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 FOXD3-AS1靶向miR-127-3p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杜美玲 王晓元 +2 位作者 李会贤 李方江 李飞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456-3462,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叉头盒转录基因D3反义RNA1(FOXD3-AS1)对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0.001 mol/L的AngⅡ处理人主动脉VSMC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叉头盒转录基因D3反义RNA1(FOXD3-AS1)对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0.001 mol/L的AngⅡ处理人主动脉VSMC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FOXD3-AS1和miR-127-3p的表达水平。CCK-8、流式细胞术、Transwell、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活力、凋亡、迁移、侵袭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T-qPCR验证FOXD3-AS1和miR-127-3p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AngⅡ诱导后VSMCs细胞存活率、迁移和侵袭细胞数、FOXD3-AS1、p-PI3K和p-AKT表达显著升高,凋亡率、miR-127-3p表达显著降低(P<0.05)。抑制FOXD3-AS1表达或过表达miR-127-3p后,AngⅡ处理的VSMCs细胞存活率、迁移和侵袭细胞数、p-PI3K和p-AKT表达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FOXD3-AS1靶向负性调控miR-127-3p表达。抑制FOXD3-AS1能够逆转抑制miR-127-3p对AngⅡ处理的VSMCs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及p-PI3K和p-AKT表达的影响(P<0.05)。结论抑制FOXD3-AS1能够降低AngⅡ诱导的VSMC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127-3p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盒转录基因d3反义RNA1(FOXd3-AS1) miR-127-3p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紧张素(Ang)Ⅱ 细胞增殖 迁移侵袭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人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D1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调控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书芬 倪猛 薛萌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919-1924,共6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人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D1(FOXD1)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调控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方法研究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进行,通过体外培养PANC-1细胞,经过不同浓度(0 mg/L、10...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人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D1(FOXD1)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调控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方法研究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进行,通过体外培养PANC-1细胞,经过不同浓度(0 mg/L、100 mg/L、200 mg/L、400 mg/L)的生长抑素(SST)处理细胞,记为生长抑素各剂量组,其中0 mg/L和400 mg/L的生长抑素作为对照组(Control)和生长抑素组(SST);将过表达载体(pcDNA)和过表达FOXD1(FOXD1)转染至PANC-1细胞,经过400 mg/L的生长抑素及20 mol/L的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细胞,记为SST+pcDNA组、SST+FOXD1组和SST+FOXD1+LY294002组。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FOXD1和PI3K/AKT相关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FOXD1 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SST组可以抑制FOXD1 mRNA(0.47±0.03)及蛋白表达(0.42±0.04)、增殖(0.52±0.05)、迁移(66.8±7.2)和侵袭(63.7±6.5)能力,下调p-PI3K(0.43±0.04)、p-AKT(0.39±0.03)蛋白表达;与SST+pcDNA组相比,SST+FOXD1组可以促进以抑制FOXD1 mRNA(0.67±0.05)及蛋白表达(0.64±0.06)、增殖(0.71±0.07)、迁移(86.9±8.5)和侵袭(81.5±7.3)能力,上调p-PI3K(0.62±0.05)、p-AKT(0.65±0.06)蛋白表达。与SST+FOXD1组相比,SST+FOXD1+LY294002组可以抑制FOXD1 mRNA(0.37±0.04)及蛋白表达(0.35±0.03)、增殖(0.53±0.05)、迁移(67.2±6.5)和侵袭(62.5±5.2)。结论生长抑素通过调控FOXD1的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胰腺肿瘤 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d1(FOXd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PI3K/AKT通路)
下载PDF
FOXD1、FOXD3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3
作者 吴峥 郭盛虎 +3 位作者 李文 张跃华 潘腾 汪治宇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2452-2456,共5页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叉头框转录因子D1(FOXD1)、叉头框转录因子D3(FOXD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5例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FOXD1与...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叉头框转录因子D1(FOXD1)、叉头框转录因子D3(FOXD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5例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FOXD1与FOXD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FOXD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而FOXD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5)。并且癌组织中FOXD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FOXD3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FOXD1、FOXD3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患者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D1表达阳性以及FOXD3表达阴性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OXD1、FOXD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其表达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二者有望成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叉头框转录因子d1 叉头框转录因子d3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DDB2基因不同转录本在胃癌和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博文 刘经纬 +1 位作者 孙丽萍 邢承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3,39,共5页
目的探讨DDB2基因不同转录本在胃癌和远端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提取22对胃癌和远端正常胃组织的总RNA,利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DDB2基因WT和D1转录本的表达。构建DDB2基因WT和D1过表达质粒以及空... 目的探讨DDB2基因不同转录本在胃癌和远端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提取22对胃癌和远端正常胃组织的总RNA,利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DDB2基因WT和D1转录本的表达。构建DDB2基因WT和D1过表达质粒以及空载体,分别将其转染入胃癌BGC823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转染质粒的表达情况、细胞凋亡行为和上皮-间充质转化情况,采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DDB2基因D1转录本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远端正常胃组织(P<0.01),而WT转录本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体外实验中,WT转录本促进BGC823细胞增殖(P<0.05),而D1转录本抑制BGC823细胞增殖(P<0.01)。2种转录本对胃癌细胞的凋亡行为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现象无明显影响。结论DDB2基因D1转录本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强,不同转录本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行为产生相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B2基因 WT转录本 d1转录本 胃癌
下载PDF
中国六个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商业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谭琦 ROMAINE CP +4 位作者 SCHLAGNHAUFER C 陈明杰 郭倩 GEML J GARZON C 《食用菌学报》 2006年第1期13-23,共11页
在中国的6个白灵菇商业菌株中,ITS区域的621bpDNA片段和蛋白转录延长因子的519bpDNA片段的序列完全相同,表明该6个菌株属同一个种。RAPD分析结果表明,其中5个白灵菇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近,用PAUP4.0软件中的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遗传差... 在中国的6个白灵菇商业菌株中,ITS区域的621bpDNA片段和蛋白转录延长因子的519bpDNA片段的序列完全相同,表明该6个菌株属同一个种。RAPD分析结果表明,其中5个白灵菇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近,用PAUP4.0软件中的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遗传差异小于3.4%,但这5个菌株与6号菌株的差异较大,达到了16.9%。在此基础上构建了6号菌株的特异性标记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菇 ITS 蛋白转录延长因子-1d(EF-1α) RAPd 特异引物
下载PDF
依托咪酯通过下调叉头框转录因子D3反义RNA 1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调控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程浩 潘建红 吕世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896-2900,共5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HGC-27,将细胞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细胞用常规培养基培养24 h)、依托咪酯组(细胞分别用含40μg·mL^(-1)依托咪酯的培养基培养24 h...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HGC-27,将细胞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细胞用常规培养基培养24 h)、依托咪酯组(细胞分别用含40μg·mL^(-1)依托咪酯的培养基培养24 h)、第1转染组(转染小干扰RNA阴性对照的细胞用常规培养基培养24 h)、第2转染组(转染FOXD3-AS1小干扰RNA的细胞用常规培养基培养24 h)、第3转染组(用含40μg·mL^(-1)依托咪酯的培养基培养转染空载体的细胞24 h)和第4转染组(用含40μg·mL^(-1)依托咪酯的培养基培养转染FOXD3-AS1过表达载体的细胞24 h)。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OD值),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叉头框转录因子D3反义RNA 1(FOXD3-AS1)基因表达(2^(-△△Ct)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依托咪酯组HGC-27细胞增殖水平(0.32±0.02 vs 0.66±0.07,)、迁移数[(42.80±5.35)个vs(165.28±12.86)个]、侵袭数[(31.57±3.46)个vs(125.26±11.56)个]及细胞中FOXD3-AS1基因表达(0.41±0.03 vs 1.01±0.03)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凋亡率升高[(29.83±2.58)%vs(2.8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转染组比较,第2转染组HGC-27细胞增殖水平(0.40±0.03 vs 0.67±0.06)、迁移数[(59.11±7.15)个vs(163.11±11.99)个]和侵袭数[(40.33±3.12)个vs(121.89±10.39)个]均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率显著升高[(23.87±1.98)%vs(2.53±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第3转染组比较,第4转染组HGC-27细胞增殖水平(0.56±0.02 vs 0.34±0.02)、迁移数[(138.33±12.01)个vs(44.89±3.62)个]和侵袭数[(103.89±7.72)个vs 30.56±1.81)个]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凋亡率显著降低[(9.96±0.73)%vs(29.39±2.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托咪酯可抑制胃癌HGC-2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与下调FOXD3-AS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依托咪酯 叉头框转录因子d3反义RNA 1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原文传递
当归补血汤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PKD1/NF-κB/MnSOD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娜 王杰鹏 +5 位作者 鲁辰希 李伟 王硕 方倩 方芳 方朝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66-72,共7页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及蛋白激酶D1(PKD1)/核转录因子-κB(NF-κB)/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介导的氧化应激通路的影响,探讨该方干预肺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及蛋白激酶D1(PKD1)/核转录因子-κB(NF-κB)/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介导的氧化应激通路的影响,探讨该方干预肺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当归补血汤组、泼尼松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制备肺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当归补血汤组给予当归补血汤水溶液(0.81 g·kg^-1)灌胃,泼尼松组给予泼尼松水溶液(0.005 g·kg^-1)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于用药14 d后,股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剖胸取肺。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行Szapiel评分和Ashcroft评分;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KD1,NF-κB,MnSOD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zapiel评分和Ashcroft评分明显升高(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升高,SOD,CAT,GSH-Px活性显著降低,肺组织PKD1,NF-κB,MnSOD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补血汤组明显下降Szapiel评分和Ashcroft评分(P<0.05),显著降低血清MDA含量,明显升高SOD,CAT,GSH-Px活性,明显降低肺组织PKD1,NF-κB,MnSOD mRNA及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可通过调节PKD1/NF-κB/MnSOD线粒体核抗氧化通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肺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当归补血汤 氧化应激 蛋白激酶d1(PKd1)/核转录因子-κB(NF-κB)/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