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真实世界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抑制剂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二线及以上患者预后转归的影...目的探究真实世界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抑制剂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二线及以上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7月涟水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例晚期NSCLC二线及以上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接受二线及以上单药化疗,观察组接受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对比两组生存质量、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化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血压发生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二线治疗中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43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局部晚期(ⅡB~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疗效,并观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影像学疗效评价显示客观缓解率为76.7%,疾病控制率为93.0%。34例(79.1%)接受手术的患者中,R0切除率97.1%、完全病理缓解率为29.4%、主要病理缓解率为55.9%。1~2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结论新辅助PD-1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病理缓解率及R0切除率高,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在可接受范围内,安全性较高。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CT影像组学预测实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蛋白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NSCLC且影像学上肿瘤表现为实性的患者116例...目的:基于CT影像组学预测实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蛋白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NSCLC且影像学上肿瘤表现为实性的患者116例,其中鳞癌55例,腺癌61例,分析其临床与影像资料,筛选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临床模型。将图像导出并对其平扫及动脉期图像进行配准,手动逐层勾画肿瘤的感兴趣区域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过特征筛选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每例患者影像组学评分,将影像组学评分与临床独立预测因子进行联合构建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诊断效能,使用决策分析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临床效用,利用DeLong检验评估模型之间差异。此外,按鳞癌和腺癌两种病理分型进行分组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空洞和影像组学评分是预测PD-L1表达的临床独立预测因子(空洞有优势比为3.624,影像组学优势比为2.532)。列线图的诊断表现(训练组AUC vs验证组AUC:0.861 vs 0.803)优于影像组学模型(AUC:0.847 vs 0.777)和临床模型(AUC:0.608 vs 0.570)。决策曲线表明,列线图相比与临床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亚组分析中,列线图仍然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且在鳞癌组中的诊断效能优于腺癌组。结论:CT影像组学列线图能够在术前有效的预测实性NSCLC组织PD-L1蛋白表达状态,能够为临床方案选择和术前决策提供帮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真实世界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抑制剂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二线及以上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7月涟水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例晚期NSCLC二线及以上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接受二线及以上单药化疗,观察组接受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对比两组生存质量、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化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血压发生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二线治疗中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文摘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43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局部晚期(ⅡB~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疗效,并观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影像学疗效评价显示客观缓解率为76.7%,疾病控制率为93.0%。34例(79.1%)接受手术的患者中,R0切除率97.1%、完全病理缓解率为29.4%、主要病理缓解率为55.9%。1~2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结论新辅助PD-1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病理缓解率及R0切除率高,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在可接受范围内,安全性较高。
文摘目的:基于CT影像组学预测实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蛋白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NSCLC且影像学上肿瘤表现为实性的患者116例,其中鳞癌55例,腺癌61例,分析其临床与影像资料,筛选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临床模型。将图像导出并对其平扫及动脉期图像进行配准,手动逐层勾画肿瘤的感兴趣区域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过特征筛选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每例患者影像组学评分,将影像组学评分与临床独立预测因子进行联合构建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诊断效能,使用决策分析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临床效用,利用DeLong检验评估模型之间差异。此外,按鳞癌和腺癌两种病理分型进行分组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空洞和影像组学评分是预测PD-L1表达的临床独立预测因子(空洞有优势比为3.624,影像组学优势比为2.532)。列线图的诊断表现(训练组AUC vs验证组AUC:0.861 vs 0.803)优于影像组学模型(AUC:0.847 vs 0.777)和临床模型(AUC:0.608 vs 0.570)。决策曲线表明,列线图相比与临床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亚组分析中,列线图仍然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且在鳞癌组中的诊断效能优于腺癌组。结论:CT影像组学列线图能够在术前有效的预测实性NSCLC组织PD-L1蛋白表达状态,能够为临床方案选择和术前决策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