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monene’s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against Ralstonia solanacearum by Compromised Membrane Integrity: A Transcriptom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is
1
作者 Ruya Zhang Honghao Zhang +9 位作者 Linfeng Li Yuchen Feng Lin Yang Jiaxin Liu Senfeng Gao Zihao Zhou Yong Yang Haibo Xiang Mei Li Jun Y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24年第3期312-324,共13页
Ralstonia solanacearum, the causative agent of bacterial wilt, is a soil-borne pathogen that poses a widespread threat to plants in the Solanaceae family.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limonene exerts its effect... Ralstonia solanacearum, the causative agent of bacterial wilt, is a soil-borne pathogen that poses a widespread threat to plants in the Solanaceae family.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limonene exerts its effects on R. solanacearum, we first assessed the impact of limonene on the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of the pathogen and subsequently analyzed its transcriptome and metabolome.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limonene has a potent inhibitory effect on R. solanacearum, and it also suppresses the formation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biofilm. Limonene primarily regulates the terpene biosynthesis pathway in R. solanacearum, thereby potentially affecting signal transduction in the pathogen and disrupting its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se results significantly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limonene’s response to the induction of bacterial wilt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 solanacea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onene Transcriptome METABOLOME Ralstonia solanacearum Terpenoid Backbone Biosynthesis
下载PDF
基于抑菌实验和网络药理学探讨D-柠檬烯、2-茨醇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童鑫 帅维维 +1 位作者 唐喆 唐燕燕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目的:采用抑菌实验研究蛇床子-冰片药对成分中的D-柠檬烯及2-茨醇的体外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并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D-柠檬烯和2-茨醇治疗念珠菌病的核心靶点和通路。方法:以白色念珠菌为研究对象,K-B纸片扩散法分别测定0.5、1.0、1.5 mg的D... 目的:采用抑菌实验研究蛇床子-冰片药对成分中的D-柠檬烯及2-茨醇的体外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并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D-柠檬烯和2-茨醇治疗念珠菌病的核心靶点和通路。方法:以白色念珠菌为研究对象,K-B纸片扩散法分别测定0.5、1.0、1.5 mg的D-柠檬烯、2-茨醇、制霉菌素的药液抑菌圈直径;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和棋盘法,测定D-柠檬烯、2-茨醇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两两联用的MIC,计算出联合抑菌分数(FIC)。通过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D-柠檬烯、2-茨醇的有效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念珠菌病相关的疾病靶点;运用Venny软件获得两种化学成分和念珠菌病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3.9. 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R软件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D-柠檬烯的MIC为5 mg/mL,2-茨醇的MIC为2.5 mg/mL。D-柠檬烯与2-茨醇联用的FIC指数为0.75,呈相加作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两种成分相关作用靶点152个,疾病靶点893个,两者交集靶点为24个;网络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雌激素受体(ESR1)等;KEGG分析得到核心通路为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C-type lecti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Fc epsilon RI signaling pathway)、催乳素信号通路(prolactin signaling pathway)等。结论:D-柠檬烯、2-茨醇对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且2种组分药物联合使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初步提示D-柠檬烯、2-茨醇可能通过作用于TNF、PPARG、ESR1等核心靶点调控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C-type lecti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Fc epsilon RI signaling pathway)等以治疗念珠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d-柠檬烯 2-茨醇 抑菌实验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D-Limonene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慧科 李玉兰 +4 位作者 刘慧冬 李晓冬 杨树才 龚春琳 赵玲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右旋柠烯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肉瘤(S180)腹水型瘤株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给予D-Lim onene干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瘤细胞V EG F-C表达,LY V E-1标记淋巴管,观察其分布。结果:对... 目的:观察右旋柠烯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肉瘤(S180)腹水型瘤株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给予D-Lim onene干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瘤细胞V EG F-C表达,LY V E-1标记淋巴管,观察其分布。结果:对照组瘤细胞V EG F-C表达较强,瘤周边部淋巴管较多,有淋巴结、肺转移。用药组瘤细胞V EG F-C表达较弱;瘤周边部淋巴管较少,未见淋巴结、肺转移。结论:D-Lim onene有抑制移植瘤内瘤细胞V EG F-C表达和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有可能降低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柠烯 移植瘤 淋巴管生成 LYVE-1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后PCT Trx-1D-Lac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曾广志 唐海莲 +2 位作者 陈海玉 曾慧志 梅林 《河北医学》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硫氧还蛋白-1(Trx-1)、D-乳酸(D-Lac)水平变化,分析其对CBP疗效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遵循1∶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硫氧还蛋白-1(Trx-1)、D-乳酸(D-Lac)水平变化,分析其对CBP疗效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遵循1∶1配对原则,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血清PCT、Trx-1、D-Lac水平。观察组接受CBP治疗,依据治疗效果分为存活亚组、死亡亚组。比较不同亚组血清PCT、Trx-1、D-Lac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及治疗前后其变化差值。Pearson分析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差值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差值对疗效的预测价值。采用卡普兰-迈耶(Kaplan-Meier)分析不同血清表达者28d内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血清PCT、Trx-1、D-La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死亡亚组血清PCT、Trx-1、D-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亚组,且变化差值小于存活亚组(P<0.05);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差值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差值联合预测CBP疗效的AUC分别大于单一指标预测、各血清指标联合预测(P<0.05);PCT、Trx-1、D-Lac水平变化差值高表达者死亡风险分别是低表达的4.828、3.600、2.318倍,且生存率高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CBP治疗前后血清PCT、Trx-1、D-Lac水平变化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且与28d内生存情况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变化差值对CBP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降钙素原 硫氧还蛋白-1 d-乳酸
下载PDF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岩爆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永涛 朱强 +1 位作者 吴顺川 王勇兵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51,共8页
为了有效预测岩爆,提出基于D-S证据理论的岩爆预测方法.首先,选取与岩爆发生相关的6个指标因素作为证据体,并通过模糊物元框架和正态型隶属度函数构建证据体的基本概率分配.然后,利用K均值将证据体分类,并提出簇内证据用传统方式融合而... 为了有效预测岩爆,提出基于D-S证据理论的岩爆预测方法.首先,选取与岩爆发生相关的6个指标因素作为证据体,并通过模糊物元框架和正态型隶属度函数构建证据体的基本概率分配.然后,利用K均值将证据体分类,并提出簇内证据用传统方式融合而簇间证据用权重方式融合的组合融合规则,以减轻高冲突证据融合的不利影响.最后,将模型应用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2号竖井工程,且与经验方法对比.为了分析预测过程的不确定性和估计岩爆发生概率,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进行抽样仿真,并通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衡量输入指标的全局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输入指标在不同的岩爆案例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且方向不同;5个岩爆案例的发生概率在40.8%~70.1%之间.该模型表现出优异的预测分类性能,可为深埋地下工程岩爆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爆预测 d-S证据理论 模糊物元 K均值
下载PDF
祖先序列重建增强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热稳定性
6
作者 管立军 朱玲 +7 位作者 王崑仑 李家磊 高扬 严松 张馨笛 陈晴 季妮娜 李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21-128,共8页
为解决现有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Ease)热稳定性差的产业问题,本文采用系统发育指导的大数据挖掘、合理修饰和祖先序列重建策略(ASR),重建了具有不同催化结构域DAEase的祖先序列,构建了表达载体,通过重组表达与分子对接筛选出了DAEa... 为解决现有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Ease)热稳定性差的产业问题,本文采用系统发育指导的大数据挖掘、合理修饰和祖先序列重建策略(ASR),重建了具有不同催化结构域DAEase的祖先序列,构建了表达载体,通过重组表达与分子对接筛选出了DAEase A13并进行酶学性质表征,此外,还基于结构分析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DAEase A13热稳定性增强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基于ASR策略所构建的A13 70℃时半衰期可达8.4 h,其热稳定性较野生(WT)酶显著增强,最大转化率为31%,催化活性也略高于WT酶。立体结构模拟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ASR A13中大量氢键和疏水作用的增加维持了高温下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是其热稳定性增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证实了ASR策略可以改造DAEase使其稳定性、活性和混杂性增强,可以为D-阿洛酮糖工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物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序列重建 d-阿洛酮糖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热稳定性
下载PDF
血清D-D、GSP、HbA1c水平对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高萃 崔金全 邵文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97-2001,共5页
目的 探究检测血清D-二聚体(D-D)、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达水平在妊娠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117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择117例体检健康孕妇作... 目的 探究检测血清D-二聚体(D-D)、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达水平在妊娠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117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择117例体检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血清D-D、GSP、HbA1c水平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分析入院时血清D-D、GSP、HbA1c水平与HOMA-IR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D、GSP联合HbA1c水平检测对妊娠糖尿病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D-D、GSP、HbA1c水平及HOMA-IR均升高(P<0.05)。不同病情程度孕妇的血清D-D、GSP、HbA1c水平及HOMA-IR指数比较:重度>中度>轻度(P<0.05)。血清D-D、GSP、HbA1c水平与HOMA-IR均呈正相关(r=0.671、0.715、0.696,P<0.05)。产检时血清D-D、GSP、HbA1c水平联合诊断中度、重度妊娠糖尿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9、0.873,最佳敏感度分别为95.64%、96.30%,特异度分别为76.12%、78.26%。结论 血清D-D、GSP、HbA1c水平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评估妊娠糖尿病病情程度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糖尿病
下载PDF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屈冰 张楠 +1 位作者 化召辉 李震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327-330,共4页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与C反应蛋白(CRP)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患者术后远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6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或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将45例Stanford A型ADA患者纳入观察组,均行...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与C反应蛋白(CRP)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患者术后远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6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或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将45例Stanford A型ADA患者纳入观察组,均行手术治疗;非Stanford A型ADA的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2组发生胸痛72 h内的D-D与CRP水平。术后对观察组随访3年,按临床结局分成死亡组(n=10)与存活组(n=35),对比2组D-D与CRP水平;另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D、CRP单独与联合预测Stanford A型ADA患者的远期预后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的D-D[(1.31±0.35)mg/L]与CRP[(16.59±2.34)mg/L]水平高于对照组[(0.68±0.13)mg/L、(7.53±1.2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患者中死亡组的D-D[(1.78±0.49)mg/L]与CRP[(30.46±4.77)mg/L]水平高于存活组[(1.03±0.26)mg/L、(13.59±2.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D-D与CRP联合检测预测Stanford A型ADA患者远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909(95%CI:0.823~0.994)]高于D-D与CRP单独预测[0.806(95%CI:0.680~0.931)、0.840(95%CI:0.727~0.953)]。结论Stanford A型ADA患者血清内的D-D与CRP水平呈高表达,且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两项指标联合可有效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远期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1DCNN和D-S多信息融合的光伏系统直流母线串联电弧故障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岩 刘鑫月 +2 位作者 乔俊杰 王毛桃 王鹏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7,共10页
直流母线是光伏系统输出能源的主干道,由于长期曝晒、风化等作用,电缆、连接器等组件劣化,光伏系统直流母线中发生电弧的可能性急剧上升,极易引发火灾、触电等事故。在光伏系统中,串联电弧故障将使回路电流下降,传统的过流保护无法识别... 直流母线是光伏系统输出能源的主干道,由于长期曝晒、风化等作用,电缆、连接器等组件劣化,光伏系统直流母线中发生电弧的可能性急剧上升,极易引发火灾、触电等事故。在光伏系统中,串联电弧故障将使回路电流下降,传统的过流保护无法识别。因此,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学习和证据理论(D-S)的方法来识别串联电弧故障,该方法基于并联电容器电流和电压信号,采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对检测数据进行电弧识别;在此基础上将基于单个传感数据的识别结果作为证据,运用D-S多信息合成法则计算得到信度分配,最后利用决策规则判断是否发生串联电弧故障。搭建多参数可调模型获取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使用1DCNN识别方法,基于并联电容器电流和电压信号的串联电弧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7.19%和94.98%,而基于1DCNN和D-S多信息融合的光伏系统直流串联电弧故障检测的识别准确率可提升至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1DCNN 串联电弧故障 d-S多元信息融合 故障检测
下载PDF
基于D-分割法的直流变换器遗传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10
作者 周雪松 王鑫 +3 位作者 马幼捷 王博 赵明 问虎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8-385,共8页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由于负载和工作环境条件变化等扰动引起的输出波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分割法的直流变换器遗传自抗扰控制器(ADRC)设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设计光伏发电领域中的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D-分割法获得满足闭环...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由于负载和工作环境条件变化等扰动引起的输出波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分割法的直流变换器遗传自抗扰控制器(ADRC)设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设计光伏发电领域中的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D-分割法获得满足闭环系统鲁棒稳定的ADRC控制器参数范围;利用具有全局寻优能力的遗传算法,按综合性能指标在该范围内进行参数寻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基于D-分割法的直流变换器遗传自抗扰控制器设计方法能有效抑制微网母线侧的电压波动和负载突变,提高控制器的鲁棒性,增强光伏发电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DC-DC变换器 遗传算法 自抗扰控制 d-分割法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在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满艺 石松荔 +2 位作者 李宝山 黄皇 王荫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的价值。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实验组(n=18)制作嵌顿疝动物模型,对照组(n=18)未制作。在术后30 min、2 h、4 h、6 h、8 h和12 h,采用ELISA检测两组血清D-LAC和I-F...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的价值。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实验组(n=18)制作嵌顿疝动物模型,对照组(n=18)未制作。在术后30 min、2 h、4 h、6 h、8 h和12 h,采用ELISA检测两组血清D-LAC和I-FABP的水平;RT-qPCR鉴定嵌顿疝肠管组织中I-FABP的表达。通过嵌顿肠管大体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hiu’s评分判定肠坏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术后6 h时嵌顿肠管大体标本和HE染色呈典型肠绞窄表现,Chiu’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D-LAC明显升高(P=0.002);8 h时肠管逐渐向肠坏死过渡,血D-LAC进一步升高(P=0.012),血I-FABP也明显升高(P=0.001),并且肠组织中的I-FABP表达明显升高(P=0.002)。12 h时肠管呈现明显肠坏死特征、Chiu’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D-LAC和I-FABP均升至最高[(2019.60±16.17)μg/L vs(273.18±14.63)μg/L,P=0.001;(1210.94±5.96)μg/L vs(220.46±9.63)μg/L,P=0.001];肠管组织中的I-FABP表达最高[(8.20±0.60)μg/L vs(1.13±0.16)μg/L,P=0.001]。结论:嵌顿疝大鼠血清I-FABP和D-LAC水平升高,为早期诊断嵌顿疝肠管坏死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疝 肠坏死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d-乳酸
下载PDF
高光纯D-乳酸生产菌株假肠膜明串珠菌HL64-1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特性
12
作者 黄筱萍 王通 +1 位作者 李鹏 刘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141,共9页
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产酸菌是获得高光学纯度乳酸生产菌株有效的途径之一。从腐烂果实中分离获得一株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菌株HL64-1,经形态学、16S rDNA序列分析、序列相似性Blast比对分析鉴定为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 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产酸菌是获得高光学纯度乳酸生产菌株有效的途径之一。从腐烂果实中分离获得一株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菌株HL64-1,经形态学、16S rDNA序列分析、序列相似性Blast比对分析鉴定为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摇瓶发酵24 h,产D-乳酸的量达到62.18 g/L,产酸速率达2.59 g/(L·h),光学纯度达99.90%(ee);在5 L发酵罐中放大培养,通过补加碳源,发酵72 h,D-乳酸产量达到78.74 g/L,平均产酸速率达1.09 g/(L·h)。该菌株可以有效利用农业副产物花生饼粉和棉籽粉作为替代氮源以降低发酵原料成本。该菌还可利用木糖产生D-乳酸,且葡萄糖能显著提高木糖的利用效率,极具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乳酸生产菌 分离 高光学纯度 发酵 木糖
下载PDF
D-S证据理论在空中目标识别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13
作者 余付平 黄益恒 +2 位作者 沈堤 李靖宇 房瑞跃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6,共12页
D-S证据理论作为一种多源信息融合工具,在空中目标识别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D-S证据理论进行了概述;简要梳理了D-S证据理论在空中目标识别领域中的发展脉络,并提出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三类关键问题;围绕上述问题,重点对该领域中的BPA... D-S证据理论作为一种多源信息融合工具,在空中目标识别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D-S证据理论进行了概述;简要梳理了D-S证据理论在空中目标识别领域中的发展脉络,并提出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三类关键问题;围绕上述问题,重点对该领域中的BPA获取、证据冲突度量、证据融合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最后,基于空域控制视角,对D-S证据理论在该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研究可为空中目标识别领域的理论发展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目标识别 d-S证据理论 BPA 证据冲突 证据融合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构建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朱志峰 金剑 +2 位作者 陶伟民 徐振东 张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77-80,共4页
目的构建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其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或产科进行抗凝治疗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D-二聚体浓度及相关临床资料,使用非线性混合... 目的构建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其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或产科进行抗凝治疗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D-二聚体浓度及相关临床资料,使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估算D-二聚体的清除动力学模型参数。结果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初始浓度典型值为3.73 mg/L,D-二聚体符合二级消除动力学模型,癌症患者的D-二聚体消除速率较慢。结论抗凝治疗期间D-二聚体清除动力学个体差异较大,可使用模型预测患者D-二聚体降至阴性的时间,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动力学 血栓 抗凝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下载PDF
微RNA-30d-5p通过调控ABCB5对胰腺癌进程的影响
15
作者 郑坚江 阿木提江·马合木提 +2 位作者 郭磊 刘跃全 张涛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75-279,I0004,共6页
目的 探讨微RNA(miR)-30d-5p在胰腺癌(PAAD)中的潜在作用和调控机制。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胰腺癌病人35例,术后即刻获得胰腺肿瘤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30d... 目的 探讨微RNA(miR)-30d-5p在胰腺癌(PAAD)中的潜在作用和调控机制。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胰腺癌病人35例,术后即刻获得胰腺肿瘤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30d-5p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克隆形成、transwel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iR-30d-5p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通过萤光素酶测定和蛋白质印迹法评估miR-30d-5p对ABCB5表达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构建裸鼠成瘤模型通过肿瘤质量和体积验证miR-30d-5p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验证肿瘤组织增殖情况。结果 与癌旁组织(1.03±0.17)及正常细胞(0.98±0.18)相比,胰腺癌组织(0.35±0.08)和细胞(0.63±0.08,0.23±0.07,0.48±0.07及0.31±0.05)中miR-30d-5p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miR-30d-5p的过表达抑制了肿瘤细胞的活力、迁移和侵袭并促进了细胞凋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ABCB5的表达能抑制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性并促进了胰腺癌的细胞凋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证明miR-30d-5p组能够抑制肿瘤生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30d-5p通过靶向ABCB5影响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可能是PC病人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及靶向治疗的靶点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微RNA-30d-5p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凋亡
下载PDF
D-氨基酸增强型杀菌剂对三种金属材料腐蚀行为的影响
16
作者 胥聪敏 李雪丽 +4 位作者 朱文胜 朱世东 杨兴 高豪然 孙姝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05-210,共6页
采用生物培养技术、杀菌过程评价、失重实验、电化学测试、表面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D-氨基酸增强型杀菌剂对45#碳钢、316L不锈钢和H62黄铜在硫酸盐还原菌(SRB)+铁氧化菌(IOB)混合菌中的耐蚀行为及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杀菌剂时三... 采用生物培养技术、杀菌过程评价、失重实验、电化学测试、表面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D-氨基酸增强型杀菌剂对45#碳钢、316L不锈钢和H62黄铜在硫酸盐还原菌(SRB)+铁氧化菌(IOB)混合菌中的耐蚀行为及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杀菌剂时三种金属的年腐蚀深度排序为45#碳钢(0.1042 mm/a)>H62黄铜(0.0456 mm/a)>316L不锈钢(0.0073 mm/a)。混合菌中的SRB和IOB具有协同作用,进而加速了金属材料腐蚀。加入杀菌剂后,混合菌中SRB和IOB的杀菌率分别超过了99%和90%,三种金属的极化曲线均向左移,i_(cor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腐蚀速率均显著降低,且点蚀坑的深度和数量明显减少;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P、S含量显著减少,说明活菌数量急剧降低。无论有/无杀菌剂条件下,316L不锈钢因表面易生成氧化铬钝化膜而使其耐蚀性能最好,H62黄铜因Cu^(2+)有杀菌作用而使其耐蚀性较好。杀菌剂中的四羟甲基硫酸磷(THPS)可改变细胞酶和蛋白质的性质,导致细菌死亡,且D-氨基酸可分解金属表面的生物膜,使细菌由难杀灭的固着态转变为易杀灭的浮游态,提高了杀菌效果,同时避免了高浓度的胞外聚合物(EPS)形成,从而降低了金属的腐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酸 杀菌剂 混合菌 生物膜 金属耐蚀性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17
作者 陈豪 许彬东 +1 位作者 陈鹏飞 刘信禹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0期88-9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食管癌组,术前及术后第1、14天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体检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食管癌组术前...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食管癌组,术前及术后第1、14天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体检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食管癌组术前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及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食管癌组患者术前与术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食管癌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及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 食管癌组术前D-二聚体水平为(0.65±0.25)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2±0.16)mg/L(P<0.05);食管癌组术前D-二聚体阳性率35.00%(21/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0%(9/60)(P<0.05)。食管癌组术后第1天D-二聚体水平为(1.21±0.49)mg/L,显著高于术前的(0.65±0.25)mg/L(P<0.05);食管癌组术后第14天D-二聚体水平为(0.35±0.15)mg/L,显著低于术前的(0.65±0.25)mg/L(P<0.05)。食管癌组不同性别(男性、女性)、年龄(<70岁、≥70岁)、肿瘤部位(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及食管胃交界部)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食管癌组不同分化程度及术后病理分期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不同性别(男性、女性)、年龄(<70岁、≥70岁)、肿瘤部位(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及食管胃交界部)患者术前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食管癌组不同分化程度及术后病理分期患者术前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食管癌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D-S理论和Markov链组合的桥梁性能退化预测研究
18
作者 杨国俊 田里 +2 位作者 唐光武 毛建博 杜永峰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6-428,共13页
为准确预测桥梁性能退化,考虑到数据随机性和微小扰动发生状态跳跃,提出了一种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和Markov链组合的桥梁性能退化组合预测模型和性能退化率的概念.该模型基于指数平滑(exponential smoothing,ES)方法获得新的... 为准确预测桥梁性能退化,考虑到数据随机性和微小扰动发生状态跳跃,提出了一种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和Markov链组合的桥梁性能退化组合预测模型和性能退化率的概念.该模型基于指数平滑(exponential smoothing,ES)方法获得新的预测数据序列,并利用Markov链和D-S理论不断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桥梁性能退化的组合预测.实际工程的应用结果表明:性能退化率可以直观地表征在梁性能退化的速度.其次,该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4%,较于回归、灰色和模糊加权Markov链模型,精度分别提高了1.11%,0.88%和2.8%,而后验差比值为0.242,小于0.35;模型的标准差为9.021,相比其他模型分别减小了3.978,3.405和7.500,而变异系数为0.109,均小于其他模型,验证了组合预测模型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可为在役桥梁结构性能退化预测与维护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性能退化预测 d-S证据理论 MARKOV链 组合预测模型 桥梁性能退化率
下载PDF
NT-proBNP、D-D、CRP检测在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 分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中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观察组[根据病灶直径不同分为大面积梗死组(>5 cm)10例、中面积梗死组(≤... 目的 分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中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观察组[根据病灶直径不同分为大面积梗死组(>5 cm)10例、中面积梗死组(≤5 cm,>3 cm)16例、小面积梗死组(≤3 cm,>1.5 cm)26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进行D-D、CRP、NT-proBNP水平检测。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的CRP、D-D、NT-proBNP水平,观察组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的CRP、D-D、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CRP、D-D、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大面积梗死组的NT-proBNP、D-D、CRP水平分别为(3351.70±940.97)pg/ml、(898.43±323.19)ng/ml、(41.79±11.08)mg/L,中面积梗死组的NT-proBNP、D-D、CRP水平分别为(1338.06±345.23)pg/ml、(573.88±312.67)ng/ml、(32.05±11.77)mg/L,小面积梗死组的NT-proBNP、D-D、CRP水平分别为(447.00±195.72)pg/ml、(334.15±229.81)ng/ml、(18.03±10.14)mg/L。大面积梗死组患者的NT-proBNP、D-D、CRP水平均高于中面积梗死组及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患者的NT-proBNP、D-D、CRP水平均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CRP、NT-proBNP在诊断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存在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急性脑梗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PV、D-二聚体和CRP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中的研究
20
作者 杨剑 陈玲 廖洁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6期51-53,72,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D-二聚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就诊于萍乡市人民医院的120例RA患者,检测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MPV、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D-二聚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就诊于萍乡市人民医院的120例RA患者,检测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MPV、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MPV、D-二聚体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D-二聚体和CRP联合检测与疾病进展符合率为99.17%,高于单一项目检测(MPV、D-二聚体、CRP单一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0.83%、91.67%、91.67%)。结论RA患者活动期MPV降低,与活动程度呈负相关;D-二聚体和CRP水平升高,与活动程度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RA疾病进展的阳性诊断率。MPV和D-二聚体可作为RA病情评估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临床可参考其值预测疾病的发展和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平均体积 d-二聚体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