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吡啶乙酰基-β-D-葡萄糖胺的合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英霞 宋妮 +1 位作者 褚世栋 管华诗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1年第5期9-10,共2页
以葡萄糖胺为原料 ,与氯乙酰氯反应得到 N-氯乙酰基 - D-葡萄糖胺 ,在吡啶的作用下合成了 N-吡啶乙酰基 - β- D-葡萄糖胺——一种季胺盐衍生物 ,产物由 IR、NMR、无素分析等确证了其结构。
关键词 葡萄糖 葡萄糖-盐衍生物 合成
下载PDF
D-葡萄糖胺西佛碱金属配合物金属胶束催化PNPP水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慎新 刘汝林 +1 位作者 相艳 曾宪诚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89-1093,共5页
合成了[N (2 脱氧 β D 吡喃葡糖 2 水杨醛胺)]M(II)单核金属配合物(M=Cu,Zn,Co,Ni),使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单核金属配合物在CTAB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水解反应动力学,用单核配合物金属胶束的三元复合动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实... 合成了[N (2 脱氧 β D 吡喃葡糖 2 水杨醛胺)]M(II)单核金属配合物(M=Cu,Zn,Co,Ni),使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单核金属配合物在CTAB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水解反应动力学,用单核配合物金属胶束的三元复合动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这类配合物在CTAB胶束溶液中形成金属胶束后,催化水解的能力明显增强,在中性或偏碱性环境中对PNPP的水解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且金属配合物催化水解的速率常数其大小顺序为Zn(II),Cu(II),Co(II),Ni(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葡萄糖 西佛碱 金属配合物 PNPP 水解反应动力学 金属胶束 对硝基苯酚吡啶甲酸酯 催化反应
下载PDF
2-芳基-5-(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亚胺基1,3,4-噻二唑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克广 王忠卫 赵信歧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将 2 ,3,4 ,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分别与水合肼和芳醛发生反应 ,得到了希夫碱 芳香醛缩N 氨基 N′ ( 2 ,3,4 ,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硫脲 ,在K3 [Fe(CN) 6]和NaOH存在下于醇液中环化制得 2 芳... 将 2 ,3,4 ,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分别与水合肼和芳醛发生反应 ,得到了希夫碱 芳香醛缩N 氨基 N′ ( 2 ,3,4 ,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硫脲 ,在K3 [Fe(CN) 6]和NaOH存在下于醇液中环化制得 2 芳基 5 ( 2′ ,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亚胺基 1,3,4 噻二唑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生物活性初步测试结果表明 ,目标化合物对黄瓜赤霉、棉花立枯、玉米大斑、苹果黑斑、花生褐斑和小麦赤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芳基-5-(2' 3' 4' 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亚基1 3 4-噻二唑 合成工艺 生物活性 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
下载PDF
二[2-(D-葡萄糖酰胺基)乙基]胺的合成
4
作者 张娟 宋文建 +3 位作者 徐丽 方瑞娜 雒廷亮 刘国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19-321,共3页
以二乙三胺和葡萄糖酸-δ-内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非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二[2-(D-葡萄糖酰胺基)乙基]胺,并通过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设计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 以二乙三胺和葡萄糖酸-δ-内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非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二[2-(D-葡萄糖酰胺基)乙基]胺,并通过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设计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乙醇60 mL,n(胺):n(内酯)=1:1.1,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为4 h。最终产率可达89.5%,产品纯度在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2-(d-葡萄糖基)乙基] 解反应 亲水基
下载PDF
合成2,3,4,6-O-四苄基-α-D-葡萄糖三氯乙酰亚胺酯的工艺改进 被引量:3
5
作者 傅大双 张首国 +3 位作者 彭涛 温晓雪 颜海燕 王林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335,341,共4页
以D-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甲基化、苄基保护和水解,再与三氯乙腈反应合成了2,3,4,6-O-四苄基-α-D-葡萄糖三氯乙酰亚胺酯,总收率44.2%,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
关键词 d-葡萄糖 三氯乙酰亚 合成 工艺改进
下载PDF
PMP柱前衍生化法测定N-乙酰-D-甘露糖胺和N-乙酰-D-葡萄糖胺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鹏远 朱蕾 +1 位作者 谢锋 尚广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53-1453,共1页
关键词 d-甘露糖 葡萄糖 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 乙酰 衍生化法 PMP 同分异构体 测定
下载PDF
鱼腥藻N-乙酰-D-葡萄糖胺2-差向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立军 朱丽 +1 位作者 张怡轩 戈梅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从鱼腥藻7120(Anabaenasp.PCC 7120)中克隆N-乙酰-D-葡萄糖胺2-差向异构酶(N-acyl--Dglucosamine 2-epimerase,AGE)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利用PCR技术从鱼腥藻染色体组扩增AGE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表达质粒pLY-11,在... 目的从鱼腥藻7120(Anabaenasp.PCC 7120)中克隆N-乙酰-D-葡萄糖胺2-差向异构酶(N-acyl--Dglucosamine 2-epimerase,AGE)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利用PCR技术从鱼腥藻染色体组扩增AGE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表达质粒pLY-1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利用Ni-NTA柱分离纯化。利用柱前衍生化的方法,通过HPLC检测表达产物转化N-乙酰-D-甘露糖胺(N-acyl-D-mannosamine,ManNAc)的活性,并联合N-乙酰神经氨酸裂合酶(N-acetylneuraminatelyases,NAL),进行双酶转化生成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eu5Ac)实验。结果AG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可溶性产物蛋白占总可溶性蛋白质量的18%,经纯化后得到1.6 g.L-1产物蛋白。双酶转化实验中,转化终产物Neu5Ac质量浓度为14.8 g.L-1。结论鱼腥藻7120 AG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具有活性,为双酶转化制备Neu5Ac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神经氨酸 N-乙酰-d-葡萄糖2-差向异构酶 N-乙酰-d-甘露糖 双酶法
下载PDF
N-乙酰-D-葡萄糖胺-2-差向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8
作者 卢利平 陈献忠 +3 位作者 周俊波 沈微 杨海泉 樊游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0-1007,共8页
N-乙酰-D-葡萄糖胺-2-差向异构酶(AGE)是合成N-乙酰-D-神经氨酸(Neu5Ac)的关键酶。该酶的高效表达是提高全细胞细胞催化法合成Neu5Ac的有效途径。根据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AGE编码基因slr1975序列信息和大肠杆菌密码子偏... N-乙酰-D-葡萄糖胺-2-差向异构酶(AGE)是合成N-乙酰-D-神经氨酸(Neu5Ac)的关键酶。该酶的高效表达是提高全细胞细胞催化法合成Neu5Ac的有效途径。根据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AGE编码基因slr1975序列信息和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密码子并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序列slr975-co。将该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了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28-slr并实现了目的基因的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在43 000左右,与预期大小一致,纯化产物蛋白质质量浓度约为1.7 g/L。重组AGE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2℃,最适反应pH为6.0。AGE对GlcNAc、ManNAc的Km值分别为39.0、46.5 mmol/L。以分别表达AGE和N-乙酰神经氨酸裂合酶(NanA)的重组大肠杆菌作为催化剂,以N-乙酰-D-葡萄糖胺为底物,实现了N-乙酰-D-神经氨酸的全细胞催化合成。结果表明,对AGE密码子进行优化实现了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为全细胞催化法高效合成N-乙酰-D-神经氨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d-葡萄糖-2-差向异构酶 大肠杆菌 基因克隆 酶学性质 N-乙酰-d-神经氨酸
下载PDF
D-葡萄糖胺改性聚酰胺复合正渗透膜的制备及其耐污染性能研究
9
作者 程枫斌 纪利俊 +1 位作者 王嘉乐 马晓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22,40,共9页
制备了以共混聚砜(PSf)/磺化聚砜(SPSf)材料为基膜,聚酰胺为活性层的复合正渗透膜,并以D-葡萄糖胺(D-GlcN)为改性剂对初生的聚酰胺层进行接枝改性以提升复合膜的渗透和耐污染性能.对D-GlcN改性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ATR-FTIR和XP... 制备了以共混聚砜(PSf)/磺化聚砜(SPSf)材料为基膜,聚酰胺为活性层的复合正渗透膜,并以D-葡萄糖胺(D-GlcN)为改性剂对初生的聚酰胺层进行接枝改性以提升复合膜的渗透和耐污染性能.对D-GlcN改性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ATR-FTIR和XPS结果表明D-GlcN已成功接枝到膜表面.改性后复合膜的水通量增加,当D-GlcN质量分数为3%时达到最大,活性层朝向汲取液侧模式(AL-DS)下为31.1 L/(m^(2)·h),相对于未改性膜提升22%,且改性后复合膜的反向盐通量几乎未发生改变.使用两种不同电荷性质的模拟污染物进行了耐污染测试,结果表明改性膜的耐污染能力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聚酰复合膜 d-葡萄糖 接枝改性 膜污染
下载PDF
2-酮基-D-葡萄糖酸发酵生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魏转 余泗莲 +2 位作者 孙文敬 周强 李中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36-639,共4页
2-酮基-D-葡萄糖酸(2KGA)是合成食品抗氧化剂D-异抗坏血酸钠及D-异抗坏血酸的前体,通常采用细菌发酵的方法由D-葡萄糖转化而来。本文概述了2KGA的生物合成途径、2KGA产生菌的选育、2KGA的发酵条件、2KGA的发酵工艺、2KGA发酵产物的提取... 2-酮基-D-葡萄糖酸(2KGA)是合成食品抗氧化剂D-异抗坏血酸钠及D-异抗坏血酸的前体,通常采用细菌发酵的方法由D-葡萄糖转化而来。本文概述了2KGA的生物合成途径、2KGA产生菌的选育、2KGA的发酵条件、2KGA的发酵工艺、2KGA发酵产物的提取、国内2KGA发酵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善对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酮基-d-葡萄糖 发酵 d-异抗坏血酸钠 d-异抗坏血酸
下载PDF
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的合成 被引量:8
11
作者 乔岩 王爱勤 +1 位作者 王哲 黄高升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08,共2页
以D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和丁二酸酐为原料 ,采用简便的方法合成 2 (3 羧基 1 丙酰氨基 ) 2 脱氧 D 葡萄糖 ,产率大于 70 % ,结构经元素分析。
关键词 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 合成技术 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诱导分化剂 极性
下载PDF
番鸭(Cairina moschata)睾丸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长康 黄一帆 +1 位作者 黄小红 陈宏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2-557,共6页
以番鸭睾丸为材料,通过硫酸铵沉淀分级分离、DEAE-32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柱层析纯化,获得比活力为19.18 U/mg、纯化倍数为6.46倍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制剂。以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为底物,研究酶... 以番鸭睾丸为材料,通过硫酸铵沉淀分级分离、DEAE-32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柱层析纯化,获得比活力为19.18 U/mg、纯化倍数为6.46倍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制剂。以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为底物,研究酶催化底物水解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酶的最适pH为5.6,该酶在pH3.0~7.6区域较稳定,而在pH>7.6能很快失活;酶的最适温度为55℃。当温度为80℃时,酶完全失活。在40℃以下处理30 min,酶活力保持稳定,高于45℃,酶稳定性较差。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双曲线方程,测得米氏常数Km为0.215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为5.54μmol/L.min。酶催化pNP-β-D-GlcNAc反应的活化能为69.05kJ/mol。金属离子对酶的效应试验表明:高浓度的Na+和K+对酶有抑制作用;Mg2+对酶有轻度激活作用,Cu2+、Pb2+、Zn2+、Ca2+、Ba2+对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Al3+对酶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性质
下载PDF
营养成分对红茶菌液中D-葡萄糖二酸-1,4-内酯和总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侃 甘旭华 +2 位作者 唐欣昀 王硕 檀华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27,共4页
采用纯化的酵母菌和木醋酸菌菌株培养红茶菌液,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培养液中D-葡萄糖二酸-1,4-内酯(DSL)的含量,考察不同配方对DSL产量的影响。用HPCE法在培养10 d的红茶菌液中稳定检测到DSL;采用麦芽糖与绿茶培养的红茶菌... 采用纯化的酵母菌和木醋酸菌菌株培养红茶菌液,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培养液中D-葡萄糖二酸-1,4-内酯(DSL)的含量,考察不同配方对DSL产量的影响。用HPCE法在培养10 d的红茶菌液中稳定检测到DSL;采用麦芽糖与绿茶培养的红茶菌液中的DSL含量达1.09 g/L,远高于乌龙茶和蔗糖培养液中的0.28 g/L。发现有利于DSL合成的糖类依序是:麦芽糖>葡萄糖>蔗糖;茶叶依序是:红茶≥绿茶>乌龙茶;较高浓度的糖不利于DSL的合成。测定发酵液中还原糖、总酸的含量,计算得率(酸/糖耗),发现葡萄糖和麦芽糖、绿茶和红茶有利于红茶菌液的成熟,高浓度的糖抑制红茶菌液的成熟。DSL浓度约占总酸的6.5%~7.3%,与总酸显著相关(α=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纯菌培养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d-葡萄糖二酸-1 4-内酯
下载PDF
3-(D-葡萄糖-1-基)-6-芳基-7H-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波谱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安将 张力学 +2 位作者 熊轶 徐端均 李贤均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6-460,共5页
ω 溴代芳香基乙酮与 3 (D 葡萄糖 1 基 ) 4 氨基 5 巯基 1,2 ,4 三唑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 3 (D 葡萄糖 1 基 ) 6 芳基 7H 1,2 ,4 三唑并 [3 ,4 b] [1,3 ,4]噻二嗪 .用元素分析 ,IR ,NMR ,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其... ω 溴代芳香基乙酮与 3 (D 葡萄糖 1 基 ) 4 氨基 5 巯基 1,2 ,4 三唑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 3 (D 葡萄糖 1 基 ) 6 芳基 7H 1,2 ,4 三唑并 [3 ,4 b] [1,3 ,4]噻二嗪 .用元素分析 ,IR ,NMR ,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其NMR波谱特征 ,并以1H 1HCOSY ,13 C 1HCOSY ,COLOC二维NMR技术对其1HNMR ,13 CNMR的谱峰进行了全归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葡萄糖-1-基)-6-芳基-7H-1 2 4-三唑并[3 4-b][1 3 4]噻 二嗪 合成 波谱 NMR 结构表征
下载PDF
DNS法测定D-氨基葡萄糖含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玥 刘晓兰 +1 位作者 周利敏 郑喜群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93,共5页
建立了DNS法测定调味品中色素D-氨基葡萄糖含量的方法。研究了反应的测定波长、DNS试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液体积以及反应产物在5h 内的显色稳定性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NS法测定D-氨基葡萄糖含量的最适波长为520 n... 建立了DNS法测定调味品中色素D-氨基葡萄糖含量的方法。研究了反应的测定波长、DNS试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液体积以及反应产物在5h 内的显色稳定性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NS法测定D-氨基葡萄糖含量的最适波长为520 nm,D-氨基葡萄糖浓度在100~300μg/mL时,DNS试剂用量为1.0 mL,沸水浴反应8 min,反应液体积4 mL,反应产物在5 h内显色性质稳定,该方法精密度良好,RSD为0.08%,回收率为9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硝基水杨酸法 d-氨基葡萄糖 分析方法 调味品色素
下载PDF
飞蝗葡萄糖胺-6-磷酸-N-乙酰转移酶的特性及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欢欢 张学尧 +2 位作者 刘晓健 马恩波 张建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93-2403,共11页
【目的】研究飞蝗葡萄糖胺-6-磷酸-N-乙酰转移酶(glucosamine-6-phosphate-N-acetyltransferase,GNA)的特性及生物学功能,为探讨飞蝗表皮几丁质的合成机制及研发新型绿色环保杀虫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飞蝗EST... 【目的】研究飞蝗葡萄糖胺-6-磷酸-N-乙酰转移酶(glucosamine-6-phosphate-N-acetyltransferase,GNA)的特性及生物学功能,为探讨飞蝗表皮几丁质的合成机制及研发新型绿色环保杀虫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飞蝗EST数据库中搜索GNA的cDNA序列,并与其它物种GNA序列进行同源比较;设计飞蝗GNA特异性表达引物,分析5龄第2天不同组织样品间的表达差异及5龄第1天至第7天表皮中GNA表达量的变化;构建pET-28a(+)蛋白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菌株中表达GNA重组蛋白,Ni柱亲和纯化重组蛋白并分析重组蛋白的酶学活性;通过RNA干扰研究GNA的生物学功能。【结果】飞蝗GNA与其它物种GNA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很高,结合底物GlcN6P的氨基酸残基完全一致,说明不同物种间GNA非常保守;飞蝗GNA组织特异性分析显示其在表皮、脂肪体及肌肉中表达量较高;飞蝗5龄表皮的发育变化表明,GNA在刚蜕皮后的表达量最高,之后逐步降低;飞蝗GNA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菌株中成功表达,经过Ni-NTA柱纯化得到单一目的条带,酶学特性研究表明飞蝗GNA重组蛋白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50℃,最适pH为8.0—9.5;测定了飞蝗重组GNA的Km值,当D-GlcN6P的浓度为200μmol.L-1时,Acetyl-CoA的Km=133.60μmol.L-1;当Acetyl-CoA的浓度为200μmol.L-1时,D-GlcN6P的Km=42.43μmol.L-1;飞蝗GNA的RNA干扰结果显示,GNA的表达能够被有效沉默,但蜕皮及发育未受影响。【结论】飞蝗GNA与其它物种的GNA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很高;用该序列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葡萄糖胺-6-磷酸-N-乙酰转移酶的活性;飞蝗GNA被干扰后未观察到对飞蝗蜕皮及发育产生影响,推测存在N-乙酰葡萄糖胺激酶(GlcNAc kinase)补救途径催化产生GNA的底物N-乙酰葡萄糖胺-6-磷酸(GlcNAc6P),用于几丁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蝗 葡萄糖-6-磷酸-N-乙酰转移酶 原核表达 蛋白特性 RNA干扰
下载PDF
D-氨基葡萄糖硫酸钾盐含量测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曾茂法 李俊 +1 位作者 王英瑛 王黎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对D-氨基葡萄糖硫酸钾盐的含量测定方法的适用性进行验证。方法采用Zorbax C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pH=3.0)(40∶60),流速0.6 mL.min-1,检测波长195 nm。结果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对照品和D-氨基... 目的对D-氨基葡萄糖硫酸钾盐的含量测定方法的适用性进行验证。方法采用Zorbax C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pH=3.0)(40∶60),流速0.6 mL.min-1,检测波长195 nm。结果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对照品和D-氨基葡萄糖硫酸钾盐样品图谱中的主峰可能不是D-氨基葡萄糖峰,而是Cl-峰;在药典规定的色谱条件下,D-氨基葡萄糖硫酸钾盐中的SO42-峰与主峰Cl-峰重叠,干扰主峰的测定。结论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D-氨基葡萄糖硫酸钾盐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葡萄糖硫酸钾盐 含量测定方法 Cl^- SO4^2-
下载PDF
D-(+)-葡萄糖缩氨基硫脲与铁(Ⅲ)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党元林 谢海泉 卓立宏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2,共3页
研究了新试剂D-(+)-葡萄糖缩氨基硫脲(HL)与Fe(Ⅲ)的显色反应,在pH 4.2~5.9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Fe(Ⅲ)与HL形成一种稳定的摩尔比为1:2的水溶性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299.1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20×104.25 mL溶液中,Fe(... 研究了新试剂D-(+)-葡萄糖缩氨基硫脲(HL)与Fe(Ⅲ)的显色反应,在pH 4.2~5.9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Fe(Ⅲ)与HL形成一种稳定的摩尔比为1:2的水溶性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299.1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20×104.25 mL溶液中,Fe(Ⅲ)量在0.2~16.0μg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该法应用于铝合金和猪毛中微量铁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葡萄糖缩氨基硫脲 显色反应 铝合金 猪毛
下载PDF
D-(+)-葡萄糖缩氨基硫脲与铜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党元林 包晓玉 +1 位作者 卓立宏 郭应臣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3-253,共1页
关键词 d-(+)-葡萄糖缩氨基硫脲 显色反应 铝合金 猪毛 微量分析 应用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2,3-环氧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苷的合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刚良 梅新娅 +1 位作者 曹元成 刘曼西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44-545,549,共3页
用Fischer Helferich方法,对2,3 环氧丙基2,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型葡萄糖苷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D 葡萄糖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乙酰化得到1,2,3,4,6 五 O 乙酰基 β D 葡萄糖。然后在SnCl4催化下与烯丙醇反应得到2,3,4,6 四... 用Fischer Helferich方法,对2,3 环氧丙基2,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型葡萄糖苷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D 葡萄糖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乙酰化得到1,2,3,4,6 五 O 乙酰基 β D 葡萄糖。然后在SnCl4催化下与烯丙醇反应得到2,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型葡萄糖烯丙苷。再经间氯过氧苯甲酸氧化得到目标化合物2,3 环氧丙基2,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型葡萄糖苷。其路线要比文献报道的少一步,总收率可达40%。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3CNMR、EIMS和元素分析得到了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环氧丙基2 3 4 6--O-乙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 d-葡萄糖 1 2 3 4 6--O-乙酰基-β-d-葡萄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