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唐草新月弯孢生物学特性及其代谢产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叶 胡美姣 王兰英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9,共6页
对马唐草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菌株MT-011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致病性强,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30℃,致死温度65℃/10min,最适pH值7,碳源以D-果糖最佳,氮源以硝酸钠最佳。产生分生孢子最适温度为30℃,最... 对马唐草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菌株MT-011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致病性强,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30℃,致死温度65℃/10min,最适pH值7,碳源以D-果糖最佳,氮源以硝酸钠最佳。产生分生孢子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9,碳源以蔗糖产孢量最大,氮源以赖氨酸产孢量最高。分生孢子萌发温度在20~40℃之间没有差异,萌发率均达90%以上;最适pH值7;光暗交替为最佳光照条件。除赖氨酸外所有供试碳源和氮源的孢子萌发率都很高,处理之间没有差异。MT-011菌株产生的活性物质作用于马唐草,可使叶片黄化或枯死脱落,与用菌体接种时造成大量叶片黄化或枯萎的症状极为相似。代谢产物对指示植物柱花草、辣椒和玉米的种子发芽后的根茎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3.27%,表现出很好除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唐草 新月弯孢霉 生物学特性 除草活性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毒素理化性质及致病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肖淑芹 薛春生 +2 位作者 石莹 高增贵 薛继生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8-140,共3页
对玉米弯孢菌产生毒素的理化性质和致病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毒素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毒素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和叶片致萎程度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与弯孢菌对不同抗性自交系的致病能力基本一致。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 毒素 理化性质 致病作用
下载PDF
玉米弯孢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富华 叶华智 +1 位作者 王玉涛 熊绵平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7-101,107,共6页
玉米弯孢叶斑病眼Curvularialunata穴Wakker雪Boed演是我国近几年玉米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其危害在一些地区已经超过大小斑病,成为玉米主要病害。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危害损失、抗病性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对... 玉米弯孢叶斑病眼Curvularialunata穴Wakker雪Boed演是我国近几年玉米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其危害在一些地区已经超过大小斑病,成为玉米主要病害。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危害损失、抗病性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今后玉米弯孢叶斑病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叶斑菌 生物学特性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玉米新月弯孢菌产毒素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新梅 宋琳 +1 位作者 裴玉贺 宋希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2-25,共4页
研究了玉米新月弯孢菌产毒的部分培养条件,以期为新月弯孢菌毒素的大量制备提供高效、统一的方法。采用PDA、改良Fries两种液体培养基,以静止、间歇震荡和连续震荡三种培养方式及接种培养10、15、20天为产毒条件,研究不同因素对玉米新... 研究了玉米新月弯孢菌产毒的部分培养条件,以期为新月弯孢菌毒素的大量制备提供高效、统一的方法。采用PDA、改良Fries两种液体培养基,以静止、间歇震荡和连续震荡三种培养方式及接种培养10、15、20天为产毒条件,研究不同因素对玉米新月弯孢菌产毒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了毒素对种子萌芽期的萌芽抑制率、胚根生长抑制率及芽长抑制率的影响。改良的Fries培养基产毒能力较强;连续震荡培养有利于弯孢菌产生更多的毒素;新月弯孢菌产毒的最佳时间为15天。将提取的粗毒素稀释50、100、200倍处理玉米种子,萌芽率和根长长度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极显著,而芽长长度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新月弯孢菌 毒素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的时空动态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海春 傅俊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6-411,共6页
采用人工接种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时空动态 ,对其动态数据利用SAS软件构建该病害传播动态的逻辑斯蒂 高斯模型 :1x2(t,y)=at(e-bt+c)ee( y -dt) 2t 。此模型推导表明 ,该病在接种发病后 1个月、2个月、整个生长季最远传播距离分别为 2... 采用人工接种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时空动态 ,对其动态数据利用SAS软件构建该病害传播动态的逻辑斯蒂 高斯模型 :1x2(t,y)=at(e-bt+c)ee( y -dt) 2t 。此模型推导表明 ,该病在接种发病后 1个月、2个月、整个生长季最远传播距离分别为 2 0m ,35m ,5 0m ;在条件适宜时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传播速度为 0 .5m/d ;菌源中心有 10 0个左右病斑时 ,预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最佳防治时间是 8m处小于 12d ,14m处小于 30d ,2 0m处小于 4 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传播 时空动态模型
下载PDF
几种禾草对新月弯孢菌的抗病能力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金平 张新全 刘朝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6-220,共5页
以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Wakker) Boedijn]为病原,接种亚热带地区9种常见禾草,观测它们的生长情况、潜育期、发病部位、病斑大小、病斑密度等指标,综合评价供试草的抗感性.结果表明,弯孢叶斑病菌可以侵染供试草种,使禾草生长速度... 以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Wakker) Boedijn]为病原,接种亚热带地区9种常见禾草,观测它们的生长情况、潜育期、发病部位、病斑大小、病斑密度等指标,综合评价供试草的抗感性.结果表明,弯孢叶斑病菌可以侵染供试草种,使禾草生长速度降低、新生叶片形成慢、叶片短而窄、节间缩短,但供试禾草的潜育期(4~10 d,变异系数29.54%)和症状的明显程度不同,潜育期由短到长依次为:剪股颖、狗牙根、高羊茅、牛鞭草、鸭茅、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早熟禾、假俭草;症状明显程度依次为:剪股颖、狗牙根、多花黑麦草、鸭茅、高羊茅、牛鞭草、一年生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假俭草.供试禾草的抗感性:假俭草为高抗(R),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早熟禾为中抗(MR);高羊茅为中感(MS);牛鞭草为感病(S);剪股颖、狗牙根、多花黑麦草和鸭茅为高感(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弯孢菌 禾草 抗病能力
下载PDF
南繁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郑肖兰 郑行恺 +3 位作者 赵爽 郑浩 陆翠梅 蔡秀清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44-50,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从三亚南滨农场等南繁种植基地采集病叶,分离得到致病力强的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菌C24。利用柯赫氏法则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生长速率测定等方法 ,分别从培养基(PSA、PDA、 Czapek、 PSA+玉米绿叶煎汁、玉米... 为了深入研究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从三亚南滨农场等南繁种植基地采集病叶,分离得到致病力强的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菌C24。利用柯赫氏法则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生长速率测定等方法 ,分别从培养基(PSA、PDA、 Czapek、 PSA+玉米绿叶煎汁、玉米绿叶煎汁、 PDA+玉米绿叶煎汁、燕麦)、温度(10、 15、 20、 25、 28、33、 37、 41℃)、光照(全日光照、全日黑暗)、 pH(5、 6、 7、 8、 9、 10、 11)、碳源(蔗糖、麦芽糖、乳糖、 D-木糖、 D-果糖、可溶性淀粉)、氮源(甘氨酸、苏氨酸、 NaNO3、 L-缬氨酸、 L-丝氨酸、 L-精氨酸、 L-谷氨酰胺、 L-赖氨酸、 L-脯氨酸、 L-亮氨酸)6个方面对南繁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2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24鉴定为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 Boedijn)在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在燕麦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在28~37℃;最适pH值为7~9;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L-亮氨酸。本研究发现玉米弯孢霉菌能引起南繁区玉米病害,较适应热带地区高温天气,在28~37℃生长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繁种植区 玉米 弯孢霉叶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重要流行环节的初步研究——孢子萌发、侵染、潜育、显症 被引量:9
8
作者 郑爽 翟凤艳 +1 位作者 郭小勤 杨信东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87-89,共3页
弯孢菌孢子在清水中或可直接萌发 ,或不能直接萌发 ,玉米花粉粒及叶面渗出物质对弯孢菌孢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萌发孢子遇超过 30s的干燥即丧失侵染能力。弯孢菌在 15℃至 35℃都可对玉米形成侵染 ,以2 5℃左右为最适侵染温度。叶面... 弯孢菌孢子在清水中或可直接萌发 ,或不能直接萌发 ,玉米花粉粒及叶面渗出物质对弯孢菌孢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萌发孢子遇超过 30s的干燥即丧失侵染能力。弯孢菌在 15℃至 35℃都可对玉米形成侵染 ,以2 5℃左右为最适侵染温度。叶面结水时间需超过 7h才能形成侵染。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弯孢菌叶斑病的潜育期为 3~ 4d ,持续显症时间为 4~ 5d ,温度是影响潜育期的重要因子 ,病斑扩展的最大直径为 1~ 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萌发 侵染 潜育 持续显症时间 孢子 显症
下载PDF
一种利用生理指标评价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肖熙鸥 叶克苁 宋希云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81-886,共6页
本试验以4种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幼苗为材料,比较了新月弯孢菌毒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玉米主要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毒素浓度和胁迫时间下,PAL、POD和SOD比活... 本试验以4种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幼苗为材料,比较了新月弯孢菌毒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玉米主要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毒素浓度和胁迫时间下,PAL、POD和SOD比活力与品种抗病性的相关程度不一致。稀释200倍的毒素溶液处理玉米幼苗12h时,PAL比活力与抗病性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OD比活力与抗病性呈曲线正相关,SOD比活力与玉米抗病性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因此,可利用稀释200倍的新月弯孢菌毒素溶液处理12h时测得的玉米幼苗PAL、POD及SOD比活力估算玉米自交系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月弯孢菌 毒素 防御酶系 生理指标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