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1A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在临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曹金 高芳园 +3 位作者 孙胜波 张焕虎 韩传吉 宫庆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2期1425-1428,1436,共5页
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1A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Ciz1)作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Cip1/Waf1)的互相作用蛋白,不仅参与哺乳动物DNA复制,还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生物学活动的调节。Ciz1在常见肿瘤(如肺癌、尤因肉瘤、... 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1A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Ciz1)作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Cip1/Waf1)的互相作用蛋白,不仅参与哺乳动物DNA复制,还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生物学活动的调节。Ciz1在常见肿瘤(如肺癌、尤因肉瘤、结肠癌、胆囊癌、前列腺癌、乳腺癌)中过表达,表明Ciz1可能是肿瘤生长的驱动因素。Ciz1还与阿尔茨海默病、肌张力障碍等疾病发生相关。深入研究Ciz1与临床相关疾病的关系,可能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阿尔茨海默病 肌张力障碍 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1A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
下载PDF
棉花锌指蛋白GhZFP1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 被引量:2
2
作者 郭英慧 于月平 +1 位作者 郑成超 杨国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3-428,共6页
GhZFP1蛋白是从盐胁迫棉花幼苗cDNA文库中分离的一种CCCH型锌指蛋白.初步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过量表达该基因的转基因烟草耐盐性和抗病性显著提高.为深入研究GhZFP1蛋白的作用机制,构建pGBKT7-m1诱饵表达载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盐... GhZFP1蛋白是从盐胁迫棉花幼苗cDNA文库中分离的一种CCCH型锌指蛋白.初步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过量表达该基因的转基因烟草耐盐性和抗病性显著提高.为深入研究GhZFP1蛋白的作用机制,构建pGBKT7-m1诱饵表达载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盐胁迫诱导棉花cDNA文库中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阳性克隆的表型确定、PCR和限制性内切酶检测以及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9个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靶蛋白.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证明,GhZFP1与GZIRD19A确实存在互作关系.通过分析这些靶蛋白的已知功能,为研究GhZFP1锌指蛋白的未知生物学功能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ZFP1锌指蛋白 酵母双杂交系统 盐胁迫棉花叶片cDNA文库 蛋白相互作用
下载PDF
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1A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王潇 王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12期934-937,共4页
目的:探讨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1A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Ciz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Ciz1蛋白在80例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癌组织中Ciz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 目的:探讨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1A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Ciz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Ciz1蛋白在80例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癌组织中Ciz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62.5%vs42.5%,P=0.007),Ciz1蛋白过表达与结肠癌T分期(P=0.027)、淋巴结转移(P=0.033)、M分期(P=0.027)以及AJCC分期(P=0.022)显著相关。结论:Ciz1蛋白过表达可能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1A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 结肠癌 蛋白表达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P-MNK1、ZNF217的表达及与预后关系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海峰 谢圆媛 薛兰辉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相互作用激酶1(P-MNK1)、锌指蛋白217(ZNF217)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NSCL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定量Q-PCR检测NSCLC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 目的探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相互作用激酶1(P-MNK1)、锌指蛋白217(ZNF217)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NSCL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定量Q-PCR检测NSCLC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的P-MNK1和ZNF217表达水平,统计患者预后生存时间、5年生存率等相关临床数据资料,然后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MNK1、ZNF217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P-MNK1和ZNF21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MNK1高表达患者(n=55)1、2、3、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MST)均显著低于P-MNK1低表达患者(n=6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ZNF217高表达患者(n=58)1、2、3、5年生存率及MST均显著低于ZNF217低表达患者(n=6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P-MNK1及ZNF217高表达、T分期、N分期和癌细胞多器官转移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P-MNK1、ZNF217在NSCLC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子,可作为N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相互作用激酶1 锌指蛋白217 表达
下载PDF
DZIP1L基因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查阳 何丽洁 张鹏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2期928-932,共5页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RPKD)是儿童遗传性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以前的研究认为PKHD1是ARPKD唯一的致病基因,然而,并非所有的ARPKD患者能够检测到突变的PKHD1基因,这为临床早期精...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RPKD)是儿童遗传性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以前的研究认为PKHD1是ARPKD唯一的致病基因,然而,并非所有的ARPKD患者能够检测到突变的PKHD1基因,这为临床早期精准诊断带来了困扰。最近的研究发现一小部分ARPKD是由DAZ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 (DZIP1L)基因突变引起的。DZIP1L突变基因的发现扩展了鉴定ARPKD的基因库,为研究ARPK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本文综述了DZIP1L的特点以及DZIP1L功能缺失造成的ARPKD囊性病变的可能的机制,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ARPKD罕见基因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性多囊肾病 daz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 多囊肾肝疾病1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DAB2IP和ZEB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新锋 郭宏强 +1 位作者 任莹坤 徐海元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DOC-2/DAB2相互作用蛋白(DAB2IP)、转录因子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4例CRC患者的CRC组织标本及其中40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RC组织和癌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DOC-2/DAB2相互作用蛋白(DAB2IP)、转录因子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4例CRC患者的CRC组织标本及其中40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R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AB2IP和ZEB1的表达情况,分析CRC组织中DAB2IP与ZEB1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DAB2IP和ZEB1表达情况与CR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CRC组织中DAB2IP的阳性表达率为80.65%,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97.50%(P﹤0.05);CRC组织中ZEB1的阳性表达率为44.35%,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2.50%(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RC组织中DAB2IP与ZEB1的表达呈负相关(r=-0.737,P﹤0.01)。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的CRC患者CRC组织中DAB2IP和ZEB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CRC患者CRC组织中DAB2IP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CRC患者CRC组织中ZEB1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CRC组织中DAB2IP表达水平降低,ZEB1表达水平升高,且CRC组织中DAB2IP和ZEB1的表达呈负相关,两者均与CRC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DOC-2/DAB2相互作用蛋白 E盒结合锌指蛋白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洋 梁磊 赵建荣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3330-3334,共5页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RPKD)是以肾小管囊肿(集合管系统为主)形成为特征,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ARPKD是由多囊肾肝疾病1(PKHD1)基因或DAZ相互作用蛋白1样基因(DZIP1L)突变引起。本课题组计划在外显子组测序的基础上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希...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RPKD)是以肾小管囊肿(集合管系统为主)形成为特征,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ARPKD是由多囊肾肝疾病1(PKHD1)基因或DAZ相互作用蛋白1样基因(DZIP1L)突变引起。本课题组计划在外显子组测序的基础上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希望通过全转录组测序提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性肾脏疾病的整体诊断率,并希望通过与数据库中的表达谱进行结果比对分析,进一步鉴定出新的致病变异,利用分析框架集中发掘患者独特的转录水平变化。本文主要对ARPKD突变基因、相关基因测序进展、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 多囊肾肝疾病1 daz相互作用蛋白1样基因 基因测序 临床表现 治疗
下载PDF
PRDM2和c-Myc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树恒 陈一元 +2 位作者 李振业 张亚卓 高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41-846,共6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PRDM2)和c-Myc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垂体腺瘤标本来自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70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3例正常垂体...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PRDM2)和c-Myc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垂体腺瘤标本来自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70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3例正常垂体组织标本来自遗体自愿捐献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肿瘤和正常垂体组织中PRDM2和c-Myc蛋白的水平。探讨肿瘤组织中PRDM2与c-Myc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PRDM2和c-Myc蛋白与肿瘤侵袭能力、肿瘤体积的关系。体外培养大鼠垂体腺瘤GH3细胞株,设立对照组(空白细胞)、空载体组(转染空载体)和PRDM2组(转染PRDM2质粒)。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PRDM2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PRDM2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PRDM2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RDM2对GH3细胞c-Myc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根据70例肿瘤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中位数(PRDM2:40分,c-Myc:170分)分组,PRDM2低评分组(<40分)较PRDM2高评分组(≥40分)有更高的侵袭机会(19/35对比9/35,P=0.015)和更大的肿瘤体积[(17.8±4.5)cm3对比(5.2±0.9)cm3,P<0.01]。c-Myc高评分组(≥170分)较c-Myc低评分组(<170分)有更高的侵袭机会(20/35对比8/35,P=0.003)和更大的肿瘤体积[(15.5±3.5)cm3对比(6.6±2.0)cm3,P=0.027]。70例肿瘤标本中的PRDM2与c-Myc水平呈负相关(r=-0.407,P=0.004)。GH3细胞转染24、48、72 h后,PRDM2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为对照组的(82.2±6.3)%、(68.5±5.2)%、(54.7±3.6)%(均P<0.05);而空载体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PRDM2组膜联蛋白V(AnnexinⅤ)染色阳性细胞和碘化丙啶(PI)染色阳性细胞所占的比率分别为(14.66±3.72)%和(6.21±2.17)%,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5±1.03)%和(1.34±0.48)%,均P<0.05];而空载体组AnnexinⅤ阳性细胞和PI阳性细胞所占比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PRDM2组透膜细胞数量为(145±37)个,低于对照组[(415±76)个](P<0.01)。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显示,转染PRDM2质粒72 h后,PRDM2组的c-Myc水平为对照组的(0.32±0.12)倍(P<0.01)。结论PRDM2和c-Myc均参与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发生、发展;在GH3细胞中PRDM2可抑制c-Myc的表达,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生长激素的脑垂体腺瘤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 视网膜母细胞瘤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PRDM2)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MIZ1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曹迪 尹玉东 +5 位作者 沈鸿 隗明 冯胜虎 陈曦 杨春霞 谷丽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80-783,共4页
目的检测Myc相互作用的锌指蛋白1(MIZ1)在重症和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探究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和呼吸科住院治疗的CAP患... 目的检测Myc相互作用的锌指蛋白1(MIZ1)在重症和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探究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和呼吸科住院治疗的CAP患者36例,收集患者的PBMC,提取PBMC中的总RNA并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量PBMC中MIZ1 mRNA的水平。部分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α干扰素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对比重症与非重症CAP患者MIZ1mRNA和炎症因子的水平的差异。结果相比非重症CAP患者,重症CAP患者PBMC中MIZ1 mRNA的表达水平更低(P<0.05)。根据CAP为重症或非重症计算PBMC中MIZ1 mRNA的表达水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31,P=0.018。重症CAP患者中MIZ1 mRNA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n=11,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20,P<0.05)。结论MIZ1与CAP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重症CAP的潜在标志物;MIZ1可能通过影响IL-10来发挥炎症调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严重程度 生物标志物 Myc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