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组织TLR4、RAGE、NF-κB及CD34、D2-40的影响
1
作者 王梦涵 姚欣 +5 位作者 袁婉婧 李梅 黄兴瑜 孙怡 曾宏亮 谢彪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3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组织TLR4、RAGE、NF-κB及CD34、D2-40的影响。方法于裸鼠右腿内侧接种人结肠癌细胞,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15d后脱颈处死剥离瘤体。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用健脾补肾中药灌胃,免...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组织TLR4、RAGE、NF-κB及CD34、D2-40的影响。方法于裸鼠右腿内侧接种人结肠癌细胞,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15d后脱颈处死剥离瘤体。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用健脾补肾中药灌胃,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移植瘤组织中TLR4、RAGE、NF-κB及CD34、D2-40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移植瘤组织中TLR4、RAGE、NF-κB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微血管CD34及淋巴管D2-40也明显下调(P<0.005)。结论健脾补肾法能明显下调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组织炎症受体TLR4及RAGE、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新生血管标记物CD34及肿瘤新生淋巴管标记物D2-40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补肾法 结直肠癌 TLR4 RAGE NF-ΚB Cd34 d2-40
下载PDF
天马颗粒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组织中RAGE、CD34、D2-40表达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孙怡 王梦涵 +3 位作者 肖佑 黄兴瑜 曾宏亮 谢彪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2期2377-2381,共5页
目的:研究天马颗粒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组织中RAGE、CD34、D2-40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马颗粒抑癌机制。方法:以SPF级雌雄各半裸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皮下种植HCT116细胞株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天马颗粒低浓度组(5.39... 目的:研究天马颗粒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组织中RAGE、CD34、D2-40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马颗粒抑癌机制。方法:以SPF级雌雄各半裸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皮下种植HCT116细胞株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天马颗粒低浓度组(5.39g/kg)、天马颗正常浓度组(10.79g/kg),种植瘤形成后施行药物干预,然后摘取结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观察RAGE、CD34、D2-40蛋白表达量。结果:同空白对照组相比,天马颗粒低浓度组、天马颗粒正常浓度组大肠癌组织中RAGE蛋白具有明显差异(P<0.05),CD34天马颗粒组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D2-40天马颗粒组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天马颗粒可以抑制RAGE蛋白、CD34、D2-40蛋白表达,改善肿瘤炎症微环境,抑制肿瘤血管、淋巴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马颗粒 结直肠癌 RAGE Cd34 d2-40
下载PDF
淋巴管标记物LYVE-1、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陶立生 张振玉 +3 位作者 罗新华 王劲松 张予蜀 汪志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检测两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LYVE-1、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5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LYVE-1及D2-40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LYVE-1和D2-40在淋巴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 目的:检测两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LYVE-1、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5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LYVE-1及D2-40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LYVE-1和D2-40在淋巴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呈棕黄色。胃癌组织中LYVE-1和D2-40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癌周LYVE-1和D2-40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内组织;低未分化,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LYVE-1和D2-40的表达水平分别比高中分化,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高。且胃癌组织各分期,各分级,无论有无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及正常组织,同等条件下D2-40阳性率均高于LYVE-1,且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97,P<0.05)。结论:胃癌的新生淋巴管主要位于瘤周,从而促进其淋巴结转移,且淋巴管密度与肿瘤进展程度相关。与LYVE-1相比,D2-40能更敏感和特异地预测肿瘤的淋巴管微转移,具有更好的临床病理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LYVE-1 d2—40
下载PDF
VEGF-C D2-40 E-Ca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毅德 冯水土 +1 位作者 郑志高 张永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356-1359,共4页
目的:探讨VEGF-C、D2-40、E-Ca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54例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D2-40、E-Cad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 目的:探讨VEGF-C、D2-40、E-Ca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54例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D2-40、E-Cad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VEGF-C在浸润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性强于不典型增生组和普通型增生组;同时淋巴结转移组显著性强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变组LVD明显高于乳腺不典型增生组和普通型增生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组LVD计数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E-Cad在浸润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不典型增生组及普通型增生组,淋巴结转移组显著性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与D2-40呈正相关,与E-Cad呈负相关。结论:VEGF-C与D2-40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肿瘤早期淋巴道转移的重要指标;VEGF-C与E-Cad的联合使用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VEGF—C d2—40 E—Cad
下载PDF
VEGF-C和D2-4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徐继业 米建强 杨海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516-1518,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D2-4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结直肠癌及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VEGF-C和D2-40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中VEGF-C表达率...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D2-4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结直肠癌及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VEGF-C和D2-40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中VEGF-C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VEGF-C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直肠癌瘤周淋巴管密度(LDV-pt)显著高于瘤内淋巴管密度(LDV-it)和正常组织淋巴管密度(P<0.05)。瘤周淋巴管密度与VEGF-C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瘤内淋巴管密度与VEGF-C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VEGF-C可能在结直肠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结直肠癌瘤周淋巴管密度和VEGF-C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管密度 VEGF—C d2—4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D2-40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文静 张江宇 +2 位作者 吴坤河 郜红艺 李文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606-1609,共4页
目的:观察淋巴管密度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临床病理关系。方法:用淋巴管内皮细胞抗体D2-40单克隆抗体标记70例乳腺IDC(NOS)淋巴管表达,计算淋巴管密度,并同时进行ER、PR、HER-2、p53、VEGF和CD44V6检测,分析LVD与各临... 目的:观察淋巴管密度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临床病理关系。方法:用淋巴管内皮细胞抗体D2-40单克隆抗体标记70例乳腺IDC(NOS)淋巴管表达,计算淋巴管密度,并同时进行ER、PR、HER-2、p53、VEGF和CD44V6检测,分析LVD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在IDC(NOS)中,D2-40标记的LVD与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及肿瘤直径无关(P>0.05)。进一步对临床分期行L-S-D检验,发现临床分期I期中的LVD与临床分期II、III期中的LVD有显著性差异,而临床分期II、III期间的LVD并无显著性差异。在IDC(NOS)中,D2-40标记的LVD与CD44V6表达相关(P<0.05),与ER、PR、HER-2、p53及VEGF的表达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IDC(NOS)中,D2-40标记的LVD与腋淋巴结转移和CD44V6有关(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临床分期、ER、PR、HER-2、p53及VEGF无关(P>0.05)。结论:在IDC(NOS)中,D2-40标记的LVD与淋巴结状态相关,提示LVD可能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可能成为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在IDC(NOS)中,D2-40标记的LVD与CD44V6表达呈正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CD44V6可能通过裂解细胞间质,促进肿瘤生长,导致间质中淋巴管密度增加,提高了肿瘤转移的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d2—40 淋巴管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卵巢上皮癌D2-40标记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7
作者 任玉峰 李艳芳 +1 位作者 何洁华 刘富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61-964,共4页
目的:应用新型淋巴内皮标记物D2—40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瘤内和瘤周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形态及分布特征,分析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s density,MLVD)与卵巢上皮性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卵巢癌转移的分子... 目的:应用新型淋巴内皮标记物D2—40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瘤内和瘤周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形态及分布特征,分析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s density,MLVD)与卵巢上皮性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卵巢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和寻找与卵巢癌患者生存有关的预后因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8年1月~2003年4月存档的卵巢上皮性癌术后组织石蜡标本85例和卵巢良性上皮肿瘤标本2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的表达情况,并在显微镜下计数D2—40阳性微淋巴管密度(MLVD)。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Х^2检验、方差分析。结果: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D2-40标记于管壁薄、形态不规则、管腔大小不一的微淋巴管上,在富含肌层的成熟淋巴管和微血管上不表达。8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D2—40阳性率为75.3%(64/85);瘤内、瘤周组织中MLVD分别为7.50(7.00±1.72)、28.19(27.11±2.44)个/100倍视野。瘤周组织MLVD显著高于瘤内(聘0.012);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9例的瘤周MLVD32.00(31.01±1.23)个/100倍视野,高于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6例21.10(20.44±1.41)个/100倍视野(P=0.001),而与瘤内区域D2—40标记的MLVD无统计学相关性(P=0.293)。结论:新近发现的单克隆抗体D2—40标记的卵巢上皮性肿瘤瘤周微淋巴管主要位于瘤周结缔组织及被膜中,卵巢上皮性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过程可能与微淋巴管形成相关,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同时可能也需要抑制淋巴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40 卵巢肿瘤 上皮性 转移
下载PDF
结肠癌肝转移中CD34、D2-40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黄振宇 梁君林 黄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25-1827,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D34和D2-40的表达,研究新生淋巴管的生成与结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52例有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肝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D34及D2-40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与肝... 目的:探讨结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D34和D2-40的表达,研究新生淋巴管的生成与结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52例有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肝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D34及D2-40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与肝转移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52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肝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新生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新生血管密度(F=129.83,P=0.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肿瘤的浸润深度与合并肝转移有关;血管浸润和淋巴管浸润可能是结肠癌肝转移重要的预测预后的因子。结论:在结肠癌肝转移发生发展过程中淋巴管生成可能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肝转移 Cd34 d2—40
下载PDF
D2-40在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中的标记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薇 周晓军 +3 位作者 刘晓红 马恒辉 周航波 陆珍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在判断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74例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的情况,并分析其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及和癌周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D2-4...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在判断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74例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的情况,并分析其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及和癌周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D2-40选择性地表达在CD31染色阴性的淋巴管内皮细胞。HE染色和D2-40染色判断肿瘤淋巴管浸润的阳性率分别是16.2%(12/74)和52.7%(39/7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统计学相关分析显示借助D2-40(r=0.641)和HE(r=0.415)方法判断淋巴管浸润均相关于淋巴结微转移,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采用D2-40标记判断淋巴管浸润来预测淋巴结微转移是一种更可靠的手段。结论D2-40抗体的应用较HE染色方法更敏感和特异地检测出肿瘤的淋巴管浸润,并且在预测淋巴结微转移方面有更高的可靠性,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病理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淋巴管浸润 淋巴结微转移 d2-40
下载PDF
联合检测D2-40、calretinin及HBME-1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学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颖 石园 +4 位作者 孙路得 谢红仙 宿杰.阿克苏 周燕南 谭云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观察D2-40、calretinin及HBME-1在浆膜腔积液间皮和转移性癌细胞中的表达,评价其用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用细胞块技术对87例浆膜腔积液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D2-40、calretinin和HBME-1在癌细胞和间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D2-40... 目的观察D2-40、calretinin及HBME-1在浆膜腔积液间皮和转移性癌细胞中的表达,评价其用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用细胞块技术对87例浆膜腔积液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D2-40、calretinin和HBME-1在癌细胞和间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D2-40、calretinin和HBME-1标记间皮细胞的敏感度分别为48.1%、81.0%、77.2%,特异度分别为90.2%、69.5%、61.0%。三者联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和81.7%。三者标记卵巢癌腹水间皮细胞的特异性都不高。结论D2-40、calretinin和HBME-1合用可辅助鉴别诊断转移性癌与间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膜腔积液 d240 CALRETININ HBME-1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SALL4、D2-40和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春芳 齐冬雪 +5 位作者 杨聪颖 王红霞 张洪兰 刘毅 张昶 陈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SALL4、D2-40和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TG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SALL4、D2-40和Glypican-3蛋白在56例原发性TGCTs中的表达,包括5例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1... 目的探讨SALL4、D2-40和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TG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SALL4、D2-40和Glypican-3蛋白在56例原发性TGCTs中的表达,包括5例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10例精原细胞瘤、14例胚胎性癌、14例卵黄囊瘤、1例绒毛膜癌、5例未成熟性畸胎瘤和12例成熟性畸胎瘤。另选取10例正常睾丸组织及5例睾丸淋巴瘤作为对照。结果 SALL4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5/5)、精原细胞瘤(10/10)、胚胎性癌(14/14)和卵黄囊瘤(14/14)中均弥漫强阳性,在绒毛膜癌(1/1)、未成熟畸胎瘤(3/5)和成熟性畸胎瘤(3/12)中局灶阳性。D2-40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5/5)、精原细胞瘤(10/10)中弥漫强阳性,在胚胎性癌(4/14)中局灶阳性,在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和畸胎瘤中均阴性。Glypican-3在卵黄囊瘤(13/14)中弥漫强阳性,在胚胎性癌(2/14)中灶性弱阳性,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精原细胞瘤、绒毛膜癌和畸胎瘤中均阴性。10例正常睾丸组织和5例睾丸淋巴瘤中均未见SALL4、D2-40和Glypican-3的表达。结论 SALL4是诊断TGCTs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免疫标志物;SALL4、D2-40和Glypican-3联合应用有助于TG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肿瘤 睾丸 SALL4 GLYPICAN-3 d2-40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彩超和D2-40免疫组化检测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周勤 杨顺实 彭彩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探讨彩超和D2-40免疫组化检测在诊断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54例(甲状腺癌组),另选取甲状腺腺瘤患者46例(甲状腺腺瘤组),同时选取20例甲状... 目的探讨彩超和D2-40免疫组化检测在诊断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54例(甲状腺癌组),另选取甲状腺腺瘤患者46例(甲状腺腺瘤组),同时选取2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腺瘤旁经病理证实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对54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术前彩超检查,比较患者术前彩超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情况。所有患者接受颈清扫术,并取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2-40的表达〔表达水平用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VD)表示〕。结果彩超诊断甲状腺癌组颈淋巴结转移50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2.59%(50/54)。彩超发现65.5%的患者为多分区转移,以中颈最高(70.9%);病理发现67.3%的患者为多分区转移,以Ⅲ区最高。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3组甲状腺组织中LV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100,P<0.001),其中甲状腺癌组LVD高于甲状腺腺瘤组(P<0.01),甲状腺腺瘤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甲状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3.8±3.5)和(6.8±1.7),t=12.739,P<0.001〕。结论彩超诊断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高,是判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对于影像学检查不能判断甲状腺癌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或高度怀疑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行D2-40免疫组化染色,以提高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率,为确定颈清扫的范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淋巴结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d2-40
下载PDF
胰腺癌CT表现与手术病理及D2-40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江 朱虹 +3 位作者 王中秋 章如松 张新华 卢光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期97-101,105,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CT征象与手术病理及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3例胰腺癌患者(男24例,女9例,年龄38~79岁)行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分析胰腺癌的病灶大小、密度、强化程度、对胰周组织的侵犯、胰胆管扩... 目的:探讨胰腺癌CT征象与手术病理及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3例胰腺癌患者(男24例,女9例,年龄38~79岁)行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分析胰腺癌的病灶大小、密度、强化程度、对胰周组织的侵犯、胰胆管扩张,胰周淋巴结等CT征象,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标本采用单克隆抗体D2-40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瘤周和瘤内淋巴管密度(pLVD,iLVD)。使用Kappa检验和t检验统计学方法将CT表现与病理结果、淋巴管密度进行对照。结果:CT诊断胰腺癌病灶的大小、胰周组织侵犯、胰周淋巴结转移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良好(P<0.05),CT对胰腺癌分期的准确性为78.79%(26/33)。CT征象中胰周组织侵犯、胰周淋巴结肿大、分期与胰腺癌pLVD有关(P<0.05),与iLVD无关(P>0.05);CT征象中病灶大小、密度、胰胆管扩张、病灶强化程度则与pLVD、iLVD均无关(P>0.05)。结论:CT能较可靠地反映胰腺癌的病理学特征;胰周组织侵犯、胰周淋巴结肿大等CT征象与胰腺癌组织的淋巴管密度有关,可一定程度上揭示胰腺癌组织的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d2-40 淋巴管
下载PDF
甲状腺癌中CCR7和D2-40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润祥 刘林 +2 位作者 马飞 钱海利 杨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8-422,共5页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CCR7)及D2-40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MAX 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二者在甲状腺癌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以淋巴管内皮标记物D2-40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CCR7)及D2-40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MAX 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二者在甲状腺癌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以淋巴管内皮标记物D2-40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MLVD)。结果 CCR7在87例甲状腺癌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6.7%和15%;乳头状癌、髓样癌、滤泡癌、未分化癌CCR7阳性率分别为75.0%、70.0%、73.0%、25.0%,淋巴结阳性组(40?49)与淋巴结阴性组(18?38)CCR7阳性率分别为81.6%、47.4%(P<0.05)。D2-40标记的MLVD计数在甲状腺癌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分别为5.72±2.89、2.60±1.14,甲状腺乳头状癌、髓样癌、滤泡癌、未分化癌中分别为7.55±2.29、6.60±1.75、4.27±1.10、1.00±0.34。甲状腺癌中淋巴结阳性组与淋巴结阴性组D2-40标记的MLVD计数分别为9.39±4.24、3.24±1.67(P<0.05)。CCR7阳性组MLVD(9.37±2.25)高于阴性组(5.51±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40标记的MLVD与CCR7表达呈正相关(rs=0.645,P<0.001)。CCR7、D2-40标记的MLVD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甲状腺癌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CR7、D2-40标记的MLVD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结论肿瘤细胞高表达CCR7,D2-40能标记肿瘤淋巴管,联合监测CCR7与D2-40有望成为判断淋巴转移更为有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趋化因子受体7 d2-40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转移
下载PDF
类肝素酶、VEGF-C、D2-40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亮 桑伟 +5 位作者 商晓青 李淑敏 蒋金芳 郭长军 李锋 赵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20,共5页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以淋巴道转移为主,淋巴管生成在淋巴道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其生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类肝素酶(heparanase,HPSE)、VEGF-C和D2-40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以淋巴道转移为主,淋巴管生成在淋巴道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其生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类肝素酶(heparanase,HPSE)、VEGF-C和D2-40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7例(其中淋巴结转移者32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患者中HPSE、VEGF-C与D2-40的表达水平,以D2-40标记淋巴管,在显微镜下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并对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各类甲状腺癌患者中HPSE、VEGF-C与D2-40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以PTC表达最高(P<0.05);HPSE、VEGF-C与D2-40在不同类型甲状腺癌里面的表达情况分别为:PTC(54.9%、68.6%、12.8±5.7),FTC(37.5%、50%、8.6±1.7),MTC(20%、20%、4.9±0.8)。HPSE、VEGF-C与D2-40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值分别为0.014和0.048),且三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6,P<0.001)。结论:HPSE、VEGF-C与D2-40的表达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HPSE和VEGF-C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淋巴管生成 类肝素酶 VEGF-C d2-40
下载PDF
Clusterin、CXCL13、Podoplanin(D2-40)、CD21与CD35对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剑 尹为华 +3 位作者 余光银 左敏 王新根 江庆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Clusterin、CXCL13、Podoplanin(D2-40)、CD21、CD35对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10例FDCS及12种需与之鉴别的非FDCS肿瘤(包括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目的探讨Clusterin、CXCL13、Podoplanin(D2-40)、CD21、CD35对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10例FDCS及12种需与之鉴别的非FDCS肿瘤(包括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平滑肌肉瘤、胃肠间质瘤等,累计83例)中上述5种标志物的表达状况,比较各标志物对FDCS的诊断效能。结果(1)FDCS组中Clusterin、CXCL13、D2-40、CD21与CD35的阳性率依次为100%、70%、60%、90%与80%。相应对照组中的阳性率依次为30%、4%、11%、2%与0。(2)5种标志物对FDCS的诊断效能,可评归为3组:A组,包括CD21与CD35,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度(90%,80%)、特异性(100%,98%)及准确率(98%,96%);B组,包括CXCL13与D2-40,其诊断敏感度(70%,60%)、特异性(96%,89%)与准确率(94%,86%)不及A组;C组为Clusterin,其诊断敏感度最高(100%),但特异性(70%)与准确率(73%)低于A、B两组。(3)CD21+CD35平行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100%、98%、98%、83%、100%。结论 (1)CD21与CD35对FDCS的诊断效能最为理想,且二者平行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可作为FDCS首选的诊断标志物。(2)Clusterin对FDCS诊断敏感度最高,但其在非FDCS肿瘤中广谱表达,制约了其应用价值。(3)CXCL13与D2-40可用于FDCS的辅助诊断,因诊断效能低于A组,不建议作为一线抗体。(4)非FDCS肿瘤中,Clusterin与D2-40的表达较常见,且偶见CD21或CXCL13的异常表达,诊断实践中关注上述特征,有助于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CXCL13 d2-40 Cd21 Cd35
下载PDF
D2-40标记的乳腺癌淋巴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贵坡 叶长生 +2 位作者 刘民锋 甄乐峰 廖佳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01-2303,共3页
目的探讨D2-40标记乳腺癌组织淋巴管的可行性及淋巴管浸润(LVI)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72例乳腺癌和1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的表达及淋巴管受癌细胞浸润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 目的探讨D2-40标记乳腺癌组织淋巴管的可行性及淋巴管浸润(LVI)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72例乳腺癌和1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的表达及淋巴管受癌细胞浸润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LVI阳性率为69.4%;腋淋巴结转移组LVI阳性率85.7%,未转移组了LVI阳性率54.1%,转移组高于未转移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LVI与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82),淋巴结转移大于10个患者中,LVI阳性率最高(100%),淋巴结阴性组LVI阳性率最低(54.1%)。结论 D2-40可作为可靠的淋巴管标记物;LVI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早于淋巴结转移出现,可作为临床病理学检测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40 乳腺癌 淋巴管 淋巴管浸润
下载PDF
胃癌中D2-40和CD3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曹方 王阔 +4 位作者 朱荣 胡永伟 周平 房文铮 丁厚中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D2-40和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D2-40阳性的淋巴管密度(LVD)和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8例胃癌和36例癌旁组织中D2-40和CD34的表达情况,并分别计数D2-40... 目的探讨D2-40和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D2-40阳性的淋巴管密度(LVD)和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8例胃癌和36例癌旁组织中D2-40和CD34的表达情况,并分别计数D2-40阳性的LVD和CD34阳性的MVD,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D2-40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2%(92/108)和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4.4%(102/108),高于癌旁组织的36.1%(1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胃癌组织中LVD和MVD计数分别为10.14±5.37和45.32±15.7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38±1.69和4.92±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者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MVD和LVD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乏淋巴管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9.0个月(95%CI:59.91~77.20个月),高于富淋巴管组的33.0个月(95%CI:23.20~42.66个月);乏微血管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7.0个月(95%CI:58.10~76.39个月),高于富微血管组34.0个月(95%CI:24.63~44.02个月),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2-40标记的LVD和CD34标记的MVD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胃癌发展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d2-40 Cd34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D2-40和生存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燕 杨其昌 +3 位作者 刘宏斌 刘曼华 张晓娟 沈屹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研究D2-40和生存素(surviv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7例宫颈癌中D2-40、survivin的表达,对D2-40标记的LVD进行图像分析。对有随访结果的56例作单、多因素相关生存分析。研究设宫颈上皮... 目的研究D2-40和生存素(surviv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7例宫颈癌中D2-40、survivin的表达,对D2-40标记的LVD进行图像分析。对有随访结果的56例作单、多因素相关生存分析。研究设宫颈上皮内瘤变、慢性炎作为对照组。结果 D2-40标记的LVD值及survivin表达在三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2-40、surviv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D2-40的表达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在随访的56例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中D2-40标记的LVD、survivin表达、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与患者生存率有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除浸润深度外均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 D2-40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D2-40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D2-40的表达与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均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因素,并有独立的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40 生存素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D2-40和CD31在心海绵状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颖 王清峙 +5 位作者 赵然旭 王红日 李莉 段雪晶 孙洋 赵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14例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D2-40和CD31蛋白的表达。结果 D2-40在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阳性淋巴管密度(LVD)... 目的探讨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14例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D2-40和CD31蛋白的表达。结果 D2-40在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阳性淋巴管密度(LVD)为10.78±3.76,而在海绵状血管瘤中呈(-),两者之间差异显著。CD31在海绵状淋巴管中呈(-),而在海绵状血管瘤中的阳性微血管密度(MVD)为12.34±3.86;两者同样差异显著。结论 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差异显著,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淋巴管瘤 d2-40 Cd3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