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因子D位点结合蛋白对原代大鼠系膜细胞中免疫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
1
作者 蒋红利 程鑫 +4 位作者 史珂慧 何荃 魏萌 王萌 陈蕾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24-1229,共6页
目的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探讨并验证转录因子D位点结合蛋白(DBP)对原代大鼠系膜细胞(RMCs)中免疫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从8周龄SD大鼠中分离、培养并鉴定原代RMCs,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低其DBP表达,进而行RNA-seq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 目的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探讨并验证转录因子D位点结合蛋白(DBP)对原代大鼠系膜细胞(RMCs)中免疫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从8周龄SD大鼠中分离、培养并鉴定原代RMCs,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低其DBP表达,进而行RNA-seq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DEGs行Gene Ontology(GO)注释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采用qPCR验证DBP低表达的RMCs中免疫炎症因子m RNA表达水平;利用质粒转染技术获得DBP过表达RMCs并采用q PCR检测DBP过表达对免疫炎症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原代RMCs,并获得DBP低表达的原代RMCs。RNA-seq测序结果显示,与野生原代RMCs相比,DBP低表达的原代RMCs中共有267个DEGs(上调84个,下调183个)。GO注释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表明,DEGs主要富集在免疫炎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原代RMCs中,DBP敲低可明显下调免疫炎症因子C-C模体趋化因子配体2(CCL2)、C-X-C模体趋化因子(CXCL)10、CXC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 mRNA表达,DBP过表达则可明显上调上述免疫炎症因子m RNA表达。结论原代RMCs中,DBP可通过调控免疫炎症因子表达参与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 基因表达谱 d位点结合蛋白 免疫炎症因子 系膜增殖性肾炎
下载PDF
时钟基因DBP在抗Thy-1肾炎模型肾小球中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远大 陈蕾 +2 位作者 吕杨 谢院生 陈香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980-983,共4页
目的研究时钟基因-白蛋白D位点结合蛋白(albumin D site-binding protein,DBP)基因在抗Thy-1肾炎模型中随时钟的表达变化,以证明时钟基因参与系膜增殖性肾炎发病进程的调控。方法利用尾静脉注射抗Thy-1抗体制备SD大鼠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 目的研究时钟基因-白蛋白D位点结合蛋白(albumin D site-binding protein,DBP)基因在抗Thy-1肾炎模型中随时钟的表达变化,以证明时钟基因参与系膜增殖性肾炎发病进程的调控。方法利用尾静脉注射抗Thy-1抗体制备SD大鼠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于注射抗体后3 d和5 d的10:00、16:00处死动物,正常对照组注射PBS溶液,并于0 d的10:00、16:00处死。每个时间点需要5只大鼠。利用PAS染色检测系膜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利用Trizol方法提取RNA,利用q RT-PCR检测DBP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抗Thy-1肾炎模型肾小球自1 d起出现系膜溶解,炎症细胞浸润,至3 d溶解最为明显,5 d溶解消失,系膜细胞开始明显增殖,系膜基质明显增多。抗Thy-1模型的肾小球中,3 d和5 d 10:00的DBP m 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大鼠,且5 d的16:00时DBP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但是在肾皮质中,抗Thy-1模型组与正常大鼠相比,DBP m RNA相对表达量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DBP在抗Thy-1肾炎模型肾小球中表达上调,提示时钟基因参与了系膜增殖性肾炎的疾病进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殖性肾炎 蛋白d位点结合蛋白 时钟基因 大鼠
下载PDF
抑制DBP对慢性尿毒症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
3
作者 曹素娟 刘书政 +3 位作者 袁步奇 袁培乐 赵松鹤 张云芳 《新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908-913,共6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D位点结合蛋白(DBP)基因修饰对慢性尿毒症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表达谱数据GSE146638,共纳入10只大鼠样本的mRNA表达谱,采用DESeq2差异表达分析数据库中正常对照组和慢性尿毒症组大鼠...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D位点结合蛋白(DBP)基因修饰对慢性尿毒症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表达谱数据GSE146638,共纳入10只大鼠样本的mRNA表达谱,采用DESeq2差异表达分析数据库中正常对照组和慢性尿毒症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的差异表达基因,记录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的上调基因糖转运蛋白基因SLC22A2、转录激活因子3(ATF3)、DBP、鞘磷脂磷酸二酯酶3(SMPD3)的表达水平。另选择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切除2/3左肾和右肾诱导慢性尿毒症模型,存活大鼠喂饲高磷饲料8周诱导血管钙化;慢病毒对照组(shNC组)在建立慢性尿毒症大鼠血管钙化模型后注射对照慢病毒治疗4周;小干扰DBP(siDBP)慢病毒实验组(shDBP组)在建立慢性尿毒症大鼠血管钙化模型后注射siDBP慢病毒治疗4周。干预后测量4组大鼠的体质量,检测4组大鼠的血清肌酐、血钙、血磷和尿液尿素氮水平,并用胸主动脉组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模型的损伤程度;应用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主动脉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以及DBP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hNC组和shDBP组大鼠的体质量较低,血清肌酐水平较高(P均<0.05);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壁变厚、RUNX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shDBP组大鼠血清肌酐水平下降、胸主动脉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胸主动脉PCNA表达减弱,胸主动脉壁增厚程度减轻。结论下调主动脉血管中的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DBP表达,可能减轻慢性尿毒症大鼠血管钙化程度和尿毒症相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尿毒症 血管钙化 d位点结合蛋白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下载PDF
甜叶菊浸膏对抑郁小鼠脾脏组织中DBP和SP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会茹 孙娟 +1 位作者 邵利伟 詹合琴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甜叶菊浸膏的抗抑郁活性及其对脾脏和大脑皮层组织中白蛋白启动子D位点结合蛋白(DBP)与P物质(S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甜叶菊浸膏低剂量组(SEL,1.5 g·kg^(-1))... 目的探讨甜叶菊浸膏的抗抑郁活性及其对脾脏和大脑皮层组织中白蛋白启动子D位点结合蛋白(DBP)与P物质(S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甜叶菊浸膏低剂量组(SEL,1.5 g·kg^(-1))和高剂量组(SEH,3 g·kg^(-1))。用皮质酮悬液按20 mg·kg^(-1)剂量连续于腹腔注射21 d,复制小鼠抑郁模型,每天给药1次。待造模成功后,通过ig途径给予药物治疗。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继续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氟西汀(30 mg·kg^(-1)),甜叶菊浸膏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连续给药7 d,每天给药1次。用旷场法测定各组小鼠的平行移动格数和直立次数等行为学指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小鼠脾脏与大脑皮质中DBP和SP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的平行移动格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模型建立成功。给予甜叶菊浸膏后,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抑郁小鼠的平行移动格数(SEL:54.17±13.33,SEH:73.17±13.90)和直立次数(SEL:35.42±5.12,SEH:54.83±11.60),与模型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移动格数:20.08±3.53,直立次数:9.33±1.83);甜叶菊浸膏显著地增加了脾脏和脑组织中SP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甜叶菊浸膏减少了脾脏组织中DBP蛋白的表达,却增加了脑组织中DBP蛋白的水平,与模型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甜叶菊浸膏可有效改善小鼠的抑郁症状,其抗抑郁机制可能与调控大脑皮层和脾脏组织中DBP及SP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甜叶菊浸膏 抑郁症 皮质酮 脾脏 大脑皮层 蛋白启动子d位点结合蛋白 P物质 蛋白表达
原文传递
甜叶菊糖苷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小鼠脑和脾脏组织中DBP、Gabbr2和SP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胡雨 黄锋 +2 位作者 詹合琴 韩旭萌 焦明丽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90,共7页
目的:研究甜叶菊糖苷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小鼠脑和脾脏组织中白蛋白D位点结合蛋白(DBP)、γ-氨基丁酸B2受体(Gabbr2)和P物质蛋白(S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氟西汀,30mg/kg)、甜菊糖... 目的:研究甜叶菊糖苷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小鼠脑和脾脏组织中白蛋白D位点结合蛋白(DBP)、γ-氨基丁酸B2受体(Gabbr2)和P物质蛋白(S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氟西汀,30mg/kg)、甜菊糖苷6.25 mg/kg、12.5 mg/kg组,每组12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动物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其他组动物给予相应药物,每天灌胃给药1次,共治疗7天。采用糖水偏好、强迫游泳实验测定小鼠的行为学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脑及脾脏组织中DBP、Gabbr2和S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率、GABA、DA、5HT含量明显降低,游泳不动时间、Glu含量增高,脑组织中DBP、Gabbr2、SP及脾组织DBP、SP蛋白下调。与模型组比较,甜叶菊糖苷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抑郁小鼠的糖水偏好率,减少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甜叶菊糖苷6.25 mg/kg组Glu的含量明显降低,GABA、DA和5-HT的含量明显升高,同时明显上调抑郁小鼠脑组织中DBP、Gabbr2和SP蛋白的表达及脾脏组织中DBP与SP蛋白的表达,而12.5 mg/kg作用不明显。结论:6.25 mg/kg甜叶菊糖苷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其抗抑郁机制可能与调控脑和脾脏组织中的DBP、Gabbr2与SP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糖苷 抑郁症 神经递质 蛋白d位点结合蛋白 γ-氨基丁酸B2受体 P物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