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SH、D⁃二聚体及UA与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
作者 张竹君 潘庆丰 +1 位作者 马军民 王磊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9期1556-1559,1564,共5页
目的分析促甲状腺激素(TSH)、D⁃二聚体及尿酸(UA)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21例为观察组,根据有无合并CAS分为CAS组57例和非CAS组64例,并将CA... 目的分析促甲状腺激素(TSH)、D⁃二聚体及尿酸(UA)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21例为观察组,根据有无合并CAS分为CAS组57例和非CAS组64例,并将CAS组分为0级10例、1级14例、2级19例、3级14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体检各项正常者119名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对照组血清TSH、D⁃二聚体及UA水平;对比CAS组不同CAS分级者的血清TSH、D⁃二聚体及UA水平;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CAS的单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CAS的多因素。结果观察组TSH、D⁃二聚体及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TSH、D⁃二聚体及UA水平比较:3级>2级>1级>0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和非CAS组性别、年龄、BMI、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和非CAS组病程、高血压、TSH、D⁃二聚体、U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较长、有高血压、TSH<0.5 mIU/L,>4.78 mIU/L、D⁃二聚体>0.5 mg/L、UA<142μmol/L,>360μmol/L是影响T2DM患者发生CAS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TSH、D⁃二聚体及UA参与了T2DM的发病过程,与CAS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 d⁃二聚体 尿酸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D⁃二聚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晓蕾 毛琦 +3 位作者 王红 华冰珠 陈智勇 李幼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4-608,共5页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可导致小肠广泛坏死,且疾病早期极易误诊漏诊。文中旨在评估就诊首日血清D⁃二聚体水平在LMV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3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可导致小肠广泛坏死,且疾病早期极易误诊漏诊。文中旨在评估就诊首日血清D⁃二聚体水平在LMV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3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15例LMV患者(LMV组),非LMV患者23例(非LMV组)。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2组患者就诊首日血清D⁃二聚体水平,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一般情况、SLE活动度评分(SLEDAI)、增强CT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2组患者年龄、SLE患病周期及SLEDAI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CT可见LMV患者肠管扩张、肠系膜水肿及典型“靶”样征,大剂量激素治疗后,扩张肠管及肠壁显著缓解,出院前CT“靶”样征消失。LMV组患者就诊首日血清D⁃二聚体水平[917(756,1848)μg/L]显著高于非LMV组[570(356,89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二聚体早期诊断LMV的临界值为624μg/L,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3%、61%,AUC=0.77。结论血清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LMV患者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 d⁃二聚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
下载PDF
血清NT⁃proBNP、D⁃二聚体、ST2水平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彩玲 张华钊 孙淑红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D⁃二聚体(D⁃D)、人基质裂解素(human matrix lysin,ST2)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本院112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 目的分析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D⁃二聚体(D⁃D)、人基质裂解素(human matrix lysin,ST2)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本院112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30 d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预后不良组)及生存组(预后良好组),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性别、年龄、入院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COPD评估测试(CAT)等基线资料及血清NT⁃proBNP、D⁃D、ST2水平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入院时血清NT⁃proBNP、D⁃D、ST2水平对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12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入院后30 d死亡31例(27.68%),纳入预后不良组;生存81例(72.32%),纳入预后良好组。3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年龄、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aO2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3组PaCO2及血清NT⁃proBNP、D⁃D、ST2水平比较,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健康对照组(P<0.05);且预后不良组CAT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NT⁃proBNP、D⁃D、ST2水平均对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不良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955、0.931、0.946,P<0.05),其cut⁃off值分别为709.66 pg/L、532.47 ng/L、463.48 ng/L。结论血清NT⁃proBNP、D⁃D、ST2对COPD合并Ⅱ型呼衰预后预测价值较高,有助于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呼吸衰竭 NT⁃proBNP d⁃二聚体 人基质裂解素
下载PDF
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立 李俊义 +5 位作者 刘春云 常丽仙 刘红明 黄红丽 罗煜 高建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65-1270,1275,共7页
目的探讨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356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91例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疗程48周,对照组165例单用恩替卡韦。疗程均48周。采用重复... 目的探讨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356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91例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疗程48周,对照组165例单用恩替卡韦。疗程均48周。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基线、治疗6、12个月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时血浆D⁃二聚体分别为(3.44±1.33)mg/L和(3.59±1.30)mg/L(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间的主效应显著,F=58.953,P<0.001,偏η2=0.143;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545.167,P<0.001,偏η2=0.606;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F=10.117,P<0.001,偏η2=0.028。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均高于对照组(P<0.05);每组内基线、6个月、12个月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门静脉血栓形成、腹水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与单用恩替卡韦相比,能显著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且随时间的延长效果更明显,有效预防门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爽颗粒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肝硬化 d⁃二聚体 高凝状态 门静脉血栓
下载PDF
D⁃二聚体对肠道外抗凝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后发生肺血栓栓塞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美凤 聂晓红 +3 位作者 周倩 杨宗艳 张剑虹 李垠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97-2701,共5页
目的观察D⁃二聚体对肠道外抗凝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后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年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住院患者,对有VTE高风险或有抗凝指征且出血风险低的94例患... 目的观察D⁃二聚体对肠道外抗凝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后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年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住院患者,对有VTE高风险或有抗凝指征且出血风险低的94例患者予肠道外预防性抗凝共7~12 d;根据患者抗凝后6月内是否发生PTE分为PTE组和非PTE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Padua评分及抗凝前后血小板、肝功能、肾功能变化以及D二聚体的预测价值。结果PTE组患者年龄(79.09±6.78)岁高于非PTE组(74.49±10.45)岁(P<0.05),PTE组抗凝后D二聚体水平[2159.5(1252.25,4497.75)μg/L]明显高于非PTE组[683.5(516,1172.75)μg/L](P<0.001),抗凝前Padua评分和D二聚体、抗凝前后血小板、肝功能、肾功能指标在两组中无明显变化(P>0.05)。非PTE组抗凝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PTE组血小板、D二聚体、谷草转氨酶及肌酐有下降或增高(P<0.05)。年龄与抗凝后的D二聚体呈正相关(rs=0.266,P=0.010);Padua评分与抗凝前后的D二聚体均呈正相关(rs=0.520,P<0.001;rs=0.236,P=0.022)。抗凝后的D二聚体水平与是否发生PTE呈正相关(rs=0.512,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95%CI:0.760~0.938,P<0.001),最佳截断值为1026.5μg/L,灵敏度90.9%,特异度72.2%。结论肠道外抗凝药预防VTE后D⁃二聚体水平在发生PTE组下降不明显,且较非PTE组显著升高,高D⁃二聚体水平对半年内发生PTE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d⁃二聚体 肠道外抗凝药 预防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吴磊 李晓莉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3期834-835,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剖宫产产妇为对象,对照组30例产妇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40例产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的凝血功...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剖宫产产妇为对象,对照组30例产妇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40例产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浆D-D。结果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D在手术后24 h、7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连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抑制D-D升高,改善手术后的凝血状态,同时也能改善孕产妇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下载PDF
匹多莫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手足口病患儿疗效及对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董娜 康永平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3期663-664,共2页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疗效及对D二聚体(D-D)含量的影响。方法以80例HFMD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匹多莫德+利巴韦林)与对照组(利巴韦林)。比较两组效果及D-D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疗效及对D二聚体(D-D)含量的影响。方法以80例HFMD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匹多莫德+利巴韦林)与对照组(利巴韦林)。比较两组效果及D-D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皮疹消散、退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乳酸、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水平治疗后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巴韦林、匹多莫德治疗HFMD的疗效较好,可快速控制患儿症状,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多莫德 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 疗效 d⁃二聚体
下载PDF
D⁃二聚体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赵晓瑜 周芸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血液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可作为凝血与纤溶系统激活的生物标志物,常规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D⁃二聚体水平受年龄、妊娠、血糖、感染、肝衰竭、癌症及卒中等因素影响。D⁃...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血液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可作为凝血与纤溶系统激活的生物标志物,常规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D⁃二聚体水平受年龄、妊娠、血糖、感染、肝衰竭、癌症及卒中等因素影响。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肾脏疾病密切相关。该文通过综述D⁃二聚体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D⁃二聚体与肾脏疾病的关系以及D⁃二聚体对肾脏疾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肾疾病 预后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变化与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琦 苗孟君 董佳宜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5期901-904,908,共5页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及凝血功能变化与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2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及凝血功能变化与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2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血浆D⁃D、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性,分析上述指标在SAP患者预后中的诊断效能,并分析D⁃D、PT、APTT、FIB与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关联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SAP患者128例,其中预后良好组95例(74.22%),预后不良组33例(25.78%)。预后不良组肌酐、D⁃D、PT、APTT、FIB、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均较预后良好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T、APTT、FIB、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均为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D⁃D、PT、APTT、FIB、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预测SAP患者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938、0.756、0.656、0.677、0.770和0.837(P<0.05)。D⁃D、APTT分别与Ranson评分呈正相关(r=0.337、0.273,P<0.05);PT、FIB均与Ranson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151、0.054,P>0.05)。D⁃D、APTT分别与APACHEⅡ评分评分呈正相关(r=0.321、0.265,P<0.05);PT、FIB均与APACHEⅡ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133、0.063,P>0.05)。结论D⁃D、PT、APTT、FIB、Ranson评分以及APACHEⅡ评分均能够较好地预测SAP患者的预后情况,且D⁃D、APTT与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能够预测S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RANSON评分 APACHEⅡ评分 d⁃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胸腔积液DPP-Ⅳ、D二聚体及CRKL预测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彪 林泽邦 沙纪名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8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评价测定胸腔积液中二肽蛋白酶(DPP-Ⅳ)、D-二聚体、以及信号接头蛋白(CRKL)对恶性胸腔积液预测价值。方法从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接诊的胸腔积液患者中筛选出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良性胸... 目的评价测定胸腔积液中二肽蛋白酶(DPP-Ⅳ)、D-二聚体、以及信号接头蛋白(CRKL)对恶性胸腔积液预测价值。方法从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接诊的胸腔积液患者中筛选出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良性胸腔积液(BPE)组32例,与恶性胸腔积液(MPE)组6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DPP-Ⅳ、D-二聚体、以及CRKL水平;评价上述单个指标以及多个指标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DPP-Ⅳ、D-二聚体、以及CRKL水平比较,MPE组均高于BPE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中单项以及多项指标联合测定对恶性胸积液预测价值,将DPP-Ⅳ、D-二聚体、CRKL,纳入二元Lgostic回归模型,得到三项指标回归的预测概率(即三项联合指标),建立各自受试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PP-Ⅳ、D-二聚体、CRKL以及三项联合指标预测恶性胸腔积液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8、0.859、0.786、0.946,三项联合指标比单项指标预测价值更高,取最佳cut-off值时,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8.3%,78.1%。结论胸腔积液中DPP-IV、D-二聚体、以及CRKL对MPE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测定能提高对MPE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蛋白酶 d⁃二聚体 信号接头蛋白 恶性胸腔积液
下载PDF
不同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PT、APTT、DD、FIB水平与颅内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闫学爽 肖娜娜 +3 位作者 陈源 吴萍 李娅 严士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7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特点及其与颅内出血的相关性。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某医院134例颅内出血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早产...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特点及其与颅内出血的相关性。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某医院134例颅内出血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早产儿(26~33+6周)58例、晚期早产儿(34~36+6周)76例,以1∶1比例取同期健康新生儿134名为对照组,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PT、APTT、DD、FIB水平特点,并观察PT、APTT、DD、FIB水平与颅内出血程度的相关性。新生儿PT、APTT、DD、FIB水平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监测,颅内出血情况采用头颅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判断。结果早产儿颅内出血者PT、APTT、D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FI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2、11.086、9.062、4.886,P<0.05)。早期早产儿PT、APTT、DD水平均显著高于晚期早产儿,FIB水平显著低于晚期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4、5.343、3.644、3.015,P<0.05)。晚期早产儿颅内出血严重程度轻于早期早产儿颅内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89,P<0.05)。颅内出血早产儿PT、APTT、DD水平与颅内出血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076、0.817、0.610,P<0.05),FIB水平与颅内出血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593,P<0.05)。结论早产儿颅内出血多存在凝血功能紊乱,PT、APTT、DD水平升高,FIB水平降低,胎龄越小、凝血指标变化越显著,而且PT、APTT、DD、FIB水平与颅内出血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早产儿 凝血酶原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射频及激光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研究
12
作者 李志刚 孙默 兰勇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射频及激光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射频组及激光组,射频组采用大隐... 目的探讨射频及激光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射频组及激光组,射频组采用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泡沫硬化剂注射术+点式剥脱术,共140例患者,140条患肢;激光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激光消融术+泡沫硬化剂注射术+点式剥脱术,共140例患者,140条患肢。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小板(platelet,PLT)、D⁃二聚体(D⁃dimer,D⁃D)、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静脉临床严重程度量表(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ale,VC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大隐静脉闭合及复发情况。结果射频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激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激光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射频组治疗后PLT水平降低,激光组治疗后PLT水平升高,射频组治疗后PLT和D⁃D水平低于激光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患者术后6 h及48 h VAS评分均低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V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患者术后1个月VCSS评分低于激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闭合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射频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FA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能降低患者术后PLT、D⁃D水平,有效控制静脉严重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无需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更具微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腔内激光消融术 大隐静脉曲张 血小板 d⁃二聚体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性心肌损伤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莹 谢丹 +2 位作者 钱雅君 虞文魁 唐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会直接损害心脏。文中旨在探讨COVID⁃19患者急性心肌损伤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0日至2月29日南京1队和苏州2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目的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会直接损害心脏。文中旨在探讨COVID⁃19患者急性心肌损伤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0日至2月29日南京1队和苏州2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收治的133例COVID⁃19确诊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资料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梗3项、凝血功能(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34.2μg/L为异常,提示急性心肌损伤。分为2组:cTNI升高组(cTNI>34.2μg/mL,n=9)、cTNI正常组(cTNI≤34.2μg/mL,n=124)。统计分析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资料的差异,分析D⁃二聚体与心梗指标的相关性,并绘制急性心肌损伤时D⁃二聚体的ROC曲线变量。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病既往史、血常规、肌红蛋白、肝功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细胞因子(IL⁃2受体、IL⁃6、IL⁃8、IL⁃10、TNF⁃α)、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凝血酶原时间与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呈正相关(P<0.05)。D⁃二聚体为2.35μg/mL时,约登指数最大,急性心肌损伤的灵敏度为66.7%,特异性为83.8%,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0.568~0.960)。结论COVID⁃19造成的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急性心肌损伤的原因之一。故而动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开展血栓筛查,及时启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可有益于减少COVID⁃19患者急性心肌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心肌损伤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逸成 叶凯雁 +1 位作者 林凡 熊长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038-3042,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随着研究的深入,COVID⁃19患者中异常的凝血功能和静脉血栓栓塞(VTE)并发症逐渐引起重视。本文将综述COVID⁃19患者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价值和VTE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同时我们结合现有研究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随着研究的深入,COVID⁃19患者中异常的凝血功能和静脉血栓栓塞(VTE)并发症逐渐引起重视。本文将综述COVID⁃19患者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价值和VTE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同时我们结合现有研究总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诱导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以期为预防COVID⁃19患者严重血栓事件的发生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d⁃二聚体 静脉血栓栓塞症 细胞因子风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