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traction Proces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Cyathula Capitata( Wall. ) Moq.
1
作者 Jingxia WANG Keyong ZHU +1 位作者 Yuanhong SHANG Yuan LIU 《Medicinal Plant》 CAS 2018年第5期31-35,共5页
[Objectives]To optimize the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proces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Cyathula Capitata( Wall.) Moq. and evaluate its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vitro. [Methods] The single factor orthogonal design w... [Objectives]To optimize the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proces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Cyathula Capitata( Wall.) Moq. and evaluate its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vitro. [Methods] The single factor orthogonal design was appli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ultrasonic time,solid-to-liquid ratio,extraction time and ethanol 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on the extraction rate of crude polysaccharides from C. Capitata,to obtain the optimal extraction process; DPPH and ABTS^+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y was detected to evaluate its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Results]The optimal extraction process of C. Capitata crude polysaccharide was as follows: solid-to-liquid ratio was 40∶ 1,th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was 50℃,the ultrasonic time was 80 min. Under such conditions,the extraction rate of C. Capitata crude polysaccharide was 10. 51%,and the purity was 56. 9%; C. Capitata crude polysaccharide has good scavenging ability to DPPH and ABTS^+ free radicals,and its IC_(50) values are 0. 468 and 0. 231 mg/mL,respectively. [Conclusions]The optimized process is simple and feasible,and the C. Capitata polysaccharide has goo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itro. This experiment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 Capitata polysacchar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athula capitata (wall.) moq.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process ANTIOXIDANT activity
下载PDF
川牛膝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孟杰 宋英 +3 位作者 王礼均 张高菊 朱忠铠 邓时建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建立中药材川牛膝薄层色谱鉴别的新方法,为川牛膝的鉴别提供更优方案。方法:对川牛膝及其常见混伪品麻牛膝、杂牛膝、牛膝的薄层色谱条件进行考察,筛选并确定最优条件。结果:从供试品溶液制备、展开剂组成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并分别... 目的:建立中药材川牛膝薄层色谱鉴别的新方法,为川牛膝的鉴别提供更优方案。方法:对川牛膝及其常见混伪品麻牛膝、杂牛膝、牛膝的薄层色谱条件进行考察,筛选并确定最优条件。结果:从供试品溶液制备、展开剂组成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并分别考察了影响薄层色谱效果的温度、湿度、稳定性、专属性等多个因素,建立了一种薄层特征明显、可有效地区别川牛膝及其混伪品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定性特征明显,重复性好,适用于川牛膝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且比现有的药典方法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牛膝 麻牛膝 杂牛膝 牛膝 薄层色谱鉴别
下载PDF
麻牛膝TONSOKU基因克隆、生信分析及其抑菌作用
3
作者 罗新 何梦竹 +5 位作者 陈曦 万健 张浪 李瑞 陈稷 田孟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3-720,I0001,共9页
目的克隆编码麻牛膝(Cyathula capitata(Wall.)Moq.)CcTSK蛋白的基因全长,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制备表达质粒,对表达产物进行生物学预测和抑菌分析。方法以麻牛膝嫩叶为材料,完成CcTSK基因cDNA的克隆。采用生信软件分析该基因及编码蛋白的... 目的克隆编码麻牛膝(Cyathula capitata(Wall.)Moq.)CcTSK蛋白的基因全长,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制备表达质粒,对表达产物进行生物学预测和抑菌分析。方法以麻牛膝嫩叶为材料,完成CcTSK基因cDNA的克隆。采用生信软件分析该基因及编码蛋白的生物学特征。构建CcTSK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中,IPTG诱导表达,考察CcTSK-GST融合蛋白的表达菌株对低浓度抗生素的敏感性、自身生长变化及在较高浓度抗生素下的存活率。结果CcTSK基因的gDNA为12613 bp,CDS为3855 bp,共编码1284个氨基酸。CcTSK蛋白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没有跨膜结构域,属于没有信号识别功能的非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该蛋白可能位于细胞核,并且具有核定位信号,含有TPR重复序列与LRR重复序列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占53.89%)、无规卷曲(占32.79%)、延伸链(占8.88%)和β-转角(占4.44%)。经IPTG诱导后,CcTSK-GST融合蛋白的表达抑制大肠埃希菌生长。低浓度抗生素测试结果显示,CcTSK-GST表达菌株对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m)最敏感;高浓度抗生素处理下,CcTSK-GST的表达使得抑菌现象显著增强。结论成功获得编码CcTSK蛋白的基因全长及原核表达质粒,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该蛋白与拟南芥AtTSK蛋白有较高相似性。此外,CcTSK-GST融合蛋白的表达对大肠埃希菌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且显著增强抗生素所产生的抑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牛膝 TONSOKU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抑菌 抗生素 增强效应
下载PDF
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的抗炎作用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宾雪英 舒光明 +3 位作者 何光星 艾丽 周先建 吴诗慧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3年第4期341-342,384,共3页
比较4种不同产地的川牛膝及其3种混淆品的抗炎药理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肿胀炎症模淹,研究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板桥、宝兴川牛膝和川牛膝的3种混淆品可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程度和蛋清致大... 比较4种不同产地的川牛膝及其3种混淆品的抗炎药理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肿胀炎症模淹,研究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板桥、宝兴川牛膝和川牛膝的3种混淆品可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程度和蛋清致大鼠足肿胀程度,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金口河川牛膝剂量为10g/kg时,可减轻蛋清致大鼠足肿胀程度,表明板桥、宝兴和金口河产川牛膝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奉节川牛膝未见有抗炎作用;麻牛膝和"红牛膝"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牛膝 红牛膝 麻牛膝 抗炎
下载PDF
基于皂苷类成分研究鉴别川牛膝及其伪品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必兴 齐景梁 +4 位作者 耿昭 苟琰 钟恋 周娟 袁军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18-2123,共6页
目的:改良现行川牛膝质量标准方法的TLC鉴别并新增HPLC-ELSD法,以弥补川牛膝类药材鉴定方法的不足。方法:以川牛膝伪品麻牛膝所含特征性皂苷类成分为线索,依据泡沫实验、TLC鉴别及HPLC-ELSD法建立川牛膝及其伪品的鉴别方法,并对所收集... 目的:改良现行川牛膝质量标准方法的TLC鉴别并新增HPLC-ELSD法,以弥补川牛膝类药材鉴定方法的不足。方法:以川牛膝伪品麻牛膝所含特征性皂苷类成分为线索,依据泡沫实验、TLC鉴别及HPLC-ELSD法建立川牛膝及其伪品的鉴别方法,并对所收集的11批川牛膝、21批麻牛膝及7批杂牛膝样品进行鉴别。结果:泡沫实验中麻牛膝所产生的泡沫最多,其次为杂牛膝,川牛膝最少。TLC鉴别中所有批次的川牛膝均不显与牛膝皂苷Ⅰ、牛膝皂苷Ⅱ对照品相同的黄绿色荧光斑点,且未有与川牛膝对照药材不一致的黄绿色斑点。麻牛膝及杂牛膝与川牛膝结果相反,且杂牛膝的黄绿色斑点弱于麻牛膝。HPLC-ELSD法所建立的麻牛膝指纹图谱与所有批次麻牛膝相似度高,与川牛膝相似度极低,与杂牛膝的相似度不高,且麻牛膝与杂牛膝均存在与牛膝皂苷Ⅰ、牛膝皂苷Ⅱ对照品相同的峰。结论:HPLC-ELSD法使用相似度评价分析并结合是否检出牛膝皂苷Ⅰ、牛膝皂苷Ⅱ峰可作为鉴别川牛膝类药材的一种新的有效鉴别方法,泡沫实验及TLC鉴别可作为其辅助鉴别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牛膝 麻牛膝 特征性皂苷类成分 鉴别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牛膝药材化学成分的差异
6
作者 晏露婷 宋永贵 +7 位作者 艾志福 李惠珍 杨明 朱根华 张琦 邵文祥 袁恩 苏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60-2174,共15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的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品种牛膝的化学成分差异。方...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的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品种牛膝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对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红牛膝Cyathula capitata和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别,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不同品种牛膝的差异性成分。结果共初步指认出230种化学成分,其中皂苷类81种、生物碱类26种、甾酮类12种、有机酸类75种、木脂素类19种和黄酮类17种。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1,t检验(P<0.05)从4种牛膝中共筛选出25个化学标志物。其中,竹节参皂苷、牛膝皂苷在怀牛膝中占比居多;竹节参皂苷IVa在红牛膝中的占比最高;甾醇、黄酮醇、有机酸和糖苷类成分在川牛膝中的占比最高;齐墩果烷型皂苷和酪胺类生物碱类成分则在安徽土牛膝中占比最多。结论该方法快速、全面地对牛膝植物资源的成分进行系统分析,为牛膝的品种分类鉴别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MS 怀牛膝 川牛膝 红牛膝 土牛膝 竹节参皂苷 牛膝皂苷 黄酮醇 多元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川牛膝与麻牛膝的形态鉴别 被引量:4
7
作者 梁欢 何梦竹 +3 位作者 文青松 陈稷 黄进 田孟良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2-348,共7页
目的鉴别川牛膝与麻牛膝形态特征。方法运用组织切片法和显微电镜观察法,对川牛膝“宝膝1号”与麻牛膝的组织形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川牛膝与麻牛膝在花序、茎、叶片和根部组织形态上有明显差异。川牛膝为主根系植物,茎中有4个维管束... 目的鉴别川牛膝与麻牛膝形态特征。方法运用组织切片法和显微电镜观察法,对川牛膝“宝膝1号”与麻牛膝的组织形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川牛膝与麻牛膝在花序、茎、叶片和根部组织形态上有明显差异。川牛膝为主根系植物,茎中有4个维管束,表皮毛数量较多,叶片呈浅绿色,叶绿体发育正常;而麻牛膝为支根系植物,堇中有2个维管束,表皮毛数量较少。此外,麻牛膝叶片在高海拔地区呈深绿色且有大小不规则的黄色斑点,有嗜锇颗粒出现,然而低海拔地区的麻牛膝并无此现象。结论确定了川牛膝和麻牛膝的主要形态特征,并为川牛膝和麻牛膝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牛膝 麻牛膝 形态鉴别 电镜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