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姚鼐与汉学 被引量:3
1
作者 卢佑诚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8-94,共7页
本文试对姚鼐的学术思想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姚鼐对汉学有批判有吸收;姚鼐与戴震的关系既有“交相师”的一面,也有学术交锋、敌对诋毁的一面;姚鼐中年告退的深层原因是为了捍卫所守之道,为了心中所安。
关键词 姚鼐 汉学 程朱理学 戴震
下载PDF
重评戴震--关于戴震思想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的省思 被引量:2
2
作者 陶清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57-71,共15页
戴震思想的研究,长期停留于汉学与宋学、经学与理学以至于“欲”与“理”的方法之争和概念之辩以及唯物与唯心、理学与反理学的思想路线斗争的理论研究层面上,遮蔽了戴震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儒学思想发展历史以至于中国社会历史发... 戴震思想的研究,长期停留于汉学与宋学、经学与理学以至于“欲”与“理”的方法之争和概念之辩以及唯物与唯心、理学与反理学的思想路线斗争的理论研究层面上,遮蔽了戴震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儒学思想发展历史以至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从而也就不能全面地、准确地和完整地评论和判定戴震思想的真实价值和历史贡献。从宋明理学以及儒家思想的历史发展尤其是其内在的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种传承关系所导致的原有思想理论的深层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这一变化所产生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变动的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反省和反思戴震思想的地位和意义,重新评判戴震思想的真实价值和历史贡献。得到的结论是:首先,从宋明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戴震是新安理学的终结者;其次,从儒家思想理论自身继承和发展的历史实际看,戴震是儒家思想理论自身继承和发展的哲理化进程的终结者;最后,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戴震是通过关于“理欲之辨”的理论批判所实现的对于“理学思辨模式”的片面的和偏激的思想实质及其反社会和敌视人的社会功能批判的实践批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思想 新安理学 哲理化进程 理欲之辨 理学思辨模式
下载PDF
学术与权力交换场中的戴震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子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3-216,328,共14页
中国乾嘉时期名家林立,戴震何以成为这一时期学术的标志性人物?文章从戴震的个性、戴震与社会的关系、戴震学术的发展变化、社会的接受评价等方面对此问题予以了分析。概括来说,戴震的学术思想、戴震在乾嘉学术与权力交换场中所处的位... 中国乾嘉时期名家林立,戴震何以成为这一时期学术的标志性人物?文章从戴震的个性、戴震与社会的关系、戴震学术的发展变化、社会的接受评价等方面对此问题予以了分析。概括来说,戴震的学术思想、戴震在乾嘉学术与权力交换场中所处的位置、现实的需要等多种因素的合力,共同造就了戴震的学术地位。总结戴震的学术发展及成就,对于今人有三点尤为值得借鉴:学术应致力于解答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学贵自得,融通扩充;社会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流动与发展的空间。借鉴戴震学术创新及乾嘉学术发展的经验,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学术 思想 社会流动 现实需要
下载PDF
戴震对心物论的发展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子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9-129,共11页
心物是中国古代对物质与精神、客体与主体关系的表述,心物论往往代表和体现了一个时期哲学发展的水平。中国关于心物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秦汉时期,认为天人合一,提出感物、观物、触物;宋明时期盛兴的理学和心学分别以理和心作... 心物是中国古代对物质与精神、客体与主体关系的表述,心物论往往代表和体现了一个时期哲学发展的水平。中国关于心物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秦汉时期,认为天人合一,提出感物、观物、触物;宋明时期盛兴的理学和心学分别以理和心作为最高存在,前者强调格物,将天理和人欲对立,后者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物",走向唯心主义。戴震作为清代代表性学者,对心物的论述重新回到唯物主义道路,将道、理、性具化为物,用血气心知和声色礼义来解释心、物,对心物相接的具体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戴震关于心物的论述,既是其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他理论得以展开的基础,也在中国心物论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心物 理学 唯物
下载PDF
戴震反理学的“实学”方法论与其“权”论取向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明兵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9-154,共6页
戴震是清代批判程朱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的内在发展脉络始终以解构和批判程朱理学为基本取向和最终旨归。戴震通过对文辞的训诂考据、历史事实的勾稽、社会实践批判之"实学化"的方法择向,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 戴震是清代批判程朱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的内在发展脉络始终以解构和批判程朱理学为基本取向和最终旨归。戴震通过对文辞的训诂考据、历史事实的勾稽、社会实践批判之"实学化"的方法择向,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解构和抨击。《孟子字义疏证》末尾处"权"论的展开,乃是其反理学"实学"方法论的必然走向。这一过程,也反映了戴震重视知行的"智识"主义和行为主义思想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程朱理学 批判 实学
下载PDF
明清实学思潮的理论创新与本体论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方光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1-27,共7页
从明中晚期到鸦片战争前后的本体论学说主要表现为对宋明道学本体论的批评和对新的本体论形态的探求。犹如西方哲学史中本体论的现当代转化一样 ,思想家们在扬弃“道”、“理”、“心”等僵化的本体过程中 ,力图对相当于海德格尔的“此... 从明中晚期到鸦片战争前后的本体论学说主要表现为对宋明道学本体论的批评和对新的本体论形态的探求。犹如西方哲学史中本体论的现当代转化一样 ,思想家们在扬弃“道”、“理”、“心”等僵化的本体过程中 ,力图对相当于海德格尔的“此在”的“主体”进行界定。他们不把本体当作圆满的先验预设 ,认为道德学首先应该使自身成为知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学 本体思想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戴震 阮元
下载PDF
考据孟学的演变与成就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雪梅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清代孟学研究呈现考据特色,考据性的孟学著作浩繁,成绩卓著,但考据的孟学并非孟学发展的终极目的。一方面是考据孟学流于烦琐;另一方面是以曲折而隐晦的形式表达思想,显示孟学在清代演变的思想轨迹,如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焦循的《... 清代孟学研究呈现考据特色,考据性的孟学著作浩繁,成绩卓著,但考据的孟学并非孟学发展的终极目的。一方面是考据孟学流于烦琐;另一方面是以曲折而隐晦的形式表达思想,显示孟学在清代演变的思想轨迹,如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焦循的《孟子正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据 孟学 《孟子字义疏证》 《孟子正义》
下载PDF
戴震思想“分期说”评议 被引量:1
8
作者 龙鑫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5-91,共7页
对戴震思想的"分期"研究由来已久,这一研究模式致力于戴震的早期与晚期之间划分出明确的界限,但其结果却形成了"考据学家戴震"与"义理学者戴震"两个难以兼容的形象,为我们理解其学问主旨造成了困难。&qu... 对戴震思想的"分期"研究由来已久,这一研究模式致力于戴震的早期与晚期之间划分出明确的界限,但其结果却形成了"考据学家戴震"与"义理学者戴震"两个难以兼容的形象,为我们理解其学问主旨造成了困难。"分期说"的主要缺陷是立论前提与论据使用的不当。唯有摆脱"分期说",依照"通经以明道"这一贯穿戴震一生的学问路径,我们才能对戴震形成前后一贯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思想 分期说 分裂 弥合 通经以明道
下载PDF
《戴震全书》指瑕一则——兼论戴震思想心态
9
作者 徐道彬 王凤平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8年第3期83-85,共3页
经作者考证,《戴震全书》误收录了一首米芾诗作,故为之指瑕纠谬,这样的做法也是继承和发扬戴震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治学精神。戴震素来景仰高节之士,喜以古人诗句抒写心志,今人从中也可窥见戴震的治学思想和处世心态。
关键词 《戴震全书》 戴震 治学思想 戴震思想
下载PDF
思想接力:徽州哲学的传承与嬗变
10
作者 郭淑新 王子廓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年第5期5-8,共4页
"徽州哲学"是指自宋代至20世纪上半叶的徽州籍哲学家在"徽州文化"的基地上创立的具有徽州特色的哲学体系。徽州哲学主要经历了从新安理学到戴震朴学、胡适新学的演进历程。从"理学"到"朴学"、&... "徽州哲学"是指自宋代至20世纪上半叶的徽州籍哲学家在"徽州文化"的基地上创立的具有徽州特色的哲学体系。徽州哲学主要经历了从新安理学到戴震朴学、胡适新学的演进历程。从"理学"到"朴学"、"新学"的传承与嬗变,构成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思想接力",这场接力对于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哲学 新安理学 戴震朴学 胡适新学 思想接力
下载PDF
戴震哲学思想渊源的再探讨
11
作者 徐玲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8,共5页
传统的戴震思想"分期说"将戴震划归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即"考据学家戴东原"与"思想家戴东原",人为地割断了戴震考据与义理的关系,使得历来对戴震哲学思想渊源的探讨具有片面性。戴震少年便志于闻道,其前... 传统的戴震思想"分期说"将戴震划归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即"考据学家戴东原"与"思想家戴东原",人为地割断了戴震考据与义理的关系,使得历来对戴震哲学思想渊源的探讨具有片面性。戴震少年便志于闻道,其前期对六书、九数及典章制度的考据只是其求道的手段。从戴震一生的研究历程可以看出,他所致力研究的六经、孔孟才是其哲学思想的渊源。戴震哲学是对原始儒学关心民瘼思想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哲学思想 渊源 考据 义理
下载PDF
戴震礼乐思想的内涵及其学术意义
12
作者 袁建军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33,共9页
作为清代中叶徽州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戴震在礼学领域有精深造诣。他在继承其师江永礼学思想的基础上,知识考证与思想建构并行不悖,从自然人性论的角度对礼乐问题进行探讨,对"礼乐源情"的乐情论有详细阐述。其中,对礼乐与情... 作为清代中叶徽州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戴震在礼学领域有精深造诣。他在继承其师江永礼学思想的基础上,知识考证与思想建构并行不悖,从自然人性论的角度对礼乐问题进行探讨,对"礼乐源情"的乐情论有详细阐述。其中,对礼乐与情的关系、理-礼、礼-情、乐-情的论述有独特的音乐思想史意义。文章通过对戴震其人其学、礼乐思想内涵及思想史意义的梳理,亦可揭示戴震及徽派的礼乐思想特点和学术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学派 戴震 礼乐思想 乐情论
下载PDF
《屈原赋注》的唯物主义思想——兼论戴震早年对朱熹理学的批判和对屈原唯物思想的弘扬
13
作者 徐道彬 《云梦学刊》 2006年第6期53-55,共3页
学术界一般认为,戴震受新安朱熹的影响,其早年便是程朱理学的信徒,表现为唯心主义者。戴氏早年之《屈原赋注》与朱熹《楚辞集注》及戴氏晚年著述比较表明,他对程朱思想的态度始终如一。可见,早年的戴震与其晚年一样,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 学术界一般认为,戴震受新安朱熹的影响,其早年便是程朱理学的信徒,表现为唯心主义者。戴氏早年之《屈原赋注》与朱熹《楚辞集注》及戴氏晚年著述比较表明,他对程朱思想的态度始终如一。可见,早年的戴震与其晚年一样,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屈原赋注》 唯物思想
下载PDF
通向21世纪明清学术、思想研究的新范式——《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的主要论题及其延伸性讨论
14
作者 胡栋材 《哲学分析》 2016年第5期28-41,共14页
在通向21世纪明清学术、思想研究新范式的道路上,《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在充分总结和评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有力探索,特别是在某些重要方面突破前人之见并形成比较系统的观点。该书论明,以戴震为代表的乾嘉学术有其哲... 在通向21世纪明清学术、思想研究新范式的道路上,《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在充分总结和评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有力探索,特别是在某些重要方面突破前人之见并形成比较系统的观点。该书论明,以戴震为代表的乾嘉学术有其哲学形上学方面的追求,且这种追求以"气化即道"的新道论为基础。与此相应,乾嘉学术内在地包含了一套哲学方法论即"人文实证主义"。"气化即道"以及"人文实证主义"的说法揭示出乾嘉学术、思想的独特性,并展现出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性价值和通向现代学术的可能性。在"现代性的宏大叙事"模式和话语的支配下,该书体现了宏阔的思想视野和知识视野,但其主题不够突出,这限制了讨论的力度以及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学术 戴震 乾嘉学术 气化即道 人文实证主义 现代性的宏大叙事
下载PDF
关于戴震学术思想的研究
15
作者 李伯春 《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4期69-73,共5页
本文探讨了戴震的学术思想及其产生的背景,指出了戴震学术思想的精华仍然是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的极好材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学术成就不仅属于中华民族,而且属于全人类。
关键词 戴震 学术思想 数学观 教育思想 哲学思想
下载PDF
戴震《诗经》学三题
16
作者 朱宏胜 《黄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8-62,共5页
学界颇为重视戴震《诗经》学名物训诂方面的成就,而忽略了关涉其义理观的三个重要成果:1.定"思无邪"为说《诗》宗旨,强调"姑以",结合其"一诗数用"说,可见选取该宗旨说《诗》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考虑;2.提... 学界颇为重视戴震《诗经》学名物训诂方面的成就,而忽略了关涉其义理观的三个重要成果:1.定"思无邪"为说《诗》宗旨,强调"姑以",结合其"一诗数用"说,可见选取该宗旨说《诗》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考虑;2.提出与前人完全不同的"四始"、"正变"新说,为《诗》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学理依据;3.将二《雅》作出不同于前人,亦不合"什"义的"分什",通过分什表明对诗教体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思无邪” “四始” “正变” “分什”
下载PDF
“法象”天道与“旁通”人道——戴震与焦循易学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令昂 张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6,共8页
乾嘉时期,汉易盛行。戴震与焦循在各自的前期易学研究中,都以考据和训诂作为治易路径,但是他们后期都进行了独特的个体创新,他们的易学思想并未盲从乾嘉的时代潮流,而是逐渐转向对天道与人道问题的终极探究。
关键词 戴震 焦循 治易路径 易学思想 天道 人道
下载PDF
戴氏伤科学术思想之逐步复位述要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贤飞 戴俭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7期1220-1222,共3页
戴俭华老师是戴氏伤科研究所所长,第七代戴氏伤科传人,从事骨伤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近半个世纪,通过传承、创新戴氏伤科的精髓,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其中逐步复位是重要学术思想之一。逐步复位法的应用基础对于骨折,倘若保守疗法能... 戴俭华老师是戴氏伤科研究所所长,第七代戴氏伤科传人,从事骨伤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近半个世纪,通过传承、创新戴氏伤科的精髓,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其中逐步复位是重要学术思想之一。逐步复位法的应用基础对于骨折,倘若保守疗法能达到手术同样的效果,则前者优于后者。而对于保守疗法,能早期的一次性整复,故然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步复位 戴氏伤科 学术思想 动静结合
下载PDF
戴震的训诂学思想对皖派朴学的引领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玲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98,共7页
梁启超将清代朴学与汉代经学、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相提并论。清代朴学特别是皖派朴学的鼎盛得益于戴震的开创与引领。戴震经学研究坚持走“由字通词、由词通道”之路。为求一字之“的”解,戴震不仅本之六书发掘文字形体所寓之义,同时还... 梁启超将清代朴学与汉代经学、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相提并论。清代朴学特别是皖派朴学的鼎盛得益于戴震的开创与引领。戴震经学研究坚持走“由字通词、由词通道”之路。为求一字之“的”解,戴震不仅本之六书发掘文字形体所寓之义,同时还运用古音知识,因声求义,实行音义互求;并且利用前人训诂成果,汇综群籍,择善而从,形成了鲜明的训诂学思想和特色。经其弟子段玉裁、王念孙和王引之等的发扬光大,以校勘为训诂前提、因声以求义以及贯通群籍、择善而从的训诂学思想成为皖派朴学的最大特色,并取得辉煌的训诂学成就,皖派朴学突破地域限制而臻于鼎盛,终成有清一代显赫的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训诂学思想 皖派朴学 校勘 因声求义 汇综群籍
下载PDF
论清代乾嘉汉学的现代性--以戴震哲学为立足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54-60,共7页
宋代以来,儒学开启了自身的现代化进程。虽然经历了明清易代的政治冲击而发生中断,但乾嘉汉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学现代化的形态发生了转换。只有在现代性的定位之下,才能理解乾嘉汉学的现代性特征并非纯粹的考据之学,而是力求在此基础上去... 宋代以来,儒学开启了自身的现代化进程。虽然经历了明清易代的政治冲击而发生中断,但乾嘉汉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学现代化的形态发生了转换。只有在现代性的定位之下,才能理解乾嘉汉学的现代性特征并非纯粹的考据之学,而是力求在此基础上去冲击前现代的帝国意识形态。其中,作为乾嘉汉学最高成就的戴震哲学,已然从形上学、人性论、知识论与伦理学诸层面对前期的宋明理学作出了批判,并通过建构自身的现代性哲学体系来主动回应中国现代社会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社会转型 现代性 乾嘉汉学 戴震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