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5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后PCT Trx-1D-Lac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曾广志 唐海莲 +2 位作者 陈海玉 曾慧志 梅林 《河北医学》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硫氧还蛋白-1(Trx-1)、D-乳酸(D-Lac)水平变化,分析其对CBP疗效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遵循1∶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硫氧还蛋白-1(Trx-1)、D-乳酸(D-Lac)水平变化,分析其对CBP疗效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遵循1∶1配对原则,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血清PCT、Trx-1、D-Lac水平。观察组接受CBP治疗,依据治疗效果分为存活亚组、死亡亚组。比较不同亚组血清PCT、Trx-1、D-Lac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及治疗前后其变化差值。Pearson分析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差值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差值对疗效的预测价值。采用卡普兰-迈耶(Kaplan-Meier)分析不同血清表达者28d内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血清PCT、Trx-1、D-La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死亡亚组血清PCT、Trx-1、D-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亚组,且变化差值小于存活亚组(P<0.05);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差值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差值联合预测CBP疗效的AUC分别大于单一指标预测、各血清指标联合预测(P<0.05);PCT、Trx-1、D-Lac水平变化差值高表达者死亡风险分别是低表达的4.828、3.600、2.318倍,且生存率高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CBP治疗前后血清PCT、Trx-1、D-Lac水平变化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且与28d内生存情况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变化差值对CBP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降钙素原 硫氧还蛋白-1 d-乳酸
下载PDF
基于抑菌实验和网络药理学探讨D-柠檬烯、2-茨醇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童鑫 帅维维 +1 位作者 唐喆 唐燕燕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目的:采用抑菌实验研究蛇床子-冰片药对成分中的D-柠檬烯及2-茨醇的体外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并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D-柠檬烯和2-茨醇治疗念珠菌病的核心靶点和通路。方法:以白色念珠菌为研究对象,K-B纸片扩散法分别测定0.5、1.0、1.5 mg的D... 目的:采用抑菌实验研究蛇床子-冰片药对成分中的D-柠檬烯及2-茨醇的体外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并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D-柠檬烯和2-茨醇治疗念珠菌病的核心靶点和通路。方法:以白色念珠菌为研究对象,K-B纸片扩散法分别测定0.5、1.0、1.5 mg的D-柠檬烯、2-茨醇、制霉菌素的药液抑菌圈直径;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和棋盘法,测定D-柠檬烯、2-茨醇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两两联用的MIC,计算出联合抑菌分数(FIC)。通过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D-柠檬烯、2-茨醇的有效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念珠菌病相关的疾病靶点;运用Venny软件获得两种化学成分和念珠菌病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3.9. 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R软件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D-柠檬烯的MIC为5 mg/mL,2-茨醇的MIC为2.5 mg/mL。D-柠檬烯与2-茨醇联用的FIC指数为0.75,呈相加作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两种成分相关作用靶点152个,疾病靶点893个,两者交集靶点为24个;网络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雌激素受体(ESR1)等;KEGG分析得到核心通路为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C-type lecti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Fc epsilon RI signaling pathway)、催乳素信号通路(prolactin signaling pathway)等。结论:D-柠檬烯、2-茨醇对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且2种组分药物联合使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初步提示D-柠檬烯、2-茨醇可能通过作用于TNF、PPARG、ESR1等核心靶点调控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C-type lecti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Fc epsilon RI signaling pathway)等以治疗念珠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d-柠檬烯 2-茨醇 抑菌实验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TGF-β_(1)通过miR-21d-5p调控BMP7表达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迁移
3
作者 陈香文 李惠 +14 位作者 廖湘平 刘黄华 张坚 黄教文 刘志超 张帆 龙圣海 龙英杰 邓华 张嘉 谢先达 许志敏 蒋伟 罗慧敏 陈喆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可能通过微小RNA-21d-5p(miR-21d-5p)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调控,从而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观察TGF-β_(1)处理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并检测miR-21d-5p...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可能通过微小RNA-21d-5p(miR-21d-5p)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调控,从而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观察TGF-β_(1)处理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并检测miR-21d-5p的表达,在HK-2细胞中分组转染miR-21d-5p或anti-miR-21d-5p,再使用TGF-β_(1)处理,观察过度表达或抑制表达miR-21d-5p对TGF-β_(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活性及迁移的影响。分析TGF-β_(1)、miR-21d-5p与BMP7的靶向关系。共转染miR-21d-5p和pcDNA3.1-BMP7,或anti-miR-21d-5p和si-BMP7,使用TGF-β_(1)处理,评估TGF-β_(1)、miR-21d-5p与BMP7的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的相互关系。结果:TGF-β_(1)处理HK-2细胞后,miR-21d-5p表达和迁移细胞数量升高(P<0.05),P21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水平降低(P<0.05)。过度表达miR-21d-5p增加TGF-β_(1)诱导HK-2细胞增殖和迁移上调(P<0.05),降低P2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过度表达BMP7可以逆转此过程。抑制miR-21d-5p降低TGF-β_(1)诱导HK-2细胞增殖和迁移细胞水平(P<0.05),显著升高P21和E-cadherin蛋白水平(P<0.05),被抑制表达的BMP7可以逆转此过程。结论:TGF-β_(1)可能通过miR-21d-5p靶向调控BMP7表达,从而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迁移,进一步影响肾脏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_(1) 微小RNA-21d-5p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肾小管上皮细胞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D-二聚体、肿瘤坏死因子-α高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的预后有影响
4
作者 陈涛 张杰 李宗仁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80-82,87,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回顾性队列分析。收集经PCI治疗的368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D-... 目的:探讨D-二聚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回顾性队列分析。收集经PCI治疗的368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D-二聚体、TNF-α、LDL-C的四分位界值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终点指标为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368例患者(男210,女158),年龄34~79岁,平均60岁。随访时间21.7(13.8~63.7)个月,期间全因死亡率为6.5%(22/368),MACCE发生率为10.1%(37/368)。单因素分析显示D-二聚体、TNF-α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全因死亡和MACCE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D-二聚体≥600μg/L、TNF-α≥20.5 pg/mL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D-二聚体≥345μg/L、TNF-α≥20.5 pg/mL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过高的D-二聚体、TNF-α水平对STEMI患者PCI术后的预后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低密度脂蛋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D-二聚体、NT-proBNP、TNF-α水平在COPD合并肺心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咪 孙婧婷 +1 位作者 孔田田 盛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分析D-二聚体、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在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COPD患者80例,其中42例合并肺心病者为COPD合并肺心病(合并)组,38例未合并肺心病者为单纯COPD组,选择30例健康... 目的分析D-二聚体、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在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COPD患者80例,其中42例合并肺心病者为COPD合并肺心病(合并)组,38例未合并肺心病者为单纯COPD组,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Ⅰ、Ⅱ、Ⅲ、Ⅳ级,对比各组D-二聚体、NT-proBNP、TNF-α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D-二聚体、NT-proBNP、TNF-α水平联合对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合并组D-二聚体、NT-proBNP、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单纯COPD组,且单纯COPD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组D-二聚体、NT-proBNP、TNF-α水平均高于Ⅰ、Ⅱ、Ⅲ级;Ⅲ级组均高于Ⅰ、Ⅱ级;Ⅱ级组均高于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D-二聚体、NT-proBNP、TNF-α之间呈正相关;D-二聚体、NT-proBNP、TNF-α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应用D-二聚体、NT-proBNP、TNF-α检测的临床价值明显,有利于评估患者心功能和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随着心功能恶化和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D-二聚体、NT-proBNP、TNF-α水平均升高。且三者检测方便,对COPD合并肺心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判断预后都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B型利钠肽原(NT-proBNP)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心病
下载PDF
高稳定液态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制剂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韩亚宏 郭元亨 +4 位作者 王小艳 丁长河 周浩 冉小力 田芳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712-716,721,共6页
为解决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E)衰减过快、贮运成本高的问题,拟开发一款具有良好存贮稳定性的DEA液态酶制剂。以半衰期为评价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对半衰期影响显著的4个因素,并进一步利用响应曲面法对酶制剂的配方进行优化。... 为解决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E)衰减过快、贮运成本高的问题,拟开发一款具有良好存贮稳定性的DEA液态酶制剂。以半衰期为评价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对半衰期影响显著的4个因素,并进一步利用响应曲面法对酶制剂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稳定DAE酶制剂的最佳配比为0.1mol·L^(-1)CaCl_(2)、3.96%海藻糖、41.68%葡萄糖、29.32%PEG-400。在此条件下,半衰期为292天,与模拟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仅为0.17%。通过工艺优化,将DAE的储存时间大幅延长,提高了酶制剂的贮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高稳定性 液态酶制剂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白黄链霉菌TD-1高产帕马霉素代谢机制
7
作者 刘秀雨 李丽 +6 位作者 李王强 丁文涛 刘欢欢 李贞景 路来风 郭庆彬 王昌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真菌毒素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帕马霉素对病原真菌有良好的生物抑菌活性。为提高帕马霉素产量,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flavus)T D-1在两种不同发酵培养基(添加与不添加1,2-丙二醇)中生长及代谢... 真菌毒素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帕马霉素对病原真菌有良好的生物抑菌活性。为提高帕马霉素产量,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flavus)T D-1在两种不同发酵培养基(添加与不添加1,2-丙二醇)中生长及代谢、胞内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的差异,对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合显著差异代谢产物含量变化与代谢通路的交互关系,揭示了帕马霉素生物合成的高产机理。结果表明:培养基添加1,2-丙二醇后,白黄链霉菌T D-1产帕马霉素产量明显提高。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27种显著差异胞内代谢产物与帕马霉素生物合成密切相关,主要参与中心碳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脂肪酸代谢通路。此外,通过采用添加主要显著差异前体物策略,添加谷氨酸使帕马霉素产量提高102.33%。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确定添加前体物方法,可有效提高帕马霉素产量。本研究旨在为防治粮食加工食品的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马霉素 代谢组学 白黄链霉菌T d-1 1 2-丙二醇 前体物
下载PDF
孕晚期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D-二聚体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水平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李相杰 任艳芳 +2 位作者 王玉红 张全华 管文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孕晚期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D-二聚体(D-D)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水平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产后出血(PPH)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 目的探讨孕晚期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D-二聚体(D-D)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水平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产后出血(PPH)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分娩后是否发生PPH分为PPH组(n=21)和非PPH组(n=87)。采集2组孕妇入院当天肘静脉血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孕妇血清THBS-1、D-D、TIMP-1水平。比较2组孕妇的基本临床资料及血清THBS-1、D-D、TIMP-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PPH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HBS-1、D-D、TIMP-1水平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PPH的预测价值。结果PPH组人工流产次数≥2次、胎盘早剥、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瘢痕厚度<0.3 cm占比及孕晚期血清THBS-1、D-D水平显著高于非PPH组,血清TIMP-1水平显著低于非PPH组(P<0.05)。宫缩乏力、D-D和THBS-1水平升高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PP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IMP-1水平降低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PPH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THBS-1、D-D、TIMP-1联合预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PPH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孕晚期血清THBS-1、D-D、TIMP-1水平均可作为预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PPH的参考指标,且三者联合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PPH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血小板反应蛋白-1 d-二聚体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瘢痕子宫
下载PDF
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预测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价值
9
作者 谢书华 杨竹梅 +3 位作者 刘慧茹 董晶 刘冰 李华超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D-二聚体(D-D)、血浆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预测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收治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130...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D-二聚体(D-D)、血浆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预测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收治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量2组患者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预测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频突发性耳聋相比,低频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损失的加重,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有效组相比,治疗无效组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T-1、D-D、sVCAM-1和ICAM-1联合应用时预测治疗有效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升高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上述治疗联合检测将有助于临床更好地评价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d-二聚体 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因子-1 突发性耳聋 预后
下载PDF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DGF-D GDF-15及D-二聚体水平与颅内血肿扩大的相关性
10
作者 翁磊华 陈星宇 +2 位作者 阳清伟 陈中杰 陈良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793-797,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D-二聚体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肿扩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01-2023-01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97例,根据颅内血肿是否扩大分为血... 目的分析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D-二聚体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肿扩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01-2023-01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97例,根据颅内血肿是否扩大分为血肿未扩大组(119例)和血肿扩大组(78例),收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PDGF-D和GDF-15水平,采用凝血仪检测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血肿量(V1)和复查时血肿量(V2),计算V2/V1比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血肿未扩大组相比,血肿扩大组收缩压[(158.17±21.73)mmHg比(164.82±22.94)mmHg,P<0.05]、舒张压[(97.31±8.93)mmHg比(101.36±9.55)mmHg,P<0.05]、GCS评分[(13.52±1.31)分比(11.78±1.14)分,P<0.05]和血清PDGF-D[(498.73±40.32)ng/L比(596.91±45.82)ng/L,P<0.05]、GDF-15[(728.49±76.71)ng/L比(832.38±86.25)ng/L,P<0.05]、D-二聚体[(1.63±0.10)mg/L比(1.84±0.23)mg/L,P<0.05]水平及V2[(20.53±4.72)cm^(3)比(29.47±5.13)cm3,P<0.05]、V2/V1比值(1.04±0.31比1.42±0.43,P<0.05)均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GF-D、GDF-15、D-二聚体、收缩压、舒张压及GCS评分均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颅内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OR=1.798、1.672、1.616、1.592、1.583、1.738,P<0.05)。结论血清PDGF-D、GDF-15及D-二聚体水平在发生颅内血肿扩大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升高,均为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卒中 血肿扩大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 生长分化因子-15 d-二聚体 血清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发酵条件优化提高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活性的研究
11
作者 刘微微 常楚婷 +4 位作者 冯敬杰 张家赫 李飞胜 丁文涛 王昌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59,共7页
功能性稀有糖D-阿洛酮糖主要由基因工程菌株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催化果糖生产。该研究以表达DAE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金属离子等成分进行优化,获得... 功能性稀有糖D-阿洛酮糖主要由基因工程菌株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催化果糖生产。该研究以表达DAE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金属离子等成分进行优化,获得了最佳的培养基组合:蔗糖10 g/L、大豆蛋白胨15 g/L、(NH4)2SO_(4)3 g/L、KH2PO_(4)3 g/L、MgSO_(4)0.5 g/L、MnSO_(4)0.025 mmol/L。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发酵诱导时间(10 h)、接种量(3%,摇瓶)、装液量(30%)以及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添加浓度(1 mmol/L),使OD_(600)增加了1.46倍,酶活提高了2.57倍。在此基础上,利用5 L发酵罐进行放大发酵实验,确定了最佳诱导时间。在最佳条件下,经过18 h的诱导发酵,菌体OD_(600)最高值达51.8,干重达到21.5 g/L,酶活达到103.8 U/mL。当细胞添加量为0.014 g DCW/L时,以500 g/L D-果糖为底物,pH为7,50℃,1 h转化率达28.76%,D-阿洛酮糖最高生成量可达149.74 g/L。该研究对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发酵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重组大肠杆菌 高密度发酵 发酵优化 重组蛋白
下载PDF
基于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两对手性钴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识别
12
作者 曹梦茹 姜国远 +2 位作者 李宏利 李思浓 宋会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6,共15页
采用常温溶液挥发法,以D-(-)-/L-(+)-对羟基苯甘氨酸(D-/L-Hhpg)为主配体,2种含氮吡啶配体4,4'-联吡啶(4,4'-bipy)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5,5'-BM-2,2'-bipy)为辅助配体,与Co Cl_(2)·6H_(2)O反应合成... 采用常温溶液挥发法,以D-(-)-/L-(+)-对羟基苯甘氨酸(D-/L-Hhpg)为主配体,2种含氮吡啶配体4,4'-联吡啶(4,4'-bipy)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5,5'-BM-2,2'-bipy)为辅助配体,与Co Cl_(2)·6H_(2)O反应合成了2对手性配合物{[Co(D-hpg)(4,4'-bipy)(H_(2)O)]Cl·H_(2)O}_(n )(1-D)、{[Co(L-hpg)(4,4'-bipy)(H_(2)O)]Cl·H_(2)O}_(n )(1-L)、[Co(D-hpg)_(2)(5,5'-BM-2,2'-bipy)]Cl·5.5H_(2)O (2-D)、[Co(L-hpg)_(2)(5,5'-BM-2,2'-bipy)]Cl·5.5H_(2)O (2-L)。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方法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配合物的单晶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配合物1-D和1-L属于单斜晶系,P2_(1)手性空间群,分别呈现1D左手螺旋链和右手螺旋链,通过4,4'-bipy分子扩展为2D网状矩形格子结构。配合物2-D属于单斜晶系,P2_(1)手性空间群,为0D小分子,在氢键的作用下形成1D超分子双链,并以ABAB形式在a轴方向堆积排布。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差异归因于辅助配体和Hhpg配位模式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配合物1-D表现出电化学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并可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有效地检测组氨酸对映体和定量测定组氨酸混合物中的对映体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对羟基苯甘氨酸 手性配合物 晶体结构 电化学识别
下载PDF
知母-黄柏药对改善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王加朋 王雅梦 +4 位作者 赵德萍 薛傲 张金凤 张宁 雷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39-746,共8页
目的:研究知母-黄柏药对(简称“知柏”)对D-半乳糖(D-gal)诱导衰老模型小鼠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gal 125 mg/kg)、吡拉西坦组(468 mg/kg)、知柏组(4.5 g/kg)和雷帕... 目的:研究知母-黄柏药对(简称“知柏”)对D-半乳糖(D-gal)诱导衰老模型小鼠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gal 125 mg/kg)、吡拉西坦组(468 mg/kg)、知柏组(4.5 g/kg)和雷帕霉素哺乳靶蛋白(mTOR)抑制剂组(依维莫司,RAD001,3mg/kg),每组15只。通过D-gal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并连续8周灌胃给予知柏水煎液。采用Morris水迷宫和新物体识别测试评价衰老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尼氏染色和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和突触的病理形态变化;收集海马组织以测定脑内三磷酸腺苷(AT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泛素结合蛋白62(P62)、肌球蛋白样BCL2结合蛋白(Beclin-1)、突触素(Syn)、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海马中Syn、AMPK、mTO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和新物体识别测试中表现出认知功能显著降低(P<0.01)。在模型组中,海马区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排列松散,神经元形态不规则,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减少,树突分支数量以及树突棘密度也显著减少。模型组小鼠海马中ATP水平、P62、Syn、PSD-95、mTO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P<0.01),pAMPK/AMPK蛋白含量比值和AMPK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Syn和mTOR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吡拉西坦组和知柏组小鼠的认知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表现为Morris水迷宫测试中潜伏期的显著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靶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1),以及新物体识别指数的显著升高(P<0.01),海马区树突棘密度显著增加(P<0.01),神经元损伤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海马中ATP水平、P62、Syn、PSD-95和mTO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AMPK/AMPK蛋白含量比值和AMPK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Syn、mTOR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抑制剂RAD001组与模型组结果相似,经知柏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回调。结论:知柏可能通过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元过度自噬,增强突触可塑性,改善由D-gal引起的小鼠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黄柏药对 d-半乳糖 衰老 认知障碍 AMPK/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两种生育酚酯衍生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14
作者 陈炜莉 贝翎 +5 位作者 杨扬 王璧莹 李家旭 阚绪甜 李文治 杜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4,共8页
为探究两种生育酚酯衍生物(D-α-生育酚醋酸酯和DL-α-生育酚醋酸酯)的抗衰老作用,本实验测定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并采用D-半乳糖构建衰老小鼠模型,同时用两种生育酚酯衍生物干预42 d,分析衰老相关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1~0.3 mg/m... 为探究两种生育酚酯衍生物(D-α-生育酚醋酸酯和DL-α-生育酚醋酸酯)的抗衰老作用,本实验测定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并采用D-半乳糖构建衰老小鼠模型,同时用两种生育酚酯衍生物干预42 d,分析衰老相关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1~0.3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两种生育酚酯衍生物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Fe2+螯合能力、总还原能力均优于VC。与衰老模型组相比,经过生育酚酯衍生物干预后,小鼠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P<0.001,P<0.0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P<0.01,P<0.001,P<0.0001);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P<0.0001);小鼠肝脏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 oxidoreductase,NQO1)、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提升,其中DL-α-生育酚醋酸酯的Nrf2、NQO1、HO-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增加了514.08%、461.78%、515.3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增加了620.00%、988.89%、1200.00%(P<0.0001)。综上所述,两种生育酚酯衍生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且DL-α-生育酚醋酸酯效果更好,二者抗衰老作用可能与调控Nrf2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酚酯衍生物 d-半乳糖 抗氧化 抗衰老 核因子-E2-相关因子
下载PDF
胃泌素-17、D-二聚体与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戴刚 胡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2451-2453,共3页
目的:研究胃泌素-17、D-二聚体与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胃癌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纳入A组,同时间段我院收治的胃部良性肿瘤患者50例作为B组,体检中心健康人群50例作为C组。对比三组... 目的:研究胃泌素-17、D-二聚体与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胃癌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纳入A组,同时间段我院收治的胃部良性肿瘤患者50例作为B组,体检中心健康人群50例作为C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胃泌素-17(G-17)、D-二聚体与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CA72-4、CA19-9]水平及上述指标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A组G-17、D-二聚体及CEA、CA72-4、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除G-17高于C组外(P<0.05),两组其余指标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G-17、D-二聚体联合肿瘤标记物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17、D-二聚体及CEA、CA72-4、CA19-9水平在胃癌患者中均具有较高表达,与胃部良性肿瘤和健康人群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5项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可作为胃癌诊断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诊断 胃泌素-17 d-二聚体 肿瘤标记物
下载PDF
基于血清IL-13、D-D和MUC5AC水平建立机械排痰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气道堵塞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16
作者 许飞飞 任丽媛 +2 位作者 赵婷 张洁莉 王晓景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5期576-58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D-二聚体(D-D)和黏蛋白5AC(MUC5AC)水平建立机械排痰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气道堵塞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MPP患儿,... 目的探讨基于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D-二聚体(D-D)和黏蛋白5AC(MUC5AC)水平建立机械排痰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气道堵塞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MPP患儿,按照支气管镜检结果将其分成气道堵塞组(n=38)和无气道堵塞组(n=84)。对两组MPP患儿的基线资料和血生化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MPP患儿气道堵塞的影响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气道堵塞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累及肺叶数>2叶、年龄、血清IL-13、血清D-D和血清MUC5AC等是机械排痰MPP患儿气道堵塞的影响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机械排痰MPP患儿气道堵塞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应用Bootstrap法内部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抽样800次,区分度评价指标列线图预测气道堵塞发生的C-index为0.736(95%CI:0.650~0.834),校准预测曲线和理想曲线拟合良好。结论基于血清IL-13、D-D和MUC5AC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应用于预测机械排痰MPP患儿气道堵塞,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3 d-二聚体 黏蛋白5AC 肺炎支原体肺炎 气道堵塞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肺癌患者bFGF、miR-1233、D-二聚体及Fib水平变化与肺栓塞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解宝泉 王立民 王袁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微小核糖核酸-1233(miR-1233)、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与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11... 目的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微小核糖核酸-1233(miR-1233)、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与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110例作为栓塞组,另外选取医院同期收治的肺癌但未合并肺栓塞患者110例作为非栓塞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bFGF、miR-1233、血浆D-D、Fib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合并疾病、肺癌病理学指标及其他相关资料;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bFGF、miR-1233、D-D、Fib预测患者发生肺栓塞的价值;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FGF、miR-1233、D-D、Fib与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关系。结果栓塞组患者bFGF、miR-1233、D-D、Fib水平均高于非栓塞组(t/P=4.749/<0.001、9.244/<0.001、16.846/<0.001、9.389/<0.001);栓塞组患者的PT、APTT、INR测定值低于非栓塞组(t/P=8.131/<0.001、7.875/<0.001、6.379/<0.001);bFGF、miR-1233、D-D、Fib预测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7、0.821、0.947、0.766,以D-D的AUC最大(Z/P=5.102/<0.001、4.910/<0.001、3.776/<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bFGF、miR-1233、D-D、Fib均升高,合并房颤是肺癌患者发生肺部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486(1.059~2.086)、1.672(1.128~2.479)、2.018(1.246~3.268)、1.912(1.066~3.428)、2.164(1.298~3.609)],PT、APTT、INR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618(0.404~0.946)、0.640(0.428~0.956)、0.501(0.280~0.894)]。结论血清bFGF、miR-1233、血浆D-D、Fib升高会增大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检测上述指标,尤其是D-D水平,对于预测患者发生肺栓塞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栓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微小核糖核酸-1233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IL-6和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苏比依努尔·斯拉积丁 谢翔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44-250,共7页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开始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血栓形成和炎症共同驱动。白细胞介素作为重要的炎症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 6, IL-6...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开始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血栓形成和炎症共同驱动。白细胞介素作为重要的炎症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 6, IL-6)是家族中的重要一员。D-二聚体(D-dimer, DD)是由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对血栓的有序分解产物,是临床凝血和纤溶激活的重要检测指标,在血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就与冠心病关系较为密切的IL-6和D-二聚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d-二聚体 冠心病
下载PDF
miR-495-3p、miR-181d-5p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安国静 赵丹丹 +4 位作者 仝亚坤 李静 李敏 杜巍 姚文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讨miR-495-3p、miR-181d-5p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对宫颈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2年12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Ⅰ级组)、30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 目的探讨miR-495-3p、miR-181d-5p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对宫颈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2年12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Ⅰ级组)、30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组)、50例宫颈癌(宫颈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miR-495-3p、miR-181d-5p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各组miR-495-3p、miR-181d-5p阳性表达率;采用RT-qPCR法检测宫颈癌组患者癌组织中miR-495-3p、miR-181d-5p表达量,分析miR-495-3p和miR-181d-5p表达量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miR-495-3p和miR-181d-5p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二者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miR-495-3p、miR-181d-5p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CINⅠ级组及CINⅡ~Ⅲ级组(P均<0.05)。宫颈癌组织中miR-495-3p、miR-181d-5p表达量与FIGO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FIGO分期越高、浸润越深二者表达量越低;miR-181d-5p表达量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分化程度越高miR-181d-5p表达量越低。miR-495-3p、miR-181d-5p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高于miR-495-3p、miR-181d-5p单一检测(P=0.001)。宫颈癌组织中miR-495-3p、miR-181d-5p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iR-495-3p、miR-181d-5p表达量与宫颈癌患者的FIGO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两者表达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miR-495-3p miR-181d-5p 癌前病变
下载PDF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IL-6、BNP和ChE水平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20
作者 丁苗 陈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9-82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IL)-6、B型脑钠肽(BNP)和胆碱酯酶(ChE)水平及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重症肺炎患者80例为研究组,依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其...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IL)-6、B型脑钠肽(BNP)和胆碱酯酶(ChE)水平及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重症肺炎患者80例为研究组,依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其中危重组31例,非危重组49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21例,存活组59例。另选择老年普通肺炎患者63例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及不同预后血清D-D、IL-6、BNP和ChE水平变化。分析D-D、IL-6、BNP和ChE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D-D、IL-6、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h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危重组血清D-D、IL-6、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危重组,而ChE水平显著低于非危重组(P<0.001)。死亡组血清D-D、IL-6、BNP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而ChE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D、IL-6、BNP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呈线性正相关,而ChE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呈线性负相关(P<0.001)。D-D、IL-6、BNP和ChE为影响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D-D、IL-6、BNP水平升高,而ChE水平下降,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d-二聚体 白细胞介素-6 B型脑钠肽 胆碱酯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