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n the Anti-liver Fibrosis,Blood Circulation-promoting and Stasis-resolving Effects of Curcuma kwangsiensis Based on W-P Bodies
1
作者 Weiqian GUO Mingzhe LU +3 位作者 Yue PENG Jiang LIN Qianyu LIU Miao Y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3年第4期58-64,共7页
Liver fibrosis is a necessary stage in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to cirrhosis.So far,no satisfactory drugs have been found to intervene in liver fibrosis.Liver microcirculation disorders are one of the ... Liver fibrosis is a necessary stage in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to cirrhosis.So far,no satisfactory drugs have been found to intervene in liver fibrosis.Liver microcirculation disorder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and hepatic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HSECs)are the main cells that constitute the liver microcirculation barrier.In clinical practice,W-P bodies have been detected in HSECs of most patients with liver fibrosis.W-P bodies serve as a site for the synthesis and storage of vW factors,ET-1 and other cytokines that promote liver fibrosis.They can disrupt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SECs,cause liver microcirculation disorders,and exacerbate the progression of liver fibrosis.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 Guangxi specialty ethnic medicine,C.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has definite effects in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resolving blood stasis,and resisting liver fibrosis.Based on this,a further research idea has been derived,stating that the blood circulation-promoting,blood stasis-resolving,and anti-liver fibrosis effects of C.kwangsiensis are produced by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W-P bodies,the synthesis and storage of contents in W-P bodies,and intervening in their exocytosis capa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cuma kwangsiensis Anti-liver fibrosi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solving blood stasis Hepatic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W-P body
下载PDF
广西莪术和蓬莪术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研究
2
作者 张伟龙 王玉钗 +8 位作者 谯茹 贺鹏 梁珊珊 刘晟 谭应阳 唐昱 龚力民 贺福元 潘雪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23-129,共7页
目的基于中药超分子“气析”理论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广西莪术和蓬莪术挥发油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莪术和蓬莪术挥发油,并用气质联用法建立其指纹图谱。应用总量统计矩法对2种莪术“印迹模... 目的基于中药超分子“气析”理论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广西莪术和蓬莪术挥发油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莪术和蓬莪术挥发油,并用气质联用法建立其指纹图谱。应用总量统计矩法对2种莪术“印迹模板”的印迹性进行对比;计算各批莪术挥发油的物芯指数(CI),结合化学计量学对2种莪术“印迹模板”的拓扑结构特征进行对比。结果广西莪术和蓬莪术的挥发油提取率无明显差异;两者的总量零阶矩分别为(1.907±0.177)×10^(8)、(1.979±0.413)×10^(8)μV·s,表明两者挥发油成分总含量无明显差异;总量一阶矩分别为(30.969±0.962)、(33.198±0.409)min,总量二阶矩分别为(56.176±11.368)、(43.891±4.113)min^(2),表明两者挥发油成分含量配比及种类有显著差异;2种莪术总量统计矩相似度大多低于界定值,表明两者挥发油的整体化学成分与其构成比存在差异性;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明显将广西莪术和蓬莪术分为两类;通过P值与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分析,确定广西莪术和蓬莪术的Xvp四阶、Xvpc五阶、Xvpc六阶、Xvpc七阶、Xvc三阶、Xvpc四阶6个阶数的CI值为主要差异性数值。结论通过对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进行“印迹性”及“拓扑特征”的表征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可成功区分广西莪术和蓬莪术,并找到2种莪术“印迹模板”差异性的CI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莪术 挥发油 中药超分子 印迹模板 物芯指数 总量统计矩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中药莪术GC-MS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杨丰庆 李绍平 +4 位作者 陈莹 刘倩青 王一涛 董婷霞 詹华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13-1018,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莪术的GC-MS指纹图谱。方法运用GC-MS分析3种基原的18个莪术样品,所得TIC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计算机相似性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模式分析及相似度计算。通过质谱数据与文献对照检识出主要特征峰成分,并根据主要特征成... 目的研究中药莪术的GC-MS指纹图谱。方法运用GC-MS分析3种基原的18个莪术样品,所得TIC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计算机相似性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模式分析及相似度计算。通过质谱数据与文献对照检识出主要特征峰成分,并根据主要特征成分对18个样品进行SPSS聚类分析。结果3种基原18个莪术样品的相似度(全谱)计算结果较低;通过聚类分析结果可将莪术分为两类,温郁金和蓬莪术各为一类,广西莪术样品则无法成类。因此基于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温郁金和蓬莪术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分别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广西莪术6个样品因成分差异较大,暂未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论共有指纹图谱是多基原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但多基原中药莪术GC-MS指纹图谱无法建立,提示不同基原莪术化学成分差异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郁金 莪术 广西莪术 GC—MS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相似度
下载PDF
广西莪术多糖水提工艺优化及不同产地多糖含量测定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凤香 廖迎 +5 位作者 曾建红 陈旭 戴平 王晓华 杜阿娜 王建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947-3950,共4页
为了优化广西莪术多糖(Curcuma kwangsiensis polysaccharide,CKP)的水提工艺条件,以CKP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料水质量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CKP含量的影响并获得各条件的最佳组合。以6个产地CKP含量为考察指标,... 为了优化广西莪术多糖(Curcuma kwangsiensis polysaccharide,CKP)的水提工艺条件,以CKP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料水质量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CKP含量的影响并获得各条件的最佳组合。以6个产地CKP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优化的水提工艺条件提取CKP,用H2O2水浴脱色,用Sevage法除蛋白质,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在490 nm波长下测定CKP含量。结果表明,最佳的水提工艺条件为料水质量比1∶5、在70℃下水提1.5 h,在此条件下,CKP平均含量为0.073 mg/g。6个不同产地CKP含量的差异较大,上思县思阳镇的CKP含量最高,为0.073 mg/g,横县南乡镇的CKP含量最低,为0.031 mg/g。正交试验优选的CKP水提工艺条件是科学可行的,广西境内不同产地的CKP含量存在差异,可为广西莪术的资源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多糖(curcuma kwangsiensis polysaccharide CKP) 正交试验 水提工艺 不同产地
下载PDF
4种姜黄属药材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比较 被引量:28
5
作者 谢莹 杭太俊 +1 位作者 张正行 安登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00-602,共3页
目的 建立准确测定姜黄属 4种中药材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方法 以高效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醇的含量。结果 本法能准确地测定莪术醇的含量 ,回收率为 10 1.4 % ,RSD为 0 .4 % ,还测定了 4种姜黄属药材 (温郁金 ,姜黄 ... 目的 建立准确测定姜黄属 4种中药材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方法 以高效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醇的含量。结果 本法能准确地测定莪术醇的含量 ,回收率为 10 1.4 % ,RSD为 0 .4 % ,还测定了 4种姜黄属药材 (温郁金 ,姜黄 ,桂莪术 ,蓬莪术 )中莪术醇的含量 ,发现 4种药材中莪术醇的含量差异显著。结论 为姜黄属药材质量的分析控制提供可行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属 莪术 温郁金 姜黄 莪术 莪术 中药
下载PDF
广西莪术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凯 李军 +2 位作者 罗桓 李建强 邱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对姜科植物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etC.F.Ling)的根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以及HPLC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 目的对姜科植物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etC.F.Ling)的根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以及HPLC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广西莪术根茎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蓬莪术环二烯(furanodiene,1)、吉马酮(germa-crone,2)、蓬莪术环二烯酮(furanodienone,3)、蓬莪术环氧酮(zederone,4)、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acid,5)、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rmamicacid,6)。结论化合物1、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温度调控对南岭莪术根茎开花与花芽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盛爱武 刘念 +3 位作者 张施君 叶向斌 肖德兴 范燕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9-386,共8页
【目的】研究在贮藏、催芽及水养阶段温度调控对南岭莪术根茎休眠、花芽分化、开花及品质的影响,为南岭莪术生产开发,尤其是作为年宵花卉早春促成栽培提供指导。【方法】设置南岭莪术根茎贮藏、催芽阶段温度与时间的组合处理,测量品质指... 【目的】研究在贮藏、催芽及水养阶段温度调控对南岭莪术根茎休眠、花芽分化、开花及品质的影响,为南岭莪术生产开发,尤其是作为年宵花卉早春促成栽培提供指导。【方法】设置南岭莪术根茎贮藏、催芽阶段温度与时间的组合处理,测量品质指标,并对不同发育阶段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外观和解剖形态学观察。【结果】15℃贮藏30 d是南岭莪术根茎完成休眠的最短时间,贮藏时间超过60 d,开花率略有下降;根茎贮藏处理后,再经25—30℃催芽10—30 d可诱导花芽分化,并极显著地缩短了根茎定植到开花和展叶的时间;尤其是15℃贮藏50 d再经过30℃催芽30 d的根茎开花率高达92%,且花期可控制在春节。芽体发育到阶段1的南岭莪术根茎常温水培不能开花,此时为花芽分化起始期;发育到阶段2和阶段3的根茎分别进入花序原基及苞叶原基分化期和花蕾原基分化期,常温水培开花率分别为50%和66%;阶段4的根茎进入花器官分化期,花芽分化不可逆转,在常温水养开花率为100%。【结论】南岭莪术根茎贮藏可缩短休眠时间,高温诱导花芽分化,30℃培养至第4阶段进行市场交易,可成为高品质早春开花的水培花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莪术 温度调控 休眠 花芽分化 开花
下载PDF
桃蛀螟在广西莪术上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蒋妮 刘丽辉 +3 位作者 缪剑华 叶云峰 刘威 胡凤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82-85,共4页
研究了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的为害特性与田间药剂及诱集植物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桃蛀螟从心叶开始自上而下钻蛀为害广西莪术(Cureuma kwangsiensis)茎部,7-9月为全年为害高峰期;供试的6种药剂中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 研究了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的为害特性与田间药剂及诱集植物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桃蛀螟从心叶开始自上而下钻蛀为害广西莪术(Cureuma kwangsiensis)茎部,7-9月为全年为害高峰期;供试的6种药剂中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防效较好,分别为76.52%、71.62%;种植诱集植物红球姜并辅以使用1次氯虫苯甲酰胺,受害株率减少93.71%,虫口减退率9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Cureuma kwangsiensis) 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发生规律 诱集 防治
下载PDF
广西莪术叶与根茎、块根挥发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晓华 朱华 +3 位作者 王孝勋 李耀华 韦汉燕 欧贤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50-1652,共3页
目的对广西莪术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与其传统的用药部位块根和根茎的挥发油成分对比,寻找广西莪术叶作为代替性药材的可能性,尽可能的扩大广西莪术的药用部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GC/MS方法比较叶与根茎,... 目的对广西莪术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与其传统的用药部位块根和根茎的挥发油成分对比,寻找广西莪术叶作为代替性药材的可能性,尽可能的扩大广西莪术的药用部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GC/MS方法比较叶与根茎,块根的化学成分及其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广西莪术叶中分离得到38个色谱峰,鉴定出24个成分,三者有10个共有成分。结论莪术叶挥发性成分与根茎、块根的差别很大,但仍有许多活性成分,如桉精油,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挥发油 气质联用
下载PDF
广东产广西莪术鲜、干品挥发油的含量测定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叶永浩 杨全 +4 位作者 蔡宇忆 杨丽莹 陈超志 段元静 李书渊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07-310,共4页
目的测定广西莪术鲜、干品挥发油的质量分数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S-MS法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广东清远和广州产的广西莪术鲜品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72%... 目的测定广西莪术鲜、干品挥发油的质量分数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S-MS法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广东清远和广州产的广西莪术鲜品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72%和1.86%;而干品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22%和1.42%。在广西莪术鲜品挥发油中鉴定出约38个成分;而在广西莪术干品挥发油中鉴定出约32个成分。结论广西莪术挥发油鲜品得率高于干品,其化学成分组成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不同产地广西莪术的质量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覃葆 江海燕 +2 位作者 刘英丽 袁艳 蒋文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602-14603,14606,共3页
[目的]对广西灵山、桂平、贵港等不同产地莪术药材中挥发油及吉马酮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马酮,色谱条件为:乙腈-水(V/V,70∶30),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15 nm,进样量... [目的]对广西灵山、桂平、贵港等不同产地莪术药材中挥发油及吉马酮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马酮,色谱条件为:乙腈-水(V/V,70∶30),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15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吉马酮检测浓度在0.022 3~0.139 8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不同产地莪术药材中挥发油及吉马酮含量均有一定差距。[结论]灵山县产的莪术药材挥发油及吉马酮含量高于其他8个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RHIZOMA curcumaE) 挥发油 吉马酮 含量比较
下载PDF
广西莪术叶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妮 刘丽辉 +2 位作者 胡凤云 刘威 刘凡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5期616-619,共4页
目的:明确广西莪术叶斑病病原菌种类,掌握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和病原菌验证,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来确定病原菌;设置不同的培养基、温度、PH值、湿度,观测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进... 目的:明确广西莪术叶斑病病原菌种类,掌握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和病原菌验证,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来确定病原菌;设置不同的培养基、温度、PH值、湿度,观测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病原菌为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菌株在PDA培养基生长良好,加了莪术汁的PDA培养基更利于生长及产孢,温度20~30℃、PH值5~6条件下适宜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RH为8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结论:广西莪术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Phomopsis longicolla;中温、潮湿、偏弱酸性环境条件适宜该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病害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桂郁金与桂莪术挥发油的色谱指纹图谱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方洪壮 沈德凤 任淑清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6年第5期23-25,共3页
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中药桂郁金与桂莪术挥发油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样品特征峰数据进行奇异值分解,提取第一主成分抽象光谱后,以固定色谱窗口尺寸的另一样品数据构造正交投影阵,用提取的抽象光谱进行投影,移动窗口获取投... 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中药桂郁金与桂莪术挥发油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样品特征峰数据进行奇异值分解,提取第一主成分抽象光谱后,以固定色谱窗口尺寸的另一样品数据构造正交投影阵,用提取的抽象光谱进行投影,移动窗口获取投影残差长度,判定两样品中有无相同的化学成分。经比较,桂郁金和桂莪术的指纹图谱中分别有11和7种化学成分单独存在,两者共有的化学成分有2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指纹图谱 桂郁金 莪术 挥发油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萃取广西莪术挥发油中β-榄香烯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琳华 杜霞 刘红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8-370,共3页
目的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广西莪术挥发油中的β-榄香烯。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温度60℃、CO2流量8L/h、萃取时间90min;并用GC/MS测定了各试验条件下β-榄香烯。结论... 目的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广西莪术挥发油中的β-榄香烯。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温度60℃、CO2流量8L/h、萃取时间90min;并用GC/MS测定了各试验条件下β-榄香烯。结论与水蒸汽蒸馏法相比较,超临界萃取法具有萃取率高、耗时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Β-榄香烯 超临界流体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广西莪术油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丹媚 李群 +2 位作者 马丹炜 张丹妍 李锋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4,共4页
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为姜科姜黄属植物.通过抑菌实验和电镜技术等方法测定研究了广西莪术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广西莪术油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对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为姜科姜黄属植物.通过抑菌实验和电镜技术等方法测定研究了广西莪术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广西莪术油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对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低抑制浓度(MIC)的莪术油6.25mL/L对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半抑制率IC50表明广西莪术油对松赤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弱的是小麦赤霉病菌.电镜下观察菌丝的横切面表明,处理菌丝的细胞壁消失,原生质解体.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莪术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植物病原真菌 抑制活性
下载PDF
4种不同品系广西莪术挥发油的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应学 莫莹 +4 位作者 贺兰芝 刘喜华 杨传强 张婷 王建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对4种不同品系广西莪术药材的性状、挥发油含量和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观察4种不同品系广西莪术药材性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运用GC-MS法分析其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目的:对4种不同品系广西莪术药材的性状、挥发油含量和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观察4种不同品系广西莪术药材性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运用GC-MS法分析其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不同品系广西莪术形状分别为纺锤形、卵圆形、类球形、圆锥形,断面颜色有黄色、浅黄色2种,断面粘性有强、弱2种,纵切面长为5.1~8.4 cm,横切宽为3.9~6.2 cm,挥发油颜色有淡黄色、棕色、淡紫色3种,挥发油得油率0.60%~1.10%。从B61中鉴定了2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84.06%,从B91中鉴定了1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30.35%,从B92中鉴定了17个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39.76%,从B97中鉴定了1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60.91%,4种不同品系广西莪术有4个共有成分。结论:4种不同品系广西莪术不仅在药材性状存在一定差异,挥发油含量和成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广西莪术新品种选育及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药材性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利用SSR分子标记初步分析广西莪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妮 王建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2408-2411,2415,共5页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4对引物在50份广西莪术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78个条带,其中60条呈现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76.92%,...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4对引物在50份广西莪术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78个条带,其中60条呈现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76.92%,反映出广西莪术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广西莪术不同种质资源间的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但也与环境因素有关。聚类结果将50份广西莪术种质资源分成2大类,揭示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这为今后广西莪术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 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南岭莪术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施君 刘念 +1 位作者 盛爱武 吴国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1-153,共3页
以南岭莪术根茎上的芽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对其进行了芽诱导、丛生芽继代、试管苗生根等研究。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添加TDZ 0.05mg/L时,不定芽的诱导率最高,达到90%;丛生芽的增殖培养以MS+TDZ 0.3mg/L培养基为最佳,增... 以南岭莪术根茎上的芽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对其进行了芽诱导、丛生芽继代、试管苗生根等研究。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添加TDZ 0.05mg/L时,不定芽的诱导率最高,达到90%;丛生芽的增殖培养以MS+TDZ 0.3mg/L培养基为最佳,增殖倍数达到15.8,同时在芽的基部自发形成不定根;将长约3~4cm的生根苗切出,转入1/2MS基本培养基上壮苗,约4周后即可出瓶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莪术 组织培养 生根
下载PDF
广西莪术种球分级依据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盛爱武 刘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943-4944,共2页
[目的]研究了广西莪术种球分级、采收时期与种球品质的关系。[方法]以采挖自广东省乳源县的广西莪术为试材,将采挖的种球分为2类:当年新球、去年老球(母球)。其中新球分为4级:一级直径(4-6 cm)、二级(直径3-4 cm)、三级(直径2-... [目的]研究了广西莪术种球分级、采收时期与种球品质的关系。[方法]以采挖自广东省乳源县的广西莪术为试材,将采挖的种球分为2类:当年新球、去年老球(母球)。其中新球分为4级:一级直径(4-6 cm)、二级(直径3-4 cm)、三级(直径2-3 cm)、四级(直径2cm以下),从外观指标和生理指标两个角度探讨了广西莪术种球分级、采收时期对种球品质的影响。[结果]10月份采收的一级和二级广西莪术新球淀粉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可溶性糖含量低,与11月份采收的种球相比差异显著;一级、二级种球的发芽率分别高于11月份采收种球的34%、24%,老球的发芽率最低,仅为22%。[结论]10月份采挖的一级、二级广西莪术种球品质最好,腐烂率为零,适用于生产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种球 分级 品质
下载PDF
广西莪术优良种质挥发油成分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建 杨妮 朱锦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89-93,共5页
利用聚类分析软件对150份不同种质桂莪术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需要及选育优良桂莪术种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GC-MS联用仪测定初步筛选出来的优良种质桂莪术挥发油成分,通过聚类分析软件筛选其特征挥发性组分并进行比较,得出不... 利用聚类分析软件对150份不同种质桂莪术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需要及选育优良桂莪术种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GC-MS联用仪测定初步筛选出来的优良种质桂莪术挥发油成分,通过聚类分析软件筛选其特征挥发性组分并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种质桂莪术挥发油成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以不同变量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各不同种质桂莪术均能聚集成类。以莪术烯和β-榄香烯为变量均聚为3类,以莪术二酮为变量聚为2类,以莪术烯、β-榄香烯为变量聚为4类,以莪术烯、莪术二酮、β-榄香烯三者为变量聚类分为3类,以所有成分为变量聚为4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GC-MS 挥发油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