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云云 曹艳茹 +5 位作者 殷少飞 王芸 赵晓南 马科会 周楠 熊正彪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4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1日~2022年10月1日收治的71例行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1日~2022年10月1日收治的71例行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关节脱位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总分、发生关节脱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行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后开展心理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和关节脱位没有显著影响,但能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提高自理能力,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预见性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daa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钟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40-43,共4页
研究直接前方入路(DA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01月-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行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 研究直接前方入路(DA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01月-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行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09.21±9.47)min、(230.91±23.52)ml、(1.83±0.42)d、(7.33±1.64)d;术前及术后4、12、24周Harris评分分别为(62.14±4.08)分、(79.21±3.40)分、(89.91±3.48)分、(92.23±3.30)分;术前及术后1、3、5、7d NRS评分分别为(5.14±1.08)分、(4.35±1.02)分、(3.79±0.92)分、(2.61±0.63)分、(2.14±0.59)分;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术后24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生命活力、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8.32±4.14)分、(80.89±4.67)分、(79.24±4.02)分、(76.61±3.92)分、(75.32±4.14)分、(77.89±4.67)分、(78.24±4.02)分、(76.01±4.92)分,高于术前的(62.15±5.75)分、(65.47±5.84)分、(63.92±5.43)分、(61.39±4.83)分、(60.15±5.75)分、(62.47±5.84)分、(65.92±5.43)分、(63.39±4.83)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DAA入路疗效较好,患者术后疼痛较轻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方 并发症
下载PDF
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谢逸波 徐慰凯 余沛聪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4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共120例,数字表随机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实施DAA入路髋关... 目的分析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共120例,数字表随机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实施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 h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 h视觉模拟评分(256.21±21.21)mL、(7.19±2.51)h、(7.21±1.83)d、(2.19±0.11)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90.56±5.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2,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而言,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更好,更具有微创性,可减少术中的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康复的时间和减轻患者的痛苦,更好恢复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 常规全髋关节置换 效果
下载PDF
微创DAA与OCM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坏死中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唐家鹏 谢卫宁 李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43-0047,共5页
观察并比较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治疗中不同手术入路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被纳入到本次研究序列之中,患者均于2022年08月-2023年08月期间在本科办理住院手续,并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按照手术治疗中所采用手术入... 观察并比较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治疗中不同手术入路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被纳入到本次研究序列之中,患者均于2022年08月-2023年08月期间在本科办理住院手续,并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按照手术治疗中所采用手术入路的不同对患者实施分组,分为DAA组和OCM组。结果 在手术实施情况方面,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的组间差异,DA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9.33±2.85)min,显著短于OCM组(115.65±3.26)min,(t=40.775,P<0.05);在术中出血量方面,DAA组少于OCM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就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进行组间对比,在术后1d,比较平均疼痛得分组间差异,DAA组低于OCM组,经t检验证实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3d、7d,比较平均疼痛得分组间差异,DAA组均低于OCM组,但经t检验证实均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就两组患者不同阶段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况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显示,OCM组共计出现术中与术后并发症4例,DAA组各类并发症出现例数一共为7例,在统计并比较两组总发生率,OCM组低于DAA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经末次随访时评估与组间比较,DAA组关节功能评估平均得分高于OCM组,但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经末次随访时评估与组间比较,DAA组关节功能评估平均得分为(91.25±2.39)分,高于OCM组(90.25±2.41)分,但t检验证实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6,P=0.051)。结论 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治疗中,选择OCM或DAA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当,但DAA手术入路的手术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 手术 daa OCM
下载PDF
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
5
作者 杨康骅 朱道信 +1 位作者 罗志环 肖诗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0-1593,共4页
目的 分析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单纯接受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术后经阿仑膦酸... 目的 分析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单纯接受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术后经阿仑膦酸钠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情况及骨密度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评分均升高,但术后1 w、1个月两组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双侧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ALP、BMP-2显著高于对照组,TRAP、CTX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在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服用阿仑膦酸钠,能提高术后远期效果,增加骨密度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改良 髋关节置换术 阿仑膦酸钠 移位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徐江林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0期46-49,共4页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的效果,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找到一种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纳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的效果,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找到一种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纳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观察组患者手术入路方式为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对照组患者手术入路方式为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相比,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效果更好,这种手术入路方式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小,引发的术后疼痛程度更轻,还能确保患者充分引流和加快其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后外侧 侧卧位daa直接前方
下载PDF
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梁健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79-0082,共4页
探究、分析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临床情况。方法 以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为研究地点、2021.10月~2023.10月为研究时限,参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抽取有1年随访记录且进行过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评价的DAA... 探究、分析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临床情况。方法 以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为研究地点、2021.10月~2023.10月为研究时限,参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抽取有1年随访记录且进行过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评价的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病例资料,纳入64例,对其临床情况展开回顾性研究。A组为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患者(n=15)、B组为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未损伤患者(n=49),对比术后情况。结果 ①术后住院天数:A、B组无差异(P>0.05);②Harris评分;B组术后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较A组高(均P<0.05);③术后6个月、12个月 GQOLI-74评分:B组>A组(均P<0.05)。结论 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无影响,但易影响生活质量,需加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a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8
作者 韦伟 蒙天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64-0067,共4页
探究不同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1-2022.12纳入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50,PLA)、观察组(n=50,DAA),比较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0.25±5.69)min]、术中出血量[(175.42±20.84)mL]及住院时... 探究不同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1-2022.12纳入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50,PLA)、观察组(n=50,DAA),比较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0.25±5.69)min]、术中出血量[(175.42±20.84)mL]及住院时间[(5.34±1.19)d]均短于参照组[(71.33±5.84)min]、[(190.28±20.25)mL]、[(7.62±1.01)d](P<0.05);髋关节角度无差异(P>0.05)。手术前,患者(疼痛、髋关节、身体平衡)均无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指标好转(P<0.05)。结论 在手术过程中采用DAA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治疗,可缩短手术及恢复时间,促进康复,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临床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 髋关节置换术 后方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两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9
作者 孙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比较Hardinge入路与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uperPATH组(采用SuperPATH入路THA治疗)和Hardinge组(采用Hardinge入路THA治疗),每组50例。记录两组... 目的比较Hardinge入路与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uperPATH组(采用SuperPATH入路THA治疗)和Hardinge组(采用Hardinge入路THA治疗),每组50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髋臼外展角及其安全区占比、前倾角及其安全区占比、偏心距及其恢复率、双下肢长度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不负重下地时间、住院时间SuperPATH组均短(少)于Hardinge组(P<0.05)。手术时间SuperPATH组长于Hardinge组(P<0.05)。术后6个月髋臼外展角及其安全区占比、髋臼前倾角及其安全区占比、偏心距及其恢复率、双下肢长度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优良率术后6个月SuperPATH组高于Hardinge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SuperPATH组低于Hardinge组(P<0.05)。结论与Hardinge入路比较,SuperPATH入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虽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但也可准确置入假体,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短期疗效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TH Hardinge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段玉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01-0004,共4页
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对该术式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方法 病史采集时间为2022.01~2023.06,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因患有髋关节疾病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 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对该术式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方法 病史采集时间为2022.01~2023.06,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因患有髋关节疾病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58例。按照1:1的病例数组成比例并分组(随机法,2组),区分疗法(传统后外侧入路vs改良后外侧入路,即对照组vs观察组)后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在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中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具有并发症少的优势,故建议加强对此项术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后外侧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经梨状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11
作者 高志祥 戴亦心 +5 位作者 姚凯 张少云 李碧蓉 贾乐 孔向东 肖聪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经梨状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梨状肌入路(观察组,46例)和传统后外侧入路(传统组,51例)THA治疗9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 目的探讨经梨状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梨状肌入路(观察组,46例)和传统后外侧入路(传统组,51例)THA治疗9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8个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少)于传统组(P<0.01)。术后首次下地时间:观察组早于传统组(P<0.01)。疼痛VAS评分:术后第1、3、7天观察组均低于传统组(P<0.01)。Harris评分:术后1周、1个月观察组均高于传统组(P<0.01);术后3、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经梨状肌入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行走,短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 经梨状肌
下载PDF
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分析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和骨代谢的影响
12
作者 吴婷 王芬 +2 位作者 吴淅铭 陈祥云 史佩佩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5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分析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关节骨二科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研究组采用直接前方入路...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分析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关节骨二科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研究组采用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取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股骨假体的柄-髓腔轴线夹角、柄-髓腔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优良率,于术前、术后1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含量,观察并测量两组术后髋臼假体垂直距离、水平距离、髋臼外展角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柄-髓腔轴线夹角和柄尖端近侧1cm柄-髓腔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小转子上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3.64%与7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4%与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4);两组术后血清PINP、BAP、BGP含量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β-CTX、TRACP-5b含量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术后血清PINP、BAP、BG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β-CTX、TRACP-5b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髋臼假体垂直距离、水平距离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髋臼外展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获得满意柄髓腔轴线夹角及柄-髓腔比,屈髋活动稳定性更高,不会影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以促进骨代谢,加快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骨代谢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
13
作者 郝筱坤 林倩 于腾波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015-1021,共7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早期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5月~2022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0...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早期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5月~2022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00例行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100例行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术中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记录并比较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髋臼假体水平距离、髋臼假体垂直距离、股骨假体偏心距、股骨假体柄–干夹角、双下肢长度差,术后15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牛津大学髋关节评分、Berg平衡量表、遗忘关节评分(F-Js)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0.7个月,两组Harris评分、牛津髋关节评分评分、Berg平衡量表、双下肢长度差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THA相比,机器人辅助THA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具有一定学习曲线,但定位更加准确,髋臼假体的定位与植入更加精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平衡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恢复,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 后外侧 功能恢复
下载PDF
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周才盛 郑德攀 张国如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4-20,共7页
目的分析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侧卧位改良... 目的分析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研究组接受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血清学指标、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PCT、CRP、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PCT、CRP、ES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PCT、CRP、ESR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PCT、CRP、ES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UCLA髋关节系统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对照组高;③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平衡功能评分(BBS)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BB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③两组患者BB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与髋关节功能,促进术后康复,减轻软组织损伤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 高龄 侧卧位改良后外侧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5
作者 郭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3380-338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骨科10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术...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骨科10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切口后外侧入路,观察组术中采用改良小切口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5 d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于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改良小切口入路较传统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可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传统切口后外侧 改良小切口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Bikini切口与传统切口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俊柏 刘伟汉 +2 位作者 师广帅 陈祥 孟士杰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61-263,267,共4页
目的 比较传统切口和Bikini切口微创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滨海县中医院行微创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45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40~70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 目的 比较传统切口和Bikini切口微创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滨海县中医院行微创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45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40~70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19~28 kg/m2。Bikini切口组22例,传统切口组23例,比较两组术中损肌肉损伤、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伤口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引流量以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6±2)个月。Bikini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长,Bikini组术后引流量少于传统组,术后第3个月伤口评分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ikini组有5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占组内病例数的21.74%,占总病例数的11.11%,明显低于传统组的40.09%、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中,采用Bikini切口与传统切口有相似的手术效果,但前者术后伤口愈合更佳,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kini切口 直接前方 髋关节置换术 疗效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凤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5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选择微创直接前方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凌源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传...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选择微创直接前方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凌源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传统对照组和微创观察组,每组25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设为对照组;采用微创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手术切口长度及平均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术前,两组髋关节整体功能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出血、骨穿孔以及麻木)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相比传统后外侧入路,微创直接前方入路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整体疗效,更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恢复的总体健康状况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微创直接前方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杨国平 王枝芝 +3 位作者 肖军 钱锐 毕声荣 邵启鹏 《医疗装备》 2024年第9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160例接受THA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试验组(80例,采用改良Hardinge入...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160例接受THA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试验组(80例,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和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3 d、1个月、6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和术后1、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HS)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术后6个月下肢等长控制情况、并发症(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发生率,以及术后1、6个月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1个月,试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H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HH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下肢等长控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的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更轻,下肢等长控制情况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ARDINGE 后外侧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镇痛效果的研究
19
作者 黄晓辰 彭鹏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0期29-31,共3页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内、外侧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江宁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63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髂筋膜间隙阻滞麻...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内、外侧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江宁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63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进行分组,分为外侧入路组(31例)、内侧入路组(32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观察48 h。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6、12、24 h静息、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24 h疼痛应激指标,术后24 h的神经阻滞满意度。结果 与外侧入路组比,内侧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更短,镇痛泵按压次数更少;术后6、12、24 h两组患者静息、运动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内侧入路组均低于外侧入路组;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皮质醇(Cor)水平均升高,但内侧入路组均低于外侧入路组;术后24 h内侧入路组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总满意度均高于外侧入路组(均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中,相较于外侧入路,超声引导下内侧入路更有利于减轻疼痛刺激与术后应激反应,且神经阻滞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髂筋膜间隙阻滞 外侧 内侧 疼痛 应激
下载PDF
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对患者骨代谢指标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甘宏业 王彬 +2 位作者 郝忠玉 李海涛 陈玉辉 《大医生》 2024年第7期54-5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外侧入路与常规切口的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外侧入路与常规切口的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骨代谢指标[骨γ-羧谷氨酸包含蛋白(BGP)、骨特异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水平;记录Harri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时间(TGUT)。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CK、CRP和IL-6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BGP、BAP和PⅠN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升高,TGUT缩短,且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TGUT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切口,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更有利于减轻手术创伤和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指标,并促进髋关节功能和动态平衡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小切口 外侧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