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RS恢复猴和灭活疫苗免疫实验猴再次感染SARS-CoV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强 高虹 +8 位作者 蒋虹 涂新明 邓巍 丛喆 朱华 佟巍 李国生 张连峰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641-644,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SARS-CoV实验感染恢复猴,以及灭活疫苗免疫猴对SARS—CoV再次感染的疾病状况。方法动物分四组,分别为SARS感染恢复动物组,灭活疫苗免疫不同时间2组和SARS模型对照组。动物分别接种病毒,1~7d进行病毒检测和血清学检测,7d... 目的研究SARS-CoV实验感染恢复猴,以及灭活疫苗免疫猴对SARS—CoV再次感染的疾病状况。方法动物分四组,分别为SARS感染恢复动物组,灭活疫苗免疫不同时间2组和SARS模型对照组。动物分别接种病毒,1~7d进行病毒检测和血清学检测,7d后安乐处死动物,进行病理检测。结果实验感染SARS-CoV猴和灭活疫苗免疫猴均产生了中和抗体,猴体内SARS-CoV复制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病理变化也比SARS-CoV模型组轻。结论SARS-CoV感染恢复猴对SARS-CoV再次感染有一定抵抗作用;灭活疫苗免疫是预防实验猴感染SARS—CoV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 灭活疫苗 恒河猴 食蟹猴 中和抗体 保护实验
下载PDF
食蟹猴取食位置偏好及改变的行为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吕琳 徐帆 +2 位作者 陈建军 谢亮 谢鹏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1-498,共8页
偏好行为被认为是研究大脑半球功能偏侧性调控表达的一种预测指标(Elias et al.,1998)。偏好行为与大脑解剖结构和功能不对称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人类明显偏爱使用右手,是由大脑左半球控制(Zhao et al.,2010;崔媛媛,2012;付卫伟,2012... 偏好行为被认为是研究大脑半球功能偏侧性调控表达的一种预测指标(Elias et al.,1998)。偏好行为与大脑解剖结构和功能不对称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人类明显偏爱使用右手,是由大脑左半球控制(Zhao et al.,2010;崔媛媛,2012;付卫伟,2012),而手偏好正是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不对称最基本的行为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 取食位置 偏好 探索行为
下载PDF
食蟹猴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秀娟 李学家 +5 位作者 张守全 饶军华 张艳春 季芳 彭白露 刘晓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52,共7页
为了掌握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体外培养生长特性,并建立其培养体系。手术法获得幼年期食蟹猴单侧睾丸,改良的两步酶消化法获得其细胞悬液,添加特定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以碱性磷酸酶(A... 为了掌握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体外培养生长特性,并建立其培养体系。手术法获得幼年期食蟹猴单侧睾丸,改良的两步酶消化法获得其细胞悬液,添加特定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以碱性磷酸酶(AKP)染色鉴定培养细胞,并评价不同饲养层细胞和不同接种密度对SSCs体外培养的增殖效果。结果表明,含10%FCS等补充物的DMEM液可支持食蟹猴SSCs的体外存活与增殖,培养3~5 d可观察到SSCs集落,AKP染色呈阳性;以支持细胞为饲养层体外培养SSCs 3 d和7 d,SSCs集落形成率均显著高于皮肤成纤维细胞饲养层(P<0.05),且以1×105个/mlSSCs接种密度是较好的原代培养开始。该培养体系的初步建立可为体外研究非人灵长类精子发生机制和SSCs基因修饰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 精原干细胞 体外培养 集落形成率
原文传递
高能量膳食对中老年食蟹猴糖尿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张秀娟 李学家 +6 位作者 季芳 靳丽莎 孙云霄 刘晓明 周彤 饶军华 彭白露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118,共7页
本研究选择空腹血糖值(FPG)在正常范围内(3.20 mmol/L≤FPG<5.50 mmol/L)的中老年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60只,高能量膳食诱导12个月后,将其分为正常血糖组和诱高血糖组(FPG≥5.50 mmol/L)。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组中36个糖... 本研究选择空腹血糖值(FPG)在正常范围内(3.20 mmol/L≤FPG<5.50 mmol/L)的中老年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60只,高能量膳食诱导12个月后,将其分为正常血糖组和诱高血糖组(FPG≥5.50 mmol/L)。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组中36个糖尿病相关基因在诱导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中的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能量膳食诱导后,诱高血糖组FPG和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而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分组无显著相关性(P>0.05)。基因表达水平上,诱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均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肝糖原磷酸化酶基因(PYGL)、水通道蛋白基因(AQP2)等19个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高能量膳食诱导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基因的表达模式变化一致,但诱高血糖组的mRNA表达量变化大,且三磷酸腺苷柠檬酸裂解酶(ACLY)、选择素L(SELL)、突触相关蛋白23(SNAP23)、突触融合蛋白(STX4)这4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仅在诱高血糖组高能量膳食诱导前后呈差异表达(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 2型糖尿病 外周血白细胞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