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魏小寒 王国祥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07-612,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37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37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者81例(联合组),PD-1抑制剂单药治疗者56例(单药组)。统计分析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体积(TV)、预后生存曲线及毒副反应相关数据。结果联合组ORR和DCR显著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9,3.583;P=0.040,0.045);联合组PFS和OS均显著长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17,5.778;P<0.001);两组治疗后VEGF和TV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1),且治疗1、2个周期后联合组VEGF和TV水平均显著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Kaplan-Meier预后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L)=5.338,P=0.027);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疼、疲劳、腹泻、皮疹、贫血、便秘、呼吸困难及关节痛发生率和Ⅲ级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抑制肿瘤微血管增生,缩小TV,提高ORR和DCR,延长PFS和OS,Ⅲ级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低,毒副反应总体安全可控,有助于增加晚期NSCLC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程序性死亡蛋白-1 抗血管生成药物 安全性 疗效
下载PDF
385例PD-1抗肿瘤治疗的安全性研究及风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杨波 王梦娇 +5 位作者 胡丽丽 王来成 李倩 孔飞飞 吕冬梅 沈佳妮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447-450,460,共5页
目的探讨国产PD-1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PD-1安全用药提供预判因素和经验。方法收集某院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所有使用PD-1药物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肿瘤类型、既往病史、PD-1品类等信息,开展随访... 目的探讨国产PD-1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PD-1安全用药提供预判因素和经验。方法收集某院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所有使用PD-1药物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肿瘤类型、既往病史、PD-1品类等信息,开展随访,鉴别和评估irAE种类和严重程度。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385例,irAE 134例(34.81%),非irAE 251例(65.19%),≥3级irAE 29例(7.53%)。单因素分析显示,irAE的发生率与年龄,吸烟,原患疾病类型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患者发生irAE的风险增加1.590倍(95%CI:1.006,2.512),吸烟患者风险增加1.920倍(95%CI:1.021,3.611),呼吸系统疾病较易发生irAE,风险增加2.061倍(95%CI:1.205,3.527),相比信迪利、替雷利珠与特瑞普利,卡瑞利珠发生irAE的风险较高(P<0.05)。结论年龄<65岁、吸烟、呼吸系统疾病为PD-1安全用药的高危因素,卡瑞利珠发生近期irAE风险偏高,应重视该类人群irAE的监护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发生率 安全性评估 风险因素 恶性肿瘤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闫向勇 李俊 +3 位作者 牛小娟 蔺彩娟 宋书征 党政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5-880,共6页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至2021年本院收治的7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单药PD-1抑制剂治疗(单药治疗组)、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联合用药...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至2021年本院收治的7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单药PD-1抑制剂治疗(单药治疗组)、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联合用药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及获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数据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安全性比较可知,单药治疗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分别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占17.14%,肝功能异常占25.71%,血液学毒性占31.42%,全身性症状占8.57%,胃肠道占17.14%,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占11.43%,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占20.00%,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占5.71%,内分泌系统疾病占5.71%;联合用药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分别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占22.85%,肝功能异常占28.57%,血液学毒性占25.71%,全身性症状占11.43%,胃肠道占20.00%,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占14.29%,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占17.14%,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占8.57%,内分泌系统疾病占2.8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用药并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有效性比较可知,单药治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8.57%、部分缓解率为31.43%、疾病稳定率为48.57%、疾病进展率为11.43%;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14.29%、部分缓解率为54.29%、疾病稳定率为25.71%、疾病进展率为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对疾病更为有效。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比单药PD-1抑制剂提升T淋巴细胞水平,治疗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保证患者足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原发性肝癌 PD-1抑制剂 靶向药物 安全 有效性
下载PDF
Stimulatory effect on the transport mediated by 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2B1 被引量:1
4
作者 Jiro Ogura Hiroaki Yamaguchi Nariyasu Mano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20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Drug-drug interaction(DDI)is one of causes of adverse drug events and can result in lifethreatening consequences.Organic anion-transporting polypeptide(OATP)2B1 is a major uptake transporter in the intestine and contr... Drug-drug interaction(DDI)is one of causes of adverse drug events and can result in lifethreatening consequences.Organic anion-transporting polypeptide(OATP)2B1 is a major uptake transporter in the intestine and contributes to transport various clinically used therapeutic agents.The intestine has a high risk of DDI,because it has a special propensity to be exposed to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drugs.Thus,understanding drug interaction mediated by OATP2B1 in the absorption process is importa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adverse drug events,including decrease i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administered drugs.Acute drug interaction occurs through the direct inhibitory effect on transporters,including OATP2B1.Moreover,some compounds such as clinically used drugs and food components have an acute stimulatory effect on transport of co-administered drugs by OATP2B1.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acute stimulatory effect on the transport mediated by OATP2B1 and discusses the mechanisms of the acute stimulatory effects of compounds.There are two types of acute stimulatory effects,substrate-independent and-dependent interactions on OATP2B1 function.The facilitating translocation of OATP2B1 to the plasma membrane is one of causes for the substrate-independent acute stimulatory effect.On the contrary,the substrate-dependent effect is based on the direct binding to the substrate-binding site or allosteric progesterone-binding site of OATP2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TP2B1 drug interaction Stimulatory effect MEMBRANE TRANSLOCATION Conformational CHANGE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因子-1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病灶局部控制率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俊 曾辉 +5 位作者 刘小琴 郭荣荣 张辉 吴涛 周秀琼 曾育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907-911,共5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病灶局部控制率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1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患者意愿的方式将...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病灶局部控制率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1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患者意愿的方式将其区分为研究组(51例,接受PD-1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和对照组(40例,接受安罗替尼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周期,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病灶局部控制率差异,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中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6.7%(34/41)和80.4%(41/5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5.0%(18/40)和60.0%(2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MI指数、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FACT-L量表各维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2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1%和45.0%,P>0.05)。结论对晚期肺癌患者开展PD-1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效果肯定,有助于提高患者病灶局部控制率,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肺肿瘤 生活质量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安罗替尼 病灶局部控制率
下载PDF
探究应用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药物治疗肺鳞癌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张河衍 杨力宝 +1 位作者 黄松华 张金华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药物在肺鳞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抗PD-1药物+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药物在肺鳞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抗PD-1药物+常规治疗)2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O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DC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1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EA(4.04±0.75)ng/mL、SCCA(0.85±0.19)μg/L、CYFRA21-1(2.09±0.35)ng/m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7、7.043、8.575,P<0.05)。结论在肺鳞癌的临床治疗中,开展免疫治疗时,应用抗PD-1药物,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药物 肺鳞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冰片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45
7
作者 赵保胜 宓穗卿 张银卿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研究冰片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撞击硬脑膜致伤方法制成大鼠脑挫裂伤模型 ,将大鼠伤侧脑皮质制成石蜡切片 ,运用免疫组化学染色技术观察空白对照组 (C组 :只灌服石蜡油 )、冰片组 (B组 ... 目的 :研究冰片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撞击硬脑膜致伤方法制成大鼠脑挫裂伤模型 ,将大鼠伤侧脑皮质制成石蜡切片 ,运用免疫组化学染色技术观察空白对照组 (C组 :只灌服石蜡油 )、冰片组 (B组 :灌服等量冰片石蜡油 )、脑外伤组 (M组 :脑挫裂伤组 )和脑外伤加冰片组 (M +B组 :脑挫裂伤大鼠灌服冰片石蜡油 )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 (EC)膜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 -1 (ICAM -1 )量的表达 ,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C组EC无表达或有少量表达 ,服用冰片不能使I CAM -1表达增强 ,脑外伤后ICAM -1表达有明显增强 (P <0 .0 0 1 ) ,及脑外伤大鼠服用冰片可使ICAM -1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证明冰片促血脑屏障 (BBB)开放与ICAM -1无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药理学 血脑屏障 药物作用 膜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下载PDF
蒙药童格勒格-1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刚 庞东卫 +4 位作者 苗利 赵树忠 张萱 王登奎 闫秀英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观察蒙药童格勒格-1(TGLG-1)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高血脂模型。高血脂症大鼠分为四组,一组为实验对照组,其余三组分别以低、中、高剂量TGLG-1灌胃,21d后测定血脂值。结果与高脂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TGL... 目的观察蒙药童格勒格-1(TGLG-1)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高血脂模型。高血脂症大鼠分为四组,一组为实验对照组,其余三组分别以低、中、高剂量TGLG-1灌胃,21d后测定血脂值。结果与高脂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TGLG-1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水平。结论TGLG-1具有良好的降低血脂浓度和预防高血脂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童格勒格-1 高脂血症 降血脂
下载PDF
非M3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MUC1基因和MDR1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黎国伟 王东宁 +5 位作者 林东军 李旭东 林桂真 何易 林曲 黄仁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11-1014,共4页
背景与目的:MUC1基因在胃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肿瘤中有表达,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较高的表达。但MUC1基因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相互关系以及两者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的关系尚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探讨MUC1基因... 背景与目的:MUC1基因在胃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肿瘤中有表达,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较高的表达。但MUC1基因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相互关系以及两者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的关系尚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探讨MUC1基因与MDR1基因表达及其与非M3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鄄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法检测34例初治非M3型急性白血病患者MUC1和MDR1的表达,并观察两种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34例初治非M3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MUC1基因阳性率为50%,MDR1基因阳性率为29.4%。MUC1基因阳性患者的MDR1阳性率为52.9%,明显高于MUC1阴性者的5.9%(P=0.003)。MUC1基因阴性者完全缓解(CR)率达94.1%,阳性患者CR率52.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MDR1基因阴性者CR率为91.7%,明显高于阳性患者的50.0%(P<0.05)。MUC1基因和MDR1基因均阳性者CR率为55.6%,MUC1基因和MDR1基因均阴性者16例,全部获得CR。结论:非M3型急性白血病MUC1基因阳性者MDR1基因表达率较高,MUC1基因及MDR1基因均为阴性者治疗缓解率高。提示联合检测MUC1基因和MDR1基因对判断初治非M3型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可作为临床判断疗效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药物疗法 MUC1基因 多药耐药基因 疗效 预测指标
下载PDF
siRNA诱导CyclinB1沉默增加HePG2细胞对柔红霉素的敏感性(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勇 祖旭宇 +2 位作者 罗唯师 唐圣松 蒋宇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1-557,共7页
探讨了CyclinB1在肝癌药物耐受形成中的作用.用siRNA技术沉默CyclinB1在细胞中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细胞的凋亡和周期分布,用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分析和细胞毒性实验分析细胞的增殖能力.由siRNA诱导的CyclinB1下调导致40%~50%肝... 探讨了CyclinB1在肝癌药物耐受形成中的作用.用siRNA技术沉默CyclinB1在细胞中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细胞的凋亡和周期分布,用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分析和细胞毒性实验分析细胞的增殖能力.由siRNA诱导的CyclinB1下调导致40%~50%肝癌细胞阻滞在G2/M期,并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单克隆形成能力;柔红霉素联合CyclinB1 siRNA较单独使用柔红霉素能更加有效地导致肝癌细胞凋亡,而在人正常肝细胞HL-7702中这种现象不明显.实验结果表明针对于CyclinB1的靶向性下调与肝癌药物的联合使用将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B1 SIRNA 柔红霉素 药物协同作用 耐药性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C反应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利 张心武 +3 位作者 庞晓明 陈琳 刘凯歌 李亚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生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17β-雌二醇对正常状态大鼠VSMCs CRP表达的影响,免疫印迹法...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生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17β-雌二醇对正常状态大鼠VSMCs CRP表达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对Ang-Ⅱ刺激大鼠VSMCs CRP及p-ERK1/2表达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其对Ang-Ⅱ刺激状态大鼠VSMCs CRP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本实验所选用17β-雌二醇浓度(1、10、100 nmol/L)不影响正常状态大鼠VSMCs形态及CRP表达,但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ng-Ⅱ刺激的大鼠VSMCs CRP(r=-0.834,P<0.01)、p-ERK1/2(r=-0.712,P<0.05)及CRP mRNA(r=-0.856,P<0.01)的表达。结论:17β-雌二醇可以抑制Ang-Ⅱ刺激的大鼠VSMCs CRP及其mRNA表达,其作用机制与抑制ERK1/2信号转导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信使 遗传 雌二醇 药理学 雌二醇 投药和剂量 平滑 血管 药物作用 C反应蛋白质 药物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 药理学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 代谢 信号传导
下载PDF
三尖杉酯碱通过下调Mcl-1蛋白诱导NB4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2
作者 邬春晓 沈红强 夏大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考察三尖杉酯碱(HT)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台盼兰染色法,细胞计数,考察HT对NB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细胞毒性作用;采用AO-EB荧光染色... 目的:考察三尖杉酯碱(HT)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台盼兰染色法,细胞计数,考察HT对NB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细胞毒性作用;采用AO-EB荧光染色法和细胞形态学观察,考察HT对NB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PI染色的流式细胞术,考察HT对NB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考察HT对NB4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采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目的蛋白证明推论;提取APL患者血液样本,验证HT的凋亡诱导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HT能够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地抑制NB4细胞生长并杀伤NB4细胞,HT处理72h后GI50为(32.0±2.5)nmol/L;HT能够呈现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诱导NB4细胞凋亡,HT处理6h后其诱导凋亡百分率为66%;HT诱导NB4细胞凋亡,引起PARP蛋白裂解,并不下调Bcl-2,不影响Bax和Bak的表达,但显著下调Mcl-1蛋白水平;siRNA沉默Mcl-1的蛋白表达可以显著提高HT对NB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HT诱导APL患者白血病样本细胞凋亡,并下调Mcl-1蛋白。结论:HT通过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杀伤NB4细胞,HT可能通过下调Mcl-1蛋白发挥诱导NB4细胞凋亡的抗白血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杉酯碱/药理学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药物疗法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NB4细胞 MCL-1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提取物及清开灵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对含blaNDM-1超级细菌的抑菌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尚伟 王雪松 +3 位作者 邹大阳 张状年 廖祥儒 袁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6-509,共4页
目的体外初步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主成分提取液和清开灵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分别对含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1,NDM-1)基因的耐药细菌(blaNDM-1细菌)的抑菌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和K-B法对清开灵注... 目的体外初步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主成分提取液和清开灵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分别对含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1,NDM-1)基因的耐药细菌(blaNDM-1细菌)的抑菌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和K-B法对清开灵注射液主成分板蓝根、金银花、栀子、黄芩苷4种药物提取液和清开灵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分别对耐药超级细菌进行抑菌实验。并测定各提取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清开灵主成分提取液对含blaNDM-1基因的耐药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以黄芩苷为最好,对含blaNDM-1基因的耐药菌不动杆菌属/乙酸钙不动杆菌(WD)、鲍曼不动杆菌(WX)、嗜麦芽寡养单胞菌(WJ)和大肠杆菌pGEX-4T-NDM-1/DH5α(GST-NDM-1)的MIC分别为0.015、0.020、0.005、>0.020g/mL,而各提取液的MIC值的大小依次为黄芩苷、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清开灵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后,对含blaNDM-1基因多重耐药菌的抑菌效果非常明显,大大提高了各类抗生素单独用药的抑菌能力,其中以与青霉素类(青霉素G、美洛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效果最好,抑菌效果提高10倍左右,其他抗生素类药物抑菌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清开灵注射液主成分提取液和清开灵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对含blaNDM-1耐药基因细菌都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此研究为药物开发及对blaNDM-1超级耐药细菌的用药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提取物 抑菌效果 超级耐药细菌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基因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长春酰胺联合奥沙利铂对耐药卵巢癌患者的效果及患者SDF-1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慧霞 郭哲 许静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12期2075-2077,共3页
目的探讨长春酰胺联合奥沙利铂对耐药卵巢癌患者的效果及患者SDF-1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耐药卵巢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应用长春酰胺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 目的探讨长春酰胺联合奥沙利铂对耐药卵巢癌患者的效果及患者SDF-1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耐药卵巢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应用长春酰胺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DF-1 CXCR4趋化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长春酰胺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耐药卵巢癌,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SDF-1因子,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高患者GOS评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酰胺 奥沙利铂 耐药卵巢癌 效果 SDF-1因子
下载PDF
激活蛋白-1诱骗寡核苷酸对豚鼠近视眼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毛俊峰 刘双珍 +2 位作者 吴小影 魏欣 谭星平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6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球后注射脂质体包裹的激活蛋白-1诱骗寡核苷酸(activator protein-1decoy oligodeoxynucleotides,AP-1decoy ODN)对豚鼠近视眼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人工合成AP-1decoy ODN及错配的AP-1decoy ODN的核苷酸序列。半透明眼罩遮盖单... 目的探讨球后注射脂质体包裹的激活蛋白-1诱骗寡核苷酸(activator protein-1decoy oligodeoxynucleotides,AP-1decoy ODN)对豚鼠近视眼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人工合成AP-1decoy ODN及错配的AP-1decoy ODN的核苷酸序列。半透明眼罩遮盖单眼诱导豚鼠近视眼的形成。遮盖眼球后注射脂质体包裹的AP-1decoy ODN或错配的AP-1de-coy ODN,检影验光测眼球屈光度,用A超(20Hz)测眼轴长度。结果豚鼠遮盖眼眼轴延长,形成近视。球后注射AP-1decoy ODN+脂质体LipofectAMNETM的遮盖眼近视程度减轻,而球后注射错配AP-1decoy ODN+脂质体LipofectAMNETM对遮盖眼的近视程度无影响。结论球后注射脂质体包裹的AP-1decoy ODN能有效抑制豚鼠近视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蛋白-1 诱骗寡核苷酸/药理学 近视/药物 作用 豚鼠 屈光
下载PDF
间歇性低剂量应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对兔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琦 卜海富 +1 位作者 桂斌捷 李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5-207,279,共4页
目的研究间歇性低剂量应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34)]对兔胫骨小范围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50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右侧胫骨中段造成3mm缺损,术后予石膏外固定,随机分成A、B两组。术后第2天,A组按rhPTH30μg/(kg·d)行腹部皮下注射... 目的研究间歇性低剂量应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34)]对兔胫骨小范围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50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右侧胫骨中段造成3mm缺损,术后予石膏外固定,随机分成A、B两组。术后第2天,A组按rhPTH30μg/(kg·d)行腹部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4周;B组按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2、3、4周每组随机抽取兔4只处死取材,摄X线片,骨密度(BMD)、骨矿物含量(BMC)测试,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并且第4周行HE切片染色观察。结果A组的骨痂面积、成骨细胞含量同期均高于B组。治疗后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组BMD和BMC在术后随时间延长而增加,1、2、3、4周时A组BMD和BMC均高于B组(P<0.05,P<0.01),A组在1、2、3、4周BMP-2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间歇性低剂量应用rhPTH1-34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加速骨矿物沉积,同时诱导BMP-2表达从而加速骨折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药物作用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越峰 罗卫民 +1 位作者 张勇 钟晓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7-683,共7页
背景 氧化应激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视网膜光感受细胞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氧化效应,但DHA是否能影响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表... 背景 氧化应激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视网膜光感受细胞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氧化效应,但DHA是否能影响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表达HO-1尚未阐明. 目的 观察DHA对体外培养的RPE中HO-1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对人RPE细胞系ARPE-19进行培养,分别用30、50、100和120 μmol/L DHA作用4~24 h,以不含DHA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DHA对细胞的毒性;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HO-1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采用比色法分析各组细胞中HO-1酶活性变化情况;采用荧光探针H2DCFDA检测细胞中活性氧簇(ROS)的相对比例,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培养细胞中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核转位情况;分别采用ROS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法和Nrf2小干扰RNA(siRNA)转染法作用于培养的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rf2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其对细胞中HO-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结果 0、30、50、100和120 μmol/L DHA作用于ARPE-19细胞后24 h,培养上清液中LDH漏出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4,P<0.05),其中120 μmol/L DHA作用后细胞中LDH漏出率明显高于0、30、50、100 μmol/L D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浓度DHA作用ARPE-19细胞后8h,HO-1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以及HO-1的酶活性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24,P<0.05;F=11.34,P<0.05;F=11.81,P<0.05),其中30、50、100 μmol/L DHA组细胞中HO-1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以及HO-1的酶活性均明显高于0μmol/L D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浓度DHA作用ARPE-19细胞后4h细胞内ROS相对荧光强度、细胞核Nrf2阳性细胞比例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8,P<0.05;F=16.42,P<0.05),其中30、50和100μmol/L DHA组细胞中ROS相对荧光强度、细胞核Nrf2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0μmol/L D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0 μ.mol/L DHA处理条件下,NAC预处理后细胞中HO-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细胞核Nrf2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单纯100μmol/L DHA组,Nrf2 siRNA转染组细胞中HO-1的相对表达量和细胞核Nrf2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空白siRNA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低于100 μmol/L的DHA可能通过ROS/Nrf2途径诱导RPE细胞表达HO-1,从而发挥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药理 细胞保护/药物作用 氧化应激 眼色素上皮/药物作用 血红素氧合酶-1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代谢 活性氧簇/代谢 二十二碳六烯酸 Heme oxygenase-1
下载PDF
柴胡对胰腺纤维化大鼠TIMP-1及TGF-β1增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逊 章学林 +1 位作者 张静喆 梁晓强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3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引经药柴胡对胰腺纤维化动物模型TIMP-1及TGF-β1增效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假手术组、柴胡组、大黄丹参组和柴胡大黄丹参组。假手术组开腹后直接关腹,其余各组均通过结扎胰胆管联合腹腔注射雨蛙素... 目的探讨引经药柴胡对胰腺纤维化动物模型TIMP-1及TGF-β1增效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假手术组、柴胡组、大黄丹参组和柴胡大黄丹参组。假手术组开腹后直接关腹,其余各组均通过结扎胰胆管联合腹腔注射雨蛙素复制胰腺纤维化模型;用药组均分别于术前、后3天用相应药物灌胃(剂量1.38 g·kg^(-1)·d^(-1)、3.04 g·kg^(-1)·d^(-1)及4.11 g·kg^(-1)·d^(-1))。术后第4天取材。采用ELISA测血清TIMP-1表达,免疫组化测胰腺TGF-β1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胰腺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均可降低血清TIMP-1含量(P<0.01);与柴胡组比较,柴胡大黄丹参组TIMP-1含量降低(P<0.01);与大黄丹参组比较,柴胡大黄丹参组TIMP-1含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TGF-β1 mRNA及蛋白均表达下降(P<0.01);与柴胡组比较,柴胡大黄丹参组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1),大黄丹参组TGF-β1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大黄丹参组比较,柴胡大黄丹参组TGF-β1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 "下调TGF-β1表达—抑制PSC活化—减少ECM合成"和"下调TGF-β1表达—抑制TIMP分泌—促进ECM降解"可能是柴胡、大黄丹参以及柴胡大黄丹参抗胰腺纤维化的两条作用主线。三者对TGF-β1的调控在ECM合成和降解中发挥双重作用。柴胡对大黄丹参在抗胰腺纤维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增效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TIMP分泌和下调TGF-β1蛋白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纤维化 ECM合成与降解 引经药 增效 TGF-Β1 TIMP-1
下载PDF
阿替利珠单抗不良反应94例文献分析
19
作者 余萌 周红 +2 位作者 承华薇 许荣蓉 孙言才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05-212,共8页
目的分析阿替利珠单抗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收集关于阿替利珠单抗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文献并进行分析,研究时间... 目的分析阿替利珠单抗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收集关于阿替利珠单抗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文献并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2年4—8月。结果阿替利珠致不良反应报道共94例;其中男性56例(59.57%),女性38例(40.43%),男性占比较高;年龄(62.8±12.0)岁,中老年人居多;多数发生在用药后的90 d内(71例,71.0%);阿替利珠单抗致ADRs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其中以神经系统损害(22例,22.0%)占比最多;3~4级严重ADRs占比最多(64例,64.0%);94例经治疗和(或)停药后,好转或治愈80例,死亡5例。结论阿替利珠单抗所致ADRs涉及不同性别与年龄段病人,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使用应随时监测,警惕ADRs的发生,做到及时识别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利珠单抗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抗体 单克隆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下载PDF
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1-羧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赖宜生 张奕华 +3 位作者 李月珍 季晖 杨茗 丛日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研究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1-羧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寻找活性强、不良反应小的新型抗炎药物。方法:1-苯氧羰基-5-甲基-2-吲哚酮在4-N,N-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用下与对氨磺酰基苯甲酰氯反应,生... 目的:研究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1-羧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寻找活性强、不良反应小的新型抗炎药物。方法:1-苯氧羰基-5-甲基-2-吲哚酮在4-N,N-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用下与对氨磺酰基苯甲酰氯反应,生成1-苯氧羰基-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Ⅲ1),再与相应的胺(氨)发生胺解反应,并经盐酸中和得到化合物Ⅲ2-9。结果: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Ⅲ1-9,其结构经IR、1HNMR和MS和元素分析确证。小鼠耳肿胀模型测试显示,6个目标化合物Ⅲ2,4,5,7-9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显示Ⅲ2,7,8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所有受试目标化合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均显著小于阳性对照药双氯芬酸钠(P<0.05)和替尼达普钠(P<0.01),与CMC-N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1-羧酰胺类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1-羧酰胺 合成 抗炎活性 胃肠道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