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空气捕碳(DAC)的成本评估预测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周爱国 余晓洁 +4 位作者 贺红旭 夏菖佑 孙雨萌 刘牧心 梁希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5-197,共13页
直接空气捕碳技术能够从大气中直接捕获二氧化碳,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为了定量评估和预测中国DAC技术的成本,采用自上而下的工程经济分析方法构建了DAC成本分析及预测模型,并选取基于液体吸收工艺(L-DAC)和固体吸附工艺(S-D... 直接空气捕碳技术能够从大气中直接捕获二氧化碳,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为了定量评估和预测中国DAC技术的成本,采用自上而下的工程经济分析方法构建了DAC成本分析及预测模型,并选取基于液体吸收工艺(L-DAC)和固体吸附工艺(S-DAC)的DAC技术,对不同规模情景、技术路径、能源类型下的DAC成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来的部署规模是影响DAC成本的关键因素。到2060年时,若中国DAC的CO_(2)捕集规模仅为0.3亿t/a,则L-DAC和S-DAC的CO_(2)去除成本将分别达到1037~1838元/t和869~922元/t;若部署规模达到3亿t/a,碳去除成本将分别降至729~1237元/t和543~580元/t;若部署规模达到6亿t/a,碳去除成本将进一步降至655~1102元/t和472~505元/t。能源相关的碳排放会降低DAC从空气中去除CO_(2)的效率,造成DAC碳去除成本上升。其中,当使用核电、光伏、风电和水电等非化石能源供能时,DAC碳去除成本在捕集成本的基础上略微增加;当使用电网或外购热供能时,DAC碳去除成本的增加较为明显。到2060年,使用光伏供能比其他供能方式更具成本优势。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建议尽早实施DAC技术的规模化示范工程,稳步扩大DAC应用规模,通过规模效应、工程优化降低DAC成本;建议DAC工厂因地制宜选择非化石能源供能,以降低碳去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气捕碳 成本 成本预测模型 dac
下载PDF
用RBAC实现DAC和MAC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琼波 施军 尤晋元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2-64,共3页
提出一种用RBAC实现传统的DAC和MAC的方法.给出了形式化描述,并举例说明.只要灵活配置RBAC,就可实现多种安全策略.
关键词 RBAC dac MAC 计算机安全
下载PDF
基于40nm CMOS工艺的DAC IP核物理与时序建模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东 陈岚 +1 位作者 柳臻朝 冯燕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59,64,共5页
基于40nm CMOS工艺,分析了DAC模块转化为IP核时所需生成的必要信息,概述了DAC IP核可复用模型的主要特点。对DAC IP核的物理与时序信息进行建模,得到了DAC IP核的物理模型和时序模型,组成了DAC IP核的数据文件交付项。提取得到的IP核模... 基于40nm CMOS工艺,分析了DAC模块转化为IP核时所需生成的必要信息,概述了DAC IP核可复用模型的主要特点。对DAC IP核的物理与时序信息进行建模,得到了DAC IP核的物理模型和时序模型,组成了DAC IP核的数据文件交付项。提取得到的IP核模型保护了IP核的设计信息,可满足布局布线、时序分析等基本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c IP核 物理模型 时序模型
下载PDF
基于DAC概念的改进型聚光电热联用系统 被引量:5
4
作者 赵佳飞 倪明江 +4 位作者 王辉 寿春辉 张艳梅 魏葳 骆仲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基于DAC技术对传统的聚光电热联用系统(CPV/T)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水为吸热工质与常规硅太阳电池相结合对太阳能辐射进行分波段利用,分别完成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对该改进CPV/T系统建立了辐射传递模型和能量平衡模型:首先,对太阳能辐射... 基于DAC技术对传统的聚光电热联用系统(CPV/T)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水为吸热工质与常规硅太阳电池相结合对太阳能辐射进行分波段利用,分别完成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对该改进CPV/T系统建立了辐射传递模型和能量平衡模型:首先,对太阳能辐射在系统中的传递过程进行了分析;而后对系统的光热单元和光电单元工作温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该系统光热单元温度不再受光电单元工作温度限制,随着聚光比的增加该系统光热单元可产出高温热能,其吸热工质出口温度可达到108℃,而相应的光电单元工作温度低于69℃,同时通过试验对系统光电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该CPV/T系统效率进行分析,得到其光热转换效率为32%,光电转换效率保持在8.6%~10.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电热联用 dac技术 聚光比 辐射传递模型 能量平衡模型
下载PDF
单极性DAC双极性输出的规范连接与调试
5
作者 李正生 马文彦 《测控技术》 CSCD 2007年第7期70-72,78,共4页
研究了7种用单极性DAC进行双极性D/A转换的电路。在标准单双转换电路中,增加一个调平衡电位器,可以更方便电路的调试,给出了调试的6个步骤和C语言调试程序。
关键词 数模转换器 单极性输出 双极性输出 标准模型
下载PDF
多层次领导力发展模型的构建及其有效性检验——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傅飞强 张靖敏 周琦玮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领导力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领导者培养至关重要,而关于领导力发展的具体内容和如何验证发展结果的有效性,一直存有争议。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正在进行领导力发展计划的A企业进行深度访谈和现场研究,构建了一个多层次视角的... 领导力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领导者培养至关重要,而关于领导力发展的具体内容和如何验证发展结果的有效性,一直存有争议。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正在进行领导力发展计划的A企业进行深度访谈和现场研究,构建了一个多层次视角的领导力发展模型。该模型基于发展自我、发展团队、发展组织的多层次视角,提出了领导力的发展内容包括做人、做事、发展下属、凝聚团队、组织管理、业绩管理六个核心要素。进一步将该模型与“方向-协作-承诺”模型(DAC模型)做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展自我”激发承诺,“发展团队”产生方向、协作和承诺,“发展组织”促进方向和协作,从而验证了该领导力发展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力发展 扎根理论 多层次 dac模型
下载PDF
电流舵DAC动态误差分析与建模
7
作者 佀鸿伟 何乐年 《机电工程》 CAS 2011年第7期850-854,共5页
为设计应用于现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具备高动态性能的高速电流舵数据转换器(DAC)接口电路,首先针对"电流舵DAC中由非理想的电流开关转换引入的动态非线性误差导致输出谐波失真"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得到了实际... 为设计应用于现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具备高动态性能的高速电流舵数据转换器(DAC)接口电路,首先针对"电流舵DAC中由非理想的电流开关转换引入的动态非线性误差导致输出谐波失真"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得到了实际电流舵DAC电路参数及编码方式与DAC输出信号谐波失真幅值之间的量化关系。然后在Matlab中建立了电流舵DAC的行为级模型用于评估非理想开关转换及编码方式对输出信号动态无杂散范围(SFDR)指标的影响。设计了一个12位电流舵DAC电路用于验证该行为级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分析模型的仿真结果,得到了具有重要的电路设计指导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舵数据转换器 动态误差分析 动态无杂散范围 建模
下载PDF
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 被引量:66
8
作者 朱良根 雷振甲 张玉清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7-129,138,共4页
对过去30多年来的数据库安全技术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安全级别至少为B1的安全数据库体系结构,展望了数据库安全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数据库安全 安全模型 访问控制 dac MAC RBAC
下载PDF
基于综合访问控制模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欢 李明峰 +1 位作者 朱振宇 陈春晖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59,共6页
在组织结构复杂、用户权限变更频繁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传统的RBAC仍显得不够灵活,而且增加了系统管理的开销和复杂性.在分析传统的自主访问控制(DAC)、强制访问控制(M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3种基本访问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 在组织结构复杂、用户权限变更频繁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传统的RBAC仍显得不够灵活,而且增加了系统管理的开销和复杂性.在分析传统的自主访问控制(DAC)、强制访问控制(M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3种基本访问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访问控制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模型结构及模型特点.最后结合笔者开发的二级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介绍了该模型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设计和应用.结果表明,综合访问控制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权限管理的灵活性,并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c MAC RBAC 综合访问控制模型 管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促贸援助有效性再检验及作用机制的异质性分析——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受援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恩专 路璐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98,共16页
促贸援助是OECD重要的全球发展议题。文章以DAC成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贸援助为例,引入开放经济一般均衡模型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考察了促贸援助对受援国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利用2008-2017年双边出口面板数据基于扩... 促贸援助是OECD重要的全球发展议题。文章以DAC成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贸援助为例,引入开放经济一般均衡模型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考察了促贸援助对受援国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利用2008-2017年双边出口面板数据基于扩展引力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DAC成员对沿线国家的整体援助显著地促进了受援国出口,在控制了援助双边国家个体差异及时间影响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2)三类促贸援助及其政策组合对受援国出口的作用显示出较强的异质性;(3)中介效应模型对上述影响机制的分析表明,整体援助通过提升受援国开放水平扩大出口;三类促贸援助对受援国出口增长的具体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文章不仅系统地分析了DAC成员促贸援助效果,而且从一个侧面给我国完善"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贸援助 一般均衡 dac “一带一路” 机制检验
原文传递
2,3-二醛基纤维素还原反应条件的优化及产物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晓杰 李东 +2 位作者 王淑颖 于艳 黄凤远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2,共6页
利用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微晶纤维素,制备了氧化度(DO)为1.588的2,3-二醛基纤维素(DAC)。醛基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为羟基,本研究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采用Box-Behnken方法对研究的变量进行响应曲面建模,以反应时间、固液比、反应温度为变量... 利用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微晶纤维素,制备了氧化度(DO)为1.588的2,3-二醛基纤维素(DAC)。醛基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为羟基,本研究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采用Box-Behnken方法对研究的变量进行响应曲面建模,以反应时间、固液比、反应温度为变量,以产物还原2,3-二醛基纤维素(R-DAC)的DO为因变量,优化R-DAC的制备条件。ANOVA证实了数学模型的充分性。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可制备氧化度接近于0的R-DAC。采用红外光谱、同步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R-DAC的结构、热稳定性、结晶性等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二醛基纤维素(dac) 还原氧化纤维素(R-dac) 曲面响应模型 表征
原文传递
Identifiability of intermediate variables on causal paths
12
作者 Wanlu DENG Zhi GENG Peng LUO 《Frontiers of Mathematics in China》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517-539,共23页
We discuss the discovery of causal mechanisms and identifiability of intermediate variables on a causal path. Different from variable selection, we try to distinguish intermediate variables on the causal path from oth... We discuss the discovery of causal mechanisms and identifiability of intermediate variables on a causal path. Different from variable selection, we try to distinguish intermediate variables on the causal path from other variables. It is also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model selection approaches which do not concern the causal relationships and do not contain unobserved variables. We propose an approach for selecting a causal mechanism depicted by a directed acyclic graph (DAG) with an unobserved variable. We consider several causal networks, and discuss their identifiability by observed data. We show that causal mechanisms of linea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are not identifiable. Furthermore, we present that causal mechanisms of nonlinear models are identifiable, and we demonstrate the identifiability of causal mechanisms of quadratic equation models.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conducted for the identifi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sal network directed acyclic graph dac IDENTIFIABILITY intermediate variabl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