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形结构对Terfenol⁃D棒发热的影响
1
作者 刘强 贺西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90-1194,共5页
为了减小Terfenol⁃D棒工作时的发热,实现超磁致伸缩换能器、致动器的持续稳定工作。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对三种结构的稀土棒进行温度场仿真计算。加工的三种稀土棒在工作了同一段时间后,对其温升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 为了减小Terfenol⁃D棒工作时的发热,实现超磁致伸缩换能器、致动器的持续稳定工作。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对三种结构的稀土棒进行温度场仿真计算。加工的三种稀土棒在工作了同一段时间后,对其温升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未切割棒的温度最高,该棒的温度中部高两端低,外径表面的温度高内部的温度低;与未切割棒相比,切片和切缝棒的温度均降低,切片棒的温度小于切缝棒;切缝棒的温度中部高两端低;切片棒的温度分布的比较均匀。几种结构稀土棒温度的有限元计算值和实验测试值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热分析 有限元计算 Terfenol⁃d棒
下载PDF
CD棒复位固定加脊柱“三柱”植骨治疗腰椎滑脱
2
作者 房体义 刘海霞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439-439,共1页
关键词 d棒 复位 腰椎滑脱
下载PDF
不确定奇异分布参数系统的鲁棒D稳定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磊 孙福权 +1 位作者 任俊超 李本文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5-992,共8页
研究奇异分布参数系统的鲁棒D稳定和D稳定化问题。通过采用配置点谱方法和差分方法,把奇异分布参数系统转换成离散奇异系统。当所有系统矩阵都存在范数有界的不确定性包括差分矩阵E。假设E对于所有允许的不确定性都是秩不变的。这样把... 研究奇异分布参数系统的鲁棒D稳定和D稳定化问题。通过采用配置点谱方法和差分方法,把奇异分布参数系统转换成离散奇异系统。当所有系统矩阵都存在范数有界的不确定性包括差分矩阵E。假设E对于所有允许的不确定性都是秩不变的。这样把该系统的鲁棒分析问题分为两种情况:右奇异和左奇异。基于上面两种情况提出2个充要D稳定条件。这样基于这些条件,采用增广方法,提出充分的D稳定化条件。所有得到的条件都是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最后,使用非稳态1维方腔流的数学模型来证明基于两种情况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稳定 d稳定化 不确定奇异分布参数系统 线性矩阵不等式
下载PDF
一类多项式族的D鲁棒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建国 黄家英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74-480,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多项式族D鲁棒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与现有的同类方法相比,本文方法更易于理解和应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复平面上任何具有连续边界的D域,它是Kharitonov定理的扩展。
关键词 多项式族 d稳定性 测试函数
下载PDF
基于模糊模型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鲁棒D镇定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飞 苏宏业 褚健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2-535,540,共5页
针对 T- S模糊模型描述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 ,应用二次 D-稳定概念 ,对给定复平面上的某一D域提出模糊系统全局鲁棒 D-稳定的充分条件 ,基于并行分布补偿 (PDC)技术 ,各局部状态反馈镇定控制器设计归结于解一组耦合线性矩阵不等式 (L MI... 针对 T- S模糊模型描述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 ,应用二次 D-稳定概念 ,对给定复平面上的某一D域提出模糊系统全局鲁棒 D-稳定的充分条件 ,基于并行分布补偿 (PDC)技术 ,各局部状态反馈镇定控制器设计归结于解一组耦合线性矩阵不等式 (L MI) ,全局控制器通过隶属度函数由各局部控制器混合而成 ,并以此保证整个系统的鲁棒 D-稳定性。最后用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给出了仿真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模型 不确定非线性系统 d镇定 d-稳定性 控制 隶属度函数
下载PDF
多输入多输出复杂时滞系统的预测函数控制及其鲁棒D稳定性条件
6
作者 张彬 张卫东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8-114,共7页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被控过程同时存在状态滞后和控制输入滞后问题,利用预测函数控制算法对预测模型没有特殊要求和在线计算量小的特点,基于预测函数控制设计机理得到系统的控制律.在标称情况下,反馈控制律可表示为无记忆反馈和带记忆反馈...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被控过程同时存在状态滞后和控制输入滞后问题,利用预测函数控制算法对预测模型没有特殊要求和在线计算量小的特点,基于预测函数控制设计机理得到系统的控制律.在标称情况下,反馈控制律可表示为无记忆反馈和带记忆反馈的叠加形式.在假设不含时滞标称系统解析的条件下,应用最大模定理和矩阵谱半径性质,给出存在状态滞后和控制输入滞后结构参数摄动不确定系统鲁棒D稳定的充分条件.数值实验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给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时滞 d稳定 预测函数控制 结构参数摄动
下载PDF
鲁棒D-稳定控制H_∞在火控系统中的应用
7
作者 吕强 沐阿华 张锋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2,36,共4页
文中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 Is)的方法,从二次稳定出发,给出了一类不确定性系统的鲁棒D-稳定输出反馈H∞控制器设计方法和求解步骤。最后,针对某火炮的随动系统控制器设计运用该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H∞工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 二次稳定性 d稳定
下载PDF
不确定系统的鲁棒D控制
8
作者 滕青芳 范多旺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91-94,共4页
针对一类范数有界参数不确定线性连续系统,研究了使得闭环系统的所有极点均配置在给定部分扇形区域中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处理方法,给出了不确定线性系统存在鲁棒D控制的充分条件,并利用使两个LMIs同时成... 针对一类范数有界参数不确定线性连续系统,研究了使得闭环系统的所有极点均配置在给定部分扇形区域中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处理方法,给出了不确定线性系统存在鲁棒D控制的充分条件,并利用使两个LMIs同时成立的可行解给出了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算法和设计步骤.最后,通过一算例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d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 极点配置
下载PDF
D鲁棒稳定控制器的设计
9
作者 唐建国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1995年第1期27-30,33,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D鲁棒稳定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采用逐次迭代的方式,每次只针对一个确定的“关键对象”进行设计。因此,各种经典的设计方法都可以采用。每次设计出一个控制器后,就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确定下次设计的关键对象,直到不再有... 本文提出了一种D鲁棒稳定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采用逐次迭代的方式,每次只针对一个确定的“关键对象”进行设计。因此,各种经典的设计方法都可以采用。每次设计出一个控制器后,就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确定下次设计的关键对象,直到不再有关键对象存在。这样,就能保证只针对尽可能少的对象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稳定控制器 控制器 设计
下载PDF
1D Mn_(0.2)Cd_(0.8)S纳米棒/2D Ti_3C_(2)纳米片肖特基异质结的构建及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姜志民 陈晴 +3 位作者 郑巧清 沈荣晨 张鹏 李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190,共11页
开发低成本的半导体光催化剂以实现可见光下高效、持久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化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1D Mn_xCd_(1-x)S纳米结构由于载流子扩散路径短,长径比高,具有优异的光吸收、电荷分离和H_(2)析出活性,而广泛地应用在... 开发低成本的半导体光催化剂以实现可见光下高效、持久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化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1D Mn_xCd_(1-x)S纳米结构由于载流子扩散路径短,长径比高,具有优异的光吸收、电荷分离和H_(2)析出活性,而广泛地应用在光催化H_(2)析出应用中。然而,单一的Mn_xCd_(1-x)S光催化剂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和量子效率低等。为了进一步促进光生电荷载流子的分离和H_(2)释放动力学,采用原位溶剂热法合成了Mn_(0.2)Cd_(0.8)S纳米棒(MCSNRs)和Ti_3C_(2)MXene纳米片(NSs)之间的1D/2D肖特基异质结。采用各种表征方法深入地研究了金属Ti_3C_(2)MXene NSs在Mn_(0.2)Cd_(0.8)S纳米棒上促进光催化H_(2)进化的关键作用和潜在机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元素分布图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证实成功地构建了低成本的肖特基杂质结,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产氢反应中。此外,在Na_(2)SO_3和Na_(2)S混合牺牲剂溶液中,进行了光催化析氢反应。优化后的1D/2D肖特基异质结的最高析氢速率为15.73 mmol·g^(-1)·h^(-1),比纯MCS NRs(2.34 mmol·g^(-1)·h^(-1))高6.72倍。在420nm处获得了19.6%的表观量子效率(AQE)。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二元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稳性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更有趣的是,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光致发光(PL)光谱、瞬态光电流响应和极化曲线谱都清楚地证实了MCS NRs和Ti_3C_(2)MXene纳米片之间的有效电荷分离。线性扫描伏安法(LSV)也表明,MXene助催化剂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纯MCS NRs的过电位,证实2D Ti_3C_(2)NSs可以作为电子导电桥梁,改善H_(2)析出动力学。总之,金属Ti_3C_(2)MXene NSs和MCS NRs之间的2D/1D杂化肖特基异质结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而且可以减少H_(2)析出过电位,从而显著提高光催化产氢活性。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低成本肖特基异质结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为光催化H_(2)生产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产氢 1d Mn_(0.2)Cd_(0.8)S纳米 Ti_3C_(2)Mxene纳米片 2d/1d肖特结 太阳燃料
下载PDF
不确定系统的鲁棒状态反馈区域极点配置 被引量:8
11
作者 滕青芳 范多旺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06年第1期8-10,共3页
针对一类范数有界参数不确定线性连续系统,研究使得闭环系统的所有极点均配置在给定扇形区域中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处理方法,给出不确定线性系统存在鲁棒D控制的充分条件,并利用该LMI的可行解给出状态反... 针对一类范数有界参数不确定线性连续系统,研究使得闭环系统的所有极点均配置在给定扇形区域中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处理方法,给出不确定线性系统存在鲁棒D控制的充分条件,并利用该LMI的可行解给出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算法和设计步骤。最后,通过一算例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d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 极点配置 扇形区域
下载PDF
基于LMI方法的中频电源的动静态和鲁棒性能优化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银锋 邵英 +1 位作者 李陆军 孙盼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86,共7页
为了使闭环系统实现无静差跟踪和渐进稳定,且具有动态响应速度快、良好的鲁棒性能以及抗负载扰动能力,将鲁棒伺服控制器和离散滑模控制器相结合的双环控制方法应用到中频电源中。首先,介绍了中频电源系统模型并对鲁棒伺服控制器和离散... 为了使闭环系统实现无静差跟踪和渐进稳定,且具有动态响应速度快、良好的鲁棒性能以及抗负载扰动能力,将鲁棒伺服控制器和离散滑模控制器相结合的双环控制方法应用到中频电源中。首先,介绍了中频电源系统模型并对鲁棒伺服控制器和离散滑模控制器设计做了理论分析,通过系统矩阵维数增广将鲁棒控制问题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凸优化问题;然后,利用YALMIP工具箱求解出状态反馈增益矩阵;最后,通过仿真软件和试验样机分别对整个系统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使中频电源稳态输出电压在115±0.3 V以内,动态恢复时间不超过2 ms,在系统参数存在扰动时输出电压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电源 伺服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 滑模控制 d区域
下载PDF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输出滞回特性的分析与实验研究
13
作者 王绍亮 黄文美 +1 位作者 杨贵新 王博文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首先通过对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系统结构以及输出滞回特性的分析,指出优化致动器机械结构和电气参数配置是减小滞回的关键.进而对致动器系统 3 个可能的滞回特性影响因素:轭铁磁导率、弹簧刚度、磁场强度变化率进行分析与实验研究,探寻使... 首先通过对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系统结构以及输出滞回特性的分析,指出优化致动器机械结构和电气参数配置是减小滞回的关键.进而对致动器系统 3 个可能的滞回特性影响因素:轭铁磁导率、弹簧刚度、磁场强度变化率进行分析与实验研究,探寻使致动器滞回特性减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动器 Terfenol—d棒 滞回特性 磁导率 弹簧刚度 磁场强度变化率
下载PDF
不确定系统的椭圆区域极点配置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宇峰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0年第6期127-128,共2页
本文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LMIs)给出了椭圆区域的LMIs表示形式,研究了不确定连续和离散系统的区域极点配置问题,讨论了使闭环系统的所有极点配置在给定的椭圆区域的充分必要条件。所给的定理推广了基于圆盘区域的极点配置问题,最后... 本文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LMIs)给出了椭圆区域的LMIs表示形式,研究了不确定连续和离散系统的区域极点配置问题,讨论了使闭环系统的所有极点配置在给定的椭圆区域的充分必要条件。所给的定理推广了基于圆盘区域的极点配置问题,最后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该定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稳定 Schur补定理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 极点配置 椭圆区域
下载PDF
Self-assembled vertically aligned gold nanorod super-lattices for ultra-high sensitive detection of molecules 被引量:3
15
作者 Amey Apte Prashant Bhaskar +3 位作者 Raja Das Smita Chaturvedi PankajPoddar Sulabha Kulkarni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907-919,共13页
We show that self-assembled vertically aligned gold nanorod (VA-GNRs) superlattices can serve as probes or substrates for ultra-high sensitive detection of various molecules. D-glucose and 2,4,6-trinitrotoluene (TN... We show that self-assembled vertically aligned gold nanorod (VA-GNRs) superlattices can serve as probes or substrates for ultra-high sensitive detection of various molecules. D-glucose and 2,4,6-trinitrotoluene (TNT) have been chosen as model systems due to their very low Raman cross-sections (5.6× 10-30 cm2.molecule-1.sr-1 for D-glucose and 4.9 × 10-31 cm2.molecule-1.sr-1 for TNT) to show that the VA-GNR superlattice assembly offers as low as yoctomole sensitivity. Our experiment on mixed samples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nd D-glucose solutions demonstrate sensitivity for the latter, and the possible extension to real samples. Self-assembled superlattices of VA-GNRs were achieved on a silicon wafer by depositing a drop of solvent containing the GNRs and subsequent solvent evaporation in ambient conditions. An additional advantage of the VA-GNR monolayers is their extremely high reproducible morphology accompanied by ultrahigh sensitivity which will be useful in many fields where a very small amount of analyte is available. Moreover the assembly can be reused a number of times after removing the already present molecules. The method of obtaining VA-GNRs is simple, inexpensive and reproducible. With the help of simulations of monolayers and multilayer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superlattices can achieve better sensitivity than monolaver assembly of VA-GN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tructures SELF-ASSEMBLIES SUPERLATTICES Raman spectroscopy sensors
原文传递
面部动态特征描述的抑郁症识别 被引量:4
16
作者 安昳 曲珍 +1 位作者 许宁 尼玛扎西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15-2427,共13页
目的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类障碍,会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的抑郁症临床评估方法几乎都依赖于临床访谈或问卷调查,缺少系统有效地挖掘与抑郁症密切相关模式信息的手段。为了有效帮助临床医生诊断患者的抑郁症严重程度,... 目的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类障碍,会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的抑郁症临床评估方法几乎都依赖于临床访谈或问卷调查,缺少系统有效地挖掘与抑郁症密切相关模式信息的手段。为了有效帮助临床医生诊断患者的抑郁症严重程度,情感计算领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方法进行自动化的抑郁症识别。为了有效挖掘和编码人们面部含有的具有鉴别力的情感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面部特征和稀疏编码的抑郁症自动识别框架。方法在面部特征提取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可以深层次挖掘面部宏观和微观结构信息的动态特征描述符,即中值鲁棒局部二值模式—3D正交平面(median robust local binary patterns from three orthogonal planes,MRELBP-TOP)。由于MRELBP-TOP帧级特征的维度较高,且含有部分冗余信息。为了进一步去除冗余信息和保留关键信息,采用随机映射(random projection,RP)对帧级特征MRELBP-TOP进行降维。此外,为了进一步表征经过降维后的高层模式信息,采用稀疏编码(sparse coding,SC)来抽象紧凑的特征表示。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抑郁程度的估计,即预测贝克抑郁分数(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BDI-II)。结果在AVEC2013(the continuous audiovisual emotion and depression 2013)和AVEC2014测试集上,抑郁程度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9.70和9.22,相比基准算法,识别精度分别提高了29%和15%。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优于当前大多数基于视频的抑郁症识别方法。结论本文构建了基于面部表情的抑郁症识别框架,实现了抑郁程度的有效估计;提出了帧级特征描述子MRELBP-TOP,有效提高了抑郁症识别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中值鲁局部二值模式—3d正交平面 局部二值模式 稀疏编码 随机映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