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usual presentation of severely disseminated and rapidly progressive hydatic cyst: Malignant hydatidosis 被引量:1
1
作者 Aya Hammami Olfa Hellara +6 位作者 Walid Mnari Chaouki Loussaief Fethia Bedioui Leila Safer Mondher Golli Mohamed Chakroun Hammouda Saffar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5年第3期633-637,共5页
The infection caused by the tapeworm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ydatic disease. It is the most frequent mediterranean parasitic infection that commonly affects the liver and rarely involves m... The infection caused by the tapeworm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ydatic disease. It is the most frequent mediterranean parasitic infection that commonly affects the liver and rarely involves multiple organs. Herein, we report an exceptional and confusing presentation of hepatopulmonary and splenic hydatidosis due to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that caused diagnostic problems occuring in a 70-year-old man,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with favorable outcome. This was a very unusual case of disseminated hydatid cyst highlighting the interest of keeping a high level of clinical suspicion of this diagnosis every time we have a cystic lesion of the l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ATID cyst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DISSEMINATED ECHINOCOCCOSIS albendazole
下载PDF
骆驼蓬总碱治疗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晋明 杨文光 马新民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观察骆驼蓬总碱与丙硫咪唑及骆驼蓬总碱的主要成分之一哈尔明碱 ,单一或联合用药对小鼠腹腔成熟包虫囊的作用。 方法 :在不同的药物处理治疗下 ,以包虫囊肿发育的外观形态变化、囊重 (抑制率 )、包虫囊壁的病理改变、电镜下超微... 目的 :观察骆驼蓬总碱与丙硫咪唑及骆驼蓬总碱的主要成分之一哈尔明碱 ,单一或联合用药对小鼠腹腔成熟包虫囊的作用。 方法 :在不同的药物处理治疗下 ,以包虫囊肿发育的外观形态变化、囊重 (抑制率 )、包虫囊壁的病理改变、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为评价指标。结果 :联合用药组平均囊重明显少于单一用药组 ,电镜的结果病理损伤程度重于单一用药组 ,单一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 ,疗效差异显著 ,单一骆驼蓬总碱与丙硫咪唑相比 ,囊重、病理改变等无明显差异。 结论 :(1)骆驼蓬总碱与丙硫咪唑联合用药 ,对成熟包虫囊有抑制作用 ,优于单一用药。 (2 )骆驼蓬总碱、丙硫咪唑对成熟包虫囊的抑制作用相当。 (3)哈尔明碱对成熟包虫囊有抑制作用 ,但差于骆驼蓬总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包虫囊 骆驼蓬总碱 哈尔明碱 丙硫咪唑 联合用药 小鼠
下载PDF
藏药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曹得萍 马祁生 赵海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54-656,共3页
目的通过应用藏药25味铜灰散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的疗效观察,探讨藏药治疗棘球蚴病的免疫机理及为临床更好的应用药物治疗棘球蚴病奠定一个良好基础。方法给予药物治疗90d后,解剖小鼠,检测各小鼠棘球蚴囊的湿重,对棘球蚴囊进行超微... 目的通过应用藏药25味铜灰散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的疗效观察,探讨藏药治疗棘球蚴病的免疫机理及为临床更好的应用药物治疗棘球蚴病奠定一个良好基础。方法给予药物治疗90d后,解剖小鼠,检测各小鼠棘球蚴囊的湿重,对棘球蚴囊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治疗90d后,棘球蚴囊病理及超微结构都有明显的变化。结论藏药25味铜灰散对小鼠棘球蚴有比较好的治疗作用,这将为棘球蚴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前景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藏药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甲苯达唑、阿苯达唑及其代谢物实验治疗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肖树华 尤纪青 +4 位作者 焦佩英 郭惠芳 黄立信 柴君杰 焦伟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3期11-16,共6页
在疗程为10~14d时,甲苯达唑对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25mg/kg/d,阿苯达唑的为100mg/kg/d。在所用的疗程下,甲苯达唑的剂量较阿笨达唑100~300mg/kg/d低3~11倍时,它们的疗效相仿,但甲苯达唑100mg/kg/d的疗效则优于剂量... 在疗程为10~14d时,甲苯达唑对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25mg/kg/d,阿苯达唑的为100mg/kg/d。在所用的疗程下,甲苯达唑的剂量较阿笨达唑100~300mg/kg/d低3~11倍时,它们的疗效相仿,但甲苯达唑100mg/kg/d的疗效则优于剂量大l~2倍的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与阿苯达唑合并治疗未能明显提高疗效,但此2种药物并用吡喹酮治疗则疗效明显提高。实验证明阿苯达 唑亚砜的疗效优于阿苯达唑,而阿苯达唑用则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囊 包虫病 甲苯达唑
下载PDF
继发性棘球蚴病小鼠体内细胞因子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曹得萍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85-386,389,共3页
目的通过利用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阿苯哒唑单独及联合用药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的疗效观察,探讨小鼠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方法小鼠被随机分成7组(维拉帕米、阿苯哒唑的单用组、维拉帕米和阿苯哒唑的联合用药组、对照组)。给予药物... 目的通过利用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阿苯哒唑单独及联合用药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的疗效观察,探讨小鼠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方法小鼠被随机分成7组(维拉帕米、阿苯哒唑的单用组、维拉帕米和阿苯哒唑的联合用药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90d后,小鼠眼球取血,检测血清IL-2、IL-10和IgE的含量。结果治疗90d后,小鼠血清IL-2、IgE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0的含量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结论IgE、IL-2和IL-10可以作为判断治疗棘球蚴病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 维拉帕米 阿苯哒唑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甲苯达唑、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实验治疗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的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尤纪青 肖树华 +3 位作者 焦佩英 郭惠芳 柴君杰 张文林 《地方病通报》 1989年第3期16-19,共4页
小鼠于感染继发性细粒棘球蚴后用甲苯达唑口服治疗,剂量为12.5~100mg/kg/d×10时囊肿抑制率为49.2~77.5%,用阿苯达唑100~300mg/kg/d×10~14治疗的为61.3~72.1%,而用吡喹酮400mg/kg/d,或800mg/kg/d,2次均服,疗程为10d时... 小鼠于感染继发性细粒棘球蚴后用甲苯达唑口服治疗,剂量为12.5~100mg/kg/d×10时囊肿抑制率为49.2~77.5%,用阿苯达唑100~300mg/kg/d×10~14治疗的为61.3~72.1%,而用吡喹酮400mg/kg/d,或800mg/kg/d,2次均服,疗程为10d时则无效,但若给服500mg/kg/d×14,囊肿抑制率为63.4%。药物有效各组的每鼠平均囊数,除个别组外,均较相应对照组的为少。此外,甲苯达唑与吡喹酮合并服用,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细粒棘球蚴 甲苯达唑
下载PDF
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细粒棘球蚴作用的组织化学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4 位作者 肖树华 尤纪青 吴嘉彤 柴君杰 张文林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3期21-25,共5页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NIH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组织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治疗3~14天,均能迅速引起生发层内糖原、AKP、ACP及ATP酶的减少、减弱或消失,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明显,阿苯达唑及吡喹酮的较轻,但对生发...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NIH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组织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治疗3~14天,均能迅速引起生发层内糖原、AKP、ACP及ATP酶的减少、减弱或消失,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明显,阿苯达唑及吡喹酮的较轻,但对生发层内DNA、RNA、蚤白质结合的酪氨酸、色氨酸、组氨酸以及碱性蛋白质的影响仅见于7及14天。亦以甲苯达唑组的较为显著。停药后,上述变化的恢复时间,吡喹酮及阿苯达唑的分别为14~30及30天,而甲苯达唑组的则需9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组织化学 吡喹酮
下载PDF
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曹得萍 史大中 包根书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的抗包虫作用。方法 将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分别配成不同浓度 ,加入RPMI 164 0培养液中 ,体外培养棘球蚴 ,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 ,比较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结果 各用药组原头节的死亡率与...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的抗包虫作用。方法 将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分别配成不同浓度 ,加入RPMI 164 0培养液中 ,体外培养棘球蚴 ,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 ,比较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结果 各用药组原头节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 ,维拉帕米的杀原头节作用增强。结论 维拉帕米在体外有明显的抗原头节作用 ,且与阿苯达唑联合应用时其杀原头节作用优于单用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 原头节 维拉帕米 阿苯达唑 体外实验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囊经甲苯达唑、阿苯达唑或阿苯达唑亚砜作用后其生发层的形态学变化和药物含量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树华 杨元清 +4 位作者 尤纪青 王鸣杰 张超威 郭惠芳 柴君杰 《地方病通报》 1992年第1期5-10,共6页
小鼠的继发性细粒棘球蚴囊在含甲苯达唑阿苯达唑或阿苯达唑亚枫1及10μg/ml的培养液中培养l~7d时,囊壁所含各药物的量相近,但生发层的受损以甲苯达唑组较重,次为阿苯达唑亚砜和阿苯达唑组。感染小鼠ig上述3种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等效剂... 小鼠的继发性细粒棘球蚴囊在含甲苯达唑阿苯达唑或阿苯达唑亚枫1及10μg/ml的培养液中培养l~7d时,囊壁所含各药物的量相近,但生发层的受损以甲苯达唑组较重,次为阿苯达唑亚砜和阿苯达唑组。感染小鼠ig上述3种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等效剂量1~14d后24h,囊壁的药物含量甚低,但生发层的损害仍以甲苯达唑组的较重,并认为阿苯达唑亚矾是阿苯达唑的有效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囊 甲苯达唑 阿苯达唑
下载PDF
阿苯达唑亚砜对NIH小鼠体内细粒棘球蚴作用的组织学观察
10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3 位作者 吴嘉彤 焦佩英 肖树华 柴君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0-21,共2页
本文观察了阿苯达唑亚砜150mg/kg/d×15天及×28天对NIH小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的作用。结果表明,连续给药15天,细粒棘球蚴生发层出现变性及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0.0%及32.0%;而囊液内原头节变性及死亡的发生率依次为36.3%及4.3%... 本文观察了阿苯达唑亚砜150mg/kg/d×15天及×28天对NIH小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的作用。结果表明,连续给药15天,细粒棘球蚴生发层出现变性及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0.0%及32.0%;而囊液内原头节变性及死亡的发生率依次为36.3%及4.3%;治疗28天时,生发层的变性及坏死和原头节的变性及死亡的发生率依次分别为37.9%及58.6%和16.7%及40.0%;而角质层则有破坏及大量多核巨噬细胞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亚砜 细粒棘球蚴 NIH小鼠
下载PDF
药物治疗对小鼠棘球蚴病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
11
作者 赵海龙 曹得萍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和阿苯哒唑单独及联合用药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后其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药物治疗90天后,检测小鼠血清IL-2、IL-10和IgE的含量。结果治疗90天后,小鼠血清IL-2、IgE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和阿苯哒唑单独及联合用药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后其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药物治疗90天后,检测小鼠血清IL-2、IL-10和IgE的含量。结果治疗90天后,小鼠血清IL-2、IgE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0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组IL-2、IgE含量与对照组的明显差异提示,药物治疗后小鼠的免疫力提高,有利于体内虫体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维拉帕米 阿苯哒唑
下载PDF
维拉帕米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曹得萍 赵海龙 史大中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4年第1期19-21,F004,共4页
目的通过利用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阿苯哒唑单独和联合用药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的疗效观察,探讨两种药协同治疗棘球蚴病的机理。方法小鼠被随机分成6组(维拉帕米、阿苯哒唑的单用组、维拉帕米和阿苯哒唑的联合用药组、对照组)。给予药... 目的通过利用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阿苯哒唑单独和联合用药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的疗效观察,探讨两种药协同治疗棘球蚴病的机理。方法小鼠被随机分成6组(维拉帕米、阿苯哒唑的单用组、维拉帕米和阿苯哒唑的联合用药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90天后,解剖小鼠,检测各小鼠棘球蚴囊的湿重并且对棘球蚴囊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治疗90天后,发现维拉帕米和阿苯哒唑单独及联合应用均对小鼠棘球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7.2%、43.4%、56.6%),其中联合用药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维拉帕米对小鼠继发性棘球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维拉帕米联合阿苯哒唑的效果更好,说明维拉帕米和阿苯哒唑有协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棘球蚴病 继发性 小鼠 实验研究 阿苯哒唑 联合用药治疗 经统计学分析 协同治疗作用 棘球蚴囊 抑制作用 病理组织学 疗效观察 钙拮抗剂 药物治疗 超微结构 单独 药组 对照组 抑制率 显著性
下载PDF
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感染鼠体内外细粒棘球蚴作用的组织学比较
13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4 位作者 肖树华 吴嘉彤 尤纪青 柴君杰 张文林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3期17-20,129-130,共4页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体内、外细粒棘球蚴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均能引起生发层表面粗糙、间质疏松、空泡变性、生发细胞结构模糊、核伊红深染及细胞崩解等病变,均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重,发生率亦较高,而吡...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体内、外细粒棘球蚴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均能引起生发层表面粗糙、间质疏松、空泡变性、生发细胞结构模糊、核伊红深染及细胞崩解等病变,均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重,发生率亦较高,而吡喹酮与阿苯达唑组的相似,均较轻,发生率亦较低,停药后,一些生发层的损害逐渐恢复正常,以吡喹酮及阿苯达唑组的较迅速,而甲苯达唑组的则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吡喹酮 组织学 生发层
下载PDF
阿苯达唑和吡喹酮联合用药治疗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熊海波 邹培范 +1 位作者 李俊 萍小佳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1期8-13,共6页
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在不同的药物处理,疗程、剂量和感染时间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以感染率,囊重(抑制率),囊数及包虫囊病理改变为评价指标,观察了联合应用阿苯达唑(Alb)与吡喹酮(Pra)治疗小鼠腹腔感染的原头节及包虫囊... 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在不同的药物处理,疗程、剂量和感染时间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以感染率,囊重(抑制率),囊数及包虫囊病理改变为评价指标,观察了联合应用阿苯达唑(Alb)与吡喹酮(Pra)治疗小鼠腹腔感染的原头节及包虫囊的效果。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无论对感染的原头节还是发育的包虫囊均有明显疗效,优于单一用药,而且在原头节感染早期用药的效果较优,这一结果对临床化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包虫囊 阿苯达唑 吡喹酮 联合化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