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末次冰期贵州七星洞石笋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与Heinrich事件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美良 程海 +3 位作者 袁道先 林玉石 覃嘉铭 章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7-344,共8页
通过对贵州都匀七星洞Q4、Q6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S U系测年和氧同位素分析 ,建立了末次冰期 6 0 .5kaBP以来都匀凯酉地区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通过与格陵兰GISP2冰心的δ18O曲线对比分析 ,初步揭示并探讨了末次冰期以来反映... 通过对贵州都匀七星洞Q4、Q6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S U系测年和氧同位素分析 ,建立了末次冰期 6 0 .5kaBP以来都匀凯酉地区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通过与格陵兰GISP2冰心的δ18O曲线对比分析 ,初步揭示并探讨了末次冰期以来反映的短时间尺度气候快速变化的D O旋回事件 1~ 18和Heinrich事件H1~H5在黔南七星洞中的石笋记录 ,并对冷事件发生的年代给出了界定。研究表明 ,黔南 6 0 .5kaBP以来石笋记录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古季风环流变化 ,明显受北大西洋气候振荡的影响 ,显示与北极地区存在着古气候的遥相关。石笋δ18O记录表明 ,在 6 0 .5~ 11.2 9kaBP间的末次冰期 ,δ18O值由负偏逐渐向正偏方向变化 ,反映东亚夏季风由强变弱 ,降雨由多变少 ,气温由高变低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古季风环流 古气候 HEINRICH事件 d-o旋回
下载PDF
渤海沉积记录的末次冰期千年尺度古环境与古气候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方文丽 姚政权 +5 位作者 石学法 葛晨东 乔淑卿 李小艳 董智 王颖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71,共11页
末次冰期千年尺度古气候变化事件在全球大部分载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记录,但在海岸带-陆架区的沉积记录中该事件还未见有报道。对取自渤海的BH08孔上部26m的岩芯进行了高分辨率粒度测试与分析,结合AMS 14C测年结果和微体古生物特征,探讨... 末次冰期千年尺度古气候变化事件在全球大部分载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记录,但在海岸带-陆架区的沉积记录中该事件还未见有报道。对取自渤海的BH08孔上部26m的岩芯进行了高分辨率粒度测试与分析,结合AMS 14C测年结果和微体古生物特征,探讨了研究区末次冰期以来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运用粒级-标准偏差法对粒度数据进行研究,发现BH08孔敏感组分(88.4~148.7μm)的变化记录了末次冰期D-O(Dansgarrd-Oeschger)旋回冷暖事件:在暖期时敏感粒级粗组分(88.4~148.7μm)的含量低,而在冷期时含量高,且可以与反映东亚夏季风的指标对应。在暖期时,强盛的夏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增加的径流可以将粗粒沉积物搬运至更远的下游区,且暖湿气候有利于植被的发育,使得流域内粗粒沉积物减少;而在冷期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我们推测,在末次冰期低海面的背景下,格陵兰和北大西洋等高纬地区气候变化导致大气环流和/或洋流系统发生改变,从而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调控造成河流输入物质的变化可能是造成BH08岩芯敏感组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粒度 东亚夏季风 d-o旋回 渤海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都江堰湖相沉积MIS3a阶段的快速气候变化记录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晓 常浩 +2 位作者 李云涛 向树元 王国灿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7-866,共10页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MIS3a)是青藏高原较为特殊的暖湿时期,为了解这一时期高原东缘的气候变化细节,利用AMS14C定年和粒度、总有机碳、正构烷烃等环境代用指标提取了四川都江堰湖相沉积剖面的相应记录.经过校正后的日历年龄显示此...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MIS3a)是青藏高原较为特殊的暖湿时期,为了解这一时期高原东缘的气候变化细节,利用AMS14C定年和粒度、总有机碳、正构烷烃等环境代用指标提取了四川都江堰湖相沉积剖面的相应记录.经过校正后的日历年龄显示此剖面沉积于43.6~34.6kaBP期间,记录了千年尺度的D-O旋回事件,其分布时段分别为:DO11(43.6~41.8kaBP),DO10(41.8~39.2kaBP),DO9(39.2~37.7kaBP),DO8(37.7~35.5kaBP),DO7(35.5kaBP~未见顶).该剖面总有机碳曲线与南京葫芦洞石笋和格陵兰冰心(GRIP)氧同位素曲线的对比表明,该区域气候记录对全球高纬地区的冰量变化和亚洲季风演化具有响应;而中纬度太阳辐射岁差对该区域气候波动的控制作用较强导致了细节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沉积 古气候 都江堰 d-o旋回
原文传递
11万年来河西走廊东部黄土沉积记录的百年分辨率东亚冬季风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易施钰 盛美 +1 位作者 李宗耀 王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7-1528,共12页
在河西走廊东段的祁连山北麓与腾格里沙漠交接地带发育的较大范围的黄土堆积为探讨东亚夏季风西北缘的古季风演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天然素材。本研究利用甘肃武威沙沟剖面32.2 m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光释光测年和高分辨... 在河西走廊东段的祁连山北麓与腾格里沙漠交接地带发育的较大范围的黄土堆积为探讨东亚夏季风西北缘的古季风演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天然素材。本研究利用甘肃武威沙沟剖面32.2 m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光释光测年和高分辨率的岩石磁学、环境磁学和全岩粒度分析,重建了该地区11万年来的古季风演化历史,并探讨了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该剖面11万年来连续沉积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与邻近古浪剖面同期地层的全岩粒度表现出完全的可比性,二者的沉积速率均达30 cm/ka以上,记录了东亚夏季风西北缘千百年分辨率的气候快速变化特征;2)磁粒度参数M_(rs)/M_(s)和H_(cr)/H_(c)与中值粒径间良好的线性相关表明,研究区黄土磁学特征主要受控于冬季风强度主导的“wind vigor”模式;3)全岩粒度和磁粒度参数均记录了完整的Dansgaard-Oeschger旋回和Heinrich事件,表明北半球高纬气候对黄土高原西北边缘气候的深远影响和中-高纬北半球气候显著的遥相关过程,而由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强弱所引起的北极海冰变化可能是导致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的最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边缘区 磁粒度 d-o旋回 HEINRICH事件 腾格里沙漠南缘 气候快速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