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马奶酒中一株产抑菌物质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1
作者 贺银凤 靳烨 +2 位作者 田建军 李丽杰 张开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6-60,共5页
对分离自酸马奶酒中的一株产抑菌物质的酵母菌HJ-5进行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以更准确地判定其属种。采用细胞形态、生理学特性及其26SrDNAD1/D2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J-5的细胞形态及生理学特性符合酵母属特征。通过26SrDNAD1/D2... 对分离自酸马奶酒中的一株产抑菌物质的酵母菌HJ-5进行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以更准确地判定其属种。采用细胞形态、生理学特性及其26SrDNAD1/D2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J-5的细胞形态及生理学特性符合酵母属特征。通过26SrDNAD1/D2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被鉴定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26S RdNA d1/d2序列分析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拉鲁湿地土壤理化因子与酵母菌多样性及产胞外酶活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小芳 熊宁 +2 位作者 郝兆 梁泽鹏 拉巴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1-9,共9页
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从拉鲁湿地土壤中分离酵母菌,结合经典分类法及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对获得的83株酵母菌菌株进行系统分类,并对土壤的基本理化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拉鲁湿地土壤酵母菌分属于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假丝... 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从拉鲁湿地土壤中分离酵母菌,结合经典分类法及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对获得的83株酵母菌菌株进行系统分类,并对土壤的基本理化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拉鲁湿地土壤酵母菌分属于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假丝酵母属Candida、原囊菌属Protomyces、红酵母属Rho-dotorula及Cystofilobasidium 5个属16个种,其中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包括8个种。多样性指数比较结果表明,6号样点酵母菌多样性最丰富,9号样点最低。理化因子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样点所测的6种理化因子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6号样点水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样点(P<0.05),3号样点铵态氮、速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最高(P<0.05),9号样点则最低(P<0.05);3、4、5、6号样点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样点(P<0.05)。酵母菌多样性与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而有机质含量与酵母菌总丰度相关性系数较高。产不同胞外酶活性菌株比例与土壤理化因子间不呈现显著相关性,果胶酶活性菌株比例与水分呈现显著负相关性(P<0.05),速效磷与产脂肪酶活性菌株比例则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鲁湿地 土壤 酵母菌多样性 理化因子 26SrdNAd1/d2区域序列分析
下载PDF
几株酵母菌的分子系统学鉴定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泽举 王汝瑱 +2 位作者 孙悦 杨莹 刘延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95-200,共6页
通过对酵母菌5.8S核糖体RNA的ITS区域PCR扩增及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RFLP)的图谱分析以和26S rDNA D1/D2区及5.8S-ITS区的序列分析,共鉴定13株分离自新疆鄯善地区的葡萄酒相关酵母菌。5.8S-ITS区的4种内切酶(HaeⅢ、Hin6Ⅰ、HinfⅠ、Al... 通过对酵母菌5.8S核糖体RNA的ITS区域PCR扩增及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RFLP)的图谱分析以和26S rDNA D1/D2区及5.8S-ITS区的序列分析,共鉴定13株分离自新疆鄯善地区的葡萄酒相关酵母菌。5.8S-ITS区的4种内切酶(HaeⅢ、Hin6Ⅰ、HinfⅠ、AluⅠ)的酶切分析产出4种特异性图谱。根据26S rDNA D1/D2区的序列分析和BLAST比对,将供试菌株鉴定为4个属4个种,分别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andida zemplinina、Hanseniaspora uvarum、Pichia kluyveri var.kluyveri;而根据5.8S-ITS-RFLP及5.8S-ITS序列分析,将供试菌种鉴定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andida zemplinina、Hanseniaspora uvarum、Issatchenkia terricola 4个属4个种。3种方法对供试的10个菌株的鉴定结果一致,而对另外3株的鉴定结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相关酵母 分子系统学 鉴定 5 8S-ITS-RFLP 26S rdNA d1 d2序列分析 5 8S-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新疆自然发酵驼乳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倪慧娟 孙天松 +1 位作者 孙志宏 张和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0-172,共3页
为了了解自然发酵驼乳中酵母菌的组成及其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对采自新疆的酸驼乳样品中的酵母菌及其部分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共有3株酵母菌从2份发酵驼乳样品中分离,通过表型特征和大亚基D1/D2序列分析,将IMAU30001和IMAU30003鉴定为K... 为了了解自然发酵驼乳中酵母菌的组成及其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对采自新疆的酸驼乳样品中的酵母菌及其部分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共有3株酵母菌从2份发酵驼乳样品中分离,通过表型特征和大亚基D1/D2序列分析,将IMAU30001和IMAU30003鉴定为Kluyveromyces marxianus,IMAU30002鉴定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3株菌都不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IMAU30001和IMAU30003产生β-半乳糖苷酶的量分别为0·8645±0·1431μg/mL·min·mg和0·6637±0·2204μg/mL·min·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驼乳 酵母 鉴定 d1/d2序列分析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株筛选 被引量:25
5
作者 侯晓瑞 王婧 +3 位作者 杨学山 盛文军 祝霞 韩舜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39-143,共5页
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成熟葡萄浆果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得到的115株酵母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的平板初筛,摇瓶复筛,对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株进行WL营养培养基和赖氨酸培养基初步分类以及26S r ... 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成熟葡萄浆果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得到的115株酵母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的平板初筛,摇瓶复筛,对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株进行WL营养培养基和赖氨酸培养基初步分类以及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6株酵母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商业酵母ICV-D254酶活性相似,酶活力可达(51.40±4.74)m U/m L,其中菌株QLFE、MQFEH-1、MQFSC-3、MQFEH-2和MQFSM-3为酿酒酵母属,菌株QLFE-4为梅奇酵母属,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筛选 β-葡萄糖苷酶活性 鉴定 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
下载PDF
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6
作者 武伟伟 牟德华 李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7-191,共5页
目的:从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和鉴定酵母菌,目的是筛选适宜树莓酒发酵特点的专用酵母菌株。方法: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与和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树莓酒自然发酵的不同时期分离纯化酵母菌,结合菌落和细胞... 目的:从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和鉴定酵母菌,目的是筛选适宜树莓酒发酵特点的专用酵母菌株。方法: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与和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树莓酒自然发酵的不同时期分离纯化酵母菌,结合菌落和细胞显微形态特征进行区分,随机选择代表菌株进行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从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共分离出323株酵母菌,形态学初步鉴定为12类,分子鉴定为分属于5个属的7种酵母菌,分别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覆膜孢酵母属亚种(Saccharomycopsis crataegensis)、叉开假丝酵母(Candida diversa)、东方拟无枝酸菌(Candida sorboxylosa)和假丝酵母属亚种(Candida stellimalicola)。结论: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形态区分与分子鉴定技术结合,对筛选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酒 自然发酵 酵母菌 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
下载PDF
拉萨扎叶巴沟瑞香狼毒根际土壤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卢许波 赵阳 +2 位作者 德吉央金 格桑卓玛 德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95-99,共5页
开展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a)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能够为遏制草原上瑞香狼毒的肆虐提供参考资料。釆用稀释倒平板法从瑞香狼毒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细菌;采用经典分类和26S r 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技术,对纯化的菌株... 开展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a)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能够为遏制草原上瑞香狼毒的肆虐提供参考资料。釆用稀释倒平板法从瑞香狼毒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细菌;采用经典分类和26S r 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技术,对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自拉萨河谷(扎叶巴沟)的瑞香狼毒土壤中的细菌55株,归属为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melonis)、Pseudomonas sp.、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日本假单胞菌(Pseudomonas japonica)、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中又以鞘氨醇单胞菌为优势种;扎叶巴沟瑞香狼毒根际土壤细菌的种群结构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鞘氨醇单胞菌对瑞香狼毒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扎叶巴沟 瑞香狼毒 土壤 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