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D·H·劳伦斯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的冲突 被引量:20
1
作者 杜隽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80,共7页
劳伦斯的小说在世界文坛上一直毁誉参半,就是因为其小说大胆地描写人的性爱内容与传统的社会道德发生了冲突。本文通过对劳伦斯道德理想的阐述,论证劳伦斯在小说中描写性爱的真正目的乃是为了呼唤人性的自然回归,以匡正社会道德对人性... 劳伦斯的小说在世界文坛上一直毁誉参半,就是因为其小说大胆地描写人的性爱内容与传统的社会道德发生了冲突。本文通过对劳伦斯道德理想的阐述,论证劳伦斯在小说中描写性爱的真正目的乃是为了呼唤人性的自然回归,以匡正社会道德对人性的异化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劳伦斯 道德理想 社会冲突 小说 人性 英国
下载PDF
物我交流的载体──D·H·劳伦斯小说的象征艺术研究之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汝成 路玉坤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76-78,共3页
物我交流的载体──D·H·劳伦斯小说的象征艺术研究之三李汝成,路玉坤当我们阅读D·H·劳伦斯小说时,书中的情节及描写常常让我们想起西方著名文艺心理学家荣格的一段话:“当我说到‘意向’的时候,我指的并不... 物我交流的载体──D·H·劳伦斯小说的象征艺术研究之三李汝成,路玉坤当我们阅读D·H·劳伦斯小说时,书中的情节及描写常常让我们想起西方著名文艺心理学家荣格的一段话:“当我说到‘意向’的时候,我指的并不是外部对象的心理反映,而是……一种幻想中的形象(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瑞尔太太 d·h·劳伦斯 物我交流 象征艺术 劳伦斯小说 梅勒斯 《儿子与情人》 百合花 人与自然 玫瑰花
下载PDF
独特的D·H·劳伦斯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端芝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D·H·劳伦斯是一位颇富争议、十分独特的作家。文章从作者的身世、生活经历对作品的影响这一视角探讨了劳伦斯的独特性所在 :他的返祖情结、恋母情结以及反映在他作品中的同性恋倾向。
关键词 d·h·劳伦斯 返祖情结 恋母情结 同性恋意向 英国
下载PDF
自然主义在D·H·劳伦斯小说中的流变 被引量:2
4
作者 杜隽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7-21,共5页
19世纪中后期在法国出现的自然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中介 ,对各国文学均产生过重要影响。 2 0世纪初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小说中体现了这种自然主义文学特征 。
关键词 自然主义 d·h·劳伦斯 小说创作 超越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前D·H·劳伦斯在中国的传播综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廖杰锋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8-82,共5页
D·H·劳伦斯于1922年走进中国读者的视野之后,杜衡、杨昌溪、赵景深、南星、陈梦家、饶述一、郁达夫、林语堂、金东雷等等学者和翻译家便以开明、健康的人文心态和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积极译介和评述劳伦斯的作品,使劳伦斯在中... D·H·劳伦斯于1922年走进中国读者的视野之后,杜衡、杨昌溪、赵景深、南星、陈梦家、饶述一、郁达夫、林语堂、金东雷等等学者和翻译家便以开明、健康的人文心态和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积极译介和评述劳伦斯的作品,使劳伦斯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于30年代进入第一个高潮。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劳伦斯及其作品渐渐淡出了国人的视野。这种变动起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征候、文化氛围、社会需求和精神潮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劳伦斯 20世纪80年代前 中国大陆 传播
下载PDF
多元合一的作家评价观与外国文学史教学——以D·H·劳伦斯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艳阳 向连兵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94-198,共5页
以D·H·劳伦斯为例,通过考察和分析得出,劳伦斯及其作品融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等元素于一体,并非某一流派风格就可涵括其特质。由此,提出教师应在教学环节中建立多元合一的评价机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 以D·H·劳伦斯为例,通过考察和分析得出,劳伦斯及其作品融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等元素于一体,并非某一流派风格就可涵括其特质。由此,提出教师应在教学环节中建立多元合一的评价机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关注作家作品的多重风格,从而充分挖掘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合一 作家评价观 外国文学史教学 d·h·劳伦斯
下载PDF
和谐共生中的生命意义分析——D·H·劳伦斯对敬畏生命的思索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秀芝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0-13,16,共5页
探索生命意义就是对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价值、人类的生存意义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D·H·劳伦斯在其一生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并一直努力探索人在社会中的生命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他的血性意识来认识生命的价... 探索生命意义就是对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价值、人类的生存意义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D·H·劳伦斯在其一生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并一直努力探索人在社会中的生命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他的血性意识来认识生命的价值,从而使读者能够感悟到他对生命独特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劳伦斯 和谐共生 敬畏生命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D·H·劳伦斯 被引量:2
8
作者 万明科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2-64,共3页
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解读劳伦斯的《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小说,并得出结论: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他强调自然与女性的亲密关系;控诉资本主义父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解构人类—自然... 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解读劳伦斯的《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小说,并得出结论: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他强调自然与女性的亲密关系;控诉资本主义父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解构人类—自然、文明—自然、男人—女人、精神—肉体、理智—情感等传统文化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建构理想的人类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d·h·劳伦斯 二元对立
下载PDF
寻求灵与肉的和谐统一——D·H·劳伦斯作品《虹》评析
9
作者 赵辉辉 《学海》 2002年第1期155-157,共3页
英国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D·H·劳伦斯以热衷于探索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而著称 ,他强调爱情的肉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 ,神圣与世俗的契合 ,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 ,笔者通过其代表作《虹》中三代人的不同经历 ,... 英国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D·H·劳伦斯以热衷于探索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而著称 ,他强调爱情的肉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 ,神圣与世俗的契合 ,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 ,笔者通过其代表作《虹》中三代人的不同经历 ,对此作了淋漓尽致的阐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统一 两性关系 英国 小说 d·h·劳伦斯 《虹》
下载PDF
论中国大陆读者对D·H·劳伦斯形象的解读
10
作者 廖杰锋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9-31,共3页
D·H·劳伦斯在中国的形象,从机械主义的叛徒,最有热情、最信任灵感的歌吟者、新浪漫主义小说家再到颓废文人、性爱小说家、现实主义者、女性主义者、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叉点上的代表,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变化过程,他在中... D·H·劳伦斯在中国的形象,从机械主义的叛徒,最有热情、最信任灵感的歌吟者、新浪漫主义小说家再到颓废文人、性爱小说家、现实主义者、女性主义者、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叉点上的代表,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变化过程,他在中国接受者的心中是一个说不尽的“哈姆莱特”。这种复杂的变化过程从接受美学和阐释学的角度来考察,它实际上是中国接受者的“误读”,是各种权力和社会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由读者的期待视野和阐释的历史性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劳伦斯 形象 误读 前理解
下载PDF
血性哲学:试论D·H·劳伦斯的文艺观
11
作者 邵玉丽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D.H.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由他的文艺观决定的。在他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离不开激情,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 D.H.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由他的文艺观决定的。在他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离不开激情,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表达生活的激情,艺术的任务是展现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艺术的根本作用在于载道。只有如此,小说才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文艺观 文艺表现观 文艺道德观 d·h·劳伦斯
下载PDF
追寻诗中的自我与心灵的轨迹——评D·H·劳伦斯的诗歌创作
12
作者 廖素云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5-38,共4页
劳伦斯在诗歌主题上,以表现自我为主,用自身的经历、感觉来抒写其诗歌,执着于以抒情主体的自我来建构其诗歌,具有浓郁的自我色彩。劳伦斯诗歌中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凸现了作者自我实现过程的心灵的内部活动,因此,他所有的诗歌创作都... 劳伦斯在诗歌主题上,以表现自我为主,用自身的经历、感觉来抒写其诗歌,执着于以抒情主体的自我来建构其诗歌,具有浓郁的自我色彩。劳伦斯诗歌中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凸现了作者自我实现过程的心灵的内部活动,因此,他所有的诗歌创作都是其心路历程的记录。按照诗人心灵发展的脉络,劳伦斯诗作大体可划分为:早期(1904—1919),中期(1920—1927),晚期(1928—1930)。在这三个阶段中,诗人劳伦斯经历了"分裂———寻求联系———超越(对死亡的渴慕)"三个实现自我的蜕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劳伦斯 诗歌创作 自我
下载PDF
孤独中孕育出来的毁灭性图示——D·H·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解读
13
作者 程小林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53-55,共3页
小说仅仅围绕纯粹的毁灭性,开展了关于哲学、人生、情爱、死亡等领域的研讨,奔涌着一次次的死亡冲动。在《恋》之中,作者陷入了恐惧、厌烦、忧虑和绝望的人类痛苦的深渊。但是,劳伦斯的毁灭仅仅是一种过渡,是为了通过彻底的毁灭现有状态... 小说仅仅围绕纯粹的毁灭性,开展了关于哲学、人生、情爱、死亡等领域的研讨,奔涌着一次次的死亡冲动。在《恋》之中,作者陷入了恐惧、厌烦、忧虑和绝望的人类痛苦的深渊。但是,劳伦斯的毁灭仅仅是一种过渡,是为了通过彻底的毁灭现有状态,实现新的涅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劳伦斯 《恋爱中的女人》 解读 英国 小说 死亡哲学
下载PDF
哲学化的血性意识——评D·H·劳伦斯的文艺思想
14
作者 朱谷强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7-49,共3页
劳伦斯的作品流淌的是激情,推崇的是人的本性。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探索他的文艺思想与血性意识的渊源,从而揭示血性意识的本质。
关键词 哲学化 血性意识 d·h·劳伦斯 文艺思想 本能 理智 唯意志论 小说 《虹》
下载PDF
D·H·劳伦斯和舍伍德·安德森爱情观对比研究
15
作者 李璐娜 陆宏 《神州》 2014年第14期10-10,共1页
英国作家D·H·劳伦斯和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属于同一个时代的作家,他们对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有着诸多相似的见解。本文借助于对他们各自作品的分析,来研究他们的爱情观之间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 d·h·劳伦斯和舍伍德·安德森爱情观对比研究
下载PDF
拯救人类的“希望”──D·H·劳伦斯“双重性”理论简述 被引量:4
16
作者 万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72-75,共4页
拯救人类的“希望”──D·H·劳伦斯“双重性”理论简述万莉当西方社会进入二十世纪时,人们忽然发现一切都变了。传统的、历史的东西一下子变陈旧了,价值观念和道德维系已不复存在了。外部世界、人类文明似乎已经土崩瓦解... 拯救人类的“希望”──D·H·劳伦斯“双重性”理论简述万莉当西方社会进入二十世纪时,人们忽然发现一切都变了。传统的、历史的东西一下子变陈旧了,价值观念和道德维系已不复存在了。外部世界、人类文明似乎已经土崩瓦解,而人的内心世界也处于极大的混乱之中。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劳伦斯 双重性 厄秀拉 《恋爱中的妇女》 《虹》 托马斯·哈代 相平衡 赫拉克利特 人的独立性 二十世纪
下载PDF
论D·H·劳伦斯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英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1-75,共5页
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诗歌是其记录自身生命体验、传达个人情感的重要途径与载体。劳伦斯善于将质朴的语言化为膨胀着生命活力与激情的独特诗篇,展现了其为实现自我的完整性所经历的心灵历程以及对性爱、自然、死亡与再生的... 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诗歌是其记录自身生命体验、传达个人情感的重要途径与载体。劳伦斯善于将质朴的语言化为膨胀着生命活力与激情的独特诗篇,展现了其为实现自我的完整性所经历的心灵历程以及对性爱、自然、死亡与再生的体悟与哲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劳伦斯 诗歌 自我完整性
下载PDF
毁灭与创造——试析D·H·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的艺术主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思虹 《红河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1-15,共5页
本文通过对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的写作背景、写作精神及其对《恋》中两对男女主人公的相互关系、个性特征与命运的分析,认为劳伦斯在生与死、性与爱的艺术展示之中与之外,都深刻地表现了关于人类的毁灭与创造的艺术主题,体现出劳伦... 本文通过对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的写作背景、写作精神及其对《恋》中两对男女主人公的相互关系、个性特征与命运的分析,认为劳伦斯在生与死、性与爱的艺术展示之中与之外,都深刻地表现了关于人类的毁灭与创造的艺术主题,体现出劳伦斯对生命本身意义的深层追问与真诚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中的女人》 d·h·劳伦斯 厄秀拉 艺术主 男人和女人 创造性 性与爱 试析 小说 工业文明
下载PDF
D·H·劳伦斯的内在矛盾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英剑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2-85,81,共5页
D·H·劳伦斯是位哲人、诗人、小说家,由于他对社会、世事、人类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这使他卓然于其他一般小说家之上。他的小说,透露着他独特的观察社会、人生的智慧,这是其艺术创作的动力,也是其艺术魅力的主要来源。一方面,... D·H·劳伦斯是位哲人、诗人、小说家,由于他对社会、世事、人类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这使他卓然于其他一般小说家之上。他的小说,透露着他独特的观察社会、人生的智慧,这是其艺术创作的动力,也是其艺术魅力的主要来源。一方面,劳伦斯将其哲学思想深刻地反映在创作之中,其表现时而激烈、时而和缓,时而粗野,时而温柔;另一方面,劳伦斯倾其毕生精力将他的哲学思想融入艺术创作之时,在其“学说”与“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劳伦斯 厄秀拉 哲学思想 《恋爱中的女人》 《彩虹》 梅勒斯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作家 艺术创作 小说家
下载PDF
心灵运动的轨迹——D·H·劳伦斯小说的象征艺术研究之一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汝成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48-52,共5页
文学是反映生活的,生活的主体是人,要进行文学创作,就要写人,要写人就少不了写人的内心世界。文学家不是心理学家,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文学家又是心理学家,因为“文学是人学”,人是有思想有感情,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的高级动物。人的内心... 文学是反映生活的,生活的主体是人,要进行文学创作,就要写人,要写人就少不了写人的内心世界。文学家不是心理学家,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文学家又是心理学家,因为“文学是人学”,人是有思想有感情,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的高级动物。人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神秘的、微妙的、复杂的、流动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人的思想情感、潜意识是一条不断流动的、起伏多变的、弯弯曲曲的河流。在中外文学史上,无数个作家在进行人类心灵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英国现代作家D·H·劳伦斯就是这无数个人类心灵的探索者之一,他以其独放异彩的象征手法,给人们展示了这一千姿百态、斑斓多彩的人的内心世界。 读劳伦斯的长篇处女作《白孔雀》(The Wite Peacock,1911),人们不会忘记在第二部第一章中有这样一组由雪莲花连接起来的意象:一个初春的傍晚,莱斯利要他的未婚妻莱蒂与他一起出去散步,莱蒂不但要邀上西里尔一道去,而且执意要到她感觉好久没有去过的(实际上并没有多长时间)斯特利磨坊。在磨坊旁,“她站在一块大石头上,伫立片刻。春天清新的溪水匆匆地向她流来,越涌越深,在她身边旋转流淌。”在那里她看到了乔治,乔治也望见了她。莱蒂为什么执意要去斯特利磨坊呢?因为那里有强烈吸引着她的、具有男子汉气概的青年乔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劳伦斯 象征艺术 《恋爱中的妇女》 内心世界 小说 白百合花 《儿子与情人》 潜意识 《白孔雀》 象征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