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障丸对大鼠D-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詹敏 李志英 雷娓娓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2年第1期1-3,F003,共4页
目的 观察内障丸对大鼠D -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及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及中药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 ,均以 50 %D -半乳糖生理盐水注射液作腹腔注射 ,中药组给... 目的 观察内障丸对大鼠D -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及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及中药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 ,均以 50 %D -半乳糖生理盐水注射液作腹腔注射 ,中药组给予不同剂量内障丸水煎剂灌胃。 2 8天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晶状体上皮及纤维细胞结构。结果 在模型组中混浊晶状体的细胞间连接被破坏 ,有不同程度的液化现象 ,细胞膜结构被破坏 ,胞质密度改变。内障丸组的细胞结构较模型组清晰、完整 ,而高剂量组的晶状体细胞结构完整性优于中剂量组。结论 内障丸具有保护晶状体细胞结构和延缓细胞变性过程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障丸 d-半乳糖性白内障 细胞超微结构
下载PDF
D-半乳糖性雄性大鼠骨和睾丸微细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罗红梅 崔燎 吴铁 《中国新医药》 2004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D-半乳糖对雄性大鼠骨的影响及产生原因。方法 三月龄雄性SD大鼠16只,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D-半乳糖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不同浓度的D-半乳糖。两个月后心脏取血处死老鼠。取出左侧股骨和胫... 目的 探讨D-半乳糖对雄性大鼠骨的影响及产生原因。方法 三月龄雄性SD大鼠16只,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D-半乳糖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不同浓度的D-半乳糖。两个月后心脏取血处死老鼠。取出左侧股骨和胫骨。股骨消化测钙磷。胫骨脱水塑料包埋切片。镜下观察,并测量骨静态参数。同时取出睾丸称重。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镜下观察。结果 大鼠骨小粱分布稀疏.分离度明显增大,呈现骨质疏松的表现。睾丸组织发生明显变化。睾丸曲细精管排列紊乱,管腔增大,管壁变薄,间质增厚。结论 D-半乳糖可使雄性大鼠产生骨质疏松。其原因可能是睾丸发生变化,雄激素产生降低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性 大鼠 骨组织 睾丸 微细结构 骨质疏松
下载PDF
注射用消障素结膜下注射对豚鼠d-半乳糖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宝瑗 闵红波 +3 位作者 张富赓 王士贤 章萍 冯文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注射用消障素对豚鼠实验性d 半乳糖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方法 :用 0 4 %d 半乳糖 0 2mL 眼给豚鼠球后注射 ,连续 19d ,造成d 半乳糖性白内障模型。注射用消障素治疗起始于诱发模型当日 ,高、低剂量实验组分别结膜下注射0 0... 目的 :探讨注射用消障素对豚鼠实验性d 半乳糖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方法 :用 0 4 %d 半乳糖 0 2mL 眼给豚鼠球后注射 ,连续 19d ,造成d 半乳糖性白内障模型。注射用消障素治疗起始于诱发模型当日 ,高、低剂量实验组分别结膜下注射0 0 4mL(原液及 1∶1稀释液 ) 眼 ,隔日 1次 ,共 10次。于实验结束之日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摄影 ,对各组实验动物晶状体混浊度进行分析比较 ,并测定其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 :注射用消障素高、低 2个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豚鼠d 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度的进展 ,作用与阳性对照药白内停组相仿 ;并可显著降低其晶状体MDA的含量 ;对SOD活性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注射用消障素结膜下注射 ,可明显抑制豚鼠d 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并对其晶状体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消障素 d-半乳糖性白内障 乌骨鸡胆汁 防治
下载PDF
二肽基肽酶Ⅲ在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窦莹 张辉 +2 位作者 田蕊 秦秀虹 房学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建立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动物模型,检测二肽基肽酶Ⅲ(DPPⅢ)在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和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探讨DPPⅢ与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建立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动物模型,进行相应分期分组。应用Westernblot方法... 目的建立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动物模型,检测二肽基肽酶Ⅲ(DPPⅢ)在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和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探讨DPPⅢ与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建立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动物模型,进行相应分期分组。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DPPⅢ在各组白内障大鼠及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结果DPPⅢ在各组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并随着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DPPⅢ在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加,DPPⅢ含量的变化可能与白内障发病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Ⅲ d-半乳糖性白内障 印迹细胞学分析 品状体
下载PDF
消障明目胶囊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王金萍 刘玉萍 +3 位作者 徐娟 王占庆 李瑞生 张燕 《实验动物科学》 2013年第3期28-30,34,共4页
目的观察消障明目胶囊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使用D-半乳糖制作大白鼠眼白内障模型,裂隙灯观察白内障情况,检测晶体SOD、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服用消障明目胶囊能有效地延缓受试大鼠白内障的... 目的观察消障明目胶囊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使用D-半乳糖制作大白鼠眼白内障模型,裂隙灯观察白内障情况,检测晶体SOD、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服用消障明目胶囊能有效地延缓受试大鼠白内障的进展,降低晶体混浊度,生化指标显示该药能降低MDA的含量,增加SOD和GSH-Px水平。结论消障明目胶囊对半乳糖性白内障有推迟发生和减轻白内障程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障明目胶囊 d-半乳糖性白内障 脂质过氧化物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苦瓜霜滴眼液对白内障治疗作用的研究
6
作者 肖春莹 缪家林 连红 《黑龙江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600-601,共2页
目的:研究苦瓜霜滴眼液对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测定大鼠D-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程度分值;测定豚鼠D-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程度分值;测定大鼠亚硒酸钠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程度分值。结果:苦瓜霜滴眼液明显降低D-半乳糖... 目的:研究苦瓜霜滴眼液对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测定大鼠D-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程度分值;测定豚鼠D-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程度分值;测定大鼠亚硒酸钠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程度分值。结果:苦瓜霜滴眼液明显降低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D-半乳糖性白内障豚鼠和亚硒酸钠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分值。结论:苦瓜霜滴眼液对白内障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霜滴眼液 d-半乳糖性白内障 亚硒酸钠白内障
下载PDF
Combined administration of D-galactose and aluminium induces Alzheimer-like lesions in brain 被引量:8
7
作者 肖飞 李晓光 +4 位作者 张晓裕 候军代 林炼峰 高勤 罗焕敏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43-155,共13页
Objective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D-galactose (D-gal) can model subacute aging, and aluminum (AI) acts as a neurotoxin, but combined effects of them have not been reported. The present work aimed to reveal the e... Objective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D-galactose (D-gal) can model subacute aging, and aluminum (AI) acts as a neurotoxin, but combined effects of them have not been reported. The present work aimed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combined administration of D-gal and A1 in mice and compare the effect of D-gal treatment with that of A1 treatment. Meth- ods A1 was intragastricaHy administered and D-gal was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into Kunming mice for 10 consecutive weeks. Learning and memory, eholinergic systems, as well as protein levels of amyloid β (Aβ) and hyperphosphorylated tau were determined using Morri water maze test, biochemical assay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mice with combined treatment had obvious learning and memory deficits, and showed decreases in brain ace- tylcholine (ACh) level and in activities of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CHAT) and acetyleholinesterase (ACHE). Formation of senile plaque (SP)-like and neurofibrillary tangle (NFT)-like structures was also observed. The behavioral and pathologi- cal changes persisted for at least 6 weeks after withdrawal of D-gal and A1. Conclusion Combined use of D-gal and A1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stablish the non-transgenic Alzheimer's disease (AD) animal model, and is useful for studies of AD pathogenesis and therapeutic e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 change d-GALACTOSE ALUMINUM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animal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