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L.Zhou et S.Y.Yang)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大孢子发生、受精前雌配子体及颈卵器的发育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平 李旭峰 +1 位作者 杜林方 吴先军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69-775,共7页
报道了C.panzhihuaensis胚珠的结构、发育和受精前的雌配子体及颈卵器的发育.幼小胚珠由珠被、珠心组织组成,珠心组织内的功能大孢子经多次分裂形成游离核的雌配子体,最终形成细胞的雌配子体.人工授粉15d后,颈... 报道了C.panzhihuaensis胚珠的结构、发育和受精前的雌配子体及颈卵器的发育.幼小胚珠由珠被、珠心组织组成,珠心组织内的功能大孢子经多次分裂形成游离核的雌配子体,最终形成细胞的雌配子体.人工授粉15d后,颈卵器开始发育,颈卵器由2个颈细胞和1个中央细胞组成,通常2个颈卵器能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大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 生殖生物学
下载PDF
A New C-Glycosylflavone from the Leaves of Cycas panzhihuaensis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燕 彭树林 +2 位作者 李朝銮 王明奎 丁立生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期101-103,共3页
A new C-glycosylflavone, named panzhihuacycaside (1), was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Cycas panzhihuaensis L. Zhou et S. Y. Yang (Cycadaceae) along with 2,3-dihydrohinokiflavone (2), 5,5',7,7', 4',4'&#... A new C-glycosylflavone, named panzhihuacycaside (1), was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Cycas panzhihuaensis L. Zhou et S. Y. Yang (Cycadaceae) along with 2,3-dihydrohinokiflavone (2), 5,5',7,7', 4',4''-hexahydroxy-(2',8')-biflavone (3), vanillic acid (4), P-sitosterol (5) and daucosterol (6).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al and chemical ev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as panzhihuaensis C-glycosylflavone panzhihuacycaside
下载PDF
攀枝花苏铁(CycaspanzhihuaensisL,Zhou,et,S.Y.Yang)的生物学特性研究Ⅰ.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平 吴先军 +2 位作者 赵振锯 李朝銮 王乾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546-555,共10页
研究了攀枝花苏铁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其根系具二种类型的根:1,向地下生长的直生根,有次生生长,维管射线由异型薄壁细胞组成.2,向地表面生长的珊瑚状根,其中具藻带层,共生藻类属念珠藻属(Nostoc),项圈藻属(A... 研究了攀枝花苏铁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其根系具二种类型的根:1,向地下生长的直生根,有次生生长,维管射线由异型薄壁细胞组成.2,向地表面生长的珊瑚状根,其中具藻带层,共生藻类属念珠藻属(Nostoc),项圈藻属(Anabaena).小叶片先端不反卷,叶肉分化,具单脉,木质部发育为中始式,气孔为单环型。叶脉、叶柄、上胚轴的维管束均为外韧型.组成后生木质部的管状分子,除环纹、螺纹管胞外,还有较多的长度缩短、直径增大,末端壁倾斜至垂直的单列、双列的具缘孔纹管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营养器官 形态解剖
下载PDF
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的根瘤和固氮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国凡 邓廷秀 +1 位作者 周林 杨思源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分布在南亚热带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攀枝花苏铁,普遍受蓝细菌侵染形成特殊的多级分枝珊瑚状根瘤簇。当年生树苗活瘤重可达8克/株,100年生370克/株。固氮活性在秋季一般为1.8—11.1μmolC_2H_4/g·f·w·h^(-1),它明显受光照和... 分布在南亚热带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攀枝花苏铁,普遍受蓝细菌侵染形成特殊的多级分枝珊瑚状根瘤簇。当年生树苗活瘤重可达8克/株,100年生370克/株。固氮活性在秋季一般为1.8—11.1μmolC_2H_4/g·f·w·h^(-1),它明显受光照和湿度影响,昼夜动态是白天活性明显比夜间高。苏铁固氮量从0.64—18.69毫克/株·小时,它在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中起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根瘤 固氮
下载PDF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ntire range of Cycas panzhihuaensis (Cycadaceae) 被引量:7
5
作者 Siyue Xiao Yunheng Ji +1 位作者 Jian Liu Xun Gong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7-18,共12页
Cycas panzhihuaensis L.Zhou & S.Y.Yang(Cycadaceae) is an endangered gymnosperm species endemic to the dry-hot valley of the Jinsha River basin in southwest China.Although the wild C.panzhihuaensis population from ... Cycas panzhihuaensis L.Zhou & S.Y.Yang(Cycadaceae) is an endangered gymnosperm species endemic to the dry-hot valley of the Jinsha River basin in southwest China.Although the wild C.panzhihuaensis population from Panzhihua Cycad Natural Reserve is well protected and its genetic diversity has been well assessed,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s outside the nature reserve,which face larger risks of extinction,remain unknown.Furthermore,the population genetics and historical dynamics of this endemic and endangered species have not been examined across its entire range.In this study,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phylogeographical structure and demographic history of C.panzhihuaensis from all its seven known locations,we sequenced and compared molecular data from chloroplastic DNA(psbA-trnH,psbM-trnD,and trnS-trnG),single-copy nuclear genes(PHYP,AC5,HSP70,and AAT) from 61 individuals,as well as 11 nuclear micro satellite loci(SSR) from 102 individuals.We found relatively high genetic diversity within populations and high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of C.panzhihuaensis,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atterns of other Asian inland cycads.Although no significant phylogeographical structure was detected,we found that small and unprotected populations possess higher genetic diversity and more unique haplotypes,which revises our understanding of diversity within this species and deserves due attention.Analysis of demographic dynamics suggest that human activity might be the key threat to C.panzhihuaensis.Based on the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C.panzhihuaensis,we propose several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is species,especially for the populations with small siz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as panzhihuaensis CONSERVATION Genetic diversity PHYlOGEOGRAPHY CHlOROPlAST and nuclear DNA MICROSATEllITE
下载PDF
攀枝花苏铁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燕 蒋舜媛 +1 位作者 李朝銮 彭树林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67-370,共4页
首次从攀枝花苏铁(Cycaspanzhihuaensis)的茎、雄花、雌花和种子中共分离出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佳味酚β芸香糖苷(1),穗花杉双黄酮(2),罗汗松双黄酮甲(3),5,5″,7... 首次从攀枝花苏铁(Cycaspanzhihuaensis)的茎、雄花、雌花和种子中共分离出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佳味酚β芸香糖苷(1),穗花杉双黄酮(2),罗汗松双黄酮甲(3),5,5″,7,7″,4′,4-六羟基(2′,8″)双黄酮(4),β谷甾醇(5),胡萝卜苷(6)和棕榈酸(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化学成分 佳味酚-β-芸香糖苷 双黄酮
下载PDF
攀枝花苏铁种群生态地理分布、分布格局及采挖历史的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何永华 李朝銮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3-30,共8页
对攀枝花苏铁(Cycaspanzhihuaensis)种群的地理分布、数量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和毁坏历史进行了野外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苏铁种群的自然栖息地是相互隔离和片断化的。已发现的13个自然种群中,8个分布... 对攀枝花苏铁(Cycaspanzhihuaensis)种群的地理分布、数量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和毁坏历史进行了野外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苏铁种群的自然栖息地是相互隔离和片断化的。已发现的13个自然种群中,8个分布在金沙江河谷,5个种群分布在金沙江支流河谷;最大的种群位于攀枝花市郊,占有面积约380km2。79年以来的商业采挖使8个种群灭绝,种群分布区从30700km2减少到8800km2,种群占有面积从1150km2减少到630km2。3个被研究种群的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以幼苗聚集程度最大,随着年龄的增加,聚集程度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地理分布 分布格局
下载PDF
攀枝花苏铁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乾 李朝銮 +2 位作者 杨思源 黄荣 陈发林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2期156-163,共8页
在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L.Zhou et S.Y.Yang)自然群体中,雌雄株在数量上基本相等,但雄株的无性系产量是雌株的1.31倍,小孢子叶球的数量是大孢子叶球的2.21倍,呈现偏雄现象。小孢子叶球散粉次序是从轴基部向顶部和从小孢子... 在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L.Zhou et S.Y.Yang)自然群体中,雌雄株在数量上基本相等,但雄株的无性系产量是雌株的1.31倍,小孢子叶球的数量是大孢子叶球的2.21倍,呈现偏雄现象。小孢子叶球散粉次序是从轴基部向顶部和从小孢子叶的基部向顶部进行的,散粉高峰出现在午后,风传花粉浓度在2.55m内随着距离增加而迅速下降,而在2.55m以外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在大孢子叶球内发现有两种蚂蚁和一种蜚蠊类昆虫在活动,没有发现这些昆虫对大孢子叶球的破坏,小孢子叶球则几乎没有昆虫探访。清晨在大孢子叶叶片上出现许多水样液滴,可能起着将大孢子叶叶片上沉积的花粉传递至胚珠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攀枝花苏铁的传粉过程中,风是将花粉从小孢子叶球传至大孢子叶球的唯一媒介,大孢子叶球内活动的昆虫和大孢子叶叶片上的液滴同样起着传粉媒介作用,但不排除风传花粉一步到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 攀枝花苏铁 传粉 生物学
下载PDF
攀枝花苏铁的生物学特性、树干解剖和生长模式 被引量:8
9
作者 何永华 王乾 石培礼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6期443-451,共9页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L. Zhou et S. Y. Yang)种群进行野外调查和定位观察,结果表明:成年植株的雌雄比接近1v1,但开花季节雌雄球花的比例是偏雄性的。雌雄植...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L. Zhou et S. Y. Yang)种群进行野外调查和定位观察,结果表明:成年植株的雌雄比接近1v1,但开花季节雌雄球花的比例是偏雄性的。雌雄植株在树干大小、叶数、叶大小和无性系小株数目等方面差异不大。叶数、叶长、叶宽、茎直径等随植株年龄的增高而增加。树干30—40 cm 高的植株平均营养叶数和茎直径已基本恒定。树干高10 cm 的植株营养叶的长度不再增加。5年以上的植株叶片停止加宽。70% 成年攀枝花苏铁萌生无性系,平均每株萌生2.8个无性系小株;具无性系小株植株的比例和单位植株无性系小株的数量都随茎的长高而增加。树干高度与其生长单元数成线性相关,用统计生长单元数的方法可推算植株年龄。营养叶的存活曲线是Deevey I型,大多数的叶片可在植株上存活两个生长单元,随后叶片的死亡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 苏铁 生物学特性 树干解剖 生长模式
下载PDF
攀枝花苏铁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毅 伍斌 +2 位作者 余志祥 姜少娟 杨永琼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6-411,420,共7页
为研究我国特有孓遗植物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L.Zhou et S.Y.Yang)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分别从原生境和迁移地采集不同部位的组织材料,经培养分离纯化菌株,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共获得内生真菌438株,其中... 为研究我国特有孓遗植物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L.Zhou et S.Y.Yang)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分别从原生境和迁移地采集不同部位的组织材料,经培养分离纯化菌株,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共获得内生真菌438株,其中346株分属3纲、5目、8科、37属,以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盘多毛孢属Pestalotia sp.、镰孢霉属Fusarium sp.、黑孢霉属Nigrospora sp.为优势属,92株为无孢菌群,研究说明攀枝花苏铁内生真菌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还发现不同采集时间、不同生境多样性相似度较高,但不同组织部位的菌群组成差异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孓遗植物 内生真菌 鉴定 优势菌群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 被引量:4
11
作者 赖启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642-11644,共3页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得出该区生态旅游开发应采取"抓住机遇,乘势发展"的战略,并提出发挥优势、打造精品,完善自身、克服劣势,工旅协调、互促共赢,政府主导...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得出该区生态旅游开发应采取"抓住机遇,乘势发展"的战略,并提出发挥优势、打造精品,完善自身、克服劣势,工旅协调、互促共赢,政府主导、重塑形象,整合资源、培育市场,多方着手、提升竞争力等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SWOT分析 策略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攀枝花苏铁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12
作者 唐炎林 苏智先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7-92,共6页
攀枝花苏铁是1971年发现的苏铁新种,1981年正式定名,1984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属于世界珍稀濒危植物残遗物种.本文从它的地理分布、生殖生物学特性、形态解剖学、化学成分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单综述.同时对该植物... 攀枝花苏铁是1971年发现的苏铁新种,1981年正式定名,1984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属于世界珍稀濒危植物残遗物种.本文从它的地理分布、生殖生物学特性、形态解剖学、化学成分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单综述.同时对该植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一简单的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攀枝花苏铁 地理分布 生殖生物学 生态学 生物学 营养器官
下载PDF
攀枝花苏铁类群的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郝云庆 莫旭 +1 位作者 余志祥 杨永琼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28-33,共6页
苏铁是一类起源古老而孑遗的裸子植物,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所保护的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纬度最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野生苏铁种群。攀枝花苏铁群落共有物种82科253属318种;珍稀濒危植物... 苏铁是一类起源古老而孑遗的裸子植物,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所保护的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纬度最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野生苏铁种群。攀枝花苏铁群落共有物种82科253属318种;珍稀濒危植物除攀枝花苏铁外,还有云南梧桐Firmiana major、栌菊木Nouelia insignis和龙棕Trachycarpus nana。区系组成以热带性质为主,尤以泛热带为多。单种科、单种属和寡种属占绝对优势,表现出区系明显的古老性和残遗性现象。干热河谷区系特征明显,金沙江干热河谷特有种和标志种占到总种数的近1/3。一些残遗种或其后裔的起源和发生背景与古地中海有密切关系。结合当地的丰富的苏铁类植物和种子蕨化石植物群的发现,可以初步推断攀枝花苏铁群落是这些古生代类型的延续,其植物区系起源古老。该地区应是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化中心,也很可能就是世界苏铁植物重要的起源与发展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珍稀濒危植物 干热河谷
下载PDF
攀枝花苏铁愈伤诱导研究
14
作者 夏九成 彭超 刘应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1期15131-15132,共2页
[目的]对攀枝花苏铁愈伤组织的诱导进行研究。[方法]利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生长素2,4-D与细胞分裂素6-BA对攀枝花苏铁羽叶诱导愈伤的影响情况,并寻找恰当的激素浓度配比。[结果]攀枝花苏铁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 6... [目的]对攀枝花苏铁愈伤组织的诱导进行研究。[方法]利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生长素2,4-D与细胞分裂素6-BA对攀枝花苏铁羽叶诱导愈伤的影响情况,并寻找恰当的激素浓度配比。[结果]攀枝花苏铁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 6-BA+1.5 mg/L 2,4-D;经方差分析,发现攀枝花苏铁形成愈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2,4-D的浓度及2,4-D和6-BA间的相互作用,而6-BA的单独作用对愈伤的形成虽有一定影响,但达不到显著水平。[结论]为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攀枝花苏铁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愈伤诱导 方差分析 2 4-D 6-BA
下载PDF
干热河谷不同树龄攀枝花苏铁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玉倩 陈健鑫 +3 位作者 郑艳玲 王芳 马焕成 伍建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3-209,共7页
攀枝花苏铁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树种,为适应干热河谷气候,攀枝花苏铁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建立特殊的共生体系。选用不同树龄的攀枝花苏铁为研究对象,采集攀枝花苏铁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采用醋酸墨水染色... 攀枝花苏铁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树种,为适应干热河谷气候,攀枝花苏铁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建立特殊的共生体系。选用不同树龄的攀枝花苏铁为研究对象,采集攀枝花苏铁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采用醋酸墨水染色法观察根系的AMF定殖情况并计算定殖率;同时采用湿筛沉淀法对AMF孢子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攀枝花苏铁AMF的种类、多样性及与树龄的关系。结果表明,14年生、8年生和3年生攀枝花苏铁根系AMF定殖率分别为36.13%、28.54%、21.10%;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分别为16.02、14.13、13.3个·g^(-1),形态学鉴定到6属22种,分别为球囊霉属(Glomus)、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s)、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硬囊霉属(Sclerocystis),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为优势属,相对多度分别为56.91%和28.23%。分子生物学鉴定到3属6种,分别为近明球囊霉(C.claroideum)、明球囊霉(G.clarum)、缩球囊霉(G.constrictum)、无梗囊霉属(A.srobiculata)、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和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统计分析表明,AMF定殖率与AMF孢子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是0.8739,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研究为攀枝花苏铁的保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 树龄 菌根定殖率 干热河谷
下载PDF
叉叶苏铁和攀枝花苏铁对冰冻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夏志宁 马焕成 郑艳玲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6-173,共8页
以叉叶苏铁和攀枝花苏铁为材料,比较2种苏铁的抗冻性,并探究其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叉叶苏铁和攀枝花苏铁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0.15℃和-2.05℃。冰冻处理后,叉叶苏铁的叶绿素含量比CK降低,但攀枝花苏铁的比CK升高;2种苏铁光合效... 以叉叶苏铁和攀枝花苏铁为材料,比较2种苏铁的抗冻性,并探究其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叉叶苏铁和攀枝花苏铁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0.15℃和-2.05℃。冰冻处理后,叉叶苏铁的叶绿素含量比CK降低,但攀枝花苏铁的比CK升高;2种苏铁光合效率均比CK下降,丙二醛含量均比CK升高,但叉叶苏铁变化幅度更大;2种苏铁的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叉叶苏铁可溶性糖含量较CK下降,攀枝花苏铁的较CK升高,但2种苏铁脯氨酸含量均比CK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胁迫 叶绿素 荧光参数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 叉叶苏铁 攀枝花苏铁
下载PDF
攀枝花苏铁珊瑚根共生放线菌鉴定及共生体养分吸收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玉倩 陈健鑫 +4 位作者 郑艳玲 王芳 马焕成 王国娟 伍建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4-52,共9页
【目的】攀枝花苏铁是生长在干热河谷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贫瘠的石质山地的一类古老植物。攀枝花苏铁的侧根特化为发达的珊瑚状根,提高了攀枝花苏铁根系对养分的利用,本研究旨在探明珊瑚状根内共生放线菌的种类及其对养分吸收的影响。【方... 【目的】攀枝花苏铁是生长在干热河谷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贫瘠的石质山地的一类古老植物。攀枝花苏铁的侧根特化为发达的珊瑚状根,提高了攀枝花苏铁根系对养分的利用,本研究旨在探明珊瑚状根内共生放线菌的种类及其对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原生地攀枝花苏铁珊瑚状根内放线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将内生放线菌接种到无菌砂培苏铁苗根系,经18 m共生培养后,通过石蜡切片观察珊瑚状根内放线菌的定殖位置,并利用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及同位素示踪法探究氮素的吸收形式。【结果】珊瑚状根共生放线菌TB-6、TB-7和TB-10分别为Streptacidiphulus griseoplanus、Streptomyces spororaveu和S. xanthophaeus;共生培养后的无菌苏铁苗均能够形成珊瑚状根,石蜡切片显示放线菌定殖于根的外皮层和内皮层细胞中,证明它们与攀枝花苏铁形成共生体,没有共生的无珊瑚根形成;共生后的无菌苏铁苗根系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加,氮素的积累量增加最为显著,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接种放线菌后形成珊瑚状根的苏铁苗吸收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比例从1:1.3增加至1:2.03,表明接种放线菌能增加对铵态氮的吸收。【结论】原生地攀枝花苏铁能与放线菌形成珊瑚状根共生体,选择性吸收土壤中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铵态氮,共生体通过提高苏铁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使得攀枝花苏铁能在干热河谷长期稳定地生存,本研究为攀枝花苏铁的保护繁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珊瑚状共生体 放线菌 氮素吸收 同位素标记
下载PDF
在攀枝花苏铁中发现导管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荣 吴俊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0-432,共3页
攀枝花苏铁的根、叶柄、羽片的木质部用乔菲氏液进行解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形态各异的导管:有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叶柄 羽片 导管
下载PDF
云南普渡河攀枝花苏铁群落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昌洪 赵云勇 +1 位作者 范锦绣 董洪进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4期32-34,39,共4页
实地调查云南省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渡河片区的攀枝花苏铁群落的物种组成,分析其种群结构及特征。结果表明,攀枝花苏铁群落生境脆弱,自然更新缓慢,群落受人为干扰强烈,藉此提出保护建议。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群落特征 物种组成 种群结构 生境状况 普渡河 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攀枝花苏铁繁殖初探 被引量:8
20
作者 余志祥 杨永琼 +2 位作者 刘军 龚丽莉 谌昌林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6-41,共6页
对攀枝花苏铁种群自然繁殖习性进行了调查,开展了人工授粉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攀枝花苏铁自然种群以根蘖繁殖为主,种子繁殖较少;人工授粉可明显提高种子产量,1年生播种苗保存率可达69%.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根蘖繁殖 种子繁殖 人工繁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