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胡石炜 张道友 +2 位作者 杨利才 高潮清 徐海红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8期3085-3087,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入院时诊断为原发性NS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泼尼松1 mg/(kg.d)及利尿消肿、调血脂治...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入院时诊断为原发性NS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泼尼松1 mg/(kg.d)及利尿消肿、调血脂治疗,并口服双嘧达莫。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5%葡萄糖250 mL+银杏达莫注射液25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10 d。分别于入院时及疗程满10 d时检测相关指标的浓度值。结果对照组FiB、D-二聚体、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等治疗后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FiB、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经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D-二聚体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iB、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但D-二聚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于纠正NS患者FiB、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有一定疗效,可用于临床改善NS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肾病综合征 维蛋白原 d- 凝血酶活的抑制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D-二聚体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唐炳群 陈桂明 张翠红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12期1298-1298,共1页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可引起脑、心、肾、肝等多脏器的病变,特别是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严重威胁着母婴的生命,而且还可能引起后遗症,严重影响妇女健康。本文以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可引起脑、心、肾、肝等多脏器的病变,特别是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严重威胁着母婴的生命,而且还可能引起后遗症,严重影响妇女健康。本文以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含量为检测指标,观察妊娠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组织型酶原 酶原抑制-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d- 高血压患者 临床意义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量变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孔彩霞 彭聪 +3 位作者 郑承红 柯淑红 崔天盆 周杨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2年第6期362-363,369,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液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以及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及乳胶免疫分析测定DM...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液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以及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及乳胶免疫分析测定DM患者血浆PAI-1、t-PA、TAFI、D-D活性;并与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DM组PAI-1、t-PA、D-D和TAFI含量分别为(48.36±7.92)ng/mL、(12.52±3.17)ng/mL、(0.75±0.58)mg/L和60.82%±14.7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PAI-1、t-PA及D-D水平与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PAI-1、t-PA、D-D、TAFI水平与血管损伤和功能变化的进程有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和病情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酶原抑制 1血浆组织型酶原 d-二聚体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子彦 王国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8-348,363,共2页
肾病综合征患者机体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失衡,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黏稠度增加,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及栓塞性并发症。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具有羧肽酶活性。血液... 肾病综合征患者机体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失衡,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黏稠度增加,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及栓塞性并发症。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具有羧肽酶活性。血液凝固时,TAFI可以被凝血酶激活,特异性裂解纤维蛋白C末端赖氨酸残基,下调纤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活的抑制 d- 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疏血通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PAI-1及D-二聚体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冬梅 陈明 张后民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5,57,共4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浆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DD)变化并观察其心绞痛及心电图ST-T的改善。方法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在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治疗14d),...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浆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DD)变化并观察其心绞痛及心电图ST-T的改善。方法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在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治疗14d),对照组(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60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PAI-1、D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T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I-1下降(P<0.05),PT、APTT、INR延长(P<0.05),15例(25%)患者DD值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例(75%)患者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I-1、DD、PT、APTT、INR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的ST-T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疏血通可安全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PAI-1、DD,延长PT、APTT、INR,并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血浆酶原抑制剂-1 d-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t-PA,PAI-1水平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叶玲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79-379,共1页
关键词 酶原 酶原抑制 2型糖尿病 血浆 d- T-PA PAI-1 血管病变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病原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炎症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对比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颜鲁伟 尹姣姣 +2 位作者 杨虹 王临艳 张翀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59-62,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病原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炎症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方法215例CAP患者按照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肺炎90例(低危者66例、中高危者24例)、病毒性肺炎85例(低危者58例、中高危者27例)、支原体肺炎40例(低...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病原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炎症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方法215例CAP患者按照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肺炎90例(低危者66例、中高危者24例)、病毒性肺炎85例(低危者58例、中高危者27例)、支原体肺炎40例(低危者24例、中高危者16例),比较其白细胞计数(WBC)、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结果与细菌性肺炎患者比较,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患者WBC、SAA、CRP减少(P均<0.05);与病毒性肺炎患者比较,支原体肺炎患者SAA、CRP增加(P均<0.05)。与低危细菌性肺炎患者比较,中高危者SAA、CRP、PT、t-PA增加(P均<0.05)。与低危病毒性肺炎患者比较,中高危者SAA、CRP、APTT、PT、D-D、t-PA增加(P均<0.05)。与低危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比较,中高危者SAA、CRP、D-D、t-PA、PAI-1增加(P均<0.05)。结论不同病原体感染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同种病原体感染的CAP患者炎症、凝血纤溶相关指标不同,检测炎症、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有助于鉴别病原体种类及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白细胞计数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凝血酶原时间 d- 组织酶原 酶原抑制1
下载PDF
血栓通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调节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于海娜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血栓通和阿司匹林,对患者D-二聚体(D-D)、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的表达影响。方法选取辽... 目的探讨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血栓通和阿司匹林,对患者D-二聚体(D-D)、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的表达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增加血栓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连续用药14 d后的NIHSS评分和D-D、t-PA、TM、PAI指标变化,同时统计用药14 d后的疗效评价。结果用药14 d后,试验组患者的D-D、TM、PAI显著低于对照组,t-P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NIH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1.8%)显著高于对照组(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给药适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D-D、t-PA、TM、PAI表达,降低NIHSS评分,对改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药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 d- 血浆组织型酶原 血栓调节蛋白 酶原抑制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胃病胃镜活检后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荣洲 林勇 +6 位作者 钱定良 詹爱霞 任宗海 林讷 施正超 季婷婷 金培声 《浙江创伤外科》 2006年第4期362-363,共2页
关键词 凝血酶 胃镜 凝血功能 系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维蛋白(原)降解产 血浆d- 凝血因子Ⅷ 维蛋白原含量 胃镜下
下载PDF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儿凝血与纤溶功能动态的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艳红 刘斌 +1 位作者 王晓冬 刘建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32-143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儿72例(试验组),按小儿危重症评分分为轻型组、重型组及死亡组。另选同期同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于住院第1、3、5...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儿72例(试验组),按小儿危重症评分分为轻型组、重型组及死亡组。另选同期同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于住院第1、3、5天清晨7时采静脉血2 mL,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其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ELISA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进行PLT计数。结果轻型组第1天PLT计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重型组和死亡组PLT计数均明显降低(Pa<0.01)。第5天,重型组PLT计数明显升高,而死亡组PLT计数持续下降。轻型组第1天AT-Ⅲ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D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重型组和死亡组AT-Ⅲ与轻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1);轻型组AT-Ⅲ第3天基本恢复正常,重型组第5天恢复正常,死亡组AT-Ⅲ活性持续降低。重型组DD第3、5天有所下降,死亡组持续性增高。第1天重型组与死亡组t-PA降低、PAI-1增高,死亡组t-PA持续下降,PAI-1持续性升高。结论SIRS患儿凝血系统紊乱非常普遍,当SIRS程度加重、病情恶化时,紊乱程度更显著。动态监测SIRS患儿PLT、AT-Ⅲ、DD、t-PA、PAI-1对病情估计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Ⅲ d- 组织酶原 酶原抑制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凝血纤溶变化与病情危重度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艳红 王晓冬 +1 位作者 刘建华 刘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按危重症评分将患儿分为SIRS1(≥90分)、SIRS2(80~90分)及SIRS3(≤80分)3组,按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于急性期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按危重症评分将患儿分为SIRS1(≥90分)、SIRS2(80~90分)及SIRS3(≤80分)3组,按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于急性期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AT-Ⅲ)、纤维蛋白溶酶原(PLG)活性,ELISA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IRS患儿急性期血浆DD及PAI-1含量均增高,AT-Ⅲ、PLG、t-PA含量降低,随着危重症评分的减少,变化程度更显著;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及PAI-1含量与危重症评分呈负相关,AT-Ⅲ、PLG、t-PA含量与危重症评分呈正相关。结论AT-Ⅲ、DD、PLG、t-PA、PAI-1水平可反映SIRS患儿体内凝血纤溶紊乱程度,并与病情的危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凝血酶-Ⅲ d- 维蛋白酶原 组织酶原 酶原抑制
下载PDF
凝血、纤溶系统功能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玮 刘敏涓 +1 位作者 冯莹 周旭红 《血栓与止血学》 2007年第4期157-160,165,共5页
目的探讨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的改变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4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其24 h内尿白蛋白量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21例,微白蛋白尿组15例,临床肾病组7例,另为合并急性并发症组6例。同时选择30例年龄与患者相匹配的... 目的探讨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的改变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4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其24 h内尿白蛋白量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21例,微白蛋白尿组15例,临床肾病组7例,另为合并急性并发症组6例。同时选择30例年龄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含量、纤溶酶原(PLG)活性、D-二聚体(D-D)含量、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含量及其活性(TAFIa)。结果糖尿病(DM)患者tPA为14.6±5.9μg/ml和PLG 94.4±14.3%,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分别为17.9±6.0μg/ml,101.4±11.7%;P<0.05);DM组PAI 33.2±11.1μg/ml、D-D 0.74±O.11μg/ml、TAFI 122.36±47.1%及TAFIa 77.3±8.5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25.8±7.9、0.21±0.57、89.2±31.1、27.2±10.3),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分析DM肾病患者白蛋白尿正常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其余4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对TAFI相关分析,表明其与患者UAE、PAI、D-D结果呈正相关。结论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异常改变与2型糖尿病肾病关系密切,各项目的检验,可反映糖尿病微血管病的程度,从而有助于临床对患者病情与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组织型酶原(tPA) 酶原抑制剂(PAI) 酶原(PLG) d-(D—D) 凝血酶活的抑制(TAFI)
下载PDF
老年创伤患者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水平与脓毒症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汝梅 赵国强 +4 位作者 胥丰 张朝贵 廖平 梁光颖 董志军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29-334,共6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创伤患者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水平与脓毒症风险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入选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于我院急诊外科进行诊治的中老年创伤患者460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脓毒症分为对照组及脓毒症组。比较... 目的:分析中老年创伤患者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水平与脓毒症风险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入选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于我院急诊外科进行诊治的中老年创伤患者460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脓毒症分为对照组及脓毒症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包括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D-二聚体(DD)等]等项目;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创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相关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创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风险。结果:纳入研究的460例创伤患者,有14例脱落,有效分析446例,其中5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脓毒症被列为脓毒症组,391例患者为对照组,脓毒症发生率为12.33%。两组的性别、病程、WBC和PLT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脓毒症组年龄、PCT、CRP及D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脓毒症组ATⅢ及TAFI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CRP和DD是影响创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AFI是影响创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保护性因素。ROC曲线显示:TAFI预测创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PCT、CRP和DD的预测价值,其最佳截点:≤22.92μg/mL,此时诊断的敏感度为78.23%、特异度为85.92%。结论:中老年创伤患者早期TAFI与发生脓毒症风险呈负相关关系,早期监测有助于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脓毒症的发生及改善创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活的抑制 创伤 脓毒症 d-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抗凝与纤溶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如刚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2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与纤溶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及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不同类型的冠心痛患者160例(包括凝血65例,抗凝52例,纤溶功能43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血浆抗凝血酶(autithrombin,AT...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与纤溶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及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不同类型的冠心痛患者160例(包括凝血65例,抗凝52例,纤溶功能43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血浆抗凝血酶(autithrombin,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及D-二聚体(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AT、t--I,A的活性显著降低,PAI-1、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AT、t—PA、PAI-1、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亦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活性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凝血酶 组织型酶原 酶原抑制-1 d-
下载PDF
血浆TAFI和血清Hcy、FIB、D-D联合检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红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9期9-12,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术前患者均取静脉血进行血浆TAFI水平、血清Hcy、FIB、D-D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检测。患者治疗出院后均随访至少6个月,统计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再出血发生状况。根据再出血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再出血组(n=27)和对照组(n=41)。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39.71%(27/68)。再出血组血浆TAFI水平和PLT均低于对照组,血清Hcy、FIB、D-D水平、PT和INR则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患者血浆TAFI水平、血清Hcy、FIB、D-D水平与PLT、PT和INR等凝血功能指标均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TAFI水平是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保护因素,而血清Hcy、FIB、D-D水平是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95%CI)=9.723(5.571~13.625)、3.441(2.120~7.956)、4.371(2.326~7.853)、3.136(2.055~6.378),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TAFI和血清Hcy、FIB、D-D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均较高。结论血浆TAFI和血清Hcy、FIB、D-D联合检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诊断效能良好,可作为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早期评估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活的抑制 同型半胱氨酸 维蛋白原 d- 急性脑出血 再出血 诊断
下载PDF
冠心病临床表型与凝血纤溶指标的关系
16
作者 戚新 王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9-9,共1页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表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2001-07/2004-04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心五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不稳定型...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表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2001-07/2004-04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心五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选择同期辽宁省血液中心沈阳中心血站体检健康献血者20名为对照组。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各组对象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反映人体纤溶功能;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用凝固法测定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反映机体血液是否处于高凝状态。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健康人2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t=2.88~3.41,P<0.01)。②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t=23.65~28.54,P<0.01)。③血浆D-二聚体水平: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对照组(t=4.24~35.01,P<0.01)。④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t=2.96~8.01,P<0.01)。结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测定有助于了解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表型 凝血指标 酶原抑制 血浆组织型酶原 组织型酶原 维蛋白原水平 血浆d- 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患者 心肌梗死患者 不稳定型 冠心病患者 酶联免疫吸附
下载PDF
COPD患者引起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朝华 历风元 戴宏燕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9年第6期19-19,23,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对40例健康者(对照组)及40例COPD患者(COP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D-二聚体(D-D)水平...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对40例健康者(对照组)及40例COPD患者(COP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D-二聚体(D-D)水平,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OPD组的PAI-1、GMP-140、VWF及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PD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可能是肺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血浆酶原抑制-1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d- 高凝状态
下载PDF
早期血栓分子标记物检测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谢玉茹 廖扬 +1 位作者 黄东泉 石玉玲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分析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栓早期分子标记物的变化,为血栓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4 h进行血栓早期分子标记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 目的 分析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栓早期分子标记物的变化,为血栓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4 h进行血栓早期分子标记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α2-plasmin 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e,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gen activator inhibitor complex,tPAIC)检测及常规凝血四项检测,对部分患者进行术后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并同期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骨折患者术前TAT、tPAIC、PIC、TM、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均<0.001),术后上述指标显著升高,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骨折患者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术前、术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血纤蛋白原(fibrinogen,FIB)术后均显著高于术前及对照组(P<0.01)。15例术后TAT/PIC比值高于正常的患者中13例血中D-二聚体水平同时明显升高。结论 检测TAT、PIC、TM、tPAIC、PT,计算TAT/PIC,与DD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骨折患者血栓早期预警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 酶-α2抑制复合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酶原/酶原抑制剂-1 d-
下载PDF
不同麻醉下子宫切除术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与纤溶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1
19
作者 齐琰琴 王天龙 +2 位作者 杨拔贤 赵磊 赵华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下子宫切除术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与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3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连续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组(G+E组)和全麻组(G组),每组10例,E、G+E组术后采用病人...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下子宫切除术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与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3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连续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组(G+E组)和全麻组(G组),每组10例,E、G+E组术后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G组术后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维持视觉模拟评分小于3-4分。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h(T2)和72h(T3)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和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浓度。结果NA:G+E组在T1、G组在T1-3高于T0(P<0.05或0.01);E、G+E组在T1-3低于G组(P<0.05或0.01)。A:E、G组在T1.2、G+E组在T1高于T0(P<0.05或0.01);E组在T1、G+E组在T1,2低于G组(JP<0.05或0.01);E组在T2高于G+E组(P<0.01)。DD:E组在T1-3、G+E组在T2,3、G组在T2高于T0(P<0.05或0.01);E组在T1高于G+E组(P<0.05)。t-PA:与T0比较,E组在T1升高,G+E、G组在T1升高而在T3降低(P<0.01);E组在T3高于G、G+E组(P<0.05或0.01)。PAI-1:三组在T1,2均高于T0(P<0.01);E组在T1-3、低于G、G+E组(P<0.05或0.01)。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可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及抑制PAI-1活性的升高,有助于维持子宫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的纤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功能 反应 围术期 组织型酶原(t-PA) 连续硬膜外麻醉 酶原抑制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0.05 PAI-1 视觉模拟评分 d- 联合全麻 术后
原文传递
潜阳活血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飞燕 梁赋 +1 位作者 杜梅英 黄宏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潜阳活血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采用随机按入院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 目的:探讨潜阳活血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采用随机按入院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体温,抗凝、抑制血小板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潜阳活血通络方,1剂/d,两组疗程均为14 d。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评分)评价神经损害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I)评估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发色底物法检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测定D-二聚体(D-D)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和改良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FMI评分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t-PA均治疗前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AI水平降低,并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FIB,D-D和vW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FIB,D-D和vW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73.6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潜阳活血通络方能通过调节纤溶系统功能,有效溶解血栓,抑制血栓形成,从而改善病变部位的供血,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潜阳血通络方 组织酶原 组织酶原抑制 维蛋白原 d-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