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数字化人体鼻部结构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 被引量:9
1
作者 郝凯飞 张绍祥 +1 位作者 王斌全 谭立文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44-147,F0003,共5页
目的建立可视化人体的鼻部相关结构的三维模型。方法采用中国首例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CVH-2),选取从额窦顶到上颌窦底消失水平连续横断面图像,在计算机上利用Amira4.1软件和RadioDexter软件行三维重建的立体显示。结果重建出了鼻... 目的建立可视化人体的鼻部相关结构的三维模型。方法采用中国首例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CVH-2),选取从额窦顶到上颌窦底消失水平连续横断面图像,在计算机上利用Amira4.1软件和RadioDexter软件行三维重建的立体显示。结果重建出了鼻骨,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鼻腔,上、中、下鼻甲,鸡冠,鼻中隔,钩突,鼻泪管,颈内动脉,视神经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该模型可以任意缩放和任意角度旋转,可显示不同结构间的毗邻关系和空间构象,并可进行三维的距离和角度的测量。结论鼻部相关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促进对该部位解剖结构的理解和掌握,为鼻部疾病影像诊断和鼻内镜手术提供了形态学参考,并可应用于虚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人体 三维重建 Amira4.1软件
下载PDF
1,2,3,4,6-五-O-乙酰基-α-D-吡喃葡萄糖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万福贤 李济琛 +2 位作者 韦继超 魏方方 俞开潮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9-390,共2页
报道了以葡萄糖和乙酸酐为原料,分子碘催化下,在温和的条件下(0~5℃)高产率(98%)的合成标题化合物的新方法。其结构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得到确证。
关键词 葡萄糖 α-D-葡萄糖五乙酸酯 乙酸酐 分子碘
下载PDF
应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法烧结新型复合蜡粉制作鼻赝复体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风兰 赵铱民 +1 位作者 白培康 吴国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研究选择性激光烧结 (selectedlasersintering ,SLS)法烧结新型复合蜡粉 (PCP1)进行鼻石膏模型的蜡模型快速成型及鼻硅橡胶赝复体的制作。方法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鼻石膏模型获得鼻三维数据并进行三维实体重建 ,用选择性激... 目的 :研究选择性激光烧结 (selectedlasersintering ,SLS)法烧结新型复合蜡粉 (PCP1)进行鼻石膏模型的蜡模型快速成型及鼻硅橡胶赝复体的制作。方法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鼻石膏模型获得鼻三维数据并进行三维实体重建 ,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法烧结蜡粉制作鼻蜡模型 ,并制作出硅橡胶鼻赝复体 ,对蜡模型及硅橡胶鼻进行测量 ,比较与原石膏模型的差异。结果 :取得了与原石膏模型基本一致的鼻蜡模型及硅橡胶赝复体。结论 :用SLS法烧结复合蜡粉所得的鼻蜡模型符合赝复体制作的要求 ,可以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原形制造 选择性激光烧结 三维重建 复合蜡粉
下载PDF
模式体系谷氨酸-葡萄糖美拉德反应程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凤梅 汤高奇 +3 位作者 田玮 柳艳霞 赵改名 赵莉君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9,共11页
为研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模式体系美拉德反应程度的影响,配制D-葡萄糖(0.02 mol/L)与L-谷氨酸(0.06 mol/L)浓度比为1∶3的美拉德反应液,分别置于10~40℃反应不同时间(10,20,30,40,50,60 d),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 为研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模式体系美拉德反应程度的影响,配制D-葡萄糖(0.02 mol/L)与L-谷氨酸(0.06 mol/L)浓度比为1∶3的美拉德反应液,分别置于10~40℃反应不同时间(10,20,30,40,50,60 d),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的pH值、吸光度值(A_(294nm)和A_(360nm))、挥发性成分、葡萄糖残余含量等,探讨模式体系的反应进程。结果表明,谷氨酸与葡萄糖发生美拉德反应的介质环境基本稳定,吸光度与反应温度、时间整体呈正相关,葡萄糖浓度随温度、时间变化遵循Boltzmann模型,符合动力学方程y=A_2+(A_1-A_2)/(1+exp(x-x_0)/d_x),且拟合效果较佳(R^2均大于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电子鼻 L-谷氨酸 D-葡萄糖 动力学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中白三烯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斐斐 韩军 +2 位作者 孙娟 王薇 包秀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7年第6期722-725,共4页
目的:总结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和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治疗原理。方法:查阅文献,总结论点。结果:实验研究表明白三烯与鼻黏膜的分泌、充血和炎症反应有关。结论:白三烯可调节变应性鼻炎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过程... 目的:总结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和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治疗原理。方法:查阅文献,总结论点。结果:实验研究表明白三烯与鼻黏膜的分泌、充血和炎症反应有关。结论:白三烯可调节变应性鼻炎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过程。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是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白三烯(C、D、E) 免疫反应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1,3,4,6-四-O-乙酰基-2-脱氧-2-氨基-β-D-葡萄糖的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成 崔运启 欧阳文竹 《天中学刊》 2010年第5期12-14,共3页
分别采用苯甲醛、2,3,4-三甲氧基苯甲醛和4-甲氧基苯甲醛作为氨基保护基,对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重要中间体1,3,4,6-四-O-乙酰基-2-脱氧-2-氨基-β-D-吡喃葡萄糖加以研制.结果显示,试验的同等条件下,只有用4-甲氧基苯甲醛保护成功,且效果... 分别采用苯甲醛、2,3,4-三甲氧基苯甲醛和4-甲氧基苯甲醛作为氨基保护基,对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重要中间体1,3,4,6-四-O-乙酰基-2-脱氧-2-氨基-β-D-吡喃葡萄糖加以研制.结果显示,试验的同等条件下,只有用4-甲氧基苯甲醛保护成功,且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1 3 4 6-四-O-乙酰基-2-脱氧-2-氨基-β-D-吡喃葡萄糖 研制
下载PDF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幅遥感影像融合去噪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冬梅 朱贵鲜 +2 位作者 张明华 王丽琳 苏诚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427,共14页
针对目前单幅遥感影像去噪方法会过度扼杀影像边缘信息或噪声去除不理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多幅遥感影像融合去噪方法。DS证据理论结合多源信息,能够有效处理不确定性问题,适用于噪声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 针对目前单幅遥感影像去噪方法会过度扼杀影像边缘信息或噪声去除不理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多幅遥感影像融合去噪方法。DS证据理论结合多源信息,能够有效处理不确定性问题,适用于噪声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情景。本文采用Landsat8卫星获取的上海周边海域遥感数据,依据DS证据理论处理不确定问题的优势,并充分利用多幅遥感影像的有效信息,设计4个模型,即两状态高斯混合模型、两个噪声分析模型、边缘分析模型。这4个模型用以获取每个像素与噪声相关的概率,作为证据理论的4个证据,用于决策去噪方案。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幅遥感影像融合去噪方法在保证去除噪声的情况下能较好地保持影像边缘和纹理细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DS证据理论 影像融合 影像去噪
下载PDF
基于三维扫描和3D打印的鼻套模具制作关键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涛 万熠 +2 位作者 史振宇 靳一帆 梁西昌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2-45,共4页
为解决喷火表演鼻子容易烧伤的问题,运用三维扫描技术进行反求设计,并用3D打印方法制造。首先,使用三维扫描仪获得鼻子部位扫描曲面,运用Meshmixer软件对曲面处理得到鼻子三维数字模型;其次,绘制鼻套设计所需三维模型并与鼻子三维模型... 为解决喷火表演鼻子容易烧伤的问题,运用三维扫描技术进行反求设计,并用3D打印方法制造。首先,使用三维扫描仪获得鼻子部位扫描曲面,运用Meshmixer软件对曲面处理得到鼻子三维数字模型;其次,绘制鼻套设计所需三维模型并与鼻子三维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鼻套模具三维模型,将模型数据导出为切片软件可识别的STL文件;然后,设置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机参数、添加外部冷却设备,以聚乙烯醇(PVA)为打印耗材,对鼻套模具进行打印;最后,使用硅胶浇注、热水溶模的方法得到一体成型的鼻套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鼻套模型的制作,实现三维扫描曲面壳体到模具实体的转化,为类似产品的制造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鼻套模具 三维扫描 聚乙烯醇
下载PDF
基于深度无合成误差模型的三维图像可逆信息隐藏方法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欧博 石向莲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31,共8页
传统的可逆信息隐藏方法主要针对传统二维(2D)图像,极少有研究涉及三维(3D)图像。3D可逆信息隐藏方法以深度图为嵌入载体,通过2D图像和深度图合成3D图像,并实现无损于3D图像的数据嵌入。但现有算法还存在嵌入性能欠佳的缺点,为此文章提... 传统的可逆信息隐藏方法主要针对传统二维(2D)图像,极少有研究涉及三维(3D)图像。3D可逆信息隐藏方法以深度图为嵌入载体,通过2D图像和深度图合成3D图像,并实现无损于3D图像的数据嵌入。但现有算法还存在嵌入性能欠佳的缺点,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无合成误差(D-NOSE)模型的3D合成图像的可逆信息隐藏方法。该方法结合预测误差扩展算法和直方图移位算法,以预测误差值与像素频数两者来优选嵌入像素,通过控制选用的峰值数量和像素映射范围,来实现嵌入质量的提升以及容量的自适应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嵌入性能,一方面能自适应调节嵌入容量,另一方面能提升嵌入载体深度图的嵌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图像 可逆信息隐藏 深度无合成误差
下载PDF
川金丝猴mtDNA D-loop序列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丽 张于光 +1 位作者 李迪强 李大全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6,共7页
采用非损伤性DNA分析技术,分析了甘肃白水江保护区、陕西长青保护区、湖北神农架保护区3个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种群中的20份粪便样品和2份肌肉样品,成功扩增了mtDNA D-loop区部分片段。经过GenBank数据库的BLAST比对,确定... 采用非损伤性DNA分析技术,分析了甘肃白水江保护区、陕西长青保护区、湖北神农架保护区3个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种群中的20份粪便样品和2份肌肉样品,成功扩增了mtDNA D-loop区部分片段。经过GenBank数据库的BLAST比对,确定了22份样品均来自川金丝猴,经过Clustal W和DNASP软件分析,在22份川金丝猴mtDNA D-loop区393bp中,共检测出54个多态性位点,分为1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为0.965,核苷酸多态性(π)为3.10%。3个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3~0.098,核苷酸差异为0.08%~2.80%,表明所得到的川金丝猴样品中存在着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线粒体D-LOOP区 单倍型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枳壳麸炒前后气味差异标志物的快速识别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梅茜 许金国 +3 位作者 苏联麟 毛春芹 陆兔林 房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5165-5171,共7页
目的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枳壳Aurantii Fructus饮片麸炒前后气味差异标志物进行快速识别研究,拟建立一种基于气味的有效快速识别生、麸炒枳壳饮片的方法。方法通过建立生、麸炒枳壳饮片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检... 目的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枳壳Aurantii Fructus饮片麸炒前后气味差异标志物进行快速识别研究,拟建立一种基于气味的有效快速识别生、麸炒枳壳饮片的方法。方法通过建立生、麸炒枳壳饮片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检测方法,结合Arochembase数据库,采用主成分析、判别因子分析方法对生、麸炒枳壳饮片气味色谱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建立了生、麸炒枳壳饮片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方法,通过对生、麸炒枳壳饮片气味指纹图谱分析,匹配出11个气味特征成分,推测D-柠檬烯、β-月桂烯、γ-松油烯为生、麸炒枳壳饮片气味差异标志物。结论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可较好地快速识别生、麸炒枳壳饮片气味特征成分,可应用于饮片生产过程的质量在线监测,为饮片不同炮制品的快速识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麸炒 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 气味差异标志物 D-柠檬烯 β-月桂烯 γ-松油烯
原文传递
MHC II DRB variation and trans-species polymorphism in the golden snub-nosed monkey(Rhinopithecus roxellana) 被引量:6
12
作者 LUO MaoFang PAN HuiJu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17期2119-2127,共9页
Genetic variation is generally believed to be important in studying endangered species' adaptive potential.Early studies assessed genetic diversity using nearly neutral markers,such as microsatellite loci and mito... Genetic variation is generally believed to be important in studying endangered species' adaptive potential.Early studies assessed genetic diversity using nearly neutral markers,such as microsatellite loci and mitochondrial DNA(mtDNA),which are very informative for phylogenetic and phyl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s.However,the variation at these loci cannot provide direct information on selective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interac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their environment,or on the capability to resist continuously evolving pathogens and parasites.The importance of genetic diversity at informative adaptive markers,such as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genes,is increasingly being realized,especially in endangered,isolated species.Small population size and isolation make the golden snub-nosed monkey(Rhinopithecus roxellana) particularly susceptible to genetic variation losses through inbreeding and restricted gene flow.In this study,we compared the genetic varia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microsatellites,mtDNA,and the most relevant adaptive region of the MHC II-DRB genes in the golden snub-nosed monkey.We examined three Chinese R.roxellana populations and found the same variation patterns in all gene regions,with the population from Shennongjia population,Hubei Province,showing the lowest polymorphism among three populations.Genetic drift that outweighed balancing selection and the founder effect in these populations may explain the similar genetic variation pattern found in these neutral and adaptive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濒危物种 MHCⅡ 多态性 金色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DRB 线粒体D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