性指数;林分更新幼苗数量也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就本研究的4种间伐强度而言,中龄阶段柏木人工林的适宜间伐强度为2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强度 柏木人工林 林分生长 生物多样性 天然更新
下载PDF
四川理县杂谷脑干旱河谷岷江柏造林恢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东胜 罗达 +5 位作者 史作民 唐敬超 刘世荣 刘千里 何建社 杨昌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38-2346,共9页
在岷江干旱河谷杂古脑河流域,选择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5个不同年份的造林地,调查了岷江柏的生长情况、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总体评价干旱河谷乡土树种的造林成效及造林后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造林地岷江柏幼树... 在岷江干旱河谷杂古脑河流域,选择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5个不同年份的造林地,调查了岷江柏的生长情况、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总体评价干旱河谷乡土树种的造林成效及造林后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造林地岷江柏幼树生长状况良好,2003年造林地生长最好,基径、树高和冠径分别达到4.39cm、4.17m和1.01m,当年生长量超过43cm;2001年和2005年造林地次之,基径为4.19cm和4.52cm,冠径为0.55m和0.61m,当年生长量37cm左右,树高为2.50和2.17m;2007年和2009年造林地由于幼树生长时间较短,其基径、树高和冠径都较小,但当年生长量也都超过20cm。不同年份造林地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相对复杂,除2001年造林地外,灌木层盖度随造林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草本层盖度变化较小,2005造林地最高,其他年份造林地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不同年份造林地的群落结构都比较单一,随造林时间的增长,群落物种数量反而降低。在5个不同年份造林地,土壤pH、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土壤含水量尽管存在较大差异,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在杂谷脑干旱河谷中山区岷江柏作为造林树种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但造林地的植被和土壤并没有得到改善,需要更加长期的观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岷江柏 人工造林 生态恢复 评价
下载PDF
盐胁迫对10个墨西哥柏种源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奕琳 万福绪 娄晓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33,共5页
采用5个盐分梯度,对10种墨西哥柏(Cupressus lusitanica)幼苗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对苗高、地径净生长量、叶片含水量、叶绿素总含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的测定,观测其在盐胁迫下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随... 采用5个盐分梯度,对10种墨西哥柏(Cupressus lusitanica)幼苗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对苗高、地径净生长量、叶片含水量、叶绿素总含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的测定,观测其在盐胁迫下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的加剧,墨西哥柏苗高、地径净生长量、叶片含水量逐渐降低,且盐胁迫对苗高的影响较对地径的大;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则随着盐胁迫程度增加显著上升;叶绿素总含量在低强度胁迫下增大而在高强度胁迫下降低;相对电导率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墨西哥柏受盐胁迫的影响程度。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种源耐盐能力,筛选出了3个强抗盐种源为:D10(‘Ejido sierra de agua’)、D3(‘La cienega’)、D4(‘La cumbre del manza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柏 盐胁迫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隶属函数
下载PDF
桤柏混交林根系的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石培礼 钟章成 李旭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23-631,共9页
研究了桤相混交林和柏木纯林的根系组成、根系形嵌态特征和根量分布,并比较了这两种林型根系的生物量、生产力和氮元素在根库中的积累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同一物种在不同林型中根系的重量、组成、形态和分布有较大差异。... 研究了桤相混交林和柏木纯林的根系组成、根系形嵌态特征和根量分布,并比较了这两种林型根系的生物量、生产力和氮元素在根库中的积累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同一物种在不同林型中根系的重量、组成、形态和分布有较大差异。在桤柏混交林中,桤木根系分布浅,侧根发达,细根相对比例少;柏木根系分布较深,在不同土层分布较均匀,吸收根和细根相对含量较高。与混交林相比,柏木纯林根系主要集中在0~40cm土层中,吸收根和细根所占比例增大,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18龄桤柏混交林根系生物量为22.23t/hm2,净生产力为1.24t/hm2·a为柏木纯林的1.5倍,根加氮贮量在混交林中为71.04kg/hm2,是纯林49.45kg/hm2的1.5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桤木 柏木 混交林 根系 森林生态学
下载PDF
滇东南岩溶山区4个针阔叶树种造林试验初报 被引量:4
13
作者 毕波 常恩福 +5 位作者 陈强 尹艾萍 李品荣 刘永国 李红兵 李玉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36-40,共5页
通过在砚山县铳卡农场对墨西哥柏、郭芬柏、冲天柏和杜仲 4个不同树种以及不同的造林密度、施肥措施育苗措施与喷洒云大-120处理等 5个因素的对比试验, 其幼树期 (3年生) 的试验结果表明: 树种对林木的生长量、生物量及造林保存率影响显... 通过在砚山县铳卡农场对墨西哥柏、郭芬柏、冲天柏和杜仲 4个不同树种以及不同的造林密度、施肥措施育苗措施与喷洒云大-120处理等 5个因素的对比试验, 其幼树期 (3年生) 的试验结果表明: 树种对林木的生长量、生物量及造林保存率影响显著, 其他因素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被树种的影响所削弱。同一树种在其他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较明显, 参试的墨西哥柏、郭芬柏、冲天柏和杜仲的造林技术措施的最佳组合分别是A1B2C2D1E2A2B1C2D2E1、A3B1C3D1E2和A4B1C4D2E2。3年生墨西哥柏最佳组合的树高为 3 4m、地径 4 8cm、冠幅 1 09m,生物量为 29 348t/hm2; 冲天柏最佳组合的树高为 2 66m、地径 3 88cm、冠幅 0 74m、生物量为 19 00t/hm2; 郭芬柏最佳组合的树高 2 42m、地径 3 73cm、冠幅 0 87m、生物量为 18 548t/hm2。预计在滇东南岩溶山区选择墨西哥柏、冲天柏和郭芬柏, 采用最佳技术措施组合造林, 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岩溶山区 墨西哥柏 郭芬柏 冲天柏 杜仲 造林试验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柏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5
14
作者 郝德君 张永慧 +1 位作者 戴华国 王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87,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技术提取了3种柏树叶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共分离和鉴定了64种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其他成分为烷烃类、醇类、酚类和酯类等。其中圆柏树叶中分离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萜类为桧烯(20.99%)和柠檬烯(1... 采用水蒸气蒸馏技术提取了3种柏树叶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共分离和鉴定了64种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其他成分为烷烃类、醇类、酚类和酯类等。其中圆柏树叶中分离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萜类为桧烯(20.99%)和柠檬烯(19.78%);中山柏树叶中分离鉴定出3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α-蒎烯(10.39%)、桧烯(11.19%)和δ-3-蒈烯(8.88%);龙柏树叶中分离鉴定出3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柠檬烯(24.56%)和β-月桂烯(8.04%)。分离鉴定出3种柏树叶的共有成分1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油 中山柏 圆柏 龙柏
下载PDF
墨西哥柏精油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莉 陈君 +1 位作者 朱凯 万福绪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67,共5页
以墨西哥柏的枝、叶为原料,研究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法提取精油工艺,并采用GC-MS分析茎叶油与枝干油的化学成分,以及水蒸气蒸馏法与溶剂提取法所得精油成分的差异。研究表明,水蒸气蒸馏法较佳工艺条件为:茎叶原料粒度1.0 mm,提取时间4 h... 以墨西哥柏的枝、叶为原料,研究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法提取精油工艺,并采用GC-MS分析茎叶油与枝干油的化学成分,以及水蒸气蒸馏法与溶剂提取法所得精油成分的差异。研究表明,水蒸气蒸馏法较佳工艺条件为:茎叶原料粒度1.0 mm,提取时间4 h,渗透剂Na Cl 6%,料液比1∶6,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1.17%;溶剂提取法以石油醚、乙醇为溶剂,提取所得浸膏得率(去除石油醚和乙醇溶剂后的得率)分别为16.06%和28.79%。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茎叶油中含有36种成分,其中单萜类物质12种;枝干油中含有24种成分,其中7种为单萜类物质;溶剂提取浸膏中有42种成分,含倍半萜类20种。此外,墨西哥柏木油中石竹烯、Α-毕橙茄醇、(+)-柠檬烯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柏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柏 茎叶油 枝干油 提取 萜类
下载PDF
人工干扰对三峡库区柏木人工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志霖 田耀武 +1 位作者 王俊青 雷静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2-135,139,共5页
为研究不同干扰模式(间伐,间伐+补植)对三峡库区云阳县长江防护林带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根据云阳县柏木人工林区高等维管植物调查数据,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进行α多样性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和补植... 为研究不同干扰模式(间伐,间伐+补植)对三峡库区云阳县长江防护林带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根据云阳县柏木人工林区高等维管植物调查数据,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进行α多样性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和补植等干扰模式均改变了柏木林生境,对柏木林林下高等维管植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发生了变化,植物种类平均高出对照2~3倍;与对照相比,随着干扰模式的变化,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发生了不规则变化,草木层多样性指数呈明显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人工林 干扰模式 植物物种多样性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墨西哥柏壮苗培育技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陆斌 甘家生 +7 位作者 杨卫明 赵海清 韦淑成 杜明珠 高义 华秀 杨兴仁 张铨 《云南林业科技》 CAS 1996年第1期14-18,共5页
经试验证实,前期用温室育苗,后期移入适合的营养土容器内培育袋苗,和进行叶面追肥能在半年内育成墨西哥柏壮苗出圃。营养土以80%红壤土,19%火土,1%复合肥配制最好;叶面肥以喷施宝效果最佳,叶面宝、植宝素次之。
关键词 墨西哥柏 育苗 容器育苗 叶西宝 植宝素 壮苗
下载PDF
汶川地震对四川理县典型受灾区岷江柏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丽丽 钟哲科 +2 位作者 史作民 杨慧敏 邵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共9页
【目的】通过对四川理县地震灾区不同受灾程度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调查,探索地震对土壤的影响,为受灾地区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1月选取汶川地震受灾区岷江柏人工林地进行调查与采样,在熊尔山调查点(山地褐土)选取... 【目的】通过对四川理县地震灾区不同受灾程度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调查,探索地震对土壤的影响,为受灾地区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1月选取汶川地震受灾区岷江柏人工林地进行调查与采样,在熊尔山调查点(山地褐土)选取1个对照(未受地震次生灾害明显破坏)和3个受灾林分,在蒲溪沟调查点(山地棕壤)选取1个对照和2个受灾林分。测定表层土壤(0~20 cm)的密度、总孔隙度和颗粒组成特征,分析土壤剖面3个土层(0~20,20~40和40~60 cm)土壤的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等养分指标。【结果】地震造成0~20 cm层土壤密度显著提高,受灾土壤密度平均值高达1.28 g·cm-3,与对照相比,熊尔山和蒲溪沟2调查点的土壤密度平均值分别提高6.1%和18.6%;伴随着土壤密度增大,土壤总孔隙度均显著减少(两者极显著负相关,γ=0.998**),导致土壤透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危险增大;受地震次生灾害影响,2调查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下降56.1%和52.2%,表层土壤(0~20 cm)的黏粒含量分别平均下降了54.8%和57.1%,土壤砂粒和粉粒含量显著升高(P〈0.05);地震引起2个调查点各土层(0~20,20~40和40~60 cm)土壤pH值显著升高(P〈0.05),平均提高了11.5%,pH值变化与土壤类型和土层深度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及黏粒流失可能是导致土壤pH值升高的主要原因;受地震次生灾害影响,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熊尔山土壤中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减少了67.1%和72.2%,而蒲溪沟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减少了80.3%和78.0%;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间均显著正相关;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显著减少,下降79.7%~90.3%,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很弱;根据C/N比的变化分析可知地震后土壤的C损失率高于N损失率。【结论】受地震次生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土体断裂及掩埋等影响,调查林分的土壤均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土壤密度升高,总孔隙度下降,土壤pH值增大,黏粒流失十分严重,养分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明显降低。建议该类林地的土壤修复应着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和减少土壤黏粒流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理化性质 养分 汶川地震 生态修复 岷江柏人工林 次生灾害 理县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岷江柏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贺维 彭丽君 +5 位作者 杨育林 张炜 鄢武先 尤继勇 张小平 张好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6期25-31,共7页
采用典型样地法,在岷江干旱河谷汶川、理县段,对不同林龄和立地条件下的岷江柏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岷江柏人工林乔木层物种组成较单一,林下以菊科、豆科、蔷薇科、禾本科为主,物种丰富情况总体表现为草本... 采用典型样地法,在岷江干旱河谷汶川、理县段,对不同林龄和立地条件下的岷江柏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岷江柏人工林乔木层物种组成较单一,林下以菊科、豆科、蔷薇科、禾本科为主,物种丰富情况总体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乔木层臭椿作为伴生树种具有较大更新潜力,草本层青蒿处于优势地位。(2)从岷江柏生长情况来看,中坡位岷江柏生长最差,林下灌草盖度极低;上坡位岷江柏长势最好,乔木层郁闭度高达0.9。(3)从岷江柏蓄积量和郁闭度来看,上坡位>下坡位>中坡位,从林下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来看,下坡位>中、上坡位。因此,在岷江干旱河谷地区选择岷江柏造林时,营造生态防护林优先选择上坡位,营造生态经济林优先选择下坡位,中坡位可以适当增加喜光、耐旱乡土灌草种的比例,以增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岷江柏人工林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墨西哥柏幼苗耐寒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蔡祺 万福绪 韩李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9期2651-265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墨西哥柏幼苗在不同低温环境下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以10个不同种源的墨西哥柏离体叶片为材料进行低温胁迫试验,研究低温胁迫对墨西哥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目的]研究不同墨西哥柏幼苗在不同低温环境下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以10个不同种源的墨西哥柏离体叶片为材料进行低温胁迫试验,研究低温胁迫对墨西哥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墨西哥柏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一直上升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可溶性淀粉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可溶性淀粉含量的减少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低-高-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大多呈现"低-高-低"的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结论]不同低温处理下,墨西哥柏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柏 低温胁迫 生理指标 耐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