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ight-Sided Colon Cancer with Two Different Surgeon Positions and Trocar Placem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Ziling Zheng Maocai Tang +2 位作者 Shouru Zhang Hao Sun Jingkun Shang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22年第3期105-116,共1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ight-sided colon cancer with two different surgeon positions and trocar placements. Methods: The data of 78 patients who underwe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ight-sided colon cancer with two different surgeon positions and trocar placements. Methods: The data of 7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ight-sided colon cancer between January 2018 and August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The surgical method was selected by the patien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urgeons’ positioning habits and trocar placements. The group with the lead surgeon standing between the patient’s legs had 35 patients, and the group with the lead surgeon standing at the left side of the patient had 43 patients.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anal gas evacu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urinary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C-reactive protein (CRP) level on the first day after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data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the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ight-sided colon cancer, none converting to laparotom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57.6 ± 21.3 ml vs 60.2 ± 35.3 ml), postoperative anal gas evacuation time (3.5 ± 1.1 d vs 3.8 ± 1.3 d), postoperative urinary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2.6 ± 1.3 d vs 2.4 ± 1.2 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7.1 ± 1.8 d vs 7.5 ± 2.1 d), or CRP level on the first day after surgery (54.7 ± 9.6 mg/L vs 53.9 ± 8.2 mg/L)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operation time was shorter in the group with the lead surgeon standing between the patient’s legs (185.2 ± 25.6 min vs 196.2 ±19.7 min) (P < 0.05). The two group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 tumour length (4.2 ± 1.3 cm vs 3.9 ± 1.5 cm), number of dissected lymph nodes (27.5 ± 11.6 vs 25.1 ± 15.4), pathological type, or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tumour-node-metastasis stage (P > 0.05). No patients died or had anastomotic fistula during their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9% (8/35) vs 23.3% (10/42);P > 0.05). Conclusion: Under the principle of radical resection, the surgeon should adopt the most suitable standing position and trocar placement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f the surgeon stands between the patient’s legs, this might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and promote a smoother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right-Sided colon cancer Surgeon Positions Trocar Placements
下载PDF
Laparoscopic vs open extended right hemicolectomy for colon cancer 被引量:10
2
作者 Li-Ying Zhao Pan Chi +6 位作者 Wei-Xing Ding Shun-Rong Huang Si-Fen Zhang Kai Pan Yan-Feng Hu Hao Liu Guo-Xin 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24期7926-7932,共7页
AIM: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safety, and oncologic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extended right hemicolectomy (LERH) for colon cancer. METHOD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2009, the Southern Chinese Laparoscopic Colore... AIM: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safety, and oncologic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extended right hemicolectomy (LERH) for colon cancer. METHOD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2009, the Southern Chinese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ical Study (SCLCSS) group has been dedicated to promoting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throug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he multicenter database was launched by combining existing datasets from members of the SCLCSS group. The study enrolled 220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were recorded in the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database and underwent either LERH (n = 119) or open extended right hemicolectomy (OERH) (n = 101) for colon cance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surgical outcomes, and oncologic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age, gender, body mass index (BMI), history of previous abdominal surgery, tumor location, and tumor st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blood loss was lower in the LERH group than in the OERH group [100 (100-200) mL vs 150 (100-200) mL, P < 0.0001]. The LERH group was associated with earlier first flatus (2.7 +/- 1.0 d vs 3.2 +/- 0.9 d, P < 0.0001) and resumption of liquid diet (3.6 +/- 1.0 d vs 4.2 +/- 1.0 d, P < 0.0001) compared to the OERH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LERH group (11.4 +/- 4.7 d vs 12.8 +/- 5.6 d, P = 0.009) than in the OERH group.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11.8% and 17.6% in the LERH and OERH groups, respectively (P = 0.215). Both 3-year overall survival [LERH (92.0%) vs OERH (84.4%), P = 0.209] and 3-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 [LERH (84.6%) vs OERH (76.6%), P = 0.191]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LERH with D3 lymphadenectomy for colon cancer is a technically feasible and safe procedure, yielding comparable short-term oncologic outcomes to those of open surgery. (C) 2014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n cancer Laparoscopic surgery Extended right hemicolectomy d3 lymphadenectomy SURVIVAL
下载PDF
头侧入路与中间入路在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3
作者 田红刚 赵冲 郝婷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82-85,共4页
目的比较头侧入路与中间入路在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头侧入... 目的比较头侧入路与中间入路在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头侧入路,B组采用中间入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中央淋巴结清扫时间、总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失血量少于B组,血管损伤发生率低于B组(P<0.05)。术后1 d,两组的醛固酮(ALD)、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明显升高,但A组低于B组(P<0.05)。术后7 d,两组的Polo样激酶1(PLk1)、胸苷激酶1(TK1)、Livin水平均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头侧入路与中间入路在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头侧入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降低血管损伤发生率,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也能下调癌活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侧入路 中间入路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 d3根治术
下载PDF
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与中线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丁辉斌 周红飞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869-872,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采用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与中线入路的效果对比。方法2016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右半结肠癌病人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两组均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采用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与中线入路的效果对比。方法2016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右半结肠癌病人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两组均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中线入路,观察组采用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析术前、术后2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31.58±8.96)分钟、首次排气时间(2.81±0.42)天、首次排便时间(3.42±0.55)天均短于对照组[(142.15±9.51)分钟、(3.54±0.48)天、(3.99±0.61)天](P<0.05);术后2周两组CEA、CA125均降低,且观察组CEA(9.25±1.12)ng/ml、CA125(28.26±2.57)U/ml低于对照组[(15.87±1.56)ng/ml、(35.98±3.13)U/ml](P<0.05);术后2周两组GAS、MTL均降低,但观察组GAS(105.26±9.15)μmol/L、MTL(253.21±14.58)ng/L高于对照组[(100.47±8.24)μmol/L、(244.69±13.25)ng/L](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中线入路相比,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能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胃肠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 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 中线入路 手术指标 术后恢复指标 肿瘤标志物 胃肠激素 并发症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下肠吻合与辅助切口肠吻合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对比
5
作者 刘海滨 张国超 +2 位作者 周雷 宋新 杨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20-42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全腹腔镜下肠吻合与辅助切口肠吻合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拟手术治疗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观察组(全腹腔镜下肠吻合)与对照组(... 目的:对比分析全腹腔镜下肠吻合与辅助切口肠吻合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拟手术治疗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观察组(全腹腔镜下肠吻合)与对照组(辅助切口肠吻合)。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与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5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74例,对照组78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手术切口、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下床行走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辅助切口肠吻合术相比,全腹腔镜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肠吻合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腹腔镜经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与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6
作者 姜根炳 毛晓俊 冷剑飞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和中间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和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丹阳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路径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中间入路(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和中间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和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丹阳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路径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中间入路(对照组)和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研究组),各30例。对比两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炎症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和术后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癌胚抗原、癌抗原-125、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能改善临床指标、抑制肿瘤标志物,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增加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 中间入路 安全性
下载PDF
国产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杨国渊 彭一耘 +3 位作者 马雕龙 狐鸣 杨婧 马云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于2022年04月至06月收治的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7岁,范围37~68岁;患者均... 目的:初步探讨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于2022年04月至06月收治的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7岁,范围37~68岁;患者均行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即右半结肠D3+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4.16 min,术中出血量108.31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16 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16 d,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5 d,腹腔引流管引流时间8 d,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3.33枚,术后住院时间9.5 d;术中、术后均无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6例患者均行全身静脉化疗,方案为FOLFOX,疗程为6~8个周期;1年总体生存率为100%。结论: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临床疗效良好;该机器人系统有望成为国内辅助根治结肠癌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 结肠癌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下载PDF
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建新 袁燕文 +5 位作者 彭伟谦 唐煜欣 陈新岐 王毅钧 沈海平 李瑞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0-765,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5月~2021年3月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前检查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术前...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5月~2021年3月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前检查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术前行薄层增强CT检查后运用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指导实际手术,对照组术前只行常规增强CT检查,观察实验组术中探查血管变异、肿瘤动脉供血、肿瘤定位等情况与三维可视化重建模型符合率、根据三维模型术前拟定的结直肠癌D3根治术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管意外损伤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肛门通气时间、并发症比例、术后住院时间、腹腔总引流量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手术耗时更短(P<0.05),在术中出血量、血管意外损伤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并发症比例、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腹腔引流量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术前清晰显示结肠形态和走向、肿瘤位置、各主要血管的解剖与变异以及癌肿供血血管,与实际手术探查符合率100%,根据三维模型术前拟定的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100%。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右半结肠癌的血管解剖和变异、以及肿瘤与供血动脉的关系,能更安全有效地从肿瘤学角度施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技术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 d3根治术
下载PDF
3D-MSCT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伟兴 李顾楠 肖铁臣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3,共5页
本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MSCT)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收集右半结肠癌患者100例,其中术前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患者61例(观察组),行常规CT检查患者39例(对照组),分析两组术前T分期、N分期情况。观察组和对照... 本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MSCT)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收集右半结肠癌患者100例,其中术前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患者61例(观察组),行常规CT检查患者39例(对照组),分析两组术前T分期、N分期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T分期与病理分期Kappa值分别为0.821和0.758(P<0.05),术前N分期与病理分期Kappa值分别为0.825和0.81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8.52%和84.62%,术前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90.16%和8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和血管损伤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有助于为手术提供全面的信息,避免血管意外损伤,对患者机体应激、胃肠功能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幽门下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朱融慧 周兴舰 +2 位作者 宋俊 郭朝阳 秦章禄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8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下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为非横结肠近肝曲的右半结肠癌... 目的探讨幽门下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为非横结肠近肝曲的右半结肠癌患者,观察组为横结肠近肝曲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两组均采用幽门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肿瘤标志物、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央淋巴结清扫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及幽门下区淋巴结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及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淋巴结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下淋巴结清扫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手术创伤较小,能改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淋巴结阳性率,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下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手术创伤 肿瘤标志物 围手术期指标
下载PDF
倒刺线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永威 马思岳 鲁朝敏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消化道重建时使用倒刺线关闭共同开口及加固吻合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消化道重建方法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消化道重建时使用倒刺线关闭共同开口及加固吻合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消化道重建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术中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关闭共同开口,吻合口不加固;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倒刺线关闭共同开口及加固吻合口。比较2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使用钉仓的数量、术中出血量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前后24 h血红蛋白(Hb)差值;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长于对照组,使用钉仓数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24 h Hb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3/42)和12.5%(5/40),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9,P>0.05)。结论使用倒刺线关闭共同开口及加固吻合口是一种安全、可行且止血效果较好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刺线 消化道重建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全腹腔镜吻合 吻合口出血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三种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2
作者 万里亮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7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尾侧联合中间入路、中间入路及完全头侧入路3种手术入路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择期实施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尾侧联合中间入路、中间入路及完全头侧入路3种手术入路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择期实施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实施分组,尾侧联合中间入路患者纳入A组,中间入路患者纳入B组,完全头侧入路患者纳入C组,各28例。比较三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炎症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术中失血量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手术时间短于C组,且A组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疼痛起始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首次排气时间短于C组,且A组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三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尾侧联合中间入路、中间入路及完全头侧入路3种手术入路方式在安全性、短期疗效方面差异不明显,其中尾侧联合中间入路方式术中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操作方法易于掌握,尤其适合开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经验较少的低年资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完全头侧入路 中间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体外机械性侧侧吻合与端侧吻合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甜甜 肖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5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机械性侧侧吻合与端侧吻合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端侧吻合)和研究组(50... 目的探讨体外机械性侧侧吻合与端侧吻合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端侧吻合)和研究组(50例,侧侧吻合)。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的CD3^(+)、CD4^(+)、CD4^(+)/CD8^(+)低于术前,CD8^(+)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端侧吻合方式,采取侧侧吻合方式更有助于促进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侧吻合 端侧吻合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不同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14
作者 丁闯 陈焰 +1 位作者 朱信强 孔令永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9期687-690,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2种不同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4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腔镜下不同的手术入路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将其分为尾侧背侧入路组(23例)和经典中间入路组(18例)...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2种不同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4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腔镜下不同的手术入路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将其分为尾侧背侧入路组(23例)和经典中间入路组(18例)。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个数、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别。结果尾侧背侧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上优于经典中间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尾侧背侧入路操作简单,层次清晰,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尾侧背侧入路 尾侧腹侧入路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与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文文 甘雨 +2 位作者 侯海玲 许景洪 张涌泉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与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与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级别、切口美容评分、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切口美容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级别长于或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及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各具优势,均安全有效,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手助腹腔镜 全腹腔镜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贺志宽 刘大晗 +3 位作者 李全营 姚坤厚 秦长江 任学群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01月至2017年01月由同一组医师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521例的临...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01月至2017年01月由同一组医师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5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348例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对照组173例接受常规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2周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 0.05),其中患者年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等是右半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 <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肿瘤 腹腔镜 根治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入路方式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永坤 贾延印 +1 位作者 刘耿 王学兵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4036-4039,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两种不同入路方式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12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按所选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尾侧入路、对照组...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两种不同入路方式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12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按所选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尾侧入路、对照组采用中间入路。利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评价腹腔镜下两种入路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TNM分期及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血管损伤率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率,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中间入路相比,尾侧入路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入路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三种不同手术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于鹏 段绍斌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三种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4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完全头侧入路组28例,中间入路组52例,尾侧联合中间入路... 目的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三种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4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完全头侧入路组28例,中间入路组52例,尾侧联合中间入路组44例。比较三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组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尾侧联合中间入路组在手术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头侧入路组有2例发生皮下气肿,1例发生炎性肠梗阻,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肺部感染;中间入路组有2例发生皮下气肿,1例发生吻合口出血,2例发生炎性肠梗阻,2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肺部感染;尾侧入路组有2例发生皮下气肿,1例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发生炎性肠梗阻,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肺部感染。给予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或好转,无一例发生致命并发症。三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完全头侧入路、中间入路、尾侧联合中间入路都是安全可行的,在肿瘤根治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尾侧联合中间入路手术时间更短,操作相对容易,更易被初学者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手术入路 完全头侧入路 中间入路
下载PDF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6
19
作者 闫瑞承 李士军 +1 位作者 王旭峰 罗建飞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957-95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胃肠功能紊乱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外科2016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161例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胃肠功能紊乱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外科2016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161例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病率为1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营养不良(P<0.05)和术前不完全性肠梗阻(P<0.05)为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胃肠功能紊乱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750(95%CI:0.658~0.841),曲线对应的灵敏度为0.786,特异度为0.639。结论术前营养不良和不完全性肠梗阻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术后预测模型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可为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胃肠功能紊乱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
下载PDF
手术操作步骤在右侧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东华 王灏 郁宝铭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9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评估不同操作步骤的结肠癌根治手术对远期疗效的影响。对象与方法:将1981年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249例右侧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手术从游离大网膜开始,在横结肠系膜根部上缘和胰腺下缘处分离出结肠右血管,在其根部结扎断... 目的:评估不同操作步骤的结肠癌根治手术对远期疗效的影响。对象与方法:将1981年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249例右侧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手术从游离大网膜开始,在横结肠系膜根部上缘和胰腺下缘处分离出结肠右血管,在其根部结扎断离并清除血管根部淋巴结,最后游离肿瘤肠段(简称A组);另一组则直接分离出肿瘤肠段,沿系膜至结肠右血管根部予以结扎断离,清除血管根部淋巴结,再游离大网膜(简称B组)。249例患者中,A组98例,B组151例。结果:两组病例在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分类、恶性程度和肿瘤分期上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一年内无复发,3年复发11例(11.22%),5年生存率为81.20%±3.67%;B组术后一年内复发18例(11.92%),3年复发38例(25.17%),5年生存率为64.76%±2.92%,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操作步骤在癌肿根治性切除术中占有重要地位,A组手术操作技术能明显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结肠癌 根治术 手术步骤 结肠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