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GmCLC-d1/d2基因参与盐胁迫适应过程的生理功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露 黄巧玥 +2 位作者 程聪 刘询 於丙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4-1095,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大豆GmCLC-d1/d2基因及其启动子对盐胁迫的响应,并探索其参与植物盐胁迫适应过程的生理机制。[方法]从大豆品种‘Lee68’中克隆了GmCLC-d1/d2基因,分别构建其植株RNA干扰(RNAi)和过表达载体,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获...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大豆GmCLC-d1/d2基因及其启动子对盐胁迫的响应,并探索其参与植物盐胁迫适应过程的生理机制。[方法]从大豆品种‘Lee68’中克隆了GmCLC-d1/d2基因,分别构建其植株RNA干扰(RNAi)和过表达载体,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RNAi和过表达大豆发根组合植株,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过表达拟南芥,分析和比较盐胁迫下植株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与转空载大豆发根组合植株相比,盐处理下RNAi-GmCLC-d1/d2植株鲜重、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含量,根和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下降,根、叶相对电解质渗漏率(REL)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根、茎、叶Cl^(-)含量明显上升,NO_(3)^(-)含量显著下降,导致根、茎和叶,特别是地上部Cl^(-)/NO_(3)^(-)值显著上升;而发根过表达大豆植株OE-GmCLC-d1/d2的上述指标表现相反,耐盐性有所增强。盐胁迫下过表达GmCLC-d1/d2拟南芥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以及3周龄植株鲜重、叶片RWC及叶绿素含量等均明显优于野生型,地上部REL和MDA含量显著降低,CAT、POD和SOD活性明显增强;根和地上部Cl^(-)含量明显降低,NO_(3)^(-)含量明显上升,导致根和地上部,特别是后者Cl^(-)/NO_(3)^(-)值显著下降。[结论]GmCLC-d1/d2可通过增强盐胁迫下NO_(3)^(-)在发根过表达大豆组合植株或过表达拟南芥化植株根部的吸收以及向地上部的转运和分配,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l^(-)的吸收和转运,以维持植株特别是地上部较低的Cl^(-)/NO_(3)^(-)值,从而增强耐盐性,其中GmCLC-d2基因的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LC-d1/d2基因 大豆发根过表达 过表达拟南芥 Cl^(-)/NO_(3)^(-)值 耐盐性
下载PDF
基于26S rDNAD1/D2区序列分析的15株白地霉分子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马凯 刘光全 +2 位作者 李金霞 姚粟 程池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9-362,共4页
采用26S rRNA基因D1/D2区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CICC(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的15株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菌种进行复核鉴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5株白地霉属于地霉属的成员,且形成两个系统发育分支,系统发育上最... 采用26S rRNA基因D1/D2区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CICC(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的15株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菌种进行复核鉴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5株白地霉属于地霉属的成员,且形成两个系统发育分支,系统发育上最接近Galactomyces geotrichum NRRLY-17569T,与其同源性为96.3%~98.3%。15株白地霉26S rRNA基因D1/D2区序列显著不同于地霉属的模式种及其它种,可能代表地霉属的两个新种,但这一结论尚需进一步的实验去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地霉 分类 系统学 26S RRNA基因 d1/d2
下载PDF
CyclinD1/D2/D3在大鼠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章翔 姬西团 +6 位作者 林绿标 费舟 赵明 曹锐峰 程光 王西玲 梁景文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 (cyclin )D1/D2 /D3在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将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 (细胞数为 3× 10 5个 ) ,借助动物立体定向仪接种于Wistar大鼠左侧尾状核区 ,解剖标本 ,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 (cyclin )D1/D2 /D3在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将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 (细胞数为 3× 10 5个 ) ,借助动物立体定向仪接种于Wistar大鼠左侧尾状核区 ,解剖标本 ,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免疫组化定性监测。随后检测肿瘤组织中cyclinD1/D2 /D3蛋白表达。结果 cyclinD1/D2 /D3均呈阳性表达。cyclinD1/D3主要在细胞核表达 ;cyclinD2则主要在胞浆表达 ,部分细胞核呈阳性 ,不同存活期荷瘤鼠其瘤组织中cyclinD1/D2 /D3表达量不同。结论 cyclinD1/D2 /D3的过分表达 ,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失控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荷瘤鼠生存期与cyclinD族的表达量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细胞周期素d1/d2/d3 大鼠
下载PDF
PSⅡ原初电子供体P680的光破坏现象研究:高效液相色谱对光抑制条件下D1/D2/Cyt b559复合物色素成分和含量变化的分析(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德川 侯建敏 +2 位作者 匡廷云 唐崇钦 汤佩松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12期1307-1311,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的分析方法 ,对菠菜 (SpinaciaoleraceaMill.)叶绿体PSⅡ反应中心光破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在本实验条件下 ,45min的光照处理 ,可以使PS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活性基本接近丢失。(2 )从光照约 2 0min开...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的分析方法 ,对菠菜 (SpinaciaoleraceaMill.)叶绿体PSⅡ反应中心光破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在本实验条件下 ,45min的光照处理 ,可以使PS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活性基本接近丢失。(2 )从光照约 2 0min开始至约 40min ,Chla的含量逐渐减少到原有含量的 2 /3左右 ,然后浓度保持不变至约 6 0min ,此后 ,Chla的含量出现了第二次下降 ,到 80min左右 ,稳定在约 30 %的含量水平并不再变化。D1/D2 /Cytb5 5 9复合物的原有色素分子组成约为 6Chla∶2Pheo∶2 β_Car。 (3)在 40min的光照处理后 ,HPLC图谱上出现了一个新的产物峰 ,其吸收谱十分类似于Pheo分子 (峰位分别为 40 7、5 0 4、5 33、6 0 6及 6 6 3nm) ,但其保留时间 (7.2min)比正常的Pheo分子 (6 .9min)较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80 叶绿素A d1/d2/Cytb559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CyclinD1/D2/D3在大鼠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英文)
5
作者 姬西团 章翔 +6 位作者 费舟 张剑宁 刘卫平 蒋晓帆 宋少军 宋蕾 赵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cyclinD1/D2/D3在大鼠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细胞数为3×105个)借助动物立体定向仪接种于Wistar大鼠左侧尾状核区,解剖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GFAP、cyclinD1/D2/D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 目的探讨cyclinD1/D2/D3在大鼠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细胞数为3×105个)借助动物立体定向仪接种于Wistar大鼠左侧尾状核区,解剖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GFAP、cyclinD1/D2/D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yclinD1/D2/D3均呈阳性表达。cyclinD1/D3主要在细胞胞核表达,cyclinD2主要在胞浆表达,部分在胞核表达,不同存活期荷瘤鼠瘤组织中cyclinD1/D2/D3表达量不同。结论cyclinD1/D2/D3过分表达参与调节大鼠脑胶质瘤增殖。荷瘤鼠生存期与cyclinD家族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CYCLIN d1/d2/d3 大鼠
下载PDF
D1/D2/Cytb-559复合物的共振拉曼光谱
6
作者 卢荣禾 匡廷云 +4 位作者 于振宝 唐崇钦 汤佩松 李庚新 唐树延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3期180-185,共6页
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D1/D2/Cytb-559 复合物在488 nm 处激发的共振拉曼光谱显示4 个主要谱带,其峰位分别在1532(υ1)、1165(υ2)、1010(υ3)和970(υ4) cm - 1处,表明P... 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D1/D2/Cytb-559 复合物在488 nm 处激发的共振拉曼光谱显示4 个主要谱带,其峰位分别在1532(υ1)、1165(υ2)、1010(υ3)和970(υ4) cm - 1处,表明PSⅡ反应中心结合的β-胡萝卜素分子是全反式构型。D1/D2/Cytb-559 复合物的色素抽提液的拉曼光谱也显示4 个主要的拉曼峰,其中υ4 谱带的强度急剧下降,说明PSⅡ反应中心内部结合的β-胡萝卜素分子与抽提液中自由的β-胡萝卜素分子的构象不同,而与光合细菌反应中心内部的类胡萝卜素分子的构象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系统Ⅱ d1/d2/Cyt5-559 复合物 共振拉曼光谱
下载PDF
光系统Ⅱ反应中心D1/D2/Cytb559复合物中去镁叶绿素a的光照破坏 被引量:10
7
作者 匡廷云 侯建敏 +2 位作者 彭德川 唐崇钦 汤佩松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5期401-404,共4页
Photodamage of some pigments in the isolated photosystem Ⅱ (PS Ⅱ) reaction center D1/D2/Cyt b559 complex from spinach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light induced damag... Photodamage of some pigments in the isolated photosystem Ⅱ (PS Ⅱ) reaction center D1/D2/Cyt b559 complex from spinach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light induced damage of pheophytin a (pheo a) in the complex was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ontent of pheo a decreased about 47% by illumination, suggesting only one of the two pheo a molecules in the PSⅡ reaction center complex was damaged. No damage of β carotene was 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系统Ⅱ 反应中心 去镁叶绿素a 光破坏
下载PDF
光系统Ⅱ反应中心D1/D2/Cytb559复合物中存在一个与光化学活性无关的去镁叶绿素a 被引量:6
8
作者 侯建敏 彭德川 +2 位作者 匡廷云 唐崇钦 汤佩松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5期405-408,共4页
Photodamage of pheophytin a (pheo a) in the isolated photosystem Ⅱ (PSⅡ) reaction center D1/D2/Cyt b559 complex from spinach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in detail. The res... Photodamage of pheophytin a (pheo a) in the isolated photosystem Ⅱ (PSⅡ) reaction center D1/D2/Cyt b559 complex from spinach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is one pheo a molecule which i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primary photochemistry in the PSⅡ reaction center complex. It may be considered that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electron transfer branches in the PSⅡ reaction center just as in the purple bacterium photosynthetic reaction center. (2) The damaged pheo a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one bonding to the D2 protein comparing the D2 subunit in the PSⅡ reaction center with M subunit in the purple bacterium photosynthetic reaction center. (3) A possible arrangement model of redox cofactors in the PSⅡ reaction center was proposed based on our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系统Ⅱ 反应中心 去镁叶绿素a 光破坏
下载PDF
质体醌重组的D1/D2/Cytb559复合物的荧光衰减动力学和光破坏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唐崇钦 匡廷云 +4 位作者 于振宝 卢荣禾 彭德川 汤佩松 李成勇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4期257-264,共8页
光系统Ⅱ反应中心D1/D2/Cytb559 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失去了电子受体QA 和QB,人工合成的质体醌可以与D1/D2/Cytb559 复合物发生重组。癸基质体醌(DPQ)与D1/D2/Cytb599 复合物的重组导致... 光系统Ⅱ反应中心D1/D2/Cytb559 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失去了电子受体QA 和QB,人工合成的质体醌可以与D1/D2/Cytb559 复合物发生重组。癸基质体醌(DPQ)与D1/D2/Cytb599 复合物的重组导致该复合物的荧光强度下降及发射光谱蓝移,同时两个与光化学活性相关的长寿命(24 ns和73 ns)荧光衰减组分占整个荧光的百分数下降,这些结果表明DPQ作为Pheo- 的电子受体,限制了P680+ ·Pheo- 的电荷重组。DPQ 的加入对D1/D2/Cytb559复合物中Chla 分子的光破坏敏感性影响不大,但β-胡萝卜素在加入DPQ 之后可以被光照破坏,这个过程可能与β-胡萝卜素的生理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破坏 荧光寿命 质体醌 复合物
下载PDF
光下D1/D2/Cytb559复合物中氨基酸残基的破坏和多肽的降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振宝 匡廷云 +2 位作者 卢荣禾 唐崇钦 汤佩松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4期267-273,共7页
光系统Ⅱ反应中心D1/D2/Cyt b559 复合物对光照十分敏感。不仅色素分子,而且多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如组氨酸和甲硫氨酸)均会受到破坏。光照同时引起D1 和D2 蛋白的降解。在SDS聚丙烯酰胺多肽电泳图谱上,D1/... 光系统Ⅱ反应中心D1/D2/Cyt b559 复合物对光照十分敏感。不仅色素分子,而且多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如组氨酸和甲硫氨酸)均会受到破坏。光照同时引起D1 和D2 蛋白的降解。在SDS聚丙烯酰胺多肽电泳图谱上,D1/D2 二聚体的含量增多,同时有一条分子量大约为41 kD的新带出现。在光照后的暗放置过程中,氨基酸组成不再变化,但D1 和D2 蛋白的降解及大分子量片段的产生仍继续进行。对组氨酸和甲硫氨酸的破坏与D1、D2 蛋白的降解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推测在光破坏过程中,D1 和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蛋白 d2蛋白 氨基酸 光合系统Ⅱ 反应中心
下载PDF
光破坏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D1/D2/Cytb559复合物的CD光谱
11
作者 于振宝 唐崇钦 +3 位作者 匡廷云 卢荣禾 汤佩松 李崇慈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8期603-606,共4页
PSⅡ反应中心D1/D2/Cytb559 复合物的圆二色(CD)光谱在红区有一个反向带,其正峰在680 nm ,负峰在660 nm 处。光破坏后,该反应中心复合物的CD信号明显下降,而且当正峰完全消失后,负峰仍然存在,说... PSⅡ反应中心D1/D2/Cytb559 复合物的圆二色(CD)光谱在红区有一个反向带,其正峰在680 nm ,负峰在660 nm 处。光破坏后,该反应中心复合物的CD信号明显下降,而且当正峰完全消失后,负峰仍然存在,说明该反应中心的CD信号不仅来源于原初电子供体P6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光谱 光合系统 反应中心 复合物
下载PDF
D1/D2/Cyt b-559几个不同寿命组分的荧光发射光谱的分辨
12
作者 于振宝 匡廷云 +3 位作者 李成勇 唐崇钦 彭德川 汤佩松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3年第10期739-745,共7页
菠菜叶绿体光系统Ⅱ反应中心D1/D2/Cyt b-559复合物的荧光衰减包括4个组分,其寿命分别大约为1.0ns,5.9ns,24ns和73ns,所占整个荧光的量子产率依次为0.05,0.34,0.35和0.26。这... 菠菜叶绿体光系统Ⅱ反应中心D1/D2/Cyt b-559复合物的荧光衰减包括4个组分,其寿命分别大约为1.0ns,5.9ns,24ns和73ns,所占整个荧光的量子产率依次为0.05,0.34,0.35和0.26。这些不同寿命组分的荧光发射光谱相互重叠在一起,稳态光谱只显示1个发射峰。根据相调荧光测定的“硬件”分析方法,通过选择检测器的相角,可以选择性地把各个寿命组分的荧光分别滤掉。如果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反应中心 光合系统 荧光光谱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Trichosporon spp. Strains by Sequencing D1/D2 Region and Sub-typing by Sequencing Ribosomal Intergenic Spacer Region of Ribosomal DNA
13
作者 曾敬思 Cristina Mariade Souza Motta +4 位作者 福岛和贵 龙泽香代子 Oliane Maria Correia Magalhes Rejane Pereira Neves 西村和子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9年第5期655-658,共4页
To re-identify and further group 25 isolates of Trichosporon spp. identified morphologically previously, sequences of D1/D2 region of large subunit (LSU) of ribosomal DNA (rDNA) of 25 tested strains for identifica... To re-identify and further group 25 isolates of Trichosporon spp. identified morphologically previously, sequences of D1/D2 region of large subunit (LSU) of ribosomal DNA (rDNA) of 25 tested strain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those of ribosomal intergenic space 1 (IGS1) region of 11 strains for subgrouping were detected. The identifications of tested strains were changed except 6 strains. According to the alignment of the IGS1 region, 6 T. asahii isolates tested fell into 4 groups and 5 T. faecale isolates into 3 groups. Polymorphism of 2 T. japonicum isolates was found in 10 positions. With the alignments obtained in this research compared with the relative GenBank entries, it was found that T. asahii, T. faecale and T. japonicum species were divided into 7, 3 and 2 subtypes respectively. Morphological and biophysical methods are not sufficient for Trichosporon spp. identification. Sequencing becomes necessary for Trichosporon diagnosis. There is obvious diversity within a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chonsporon large subunit d1/d2 intergenic space 1
下载PDF
基于26S rDNA D1/D2序列分析酱香型白酒酒醅中酵母菌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21
14
作者 孙剑秋 刘雯雯 +2 位作者 臧威 沈国娟 平文祥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90-1296,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发酵阶段的酱香型白酒北大仓酒醅中酵母菌的群落结构。【方法】酒醅样本采集自黑龙江省北大仓白酒不同阶段的发酵窖池,采用平板分离技术获得大量酵母菌纯培养物;基于26S rDNA D1/D2区域的碱基序列,准确鉴定酒醅中...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发酵阶段的酱香型白酒北大仓酒醅中酵母菌的群落结构。【方法】酒醅样本采集自黑龙江省北大仓白酒不同阶段的发酵窖池,采用平板分离技术获得大量酵母菌纯培养物;基于26S rDNA D1/D2区域的碱基序列,准确鉴定酒醅中的酵母菌;根据酵母菌的数量变化、种类组成、相对频率、多样性指数及其相似性系数,研究酱香型北大仓白酒酒醅中酵母菌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北大仓白酒酒醅中酵母菌数量在酿造过程中的变化,遵循着"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规律;第1轮"升高-降低"的过程表现出急剧的"速升速降"特点,而第2轮"升高-降低"的过程则具有相对来说比较温和的"缓升缓降"特征。酒醅内的酵母菌鉴定为8属13种,总体多样性指数处于较高的水平,发酵初期酵母菌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最高的多样性指数(1.89)出现在发酵第5 d的酒醅内;然后又逐渐下降,发酵至第11 d时降至最低(0.66);酒醅发酵至13 d时开始直至发酵末期,多样性指数呈现出波动性变化。北大仓白酒酒醅中酵母菌的种类组成总体来说比较接近,大多数情况下相似性系数都高于0.5,说明在白酒酿造过程中酵母菌的组成和分布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北大仓白酒酒醅内存在的常见酵母菌来说,Issatchenkia orientalis、Pichia kudriavzevii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可能在酿造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结论】北大仓等酱香型白酒的酒醅内存在着丰富的酵母菌资源,阐明酒醅内酵母菌的群落结构可以为解析酱香型白酒的发酵机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群落结构 RdNA d1/d2区域 酒醅 酱香型
原文传递
基于26S rRNA D1/D2区序列对不同时期大曲中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15
作者 窦晓 杨建刚 +4 位作者 曹新志 马莹莹 郭家秀 张琦 苏畅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7-101,共5页
利用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是中国传统白酒主要的工艺特点之一。大曲中的微生物组成十分丰富包括各种种类的霉菌、酵母以及细菌,这些复杂的微生物体系为白酒的发酵提供了必要的微生物、酶以及风味物质。酵母菌作为所有酒类发酵生产中必不... 利用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是中国传统白酒主要的工艺特点之一。大曲中的微生物组成十分丰富包括各种种类的霉菌、酵母以及细菌,这些复杂的微生物体系为白酒的发酵提供了必要的微生物、酶以及风味物质。酵母菌作为所有酒类发酵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微生物,在大曲的生产过程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大曲中功能微生物,本文对不同时期大曲中分离的酵母菌采用26S rRNA D1/D2区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共分离鉴定了260株酵母菌,分属于22个种。主要为Wickerhamomyces anomalus,Candida orthopsilosis,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Pichia caribbica,Saccharomycopsis fibμLigera,Cryptococcus neoformans var.grubii,Clavispora lusitaniae,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等。对序列比对的结果进行了单链构像多样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种间差异,并构建了M-L系统树。根据这些分离鉴定的结果初步探究出大曲生产过程中不同时期酵母菌的组成和变化规律。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白酒的酿造微生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酵母 26S RRNA d1/d2 单链构像多态性 分离鉴定
原文传递
温度对PSⅡCP4 7/D_1 /D_2 /Cytb559复合物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蔡霞 王水才 +4 位作者 贺俊芳 任兆玉 彭菊芳 刘晓 匡廷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53-855,共3页
采用激励光源为 5 14 .5nm的分幅扫描单光子计数荧光光谱装置对经 2 0℃、4 2℃和 4 8℃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反应中心复合物CP4 7/D1/D2 /Cytb5 5 9的荧光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 .经解析 ,获得不同温度处理后 ,CP4 7/D1/D2 /Cytb5 5 9复合物... 采用激励光源为 5 14 .5nm的分幅扫描单光子计数荧光光谱装置对经 2 0℃、4 2℃和 4 8℃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反应中心复合物CP4 7/D1/D2 /Cytb5 5 9的荧光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 .经解析 ,获得不同温度处理后 ,CP4 7/D1/D2 /Cytb5 5 9复合物最大峰值未发生变化 ,均在 6 82nm ,说明Chla6 70的能量都由Chla6 82接收 ,但损耗愈来愈小 ,在 4 8℃时 ,损耗程度最小 ,而其荧光百分比未发生多大变化 .振动副带~ 70 0nm和~ 74 0nm的中心波长都发生蓝移 ,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为 :2 0℃ 70 3nm ,74 9nm ;4 2℃ 6 97nm ,74 4nm ;4 8℃ 6 94nm ,74 0nm .因此可以推测温度的升高 ,影响了CP4 7/D1/D2 /Cytb5 5 9色素蛋白的二级结构以及色素分子的空间位置 ,使最大峰值处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 ,振动副带逐渐蓝移 .4 2℃的温度已造成影响 ,4 8℃影响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系统Ⅱ CP47/d1/d2/Cyt b559 荧光发射谱 解析 温度变化
下载PDF
乌头霜霉病病原菌rDNA-ITS和28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欧洪 李娜 +3 位作者 胡亮 王婷 何静 王光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741-2746,共6页
目的明确四川江油地区栽培乌头霜霉病病原菌乌头霜霉Peronospora aconiti rDNA-ITS和28 S rDNA D1/D2区序列,为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病株收集病原菌分生孢子及菌丝,提取DNA,扩增rDNA-ITS和28 S rDNA D1/D2片段序列,进行... 目的明确四川江油地区栽培乌头霜霉病病原菌乌头霜霉Peronospora aconiti rDNA-ITS和28 S rDNA D1/D2区序列,为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病株收集病原菌分生孢子及菌丝,提取DNA,扩增rDNA-ITS和28 S rDNA D1/D2片段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并构建邻接(neighbor-joining,NJ)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类。结果检测出的病原菌rDNA-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霜霉属P.pulveracea、P.aparines相似度为94%,28 S rDNA D1/D2区序列与霜霉属P.pulveracea、P.ficariae、P.bulbocapni相似度达97%。结论分子rDNA-ITS和28 S rDNA D1/D2区序列鉴定的结论和形态学鉴定的结论一致,乌头霜霉病病原菌为霜霉科霜霉属乌头霜霉Peronospora aconiti Yu,其rDNA-ITS和28 S rDNA D1/D2区序列可用于该病原物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霜霉病 乌头霜霉 RdNA-ITS 28 S d1/d2
原文传递
Ce^(3+)对菠菜D1/D2/Cytb559复合物影响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洪法水 王雪峰 +5 位作者 刘超 苏国兴 宋卫平 吴康 陶冶 赵贵文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9-526,共8页
从Ce3+处理过的菠菜PSⅡ颗粒中纯化出了D1/D2/Cytb559复合物并研究了Ce3+对其光谱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e3+处理过的菠菜生长发育改善,PSⅡ颗粒电子传递效率明显加快,D1/D2/Cytb559复合物UV-Vis谱在Soret区和Q区分别蓝移3和2nm;荧光发... 从Ce3+处理过的菠菜PSⅡ颗粒中纯化出了D1/D2/Cytb559复合物并研究了Ce3+对其光谱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e3+处理过的菠菜生长发育改善,PSⅡ颗粒电子传递效率明显加快,D1/D2/Cytb559复合物UV-Vis谱在Soret区和Q区分别蓝移3和2nm;荧光发射峰蓝移5nm;EXAFS谱表明Ce3+已结合到D1/D2/Cytb559复合物上.推测Ce3+已同时参与叶绿素卟啉环中N的配位和多肽氧基酸羧基氧的配位,Ce-N键长为0.253nm,Ce-O键长为0.32 nm.CD谱表明Ce3+结合后其复合物二级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认为Ce3+加强了D1/D2/Cytb559复合物P680+原初电子供体的功能,但对反应中心复合物的构象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3+ 菠菜 d1/d2/Cytb559复合物 光谱学特征 稀土叶绿素 生长发育 光合作用
原文传递
利用28S rDNA D1/D2区和ITS rDNA序列鉴定甜瓜白粉病病原菌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建利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为了明确宁夏干旱带压砂甜瓜白粉病病原菌,从病原菌分生孢子中提取DNA,PCR扩增ITS rDNA和28S rDNA D1/D2区段,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病原菌的ITS rDNA和28S rDNA D1/D2序列与菜豆叉丝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phaseoli、凤仙... 为了明确宁夏干旱带压砂甜瓜白粉病病原菌,从病原菌分生孢子中提取DNA,PCR扩增ITS rDNA和28S rDNA D1/D2区段,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病原菌的ITS rDNA和28S rDNA D1/D2序列与菜豆叉丝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phaseoli、凤仙花叉丝单囊壳白粉菌P.bal-sam inae、菊科叉丝单囊壳白粉菌P.fusca、苍耳单囊壳白粉菌P.xanthii、瓜类单囊壳白粉菌P.fuligi-nea等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的多个种的ITS rDNA和28S rDNA D1/D2序列之间相似度均大于99%,鉴定甜瓜白粉病病原菌为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白粉病 ITS RdNA 28S RdNA d1/d2
原文传递
西南菌种站20株酵母菌种基于26S rDNA D_1/D_2区序列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晓娟 王柱 +1 位作者 周光燕 宋萍 《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利用26SrD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西南菌种站保藏的20株酵母进行复核鉴定,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0株菌株与相关标准菌株的序列相似性在99%以上,表明26SrD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方法能够应用于酿酒酵母、东方伊... 利用26SrD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西南菌种站保藏的20株酵母进行复核鉴定,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0株菌株与相关标准菌株的序列相似性在99%以上,表明26SrD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方法能够应用于酿酒酵母、东方伊萨酵母、拜尔结合酵母、杰丁毕赤酵母以及胶红酵母等菌种分子生物学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26S RdNA d1/d2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